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殖民主义相关问题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d662df04fc88215ccc62852eab0b20/b6d662df04fc88215ccc62852eab0b201.gif)
![史学理论:殖民主义相关问题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d662df04fc88215ccc62852eab0b20/b6d662df04fc88215ccc62852eab0b202.gif)
![史学理论:殖民主义相关问题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d662df04fc88215ccc62852eab0b20/b6d662df04fc88215ccc62852eab0b203.gif)
![史学理论:殖民主义相关问题研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d662df04fc88215ccc62852eab0b20/b6d662df04fc88215ccc62852eab0b204.gif)
![史学理论:殖民主义相关问题研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6d662df04fc88215ccc62852eab0b20/b6d662df04fc88215ccc62852eab0b2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殖民主义相关问题研究1、英国殖民统治所造成的印度农村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英属印度的土地整理,对印度农村社会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摧毁了农村公社,普遍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其次,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在柴明达尔制地区,大体上出现了四个阶层:一是包税地主;二是地位比包税地主低,要向包税地主交纳地租的交租地主中间转租地主或二地主;三是从包税或交租地主那里租进土地,取得永佃权的永佃户;四是佃农。在莱特瓦尔制地区分化成四个阶层:地主、自耕农、佃农和雇农。第三,土地整理使农民普遍贫穷。(黄思骏:《英属印度土地整理》,《南亚研究》1984年第3期。)第二种观点认为,19至20世纪前40年印度农村的阶级状况是分成四个部分,即地主、富农、佃农、雇农。地主有出租土地的地主和不经营土地的地主。富农分三部分:封建性较强的出租土地的富农;本人及其家属参加一部分劳动,同时又进行各种形式剥削的富农;半封建资本主义的富农。佃农中分成制佃农所占的比重较大。无地雇农的绝大部分不是“现代化意义”的自由农业工人。无地雇农还包括种植园工人或称苦力。其地位最低的是债役制工人。(杨昌源:《论印度殖民地时期农村的阶级分化》,《华中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第三种观点认为,英国统治者在印度通过改变莫卧儿王朝的征税制度在印度培植封建地主阶级。印度的富农是在19世纪中叶农业商品化促使农村公社崩溃后产生的。经营地主则是直到19世纪70—80年代历次大饥荒中大批土地转移到商人和高利贷者手里后才陆续产生的。(陈翰笙:《印度农村阶级》,《经济研究》1961年第11期。)
2、关于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双重作用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19世纪中叶,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封建剥削制度占据统治地位,而资本主义关系只有极微弱的发展。同时,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向印度进行资本输出。英国在印度修筑铁路成为现代工业的先驱,由此带动了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后期,印度的资本主义有了显著发展,印度由殖民地封建社会变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资本主义关系的扩大而引来的生产力的发展,“既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自由,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都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50页。)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英国资产阶级在印度为自己的灭亡和印度人民的自由及其社会状况的根本改变,创造了“物质前提”。()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我们考察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历史作用时,需要强调的不是它的建设性作用,而是无情地揭露它对印度人民的奴役掠夺”。(刘继兴:《试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历史作用》,《华中师院学报》1983年第6期。)第三种观点认为,英国殖民统治对于印度旧社会基础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破坏了印度的农村公社制度;二是破坏了长期禁锢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工作者,仅仅谴责西方殖民主义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看到西方殖民主义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严钟奎:《马克思论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原因和结果》,《史学月刊》1982年第4期。)第四种观点认为,应当正确理解马克思双重使命的学说,不能把破坏使命、建设使命理解为前后两个阶段,不能说前一阶段全是破坏,后一阶段全是建设。事实林承节:《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8页。
3、关于西欧向海外殖民扩张所造成的结果。学者们认为,首先,它导致了人种的重新分布。白人渗入了南非。美洲成为世界上人种混合最甚的地区:既有土著印第安人,又有外来的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既有欧、印混合种人,又有黑、白混合种人。其次,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第三,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密切了,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随着世界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的劳动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给西欧带来无限的好处。西欧是世界贸易的指挥者和受益者。欧洲在世界经济中跃居先进地位。第四,全球的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欧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不断扩张的伊斯兰教徒面前被封闭在西欧的小天地内了。西欧人由于他们发现了新大陆和新航路,开辟了供自己经济榨取和殖民的广大领土,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抗伊斯兰教徒的能力。第五,全球文化交流加强。西方殖民者接受了印第安人文化的许多特点,但总的说来,西方文化在新大陆基本上压倒了印第安人文化。1600-1760年间,东西文化交流显然比以前有更大的进展。这时期东西文化交流的特点是:第一,东西文化是对等交流的;第二,“东学西渐”是以深层次的哲学及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而“西学东渐”,是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对此后东方国家(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近代化其有深远的影响。(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第289页,高教出版社1998年。)
4殖民主义与现代化问题“现代化”问题成为近年来诸多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现象可称之为史学研究的现代化取向。围绕着殖民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学者们在东方社会(包括亚非拉国家)能否依靠自身力量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或者就能否找到内在力量实现伟大的社会变革即实现现代化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
1主张殖民主义对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
罗荣渠先生坚持“一元多线”的历史观,他指出:“马克思认为亚洲的古老社会没有这种内在自我变革的力量,故而这种社会革命需要靠外来的破坏力量来引发。”他还认为,在非西方世界“即使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早就出现过资本主义的稀疏的萌芽,但传统结构形成了稳定的发展定势,因而即使出现推动大变革的某些单个条件,也不可能形成突破传统的决定性的推动力。那里向现代化的变革的启动力量来自外部。”
还有些学者认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是封闭的、板结的,自身缺乏发展机制,推动其发生变化的力量只能来自外部,欧洲的殖民入侵使非欧洲社会产生了现代化效应。李继东认为,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化冲击是这些国家现代化的前提,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必将为东方国家的现代化创造出东方社会所不能产生出来的前提,把亚非拉地区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
2.主张殖民主义与现代化没有必然联系
马克尧先生通过对东西方封建生产方式的深入比较研究,认为它们之间说不上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它们的发展都有导向资本主义的可能性”,“中国资本主义在1840年以前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的来看比西欧落后、缓慢……也不宜夸大我们的停滞落后性”。他强调指出:“中西社会后来发展的不同,从本质上说只是速度不同,而不是道路不同、方向不同”。
潘润涵亦不同意没有殖民化就没有现代化的说法,他指出:“说落后国家的被压迫民族没有自身现代化的能力,只能求助于殖民入侵,因而‘欢迎’殖民入侵,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
5殖民主义的政策特点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在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这三个不同阶段阶有所不同。
1.商业资本的殖民政策
①武力征服和野蛮掠夺殖民地;②实行贸易垄断,强化殖民掠夺;③经营奴隶贸易,牟取暴利;④政治上的专制统治和经济上的前资本主义剥削方式。
以暴力手段为基础,不择手段地残酷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商业资本殖民政策的基本特点。
2.工业资本的殖民政策
①运用廉价商品“重炮”,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②改造殖民地的经济结构,使其成为宗主国的廉价原料生产和供应基地;③以炮舰政策扩大和加强对殖民地的侵凌;④剥夺被殖民国家的关税自主权,强行差别关税。
工业资本殖民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凭借科学技术和机械化大生产的优势,以炮舰开路强行不平等贸易,变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使之以经济附庸形式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3.垄断资本的殖民政策
①以资本输出强化对殖民地的剥削和控制;②积极参与对世界领土的瓜分;③发动战争重新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调整和强化了殖民政策,其特点是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统治,殖民体系成为帝国主义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6近代殖民主义史的分期1.“三时期”说:李继东认为,应以资本主义本身历史的发展特点作为划分殖民主义史的标准,近代殖民主义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商业资本主义时期(16世纪-18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时期(19世纪下半时-战后)。王韵华亦持这一看法,将殖民主义史分为商业资本时期、工业资本时期和垄断资本时期。
2.“两时期”说:谢天冰认为,欧洲殖民主义历史以19世纪上半叶为转折点或分水岭,分为两个阶段:16—19世纪上半叶,欧洲强国主要在美洲的定居殖民是“早期殖民帝国”时期;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中叶,欧洲强国及新兴的美国对亚非拉美人民的殖民统治为“后期殖民帝国”时期。
高岱认为,殖民主义和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泡沫砖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兼职出纳岗位招聘与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类招标合同(绿色施工标准)
- 2025年度农产品深加工购销合同协议书(年度版)
- 2025年度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与供应合同-@-4
- 2025年化妆品电商平台入驻合作协议
- 粮食储备库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 2025年度建筑桩基施工质量验收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钢筋原材料采购与储备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拆除工程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利用合同
- 早点出租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应届毕业生招聘(第二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内镜室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市场拓展工作计划
- 2025年八省联考云南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题15 中国古代史(原卷版)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版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大全》
- 仓库管理培训课件
- 第六章-1八纲辨证
- 《中国古典建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