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特殊语序解析课件_第1页
古代汉语特殊语序解析课件_第2页
古代汉语特殊语序解析课件_第3页
古代汉语特殊语序解析课件_第4页
古代汉语特殊语序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2

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康肃公也以此自负。他曾经在家中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用眼睛斜视很久没有离去。看见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康肃公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术不是很精湛吗?”老人说:“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很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老人说:“根据我的舀油就知道。”于是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了油滴进葫芦里,油从钱孔滴入而钱却没有湿。老人于是说道:“我也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笑着打发他走了。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康肃公3古代汉语特殊语序古代汉语特殊语序4语序

语序也叫词序,指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组合的先后次序。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实际上是先秦汉语书面语的特点,汉代以后已经从口语中逐渐消失。

语序语序也叫词序,指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组合的先后5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序

宾语的位置谓语的位置定语的位置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序宾语的位置6宾语的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前面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

宾语的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前面7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城濮之战》)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许子冠首?”曰:“冠。”曰:“奚冠?”曰:“冠素。”(《许行》)以上诸例,“谁”、“何”、“安”、“奚”由于是疑问代词,所以都位于动词的前面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8疑问代词“孰”、“曷”、“恶”比较少用作动词的宾语。但是遇到它们充当动词的宾语时,一般也是放在动词的前面。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虽闻,曷闻?虽见,曷见?虽知,曷知?(《吕工春秋·任数》)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孟子·尽心上》)疑问代词“孰”、“曷”、“恶”比较少用作动词的宾语。但是遇到9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也受上述规律的制约,放在介词前面。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许行》)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固定结构书P224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也受上述规律的制约,放在介词前面10宾语的位置在有否定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的前面。这种句式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否定词“不、未、无(毋)莫”等.宾语必须是代词

宾语的位置在有否定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1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坏晋馆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诸葛亮)每自比於管仲、乐颜,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12否定词必须是“不”、“未”、“莫”、“无”(毋)宾语必须是代词

否定词必须是“不”、“未”、“莫”、13宾语的位置为了强调宾语,在句中用代词“是”或“之”复指它,同时宾语和它的复指成分都放在动词的前面。句子格式为:宾语+是(之)+谓语动词宾语的位置为了强调宾语,在句中用代词“是”或“之”复指它,同14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舍其旧而新是谋。(《城濮之战》)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15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唯(惟)……是(之)……”的固定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很明显。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敢不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二年》)敢不唯子是从。(《左传·哀公六年》)此子也才,吾受子赐;不才,吾唯子之怨。(《左传·文公七年》)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16尝试分析:荀偃命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左传·成公二年》)公子

趋进曰:“……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是从,而敢有异志者,亦如之!”(《左传·襄公九年》)尝试分析:17介词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也可以提到介词的前面。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夫,指示代词。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左传·昭公十五年》)康公我之自出。(《左传·成公十三年》)介词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也可以提到介词的前面。18古汉语中除了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宾语前置外,代词“是”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也常常置于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周南·葛覃》)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韩之战》)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古汉语中除了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宾语前置外,代词“是”充当动词或19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前面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也受上述规律的制约,放在介词前面。在有否定词“不”、“莫”、“未”、“无(毋)”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的前面。

为了强调宾语,在句中用代词“是”或“之”复指它,同时宾语和它的复指成分都放在动词的前面。“唯(惟)”,形成“为……是(之)……”的固定格式

介词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也可以提到介词的前面。

代词“是”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也常常置于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前面20宋何罪之有?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许子奚为不自织?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天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宋何罪之有?21谓语的位置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现代汉语的常规句式,但在古代汉语中有谓语后置的现象,主要表示感叹或疑问语气。谓语的位置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现代汉语的常规句式,但在古代22表示感叹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史记·鲁仲连列传》)大哉,尧之为君!(《论语·泰伯》)宜乎,百姓之谓我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善哉,祁黄羊之轮也!(《吕氏春秋·去秋》)表示感叹语气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23表示疑问语气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何哉,君所谓踰者?(孟子·梁惠王上)表示疑问语气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24定语的位置

古代汉语中有的时候为了突出强调定语,把它放到了中心语之前,成为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定语的位置

古代汉语中有的时候为了突出强调定语,把它放到25代词

代词26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代词疑问代词27疑问代词

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

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

疑问代词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28“谁”、“孰”“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意思是“哪一个”“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谁”、“孰”“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29“何”、“胡”、“曷”、“奚”

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用率最高语法功能也较广泛。“何贵何贱?”——“何”充当主语。

“曰:‘是何也?’”——“何”充当谓语。

“大王来何操?”——“何”充当前置宾语。

“许子何不为陶冶?”——“何”充当状语问原因。

“姜氏何厌之有?”——“何”充当定语“何”、“胡”、“曷”、“奚”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30“胡”、“曷”、“奚”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时间或处所等。“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问时间,等于说“什么时候”。“子奚乘是车也?”“奚”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胡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胡”和介词“为”结合后充当状语,问原因“胡为”即“为什么”。“奚以知其然也?”“奚”和介词“以”结合后充当状语,意思是“凭什么”。“胡”、“曷”、“奚”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31“安”、“恶”、“焉”

主要用作状语,询问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哪里”。还可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沛公安在?”“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且焉置土石?”“安”、“恶”、“焉”主要用作状语,询问处所,相当于现代汉32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33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34

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康肃公也以此自负。他曾经在家中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用眼睛斜视很久没有离去。看见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康肃公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术不是很精湛吗?”老人说:“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很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老人说:“根据我的舀油就知道。”于是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了油滴进葫芦里,油从钱孔滴入而钱却没有湿。老人于是说道:“我也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笑着打发他走了。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康肃公35古代汉语特殊语序古代汉语特殊语序36语序

语序也叫词序,指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组合的先后次序。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实际上是先秦汉语书面语的特点,汉代以后已经从口语中逐渐消失。

语序语序也叫词序,指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组合的先后37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序

宾语的位置谓语的位置定语的位置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序宾语的位置38宾语的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前面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

宾语的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前面39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城濮之战》)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许子冠首?”曰:“冠。”曰:“奚冠?”曰:“冠素。”(《许行》)以上诸例,“谁”、“何”、“安”、“奚”由于是疑问代词,所以都位于动词的前面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40疑问代词“孰”、“曷”、“恶”比较少用作动词的宾语。但是遇到它们充当动词的宾语时,一般也是放在动词的前面。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虽闻,曷闻?虽见,曷见?虽知,曷知?(《吕工春秋·任数》)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孟子·尽心上》)疑问代词“孰”、“曷”、“恶”比较少用作动词的宾语。但是遇到41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也受上述规律的制约,放在介词前面。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许行》)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固定结构书P224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也受上述规律的制约,放在介词前面42宾语的位置在有否定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的前面。这种句式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否定词“不、未、无(毋)莫”等.宾语必须是代词

宾语的位置在有否定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4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坏晋馆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诸葛亮)每自比於管仲、乐颜,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44否定词必须是“不”、“未”、“莫”、“无”(毋)宾语必须是代词

否定词必须是“不”、“未”、“莫”、45宾语的位置为了强调宾语,在句中用代词“是”或“之”复指它,同时宾语和它的复指成分都放在动词的前面。句子格式为:宾语+是(之)+谓语动词宾语的位置为了强调宾语,在句中用代词“是”或“之”复指它,同46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舍其旧而新是谋。(《城濮之战》)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47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唯(惟)……是(之)……”的固定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很明显。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敢不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二年》)敢不唯子是从。(《左传·哀公六年》)此子也才,吾受子赐;不才,吾唯子之怨。(《左传·文公七年》)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48尝试分析:荀偃命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左传·成公二年》)公子

趋进曰:“……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是从,而敢有异志者,亦如之!”(《左传·襄公九年》)尝试分析:49介词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也可以提到介词的前面。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夫,指示代词。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左传·昭公十五年》)康公我之自出。(《左传·成公十三年》)介词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也可以提到介词的前面。50古汉语中除了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宾语前置外,代词“是”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也常常置于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周南·葛覃》)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韩之战》)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古汉语中除了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宾语前置外,代词“是”充当动词或5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前面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也受上述规律的制约,放在介词前面。在有否定词“不”、“莫”、“未”、“无(毋)”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的前面。

为了强调宾语,在句中用代词“是”或“之”复指它,同时宾语和它的复指成分都放在动词的前面。“唯(惟)”,形成“为……是(之)……”的固定格式

介词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也可以提到介词的前面。

代词“是”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也常常置于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前面52宋何罪之有?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许子奚为不自织?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天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宋何罪之有?53谓语的位置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现代汉语的常规句式,但在古代汉语中有谓语后置的现象,主要表示感叹或疑问语气。谓语的位置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现代汉语的常规句式,但在古代54表示感叹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史记·鲁仲连列传》)大哉,尧之为君!(《论语·泰伯》)宜乎,百姓之谓我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善哉,祁黄羊之轮也!(《吕氏春秋·去秋》)表示感叹语气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55表示疑问语气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何哉,君所谓踰者?(孟子·梁惠王上)表示疑问语气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56定语的位置

古代汉语中有的时候为了突出强调定语,把它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