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1、区域理论佩鲁—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极化效应及扩散效应2、经济学理论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以外的需要。为关键)服务性产业(满足本市的需要)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竞争和互相依赖4、交通通讯理论古登堡—1960年—可达性—交通;迈耶—1962年—《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通讯。5、经济全球化理论控制、管理—空间集聚;制造、装配—空间扩散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工业化初期);相对集中(工业化成熟期)—工业化社会(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相对分散(后工业化初期);绝对分散(后工业化成熟期)—后工业化社会(郊区人口增长占主导)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1、城市的物质构成——公共领域(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2、城市的物质环境的优化——可达性(与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有关)和外部效应(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3、城市的产业构成——英国——费希尔、克拉克——三种部类——第一、二、三产业美国——贝尔——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有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地理学——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四、城市与区域发展1、城镇体系的概念——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具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2、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主要指——物流、人流、信息流3、城镇体系的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4、城乡在发展中形成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2、唐长安城——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古西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核心;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以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为核心;中世纪——城堡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一)、历史背景1、(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代表人物——欧文——1817年——协和村;傅立叶——1829年——法郎吉2、(法律基础)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3、(实践基础)巴黎改建及城市美化(源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1、雅典宪章(1933)——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对终极状态的描述)——国际现代建筑会议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马丘比丘宪章(1977)——社会文化论(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国际建协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2、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初——规划的选择理论及倡导性规划——成为规划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1、城市规划理论涉及的内容为:功能理论、决策理论、规范理论。2、城市分散发展理论:①田园城市(一种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一种指城市郊区)②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③新城——20世纪50年代后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④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3、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1)政治中心、2)商业中心、3)人才中心、4)人口中心、5)文化娱乐中心)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1957年——戈德曼——大城市带4、完整的城市体系:①特定地域内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③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5、两个城市相互作用与两个城市的质量(城市人口规模或经济实力)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6、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①同心圆理论——1923年——伯吉斯(第一环:CBD;第二环:过渡区;第三环:工人居住区;第四环:良好住宅区;第五环:通勤区)②扇形理论——1939年——霍伊特③多核心理论——1945年——哈里斯乌尔曼三、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1、全球性议题——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2、可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全球21世纪议程》1994年—中国政府—《中国21世纪议程》——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3、知识经济的特点——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人力素质高科技园区的类型——①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②科学研究中心③技术园区④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4、经济全球化——城镇体系从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结构到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5、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都是我国当今重要的城市规划实践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一、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与管理2、城市规划的作用:通过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实现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3、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1)、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2)、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3)、加强立法工作;(4)、严格依法行政;(5)、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二、城市规划体系1、法规体系——法律法规(基本法和行政法)技术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编制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个层次)3、行政体系三、城市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计划的关系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城市生态规划层次最高、城市规划居中、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最低。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发展小城镇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以统一规划为前提开发和建设。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要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二、城市规划的调查与分析1、调查内容:(1)区域环境;(2)历史文化环境;(3)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自然气象因素、自然生态因素);(4)社会环境;(5)经济环境;(6)市政基础设施;(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体现在:社会环境方面、物质方面3、调查方法:(1)现场踏勘或观察;(2)抽样、问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资料的运用;4、分析方法:(1)定性分析(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2)定量分析(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投影法和透视法);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等值线法;方格网法;图表法)}三、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1、城市用地标准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M2/人)建设用地结构(%)居住用地18.0——28.020——32工业用地10.0——25.015——25道路广场用地7.0——15.08——15绿地》=9.08——153、城市用地评价的内容(自然条件的评价;建设条件的评价;用地的经济性评价)4、城市土地的基本性质——承载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1)岩溶——喀斯特现象(2)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为主要地下水源)(3)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①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它因素)②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土地区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城市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环境优劣度;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其它因素)③因子层四、城镇体系规划五、城市总体规划(P62)1、城市人口的构成(1)年龄构成;(2)性别构成;(3)家庭构成;(4)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5)职业构成(三大产业、十三类行业);2、城市总体布局(1)、城市布局要保障城市功能的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2)、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①集中式(就道路网形式:网格状、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带状、)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③分散式(3)、城市中心(标志性的节点景观)和干道(标志性的通道景观)的空间布局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点(4)、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最能反映城市的性质和特色3、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规划六、城市详细规划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性指标1)用地性质;2)用地面积;3)建筑密度;4)建筑控制高度;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6)容积率;7)绿地率;8)交通出入口方位;9)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一、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基本概念1、城市交通系统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2、洛杉矶的分散布局——高速公路网;伦敦的生活方式——19世纪的铁路;纽约的曼哈顿的繁华——地铁和公交系统;我国城市形态呈同心圆式的发展模式——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作为客运工具的生活方式有关。(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2)满足城市各交通运输的要求(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5、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北京);链式道路网(兰州)。高速公路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次干道相连。6、城市交通枢纽1)城市交通枢纽: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设施性交通枢纽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城市人口每人0.8—1.0m27、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1)交叉口间距及道路红线宽交叉口间距取之于道路的设计车速和隔离程度道路红线用地——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道路类型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车速(km/h)>=8040——6040<=30交叉口间距(m)1500——2500700——1200350——500150——250道路红线宽(m)60——10040——7030——5020——30(2)道路网密度①城市干道网密度:大城市一般δ干=2.4——3km/km2中等城市一般δ干=2.2——2.6km/km2建议大城市δ干=3——5km/km2中等城市一般δ干=2.5——4km/km2②城市道路网密度:大城市一般δ路=5——7km/km2中等城市一般δ路=5——6km/km2建议一般选用δ路=6——8km/km2(三)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1、城市交通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含城市交通基础资料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交通出行OD调查2、OD调查——出行的起点、终点调查。含居民出行抽样调查;货运抽样调查。3、城市居民的出行特征——1)出行目的(上下班出行、生活出行、公务出行)、2)出行方式、3)平均出行距离、4)日平均出行次数(我国日平均出行次数:1.5—2.5次/人;国外:2.4—3次/人)(四)城市交通规划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模式(五)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政策:由交通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管理政策组成。(六)城市对外交通1、铁路1)会让站、越行站——间距8~12km。布置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半纵列式,长度约1~2.7km2)中间站——间距20~40km,布置形式横列式。3)区段站——布置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长度约2~3.5km,宽度:250~700m4)编组站——由到发场、出发场、编组场、驼峰、机务段、通过场组成。2、公路1)按性质和作用——国道、省道、市道(县道)2)按任务、功能、交通量——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3)公路客运站按性质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混合站按地位分为——起(终)点站、中间站、区段站3、航空港1、民用航空港按航线性质分为——国际航线机场、国内航线机场按航线布局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2、机场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缘最小距离为5—7km;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跑道靠近城市端距离为15km以上国际机场与城市距离超过10km;我国机场与城市距离为20——30km(七)城市公共交通1、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考核标准为:迅速、准点、方便、舒适2、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准公共交通组成3、准公共交通——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合乘小客车4、公共交通正常行车间隔时间:4~8分钟;上下班高峰为2分钟左右;客流少时:8~15分钟5、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为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为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6、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大于1.5;中、小城市不大于1.3。一般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为1.47、市中心区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为3—4km/km2;城市边缘为2—2.5km/km28、市区公共汽车和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的长度不宜大于40分钟行程9、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棋盘型、中心放射型(单中心放射、多中心放射)、环线型、混合型、主辅线型10、公共交通站场分类——公交车场(中心车场、大修厂、保养厂、中心站);公交枢纽站(客运换乘枢纽、首末站、到发站);公交停靠站11、路段上公交停靠站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在车辆前方迎面错开30m。在平面和立体交叉口设置公交停靠站,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应大于200m二、市政公用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一)给水工程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水源、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一级泵站、输送愿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水闸、水坝);净水工程(自来水厂、清水库、输送净水的二级泵站);输配水工程组成(从水厂到用户的管网、水池、水塔、增压泵站)城市用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二)排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雨水管渠、雨水收集口、雨水检查井、雨水提升泵站、排涝泵站、雨水排放口、闸及堤坝)、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污水检查井、污水提升泵站、污水排放口)组成。(三)城市供热热源工程——热电厂、区域锅炉房;供热管网——热力泵站、调压站、蒸汽管道、热水管道(四)城市供电工程电源工程——城市电厂、区域变电所(电压大于等于110kv)城市变电所(电压大于10kv)。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线路电压等级(kv)走廊宽度(m)50060——7533035——4522030——40110\6615——303512——20(五)城市燃气工程燃气输送管网采用中、高压管道;配气管为低压管道——直接供给用户(六)城市环境卫生工程含垃圾处理厂、填埋厂、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环卫管理设施(七)城市通信工程邮政——邮政局所、邮政通信枢纽、报刊门市部、售邮门市部、邮亭电信——有线电通信(电信局、电信网)、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广播——有线广播、无线广播电视——有线电视、无线电视有的城市广播电视中心——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八)城市防灾工程消防(消防队、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防洪(避、拦、堵、截、导);抗震;人防;救灾生命线系统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知识1、深埋管道——给水、排水、煤气;浅埋管道——热力、电信、电力电缆2、压力管线——给水、煤气、灰渣管道;重力自流管线——污水、雨水管道3、可弯曲管线——电讯电缆、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易弯曲管线——电力管道、电讯管道、污水管道4、七通一平——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道路贯通及平整场地5、管线避让原则——1)新管让老管2)小管让大管3)压力管让自流管4)易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5)临时性让永久性管6)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管7)检修少、方便的让检修多、不方便的6、主干管线在车行道下,支管在人行道下,7、管线共沟原则——1)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2)有可能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共沟,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同沟敷设四、竖向规划的基本知识1、目的——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2、详细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方法——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五、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1、城市防灾措施——政策性措施、工程性措施2、防洪标准分为——设计(正常运用)一级标准和设计、校核(非常运用)两级标准3、防洪标准等级——河洪海潮>泥石流>山洪4、地震的分类——按发生原因(陷落、火山、构造、人为地震);按震源距离地表的深度(浅源、中源、深源地震);按所在地距震中远近(地方性地震、近地震、远地震、很远地震)5、地震指标分类——按地震烈度(分为12度);按地震震级(分为10等级)6、高层建筑主体应有不笑语1/4的防火面,在防火面一侧裙房高度不大于5m,深度不大于4m7、城市人防标准——1)战时留城人口占总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m2建设工事;2)成片居住区按总建筑面积2%或按总建筑投资的6%设置人防工程8、在山丘城镇,坡顶与截洪沟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水平净距L不小于3~5m。当山坡质地良好时,距离可小些,但不宜小于2m。在湿隐性黄土区,沟边至坡顶距离不应小于10m9、消防行政等级——总队、支队、大队、中队。消防指挥调度中心设在总队或支队所在地10、消防站布局——与医院、小学、幼托及人流集中的建筑50m以上的距离;与危险品等单位200m以上的距离11、城市人防工程设施——避开易燃易爆品单位控制距离大于50m;避开有害液体和有毒重气体贮罐距离大于100m;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不宜大于100m12、人防工程——指挥所、医疗救护队、专业队工事、后勤保障、人员掩蔽工事、疏散干道六、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1、城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因素,指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2、基本原则—1)舒适性原则2)审美原则3)生态环境原则4)因借原则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6)整体性原则七、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层次——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2、史文化名城的分类——1)古都型2)传统风貌型3)风景名胜型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5)近现代史迹型6)特殊职能型7)一般史迹型3、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古迹与其环境不可分离4、1987年《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加强历史地段保护5、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风貌完整性、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第六章城市规划的实施一、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1、城市规划实施——既是政府的职能,也涉及到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的行为2、政府实施城市规划——直接行为和控制引导行为3、城市规划实施的根本目的——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使城市经济、社会、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按照规划进行4、城市规划实施的作用——使城市的功能与物质性设施及空间组织之间不断趋于平衡二、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财政1、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一定规模人口和面积的地域空间;设有相应行政机构的行政中心;明确隶属关系的行政等级;行政区有与行政建制相对应的名称2、地方行政建制和行政区划分为四级——省级、地级、县级、乡级、3、行政区划的通名——1)地域型通名(省、县、乡)2)城镇型通名(直辖市、市、市辖区、镇)3)民族型通名(自制区(州、县、旗)、民族乡)4)特殊型通名(特别行政区、工农区、特区、林区等)三、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和原则1、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法制机制、行政机制(最基本的作用)、财政机制、经济机制、社会机制2、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统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3、行政统一原则——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行为统一原理(一)一、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农民和农村: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4、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5、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6、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7、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8、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1)单中心到多中心,2)平面到立体,3)从生产性空间到生活性空间,4)从分离的物质空间到连续的多样空间。9、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10、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11、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12、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13、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14、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15、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16、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的城市典型格局)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2、中世纪以城堡和教堂为中心。3、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4、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以工殿花园。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法案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弟)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6、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城区用地只占1/6,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中心城)1898年。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四周是永久农业地带。土地归公众的有。7、柯布希埃,1922年“明天城市,300万人,24栋60层住40万人。然后60万人住多层,最外围200万人住花园住宅。“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8、玛塔,西班牙,线形城市,500米宽,要多长有多长;戈,,的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西帝(城市设计之父),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生物学家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9、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1)城市化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有极化与扩散效应。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为显在的因素之一。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是关键。3)城市化展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一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而社会发展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能与潜力,同时更加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人类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认为,在发展同时,由于城市中各类物质设施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发展。城市是一个由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而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很显然,城市在发展时,通常显示出其通讯率或信息交换率也得到提高,反之亦然。5)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两种主要趋势,即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分散发展理论,包括卫星城理论(恩温提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1942年,保护性绿化地隔离开来,,,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广亩城理论,1932《消失中的城市》,在随后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提出设想。集中发展理论,卡利诺经过研究,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超过330万时,则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是针对制造业和一般情况下的。很显然,服务业更需要有城市人口支持。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金融中心、跨国总部、国际性机构集中、商业部门高度成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杻纽。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6)城市体系理论,较好地综合了城市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的基本取向。城市体系研究起源于格迪斯,后经芒福德等人的不断努力,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贝利等人结合经济、区域和中心地理论,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城镇体系分析包含三部分内容:特定区域内城市职能、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上分布的相互关系。10、城市空间组织理论:区位理论是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工业区位理论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运输费用是关键。11、(从功能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12|《雅典宪章》,规划工作者主要三项工作:1)将工作、居住、游憩三大功能的不同地区,平面布局,并建立交通网。2)设立各种规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3)建立工作、居住、游憩之间的关系,以最优、最经济方式完成。13、(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理论):从土地使用形态角度同心圆、扇形、多核心(哈里期、多曼)原理(二)14、(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认为区位决定土地租金,由市中心向外商业、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从中心向外依次)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有:与CBD的距离;顾客到此的可达性、竞争者的数量和他们的位置、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从规划角度,经济合理性不是规划唯一依据,其最根本是原则是社会合理性,据于公正、公平等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15、(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玛塔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市,佩里1929年被汽车逼出了“邻里单位”的观点。80年代后,美国又针对城市蔓延和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极度依赖,“新都市主义”出现,鼓励公共交通,并提出了TOD模式。16、(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西谪的《城市建筑艺术》,罗西从新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出发,提出空间组织与历史积淀等,而克里尔兄弟更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建立在以建筑物限定的街道和广场上。科林.罗何柯伊特,,《拼帖城市》,17、(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佩里认为,……邻里的六个原则:尺度、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产商业、内部道路系统。CIAM“十次小组”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雅布期运用社会使用方法,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18、城市规划方法论:1)综合规划方法论;其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2)分离渐近方法论;其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3)混合审视方法论,是在前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基本决策和项目决策,其基本决策的任务在于确定规划的方向,项目决策则是执行具体的任务);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在于对总体规划所提出的终极状态的批判而提出的。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公众参与建立在1962<<规划的选择理论>>,达维多夫19、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物质空间决定论,功能分区,20、1977《马丘。。。》,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人的交往。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1、我国城市4000多年前,西周记载规划事件。洛邑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管子,,,,〉〉强调城市选址“……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在形制上:“……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形成大小套城,即城市居民居住在“郭”的大城。22、1)秦汉时期,“相法天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2)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礼制,但长安遗址考古发现,其当时并未完全〈〈考工记〉〉的形制,到了王莽时代的洛邑城,,〈〈周礼〉〉得以充分体现。3)三国时期,操的邺城,有了功能分区,对后隋唐长安的规划产生了影响。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以长江天险为界,只是重要建筑对称布置,“形胜”是“金陵”城规划主导思想,是对《周礼》城市形制理念的发展,突出了自然结合的思想4)宋东京,冲破了《周礼》的礼制束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千年的里坊制度被废除,到北宋中叶,开封城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23、元大都,“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左祖右市”“前朝后市”有人认为还受了阴阳五行的影响。(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24、近代中国,商业资本主义先于工业资本主义。(熟悉我国现代工业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25、一五时期,156重点项目,694建设单位。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线建设。1978年,控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1980年10月,全国规划工作会议,第一次提要立规划法。1980,中期开始,上海、温州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入90年代,2000年,城市化率36.2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26、经济全球化下,导致城市体系结构重组:1)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城市产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地区的经济起主导作用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加速发展,3)在发达国家转型、升级,出现一系列高科技创新中心,而其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27、全球性中心城市: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4)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5)城市是信息、交通、通讯纽,为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28、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城市经历了衰败的过程,因此重组:1)重塑中央商务区,2)更新和滨水地区开发,3)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29、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首先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其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特征包括1)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2)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4)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30、高新技术园区分为四类,1)高科技企业集聚区,2)科技城,即科学研究中心,3)高技术园区,作为政府经济发展策略,吸引高科技企业4)建立完整的科技都会,做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计划。新产业、非标准化和定制产品为主的制造业、生产过程连续的产业,更需要企业集群。兰德认为,对于创新城市而言,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创新的氛围,这是创新城市建设的关键。31、全球城市的居民:掌握了先进技术和服务技能的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者和被排斥在全球化进程之外的人群。不同群体对城市的主要关注点不一样。32、“场所营造”成为完善社会协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其中大量内容转变为城市设计的核心,而以“市民社会”和“城市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则成为其基本的保障。市民社会,西方社会思想中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力量和国家强权力量之外形成的。城市治理,是如何发挥市场经济力量、国家强权力量和市民社会三者力量的作用。33、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34、1992年《全球21世纪议程》目标八个方面,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行动纲领。35、针对快速扩张和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欧洲出现了“都市村庄”,美州,出现了传统欧洲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新都市主义”,即一处相对较密集,限制小汽车使用,和鼓励步行交通,具有积极城市生活和地区场所感的城市发展模式。36、1999年,认为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转变的机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形式的信息技术和交换信息的新手段;不断增工的生态危机使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泛的社会转型使人们有更高的生活预期,并更加注重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37、对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议:1)循环使用土地和建筑,2)改善城市环境,鼓励紧凑城市,3)优化地区管理,4)旧区复兴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5)国家政策应鼓励创新,6)高密度,7)加强城市设计。三:熟悉掌握城乡规划体系1、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的属性;2、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特征:政策性、民主性、实践性、综合性3、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1)法律规划体系: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2)行政体系:纵向和横向3)城市规划工作体系: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4、城市规划的作用:1)实现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对土地资源配置进行控制和对开发权的控制)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4)改善人居环境5、规划师的角色与定位1)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职责;2)编制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不是决策者。3)研究咨询部门:不同利主体的代言人,专业技术和专家。4)私人部门的规划师:特定利益团体代言人,桥梁作用。6、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划体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7、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纵向与横向。8、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编制体系、实施体系9、制定城乡规划的五大原则:。1)依法编制规划;2)依科学发展观等精神,全面可持续发展;3)就应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4)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5)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10、制定城乡规划的程序:1)草案公告30日,2)总规的前期研究,草案30日,3)控规、修规的“必要性”论证。11、城乡规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略)四:掌握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有一定相对完整的范围;2)核心是有中心城市;3)一定数量的城市;4)相互关系,构成有机整体。2、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基本规律:低水平均衡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农业社会);极核发展阶段(聚集为特征的高水平不均衡阶段)(工业化阶段);扩散阶段至高水平均衡阶(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3、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根据工业、农业、运输业及交通运输,文化科技事业等发展的需要,在分析各城镇历史沿革、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各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协作关系,确定其城镇性质、类型、级别和发展方向,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一个既明确分工,又有机联系的大、中、小相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结构。4、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具有区域性、宏观性、总体性的作用。1)指导总规,上下衔接;2)布局重大基础设施;3)资源保护和利用统筹;4)促进城市之间有序竞争与合作。5、城镇体系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的原则;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原理(三)6、了解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7方面)1)提出统筹发展战略;2)提出保护、空间管制措施;3)预测人口,4)确定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5)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规模,6)根据建设需要、资源管理的面要划定规划区,7)实施措施与建议。7、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提出必须控制的区域,2)重大基础设施;3)相邻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五:掌握城市总体规划1、掌握城市总规的作用: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指导编制规划、建设,全面性和综合性。2、掌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9项任务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性质,规模。2)综合确定水、土地、能源与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集约用资源,。3)划定禁建、限建、适建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4)合理统筹城乡基础和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5)公交优先,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6)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7)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特色。8)保护历史资源,延续城市文脉。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3、编制城乡总体规划的坚持原则:五项基本原则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2)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3)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4)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5)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总规纲要任务: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作为总规审批的依据。5、掌握总规纲要的内容:12项6、掌握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报告(注意,没有文本)7、总规的编制程序:1)现状调研,2)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3)总规纲要编制,4)成果编制与报批。8、掌握总规的基本编制工作方法1)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定性分析用于复杂问题的叛断;(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又必须量化……定量分析:频数、频率、集中数量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多元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模型、系统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2)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和概念模型实体模型:总平图、剖面图、立面图(用于管理);透视图、鸟瞰图(用于表达)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常用于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分析等等值线法,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如地形、交通可达性、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等。方格网法,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分析。此法可以多层叠加。图表法,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常用于综合评价。3)规划编制要求:规范化、针对性、科学性、综合性。9、掌握总体规划现状调查内容:12项。其中1)对物质空间现状的掌握;对各种文字、数据的收集整理;对市民意愿的了解掌握。2)自然环境调查:自然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生态因素。10、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座谈法,4)文献资料运用11、城市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土地、水、矿产。12、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生态功能。13、城市土地的特殊性:1)区位的极端重要性,2)开发经营的集约性。3)使用方式的固定性,4)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14、水资源;1)是城市生存的基础,2)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特色和标志,4)必做,应做的工作。15、矿产资源:1)可促成新城市产生,2)决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3)决定空间形态,地域结构,4)矿业城市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16、影响空间发展方向的因素:1)自然条件,2)人工环境,3)现状形态结构,4)规划及政策因素,5)其它因素。17、城市发展目标:1)经济、2)社会,3)城市建设,4)环境保护。(注,没有文化)18、城市职能,着眼于其基本活动部分。基本职能起决定作用的职能。19、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主要职能所体现。20、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和布局的重要依据。21、城市性质毕竟要取决于它的历史、自然、区域这些较稳定的因素。22、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五年计划也有重要作用。23、确定城市性质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共性”做为性质,二是一一列出,没有重点,结果失去了指导规划与建设的意义。24、确定城市性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为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主导行业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数量比重,三是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用地比重。25、城市人口: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实际人口视作城市人口,即建设用地范围中居住的户籍非农业、户籍农业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城市规模,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规模对城市用地及形态有重要影响。26、人口统计口径,现状城市人口对应现状建成区,规划城市人口对应规划建成区。28、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又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基本人口,不是由城市规模所决定的,反而对城市规模起决定做用。(工业交通运输服务人口,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非劳动人口(被扶养人口),未成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29、城市人口预测方法:综合平衡法,适用于基本人口难以确定的城市;用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推算。时间序列法,需要较长时间序列的统计数据,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因…相关分析法,又称间接推算法,适用于影响因素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区位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氏理论模式的;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小城镇。30、城市人口校核方法:环境容量法,比例分配法,类比法。31、城市用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65.1-75,75.1-90,90.1-105,105.1-120,边缘地区150平方。32、城市环境容量: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环境、城市工业环境、交通环境、建筑环境33、城市人口容量三个特性:一是有限性,二是可变性,三是稳定性。指在特定时间内,城市相对持续容纳具有一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34、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没有社会条件、政治政策条件),四个条件,容易理解。六、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1、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2、根据城乡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分析: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3、经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提法: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发展区。4、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类型:均衡式、单中心集核式、分片组团式、轴带式。5、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1)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中心城区—县城—镇区—乡集镇及中心村四级或……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5)相邻地段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6)划定城市规划区。(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中确定)6、掌握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1)规划区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与有关部门职能分工的重要依据之一。2)划定规划区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有点象编制城乡体系规划的原则。7、空间形态:一般城市的空间形态同时具有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8、“图解式分类法”,以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为差别标准,城市主体周围距离较远或面积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分区或村镇不参与差别。大体上可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散点型六类。9、集中型,长短轴之比小于4:1,格网状、同心圆、摊大饼。10、带形:大于4:1,单向或双向发展,U,S,区域交通干线、规模不大,次一级中心11、放射型形态:三个以上明确发展方向,指、星、花状等。平原,容易变同心圆,蔓延12、星座状形态:一个大规模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极的基本团块。首都,特大型13、组团型形态: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河流、自然因素14、散点型形态: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资源分散、地形复杂,15、转型期城市空间增长的特点:1)新产业空间,2)新型业态,3)新居住空间,4)大学园区,5)生态保护空间,6)中央商务区,7)快速交通网。新产业空间: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16、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趋势:1)大分散小集中,城市空间结构首先是分散化的,但是分散之中,又具有相对的集中趋势。2)从圈层走向网络。使城市形散而神不散。分散化与网络化的另一个影响是城市从用地从相对独立走向兼容。3)新型集聚体出现。,。发达国家的郊区社区。。。。。七、掌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城市用地分类10,46,73小类。2、城市用地评价: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用地经济性评价。原理(四)3、自然条件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用地经济性评价:三个层次,即基本因素,派生因素,因子层。4、在强震区一般不宜建设城市。震区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段。城市的上游不宜修建水库。5、水文条件,规划前需要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调查。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6、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其中能作为城市水源的,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潜水由渗水形成,易污染,承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不易受污染。7、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风向和风速)、气温、降水与湿度。8、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9、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1)用地布局结构方面;2)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人口等)10、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是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11、影响城市土地经济性评价的三个层次: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因子层。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他。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其他基本因素层)12、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1)一类用地:10%以下,承载力满足、没有100一遇危险,没有地质灾害影响等。2)二类用地:基本适宜修建的用地。其土质较差,水位较高,轻度淹没不超1.5M,坡度较大,有轻微地质情况3)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的用地。地耐力低2米以上泥炭或流沙层,洪水常淹,且1.5米以上,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农业生产价植很高的丰产农田等。13、城市建设用地选择:1)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3)保护文物古迹,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需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14、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居18-28,工10-25,道7-15,绿9(公7)20-32%,15-25%,8-15%,8-15%,四大类用地宜为60-75%。15、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3)依托旧城,紧凑发展,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16、自然条件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1)地貌类型,平原、河谷、江南水网地带等2)地表形态,山地丘陵一般都选择在山体四周,居住位于山谷,工业位地形较高的城市下风向,以利污染空气扩散。3)地表水系,水位深、岸滩稳定、泥沙淤积量小、背后有山体屏障的海湾是海港的最佳位置。4)地下水,地下水的矿化度、水温等决定了一些特殊行业的选址与布局,5)风向,工业区布置于居住区的下风向;90度,则工业用地放在最小风频上风向,居住位于下风向;两个方向盛行风时,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在盛行分的两侧。6)风速……,对城市工业布局影响很大.17、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1)集中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出行容易,生活氛围浓,但其缺点有:发展后期摊大饼……,功能分区不明显,易污染,密度高,不利于交通织织.2)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灵活,接近自然,疏密有致;同时用地分散,浪费土地,开发成本高,出行成本高,联系不便,生活氛围难以形成.18、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1)形成工业区,2)形成生活区,3)组织绿地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和游乐场所,4)公共活动中心体系,5)道路交通体系。(以上五个方面构在布局的主要内容)19、城市总体布局的艺术性:1)用地布局艺术,2)体现审美要求,反映在城市尺度的均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3)景观的组织,通过林奇五要素的组织,主要是轴线艺术4)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20、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相对而言,工业用地预测较复杂,一般根据其主要工一门类的产值,或根据主要工业门类的职工数与人均用地面积来预测;商务商业用地最为困难。21、主要城市建设用地位置及相互关系的确定:1)居住用地,从城市中心至郊区,分布较广。2)商务商业,城市中心,副中心社区中心,3)工业用地,下风向、河流下游的城市外围或郊区。22、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指标、用地构成,,,18-28平方,大城市不得少于16平方。影响居住用地指标的主要有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23、居住用地的选择与布局。布局: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分散布置、轴向布置三种。2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公共设施分八类,三级:市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25、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因素主要有: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城市布局。26、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工业是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27、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以上的地震区,土壤的耐压强度15t/平方米。28、工业用地应该避开: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矿物蕴藏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区以及生活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29、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起;氮肥厂和炼油厂不能在一起,废气能相遇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污染等。30、工业防护带,可安排消防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内。工业按环境污染分: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企业、一般工业共四类。(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3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有干扰和污染,可布置在城市边缘独立的地段上;一般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独立地段上。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关系:工业区位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工业用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位。32、工业在城市中布局的一般原则。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2)职工居住用地靠近,方便,3)与其它部分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减少运输。33、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1)位于城市的特定地区,2)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形成组团,3)工业园或独立的工业卫星城,4)工业地带。34、旧城工业调整的一般措施。1)留、2)改,3)并,4)迁。35、仓储用地:普通仓储用地、危险仓储用地、堆场用地。蔬菜仓库,地下水位,2.5米,食品和材料库,,4米。36、水泥仓库,废品仓库,起灰堆场,300米,无起灰50米,…煤炭、非金属建筑材料10037、易燃可燃液体仓库隔离地带,600平以上,成厂区边界,居住街坊200,600平方以下100至江河码头125(75)38、储备仓库,一般应设在郊区、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转运仓库,也应设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收购仓库,,与货物来源方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入口处。供应仓库,,,,特种仓库。。。39、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从雅典宪章的分析中,结论:1)人的活动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活动,也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2)城市用地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3)要处理好城市用地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关系,要有交通分流的思想和功能分工的思想,按照用地产生的交通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道路,在不同的道路旁边布置不同性质的建设用地。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交通分布不合理是由用地不合理带来的,城市布局的不合理使工作与居住距离过远,交通分布不合理,是造成道路拥挤、交通阻塞的根本原因。40、沙里宁,城市呈组团、多中心的布局可以大大减少出行距离,大大减少跨区的交通量,使交通均衡分布。41、城市道路的第一功能,“组织城市的骨架,”第二功能,“交通的通道”。42、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布局有不同的交通分布和通行要求,就会有不同的道路网络类型和模式,就会有不同的路网密度要求和交通组织方式。43、城市用地形态: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大类。集中型较适合规模较小的城市,其道路网形式大多为方格网状。44、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能予以规划,也不能计算其密度和数量,力图计算或规定支路“网密度”的做法不切实际,也毫无意义。支路间距主要依照用地划分而定。45、快速路网,中长距离,位于城市组团间的隔离地带;主干路网,中长距离,组团与组团之间;次干路网,中短距离,组团内;支路网,短距离服务,位于地段内。46、城市轴线艺术,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八: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城市交通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2、现代城市交通有两大特征:对外联系加强和机动化加强3、综合交通包括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4、综合交通要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5、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1)协调用地,对外交通,多系统;(2)找出原因,提出举措(3)支撑城市,发挥最佳效益,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7、城市道路交通调查(1)基础资料调查分析;(2)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交通出行OD调查分析8、OD调查,6岁以上,4%-20%之间抽样。目的是得到交通流特征。9、城市居民出特性要素:(1)出行目的,出行方式;(2)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我国平均2-2.8人次,外国2.4-3.0次/人。10、道路交通问题,共分四类:(1)不满足交通增长需求;(2)“南北不通,东西不畅”(3)“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4)重要节点交通拥堵。11、机动车量预测方法,(1)弹性系数法,(2)趋势外推法(3)千人拥有法原理(五)12、一般对中国而言:特大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大城市: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模式中,小城市: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如公共和自行车并重13、三大城市交通政策:引导政策,差别化政策,建设与协调发展政策。14、2020年,人均10000美元,18辆/百人。国外经验,GDP1000-1500美元开始普及私人小汽车,2500时开始大量建设地铁,人均2000美元时开始发展私人小汽车,人均3000时开始普及达到10辆/百人,人均10000美元时达到20辆/百人,相地稳定。15、铁路会让站8-12公里,中间站中小城市,20-40公里,客运站: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和式,区段站长度2-3.5公里,宽250-700米。16、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17、机场,跑道中心与城市边缘5-7公里为宜,垂直则则15公里以上;与城区10公里以上,我国在20—30公里。民用机场按航线布局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18、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因素有三个(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2)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19、道路应避免正东向,南向偏北15度以内。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功能分:交通性和生活性道20、城市道路面积率8-15%,15-20%(大于200万人的城市)21、城市道路网为四类(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和式道路系统22、现代城市交通演变趋势: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23、城市道路衔接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让交通性主干道,适当分离24、高速不能与生活性道路和次干路相连25、道路交叉口间距(1)快速路1500-2500米,(立交净距1000米)(2)主干路700-1200(3)次干350-500,(4)支路150—250米26、城市干路网密度:推荐4-6KM/平方公里大城市,5-6公里/平方公里,中小城市,路网密度7-8公里/平方公里。27、道路红线内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没有慢车道哦),红线不是一直线快速路60—100米,主干路40-70米,次干路30-50米,支路20-30米。28、快车道出口,结合交叉口,采取先出后进方式,在慢车道上交织。城市生活性干路宜布置为机、非分行的三块板或分向通行的两块板横断面。次干路和支路宜布置为一块板横断面。一块板,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二块板,当车速大于50公里/小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三块板,红线在40米以上。适合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客运交通干道,不适用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路和要求机动车车速快而畅通的城市快速路。四块板,如果四块板横断面采用机动车快车道与机、非混行慢车道的组合时,车道分隔不间断布置,可以形成兼具疏通性和服务性的道路功能。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准)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道组合形式(常为四块板形式),而不是一般常采用的机、非、分行的四块板横断面形式。29、城市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杻纽设施、道路立交桥梁,和停车设施30、公共停车场0.1—1平方米人均安排,其中机动车80%–90%,市中心占50%-70%,城市中心地区,可按客运车辆数的15%-20%规划停车场。31、对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管理)包括三类:(1)区域控制,(2)路线控制,(3)时段控制。32、步行400-1000米,自行车4-8公里,公交20公里,小汽车出行10-40公里。商业步行街出口与公交站距离不宜大于100米。33、公共交通:迅速、准点、方便、舒适。34、地铁,30000人次单向高峰小时以上(单向客运能力在3万至6万人);轻轨100万人口以下,中运量,造价低,市郊铁路100公里以上速度,,,有轨电车。。。。35、公共汽车拥有量:800-1000大城市,1200-1500中小城市。公交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换乘系数大城市1.5,中小城市1.3;公交运行长度8-12公里,特大城市20公里,快速轨道交通40分钟行程。36、规划人口超200万,应规划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网。规划人口超200万,长度超30km的带形城市应该设置快速路。客运高峰,95%居民最大出行时间,大于200万人口城市60分钟,100-200(50分钟),40,35,25分钟。37、现代化城市交通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交通分流”38、公交线网类型有五种: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和型,主辅线型五种。39、首末站每条线4-5个车位,一条线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40、公交停靠站300米50%,500米90%;公共汽车与电车,公共交通站距:市区500-800,郊区800-1000。大站快车1500-2000,1500-2500米,大运量轨道1000-1200,1500-2000。中运量轨道800-1000,1000-1500米。公共交通服务站服务半径一般550-600米。出租车营业站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以内。41、一个公交站3条线路,长20米;一个站可设3条线路,超3条线设第二个站台,超3个站台设组合换乘站,并在交叉口50米以外,同向换乘50米,异向100米,对向设置应错开30米;在交叉口和立交处,不大于150米,且不可大于200米。42、货运枢纽分为货运站场、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三个层次。地方性物流中心用地一般1-5公顷,区域性一般1-10公顷,一般在5公顷以上,最大不超过40公顷。43、一般,路外临时停车带车位数不超过10辆,宜采用港湾式停车布置。P212,相关P91。九:历史文化名城规划1、历史文化名城109座,七大类型;从保护政策出发,又分为四种类型,即完整、犹存、存在一、二处。。。。,无存。在公布第二批时,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地段。2、主要内容:(1)原则,内容和范围、(2)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3)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4)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和建设控制地带(5)分期实施方案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区,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3、名城、街区、单位三个层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保护规划,并纳入总体规划。4、保护真实载体的原则,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5、历史文化街区具备的条件有四:(1)比较完整的风貌与格局(2)基本上是历史原物建筑与环境,(3)1公顷以上面积,(4)古物、遗迹占60%以上用地。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供水:水质水压要求及,校核等是详细规划阶段。2、排水:确定排水制度,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是总规阶段;提出处理初步工艺是详规。3、电力:总规,预测用电负荷,高压配电的原则;分规,进行高压配电网规划布局;详规,计算用电负荷,规划设计低压电网。区域变电所通常是大于110kv的。4、燃气:总规是预测,详规是计算,用量、管径,规划布局燃气管网。5、供热:详规,计算热负荷,管径,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热源工程和供热管网工程。6、通讯:详规,计算与确定,用地,位置,与规模。7、环卫:详规中有估算固体废物产量,提出规划区的环境控制要求,确定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然麝香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蜡烛盘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快餐店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婴儿用奶嘴式喂辅食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自动驾驶送货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头发造型用制剂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喷雾粉笔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眉粉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蛀牙预防剂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自行车反光片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4
- 生产计划达成率及分析报告
- 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监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 戏剧理论与表演技巧
- 二手车交易行业创业计划书
- 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与管理
- 《体育课堂常规》课件
- 绘本《图书馆狮子》
- 2024年中国五矿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国邮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