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线粒体课件_第1页
核糖体线粒体课件_第2页
核糖体线粒体课件_第3页
核糖体线粒体课件_第4页
核糖体线粒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核糖体概述1897年,首次观察到核糖体,当时称其为核外染色质。1955年,Palade用电镜观察到大鼠腺细胞的核糖体,命名为

“Palade颗粒”。1958年,Roberts提出用“ribosome”来命名核糖体,ribosome是核糖核蛋白体的意思,中文简称核糖体。Palade,1955.“Notethatinthematrixtherearenumeroussmallanddensegranules(g)whichappeartohaveparticularaffinityforthemembranelimitingthecavitiesoftheendoplasmicreticulum.”0核糖体概述1897年,首次观察到核糖体,当时称其为核外染色1核糖体概述概念: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由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在其有限空间内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蛋白质合成机”基本类型:附着核糖体:附着于糙面内质网或外核膜表面。游离核糖体:游离于细胞质中。70S的核糖体:原核细胞;线粒体、叶绿体内的核糖体与70S核糖体类似。80S的核糖体:真核细胞胞质。主要成分:r蛋白质:40%,核糖体表面。rRNA:60%,核糖体内部。1核糖体概述概念: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功能是按照m2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圆锥形;小亚基:弧形。蛋白质合成时核糖体大、小亚基聚合;合成完成后分开,游离于胞质中。2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圆锥形;3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普遍分布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糖体。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核糖体;非细胞形态的病毒不含核糖体。3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普遍分布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线粒体基4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活性功能部位核糖体结合位点:位于小亚基,识别并结合mRNA。氨酰位:又称A位点,位于大亚基,是新掺入的氨酰-tRNA与mRNA密码子识别结合的位点。肽酰位:又称P位点,位于小亚基,结合延伸中的肽酰-tRNA。出口位:又称E位点,位于大亚基,是肽酰-tRNA移交肽链后,tRNA释放的位点。中央管出口:位于大亚基,释放多肽链。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起始因子、延伸因子、终止因子等的结合位点。4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活性功能部位核糖体结合位点:位于小亚基5蛋白质合成过程1)起始因子-3(IF-3)介导30S小亚基与mRNA结合,形成IF3-30S亚基-mRNA复合物。2)IF-2介导fMet-tRNA与mRNA的AUG互补结合,形成”IF2-30S亚基-mRNA-fMet-tRNA”30S起始前复合物。3)在GTP与Mg2+参与下,50S亚基与30S起始前复合物结合,IF-2与IF-3脱落,形成”30S亚基-mRNA-50S亚基-fMet-tRNA”70S起始复合物。fMet-tRNA占据P位,A位空缺。(一)氨基酸活化(二)起始5蛋白质合成过程1)起始因子-3(IF-3)介导30S小亚基6蛋白质合成过程mRNA分子以5‘—3‘方向,从AUG开始每三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每种氨基酸至少对应一种密码子,最多的可对应六个密码子。6蛋白质合成过程mRNA分子以5‘—3‘方向,从AUG开始每7蛋白质合成过程1)进位:第二个氨酰-tRNA进入A位。2)成肽:肽酰转移酶催化A位氨酰-tRNA的氨基与P位肽酰-tRNA的羧基形成肽键。3)移位:核糖体沿5‘—3‘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原来P位的tRNA移到E位,A位的肽酰-tRNA移到P位,A位空出。4)释放:移到E位的tRNA释出。核糖体循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链延伸阶段的进位、成肽、移位、释放的全过程称为核糖体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肽链增加一个氨基酸。(三)肽链延伸7蛋白质合成过程1)进位:第二个氨酰-tRNA进入A位。(三8蛋白质合成过程1)mRNA的终止密码(UAA\UAG\UGA)进入A位,阻止氨酰-tRNA进位。2)相关释放因子(RF)识别结合A位终止密码;P位的肽酰-tRNA经酶解肽链与tRNA分离。3)肽链由中央管出口释放,tRNA从P位脱落,大小亚基解聚并与mRNA分离。(四)终止8蛋白质合成过程1)mRNA的终止密码(UAA\UAG\UG9多核糖体概念: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时,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当前一个核糖体结合mRNA启动多肽链合成并向mRNA3‘端移动一定距离后,下一个核糖体就结合到mRNA起始位点。这种多个核糖体与同一mRNA结合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意义:提供mRNA利用率,在一定时间内合成更多的蛋白质。9多核糖体概念: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时,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10线粒体概述结构Electron-transportchainOxidativephosphorylation10线粒体概述11线粒体概述30亿年前地球的假想环境厌氧菌早期地球大气中主要含有氢气、氨气、水,缺乏氧气生命形式主要为厌氧菌能量代谢方式为无氧代谢,如糖酵解、发酵作用等11线粒体概述30亿年前地球的假想环境厌氧菌早期地球大气中主12线粒体概述30亿年前地球的假想环境厌氧菌新型的光合作用方式水氧气大气环境改变新型生命体出现蓝细菌(蓝藻)2.4——2.7亿年前,地球大气中开始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氧气。12线粒体概述30亿年前地球的假想环境厌氧菌新型的光合作用方13线粒体线粒体在氧化反应带来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出现氧气对厌氧菌产生威胁自然选择压力生命体进化出自我保护机制抵抗氧毒性,并能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过程在特化的细胞器中进行——线粒体线粒体概述13线粒体线粒体在氧化反应带来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出现氧气对厌氧14形状:线状或颗粒状体积:直径为0.5~1.0μm,与细菌接近形态因细胞类型、生理状态、发育阶段而异数量: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差异很大,并随细胞的能量需求而变化细胞内定位:与微管相连特征:多形性、可塑性、移动性、适应性线粒体概述概念:线粒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它能够分解有机大分子底物,并将其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以直接利用的ATP;因此被比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14形状:线状或颗粒状线粒体概述概念:线粒体是一种普遍存在15贴壁生长的成纤维细胞中,镜下观察线粒体为短线状小体放大观察可见线粒体能以bean-shaped形态存在,长度约为1至4μm。

线粒体概述15贴壁生长的成纤维细胞中,镜下观察线粒体为短线状小体放大观16CardiacmuscleAmoeba

AdrenalcortexAstrocyteFishpseudobranchAdrenalsteroidsecretingcells多形性16CardiacmuscleAmoebaAdrenal17Dramaticchangesinshape可塑性在活细胞内使用荧光标记观察到的线粒体形状剧烈变化的现象17Dramaticchangesinshape可塑性18移动性和适应性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一个线粒体可以与另外一个融合成新的线粒体,也可以一分为二的分裂。融合与分裂的动态平衡是线粒体数量、形状与接合度的重要影响因素。18移动性和适应性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一个线粒体可以与另外一个19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外膜包裹整个线粒体线粒体的外部边界线粒体内膜线粒体的内部边界形成线粒体嵴膜间隙线粒体基质19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外膜包裹整个线粒体线粒体内膜线粒体的内部20线粒体嵴概念:线粒体内膜内陷突入基质形成的内折结构成为线粒体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提高了ATP合成的效率。20线粒体嵴概念:线粒体内膜内陷突入基质形成的内折结构成为线21Three

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ofamitochondrion深蓝色:线粒体外膜浅蓝色:线粒体内膜的内部边界部分黄色:线粒体嵴线粒体结构21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22线粒体结构外膜:含孔蛋白(porin),通透性较高。内膜: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叠形成嵴。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膜的基质面附着基质颗粒(ATP合成酶颗粒)。膜间隙: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基质:溶胶状,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双链环状的线粒体DNA,核糖体等。22线粒体结构外膜:含孔蛋白(porin),通透性较高。23ATPsynthaseparticles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基粒:线粒体内膜特别是嵴膜基质面上带柄的球状颗粒称为基粒。基粒是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大分子蛋白,其化学本质是ATP合酶,能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23ATPsynthaseparticles线粒体结构线24线粒体化学组成线粒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可溶性蛋白:酶、周边膜蛋白不溶性蛋白:整合膜蛋白、膜镶嵌酶蛋白脂类以磷脂为主外膜与内膜化学组成上的差异外膜蛋白与脂质的比例约为1:1内膜蛋白与脂质的比例约为4:1膜间隙的化学组成与胞质相似基质的化学组成以参与能量代谢的酶类为特征24线粒体化学组成线粒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可溶性蛋白:酶25线粒体外膜(高通透性):含通道形成蛋白——孔蛋白Porin对相对分子量10000以下的物质具有高通透性线粒体内膜

(选择透过性):

含有丰富蛋白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作用:电子传递链:执行氧化反应;(2)ATP合酶: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ATP;(3)运输蛋白:转运代谢产物

线粒体膜间隙:

含有多种可以利用ATP来磷酸化其它核苷酸的酶类线粒体基质:

能量代谢相关酶类;线粒体DNA;核糖体25线粒体外膜(高通透性):线粒体内膜(选择透过性):26TestExplainthefollowingterms

MitochondrialcristaeMitochondrion

Fillintheblanks

Themitochondriacouldbesubdividedfromtheoutertotheinnerinto_____,_____,_____,_____.26TestExplainthefollowingte27TestBestselection

Whichofthefollowingcellsdoesnotcontainmitochondria()

LivercellB.Redbloodcell

MusclecellSecretingcellShortanswers/briefessays

Pleasedescribethestructureofmitochondria

27TestBestselectionWhichof28TestWrightorwrongIngeneral,animalcellshavemoremitochondriathanplantcells.()DNAmutationofmitochondriaismorecommoninoldmenthan()inyoungpeople.3.Keshandiseaseisdirectlycausedbymitochondriadysfunction,()anddeficiencyofseleniumisoneofit’sprimarypathogeny.28TestWrightorwrongIngenera29细胞呼吸在氧分子的参与下,细胞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将分解代谢所释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又成为生物氧化或细胞氧化。本质上是线粒体中的一系列由酶催化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所产生的能量储存于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整个反应分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反应过程需要水分子参与29细胞呼吸在氧分子的参与下,细胞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二30细胞呼吸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消化水解产物,进一步分解为共同产物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是物质氧化的最终共同途径。线粒体成为绝大多数细胞代谢过程中最终的能量转换和输出中心。30细胞呼吸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消化水解产物,进一步分解为共同31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基质中大分子分解代谢产生携带高能电子的NADH和FADH2NADH和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将高能电子最终传至氧分子电子传递过程中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差电化学梯度差储存的的能量用来合成ATP氧化过程:电子传递链完成磷酸化过程:ATP合酶完成线粒体中的能量代谢31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基质中大分子分解代谢产生携带高32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I:NADH-CoQ还原酶II:琥珀酸-CoQ还原酶III: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IV:细胞色素c氧化酶32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I:NADH-CoQ还原酶33电子载体黄素蛋白(FMN,FAD)CoQ细胞色素类(含铁血红素)铁硫中心(FeS)铜原子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33电子载体黄素蛋白(FMN,FAD)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34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氧化性(获得电子的能力)越强电子传递链各组分氧化还原电位逐级升高电子自由能逐级降低电子逐级传递电子传递链的氧化还原电位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34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氧化性(获得电子的能力)越强电子传递链35质子电化学梯度差驱动ATP合成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35质子电化学梯度差驱动ATP合成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36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线粒体DNAmtDNA为双链环状,不与组蛋白结合,部分遗传密码与通用遗传密码不同mt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mtDNA的复制不限于S期,可以发生在整个细胞周期mtDNA的转录类似于原核细胞36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37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蛋白质合成1)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十分有限酵母线粒体主要酶复合物的生物合成37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蛋白质合成1)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十分38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蛋白质合成2)蛋白质合成体系对核基因组具有依赖性38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蛋白质合成2)蛋白质合成体系对核基39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质及其转运线粒体中的蛋白质98%以上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绝大多数运送到线粒体基质,少数输入膜间隙及插入内膜、外膜。蛋白质前体---N端前导肽被受体识别---经外膜、膜间隙、内膜进入基质---折叠、水解等蛋白质加工修饰。39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质及其转运线粒体中的蛋白质98%以40线粒体的增殖间壁分离:分裂时先由内膜向中心皱褶,将线粒体分成两个。收缩分离:分裂时通过线粒体中部缢缩并向两端不断拉长然后分裂为两个。出芽:线粒体生发出小芽,脱落后长大,发育为线粒体。40线粒体的增殖间壁分离:分裂时先由内膜向中心皱褶,将线粒体41线粒体起源内共生学说:主要内容为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非内共生学说:主要内容为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41线粒体起源内共生学说:主要内容为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424243核糖体概述1897年,首次观察到核糖体,当时称其为核外染色质。1955年,Palade用电镜观察到大鼠腺细胞的核糖体,命名为

“Palade颗粒”。1958年,Roberts提出用“ribosome”来命名核糖体,ribosome是核糖核蛋白体的意思,中文简称核糖体。Palade,1955.“Notethatinthematrixtherearenumeroussmallanddensegranules(g)whichappeartohaveparticularaffinityforthemembranelimitingthecavitiesoftheendoplasmicreticulum.”0核糖体概述1897年,首次观察到核糖体,当时称其为核外染色44核糖体概述概念: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由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在其有限空间内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蛋白质合成机”基本类型:附着核糖体:附着于糙面内质网或外核膜表面。游离核糖体:游离于细胞质中。70S的核糖体:原核细胞;线粒体、叶绿体内的核糖体与70S核糖体类似。80S的核糖体:真核细胞胞质。主要成分:r蛋白质:40%,核糖体表面。rRNA:60%,核糖体内部。1核糖体概述概念: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功能是按照m45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圆锥形;小亚基:弧形。蛋白质合成时核糖体大、小亚基聚合;合成完成后分开,游离于胞质中。2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圆锥形;46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普遍分布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糖体。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核糖体;非细胞形态的病毒不含核糖体。3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普遍分布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线粒体基47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活性功能部位核糖体结合位点:位于小亚基,识别并结合mRNA。氨酰位:又称A位点,位于大亚基,是新掺入的氨酰-tRNA与mRNA密码子识别结合的位点。肽酰位:又称P位点,位于小亚基,结合延伸中的肽酰-tRNA。出口位:又称E位点,位于大亚基,是肽酰-tRNA移交肽链后,tRNA释放的位点。中央管出口:位于大亚基,释放多肽链。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起始因子、延伸因子、终止因子等的结合位点。4核糖体形态结构核糖体活性功能部位核糖体结合位点:位于小亚基48蛋白质合成过程1)起始因子-3(IF-3)介导30S小亚基与mRNA结合,形成IF3-30S亚基-mRNA复合物。2)IF-2介导fMet-tRNA与mRNA的AUG互补结合,形成”IF2-30S亚基-mRNA-fMet-tRNA”30S起始前复合物。3)在GTP与Mg2+参与下,50S亚基与30S起始前复合物结合,IF-2与IF-3脱落,形成”30S亚基-mRNA-50S亚基-fMet-tRNA”70S起始复合物。fMet-tRNA占据P位,A位空缺。(一)氨基酸活化(二)起始5蛋白质合成过程1)起始因子-3(IF-3)介导30S小亚基49蛋白质合成过程mRNA分子以5‘—3‘方向,从AUG开始每三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每种氨基酸至少对应一种密码子,最多的可对应六个密码子。6蛋白质合成过程mRNA分子以5‘—3‘方向,从AUG开始每50蛋白质合成过程1)进位:第二个氨酰-tRNA进入A位。2)成肽:肽酰转移酶催化A位氨酰-tRNA的氨基与P位肽酰-tRNA的羧基形成肽键。3)移位:核糖体沿5‘—3‘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原来P位的tRNA移到E位,A位的肽酰-tRNA移到P位,A位空出。4)释放:移到E位的tRNA释出。核糖体循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链延伸阶段的进位、成肽、移位、释放的全过程称为核糖体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肽链增加一个氨基酸。(三)肽链延伸7蛋白质合成过程1)进位:第二个氨酰-tRNA进入A位。(三51蛋白质合成过程1)mRNA的终止密码(UAA\UAG\UGA)进入A位,阻止氨酰-tRNA进位。2)相关释放因子(RF)识别结合A位终止密码;P位的肽酰-tRNA经酶解肽链与tRNA分离。3)肽链由中央管出口释放,tRNA从P位脱落,大小亚基解聚并与mRNA分离。(四)终止8蛋白质合成过程1)mRNA的终止密码(UAA\UAG\UG52多核糖体概念: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时,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当前一个核糖体结合mRNA启动多肽链合成并向mRNA3‘端移动一定距离后,下一个核糖体就结合到mRNA起始位点。这种多个核糖体与同一mRNA结合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意义:提供mRNA利用率,在一定时间内合成更多的蛋白质。9多核糖体概念: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时,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53线粒体概述结构Electron-transportchainOxidativephosphorylation10线粒体概述54线粒体概述30亿年前地球的假想环境厌氧菌早期地球大气中主要含有氢气、氨气、水,缺乏氧气生命形式主要为厌氧菌能量代谢方式为无氧代谢,如糖酵解、发酵作用等11线粒体概述30亿年前地球的假想环境厌氧菌早期地球大气中主55线粒体概述30亿年前地球的假想环境厌氧菌新型的光合作用方式水氧气大气环境改变新型生命体出现蓝细菌(蓝藻)2.4——2.7亿年前,地球大气中开始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氧气。12线粒体概述30亿年前地球的假想环境厌氧菌新型的光合作用方56线粒体线粒体在氧化反应带来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出现氧气对厌氧菌产生威胁自然选择压力生命体进化出自我保护机制抵抗氧毒性,并能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过程在特化的细胞器中进行——线粒体线粒体概述13线粒体线粒体在氧化反应带来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出现氧气对厌氧57形状:线状或颗粒状体积:直径为0.5~1.0μm,与细菌接近形态因细胞类型、生理状态、发育阶段而异数量: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差异很大,并随细胞的能量需求而变化细胞内定位:与微管相连特征:多形性、可塑性、移动性、适应性线粒体概述概念:线粒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它能够分解有机大分子底物,并将其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以直接利用的ATP;因此被比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14形状:线状或颗粒状线粒体概述概念:线粒体是一种普遍存在58贴壁生长的成纤维细胞中,镜下观察线粒体为短线状小体放大观察可见线粒体能以bean-shaped形态存在,长度约为1至4μm。

线粒体概述15贴壁生长的成纤维细胞中,镜下观察线粒体为短线状小体放大观59CardiacmuscleAmoeba

AdrenalcortexAstrocyteFishpseudobranchAdrenalsteroidsecretingcells多形性16CardiacmuscleAmoebaAdrenal60Dramaticchangesinshape可塑性在活细胞内使用荧光标记观察到的线粒体形状剧烈变化的现象17Dramaticchangesinshape可塑性61移动性和适应性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一个线粒体可以与另外一个融合成新的线粒体,也可以一分为二的分裂。融合与分裂的动态平衡是线粒体数量、形状与接合度的重要影响因素。18移动性和适应性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一个线粒体可以与另外一个62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外膜包裹整个线粒体线粒体的外部边界线粒体内膜线粒体的内部边界形成线粒体嵴膜间隙线粒体基质19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外膜包裹整个线粒体线粒体内膜线粒体的内部63线粒体嵴概念:线粒体内膜内陷突入基质形成的内折结构成为线粒体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线粒体内膜的表面积,提高了ATP合成的效率。20线粒体嵴概念:线粒体内膜内陷突入基质形成的内折结构成为线64Three

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ofamitochondrion深蓝色:线粒体外膜浅蓝色:线粒体内膜的内部边界部分黄色:线粒体嵴线粒体结构21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65线粒体结构外膜:含孔蛋白(porin),通透性较高。内膜: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叠形成嵴。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膜的基质面附着基质颗粒(ATP合成酶颗粒)。膜间隙: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基质:溶胶状,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双链环状的线粒体DNA,核糖体等。22线粒体结构外膜:含孔蛋白(porin),通透性较高。66ATPsynthaseparticles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基粒:线粒体内膜特别是嵴膜基质面上带柄的球状颗粒称为基粒。基粒是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大分子蛋白,其化学本质是ATP合酶,能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23ATPsynthaseparticles线粒体结构线67线粒体化学组成线粒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可溶性蛋白:酶、周边膜蛋白不溶性蛋白:整合膜蛋白、膜镶嵌酶蛋白脂类以磷脂为主外膜与内膜化学组成上的差异外膜蛋白与脂质的比例约为1:1内膜蛋白与脂质的比例约为4:1膜间隙的化学组成与胞质相似基质的化学组成以参与能量代谢的酶类为特征24线粒体化学组成线粒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可溶性蛋白:酶68线粒体外膜(高通透性):含通道形成蛋白——孔蛋白Porin对相对分子量10000以下的物质具有高通透性线粒体内膜

(选择透过性):

含有丰富蛋白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作用:电子传递链:执行氧化反应;(2)ATP合酶: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ATP;(3)运输蛋白:转运代谢产物

线粒体膜间隙:

含有多种可以利用ATP来磷酸化其它核苷酸的酶类线粒体基质:

能量代谢相关酶类;线粒体DNA;核糖体25线粒体外膜(高通透性):线粒体内膜(选择透过性):69TestExplainthefollowingterms

MitochondrialcristaeMitochondrion

Fillintheblanks

Themitochondriacouldbesubdividedfromtheoutertotheinnerinto_____,_____,_____,_____.26TestExplainthefollowingte70TestBestselection

Whichofthefollowingcellsdoesnotcontainmitochondria()

LivercellB.Redbloodcell

MusclecellSecretingcellShortanswers/briefessays

Pleasedescribethestructureofmitochondria

27TestBestselectionWhichof71TestWrightorwrongIngeneral,animalcellshavemoremitochondriathanplantcells.()DNAmutationofmitochondriaismorecommoninoldmenthan()inyoungpeople.3.Keshandiseaseisdirectlycausedbymitochondriadysfunction,()anddeficiencyofseleniumisoneofit’sprimarypathogeny.28TestWrightorwrongIngenera72细胞呼吸在氧分子的参与下,细胞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将分解代谢所释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又成为生物氧化或细胞氧化。本质上是线粒体中的一系列由酶催化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所产生的能量储存于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整个反应分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反应过程需要水分子参与29细胞呼吸在氧分子的参与下,细胞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二73细胞呼吸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消化水解产物,进一步分解为共同产物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是物质氧化的最终共同途径。线粒体成为绝大多数细胞代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