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_第1页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_第2页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_第3页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_第4页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翻译鉴赏》教案(依据2007版教学计划)1

第一讲英语散文的汉译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赏析作品《谈读书》以及《我为何而生》并帮助其掌握比较赏析的方法;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步骤:1).《谈读书》的作者简介;

2).《谈读书》译者基本情况的了解;

3).作品简介及赏析;

4).《我为何而生》的作品简介及赏析作者简介;2

教学内容:

1.《谈读书》的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国散文作家、哲学家、政治家,古典经验论的始祖),他可以说英国近代哲学的第一位大师,另外还被认为是西方现代科学的奠基人。l561年,培棍生于伦敦。他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一高级职员的长子。12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但不久离开那里,没有获得大学毕业证书。16岁开始工作,随英国驻注大使去巴黎在使馆工作过一段时间。18岁时父亲去世,没留下什么钱,培根被迫去上学学习法律。21岁开始从事律师业。31.《谈读书》的作者简介

培根23岁时被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伊丽莎白女王向议会提出增加税收计划,培根表示反对通过这个提案,女王因而讨厌培根,培根成了伊西克斯的朋友和参谋。伊西克斯是个贪婪的贵族分子,同情培根,他决定发动反对伊丽莎白女王的政变。培根劝告他应该忠于女王,但伊西克斯不听,政变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培根在伊西克斯受审及被判死刑一案中起了某种作用,致使各阶层人民对培根有些不满情绪。

41.《谈读书》的作者简介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培根当上继任国王詹姆斯一世的顾问,虽然詹姆斯—世没有受培根劝言的约束,但却很喜欢他。因此在詹姆斯一世执政期间,培根平步青云,节节高升,1617年担任掌玺大臣,1618年就任大法官,1620年受封为子爵。不期灾难降临了。培根被指控受贿,其实受贿在当时已是司空见惯,绝非新鲜,但培根在议会里的劲敌抓住这个机会,将他赶出了官场。培根对受贿供认不讳,被判在伦敦塔坐牢,交付大批罚金,终生禁止做官。但国王释放了他,免除了他的罚金,培根只不过丧失了政治生命。培根这样评论议会决定:"我是英国50年来最公正的法官,而议会对我的判决是200年来议会所做出的最公正的判决。"

51.《谈读书》的作者简介

培根的若干著作为他赢得了声誉。培根的主要著作有:《论文集》(1597)、《学术的进展》(1605)、《思维和力量》(1612)、《新工具》(1620)。62.《谈读书》译者基本情况的了解

王佐良,(1916-1995),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16年2月12日生。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后进清华大学,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北大和南开大学合建的西南联合大学,后留校任教。抗战后考取公费留英,于1947年秋赴牛津大学茂登学院研究英国文学,获B.Litt学位。王佐良于1949年9月建国前夕回国,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校(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兼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事,《外国文学》主编。在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主要著作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约翰·韦勃斯透的文学声誉》,《英国文学论文集》,《英国文体学论文集》,《中外文学之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照澜集》。72.《谈读书》译者基本情况的了解

廖运范,1942年8月15日出生,台湾省桃园县人。台湾大学医学院毕业。历任台大医院住院及总医师、兼任主治医师,荣民总医院主治医师,长庚纪念医院内科主任,中国医药学院内科教授,长庚纪念医院肝脏研究中心主任,长庚大学教授等。2000年任中研院院士。现任长庚大学教授,长庚纪念医院肝脏研究中心及肝胆胃肠科系主任

。82.《谈读书》译者基本情况的了解

王楫教授,英文翻译家。1920年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国语言文学系。曾在南通女师、南通师范文史专修科任教。1952年调苏北师专(扬州师院前身)任中文科主任,并讲授中国语文及语文教学法。其后,在扬州师院外语系任教,讲授英语精读课、泛读课、翻译课。此外,还担任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外国文学委员会顾问、江苏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江苏比较文学协会理事等职。执教四十多年来,教学勤恳,治学严谨,深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93.作品简介及赏析

Studiesservefordelight,forornament,andforability.Theirchiefusefordelight,isinprivatenessandretiring;forornament,isindiscourse;andforability,isinthejudgment,anddispositionofbusiness.Forexpertmencanexe-cute,andperhapsjudgeofparticulars,onebyone;butthegeneralcounsels,andtheplotsandmarshallingofaffairs,comebest,fromthosethatarelearned.Tospendtoomuchtimeinstudiesissloth;tousethemtoomuchforornament,isaffectation;tomakejudgmentwhollybytheirrules,isthehumorofascholar.Theyperfectnature,andareperfectedbyexperience:fornaturalabilitiesarelikenaturalplants,thatneedpruning,bystudy;andstudiesthemselves,dogiveforthdirectionstoomuchatlarge,excepttheybeboundedinbyexperience.Craftymencontemnstudies,simplemenadmirethem,andwisemenusethem;fortheyteachnottheirownuse;butthatisawisdomwithoutthem,andabovethem,wonbyobservation.Readnottocontradictandconfute;nortobelieveandtakeforgranted;nortofindtalkanddiscourse;buttoweighandconsider.

103.作品简介及赏析

Somebooksaretobetasted,otherstobeswallowed,andsomefewtobechewedanddigested;thatis,somebooksaretobereadonlyinparts;otherstoberead,butnotcuriously;andsomefewtobereadwholly,andwithdiligenceandattention.Somebooksalsomaybereadbydeputy,andextractsmadeofthembothers;butthatwouldbeonlyinthelessimportantarguments,andthemeanersortofbooks,elsedistilledbooksarelikecommondistilledwaters,flashythings.

Readingmakethafullman;conferenceareadyman;andwritinganexactman.Andtherefore,ifamanwritelittle,hehadneedhaveagreatmemory;ifheconferlittle,hehadneedhaveapresentwit:andifhereadlittle,hehadneedhavemuchcunning,toseemtoknow,thathedothnot.Historiesmakemenwise;poetswitty;themathematicssubtitle;naturalphilosophydeep;moralgrave;logicandrhetoricabletocontend.

11

3.作品简介及赏析

Abeuntstudiainmores.Nay,thereisnostandorimpedimentinthewit,butmaybewroughtoutbyfitstudies;likeasdiseasesofthebody,mayhaveappropriateexercises.Bowlingisgoodforthestoneandreins;shootingforthelungsandbreast;gentlewalkingforthestomach;ridingforthehead;andthelike.Soifaman\'switbewandering,lethimstudythemathematics;forindemonstrations,ifhiswitbecalledawayneversolittle,hemustbeginagain.

Ifhiswitbenotapttodistinguishorfinddifferences,lethimstudytheSchoolmen;fortheyarecyminisectors.Ifhebenotapttobeatovermatters,andtocalluponethingtoproveandillustrateanother,lethimstudythelawyers’cases.Soeverydefectofthemindmayhaveaspecialreceipt.123.作品简介及赏析

《谈读书》可以说是培根散文的一个缩影。其实,《谈读书》整篇文章就是一个大警句,因此要翻译这篇文章确实不易。我们认为,翻译培根这篇散文,重要的是要译出培根散文之简约的风格,译出他那种自信的口吻、格言般的警句。在这方面,王佐良先生作的最好,他用半文半白的文体,十分精湛地再现了培根散文的风格,可谓尽善尽美。

王佐良的译文好似一座高高的山峰,令后来者难以翻越。后来者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逃出王译的影子,也就只好绕道而行,结果到头来,译出的东西几乎成了王译的解释或延伸,原文的简约和精辟不见了踪影。

133.作品简介及赏析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王佐良的译文与其他三种译文的不同之处。

1.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王佐良译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廖运范译文: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王楫译文:读书可以怡情养性,可以摭拾文采,

可以增长才干。

培根文章第一句很妙,其妙在于毫无废话、直切主题,这也是中西语篇构建的主要差异(根据西人Kaplan的理论,东方人往往用环绕的方式切入主题,前轻后重为主;而西人则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前重后轻为主。),修辞上则采用的是排比句式。从译文方面来说,王佐良的译文可说是惟妙惟肖,把首句的简约气势和修辞手段都译得十分之贴切;

廖译虽简约,但原文的加强语气的排比句式没有了,只落得个三词的层次推进;王楫的译文则有失简约,实质上是对delight,

ornament,

ability三个词作解释性的翻译且排比句式也不甚工整:第一词delight用了两个动宾短语“怡情”、“养性”,不如改为“陶冶性情”与后面的“摭拾文采”、“增长才干”对应。可见,二者均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王译的影响,但根据北大辜正坤教授的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的观点来看,这是允许的,为了能够有更好的译本出现且避免前人的错误,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143.作品简介及赏析

2.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王译: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

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廖译:人们独居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

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楫译:在幽居独处时,最能体现其怡情养性的作用;在朋友交谈中,最能体现其摭拾文的

作用;在处世论事之际,最能体现其增长才干的作用。

培根的哲学,凡是都要问问对人生有何价值?其口吻是那么的自信且论断分明。文章总起一句后,接着论述三种读书的用处,重点放在增长才干,用的是省略句,简约至极。王佐良的译文,半文半白,恰到好处;廖和楫的译文,失之于繁整,未能再现培根简约的文风:廖译连用三个“……的时候”,楫译运用“在……时”、“在……中”、“在……之际”

和三个“最能体现”搭配。

153.作品简介及赏析

3.They

perfect

nature,

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

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

and

studies

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

except

they

be

founded

in

by

experience.

王译: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独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廖译:学问能美化人生,经验又能充实学问。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诱导,学问本身又必须以经验来规范,否则便太迂阔了。

楫译:须知读书固然可补天然之不足,而经验又能补读书的不足。因为天生才干犹如天然花草,须靠读书修剪枝叶。而书本知识如不以经验相制约,其教导也难免过于笼统。

这一段翻译,楫译尽管加了字,措词上作了些修改,仍然能明显看出王译的踪迹;廖译力求突破,但留有许多破绽:前文一直把they(studies)译为“读书”,而后文突然改译为“学问”,不但前后不一,就是两个术语的所指也不同;且nature一词诚然有“人性”之意,在这里的深层含义“先天之不足”,唯一能补足、完善其不足之处的只能靠“读书”。再者,楫译的语气联结词用得太多,如:“须知”、“因为”、“而”,读起来不简洁且书卷气十足。

163.作品简介及赏析

4.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王译: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廖译:有些书只需浅尝,有的书可以狼吞,有的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

楫译: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籍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的书只须读一部分,另一些读时可不求甚解,但少数则须通读,且须勤勉而专心。

这一段,培根用了一连串有关饮食的比喻来说明不同的读法。王译精辟之至,令人称道。其他二者的译文各有千秋。可以说,在全篇中,后二者的译法都融有自己的风格,摆脱了王译的束缚,能与王译争雄的也就是这段,但也决对不是毫无缺点。

173.作品简介及赏析

5.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es.

王译: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廖译: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

楫译:读历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机灵,数学使人周密,自然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能言善辩。专心治学者,性格也受陶冶。

警句构成了培根散文的主要风格,其特点有二:饱含人生的经验与智慧,看事比人深一层,可谓世故之至,此其一;富于想象力,令人深思与回味,此其二。关于格言、警句的翻译,我们认为,必须还它一个格言、警句的形式即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各种修辞手段如排比、双声、对偶、押韵等。培根散文中所用警句的翻译,王佐良教授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典范,后来者极难超越,如强硬操作、勉强为之,也只能弄巧成拙如辑译把“读史”改为“读历史”(均为动宾短语)、廖译把“逻辑与修辞之学”(偏正式)改为“逻辑学和修辞学”(并列式)。183.作品简介及赏析

此外,两者还把“natural

philosophy”(古意:科学)改为“自然哲学”。从译者来说,他/她没有考虑到原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及用词的语义演变历史,对汉语语言结构掌握不够娴熟即:原文本中均为名词/名词短语做主语,而“读史”和“读历史”均为动宾短语,虽说前者较为自然些,但于原文的语言结构还是有所偏离的,且与以文中后面几个名词短语也似不太一致;原文中logic

and

rhetoric作为一体出现,王译为“逻辑与修辞之学”属偏正式在功能上与原文本用法对应,然廖译则是形合功疏,相差甚远。

另外廖译的老问题即“学问”与“读书”的问题。我们认为,王佐良教授的译文有两处可以进一步完善:“读史”、“读诗”均为动宾短语做主语,与下面的“数学”、“科学”等名词主语不协调,不如改为“史书”、“诗歌”。最后,拉丁文名句“Abeunt

studia

in

mores”出自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的《女英雄书信集》,意为“Studies

pass

into

the

character.”(读书陶冶人之性情)。王的译文“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实属妙译。由于pass

into即等于to

go

to

form,

指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译成“陶冶”是十分贴切的,

可以说是对王译的一点点“突破”。

193.作品简介及赏析

6.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s;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riding

for

the

head;

and

the

like.

王译: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廖译:滚球游戏有益于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散步有益于肠胃;骑马有益于头部等等。

楫译: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王译可说是“惜墨如金,简约至极”。虽说如此,但“骑术”

是抽象的术语,似乎与前文表运动的动宾短语不太呼应,廖译把它改译为“骑马”,是正确的,但是廖译把“头脑”改译成“头部”

就不如王译确切了。楫译照搬王译,不足为训。翻译本身就是建立在对原文本的各种阐释基础之上的即:根据阐释者的生活背景、专业教育、外语水平、所持意识形态及所处政治环境等等,都会导致阐释者对原文本产生不同的阐释。

在此基础之上,用其母语或另一门语言将这种阐释形成文字即翻译作品,这是翻过阐释学派及某些比较文学学者的观点。对于传统翻译而言,造成这种状况的是翻译中的理解阶段的错误认识产生出来的。最后关涉的是“and

the

like”的翻译,四种译文中,王译及照搬的楫译为佳,而廖译的“等等”则不足取。

203.作品简介及赏析

7.If

his

wit

be

not

apt

to

distinguish

or

find

differences,

let

him

study

the

schoolmen;

for

they

are

cymini

sectors.

王译: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廖译:假若一个人拙于辨别差异,就让他去请教那些演绎派的大师们,因为他们正是剖析

毫发的人。

楫译:如若不善于析难辨异,可让他学经院哲学,因为那学哲学家无不讲究细节。

我们认为,培根这里所用的“schoolmen”系贬义,有矫枉过正之意。cymini

sectors即divider

of

cumin

seed,

hair-

spliters,意思是说:细小的茴香籽还要分几瓣,头发还要再剖几丝,这里明显着是吹毛求疵,那能再转而译为什么大师?廖、楫把“schoolmen”译为褒义,有悖愿意。再者,廖译中使用“请教……大师”恐怕有违上下文逻辑,这些中古经院哲学的“大师”都已作古数百年,又怎么才能去请教呢?

综观全篇,众多译者竭尽各种努力试图突破王译、旨在创新,但均未脱离王译的影子。可见,王译因几乎具有原文本所具有的一切优点,故难于跨越。后来者的译文(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比较的三篇)充其量是在措词上做些替换、意义上加以阐释、风格上加以变化,但都不如王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译者须是双语、双文化人,精通两门语言文化,这样才能充分、透彻理解一门语言的文本而以另一门语言表达之,在思想、内容、风格等各方面都要最大量地接近(appropriate

at

maximum)于原文本;

其次,译文要在整体神韵、功能等方面,接近于原文本,这就要求译者不要斤斤计较于一词一字的得失;再次,在两者基础上,要尽最大量地发挥汉语的表达优势(manage

to

take

the

best

Chinese

expressions)以保译文在音美、形美、意美三等方面接近于原文本,最好能做到最大地等同。214.《我为何而生》的作品简介及赏析

本文选自《伯特兰·罗素自传》的一篇优秀散文。此文既是作者心灵的抒发,也是生命体验的总结。作者以深刻的感悟和敏锐的目光,分析了人生中的三种激情,对爱的渴望,使人欣喜若狂,既能解除孤独,又能发现美好的未来。对知识的追求,使人理解人心,了解宇宙,掌握科学。爱和知识把人引向天堂般的境界,而对人类的同情之心又使人回到苦难深重的人间。作者认为这就是人生,值得为此再活一次的人生。这篇散文似乎信手拈来,但却耐人寻味。充满激情,充满感慨,充满智慧,情文并茂,逻辑性和感染力极强。下面我们来进行原文和译文的分析。22原文:Threepassions,simplebutoverwhelminglystrong,havegovernedmylife:thelongingforlove,thesearchforknowledge,andunbearablepityforthesufferingofmankind.

译文1:三种情感,虽朴实却无比强烈地主宰着我的生命: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求索,以及对人类所遭受苦难的不可遏制的同情。

译文2: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情感。

译文3:三种激情虽然简单,却异常强烈,它们统治着我的生命,那便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承受的同情。

译文4:吾生三愿,纯朴却激越:一曰渴望爱情,二曰求索知识,三曰悲悯吾类之无尽苦难。

原文开宗明义,第一个句子便点处了全文的主旨。四个译文的处理都有不同,译文1采用直译的方法,没有改变原句的句型结构,译文2相比较而言则对句子的语序做了相应的调整,把句子的重心放在句首突出重点,而且把修饰情感的定语放在前面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文3中的翻译和译文1有相同之处,但是用“难以承受”来修饰同情相对于译文1中的“不可遏制”则稍显逊色。这四种译文中最为独特的要算译文4了,译文4采用半古文的形式来再现原作的简洁和凝练,可谓是相当成功。23原文:Ihavesoughtlove,first,becauseitbringsecstasy-ecstasysogreatthatIwouldoftenhavesacrificedalltherestoflifeforafewhoursofthisjoy.

译文1:我追寻爱,首先因为爱能使我神魂颠倒——这种体验如此强烈,我甚至愿意以余生换取哪怕片刻的消魂。

译文2:我所以追求爱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它一切。

译文3:我曾经寻找爱,首先是因为它能使我欣喜若狂——这种喜悦之情如此强烈,使我常常宁愿为这几个小时的愉悦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译文3:吾求爱,盖因其赐吾狂喜——狂喜之剧足令吾舍此生而享其片刻;

原文中的ecstasy一词译文1译作神魂颠倒,译文2译作狂喜,译文3译作欣喜若狂,译文4译作狂喜,四种译文都保留了原文的意思,但是译文1相对于其它三种译文而言更能体现原作隐含的意思,而且神魂颠倒这个成语更显得书面化一些。对于句子结构的处理上译文1和译文4相对比较凝练。译文2和译文3则因为太过于拘泥原句的结构,译得不够简约。译文4半文半白,译得恰到好处。24原文:Thishasbeenmylife.Ihavefounditworthliving,andwouldgladlyliveitagainifthechancewereofferedme.

译文1:这就是我的人生。但我觉得颇有价值,如果再有机会,我将欣然重活一次。

译文2: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译文3: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它值得一过。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很高兴地再活它一次。

译文4:吾生若此而已,然吾颇感未枉此生;若得天允,当乐而重为之。

这是文章结尾的一句话,点明了罗素对人生的感悟,洋溢着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译文的处理可以看出,还是译文1和译文4要更为简约。译文3平铺直白,犹如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使得译文的读者无法感受原作的简约风格。译文2虽说要比译文3好一些,但句中的“我发现人是值得活得”这句翻译,似乎不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综观全篇,众多译者竭尽各种努力试图在翻译原作意义的基础上保留原作的风格,但是译文2和译文3为了尽可能凸现原作的语义,而翻译的有些冗长,丝毫看不到原作凝练简约的风格。译文要在整体神韵、功能等方面,接近于原文本,这就要求译者不要斤斤计较于一词一字的得失,如果过分依赖于原文,则会亦步亦趋,给译者套上枷锁,使得翻译出来的文字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25

第二讲汉语散文的英译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赏析作品《落花生》以及《笑》并帮助其掌握比较赏析的方法;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步骤:1)《落花生》作品简介及其译

本赏析;

2)《笑》的作品简介及译本赏析。26

教学内容:

《落花生》的作品简介及其译本赏析

这篇发表于上世纪20年代的散文,由于“质朴淳厚、意境深远”的风格,被誉为现代散文的经典。而作者本人许地山,也因此被塑造成落花生般“多做贡献、不计报酬”的进步人士。以至于乘船买张普通票,也被说成“喜爱与劳动人民接触,对名利向来淡漠”的表现之一。本文是许地山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小小的片段,以朴实无华、清新自然的笔调,从花生的平凡而有用,谈到做人的道理,富于哲理,反映他身处旧社会的污泥浊流而洁身自好、不慕虚名的思想境界。27下面我们进行译文分析:

《落花生》

张培基先生(下称”张”)译:Peanuts

Poplar译:TheGroundnut

解析:在指“花生”时,peanut应该说要比groundnut通用一些。Poplar采用后者的主要原因是,文章的下文提及地面ground,选用groundnut可使译文更有连贯性。另外,peanut一词还有一个义项,指矮小的人,作贬义词。

28原文: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几姐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张:Behindourhousetherelayhalfamuofvacantland.Mothersaid,“It’sapitytoletitliewaste.Sinceyouallliketoeatpeanutssomuch,whynothavethemplantedhere.”Thatexhilarateduschildrenandourservantgirlsaswell,andsoonwestartedbuyingseeds,ploughingthelandandwateringtheplants.Wegatheredinagoodharvestjustafteracoupleofmonths!

Poplar:Therewasasmallpieceofvacantlandbehindourhouse.Mothersaid,‘Itisakindofwastetoleaveituntilled.Sinceyoulikegroundnutssomuch,whynottillitandplantsomegroundnuts?’Wechildrenandgirlservantswereallpleasedattheidea.Andsomeofusboughtseeds,somepreparedthelandandsomewateredit.Inafewmonths,weactuallyhadaharvest!

29解析:

1)将“半亩”译为“halfamu”不如将其虚化为“asmallpiece”.mu这个词虽说已存在于英语词汇中,但是英美的很多词典并没有收入,比如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及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Poplar认为在翻译“亩”时,很多情况下最好转化为公顷(hectare)。

2)Poplar初读张先生的译文时看到“servantgirls”时很高兴,庆幸自己没有将“小丫头”理解错。因为许地山生于1893年,由此推来“小丫头”应该是“小丫环”。但据Google搜索,“girlservants”在使用频率上远在张先生译的“servantgirls”之下。

3)本段最后一句,张先生译文“agoodharvest”意指“丰收”,与原文的”收获”有些出入。将“居然”译为actually,Poplar感到比较满意。

30原文: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底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的食品,还吩咐这节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

张:Mothersaid,“HowaboutgivingapartythiseveningtocelebratetheharvestandinviteyourDaddytohaveatasteofournewly-harvestedpeanuts?”Weallagreed.Mothermadequiteafewvarietiesofgoodiesoutofthepeanuts,andtoldusthatthepartywouldbeheldinthethatchedpaviliononthepeanutplot.

Poplar:Mothersaid,‘Wewillhaveafeastongroundnutstonighttocelebrateourharvest,andinviteyourdadtohaveatasteofournewgroundnuts,won’twe?’Weallagreed.Motherpreparedseveralgroundnut-baseddishesandtoldusthefeastwouldbeheldatthethatchedpavilioninthegroundnutgarden.31解析:

1)将“如何?”处理为“Howabout…”要比采用反疑疑问句好。

2)“收获节”译为party则不是太好,因为party指社交聚会,一般有家庭之外的成员参与。

3)“花生做成好几样的食品”译为“goodiesoutofthepeanuts”不如“groundnut-baseddishes”。goodies为一非正式用语,如果翻译过来,“好吃的东西”似乎比“食品”更为等效,且goodies多指甜食。

32原文:那晚上底天色不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爹爹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张:Itlookedlikerainthatevening,yet,toourgreatjoy,Fathercamenevertheless.“Doyoulikepeanuts?”askedFather.

Poplar:Itwasagloomynight,andyet,toourpleasantsurprise,Dadcame.Heaskedus,‘Doyoulovegroundnuts?’

33解析:1)“天色不好”译为“Itlookedlikerain”,属于意译;“Itwasagloomynight”可以说是直译。比较起来,Poplar觉得还是gloomy好一些。

2)在译“实在很难得”时,的确费了不少思量。如果将其译为“Itwasararity”之类则说明没有弄懂原文。照常理,一家人只要居于一地,不论工作多忙,时常见面终非难事。译为“greatjoy”则没有将原句的语气完全表达出来。

3)张先生将“爹爹”(除上文问话中译为“Daddy”外)全译为Father.通读原文,读者会发现,原文除最后一句话中使用了“父亲”一词外,其余均为“爹爹”。Poplar因此将“爹爹”一词统一译为“Dad”,而“父亲”使用“Father”。

34原文:我们都争着答应:“爱!”

张:“Yes,wedo!”Weviedingivingtheanswer.

Poplar:Weallcried‘Yes!’

解析:“vie”一词过于正式,指tocompeteveryhardwithsomeoneinordertogetsomething(Longman)。宜将其虚化处理。

35原文:“谁能把花生底好处说出来?”

张:“Whichofyoucouldnamethegoodthingsinpeanuts?”

Poplar:‘Thenwhocantellmeitsgoodpoints?’

解析:看到“thegoodthingsinpeanuts”,读者首先想到的是fat,protein等成分,而不是花生的优点。

36原文:姊姊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张:“Peanutstastegood,”saidmyeldersister.

Poplar:Mysisteranswered,‘Thegroundnutsmellsgood.’

解析:乍一看,tastegood为误译,其实不然。想一想,没有加工过的花生气味能美到哪里去。smellsgood则显得不当。另外,既然“sister”可以译为“姊姊”,为什么“姊姊”只能译为“eldersister”?

37原文: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张:“Peanutsproduceedibleoil,”saidmyelderbrother.

Poplar:‘Itcanbeusedtomakeoil,’mybrotherresponded.

解析:“Peanutsproduceedibleoil”不如将其改作“Peanutscanbeusedtoproduceedibleoil”或“Peanutsyieldedibleoil”。

38原文: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用处。”

张:“Peanutsaresocheap,”saidI,“thatanyonecanaffordtoeatthem.Peanutsareeveryone’sfavorite.That’swhywecallpeanutsgood.”

Poplar:Isaid,‘Whoevercanbuyitatalowpriceandallpeoplelikeit—thatisitspoint.’

解析:将“都喜欢吃它”译为“everyone’sfavorite”应属于误译。将“这就是它的用处”译为“thatisitspoint,”Poplar感到满意。point一词不仅将“用处”表达出来,且与上文中的“goodpoints”对应。另外,张先生将文章中的三个“说”全译为said有些欠当。英语比较忌讳词语的重复。

39原文:爹爹说:“花生底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底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张:“It’struethatpeanutshavemanyuses,”saidFather,“butthey’remostbelovedinonerespect.Unlikenice-lookingapples,peachesandpomegranates,whichhangtheirfruitonbranchesandwinpeople’sinstantadmirationwiththeirbrilliantcolours,tinylittlepeanutsburythemselvesundergroundandremainuneartheduntilthey’reripe.Whenyoucomeuponapeanutplantlyingcurledupontheground,youcanneverimmediatelytellwhetherornotitbearsanynutsuntilyoutouchthem.”

Poplar:Dadsaid,‘Nodoubt,thegroundnuthasmanyuses.Yet,ithasonevaluablequality.Thissmallnutisnotlikethosegood-lookingapples,peachesandpomegranates,whichhangtheircolorfulfruitsonthebranchesandinviteadmiration.Itburiesitsfruitundertheground,andletsitselfbedugoutonlywhenitisripe.Ifyouhappentoseeagroundnutplantcrouchingthere,youcannotdecideatonlywhetherithasfruitornot.Youcanonlyknowthisbygettingintotouchwithit.’40解析:1)“可贵的”译为“beloved”欠当。

2)Poplar将“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译为inviteadmiration(招摇),虽意义有些出入,但因其简洁,仍愿保留。

3)“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张先生的译文要好得多。

41原文:我们都说:“是的。”母亲也点点头。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可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张:“That’strue,”wesaidinunison.Motheralsonodded.“Soyoumusttakeafterpeanuts,”Fathercontinued,“becausethey’reusefulthoughnotgreatandnice-looking.”“Thenyoumeanoneshouldbeusefulratherthangreatandnice-looking,”Isaid.“That’swhatIexpectofyou,”Fatherconcluded.

Poplar:Weallsaidyes.Motheralsonoddedherhead.Dadcontinued‘So,youshouldlearnfromthegroundnutandbeusefulpeopleinsteadofthosegrandorbeautifulones.’Ifollowed,‘Thenapersonshouldbehelpfulandnotjustseeminglygrandordecent?’Dadreplied,‘That’smyexpectationonyou.’

42解析:1)“inunison”意指incompleteagreement,在程度上有些过了。

2)“takeafter”意指resemblesomebody;而原文“要像花生”指向花生学习。故不当。

3)翻译“伟大、体面的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这几个字。考虑到文章写作背景,应指当时的军阀政客。无疑这两个词在这里带有贬义。直译为great,decent显然不可,需加seemingly。big与grand是与这里的“伟大”比较接近的词;“beautifulpeople”指“richfashionablepeople”,略带贬义。

43原文: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

张:Wekeptchattinguntilthepartybrokeuplateatnight.Today,thoughnothingisleftofthegoodiesmadeofpeanuts,Father’swordsremainengravedinmymind.

Poplar:Wetalkedoverthetabletillnearmidnight.Thoughnoneofthosegroundnutdishesremains,Father’swordsarestillimprintedonmymind.

解析:尽管breakup与party搭配,但breakup指disperse,goindifferentdirections.文中只是一家人,谈不上“四散离去”。442.《笑》的作品简介及译本赏析

早在几十年前郁达夫就说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照此看来,冰心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素有定评的,她20岁时写成的《笑》就是这样完美统一的典范作品。45本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1~3段为第一部分,写第一个场景;4~7段为第二部分,写第二、第三两个场景;最后一段写点明爱的主题。线索清晰,层次井然。文章起始“一幅清美的图画”,为安琪儿的出现作了铺垫;安琪儿的出现,又为后面两个来自人间生活的印象出现作了铺垫。三个场景,都出现了“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句话,成为三个场景的粘连标志。两次说“默默的想”,也成为粘连标志。

“笑”是串连全文的主要线索。三次写笑,前一次是神的笑,后两次是人的笑,神与人的笑的内容、意义自然有所不同,但三个笑统一在一篇文章中,又有相似性,都是为了表达爱。本来后两次笑的意义不甚明确,由于安琪儿的笑的意义在先,它们便借安琪儿的笑而获得了自身确定的意义。因此,三次写笑,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自然发展过程,也正是作者构思既“率意”又精心的体现。

46三次笑,代表着作者感情递进升华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作者心绪不宁,回见安琪儿,若有所思,情感微荡;第二阶段,联想后两个笑,作者心里似乎明白了些;第三阶段,作者总绾三个笑,心里豁然开朗,感悟到了贯穿三个笑的爱的主题,感情达到高潮。三层结构的递进升华是以思想意识活动、情感活动作为动力的。可以说,情感是作品的另一条暗线。

本文有着清新而精美的文辞。首先,景物描写纤巧细腻,意味浓厚。全文写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屋内,“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三言两语便是一幅凄清优美的图画,背景朦胧,安琪儿凸现,形象感非常强;两个动词“隐”和“浸”字都极其有韵味。第二个场景是在古道上,“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这组合起来的画面,像电影一样一一闪现;无意而工的齐截的句式,像诗语一样琅琅上口。第三个场景是在海边,作者在雨晴之后赶路,“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确是神来之笔!令人想到“海上生明月”的旧诗。这里的个个字都是最平常的字,却描绘出一幅很能激发读者想象力的洗练、优美的画面。47其次,遣词造句化用古今,兼取文白之长。例如,文章开头写景:“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这里有地道的口语,也有化用过的文言词句,都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又如写内心感受:“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文言字词嵌在句中,无拼凑痕迹,将抽象的感受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有的文言字词用得“漫不经心”,却对营造意境起着重要作用,如写窗外情景:“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苦雨孤灯”仿佛是从古诗词中挪移过来的,挪移的不只是词语,更是似曾相识的古远意境,唤醒读者心中渺远迷蒙的感觉。

再有,文章不算长,却用了十来个叠词。“隐隐”“微微”“滑滑”“闪闪烁烁”“飘飘漾漾”等,或表现分寸感,或表现形象感,或表达微妙的内心感受,都很好地表现了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下面我们进行译文分析:48原文:雨声渐渐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

译文1Astheraingraduallyceasedtopatter,aglimmeroflightbegantofilterintotheroomthroughthewindowcurtain.

译文2Gradually,thesoundsofrainsceased.Thelightsbegantofilterintotheroomthroughthewindowcurtain.(Asthesoundsofraingraduallyceased,somelightsbegantofilterintotheroomthroughthewindowcurtain.)

原文中的“雨声”一词,在两种译文中有不同的处理,译文1用patter一词来表达滴滴答答的雨声,非常形象,使得雨天雨滴敲击在屋檐上的声音跃然纸上。反观译文2,则不难看出sound一词实在太过平淡。而对原文“隐隐的透进清光”这句话的处理,译文1也要比译文2更为地道和恰当,aglimmerof用来描写透过窗帘的缕缕青光可以说是没有损失原文的意思,而译文2则忽略了这个细节,即便是括号中提供的参考译文,some一词用来修饰光线似乎也有不妥。49原文: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译文1:Iopenedthewindowandlookedout.Ah,theraincloudshadvanishedandtheremainingraindropsonthetreeleavesglistenedtremulouslyunderthemoonlightlikemyriadsoffireflies.

译文2:WhenIopenedthewindow,anamazingsceneimmediatelycaughtmyeyes:thecoldcloudhadvanished;theroomwasreflectedintheremainingraindrops,swayingandglisteningjustlikemyriadsoffireflies.

原文中的推开窗户一看,在译文1中译者处理成主句,接着用感叹词来对应原文中的感叹词,在语意和结构上都和原文对应。“萤光千点”被译成myriadsoffireflies比thousandsoffireflies更贴近美文表达。译文2中,把汉语的动词结构处理成状语,让景色来做主语,这一点处理的比较灵活,但为了搭配这个结构,译文中还是有填词增意现象,而且原文中的感叹词消失不见。译文显得太过书面化。但是译文2在翻译“凉云”一词是,还是在cloud一词前加了cold,增加了译文的感情色彩。50原文:——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译文1:Tothinkthatthereshouldappearbeforemyeyessuchabeautifulsightafterthemiserablerainonalonelyevening!

译文2:Whataclearandbeautifulpictureaftersuchalonelyandcoldrain!(Tothinkthatthereshouldappearbeforemyeyessuchabeautifulsightafterthemiserablerainonalonelyevening.)

原文中的“真没想到”译文1用tothinkthat来处理,这是英语的惯用句型,用来表达感叹语气。相对比而言要比译文2中常用的what结构要好一些。两个译文在处理“苦雨孤灯”一词是都能够保持原作的修辞手法,没有随意发挥,这一点值得肯定。51

原文: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

译文1:AsIturnedround,myeyessuddenlydazzledbeforethebrightlightandcouldnotseethingsdistinctly.Everythingintheroomwasblurredbyahazeoflightexcepttheangelinapictureonthewall.

译文2:Whenturnedroundfacingmyroom,Isuddenlyfeltdizzyanditseemedasifeverythinginmyroomwashalf-concealedinthemidstoflights,excepttheangelinthepictureonthewall.

原文中的“转过身来”译文1译为asIturnedround,译文2则翻译为Whenturnedroundfacingmyroom,后半截译文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意思表达的更为明确。Dazzle和dizzy用来翻译眼花缭乱都不错,译文2在翻译后半截的原文时句子结构紧凑,译文1则稍显冗长,但遗憾的是译文2的译者却忽略了原文中的安琪儿一词。52原文:严闭的心幕,慢慢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译文1:Asceneoffiveyearsagoslowlyunveiledbeforemymind’seye.

译文2:Slowly,mymindturnedbacktoanimpression(ascene)offiveyearsago.

对于原文中“心幕”的翻译,译文1用了mind’seye一词,翻译的非常灵活,而用ascene做主语,用unveil做谓语动词则更体现出译者在处理原文时灵活的一面。而这样的表达更是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此外unveil一词使得整个句子充满了动感。译文2中用mymindturnedbackto这个结构,是一种静态的表达,与译文1相比则稍显逊色。53原文: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译文1:Atthismomentallwasbright,clearandcalminmyheart.IfeltasifIwereascendingtoheavenoronthewaybacktomyhometown.

译文2:Atthismoment,mymindbecamequiteclearandcalm.IfeltasifIwereinaheavenlyenvironmentorinmyhometown.

同样,两个译者在处理了这个句子是也用了不同的方法,译文1中的ascending一词不但体现出原文当中的动态美,而且也表明了这个动作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相对而言,译文2还是用了静态的结构来处理原文。此外前半句中译文1用all做主语,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整体来看,译文1的译者在翻译原作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握原作的风格风貌,灵活处理句子结构,而且选词也较为恰当得体。译文2则有些亦步亦趋,稍显逊色。54第三讲英语小说的汉译鉴赏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赏析作品《红字》以及《达芬奇密码》并帮助其掌握比较赏析的方法;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步骤:1.《红字》作品简介及其译本赏析;

2.《达芬奇密码》的作品简介及译本赏析。55教学内容:

《红字》作品简介及其译本赏析

小说《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创作于1851年。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一位女性悲惨壮烈的故事,揭露了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典法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小说中,霍桑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暗示小说的主题,每一处景观,每一个符号,就连一株花草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涵义。56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跟丈夫从英国移居当时尚属英殖民地的美国波士顿。中途丈夫被印第安人俘虏。海丝特只身到美后,迫于生活,被一青年牧师诱骗怀孕。此事,被当地虚伪的清教徒社会视为大逆不道。当局把海丝特抓起来投入监狱,游街示众,还要终生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女犯)和站在示众台上受审。州长亲自主持了对海丝特的审讯,她所属教区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一个被公众视为最高道德典范的诱骗海丝特的奸夫,也假惺惺地劝说她招出奸夫的姓名。但海丝特宁愿一人受辱,誓死也不招供。在远离社会,远离人群,受尽屈辱的处境中,海丝特孤苦顽强地生活着,全仗刺绣为生。她生活中的惟一支柱是抚养掌上明珠般的女儿珠儿。海丝特这种忍辱负重、代人受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丁梅斯代尔大为感动,也大受刺激,不久他便心力交瘁地病倒了。

57教学内容:

《红字》作品简介

而获释归来,一直在暗中侦察底细的海丝特的丈夫罗杰·奇林渥斯医生,在给丁梅斯代尔治病中,已基本了解到了真情,并欲置丁梅斯代尔于死地。为了逃脱,海丝特跟丁梅斯代尔议定在新市长就职那天,带上孩于一同乘船到“看不到白人足迹”的地方去。但此事也被奇林渥斯识破,逃脱不成。于是,丁梅斯代尔在新市长就职那天,携海丝特和珠儿走上示众台,当丛宣布了自己诱骗海丝特的事实,并死在海丝特怀抱中。海丝特也从此得到了解放,带着珠儿远走他方。若干年后,珠儿长大成人,安了家立了业,而海丝特却一人再回到波士顿,仍带着那个红色的A字,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耻辱的红字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直到老死。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58教学内容:

《红字》作品简介

下面我们进行译文分析:这里所选的是小说第一章的开头四个自然段,其主要是为我们创设故事发生的氛围,主人公海丝特即将在这种晦暗嘈杂,压抑沉闷的审判气氛下登场,开篇中对“一丛娇艳火红”野玫瑰的描述正象征了海丝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正直勇敢的品质。59教学内容:

《红字》作品译本赏析

第一段,作者描绘了前来一群观看审判大会的人们。所选的两个译本的区别主要在句子的表达方式。可以看出,第一个译本更加贴合原文的陈述方式,而且更方便读者理解。原文:ATHRONGofbeardedmen,insad-colouredgar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