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2017新课标Ⅰ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B项,“姻亲”不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两者是并列关系。选项解说不正确。A项,“以字行”指的是弘微本名密,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选项解说正确。C项,“母忧”指弘微在母亲去世后离职。选项解说正确。D项,“禄”是指弘微的薪水,“私禄”强调个人薪水。选项解说正确。
【2017新课标Ⅰ卷】B项,“姻亲”不是血亲中的一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2017新课标2卷】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C项,误在说“近侍……职位很高”。做帝王近侍的,通常是宦官,而宦官通常职位不高。从本文语境看,“近侍”只是代表宋神宗向有关官员询问兵马之数的,他只是个传声筒,并无发号施令、下判作决之大权,故其职位不会很高。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2016新课标Ⅰ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CC.“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不是单指“朝廷中的”。体验高考真题【2016新课标Ⅰ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2016新课标Ⅱ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D
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且文中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根据原文“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可知,陈登云因为久居巡抚之职,本来应该提升为京官,但提升一事却被多次搁置,所以他是在这种情况(应该提升却没被提升)下自己称病(找个退休的理由而已)退休的。【2016新课标Ⅱ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2016新课标Ⅲ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A【2016新课标Ⅲ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古代文化常识官名纪年岁时历法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礼仪习俗1.年龄称谓2.避讳3.谦辞敬辞科举职官姓名字号古代年龄称谓文化典籍九卿三公古诗文集命名例谈天文地理山川古代文化常识官名纪年岁时历法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礼仪习俗1一、天文地理一、天文地理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2、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1、六合:3、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远离中原的地方。)3、4、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5、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6、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7、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4、阴阳: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9、江南:泛指长江以南。10、江左:即长江以东。11、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8、河北、河南:12、三山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三座仙山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3、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12、三山六大古都今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古称“蓟”,又称“燕京”。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的古都,明时始称西安,古称长安。洛阳为九朝名都。南京,秦汉时称“秣陵”,孙吴时称建业,晋称建康,南唐时称金陵,朱元璋改称应天府,清代称江宁府,太平军称天京,另有“石头城”“白下”之称,为六代古都。开封古称大梁,汴梁,汴京,宋称东京。杭州古称钱塘,又称临安。姑苏、维扬、京口今苏州别称“姑苏”;扬州别称“维扬”“江都”;镇江古称“京口”。六大古都今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古称14、古今地名大都东京、汴京京口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临安姑苏会稽长安奉天直沽北京开封镇江南京杭州苏州绍兴西安沈阳天津14、古今地名15、地名别称冰城花城蓉城春城雁城芙蓉国星城雾都水城牡丹城哈尔滨广州成都昆明衡阳湖南长沙重庆苏州洛阳15、地名别称2、(1)河内:河东:(2)山东:(3)河西:(4)关西:(5)江表:(6)淮左:黄河以北。黄河以东。崤山以东。黄河以西。函谷关以西。长江下游以南地区。淮水东面。2、二、纪年纪时二、纪年纪时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1、王公纪年——。(我国最早的纪年法)《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2、干支纪年——(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戊戌变法”“甲午战争”“辛亥革命”“辛丑条约”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年一个甲子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3、年号纪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4、生肖纪年——由干支纪年的地支对应的生肖命名,如甲子年为鼠年。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1949年、2016年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纪年天干地支1911年辛亥年2009年己丑年2010年2011年庚寅年辛卯年子甲鼠纪天干地支1911年庚寅年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月法:4、农历时节纪月法——农历各月还有月令别名,如下:正月:端月,元月,寅月;二月:花月,仲阳,杏月,仲春;三月:桐月,佳月,季阳,桃月四月:梅月,清和,麦月,孟夏;五月:皋月,蒲月,榴月,仲夏;六月:积月,荷月,伏月,季夏七月:相月,瓜月,巧月,凉月,孟秋;八月:壮月,桂月,观月,仲秋;九月:玄月,菊月,剥月十月:阳月,良月,坤月,孟冬;十一月:德月,葭月,龙潜,仲冬;十二月:腊月,涂月,季冬。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月法: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日法:2、月相纪日法——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fěi】,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日法:纪时法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2、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纪时法天色计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dié
】晡时【bū
】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计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序数计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天色计时地支计时序数计时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花朝: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三、传统节日元旦:三、传统节日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上元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寒食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上巳七夕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中秋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七夕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腊日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重阳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2、遥知兄弟登高处箫鼓追随春社近清明时节雨纷纷重阳节社日清明节2、重阳节四、姓名字号四、姓名字号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姓
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中就有了姓的分别。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太昊是凤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国鲁、晋、邓、卫等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姓姓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百家姓》
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百家姓》
《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夏侯、诸葛、尉迟、皇甫、公孙、慕容、长孙、宇文、司徒、司空、《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曹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名名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
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关系:如王绩字无功;管同字异之。字字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号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往往即兴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父亲起的弱冠仪式后起的自己起的古人名字号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人名称谓(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人名称谓诸葛亮孔明白居易乐天文天祥宋瑞王绩无功管同异之五柳先生青莲居士六一居士香山居士东坡居士易安居士稼轩居士名字号诸葛亮孔明五柳先生名字号李白:青莲居士半山王安石:贺知章:四明狂客少陵野老杜甫:白居易:香山居士李商隐:玉溪生欧阳修:六一居士苏轼:东坡居士黄庭坚:山谷道人秦观:淮海居士李白:青莲居士半山王安石:李清照易安居士陆游放翁罗贯中湖海散人陶渊明五柳先生秋
瑾鉴湖女侠辛弃疾稼轩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唐伯虎六如居士张志和烟波钓叟李清照易安居士陆游放翁罗贯中湖海散人陶渊明五柳先生秋
瑾鉴姓名字号1.直呼姓名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厌恶的人:不幸吕师蒙构恶于前用于给人作传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幼时由父亲命名2.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成年(男20,女15)由父亲或尊长取字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白居易:字乐天。(乐于顺应天命,引申为乐于自己的处境而无忧虑乐天知命,故不忧。——《易·系辞上》
)3.称号(1)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2)对人称号,是一种敬称。
自己取姓名字号1.直呼姓名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1)不然,籍何以至此?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立德立功立言马三立立德马姓名字号4.称谥号谥号:周代才有的。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根据身前的品德行为来定的。例子:周武王、范文正、靖节先生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6.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7.称郡望韩愈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姓名字号4.称谥号姓名字号8.称官名《琵琶行》“江洲司马春衫湿”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9.称爵名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10.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姓名字号8.称官名谦称12.谦称与敬称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谦称12.谦称与敬称谦称(2)古代帝王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谦称(2)古代帝王自谦词:谦称(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大舍小令外人)“家”对别人称自己家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在下-----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晚辈或地位低的人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老人;妾------女子;寡君----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谦称(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谦称E.称谓前加上“家”或者“舍”表示对自己的谦称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寒舍---------------------家兄---------------------舍妹---------------------舍弟---------------------犬子--------------------内子、内贤------------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如:先大母、先帝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家自己的兄长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妻子。谦称E.称谓前加上“家”或者“舍”表示对自己的谦称自己的父亲敬称敬称:表示尊敬客气,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
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敬称敬称:表示尊敬客气,也叫“尊称”。敬称(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尊上(称对方父母)、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丈、丈人专指岳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敬称(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敬称(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等;(8)对尊长者\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敬称(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敬称贤侄贤弟仁兄令尊:---令堂:---令爱:---令兄:---令婿:---令郎:---令妹:---令正:---府上:---跨灶:---高足:---别人的父亲别人的母亲别人家的女儿别人家的兄长别人家的女婿别人家的儿子别人家的妹妹别人的妻子别人的庭院别人贤能的儿子别人的学生(2)敬称对对方用敬称:令、尊、贤、仁敬称贤侄贤弟仁兄别人的父亲(2)敬称姓名字号(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姓名字号(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谥号贬斥类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不勤成名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变动民曰躁不悔前过曰戾怙威肆行曰丑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名与实爽曰缪褒扬类民无能名曰神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
怜悯类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年中早夭曰悼在国遭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慈仁短折曰怀谥号贬斥类褒扬类怜悯类六、礼仪制度六、礼仪制度宗法七出:古代社会丈夫休妻弃子的七种理由:一无子,二淫乱;三不事姑舅,四哆言,五盗窃,六妒忌;七有恶疾,有此七条之一者,丈夫便可将其离弃。
宗法七出:古代社会丈夫休妻弃子的七种理由:一无子,二淫乱;布衣、百姓、考妣布衣,是用麻或葛织成的布所做的衣服,为平民百姓代称,后来也多指未做官的读书人。百姓,是战国以前对贵族的总称,因为那时只有贵族称姓,战国时渐成为平民的通称。父母别称考妣,后指死去的父母。望族、寒族有声望的世家豪族为望族,寒素之族叫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黎民、黔首黎民,即平民、民众。黔首,是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呼。宗法布衣、百姓、考妣布衣,是用麻或葛织成的布所做的衣服,为礼俗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典、封禅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礼俗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避讳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避家人父祖称家讳。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北面、南面、东向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礼俗避讳礼俗坐、跪、跽、箕
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婚礼
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礼俗坐、跪、跽、箕礼俗丧葬、祭礼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古人丧葬有棺有椁(外面的套棺)。装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殓”,停棺叫“殡”,埋棺如穴叫"葬".在丧礼中,根据亲疏关系穿一定规制的丧服,有“斩衰”“齐哀”等五服之说,丧服又统称“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个太牢;诸侯五庙,用一个太牢;大夫三庙,用少牢。为人饯行要祭路神,叫“祖”;要洒酒于地,称“酹”。
拜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顿首,以头叩地,同时要面色失常、言语失声,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现在的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礼俗丧葬、祭礼礼俗各年龄段称呼不满周岁婴儿二三岁七八岁幼年幼年童年童年少年女子十三四岁十五岁(为成年)男子二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九十岁百岁耋:70~80岁耄:80~90岁各年龄段称呼不满周岁婴儿二三岁七八岁幼年幼年童年童年少年官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官名地方官职:州、郡、道、路、府、省“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大洲又称”府”。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为“知州”,都由朝臣担任。“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属省管,比州,府大。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名。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地方官职:州、郡、道、路、府、省职官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又叫车右、陪乘。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将军:武官名。先秦以卿统率军队,故卿亦称将军。郎:帝王侍卫官的通称。执掌护卫配从,是皇帝的近臣。有议郎、中郎、郎中、外郎、侍郎等各种名称。职官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又叫车右、陪乘。御史:先秦为在君主左右掌文书档案,记录等事的官。秦汉以后开始有弹劾纠察过失之权。左右拾遗:唐武则天时置,负责进谏,荐举。唐代门下省称左省,中书省称右省,故属于门下省者,称左补阙,左拾遗;属于中书省者,称右补阙,右拾遗。枢密使:官名。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枢密,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涉朝政甚至废立君主。庖厨:师。夏代有庖正之官执掌王的膳食。卿:古代高级官员与爵位之称。有上卿,亚卿,少卿,九卿之名。职官御史:先秦为在君主左右掌文书档案,记录等事的官。秦汉以后开始三老:秦时乡一级的所置乡官,掌管教化。三闾大夫:楚官,掌王族中势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子弟的教育,屈原曾任此职。司马:治军最高长官,一般称大司马。太常:九卿之一,秦代称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太史:掌撰文修史及天文历法,祭祀典籍管理的官。太守:战国各诸侯在边地置郡,其长官称守尊称太守又称二千石,隋朝称刺史,宋改设知州,明清称知府。亭长: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邻接地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秦汉时为地方基层行政区划,约十里一亭,设亭长,掌管缉拿盗贼并管旅宿及治理民事。县令:县的行政长官,也称县长,知县,。其下设县丞,协助县令,掌办事、文书、仓谷、监狱。职官三老:秦时乡一级的所置乡官,掌管教化。职官
拜:授给官职。除:免去旧职任新职。出:出任。升: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升官。革:革除官职。罢:罢免、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远调。削:革职罢官。废:罢免或废黜。斥:屏弃不用。去:去职,被调离。授:封给官职。擢:提拔、选拔。左迁:降低官职调动。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拜:授给官职。除:免去旧职任新职。九卿三公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九卿: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九卿三公三公:
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三公:科举校、序、庠、学、国子监
学校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学,太学,国子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国子、太学、四门、书学、算学等科,主管官称祭酒,学官称博士,入学者称监生。贡举、察举、制举
古时官员向君王荐举人员,泛称贡举,后来“分科”贡举,也称科举。汉代由郡、国考察举荐,经考核合格即授予官职,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秀才)等科,叫察举。除贡举外,皇帝亲自殿试取材,称为制举,也叫制科。科举校、序、庠、学、国子监科举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朝史的选官制度。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分为九品,依品授官。实际上以家世为重,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发展变革隋朝以后各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称科举。到了明清,正式科举凡举业的读书人,未通过第一级考试前通称“童生”。第一级考试叫院试,考取的入府、州、县学,称为生员、秀才,其中成绩好的享受国家的廪膳补助,称为廪生。第二级考试叫乡试,每三年一次,秋季在各省城举行,凡本省秀才和监生均可考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三级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在乡试后一年的春天,各省举人可以参加,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第四级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主持,取中者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科考名列第一为元。明清两代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连续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者称连中三元。科举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朝史的选官制度。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四级科举考试表四级科举考试表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
《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七、文化典籍诸子散文七、文化典籍四书五经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
“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书五经《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吕氏春秋》《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史记》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三言二拍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别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乐府双璧古诗文集命名例谈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的方式有:姓子式:《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李太白全集》别号式:《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古诗文集命名例谈封号式: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
谥号式:
“谥号”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文正公”,他的作品集命名为《范文正公集》;欧阳修谥号“文忠”,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文集》。封号式:官爵式: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世称太史公,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唐代诗人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明初文学家宋濂,曾官翰林学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学士文集》。官爵式:籍贯式:古代以籍贯称人表尊敬或表自谦雅趣,并常以此作为集名。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解县人,也称柳河东,其作品集名为《柳河东集》;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其作品集名为《临川先生文集》。地名式:即以任职地或隐居地地名为诗文集命名,如唐文学家杜牧别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北宋文学家沈括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故有《梦溪笔谈》。籍贯式:
书斋式: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书斋名,斋名也可以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轩”,其诗文集名为《惜抱轩诗文集》;近代梁启超,书斋名“饮冰室”,其作品集为《饮冰室合集》。年号式:以皇帝的年号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因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纂而得名;苏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
显志式:以书名显示撰文编书的目的。如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显志式: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2017新课标Ⅰ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B项,“姻亲”不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两者是并列关系。选项解说不正确。A项,“以字行”指的是弘微本名密,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选项解说正确。C项,“母忧”指弘微在母亲去世后离职。选项解说正确。D项,“禄”是指弘微的薪水,“私禄”强调个人薪水。选项解说正确。
【2017新课标Ⅰ卷】B项,“姻亲”不是血亲中的一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2017新课标2卷】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C项,误在说“近侍……职位很高”。做帝王近侍的,通常是宦官,而宦官通常职位不高。从本文语境看,“近侍”只是代表宋神宗向有关官员询问兵马之数的,他只是个传声筒,并无发号施令、下判作决之大权,故其职位不会很高。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2016新课标Ⅰ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CC.“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不是单指“朝廷中的”。体验高考真题【2016新课标Ⅰ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2016新课标Ⅱ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D
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且文中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根据原文“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可知,陈登云因为久居巡抚之职,本来应该提升为京官,但提升一事却被多次搁置,所以他是在这种情况(应该提升却没被提升)下自己称病(找个退休的理由而已)退休的。【2016新课标Ⅱ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2016新课标Ⅲ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A【2016新课标Ⅲ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古代文化常识官名纪年岁时历法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礼仪习俗1.年龄称谓2.避讳3.谦辞敬辞科举职官姓名字号古代年龄称谓文化典籍九卿三公古诗文集命名例谈天文地理山川古代文化常识官名纪年岁时历法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礼仪习俗1一、天文地理一、天文地理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2、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1、六合:3、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远离中原的地方。)3、4、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5、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6、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7、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4、阴阳: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9、江南:泛指长江以南。10、江左:即长江以东。11、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8、河北、河南:12、三山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三座仙山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3、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12、三山六大古都今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古称“蓟”,又称“燕京”。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的古都,明时始称西安,古称长安。洛阳为九朝名都。南京,秦汉时称“秣陵”,孙吴时称建业,晋称建康,南唐时称金陵,朱元璋改称应天府,清代称江宁府,太平军称天京,另有“石头城”“白下”之称,为六代古都。开封古称大梁,汴梁,汴京,宋称东京。杭州古称钱塘,又称临安。姑苏、维扬、京口今苏州别称“姑苏”;扬州别称“维扬”“江都”;镇江古称“京口”。六大古都今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古称14、古今地名大都东京、汴京京口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临安姑苏会稽长安奉天直沽北京开封镇江南京杭州苏州绍兴西安沈阳天津14、古今地名15、地名别称冰城花城蓉城春城雁城芙蓉国星城雾都水城牡丹城哈尔滨广州成都昆明衡阳湖南长沙重庆苏州洛阳15、地名别称2、(1)河内:河东:(2)山东:(3)河西:(4)关西:(5)江表:(6)淮左:黄河以北。黄河以东。崤山以东。黄河以西。函谷关以西。长江下游以南地区。淮水东面。2、二、纪年纪时二、纪年纪时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1、王公纪年——。(我国最早的纪年法)《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2、干支纪年——(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戊戌变法”“甲午战争”“辛亥革命”“辛丑条约”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年一个甲子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3、年号纪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4、生肖纪年——由干支纪年的地支对应的生肖命名,如甲子年为鼠年。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1949年、2016年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年法: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纪年天干地支1911年辛亥年2009年己丑年2010年2011年庚寅年辛卯年子甲鼠纪天干地支1911年庚寅年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月法:4、农历时节纪月法——农历各月还有月令别名,如下:正月:端月,元月,寅月;二月:花月,仲阳,杏月,仲春;三月:桐月,佳月,季阳,桃月四月:梅月,清和,麦月,孟夏;五月:皋月,蒲月,榴月,仲夏;六月:积月,荷月,伏月,季夏七月:相月,瓜月,巧月,凉月,孟秋;八月:壮月,桂月,观月,仲秋;九月:玄月,菊月,剥月十月:阳月,良月,坤月,孟冬;十一月:德月,葭月,龙潜,仲冬;十二月:腊月,涂月,季冬。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月法: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日法:2、月相纪日法——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fěi】,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古代对年、月、日、时辰的称法纪日法:纪时法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2、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纪时法天色计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dié
】晡时【bū
】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计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序数计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天色计时地支计时序数计时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花朝: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三、传统节日元旦:三、传统节日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上元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寒食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上巳七夕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中秋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七夕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腊日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重阳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2、遥知兄弟登高处箫鼓追随春社近清明时节雨纷纷重阳节社日清明节2、重阳节四、姓名字号四、姓名字号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姓
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中就有了姓的分别。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太昊是凤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国鲁、晋、邓、卫等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姓姓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百家姓》
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百家姓》
《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夏侯、诸葛、尉迟、皇甫、公孙、慕容、长孙、宇文、司徒、司空、《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曹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
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名名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
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关系:如王绩字无功;管同字异之。字字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号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往往即兴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父亲起的弱冠仪式后起的自己起的古人名字号苏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零售商铺出租协议样本
- 2024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4年金融产品认筹登记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高科技企业员工知识产权归属及使用补充协议3篇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兽医微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防汛抢救知识培训课件
-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内科护理学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股权让渡协议及合作框架
- 2024年行政效率提升合同3篇
- 重塑团队文化的步骤计划
-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组成》评课稿
- 理论力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肃北县长流水金矿 矿产资源开发与恢复治理方案
- SRD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 水下摄影技巧
- 雨水暗沟施工方案实用文档
- 医院卫生院安全生产领导责任清单
- 2023年已打印自主招生数学试题及答案
- 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二
- 外贸财务对账单英文版-带公式
-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