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药动学课件_第1页
药理学药动学课件_第2页
药理学药动学课件_第3页
药理学药动学课件_第4页
药理学药动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药动学主讲:陈欲云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E-mail:chenyuyun@PHARMACOLOGY第二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三节药动学的基本概论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2*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2*四川理工学院

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血浆半衰期、生物利用度、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的概念及意义。熟悉

药动学概念,药物的转运方式,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血药稳态浓度的实现及维持。了解时量曲线的有关参数及意义。*3四川理工学院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四川理工学院pharmacokinetics

include:transportation(转运)transformation

(转化)Absorption

(吸收)Distribution(分布)Excretion

(排泄)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

orMetabolism

(代谢)*4四川理工学院pharmacokineticsinclude:trandrugBlood

Freedrug

Bounddrugmetabolites

distributionexcretionbiotransformationtheprocessofdruginthebody*5四川理工学院drugBlooddistributionexcretion跨膜转运的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6四川理工学院跨膜转运的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易化扩散)、主一药物的跨膜转运*7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7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指药物分子只能由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成正比。浓度梯度越大,扩散越容易当膜两侧的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就保持在动态稳定水平。不消耗ATP,不需要载体。可分为简单扩散、滤过、易化扩散。(一)被动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8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指药物分子只能由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一)被动转运多数药物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药物在体液中可部分解离。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非解离型极性小,脂溶性大,易扩散。一药物的跨膜转运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在碱性环境中易解离。弱碱性药物则相反。在生理pH值变化范围内,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多数呈非解离型,被动扩散快。强酸、强碱及极性强的季胺盐因可全部解离,故不容易透过生物膜,而难于吸收。*9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多数药物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药物在体液中可部分解离。一PenicillinGsodium

(青霉素G钠)

penicillin-+Na+------water-solubility

ionization

(解离型)∴

Un-ionization

(非解离型)------lipo-solubilityIontrapping(离子障)解离型药物极性高(水溶性大),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的现象.*10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PenicillinGsodium(青霉素G钠)IonUn-ionizationdegree

dependon:

pKa(解离指数)ofthedrugpHoftheenvironment

What’spKaofdrug?弱酸性或弱碱性药50%解离时溶液的pH.各药有其固定的pKa.*11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Un-ionizationdegreedependobytheHenderson-Hasselbalchequation:

解离常数解离指数*12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12四川理工学院bytheHenderson-HasselbalcheForexample:非解离的多,易简单扩散解离的多,难通过离子障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13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13四川理工学院Forexample:非解离的多,易简单扩散解离的多,难通CLINICALSIGNIFICANCE:

Overdosagetoxicosis(过量中毒)ofweakacids------usebasicdrugtobasify(碱化)bloodorurine→ionization↑,absorption↓,excretion↑.Forexample:

phenobarbital

(苯巴比妥)

toxicosis

usesodiumbicarbonate

(碳酸氢钠)iv.gtt.*14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14*四川理工学院CLINICALSIGNIFICANCE:Over(二)主动转运又称逆流转运。转运需要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需要消耗ATP,分子由低浓度或低电位侧向高浓度或高电位侧转运。特点:(1)需载体(2)消耗ATP(3)由低浓度或低电位侧向高浓度或高电位侧转运(4)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现象例:Na+-k+-ATP酶,Ca2+-Mg2+-ATP酶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5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二)主动转运又称逆流转运。转运需要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需一药物的吸收胃肠道给药方式

吸收部位口服(peros)小肠粘膜

舌下(sublingual)颊粘膜

直肠(perrectum)直肠粘膜首关效应(firstpasseffect):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种现象叫首关效应硝酸甘油(90%)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6四川理工学院一药物的吸收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6四川理工学院注射给药静脉注射(intravenousinjection,iv)

静脉滴注(intravenousinfusion,ivindrop)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injection,im)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injection,sc)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7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7四川理工学院呼吸道给药肺泡吸收5m左右微粒小支气管沉积10m左右微粒鼻咽部喷雾剂经皮给药脂溶性促皮吸收剂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8四川理工学院呼吸道给药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8四川理工学院二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的分布:

指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的过程。【影响分布的因素】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2.药物和组织的亲和力3.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4.体内屏障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9四川理工学院二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11.与血浆蛋白结合:

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药物总量的百分数(表示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①不能跨膜转运②不能被代谢或排泄③暂时无生物活性④结合率高,消除慢,维持时间长+影响分布的因素:*20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分布的因素:*20四川理工学院第药物血药浓度过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达到饱和时,血浆内游离药物突然增多,可引起药效加强,甚至出现毒性反应。应用两种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的药物,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磺胺→甲苯磺丁脲(游离型药物↑)*21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血药浓度过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达到饱和时,血浆内游离药物突2药物和组织的亲和力(1)药物在亲和力高的组织分布较多。(2)例:①碘甲状腺②钙骨骼③汞、砷肝、肾*22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2药物和组织的亲和力(1)药物在亲和力高的组织分布较多。③3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1)细胞内pH7.0,细胞外pH7.4(2)弱酸性药主要分布在细胞外(3)弱碱性药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弱酸性药物在较碱的细胞外液解离增多,易自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弱酸性药苯巴比妥中毒时,用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液加速自尿排泄。pH7.4弱酸性药pH7.4弱酸性药呈解离型pH7.0弱酸性药非解离型pH7.0弱酸性药*23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3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1)细胞内pH7.0,细胞外4体内屏障(1)血脑屏障:是位于血-脑,血-脑脊液,脑脊液-脑三者之间的屏障,它可限制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组织学组成:①毛细血管内皮间的紧密联结②基底膜③星形胶质细胞(2)胎盘屏障由胎盘将母亲与胎儿血液隔开的屏障。*24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4体内屏障(1)血脑屏障:是位于血-脑,血-脑脊液,脑脊

5.局部器官血流量血流量以肝脏最大,肾脏、脑、心次之。*25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5.局部器官血流量*25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三、生物转化1灭活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代谢物。2活化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药物转化为有活性或活性较高的代谢物。3脂溶性药物转化成极性大或解离型,利于经肾排出。(注:水溶性药物可不经转化直接经肾排出)*26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三、生物转化1灭活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第二相反应:结合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可发生在血浆、肾、肺、肠及胎盘。

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药物在体内主要靠肝细胞微粒体的药酶。(二)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一)药物代谢反应*27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可

药物对肝微粒体酶系的影响(2)酶的抑制①常见抑制剂:氯霉素、西咪替丁、异烟肼。②意义:可减慢自身代谢和其他药物代谢。长期应用可产生蓄积中毒。有些药物可使肝药酶合成减少或活性降低。有些药物可使肝药酶合成加速或降解减慢。①常见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②意义:可加速自身代谢和其他药物代谢。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1)酶的诱导*28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对肝微粒体酶系的影响(2)酶的抑制①常见抑制剂:氯霉素四药物的排泄

影响药物排泄最重要的因素是:肾功能与尿液pH(一)肾排泄肾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机体的排泄或分泌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其次是胆道、肠道、唾液腺、乳腺、汗腺、肺等。*29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四药物的排泄影响药物排泄最重要的因素是:(一)肾排泄

弱酸或弱碱性药物,在肾小管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重吸收。原形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在肾小管可被重吸收,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重吸收程度受尿液pH影响,应用酸性药或碱性药,改变尿液的pH,可减少肾小管对药物的重吸收。如苯巴比妥、水杨酸中毒时,碱化尿液使药物解离度增大,吸收减少,增加排泄。*30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弱酸或弱碱性药物,在肾小管以简单扩散的方式(二)胆汁排泄1许多药物经肝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随粪便排出。有些药物可在肠腔重吸收,重新回到肝,形成肝肠循环。2有肝肠循环的药物作用时间延长,中毒时可采用洗胃,导泻等方法,促进排泄。*31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胆汁排泄1许多药物经肝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随粪(三)乳汁排泄由于乳汁偏酸,碱性药物易排泄如吗啡、奎宁等较易进入乳腺管内,达到比血浆高数倍的浓度。有乳汁排泄的药物,应考虑对乳儿的影响(四)其他1肠液,唾液,泪液和汗液2呼吸道可排出挥发性药物和气体*32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三)乳汁排泄由于乳汁偏酸,碱性药物易排泄(四)其他*32四药量-时间关系: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一、时间-药物浓度曲线:以时间作用横坐标,血药浓度作纵坐标,绘制出一条反映血药浓度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曲线。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33四川理工学院药量-时间关系: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第四节药物消除动药物消除:是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由于分布、代谢和排泄,其血药浓度不断衰减的过程。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按血药浓度的恒比进行消除。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成正比。若以血药浓度(C)的对数与时间(t)作图,为一直线。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34四川理工学院药物消除:是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由于分布、代谢第四节药物消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单位时间内始终以一个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3.米氏消除动力学(混合型消除):

是指包括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内的混合型消除方式。如当药物剂量急剧增加或患者有某些疾病,血浓达饱和时,消除方式则可从一级动力学消除转变为零级动力学消除。如乙醇血浓<0.05mg/ml时,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但当>0.05mg/ml时,则可转成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35四川理工学院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3.米氏消除动力学(混合T1/2123*36四川理工学院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T1/2123*36四川理工学院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一)药峰时间(Tmax)和药峰浓度(Cmax)

药峰时间是指用药以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药峰浓度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二)时量曲线下面积(AUC)是指由坐标横轴与时-药浓度曲线围成的面积。它代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的药物的相对累积量,也是研究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

*37四川理工学院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一)药峰时间(Tmax)和药峰浓度(TmaxAUCpo.*38四川理工学院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TmaxAUCpo.*38四川理工学院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三)生物利用度(F)

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通常用吸收百分率表示,即给药量与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的比值。

F=A/D×100%A为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D为服药剂量。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39四川理工学院(三)生物利用度(F)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39四川理工(2)相对生物利用度:当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吸收率不同,故可以某一制剂为标准,与受试药相比较。F=试药AUC/标准药AUC。为评价药制剂的质量指标。(1)绝对生物利用度:血管外给药的AUC与静注定量药物后AUC之比。作为药动学计算用。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40四川理工学院(2)相对生物利用度:当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吸收率不同,故可以(四)表观分布容积(Vd)

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后,按血药浓度(C)推测体内药物总量(A)在理论上应占有的液体容积,即Vd=A(mg)/C(mg/L)意义:主要估计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Vd大,分布广,血药浓度低;反之,血药浓度高。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41四川理工学院(四)表观分布容积(Vd)意义:主要估计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情(五)半衰期(halflife,t1/2)

1.定义: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t1/2=0.693/k

一般是指消除半衰期。t1/2是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个重要的药动学参数。1).确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2).计算单次用药,体内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3).计算连续用药达到Css时间;4).反映肝肾功能.Clinicalsignificance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42四川理工学院(五)半衰期(halflife,t1/2)1.定义:指(六)清除率(clearance,CL)

CL是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表观分布容积的药物被清除,其单位为ml/min。CL仅表示药物从血中清除的速率,并不是被清除药物的具体量。CL=Vd·K(消除速率常数)意义:CL小,首关消除少,F大;CL大,首关消除多,F小。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43四川理工学院(六)清除率(clearance,CL)意义:CL小,首关(七)多次给药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和稳态浓度

大多数药物均需多次给药,属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如每隔一个t1/2等量给药一次,则经过5~7个t1/2血药浓度可达到一个稳态/坪值。药时曲线开始呈峰值与谷值交替组成的锯齿形上升,然后逐渐趋于平稳。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44四川理工学院(七)多次给药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和稳态浓度第三节药动学Steadystateconcentration(Css)

血浆稳态浓度

按t1/2间隔等量连续给药,经4~5个t1/2即可达到稳态血浓(亦称坪值),此时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45四川理工学院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Steadystateconcentration(Cs46*四川理工学院Thanks!46*四川理工学院Thanks!第二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药动学主讲:陈欲云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E-mail:chenyuyun@PHARMACOLOGY第二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三节药动学的基本概论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48*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2*四川理工学院

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血浆半衰期、生物利用度、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的概念及意义。熟悉

药动学概念,药物的转运方式,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血药稳态浓度的实现及维持。了解时量曲线的有关参数及意义。*49四川理工学院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四川理工学院pharmacokinetics

include:transportation(转运)transformation

(转化)Absorption

(吸收)Distribution(分布)Excretion

(排泄)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

orMetabolism

(代谢)*50四川理工学院pharmacokineticsinclude:trandrugBlood

Freedrug

Bounddrugmetabolites

distributionexcretionbiotransformationtheprocessofdruginthebody*51四川理工学院drugBlooddistributionexcretion跨膜转运的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52四川理工学院跨膜转运的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易化扩散)、主一药物的跨膜转运*53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7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指药物分子只能由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成正比。浓度梯度越大,扩散越容易当膜两侧的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就保持在动态稳定水平。不消耗ATP,不需要载体。可分为简单扩散、滤过、易化扩散。(一)被动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54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指药物分子只能由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一)被动转运多数药物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药物在体液中可部分解离。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非解离型极性小,脂溶性大,易扩散。一药物的跨膜转运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在碱性环境中易解离。弱碱性药物则相反。在生理pH值变化范围内,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多数呈非解离型,被动扩散快。强酸、强碱及极性强的季胺盐因可全部解离,故不容易透过生物膜,而难于吸收。*55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多数药物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药物在体液中可部分解离。一PenicillinGsodium

(青霉素G钠)

penicillin-+Na+------water-solubility

ionization

(解离型)∴

Un-ionization

(非解离型)------lipo-solubilityIontrapping(离子障)解离型药物极性高(水溶性大),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的现象.*56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PenicillinGsodium(青霉素G钠)IonUn-ionizationdegree

dependon:

pKa(解离指数)ofthedrugpHoftheenvironment

What’spKaofdrug?弱酸性或弱碱性药50%解离时溶液的pH.各药有其固定的pKa.*57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Un-ionizationdegreedependobytheHenderson-Hasselbalchequation:

解离常数解离指数*58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58四川理工学院bytheHenderson-HasselbalcheForexample:非解离的多,易简单扩散解离的多,难通过离子障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59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59四川理工学院Forexample:非解离的多,易简单扩散解离的多,难通CLINICALSIGNIFICANCE:

Overdosagetoxicosis(过量中毒)ofweakacids------usebasicdrugtobasify(碱化)bloodorurine→ionization↑,absorption↓,excretion↑.Forexample:

phenobarbital

(苯巴比妥)

toxicosis

usesodiumbicarbonate

(碳酸氢钠)iv.gtt.*60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60*四川理工学院CLINICALSIGNIFICANCE:Over(二)主动转运又称逆流转运。转运需要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需要消耗ATP,分子由低浓度或低电位侧向高浓度或高电位侧转运。特点:(1)需载体(2)消耗ATP(3)由低浓度或低电位侧向高浓度或高电位侧转运(4)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现象例:Na+-k+-ATP酶,Ca2+-Mg2+-ATP酶一药物的跨膜转运*61四川理工学院第一节药物的跨膜转运(二)主动转运又称逆流转运。转运需要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需一药物的吸收胃肠道给药方式

吸收部位口服(peros)小肠粘膜

舌下(sublingual)颊粘膜

直肠(perrectum)直肠粘膜首关效应(firstpasseffect):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种现象叫首关效应硝酸甘油(90%)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62四川理工学院一药物的吸收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6四川理工学院注射给药静脉注射(intravenousinjection,iv)

静脉滴注(intravenousinfusion,ivindrop)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injection,im)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injection,sc)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63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7四川理工学院呼吸道给药肺泡吸收5m左右微粒小支气管沉积10m左右微粒鼻咽部喷雾剂经皮给药脂溶性促皮吸收剂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64四川理工学院呼吸道给药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8四川理工学院二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的分布:

指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的过程。【影响分布的因素】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2.药物和组织的亲和力3.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4.体内屏障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65四川理工学院二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药物的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11.与血浆蛋白结合:

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药物总量的百分数(表示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①不能跨膜转运②不能被代谢或排泄③暂时无生物活性④结合率高,消除慢,维持时间长+影响分布的因素:*66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分布的因素:*20四川理工学院第药物血药浓度过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达到饱和时,血浆内游离药物突然增多,可引起药效加强,甚至出现毒性反应。应用两种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的药物,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磺胺→甲苯磺丁脲(游离型药物↑)*67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血药浓度过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达到饱和时,血浆内游离药物突2药物和组织的亲和力(1)药物在亲和力高的组织分布较多。(2)例:①碘甲状腺②钙骨骼③汞、砷肝、肾*68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2药物和组织的亲和力(1)药物在亲和力高的组织分布较多。③3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1)细胞内pH7.0,细胞外pH7.4(2)弱酸性药主要分布在细胞外(3)弱碱性药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弱酸性药物在较碱的细胞外液解离增多,易自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弱酸性药苯巴比妥中毒时,用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液加速自尿排泄。pH7.4弱酸性药pH7.4弱酸性药呈解离型pH7.0弱酸性药非解离型pH7.0弱酸性药*69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3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1)细胞内pH7.0,细胞外4体内屏障(1)血脑屏障:是位于血-脑,血-脑脊液,脑脊液-脑三者之间的屏障,它可限制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组织学组成:①毛细血管内皮间的紧密联结②基底膜③星形胶质细胞(2)胎盘屏障由胎盘将母亲与胎儿血液隔开的屏障。*70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4体内屏障(1)血脑屏障:是位于血-脑,血-脑脊液,脑脊

5.局部器官血流量血流量以肝脏最大,肾脏、脑、心次之。*71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5.局部器官血流量*25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三、生物转化1灭活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代谢物。2活化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药物转化为有活性或活性较高的代谢物。3脂溶性药物转化成极性大或解离型,利于经肾排出。(注:水溶性药物可不经转化直接经肾排出)*72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三、生物转化1灭活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第二相反应:结合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可发生在血浆、肾、肺、肠及胎盘。

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药物在体内主要靠肝细胞微粒体的药酶。(二)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一)药物代谢反应*73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可

药物对肝微粒体酶系的影响(2)酶的抑制①常见抑制剂:氯霉素、西咪替丁、异烟肼。②意义:可减慢自身代谢和其他药物代谢。长期应用可产生蓄积中毒。有些药物可使肝药酶合成减少或活性降低。有些药物可使肝药酶合成加速或降解减慢。①常见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②意义:可加速自身代谢和其他药物代谢。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1)酶的诱导*74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对肝微粒体酶系的影响(2)酶的抑制①常见抑制剂:氯霉素四药物的排泄

影响药物排泄最重要的因素是:肾功能与尿液pH(一)肾排泄肾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机体的排泄或分泌的主要器官是肾脏,其次是胆道、肠道、唾液腺、乳腺、汗腺、肺等。*75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四药物的排泄影响药物排泄最重要的因素是:(一)肾排泄

弱酸或弱碱性药物,在肾小管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重吸收。原形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在肾小管可被重吸收,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重吸收程度受尿液pH影响,应用酸性药或碱性药,改变尿液的pH,可减少肾小管对药物的重吸收。如苯巴比妥、水杨酸中毒时,碱化尿液使药物解离度增大,吸收减少,增加排泄。*76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弱酸或弱碱性药物,在肾小管以简单扩散的方式(二)胆汁排泄1许多药物经肝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随粪便排出。有些药物可在肠腔重吸收,重新回到肝,形成肝肠循环。2有肝肠循环的药物作用时间延长,中毒时可采用洗胃,导泻等方法,促进排泄。*77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胆汁排泄1许多药物经肝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随粪(三)乳汁排泄由于乳汁偏酸,碱性药物易排泄如吗啡、奎宁等较易进入乳腺管内,达到比血浆高数倍的浓度。有乳汁排泄的药物,应考虑对乳儿的影响(四)其他1肠液,唾液,泪液和汗液2呼吸道可排出挥发性药物和气体*78四川理工学院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三)乳汁排泄由于乳汁偏酸,碱性药物易排泄(四)其他*32四药量-时间关系: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一、时间-药物浓度曲线:以时间作用横坐标,血药浓度作纵坐标,绘制出一条反映血药浓度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曲线。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79四川理工学院药量-时间关系: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第四节药物消除动药物消除:是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由于分布、代谢和排泄,其血药浓度不断衰减的过程。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按血药浓度的恒比进行消除。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成正比。若以血药浓度(C)的对数与时间(t)作图,为一直线。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80四川理工学院药物消除:是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由于分布、代谢第四节药物消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单位时间内始终以一个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3.米氏消除动力学(混合型消除):

是指包括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内的混合型消除方式。如当药物剂量急剧增加或患者有某些疾病,血浓达饱和时,消除方式则可从一级动力学消除转变为零级动力学消除。如乙醇血浓<0.05mg/ml时,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但当>0.05mg/ml时,则可转成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81四川理工学院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3.米氏消除动力学(混合T1/2123*82四川理工学院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T1/2123*36四川理工学院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一)药峰时间(Tmax)和药峰浓度(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