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07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概括要点失当、缺乏整合【典例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当前,物联网处于发展初期向爆发期的过渡阶段。手机企业、互联网企业与电信运营商、传统家电厂商正在不断进行生态打通,拓宽智能设备的使用场景。未来,居家办公场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传统家电也将继续完成智能化升级。根据市场调研公司GFK近日发布的《2021智能家电发展现状解析及趋势研判》,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整合探索从未停止。第一形态以路由器、智能可穿戴等面向终端开发的智能硬件为代表,第二形态以通用物联网平台和操作系统为代表,第三形态将基于应用领域扩展。多种形态并进发展,倒逼物联网支撑技术加快商用化进程。在5G连接能力、AI数据处理能力、多重技术融合发展的催化下,城市品质生活、服务、消费市场规模扩大,智能家庭、智能驾驶、智能健康、智能教育、实时娱乐等高度数字化的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落地。(摘编自《智能家居加速落地居家办公场景“大有可为”》,《北京青年报》2021年8月18日)材料二:5G的加速到来,让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家居应用有了广阔的发展场景;另一方面,中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持续增长,让越来越多的家庭生活消费理念由此前的“生活功能型”逐步向“生活品质型”转型升级。亿欧智库预测显示,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在2021年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到2022年,85%的设备将接入互联平台。
种种数据、现象表明,智能家居即将迎来全面爆发期。不过,即便是智能家居概念已经诞生多年,不少品牌都拥有自己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阵营产品,但这些打着智能家居名号的产品们,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仍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落地标准,很多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都是靠硬件产品智能、软件智能,或者是单系统解决方案来进行,品牌产品各自为营。比如消费者购买的A品牌产品无法应用在B品牌系统下;再比如灯光和网络由两套系统、两套App控制,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体验根本谈不上“智能”,也正是如此,智能家居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如今的市场仍是一片混沌,消费者很难真正实现智慧生活上的“一劳永逸”。(摘编自《未来十年智能家居终极解决方案:华为发布全屋智能产品》,“TT之家”2021年4月8日)材料三:近年来,在国内互联网科技水平飙升的带动下,家居市场也走起智能路线,各种互联网家居、智能家居成为主力。遗憾的是,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真正智能的家居为数不多,大部分产品只能提供简单的智能体验,实际使用当中仍有很多不足,有些甚至不如传统家居家电好用。市民许小姐花费数百元购入了一台智能床头灯,但实际使用之后才发现自己买了个不实用的“花瓶”。她告诉记者,这款床头灯虽然看上去很智能,但这些科技功能并不适合床头灯的应用场景。以手机遥控功能为例,需要打开手机App,选择设备床头灯,滑动开关按钮几步才能完成;相比之下,一个摆在自己枕边的东西,还是直接按开关更简单。不少和许小姐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也反映,很多产品所谓的智能功能都缺乏从实际使用需求出发的设计,大都是为了“博眼球”“秀体验”。消费者买回家后,实际使用的体验与理想中的状态相去甚远。不少用户后期干脆就放弃了所谓的智能功能,花费传统家居产品3到5倍的价格买来的智能家居,到最后又沦为普通家居。“我在智能家居上面可是交了不少智商税!”去年重新装修完房子的赵先生谈起智能家居一肚子苦水。他向记者介绍,为了把家里打造得像科幻电影里的科技住宅,他甚至连电路和开关都重新进行了改造,仅灯光照明改造一项的花费就达到数万元。但遗憾的是,实际操作体验让赵先生屡屡受挫。他表示,每次向朋友展示自己的全屋照明调节颜色功能时,都要先把手机和照明灯连接上同一个网络,但操作过程中,照明系统的软件常常“掉线”,让他尴尬不已。此外,由于家里的灯光、电视、窗帘等均使用不同厂商的软件,在用同一个语音助手设备控制时,时常会出现“延时”“死机”甚至“执行错误指令”等情况,大大影响了使用体验。(摘编自《智能家居,“真香”还是智商税?》,“中国经济网”2021年8月23日)目前智能家居产品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①品牌产品各自为营,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落地标准。②科技功能操作复杂,智能功能缺乏从实际使用需求出发的设计,形式大于功能。③软件兼容性不好,常常“掉线”,影响使用体验。【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这些打着智能家居名号的产品们,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仍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落地标准,很多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都是靠硬件产品智能、软件智能,或者是单系统解决方案来进行,品牌产品各自为营”可知,品牌产品各自为营,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落地标准。根据“以手机遥控功能为例,需要打开手机App,选择设备床头灯,滑动开关按钮几步才能完成;相比之下,一个摆在自己枕边的东西,还是直接按开关更简单”“很多产品所谓的智能功能都缺乏从实际使用需求出发的设计,大都是为了‘博眼球’‘秀体验’”可知,科技功能操作复杂,智能功能缺乏从实际使用需求出发的设计,形式大于功能。根据“照明系统的软件常常‘掉线’,让他尴尬不已。此外,由于家里的灯光、电视、窗帘等均使用不同厂商的软件,在用同一个语音助手设备控制时,时常会出现‘延时’‘死机’甚至‘执行错误指令’等情况,大大影响了使用体验”可知,软件兼容性不好,常常“掉线”,影响使用体验。【易错点警示】概括题要点适当、缺乏整合考纲要求考生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而实际概括时,考生往往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概括时抓不全或滥加要点,有的概括时缺乏必要的限制。如上题要求概括“目前智能家居产品存在哪些问题”,首先要答找打存在的问题,还要注意是目前的。对于整合文本信息类试题。考生不能的高分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没能将提干中的关键词与文本所论述的问题进行有效对接而遣漏某些答题区间:二是对信息的筛选缺乏整合或转化,概括语言不够准确。【易错点快攻】揣摩意图认真梳理准确概括一、梳理段落思路,强化概括能力。1.全面准确地抓住文本要点,不缺漏也不滥加。概括,就是归纳总括,把文本内容的要点归结在一起。概括能力对考生解答试题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例如一道高考材料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挖井找水的人,他连续挖了好几口井,都没有找到水,结果便扬长而去。每一口没有找到水的井下其实都有水。考生往往只看到这个人没有恒心,结果干不成事,而忽略了另一个要点:干任何事都有一个前提条件——掌握准确情况,认准方向。概括材料失误,立意就容易出现偏差。所以,对文本的概括,首先必须充分利用材料,做到滴水不漏,全面准确把握事物特点、文本内容,既不能漏掉也不能滥加。2.要注意概括是否具有准确的限制。这种限制,有范围的限制,如“个别”“少数”“一些”“许多”“多数”“绝大多数”“全体”等;有态度的限制,如“肯定”“可能”等,还有其他如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3.概括是否准确,可采用反向验证法。通过反向验证,看看这个概括是否能准确囊括它所指向的内容:通过验证句子中的指代性内容,看与指向的内容是否有缺失和超出的现象;通过验证句子的修饰语看它对所指向的内容是否进行了恰当的限制。二、揣摩出题意图,归纳、整合信息。1.认真审题,确定筛选方向。对这类筛选并需要整合信息的题目,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翻越的第一道障碍是审题,信息整合对审题能力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抓住题干里的关键词,更需要仔细思考出题者的意图,发现题目背后隐藏的思维链,开拓答题思路,找到答题的方向。2.整合信息。整合信息,就要有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的意识,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提取信息上。从题干中提取的信息是表面的、肤浅的,必须自觉地将提取、理解、储存的信息作为加工改造的原料,才能针对题目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3.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运用。有时候考生需要对原始的、粗糙的信息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挖掘,并进行合理的转化。【易错点通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年。年份新增出生人口(万人)总出生人口(万人)总和生育率2017339.92019.91.972018463.82188.62.092019402.82077.32.042020352.81935.81.962021160.21689.11.77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纪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材料二:《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失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而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2015年11月,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给出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到2020年,所有医疗机构都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照顶层规划,所谓“医养结合”,指的是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则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11月13日)材料三:实际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壮会,目前公办养老机构较少,早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的建设迅猛发展。养老服务业正在转为“朝阳”产业。养老市场前景繁荣,但也必须看到,在曙光到来的前夕,社会养老行业需要熬过一段“寒冬”。因为很多人愿意重金养孩子,却不合得重金养老;同时社会兴建养老机构融资难,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所以,政府观念也需要转变。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决策者需要制订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选自樊霞《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未来我们该在哪儿养老》,有删改)材料四: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摘自《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该如何应对呢?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积极鼓励生育,从战略高度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2)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利用最大化;
(3)政府要转变观念,制订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4)积极学习借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我国该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依据材料一的观点,“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依据材料二,“医养结合”能够“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所以要积极推进该模式;材料三提到,虽然我国养老市场前景繁荣,但也面临诸多困难,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舍不得重金养老,同时社会兴建养老机构遭遇融资难,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既需要提升人们的“孝道”观念,也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制定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依据材料四,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率先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它们在此方面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要积极学习借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年来,央视推出的《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均广受观众好评。此外,各大卫视也都围绕各个文化类别,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定义新形态的文化类综艺,将艺术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让多元文化融入电视节目,走进大众视野。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国潮文化”逐渐兴起,除了音乐和戏剧,许多节目也在探索将传统文化以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形式呈现,将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融入电视节目。今年年初,河南卫视春晚中的《唐宫夜宴》一炮而红。七夕前夜,继此前先后“出圈”的《元宵奇妙夜》《淸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后,河南卫视携手优酷再度打造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七夕奇妙游》。节目以“网剧+网综”的形式,讲述了2035年女宇航员唐小天借用科技的力量回到唐朝“神都”洛阳,结识少女唐小竹、唐小可共度七夕的故事,充满浪漫想象的故事和极具美感的画面设计让观众欣赏到一场顶级视觉盛宴。节目不仅在七夕之际巧妙演绎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还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让观众心中增添了一份民族自豪感。随着社会大众整体审美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高,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观看需求不再局限于休闲娱乐,也十分看重节目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而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使得文化类综艺的市场在今天具有强大的潜力空间。(摘编自牛梦笛、沈唯《文化类综艺:传统文化“正流行”》,《光明日报》2021年8月17日)材料二:相较于以往影视作品中惯常采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表现文化遗产,《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了不起的长城》《我在颐和园等你》等系列节目秉持以文化为魂、以综艺为形的创作理念,聚焦世界文化遗产,对古代建筑、历史文物、非遗工艺等宝贵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户外真人秀的形式,以故事化、时尚化、仪式化策略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表达和大众化传播。这些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艺节目还灵活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通过电视大屏、网站中屏、移动小屏的跨屏联动,以及长综艺、短视频等多种形态向社会广泛传播,建构了观众“文化习得者+文化参与者+文化消费者”的多重身份,达成了与观众的共识、共情、共鸣与共享,使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参与到中华文明故事的讲述中来。(摘编自文卫华、黄魏媛《古老文化在综艺节目中花样呈现》,《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5日)材料三:《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节目中,作为当代读书人的撒贝宁穿梭于上古时期、商朝、春秋、战国、汉代、唐代等数个朝代,和古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对话。在呈现《尚书》一期,撒贝宁与秦朝护《书》文学家伏生展开对话,呈现了伏生读《书》、护《书》、传《书》的人生经历和励志精神。倪大红饰演的伏生入木三分,浑身都是戏,仿佛古人再现。而节目在舞美、服装、道具上也呈现出电影质感,观众跟随这档节目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和思想之旅。《万里走单骑》中,故宫“看门人”单霁翔化身“布鞋男团”导览人,召集明星嘉宾团,亲身探访十二处中国世界遗产地(在申地),与当地的人文学者、申遗专家、挖掘者、保护者、研究者、居住者等对谈,呈现“世遗”的隐秘而伟大之处。并为每一处世遗地定制一场守望行动,在互动体验中挖掘和呈现世界遗产的丰富文化内涵。该节目嘉宾除了单霁翔,还有黄觉、韩雪、阎鹤祥等,目前已到过良渚、鼓浪屿、福建土楼、景迈山古茶林,每到一处节目都运用游戏、访谈、走访、讲解、历史影像资料等各种方式呈现各“世遗”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因为不少研究者、挖掘者出镜,观众确实能够全新地、全方位地了解这十二处“世遗”。节目所到之处风景迷人、人文气息浓郁。(摘编自张楠《文化综艺扎堆秀传统文化之美》,《齐鲁晚报》2021年2月23日)文化综艺类节目如何更好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①创新节目形式。创新节目呈现形式,把艺术性和娱乐性结合;注重互动式文化体验。②融入多元文化。以文化为魂,凸显节目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③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如采用各种屏幕联合展示的形式传播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是节目形式的创新,除了央视外,“大卫视也都围绕各个文化类别,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定义新形态的文化类综艺,将艺术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让多元文化融入电视节目,走进大众视野”,“许多节目也在探索将传统文化以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形式呈现,将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融入电视节目”,比如河南卫视携手优酷再度打造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七夕奇妙游》采用的是“网剧+网综”的形式;《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了不起的长城》《我在颐和园等你》等系列节目“通过户外真人秀的形式,以故事化、时尚化、仪式化策略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表达和大众化传播”“建构了观众‘文化习得者+文化参与者+文化消费者’的多重身份,达成了与观众的共识、共情、共鸣与共享,使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参与到中华文明故事的讲述中来”;还有《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让“撒贝宁穿梭于上古时期、商朝、春秋、战国、汉代、唐代等数个朝代,和古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对话”;《万里走单骑》“在互动体验中挖掘和呈现世界遗产的丰富文化内涵”等。由此可见,要创新节目呈现形式,把艺术性和娱乐性结合;注重互动式文化体验。其次是融入多元文化,“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观看需求不再局限于休闲娱乐,也十分看重节目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比如系列节目《七夕奇妙游》“不仅在七夕之际巧妙演绎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还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比如《典籍里的中国》“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等。由此可见,要以文化为魂,凸显节目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最后是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比如《七夕奇妙游》是“网剧+网综”的形式,文化遗产类节目“通过电视大屏、网站中屏、移动小屏的跨屏联动,以及长综艺、短视频等多种形态向社会广泛传播,建构了观众‘文化习得者+文化参与者+文化消费者’的多重身份,达成了与观众的共识、共情、共鸣与共享”,《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呈现节目等。由此可见,要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如采用各种屏幕联合展示的形式传播等。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日印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十四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齐备的产业体系,就业市场依旧空间广、潜力足。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近年来,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巨大的就业“蓄水池”。各地各部门从产业结构、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就业形式等多方面切入,开辟就业新形态领域,推动实现更多就业。(摘编自李婕《手中有活干,小康路更宽》,《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7月27日)材料二: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总数再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各地各部门积极集聚社会各界资源,保障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各高校全方位调研学生发展需求,精准掌握学校就业“基本盘”,有针对性地推送岗位,全面提升人岗配备“精准度”。广大高校辅导员作为实现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全方位、全程化”的主要力量,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用科学的就业观念为同学们打开求职思路,用专业规划为同学们寻找发展路径,用崇高的理想引导同学们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用贴心细致的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摘编自赵婀娜《各地各部门密切合作,助力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材料三:“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有力拉动就业复苏。”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与此同时,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加强就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意见等,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等系列服务活动,稳定了预期,稳定了市场,稳定了就业。然而,在就业形势整体稳定的大背景下,我国就业市场仍面临着一些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一些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不得不将年龄等条件放宽;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劳动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要继续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劳动力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大大高于其他要素投入的贡献率。但是与此同时,技能型人才相对短缺。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不断被应用,还有各种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餐厅,技术和资本对就业岗位的替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另外,从人社部发布的求人倍率可以看出,我国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均值是1.69,也就是人才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就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创造就业的效果十分明显,包括2020年很多就业缓冲就是依靠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实现的。在新发展格局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应用型人才缺口也将会加大。此外,随着5G的普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灵活就业、自由职业比例会逐步上升,新业态、新领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摘编自《从“好就业”到“就好业”》,《光明日报》2021年8月14日)面对我国目前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我国如何做到“好就业、就好业”?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①发展新业态,开辟就业新形态领域,推动实现更多就业。②社会提供资源、高校用心服务,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③积极培养高质量劳动力队伍,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一主要从新业态、新领域的角度诠释就业新途径的内容,比如第二段“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齐备的产业体系,就业市场依旧空间广、潜力足”说我国就业市场空间广、潜力足,第三段“近年来,新业态蓬勃发展”“各地各部门从产业结构、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就业形式等多方面切入,开辟就业新形态领域,推动实现更多就业”介绍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就业新形态领域的开辟等。材料二“各高校全方位调研学生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岗位……”“广大高校辅导员作为……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用贴心细致的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主要介绍高校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材料三先介绍我国就业市场出现的矛盾,即招工难、就业难;然后分析其表现,由此明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应用型人才缺口也将会加大”“新业态、新领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关注两个方面,即培养人才、开辟市场。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数据安全法》生效之后,将与《网络安全法》以及即将于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一起,为保护数据资源安全提供法律依据。《数据安全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数据权益的保护,提出了“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原则,明确“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创新。还提出了“建立健全数据交易管理制度,规范数据交易行为,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在数据确权、数据估值、数据贸易的数字经济立法趋势上更进了一步。《数据安全法》确立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各项基本制度,标志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有法可依。(摘编自黄心怡《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材料二: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数据安全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数据安全领域的风险隐患,加强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确立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审查,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基本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有效应对数据这一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挑战,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数字经济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各类数据的拥有主体更加多样,处理活动更加复杂,一些企业、机构忽视数据安全保护、利用数据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社会反映强烈。《数据安全法》明确了相关主体依法依规开展数据活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等义务和责任,通过严格规范数据处理活动,切实加强数据安全保护,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数字化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以数据为新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法》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在规范数据活动的同时,对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利用等作出相应规定,通过促进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摘编自新华社《数据安全法:护航数据安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材料三:数据安全的保护、数据应用的规制,面临一些此前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在个人信息跨区域流动与分享中确保数据安全?新基建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数据的流动与交互频率将进一步提升,个人信息的提取和识别无处不在,如何在此背景下保护数据安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除了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应用、流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多管齐下、多元规制,提升违法成本,切实维护数据安全。做好数据安全管理,目的是创设规范、规制行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依法合理使用数据。需要认识到,各类数据只有在充分流动和分享过程中才能被利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释放红利、发挥效用,给用户创造价值。因此,与数据安全相关的规制举措并不意味着过度约束,否则将对数据流动造成不必要的阻碍。一方面,规制举措需要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为数据流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规制举措的范围和限度,完善相应程序,依法依规开展数据安全管理,既实现维护数据安全的目的,也起到促进数据合法、合理开发利用的效果,在数据安全和数据开发利用之间做好平衡。(摘编自王银宏《守好数据管理的“安全阀”》)我国为什么要制定《数据安全法》?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说明。【答案】①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②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③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④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有效应对数据这一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挑战,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可知,制定《数据安全法》能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从材料二“《数据安全法》明确了相关主体依法依规开展数据活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等义务和责任,通过严格规范数据处理活动,切实加强数据安全保护,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数字化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可知,制定《数据安全法》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从材料二“《数据安全法》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在规范数据活动的同时,对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利用等作出相应规定,通过促进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可知,制定《数据安全法》能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材料三“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除了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应用、流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多管齐下、多元规制,提升违法成本,切实维护数据安全”可知,制定《数据安全法》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采煤业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地上物换星移,可煤炭工人依然要面对极端艰苦、危险的工作环境。2011年至2020年10年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达7733人。随着科技的进步,最初简单的人工挖矿已发展为机械化采矿。但在数百米深的井下,巷道交错,环境复杂,仪器设备无法远程控制,只能仰仗矿工现场操作,事故频发的状况难以改变。煤矿能不能实现智能化、少人化?5G正带来改变的希望。任正非2020年底去了山西阳煤化工集团,看中的是5G可能给煤矿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及其背后的巨大机会,“中国有5300多座煤矿、2700多座金属矿,如果能把这8000多座矿山做好,我们就有可能给全世界的矿山提供服务。”作为我国一次能源的主要部分——煤炭能源的生产占比超过70%,每年开采量约为35亿吨,85%左右来自井下开采。几百米下的矿井深处,人与危险狭路相逢。一方面,井下作业人数越多,同样事故情况下死亡人数就越多;另一方面,人本身也是不安全的因素,技术、心情、责任感的波动都可能带来违章,井下的人越多,发生事故的概率越高。要想少死人,井下要减人。要想把人撤出来,先要把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连起来。这个过程涉及大量设备的接入、海量数据的传输、足够低时延的远程操控,对网络传输的质量和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在阳煤集团、中国移动、华为公司的联手努力下,阳煤集团新元煤矿成为全国第一座5G煤矿。这里部署了147个5G基站,有全世界最深的5G网络。井下、井上信息实现高速联通,人在井下,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通视频。实时信号在五百米纵深的岩石间以忽略不计的时延穿梭。井下设备出现故障后,视频电话甚至可以直接打到远在北京的设备商,请人“远程诊断”,很快修好复产。同样情况下,以前可能动辄停工几天。在5G网络的加持下,井下的水泵房、中央变电所、基电硐室等固定岗位的工作,也已经逐渐被摄像头、传感器等替代,数据实时回传,“蓝领”矿工变“白领”,在窗明几净的地面调度中心远程操控。经过5G技术改造后的新元煤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有人岗到无人岗,新元煤矿的井下作业人数已经减少了三百多。井下交错的巷道中,掘进机、采煤机、皮带机、液压支架等大量机械设备兢兢业业地进行采掘、运输、生产辅助等作业,作业数据实时传输到调度中心。人的反应时间是200毫秒,而5G网络下,井下画面传到地的延迟只有20毫秒。在新元煤矿,“一头(进头)一面(采煤面)一硐室(机电硐室)”的每一台设备都可以做到“令行禁止”。井下作业人数减少了,事故发生率降低了,安全保障提高了。过去,脏和危险就是社会上对矿业的普遍印象。煤矿作业面乌黑,人在井下与世隔绝,升井后浑身黢黑,只能看清眼睛和嘴巴,被喊作“煤黑子”。走进阳煤集团新元煤矿,发现煤矿变得很干净,地上无煤尘,空中无煤粉,煤矿工人也可以“穿西装打领带”,实现了绿色生产。目前,矿业与5G技术的“拉郎配”在井下固定岗位的减人上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全国三百万煤矿工人,如果全部实现固定岗位的机械化、智能化替代,就约有三分之一的工人可以告别矿井。在新元煤矿总调度室,任正非细细看了5G技术应用展示,听了介绍,还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去了井下。几米宽的巷道里,他手持矿灯,边走边看了31004综采工作面的掘进机、9号中央配电室里的传感器。任正非提出,华为愿意与山西联合建立一个“煤矿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帮助煤炭行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现“安全、少人无人、高效”的生产模式。2021年2月9日,“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在太原揭牌。这里的5G应用不是橱窗里的漂亮娃娃,而是实打实的“新工具箱”。煤炭大省纷纷行动起来,山西、河南、山东……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400余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摘编自崔爽《地下534米!任正非的新战场》)材料二:从远程监测到远程监控,井下机电硐室的作业方式被颠覆,新元煤矿真正实现了无人值守、无人巡检。在500多米深的井下机电硐室,一个小小的巡检机器人正沿着轨道自主行走。它虽然个头不大,本领却不小,不仅能进行360度视频监测、音频采集、红外热成像,还能精准记录设备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类型。基于5G技术,检机器人通过4K高清视频画面“看到”的所有场景、“感知”到的所有数据都能精准迅速地回传至地面总调度室,便于井上对硐室环境、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同样是基于5G技术,职工在地面就可以远程控制机器人的动作。井上,总调度室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着井下瓦斯浓度、温湿度和高清采煤场景。煤矿井下万物互联、多网归一、统一运算——5G网络海量连接和大带宽的特性,使井下每个系统一张网、信息互相隔离的情况成为过去。从通信行业来看,5G技术正式投入商用以来,让消费者耳目一新。5G技术的巨大价值要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工业互联网。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表示,大容量快速通信一直是智慧矿山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5G能够为煤矿物联网的实现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将有力推动我国智慧矿山建设。阳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认为“5G技术在煤矿是刚需,是安全生产的坚强保障”。(摘编自《中国煤炭报》)经过5G技术改造后的阳煤集团新元煤矿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答案】①井下、井上信息实现高速联通,井下设备故障实现“远程诊断”,很多固定岗位的工作实现地面调度中心远程操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②井下作业人数减少了,事故发生率降低了,安全保障提高了。
③变得很干净,地上无煤尘,空中无煤粉,煤矿工人也可以“穿西装打领带”,实现了绿色生产。【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相关内容并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作答本题需通读材料一,找到对应的句段,梳理相关内容。答案所在区域在第五至七段,先梳理概括,然后分点作答。由“井下、井上信息实现高速联通,人在井下,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通视频。实时信号在五百米纵深的岩石间以忽略不计的时延穿梭。井下设备出现故障后,视频电话甚至可以直接打到远在北京的设备商,请人‘远程诊断’”“经过5G技术改造后的新元煤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可概括出:井下、井上信息实现高速联通,井下设备故障实现“远程诊断”,很多固定岗位的工作实现地面调度中心远程操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由“从有人岗到无人岗,新元煤矿的井下作业人数已经减少了三百多”“井下交错的巷道中,掘进机、采煤机、皮带机、液压支架等大量机械设备兢兢业业地进行采掘、运输、生产辅助等作业,作业数据实时传输到调度中心”“井下作业人数减少了,事故发生率降低了,安全保障提高了”可概括出:井下作业人数减少了,事故发生率降低了,安全保障提高了。由“过去,脏和危险就是社会上对矿业的普遍印象。……被喊作‘煤黑子’”“走进阳煤集团新元煤矿,发现煤矿变得很干净,地上无煤尘,空中无煤粉,煤矿工人也可以‘穿西装打领带’,实现了绿色生产”可概括出:变得很干净,地上无煤尘,空中无煤粉,煤矿工人也可以“穿西装打领带”,实现了绿色生产。【全情境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今后30年乡村发展的大趋势,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乡村建设,着力在巩固脱贫成效、改善农村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狠下功夫,这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斯丽媚说,推动民族地区进步发展关乎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大局,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是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支持民族地区加快振兴发展,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既是经济责任也是政治责任,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据了解,积石山县提前谋划,现已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2018年,积石山县着手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综合考虑气候、土质、地理位置等要素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自然生态与田因、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批产业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逐渐成长起来,人民群众收入大幅提升。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开展人居环境和村庄清洁整治行动,一幅幅望得见青山、见得着绿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摘编自朱羿《积石山县:走出一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路》)材料二:传统观念认为,外出求学就是为了远离贫困的乡村、享受富裕的城市生活,回乡创业则被视为无能,而农业生产发展空间也被认为是狭隘的,所以农民并不把从事农业生产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正式职业,社会优秀人才在农村创业难以获得支持。而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健全的工作保障制度、充足的发展空间是城市招揽人才的独特优势。所以,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发展机会较少,多数人才的职业优势无法完全发挥,更多的农村本土人才希望走出乡村、走进城市,所以,乡村的人才资源流失情况严重。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战略,必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必须做好农村人才“回流”工作,通过缩小城乡差距,为人才创造良好的乡村创业机遇与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关注乡村发展,使他们愿意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摘编自王文成《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引擎”》)材料三:农村环境好坏对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直接影响。虽然我国经济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之伴随的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一个高度关联的有机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就深刻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农村作为绿水青山的主体,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必须更加重视,需要构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践行绿色生产方式,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污染问题;不断强化绿色生态观的宣传教育,使青山绿水的理念深入人心,诱导并激发人们建设“山更青、水更绿、村更美”的生态环境美好景观。人民的富裕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精神上的满足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近几十年,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完善,我国城市居民已经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但对于广大的农村居民而言,其物质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并未实现与自身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程度。为此,要推进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农村文化资源配置,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乡村特色,不断提升农村文化供给能力,促使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全面丰收。(摘编自张俊飚、张露《乡村振兴战略:怎么看,怎么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振兴战略契合时代要求,实施该战略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有利于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B.积石山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方面积极行动,正走出一条成功的乡村振兴之路。C.农民不把从事农业生产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正式职业,这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空间变得狭隘。D.相较于农村,城市在招揽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使多数人才的职业优势得到更好发挥。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所以推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B.传统观念认为,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是无能的表现,加上当地农民也不支持,所以优秀人才在农村创业困难重重,很难成功。C.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高度关联,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因此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D.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完善,我国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精神生活也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水平。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C2.C3.①民族地区发展方面:积极寻找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路。②乡村振兴的人才战略方面: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去农村创业。③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农民不把从事农业生产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正式职业,这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空间变得狭隘”因果倒置,材料二原文是“农业生产发展空间也被认为是狭隘的,所以农民并不把从事农业生产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正式职业”,选项颠倒了因果。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为……,所以……”强加因果,材料一只说“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今后30年乡村发展的大趋势,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乡村建设,着力在巩固脱贫成效、改善农村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狠下功夫,这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由此推断不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B.“加上当地农民也不支持”曲解文意,材料二说“传统观念认为,……,回乡创业则被视为无能,……,社会优秀人才在农村创业难以获得支持”,此处只说“社会优秀人才在农村创业难以获得支持”。D.“精神生活也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水平”错,材料三说的是“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并未达到与自身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程度”。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说“支持民族地区加快振兴发展,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既是经济责任也是政治责任,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由此可知,我们要在民族地区发展方面积极寻找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路。材料二说“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战略,必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必须做好农村人才“回流”工作,通过缩小城乡差距,为人才创造良好的乡村创业机遇与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关注乡村发展,使他们愿意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可知,要在乡村振兴的人才战略方面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去农村创业。材料三说“要推进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农村文化资源配置,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乡村特色,不断提升农村文化供给能力,促使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全面丰收”,由此可知,要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优化文化资源配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20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又称新“限塑令”)规定:到2020年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吴宪坦言,作为一个大型输入性城市,如果全国不能实现一盘棋统筹限制超薄塑料袋,北京监管机构的压力会非常大。“北京有200万市场主体,用超薄塑料袋的估计得有一半。这么庞大的量,市场监管人员所有的力量加一起,人盯人都盯不过来。好在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产业调整目录已经明确,在全国范围内限制超薄塑料袋的生产,为我们减轻了一部分压力。”在电商、快递和外卖领域,塑料制品的使用也非常广泛。新“限塑令”要求到2022年,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凯表示,今后电商、快递企业可以从仓储、包装、运输、末端配送等环节入手推广可循环包装、免胶带纸箱、瘦身胶带、全生物降解袋等,减少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塑料编织袋、塑料胶带等,并逐步扩大可循环快递包装使用范围。对于公众关心的替代品价格成本问题,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翁云宣表示,目前塑料制品的替代产品尚处于产业发展前期阶段,规模小而分散,且需要大量的研发、设备和试验投入,相对成本较高。“随着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进,相信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全产业将对环境友好型材料达成共识,市场需求量和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替代产品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相关制品的价格也有望变得越来越便宜。”(摘编自张亚雄《从“限塑”到“禁塑”,还有多远》,《光明日报》2021年4月24日)材料二:(摘自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材料三:薄膜塑料袋是“限塑”的长期难点领域。我国每年消耗手提塑料袋约550万吨,减量潜力巨大。目前,塑料袋减量有两大关键场所——城市小规模的零售场所和农村地区。年初我们对农村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年使用塑料袋394个,73.2%的家庭去年单独购买过塑料袋。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的《长三角禁限塑新规消费侧研究报告》显示:仅有32.5%的消费者去超市购物会自带购物袋。快递包装是我国“限塑”的另一个新兴热点领域。根据相关调查,我国快递业年使用塑料85万吨,其中,薄膜袋、内部缓冲物(气泡柱、气泡袋)、胶带是消耗量最大、数量增长最迅速的塑料类快递包装品。对于这些包装,可以减量一部分,替代一部分。(摘编自曹淑艳《关于“限塑”,还有哪些认识误区和热点领域》,《光明日报》2021年4月10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快递业务量显著提高,2020年业务量突破800亿件,快递包装成为我国“限塑”的一个重点关注领域。B.2016~2020年,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虽连续多年都超过25%,但总的看来,增长速度呈现整体下滑趋势。C.对于薄膜袋、内部缓冲物、胶带等消耗量大、数量增长迅速的塑料类快递包装品,可以进行减量或替代。D.可循环包装、免胶带纸箱、瘦身胶带、全生物降解袋等的使用,对促进快递业塑料减量很有必要,值得推广。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到2022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这是新“限塑令”专门对电商等新兴领域提出的要求。B.翁云宣表示,塑料制品的替代产品尚处于产业发展前期阶段,相对成本较高,相信不久的将来替代产品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C.薄膜塑料袋是“限塑”的长期难点领域,消耗量巨大,目前,城市小规模的零售场所和农村地区是塑料袋减量的两大关键场所。D.曹淑艳等对农村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年使用塑料袋近400个之多,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去超市购物会自带购物袋。6.不可降解的超薄(薄膜)塑料袋严重污染环境,我国目前是如何进行治理的?【答案】4.B5.C6.加强了监管,严格执行新“限塑令”;对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加强了监管;加大了对可降解塑料的科技研发力度。【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总的看来,增长速度呈现整体下滑趋势”错误,材料二图表可知,2020年比2019年的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有所上升。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A.“到2022年”错误,原文是说“到2020年年底”,该项对时间限制的表述不明确;B.“相信不久的将来替代产品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错误,原文是说“随着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进,相信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全产业将对环境友好型材料达成共识,市场需求量和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替代产品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相关制品的价格也有望变得越来越便宜”,并没有提到“不久的将来”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D.“曹淑艳等对农村的调查结果显示”错误,从“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的《长三角禁限塑新规消费侧研究报告》显示:仅有32.5%的消费者去超市购物会自带购物袋”可知,“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消费者”是针对“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而言的,不只包括农村的消费者。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国家发展改革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又称新‘限塑令’)规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可知,我国加强了监管,严格执行新“限塑令”;从“好在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产业调整目录已经明确,在全国范围内限制超薄塑料袋的生产,为我们减轻了一部分压力”“新‘限塑令’要求到2022年,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可知,我国对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加强了监管;从“随着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进,相信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全产业将对环境友好型材料达成共识,市场需求量和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替代产品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相关制品的价格也有望变得越来越便宜”可知,我国加大了对可降解塑料的科技研发力度。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数字乡村面临的问题:第一,数字基础依然落后。与城市和工业领域相比,农业农村的数字基础依然薄弱和落后,农业农村大数据尚未建立,数字乡村人才匮乏,相关应用研究开展不足。第二,创新能力整体不足。主要体现为“拿来主义”,多是城市和工业数字应用的复制,关键核心技术滞后,缺乏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适应性较差。第三,乡村社会应用不足。目前能看到的,主要是在农村电商、移动社交、数字娱乐等方面,其他方面应用较少。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偏低,与城市差距较大。第四,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有大数据表明,城市居民广泛利用互联网方便工作、生活和学习,但农村的应用多是娱乐和社交,这有可能会引发新的城乡数字鸿沟。(摘编自魏延安《数字乡村的进展与问题》,《中国信息界》2020年第2期)材料二:应该看到,近年来“数字+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网络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间的热闹里,正宗土货和好山好水让越来越多人“种草”;在数字化资源的流动过程中,村里的书屋和学校“搬”来大城市的博物馆、千里外的好课堂。今天的美丽乡村,倒映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天光云影,享受着持续释放的数字红利。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正当其时。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要因地制宜、精细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方式。我国农村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合同
- 力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广告代理合作协议
- 2024年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公司用车管理协议
- 2024年度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购销合同
- 2024年度35kv高压线路施工合同
- 2024年度某影视公司与某投资公司关于某电影项目融资的合同
- 公司年会的演讲稿模板八篇
- 为世界无车日活动宣传标语(155句)
- 疼痛科整体规划和发展方案
- 2024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限公司及下属单位社会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版)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员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教师个人业务学习笔记(41篇)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复习策略讲座
- 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 2024年水电暖安装承包合同
- 缺乳(乳汁淤积)产妇的中医护理
- 2024北师大版新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