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学基础知识(修订版)艺术学基础知识(修订版)艺术学基础知识(修订版)xxx公司艺术学基础知识(修订版)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艺术学基础知识音乐音乐概述(音乐的特性,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音乐,音乐的功能)1.特性:音乐解释: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声音艺术,声音材料的非语义性特征非描绘性艺术,通过时间展开音响构成的各种要素,激发和呼唤听者的情绪,意志,情感。形式的艺术注重形式和结构发展进程中的音乐原始时代:萌芽状态的音乐:实用大于审美起源:音乐具有混生性(音乐舞蹈诗歌美术)远古音乐形态:集体歌舞,长篇史诗,对歌,号子等。奴隶社会:音乐功能的变化(等级制度)乐器是王权和财富的象征功能:娱乐性功能,道德教化功能。代表:《诗经》“国风”封建时代:音乐类型和功能多样化音乐艺术成就:音乐各门类分工的细化;专门从事音乐活动的音乐家和表演音乐的场所数量增加。积极影响:音乐生活繁荣,音乐体裁和作品多样化。特殊成果:宗教音乐的发展,寺庙和教堂成为宗教音乐中心。音乐主要创造者:农民和手工业者④工业文明时代:背景:艺术创作的特征:生产力的发展;摆脱神权,尊重人道和个性解放。创造者:市民阶级(表现手段,理论研究,记录与传播方式)特殊成果:20世纪音乐异化现象特征:以新技术和新实验为主(录音与电子技术),颠覆音乐创作基本规律和审美思维。音乐表现可能性与音乐受众迷茫困惑的冲突影响:唱片业发展,音乐物化和工业化生产,推动音乐商品化。总结:音乐全球化和多元化音乐功能(认识,教育,审美,实用)认识:音乐认识的过程:认识音响运动——认识民族特色,时代风格,体裁样式,情绪情感——音乐中的音型与现实事物音响特征相似,联想某种现象或生活场景。(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认识功能增强)教育:途径:乐曲表现的情感和情绪感染听众形式:无标题音乐:侧重形式美,通过音乐自身运动展示情感变化。(潜移默化的教化)标题音乐:教育目的性明确,政治,道德伦理教育明显教育功能具有间接性美育:体现:身心愉悦,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比较娱乐功能和美育功能:娱乐:生理反应和情绪情感表层美育:心理和思想产生美感,审美教育美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音乐的功能都要通过美育起作用。④实用:应用于集体劳动,工业,商业,医疗等。基础:人的听觉感受能协调和引起人的另一种生理反应或促使人的心理变化。生理学角度:音乐的作用:使人兴奋或安静抑制,运动神经产生冲动或得到平衡。(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声音材料音乐建立于特殊音响——乐音(有规律振动的声音)乐音是构成音乐最主要的物质材料音乐的声音材料来源:1.人声的歌唱2.器乐3.科技的发展,电子合成器,新的录音第二节节奏:音乐的时间通过节奏体现,节奏是音乐的生命。特点:周期性有规律的延续,强弱拍的循环,交替。音乐最基本的要素:音高和节奏不同高度的乐音+节奏=旋律(音乐的形式)音乐的根本:旋律音乐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④曲式:音乐在时间过程中的组织结构乐段:曲式最小完整单位二部曲式:A+B三部曲式:A-------B------A变奏曲式:同一主题旋律不断反复,每次反复都进行变化。回旋曲式:不变主题材料反复+对比性段落奏鸣曲式:三部性结构,呈示——展开——再现(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音乐发展的历史线索(中国音乐,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历史发展远古时间:距今约9000年代表:河南舞阳县出土18支猛禽腿骨制成的笛子特点:原始音乐与生产劳动,巫术相联系时间: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夏代乐舞《大夏》商代乐舞《大漢》周朝:礼乐等级制度音乐教育制度成果:《诗经》:西周初年到春秋500多年音乐作品《楚辞》:楚国音乐作品先秦:1978年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编钟中古(秦统一——唐代)秦朝:建立乐府,汉武帝时期加强。唐代:代表性音乐体裁:鼓吹乐,相和歌,歌舞百戏建立音乐管理机构:如梨园隋唐:音乐代表:宫廷燕乐代表作《霓裳羽衣曲》近古(宋代——明清)宋代:音乐发展中心转移:宫廷——城市宫廷歌曲被戏曲取代宋词:广泛流传的歌曲形式,宋元:说唱体裁:鼓子词和诸宫调戏曲形成(成熟时期):音乐+戏剧元杂剧,北宋南戏明清:明代:地方戏剧兴起:水墨调——昆曲(明末清初衰落)昆曲衰落,梆子腔和皮黄腔18世纪末,四大徽班进京,京剧诞生(以皮黄腔为主)近代(鸦片战争——)主要特点:新音乐的产生(催化剂: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起步阶段: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他》国乐改革:刘天华《光明行》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九一八事变)贺绿汀:《牧童短笛》(钢琴音乐)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1945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初期:1950,华彦钧《二泉映月》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刘三姐》舞剧《红色娘子军》交响诗《嘎达梅林》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64文革结束后音乐成就:《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爱我中华》80----90年代《军港之夜》《小草》《让世界充满爱》《青藏高原》《一无所有》摇滚乐在中国崛起。影视歌曲代表作:《大海啊,故乡》《牧羊曲》《枉凝眉》《敢问路在何方》《少年壮志不言愁》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简史古代与中世纪古希腊罗马:音乐理论公元5世纪——14世纪(中世纪时期)音乐体裁:基督教宗教礼拜音乐(格里高利圣咏,赞美诗)12世纪:复调音乐发展,音乐开始走上艺术化发展道路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起点:英国和欧洲大陆偏北部音乐样式:声乐复调,多声部歌唱(主要音乐样式)16世纪,音乐成就最高的时期,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代表:法国尚松(歌曲)和意大利牧歌(世俗体裁音乐)文艺复兴晚期:音乐中心转移到意大利,宗教音乐发展到顶峰。代表: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宗教音乐(带有乐器伴奏的合唱音乐)巴罗克时期(17世纪1600-1750)巴罗克:雕琢,装饰的意思。成就:调性体系的确立,复调音乐达到顶峰,主调音乐兴起。声乐体裁: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巴罗克风格的标志)歌剧:产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歌剧大师蒙特威尔第器乐的发展:18世纪以来重要器乐体裁:奏鸣曲,协奏曲(以弦乐为中心),组曲乐器:1.提琴为代表的拉弦乐器成为主导乐器2.键盘乐器发展:德国管风琴(宗教传统),法国古钢琴(王权贵族社会主导)代表人物:法国弗朗索阿.库泊兰特点:贵族气息的典雅,高贵。“罗可可”音乐风格意大利:弦乐艺术的中心代表人物:科莱里,维瓦尔晚期:音乐从意大利——德奥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巴赫和亨德尔他们的离世标志着巴罗克时代的结束。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古典主义:18世纪下半叶代表人物: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成果:交响曲,奏鸣曲(空前成熟),室内乐声乐:莫扎特的歌剧,海顿的清唱剧特点:音乐庄重,高雅,充满世俗生活的欢娱(海顿,莫扎特)客观,含蓄浪漫主义:19世纪起源:德奥特点:激情,充满幻想和富于想象。民族乐派兴起: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格里格)代表人物:德奥:舒伯特,韦伯,门德尔松,舒曼。法国:柏辽兹,波兰:肖邦匈牙利:李斯特意大利:威尔第德国:布拉姆斯和瓦格纳晚期浪漫主义:追求强烈的音响代表人物:马勒,理查施特劳斯五.20世纪(现代音乐时代,以二战结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方社会思潮:反传统动向前期:重要流派法国:印象主义德奥:表现主义泛欧洲:新古典和新民族50年代后:西欧(先锋派音乐)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特点:试验性,探索性西方现代音乐向多元化趋势发展。音乐体裁传统音乐类别:宫廷,文人,宗教,民间1.民间音乐体裁:民间歌曲,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五大类。主要体裁:汉族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少数民族民歌类型:蒙古族长调,藏族箭歌《北京的金山上》,朝鲜族抒情谣《阿里郎》2.民间歌舞体裁:汉族主要类型:秧歌,采茶,花鼓,花少数民族歌舞主要类型:维吾尔族赛乃姆,朝鲜族象帽舞,彝族阿细跳月民间器乐:江南丝竹:主奏乐器二胡和笛子。特色:细腻优雅。广东音乐:珠江三角洲。《步步高》山东鼓吹和十番锣鼓文人音乐体裁:古琴和词调音乐代表作:《广陵散》《梅花三弄》《阳关三叠》西方音乐体裁:歌剧:综合性艺术体裁特点:朗诵化的宣叙调(叙述事件,发展剧情)和歌唱化的咏叹调(歌唱化)发展概况:时间:17世纪地点:意大利佛罗伦萨第一部歌剧:蒙特威尔第《奥菲欧》,18世纪上半叶定型17世纪(诞生)——18世纪大致定型——19世纪(成果最高)19世纪: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韦伯,柴可夫斯基音乐剧:集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现代舞台剧)特点:综合性(综合音乐,舞蹈,舞台表演,歌剧等形式)强烈的都市时代气息鲜明的通俗性(音乐的通俗性)发展:起源(英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入(《西区故事》等)——中国创作的音乐剧《日出》清唱剧:独唱+合唱+乐队代表人物:亨德尔,巴赫代表作:海顿《创世纪》,门德尔松《圣保罗》康塔塔:时间:17世纪前后代表人物:德国巴赫(合唱+独唱+合唱)交响曲:时间:18世纪下半叶范式:四个乐章的套曲结构奏鸣曲:巴罗克和古典时期重要体裁发展:18世纪(钢琴独奏)——17世纪巴罗克奏鸣曲,产生过意大利——弦乐让位于键盘乐器协奏曲:独奏乐器+大型管弦乐队时间:18世纪以后成熟地点:意大利18世纪: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发展:维瓦尔第和巴赫把巴罗克协奏曲推向顶峰。:世界音乐的多元性亚洲:歌舞伎:日本17世纪歌,,舞,乐,戏剧日本民谣:日本民歌《樱花》盘索里:朝鲜,传统说唱体裁《春香传》《沈清传》印度古典音乐:北印度古典音乐拉丁美洲:伦巴:起源:古巴20世纪20年代演变成舞厅舞蹈探戈:起源:阿根廷19世纪末产生特征:男女对舞,即兴性强,切分节奏的运用。桑巴:巴西“国舞”。群众性+表演性:中外作家名作:中国音乐名曲及作曲家传统名曲:古典歌曲:《阳关三叠》,琴歌。《满江红》20世纪20年代词调音乐的典型结构。民间歌曲:《小白菜》,《走西口》,《康定情歌》,《茉莉花》,曾被用于歌剧《图兰朵》,《嘎达梅林》此部分内容参考专业书。外国音乐名家名作巴赫:德国作曲家创作代表巴罗克音乐最高成就代表作:《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乐》亨德尔:巴罗克后期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清唱剧《弥赛亚》海顿:奥地利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奠基者交响乐之父《伦敦交响曲》标志着古典主义风格的成熟莫扎特:奥地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古典主义歌剧经典。代表作:《第四十交响曲》贝多芬:德国9交响曲32钢琴奏鸣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5部钢琴协奏曲。特点:英雄主义激情,赋予器乐创作内在表现力,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极致。代表作:《第三“英雄”交响曲》(原为纪念拿破仑)《第九合唱交响曲》(为其最后一部交响曲)舒伯特:奥地利浪漫主义早期代表浪漫主义歌曲缔造者:《魔王》《野玫瑰》《即兴曲》《音乐瞬间》声乐套曲:《冬之旅》门德尔松: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代表作:《仲夏夜之梦》代表作:《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舒曼: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典型代表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狂欢节》《蝴蝶》代表作:《桃金娘》《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柏辽兹:法国作曲家《幻想交响曲》将非音乐成分纳入音乐之中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交响诗《前奏曲》积极人生态度的颂歌肖邦:波兰华沙钢琴音乐钢琴音乐体裁的开发代表作:《c小调“革命”练习曲》威尔第:意大利三部歌剧:《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歌剧《黑桃皇后》《奥涅金》舞剧《天鹅湖》《核桃夹子》马勒:奥地利德奥浪漫主义作曲家最后一位代表作:《大地之歌》理查施特劳斯:德国作曲家晚期浪漫派歌剧《莎乐美》《玫瑰骑士》16.德彪西法国印象主义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交响诗《牧神午后》印象主义音乐开山之作戏剧篇:概述戏剧的定义1.戏剧的本质:演员扮演人物故事戏剧:由希腊人创造和在西方形成悠久传统,并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由演员按照逼真的审美观念,在舞台上以说话和扮演人物故事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话剧:20世纪20年代末,洪深定名为“话剧”戏剧的功能(审美,娱乐,教育,交流)审美原始戏剧起源:宗教和战争歌舞及劳动歌舞原始戏剧具有“娱神”实用功能娱乐中世纪,戏剧宗教功能突出。人文主义兴起,娱乐性成为其特点(文艺复兴,莎士比亚)教育四.交流(艺术形象表达情感,引起情感共鸣)戏剧的特性:动作本质论动作是戏剧的本质(戏剧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动作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现实生活)动作分类:台词,表演,内心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停顿等:戏剧冲突(戏剧是对生活的提炼)1.冲突是表现人物命运的重要手段2.冲突与人物命运冲突:主人公命运发生逆转——观演双方的情感冲击冲突:是一系列戏剧矛盾酝酿发展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摊牌的结果。:戏剧情境(戏剧中矛盾的人物关系及其作用的一种概括性描述)情境:若干人在一起因为性格,目的,利益的矛盾而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形成复杂的关系网。戏剧情境变化需借助外来事件推动和催化:戏剧的审美特征(剧场性,假定性,戏剧性,综合性,表演艺术)剧场性一.物理时空(直观性)1.剧场性——假定性和戏剧性剧场性:舞台+观众席=观演空间(观演交流关系)观演关系对戏剧审美表现形成制约(戏剧的叙事规律)心理时空的无限性戏剧演出时间:不能超过观众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利用戏剧的假定性,提高演出的戏剧性)观演关系需要戏剧性维持戏剧性:能够使观众在观剧时产生紧张,同情,担心,兴奋,愤怒,害怕,恐怖等情感反应的戏剧技巧。戏剧技巧:对戏剧时空局限性认识+舞台表现深入挖掘假定性(想象与真实)观演关系1.假定性由戏剧的剧场性所决定,剧场性中观演双方互为主客体。观演关系的存在承认了戏剧是一种扮演,是对现实的模拟。剧场性特征:演出和观众的一种假定性约定。假定性:假定观众不在场舞台并非舞台(剧情所暗示的任何时间地点)2.假定性解决的问题:克服时空局限营造舞台真实感戏剧性(能够诱导和促使观众产生情感反应和观剧效果的技巧和手段)假定性+戏剧性=戏剧克服时空局限(组织事件——建构戏剧情境——推动矛盾发展——设置紧张和悬念——引发冲突——表现复杂生活)综合性时空——视听综合戏剧以戏剧动作,情节或故事的方式对人的命运发展直至结局的模仿在一定时空综合运行过程中进行。审美手段与表现元素综合戏剧审美表现手段:综合性直观与想象的综合戏剧演出的不可复制,直观性的视听艺术+无限的想象空间综合艺术中心的表演艺术鲜明的综合艺术特点(剧本+舞美+化妆+服装+道具+音响+舞蹈)演员艺术戏剧艺术中心:演员表演戏剧的本质:运用动作模仿人类的生活。表演艺术是戏剧的中心。戏剧体裁和戏剧创作技巧戏剧体裁演变1.体裁:戏剧的不同风格类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戏剧体裁包括喜剧和悲剧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分为:复杂剧,苦难剧,性格剧,情景剧西班牙戏剧家:洛卜德维加:悲喜剧可以共存。18世纪法国狄德罗:提出“严肃戏剧”(正剧)体裁分类的复杂性: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戏剧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戏剧19世纪挪威易卜生社会问题剧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戏剧意大利未来主义戏剧法国超现实主义戏剧。上世纪50年代法国存在主义戏剧,60年代荒诞派戏剧戏剧体裁的分类:风格:悲剧喜剧正剧不同时期流派,同上。题材或表现内容:儿童,农村,历史,传记,军事剧等。④演出方式:广场,教堂,咖啡馆,环境戏剧等。悲剧起源:起源于古希腊宗教庆典类型学特征:戏剧冲突,主人公进行斗争,历经磨难,牺牲毁灭,应得善报,情节发展顺序不可逆转,悲剧后果及崇高伦理审美价值和理想的肯定。悲剧人物:高尚的人物(主人公因过失或判断失误导致不可逆转的致命后果)悲剧审美特点:引起观众同情和怜悯,唤起人们高尚的情感。喜剧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希腊喜剧人物:描写比普通人更低的人物喜剧激发并且通过共鸣来满足人的逗乐的本能。喜剧的讽刺功能使其成为尖锐的时代和社会的批判武器。正剧(“严肃戏剧”)由来:单纯悲剧和喜剧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戏剧变革的必然性。狄德罗提出“介于喜剧和悲剧之间”正剧的特点:贴近普通人日常生活可以表现更为复杂丰富的性格与情感具有道德目的,以情动人。戏剧创作的基本技巧戏剧创作技巧:按照戏剧艺术规律并结合具体题材的情况,运用适当的情节结构方法组织事件,构建情境,结构场面,运用细节,安排冲突,刻画人物等。情节:对生活和人物行动的表现,重构。(情节是对生活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情节以提升戏剧性并最终服从人物刻画需要为原则。(服从戏剧性)情节的特点:服从戏剧性必须是有形的有一定的秩序或顺序(开始,中间,结尾)④具有规模(大小,持续时间)戏剧结构的类型:倒叙(封闭式),开放式结构戏剧情境:根本:潜藏的矛盾冲突—突发事件或插入事件外力作用下—平衡被打破,矛盾上升到表面—激化后导致冲突,人物命运改变。戏剧发展线索欧美戏剧概况起源:古希腊戏剧第一个高峰亚里士多德《诗学》戏剧史上第一部戏剧理论经典。欧洲戏剧发展史:公元5世纪—15世纪中世纪宗教戏剧(神秘剧,道德剧)发展→民间戏剧(讽刺和批判宗教黑暗的笑剧)→文艺复兴(神—人),西方戏剧第二个高峰,西班牙洛卜德维迦和莎士比亚→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时期,崇尚理性,高乃依,拉辛,莫里哀→18世纪下半叶,欧洲思想启蒙运动,博马舍,哥尔多尼,莱辛,席勒→19世纪初,浪漫主义戏剧,雨果《欧那尼》→19世纪,西方戏剧进入现代主义(易卜生,萧伯纳,契科夫,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流派)美国戏剧发展:尤金.奥尼尔:《毛猿》《榆树下的欲望》《安娜克里斯蒂》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一.古希腊戏剧1概况起源:公元前7世纪酒神祭祀活动(戏剧起源于古代的宗教仪式,模拟战争的舞蹈以及劳动)亚里士多德:戏剧本质上起源于对生活的模仿(行动是戏剧的本质,情节是戏剧的目的)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阿里斯托芬《鸟》《阿卡奈人》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希腊悲剧创始人戏剧对话为首要地位,剧中人物产生戏剧要素—冲突使用第二个演员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悲剧表现人主客观之间的冲突人物性格的复杂出色的剧情结构欧里庇得斯(雅典民主政治危机时期):现实主义戏剧最早的代表剧作关注两性问题和家庭问题《美狄亚》阿里斯托芬《鸟》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观点和政治理想《鸟》欧洲文学史最早描绘乌托邦理想社会的作品中世纪宗教戏剧:道德教化的作用中世纪: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中世纪—15世纪特征:宗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和实质的政权基础。笑剧《巴特林笑剧》:笑剧代表作特点:笑剧赋有的民族意识和战斗性,赋有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文艺复兴戏剧文艺复兴:强调人和自然的密切关系代表人物:西班牙德维迦《羊泉村》《狗占马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威尼斯商人》古典主义戏剧(文艺复兴—17世纪末)特色:强调为君主政治服务,通过戏剧方式反对封建割据和分裂倾向,维护国家统一。代表人物:拉辛《费德尔》莫里哀《伪君子》《悭吝人》戏剧特征:塑造以理性为基调的类型化人物,理性服从情感。启蒙主义戏剧(17世纪—18世纪下半叶)背景:自由与民主思想深入人心代表人物:法国: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政治戏喜剧或严肃戏剧)意大利哥尔多尼(现实主义戏剧家):戏剧应反映现实生活《一仆二主》《女店主》德国席勒《阴谋与爱情》浪漫主义戏剧(19世纪初)特色:要求自由创作,运用多方面历史传说题材,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强调个人感情的重要性代表作家:雨果《欧那尼》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性事件。现实主义戏剧概况:现实主义戏剧具有抒写时代的本质特点现实主义戏剧源头: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和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现实主义基本概念:1.戏剧对生活的反映(模仿)2.安排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时,真实性与历史可能性和必然性相关3.戏剧可以按照人的样子或者人尽可能的样子描写代表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社会问题剧英国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俄国果戈里《钦差大臣》契科夫《万尼亚舅舅》现实主义戏剧的特点:鲜明政治倾向真实与逼真的再现现实的手法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代派戏剧:与现实主义戏剧相对立,以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和荒诞派戏剧。(此部分内容参考复习资料)荒诞派戏剧概况: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法国1952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哲学基础:阿贝尔.卡缪的荒诞哲学。代表作:20世纪50—60年代荒诞派戏剧极盛期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快乐的日子》尤金尤奈斯库《秃头歌女》美国爱德华阿尔《动物园的故事》特点:剧作内容的荒诞性荒诞是指剧作家对现实生活内容的评价和反应。美国戏剧概况: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之父)和阿瑟密勒经典作家作品: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天边外》(标志着奥尼尔戏剧的成熟,一部标准的现代悲剧)《毛猿》(表现主义剧本)阿瑟密勒:《推销员之死》现代西方演剧学派概况: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体系“史诗剧理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我的艺术生活》《演员的自我修养》概念:表演艺术的任务根据剧本要求在舞台上再现角色形象,演员要进入体验过程,把形象体现的真实和深切,在天性中找到角色依据,从而完全转化为角色。布莱希特“叙事体戏剧”代表作:《三毛钱歌剧》观点:反对演员进入角色,代之以叙事文学和叙事诗所采用的手法,如对剧中事件的批判特征:在戏剧创作中避免高潮,事先说明结果,告诉观众如何发生平静的表演风格(此处参考复习资料)中国话剧的历史发展线索概述:中国20年代末话剧传入1907年欧阳予倩《黑奴吁天录》中国话剧开端田汉的《名优之死》优秀话剧作品20世纪初—30年代中国话剧探索期1934年曹禺《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真正成熟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夏衍《上海屋檐下》老舍《茶馆》戏曲篇(通过音乐舞蹈表演故事)第一章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古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戏曲源头: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戏曲的含义:中国传统戏剧的特别称谓(最早见于宋元)。王国维:包括宋金杂剧,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清代以来的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的通称。戏曲艺术的特征: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1.综合性:戏曲艺术包括时空艺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2.虚拟性:“一桌二椅”,把表演场所转化为剧情发生的地点(依靠表演的手段),时空处理很灵活。3.程式性:程式是一种规范,来源于生活。表演程式是生活动作规范化。4.节奏性,技术性中国戏曲史戏曲起源和形成戏曲萌芽(原始社会的歌舞)——宋金时代形成完备艺术形态源头:民间歌舞,民间说唱,滑稽戏民间庙会,瓦舍勾栏,民间百戏促进戏曲形成。3.戏曲源头:民间歌舞:民间娱乐和祭祀的歌舞。秦汉:《东海黄公》隋唐《大面》《踏谣娘》民间说唱:韵散相间的叙事性说唱艺术的发展,对戏曲剧本样式和戏曲音乐唱腔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宋代:鼓子词和诸宫调滑稽表演:优的出现:以滑稽表演娱乐主人。春秋时代:楚国优孟装扮孙叔敖的表演,被认为是戏曲雏形④傩戏:戴着假面表演人物和故事宋辽金杂剧宋代:戏曲成为独立的艺术宋人:杂剧金人:院本杂剧,院本:带有一定讽刺性的短小的滑稽戏。官本杂剧:经过官府审查可以通行的杂剧。宋元南戏南戏:温州杂剧,温州戏曲艺人首创扮演大规模故事的戏曲样式。故事:来源于民间说唱,可以表现复杂情节。南戏杰作:高则诚:《琵琶记》元杂剧北杂剧: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以大套北曲来演唱故事的戏曲式。(音乐基础:北曲)流行于元代,故被称为“元杂剧”元杂剧:正末或正旦唱曲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幽魂》,白朴《梧桐雨》,王实浦《西厢记》纪君祥《赵氏孤儿》明清传奇与杂剧传奇=南戏(基础)+北曲:以文人为创作主体的规范化的戏曲样式。戏曲样式:剧本,音乐结构的规范化,精密化。传奇: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体系。魏良辅:改良昆山腔为昆曲。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明清传奇的演出实践中完成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清代地方戏康熙之后,昆曲衰落。明末清初,变换自由的板腔节奏和通俗易懂的舞台语言的剧种出现,被称为“乱弹”清代戏曲声腔剧种发展趋势:由雅而俗,开辟了乱弹时代。、清代辉煌成果:京戏的形成。近代戏曲道光,咸丰,京戏的形成徽汉合流,西皮调与二黄调咸丰以来,皮黄戏发展达到高潮,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皮黄戏:以皮黄为主,以京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词语解释:古装新戏,连台本戏,上海新舞台等。戏曲声腔剧种戏曲声腔:昆腔,高腔,梆子,皮黄,花鼓,滩黄腔等。戏曲声腔剧种戏曲声腔:昆腔,高,梆子,皮黄,花鼓,滩黄等。戏曲声腔概述弋阳,余姚,海盐,昆山腔四大声腔体系昆山腔:起源于昆山一带,采用丝竹乐器伴奏,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发展为“水墨调”,被称为“昆曲”梆子腔:明末清初形成,清初,被称为“乱弹,西调”。魏长生特点:以梆击节,有胡琴伴奏。皮黄腔:以西皮,二黄为代表。二黄:发展于长江中游地区西皮:来源于西北秦腔皮黄腔代表剧种:汉,湘,桂,赣,滇剧等(徽班带二黄调进京,对京剧产生较大影响)昆曲:原是流行于昆山演唱南曲的昆山腔,嘉靖,隆庆年间,发展为水墨调。最初用于清唱,被称为昆曲。戏曲剧种举要昆剧:以昆曲为音乐载体,作家为昆曲写作传奇。最早的传奇:梁辰鱼《浣纱记》以昆曲为主演唱的戏剧叫做昆剧。京剧:清乾隆,三庆徽班进京,二黄调——四大徽班——嘉庆道光,徽汉合流,带有北京特点的戏曲——咸丰同治,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形成完整表演体系和独立艺术风格——主要强调西皮,二黄——主奏乐器,京胡。秦腔(乱弹):演唱以梆子击节,唱腔有欢音,苦音两类代表剧目:《三滴血》《铡美案》《火焰驹》豫剧(河南梆子):流派: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代表艺术家:常香玉,马金凤,崔蓝田,牛得草代表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长三角地区,发源于浙江嵊州。代表剧目:《梁祝》《红楼梦》代表艺术家:袁雪芬,姚水娟黄梅戏:流行于安徽,湖北等地。“黄梅采茶调”代表艺术家:严凤英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评剧:1900前后形成于唐山(落子戏,蹦蹦戏)用河北梆子伴奏,被称为“平腔梆子戏”1935年在上海演出正式称为“评剧”代表作家和剧目:成兆才,新凤霞《秦香莲》《刘巧儿》《杨三姐告状》戏曲文学戏曲文学:泛指中国戏曲的剧本创作戏曲剧本的结构:继承了说唱艺术的传统。说唱+韵文和散文戏曲剧本:唱词+念白+科介的有机结合演变过程:曲牌体——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乱弹——近代戏曲戏曲作家与作品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高泽诚《琵琶记》古典戏曲杰作元杂剧: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奠定中国戏曲题材的规模代表作家:关汉卿《窦娥冤》(古典戏剧中著名悲剧)《救风尘》《单刀会》《望江亭》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拷红》)纪君祥《赵氏孤儿》明清传奇杂剧作家明代初年,传奇创作进入高潮。明代万历,汤显祖《牡丹亭》清代康熙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代表作家:梁辰鱼:昆山腔改革家和歌唱家传奇《浣纱记》汤显祖:《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朱素臣:《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李渔:杂著《闲情偶寄》戏曲文学专业术语关目:情节科诨:逗观众笑的各种穿插科:指动作诨:指语言戏曲音乐(此部分省略)诸宫调:北宋兴起的说唱技艺,用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戏曲表演表演程式表演程式:戏曲运用音乐舞蹈等手段表现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表演技术格式。戏曲表演四种主要手段:唱念做打(歌唱,表演,念白,武功)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生:净丑之外的男角色担任男主人公。(老生,武生,小生,娃娃生)旦:担任女主人公,(正,老,贴,花,武,彩)净:俗称花脸(唱功为主“大花脸”,做功为主的“二花脸”)丑:喜剧角色,分为文丑和武丑杂:扮演群众角色戏曲舞美(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和景物造型穿戴规制:传统戏曲扮演人物的衣饰穿戴的基本规则或定例。人物穿戴的基本规制,具有相对稳定性。古装:20世纪初出现区别于传统服装的扮演古代女子的新式装束。1915年梅兰芳首创。电影篇电影基本概念电影分类概念电影物质层面概念:电影是一种技术活动即: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拍摄影像,记录声音等手段,以胶片为载体记录现实事物,并通过放映,将所摄录的事物,在银幕上还原为逼真的活动影像,以此传达一定的情感与内容。(拍摄影像,记录声音——胶片——放映——还原活动影像——传达情感)物质基础包括:透视成像,视觉暂留,视听融合。电影美学层面概念:电影艺术即:以电影技术为手段,通过画面,声音媒介,在特定放映时间里,在荧幕上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并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传达特定内容与情感)因此,电影兼具物质和美学两个层面内涵。三.电影片种(电影作品类别):故事片,美术,纪录,科教故事片:电影产业经济支柱(虚构故事情节,演员扮演角色塑造人物形象)美术片:运用人工创作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元素塑造艺术形象,叙述情节。(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纪录片: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个局部的电影类别。(一般不允许虚构)题材:历史,传记,政论科教片: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广科技成果为基本目的。(科学普及片,科技教学片,科学研究片)电影类型:故事片根据题材,主题,风格,手法等划分为不同的电影类型。(目的:产品定位和市场发行)电影生产创作规模化:电影的表现空间和巨大的消费市场。类型片:模式化倾向中国电影体裁:喜剧,悲剧,正剧,主旋律,武侠功夫等西方电影类型:歌舞,西部,公路,警匪,科幻电影的功能再现:电影的纪实性,逼真性,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逼真性是再现功能的基础再现功能:记录历史状况,再现社会现实反映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透视特定历史面貌和文化心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表现:电影的假定性和符号性(合成空间内的人造现实)假定性:特写,蒙太奇主观电影化手段,主观表现性,创造超越现实和含义。符号性:影像画面具有超出物象本身的特定含义深层次文化内涵。因此;电影艺术注重想象力和创造性,关注作为主体的人本身的生命状态,情感需求和理想追求。教育:直接对社会生活造成影像深层次塑造社会文化心理,引导形成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教育的手段和工具审美价值:视听综合具有电影美学特性和审美价值时空转换中诉诸观众视听。2.还原主体对客观生活感知。发挥创造性和审美创造力,对社会生活深入体验。(艺术家:创作表达审美感受和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获得美感,满足审美需要,提升审美趣味)。同时,形成特定的社会性审美趣味。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重要形态之一(影像声音+传播信息+交流情感,表达思想)电影存在的基础:媒介技术电影的诉求和目标:信息的有效传达电影成为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成为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构成电影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影像镜头景别(被拍摄事物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远,全,中,近,特写,大远,大全,大特构图: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的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电影画面是活动的,视觉元素具有流动性,摄影师需根据这种变化调整镜头完成构图任务。构图: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影像限制在画框内,情节也在其中。封闭式:影像出画入画,或向画外空间开放,情节在画框外展开。景深构图:沿着纵深方向安排组织被拍摄对象,产生逼真空间立体感。利用前景和后景两个空间的不同事件形成对比关系。多种构图样式:纪实构图,表现构图:影像造型能力,内心感受能力,形式美感,视觉冲击力强。故事片运用经典风格构图:真实感+造型性三.光线与色彩光线:电影得以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实现影像的物质基础(突出强调被摄物造型特点,营造具体场景的气氛效果)光线风格确定影片基调:亮调,中间调,暗调。造型作用:主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等。投射方向:顺光,侧光,前侧光,逆光,顶光。色彩:应用使电影接近自然,作为电影视觉语言重要表现形式。色彩运用与心理和文化结合。色彩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光影+色彩=影调和色调运动与造型电影的运动可以分为被摄体的运动和摄影机的运动电影运动指摄影机的运动:推,拉,摇(上下,左右,旋转),移(水平方向运动拍摄),跟,升降。声音人声:(对话,旁白,独白)对话(对白):剧情中人物之间用语言相互交流,设计的语句(动机性强,对话服从画面,动作性)独白:(内心独白):来自画外,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披露,影像造型要素和独白内容以及情绪基调相配合。旁白: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情节,人物心理加以叙述,抒情和议论。(表达特定情感)独白:披露人物心理,伴随情感波动。旁白:间离效果音响:作为影片场面背景出现的各种声音效果(自然环境的声音+社会环境的声音)社会环境声音=物体声响+人声+音乐音响:同期录音+后期拟音音响的作用:声音造型营造逼真听觉空间参与影片叙事烘托场景情绪基调音乐(相对独立性):配合影片的主题和风格作用:引导观众情感,烘托场面气氛,深化主题。特定音乐参与人物塑造和环境背景交代。创作来源:专门创作配乐选取现成音乐片段声画关系:形式:声画同一(镜头中声音来源于画面)和声画分立(画外音的方式出现)内涵:声画合一(声画信息在内容和情绪基调上保持一致)和声画对位(声音所呈现的信息与画面所呈现的信息内容或情绪上不一致):关注审美效果实现。蒙太奇:(组接,构成)电影艺术的基础1.概念:通过对镜头有目的,有逻辑的组接,在其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丰富意义的电影创作手法。作用:建立是时空关系,进行叙事。通过镜头形式或内容对立抒情,表意。发展:格里菲斯:第一个有意识把镜头作为基本叙事单位,镜头组成场面—段落—全片(不同时空的镜头可以创造全新影像时空)蒙太奇上升到电影核心高度: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镜头组接的意义大于孤立镜头之和。蒙太奇类型功能:基本类别:叙事,表现,理性叙事: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包括:线性(按照事件逻辑顺序),平行(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时空的情节线索并列,分别叙述,统一同一主题),交叉(同一时间,若干线索共同前进,相互推进,交叉频繁),重复(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特定位置反复出现)表现: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叠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表现某种情感,心理,或思想。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和揭示意义。包括:对比(镜头场面在内容或形式上强烈对比,产生冲突和强化效果)隐喻(含蓄表达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心理(镜头组接或声画组合展示人物内在精神世界以及心理活动主观化的外部世界)长镜头:影片中延续时间较长的镜头(30s—10min)保持时空的连续和完整,给人真实,可信,连贯感。长镜头更符合电影本体的意味:保持了世界的完整性。显示了世界本身的丰富和事件的多义性。意义:兴起于意大利代表人物:安德烈巴赞主张:长镜头是纪实性,展示真实的时空,保持客观,透明和多义的效果。影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电影的创作长镜头内部空间变化和时间推进隐含蒙太奇。: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中国电影历史发展简况一.20年代以前(一)1905年以前中国电影“史前期”1895年世界电影诞生,1905年中国电影《定军山》诞生电影输入的城市:上海1896年上海“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1902年北京第一次放映电影。(二)20年代中国电影萌芽和初创期中国民族电影:戏曲电影《定军山》中国民族电影以独立形象出现的开端:内容+记录+简单镜头表达民族故事片:1913年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郑正秋,张石川)香港黎民伟第一部故事短片《庄子试妻》20年代电影的两个阶段:社会家庭问题的表现《掷果缘》《孤儿救祖记》——1926——电影史第一个商业类型片时期二.30年代电影艺术(中国电影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时期)1.表现内容:现实生活(呼应时代精神+民心企盼的愿望)艺术形式:探索民族化的表现形式创作方法:多样化的创作方法总结:确立影响世道人心的文化角色,强化独立位置的艺术形象。成就:(1)左翼电影运动(影响):改变了电影创作的倾向显示了进步电影的主导地位确立现实主义创作方向现实主义传统:30年代现实主义兴盛第一个高潮:《狂流》《春蚕》《神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有声片的成熟:30年代默片+有声片1934年《桃李劫》第一次出现有声片声画协调。三.40年代战后电影战后电影:(抗战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电影成熟期:优秀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太太万岁》传统电影走向成熟:现实主义确立稳固地位,电影的社会揭露性强烈,批判现实主义的出现。创作视野扩大:诗意人文电影《小城之春》,世俗喜剧电影《太太万岁》,中国电影多样形态成熟。战后电影类型:主流形态(中国电影主流方向的现实影片创作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多样形态艺术风格创作:民族伦理情感影像化创作《小城之春》。讽刺艺术温情化,喜剧化:社会风俗喜剧《太太万岁》。讽刺喜剧:《乌鸦与麻雀》四.50—60年代电影概况(一)1949年—当代中国电影1949—1966第一个时期:前17年电影:意识形态电影第二个时期:文革(忽略)第三个时期:70年代后期—8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潮时期)50—60年代:传统与新生新生:新时代主题,新英雄主义色彩阶段变化与艺术曲折:建国初期:电影试探摸索时期《中华儿女》《龙须沟》—50年代中期《祝福》《董存瑞》—1959年高潮时期,中国电影经典确立时期,代表作:《林家铺子》《青春之歌》《红旗谱》—1962年:个性与整体利益协调,艺术与时代政治融合:《红色娘子军》《早春二月》《小兵张嘎》五.70—80年代改革开放高潮改革开放新时期:恢复期收获期:现实主义—纪实美学(1981—1984)文化批判—影像美学(1984—1987):第五代电影人分化期:都市娱乐—艺术分化(1987—1989)艺术创作高潮:70年代末期:新电影观念变革:《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80年代现实主义—纪实美学:电影找到本体位置,独立价值。艺术经验总结:80年代:中国电影革故鼎新:电影与人的极大靠拢,生命意识的增强:政治视角—艺术视角人伦情感的复杂和反思生命意义的肯定和思索④文化反思责任增强六.9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局面: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的反叛传统。都市片占据主要地位,喜剧娱乐片发展。多元化格局年代现实主义潮流:电影人的态度:幽默调侃,原生态展示,冷酷揭示,代表作:《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甲方乙方》《一个都不能少》主流意识形态电影创作:《焦裕禄》90年代新生代导演,本色现实主义《小武》香港电影发展概况:(一)1913年,第一部香港电影诞生,故事短片《庄子试妻》20世纪50年代香港电影探索期成长发展期:五六十年代上半期:香港电影黄金时期《七十二家房客》,重要导演“粤语片三杰”:秦剑,李铁,李晨风转型拓展时期:60年代下半旗—70年代:武侠电影新派武侠片:张彻《独臂刀》和《大醉侠》带动武侠电影变革和发展,标志着新派武侠片正式诞生。李小龙真功夫片:1971年李小龙《唐山大兄》标志着武侠片向拳脚功夫片的转变。1972《精武门》将中国电影第一次推上国际影坛。《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标志着香港功夫武侠片正式国际化。新派武侠片:楚原《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喜剧功夫片:1978成龙《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功夫喜剧片的主流地位。(四)多元化创作时期70年代末期—80,90年代:香港电影多元化时期。香港电影新浪潮:1979年,章国明《点指兵兵》徐克《蝶变》许鞍华《疯劫》翁维铨《行规》,四部作品标志着香港新浪潮运动诞生。80年代中期,吴宇森,林岭东,杜琪峰,关锦鹏,王家卫:《英雄本色》《阮玲玉》《胭脂扣》《春光乍泄》:商业娱乐承载政治宣泄,推动香港电影多元化和国际化创作格局。武侠功夫片:张鑫炎导演《少林寺》徐克《黄飞鸿》《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现代枪战片:吴宇森:《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喋血街头》林岭东:《监狱风云》《龙虎风云》成龙《警察故事》《A计划》喜剧片:许冠杰《最佳拍档》1987杜琪峰《八星报喜》周星驰主演第一部影片《霹雳先锋》,标志着“无厘头”喜剧的诞生。后现代:《大话西游》鬼怪灵异片:1980年许鞍华《撞到正》,洪金宝《鬼打鬼》程晓东《倩女幽魂》,关锦鹏《胭脂扣》文艺爱情片:1984年许鞍华《倾城之恋》《半生缘》陈可辛《双城故事》尔冬升《新不了情》陈可辛《甜蜜蜜》九七回归香港电影90年代中期以后,《古惑仔》系列2002年,刘伟强《无间道》台湾电影发展:台湾早期电影:张英,张彻台湾第一部自制国语故事片《阿里山风云》60—70年代台湾电影健康写实主义电影:1963年李行《街头巷尾》台湾第一部符合“健康写实主义”标准的影片。民营独立制片公司:1962年李翰祥黄梅戏曲片《梁祝》白景瑞1967年《寂寞的十七岁》琼瑶电影:60年代台湾“苦情戏”;特定模式化故事和表现风格的新电影类型,琼瑶电影为代表,爱情文艺片;武侠文艺小说改编的新派武侠片,开始于1965年。④硬派拳头和软派文艺片并行:《大醉侠》《龙门客栈》《独臂刀》软派爱情文艺片:《彩云飞》《海鸥飞处》八十年代台湾新电影:《光阴的故事》:叙事,散文化片段开放型结局,清新朴实的影像风格。成长的主题和历史文化的记忆。侯孝贤《风柜来的人》台湾新电影的四个代表人物:侯孝贤,杨德昌,陈坤厚,张毅:乡土电影,都市电影。(四)90年代以后台湾电影:台湾电影培植电影人才和厚植电影工业基础。《喜宴》1994年《饮食男女》:台湾电影推向欧美。李安,赖声川,蔡明亮。西方电影简史美国电影概况美国默片时代1903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时空交叉剪辑191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成熟20年代:喜剧黄金时代:以卓别林为代表《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有声电影时代1927歌舞片《爵士歌王》第一部有声电影1929《纽约之光》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电影有声片蓬勃发展:《茶花女》《乱世佳人》30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发展:西部,警匪,歌舞代表作:《乱世佳人》《公民凯恩》《呼啸山庄》《关山飞渡》现代电影形成60年代末70年代初,旧好莱坞——新好莱坞新好莱坞:第二个辉煌时期新好莱坞的定义:广义:既包括60年代末—70年代末好莱坞的变革转型,新的电影机制确立的阶段,又包括8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资本和产业重组,在全球化背景+跨国媒体集团支持,走向多元化的新时期。狭义:60年代末—70年代末好莱坞在旧有电影体制瓦解之后的变革转型,确立新的电影机制的阶段。新好莱坞崛起的标志:阿瑟佩恩《邦妮和克莱德》新好莱坞开端代表作:《逍遥骑士》《毕业生》《教父》(五)70—80年代70年代末:伦理,亲情,爱情的回归,对家庭伦理的关注《克莱默夫妇》《雨人》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斯皮尔伯格《大白鲨》《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六)90年代—至今90年代:大制作+电脑科幻《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泰坦尼克号》法国电影简况:电影诞生地早期法国电影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婴儿的午餐》《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将电影引向戏剧:梅里爱:将照相特技应用到电影中《贵妇人的失踪》1907年,百代影片公司集影片制片,发行放映为一体。1910年之前,百代,高蒙,闪电等电影公司控制着世界电影市场。(二)20年代先锋电影印象派:20年代,路易德吕克,阿贝尔冈斯等组成法国印象派特点:注重气氛营造,追求造型美和视觉效果代表作:冈斯《年轮》杜拉克《微笑的布德夫人》抽象主义:费尔南多莱谢尔《机器舞蹈》雷内克莱尔《幕间节目》杜拉克《僧侣与贝壳》:超现实主义第一部作品代表作: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三)30年代诗意现实主义:以法国现实生活尤其是下层人民的生活为题材,表现日常生活的真实图景+电影手段表现的诗情画意代表人物:让雷诺阿《幻灭》《游戏规则》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新浪潮:巴赞《电影手册》杂志的创办1958年诞生1959—1961(新浪潮黄金时代)代表作品:特吕弗《淘气鬼》夏布罗尔《漂亮的塞尔其》1959:特吕弗《四百下》戈达尔《筋疲力尽》1960年新浪潮高峰年左岸派:特征:对人心理活动的深入挖掘,用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说剖析内心世界,以跳跃,非逻辑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作为影片结构线索。代表作: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德国电影早期状况德国电影:20年代—30年代初期:第一个黄金时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室内剧电影和“新客观派”电影表现主义电影:强调表现主观现实1919年,德国第一部表现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三)90年代以后:汤姆.泰克1998《快跑,劳拉》:探索电影:世界的不可知性影片结构充满现代主义特征意大利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开始:1945年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1950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代表作: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现代主义电影: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为代表:由新现实主义到表现内心再到隐喻象征的过程80年代:安东尼奥尼《云上的日子》费里尼《女人城》贝尔托卢奇:1987《末代皇帝》罗贝托贝尼尼《美丽人生》前苏联与俄罗斯电影早期蒙太奇学派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在整个20年代—30年代的初期活跃于苏联影坛,并对蒙太奇的理论和实践做出贡献的艺术家群体。(包括: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创造性摄影”,说明蒙太奇的叙事功能爱森斯坦:理论+实践:提出杂耍和理性蒙太奇,《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阶梯”普多夫金《电影导演与电影素材》《电影剧本》拍摄《母亲》④维尔托夫:电影作用是如实纪录现实,对纪录电影的影响。欧洲其他国家电影概况英国:早期电影:布莱顿学派对蒙太奇的发明30年代英国电影短期繁荣:纪录电影运动约翰格里尔逊:日常生活环境为背景,从现实生活取材,使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飘网渔船》《锡兰之歌》50年代电影与文学结合《王子复仇记》1962年第一部007影片《无名博士》瑞典电影:对电影艺术的独创性探索+强烈的民族精神代表人物: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夏夜的微笑》:运用意识流等语言手段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和哲理思考。东方电影发展简况日本电影初期:1899年日本电影开端20世界30年代日本电影+西方艺术,迎来了第一个辉煌期:小津安二郎和沟口健二,标志着日本电影的成熟。1951年,黑泽明《罗生门》20世界6070年代:日本电影新浪潮旗手大岛渚《感官王国》:对战后现实与性,暴力的反思。1990年黑泽明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伊朗电影:20年代末,出现第一部有生声片60年代末—70年代初:伊朗电影第一次浪潮:重视电影语言的运用,反映伊朗社会意识,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回归伊斯兰文化:代表作:达鲁什麦赫伊《奶牛》80年代中期第二次浪潮1987年阿巴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伊朗电影的特点:讲究纪实,格调清新,表现人们生命热忱和虔诚,展现特殊视觉风格和民族意识,充满诗意和人生哲学。韩国,印度等国电影概况参考复习资料。广播电视艺术编第一章概说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一般概念一.广播电视的性质广播电视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大众传播媒介。(以节目为最终产品)广播电视的产生广播:电声广播无线电广播发明于1906年,加拿大人费森堡在美国一次实验为标志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电台电视:电视广播播出声音+图像20世纪20年代中叶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1936年11月2日,世界公认电视诞生日,1953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新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北京电视台第二节广播电视中的文艺节目:新闻和文艺1.电视中的文艺节目:早期电视节目是直播,娱乐性文艺节目占据重要位置。年以前大多数电视节目直播,包括电视屏幕纪录片。1960年,录制节目出现,70年代中叶,电视台设备改为电子系统。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电影和剧场转播(文艺晚会)1964年北京电视台录制《朝阳沟》1965年元旦晚会,电视媒体第一次采用录像方式制作的文艺节目彩色电视:出现于1973年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进行彩色试播。70年代末,80年初,我国电视进入彩色时代。广播电视文艺与广播电视艺术20世纪80年代:广播电视文艺:广播电视作为“媒介”传播的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艺术:广播电视作为载体所具备的艺术个性广播电视艺术个性:广播电视语言,表现手段,艺术技巧的综合体现一.传播媒介的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节目为表现形式(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单位)分类:内容:新闻性,文艺性,教育性,服务性组合方式:综合和专题播出方式:直播和录播④播出时间:定期,特别,插播艺术载体的广播电视艺术主要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相对独立的时间艺术或空间艺术形态,之后拓展到时空结合的综合艺术形态,如舞蹈,戏剧,电影艺术等。20世纪前半叶的广播电视,局限于被动的记录与传播1.科技进步:声像传播的发达,录音录像技术录播的采用增大的创作空间。广播电视艺术:20世纪以来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新的现代艺术形态2.现代文化和现代艺术的本质:现代科技与人文观念3.艺术的创造: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两个侧面亚里士多德:艺术起源于摹仿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对现实的复制与模仿(客观再现)+融汇人的感性情感(理性意志情感)主观表现摄影技巧和剪辑技巧基本概念:广播与电视的传播媒介特性表现和艺术载体的特性表现:声音+图像广播电视文艺:在广播电视媒体上的文艺形态。广义:在广播电视上传播的一切文艺形态狭义:专指具有广播电视艺术特征的,或经过广播化,电视化处理加工的文艺节目。(广播文艺参照)声音在美学上的特征:塑造声音形象;深度想象;营构联觉得通感。电视文艺: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和画面为媒介,诉诸视听的时空综合艺术。狭义:具有电视艺术特征并带有文艺性的节目(电视文学,音乐,戏曲,综艺,电视剧,小品,晚会,电视专题艺术片等)电视与电影的区别:载体不同:电影胶片电视电子技术电影商业色彩,集体欣赏电视大众艺术,私人化欣赏电视+电影=影视艺术广播电视的艺术要素及艺术技巧声音:广播,电视共有声音+画面电影,电视共有声画结合的叙事抒情手段是电视,电影共有的艺术技巧声音声音要素:音色(音质),音调(音高),响度(音量):声音的强弱强度音色:声音的基本品质音调:声音高中低不同形成不同的音调广播电视中的声音:语言,音乐,音响语言:解说,讲话同期声,台词,画外音,语言文字音乐:声乐+器乐音响:自然声,模拟声,效果声音乐:广播电视节目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音乐频道广播电视在音乐传播上强大的媒介功能:对各地各民族声乐,器乐,原生态音乐的录播,直播,以及音乐的普及,服务等:各类节目的配乐:电视剧的配乐(音乐具有情感的指向性和不确定性)广播电视节目配乐(与节目内容和形式相吻合,又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格和欣赏性)电声音乐:用于广播电视传播及欣赏的音乐作品(音乐录制及技术电声技术)MTV(音乐电视):音乐+电视音响(音响效果):除语言主体,音乐主体外的一切声音包括自然声,环境声,人声等效果声。音响能够再现真实,渲染环境,交代背景,表现时空,刻画人物,表情达意。(记录表现空间真实感,立体感方面通过联想产生戏剧性效果)客观音响:环境音响主观音响:心理,幻觉的音响描绘性音响:渲染烘托剧情人物的现实或非现实的音响录音与剪辑声音录制:演播室录音和现场同期声录音声音的录制和合成:技术+艺术(拟音和配音)声音后期剪辑与合成:声音蒙太奇,通过各种声音素材的组合,形成艺术的节奏,表现完整的内容。画面电视画面三要素:框架(电视屏幕的框架),影像(影视画面造型元素),构图(影像的空间界限)构图(画面布局):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1.影视画面:真实的(现实事物的逼真性)虚幻的(影像)影视画面:假定性影视画面的特性:运动(画框内物体的运动及画框本身的运动)影视构图的类型:开放式构图和动态构图静态构图:电视画面的平面构图来自绘画(静态)若干个静态画面组成动态单元—镜头(电视基本的表意单元)开放式:打破画框的界限,将画框内外视为同一个表现空间。动态构图和运动摄影:画面元素处在运动变化中,带来画面格局的连续变化。(被摄体,摄像机,二者综合运动)镜头: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影视作品基本表意单位(动态+静态画面):固定,运动,长镜头(综合运用固定+运动):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的表现一个段落或一个事件的过程,包括空间运动景别与景深景别:摄像机与实物不同距离下拍摄的画面或变焦镜头用不同的焦距拍摄的画面。(空间距离或焦距不同,画面景象呈现不同的空间范围)景深:画面主体与景物的清晰度,体现空间感和虚实关系(由摄像机的焦距,光圈以及物距决定)利用画面景深的虚实,可以突出主体,表现纵深感,创造形式美轴线:摄像机面对运动物体及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存在着一条无形的限制线,称为轴线。光效:影视画面以光成像,称作“用光作画”1.光源:自然和人工(日光和天光)人工光:各种灯具,其中=照度,方向,色调,色温等可以自由控制。真实光强调用光的真实性,艺术光讲究情调。戏剧光效:创造特定的造型效果和艺术氛围,需要布光和补光。七.影调:画面影像所呈现的明暗阶调(高调,低调,中间调)影调的控制:技术+艺术:表现空间透视和物体的质感,用来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八.色彩与色调(略)九.画面特技(略)声像结合的表现技巧:声音+画面=叙事抒情电视时空电视时间:电视时间:作用与观众感受屏幕时间形态,一种假定性,艺术化的时间形态(现实+屏幕+心理)屏幕时间打破现实时间的连续性—观众感受的主观时间,心理时间前后镜头的蒙太奇组接:现实时间的缩短省略或延伸。电视空间:作用于观众感受的屏幕空间形态,在二维平面再现三维空间的立体影像(空间幻觉)屏幕创造空间的无限性和具体画面空间的有限性(运动空间)摄像机的纪录性拍摄:逼真再现现实空间总结:电视是表现叙事和抒情的连续活动的影像体系蒙太奇(略)声画剪辑声画同步:声音与画面同步配合“同期声”(电视新闻片和纪录片):要处理好乐曲情感与画面的美学关系。声画分立:声音与画面分立平行,属于画外音(人声,环境声即音响,音乐)声画对位:声画对位属于声画分立状态下的艺术技巧剪辑技巧:剪接点(镜头与镜头的衔接处称为剪接点)和转场转场:段落之间的转换,既体现段落性,又体现连贯性。广播电视文艺的基本类型广播电视以节目为表现形式;发展途径:栏目化+专业化广播文艺的节目分类文艺广播:文学+音乐+戏曲曲艺文学广播:将书面文字进行广播化处理音乐广播:立体技术的出现推动音乐传播—音乐台突出欣赏性,娱乐性和咨询服务戏曲曲艺广播:戏曲+曲艺(中央广播文工团)④广播剧:以广播为媒介,语言+声音为基本元素的“听的戏剧”出现的标志:英国伦敦广播电台《危险》中国广播剧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初期,直播—录音广播剧的特征:题材内容:注重文学性;时空:更大的自由度内心世界:表现幻想,梦境,理想,回忆等心理④广播剧表现手段:语言(主体,戏剧冲突靠人物对话,要求对话语言具有鲜明性格特征)+音乐+音响(效果,表现时空环境)电视文艺的节目分类电视文艺和电视艺术:节目形态侧面(电视文艺节目)+艺术形态侧面(电视艺术)电视文艺:广义:电视中播出的一切文艺节目狭义:具有电视艺术特征并带有文艺性的节目电视文艺的分类:电视文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剧“电视艺术”的节目分类:文学类,文艺类,戏剧类,艺术片电视文艺节目:电视文学(体现在电视作品展的文学因素),电视美术(美术元素:造型,构图,色彩等),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戏剧(电视记录和播出的舞台戏剧形态),,,,,,(此部分省略)电视综艺节目:综合性文艺节目,演播室制作+主持人,传统艺术+亚艺术(游戏,笑话,武术,魔术等):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电视艺术片:强调电视艺术的侧面,以电视艺术的手段和技巧(纪录片,专题片)狭义:专指以电视艺术观念拍摄的文艺作品电视剧:视听语言+蒙太奇思维+电视戏剧特点:传播方式(家庭收看的随意性+题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陕西客运从业资格考试下载
- 2024年店铺品牌授权经营合同
- 2024年安徽客运上岗证考试试题
- 2024年度上海市智能家居销售合同
- 2024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服务合同
- 班级学期安全工作计划样本
-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2024-2025学年
- 中学新教学大楼启用仪式校长讲话稿
- SCM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构建方案
- 2024年供应链流动资金贷款合同
- 产品系统设计开发 课件 第4、5章 产品系统设计类型、产品系统设计开发综合案例
- 1编译原理及实现课后题及答案
- 焊接材料的质量控制和追溯规范
- 让阅读成为习惯家长会课件
- 家庭健康照护服务方案
- 施工方案 谁编
- 沪教牛津版八上英语Unit-6-单元完整课件
- 新能源及多能互补互补技术
- 混凝土搅拌站安装及拆除方案
- 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 《管道营销策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