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XX职业学院XX分院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山东XX职业学院XX分院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山东XX职业学院XX分院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山东XX职业学院XX分院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山东XX职业学院XX分院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理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

可行性研究报告

山东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

目录

TOC\o"1-2"\h\u

25185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

1.1概论

1.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1.1.2承办单位概况

XX理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济宁市XX县曾子大道北,洪山路东,以XX职业中专校区为基础,向西向南扩建。

1.1.4项目建设期

该项目建设期为31个月,即:2020年11月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2021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2024年1月投入使用。

1.1.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建设内容

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更好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济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XX理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提出建设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项目。

学院规划总用地面积675888平方米(包括建设用地面积524643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地用地面积153945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446550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396130平方米,包括:学生公寓14023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1215平方米,教学实训室131890平方米,餐厅20570平方米,科技创新中心25190平方米,信息中心3130平方米,礼堂7880平方米,游泳馆16470平方米,体育馆4170平方米,活动中心10800平方米,培训中心23000平方米,体育场看台500平方米,单独变配电室470平方米,垃圾转运站235平方米,地下车库地上楼梯间380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50420平方米。

规划机动车停车位1428个(地上312个,地下1116个),容积率0.76,建筑密度20.63%,绿地率35.09%。

二、建设规模

XX产业学院按照职业技术本科大学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对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优势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建成后办学规模将达到12000人。

1.1.6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175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9191.91万元(包括建筑工程费用67634.11万元,设备购置费83215.48万元,安装工程费用4235.5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701.80万元,预备费5404.97万元),建设期利息5522.4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85.66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175000.00万元,其中:拟申请专项债券60000.00万元,其他银行融资60000.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55000.00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关于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

4、《XX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0-2030);

5、《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7、《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197-2019)

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9、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2.2可行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受项目承办单位的委托,我单位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供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社会评价等,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保、节能篇章,并制定了该项目初步的工程招标方案,以期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3简要结论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的建设,能够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社会效益显著。

学院的建设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完善扩大XX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效解决XX县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训设施不足、实训条件落后的问题,而且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政策背景

1、国家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制。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标准,完善学校设置、专业教学、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等系列制度和标准,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文件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2、山东省政策支持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培育一批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示范性或优质职业院校。完善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拓宽人才成长路径。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全面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职业院校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改造试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充分发挥新兴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作用。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落实兼职教师编制政策。建设一批公共实训中心和校内实训基地,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建成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年参与率达到70%,形成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山东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要将教育财政经费增量向职业教育倾斜。将职业教育继续作为省级区域发展资金切块资金的投入方向和领域,加大对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和内涵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市、县级政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审计公告、预决算公开制度;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向社会公开使用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由各级政府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统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逐步化解公办中、高职院校债务。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山东省的宏观政策。

2.1.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学历职业教育,包括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开展学徒制培养;2019年4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和150个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

2015至2017年,中国职业高中毕业生人数逐年下降,影响了高职院校生源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100.0万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

2018年,中国高职(专科)院校数量达1418所,比2017年增加30所。其中,2018年广东省专科学校共计83所。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分布图中,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集中在沿海地区。

目前来看,本科院校数量的逐渐增加、普通本科录取率的持续上升态势,高职或许会面临生源短缺的情况总体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规定,要系统构建从要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力图打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政策利好势必将推动职业教育产业的民办化、专业化、高质量发展。例如,形成产教融合的发展形势,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综上所述,该项目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该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产业组成,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三十六项“教育”第三条“职业教育”。分析认为本项目属于鼓励建设的项目,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

2.2.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过去,我国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这是必要的,今后仍应这样做。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同样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2.2.3项目的建设是保证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教育权利和接受优质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利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接受必要的教育不仅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人一生的命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本项目的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了基础教育能够顺利开展,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保证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教育作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为城市的发展增加动力;反之,落后的基础教育会成为发展的障碍。良好的教育也是招商引资和聚敛人气的一面旗帜,能吸引投资,发展生产。对于投资商而言,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对生产发展影响特别大。其中的软环境就是人文环境和教育环境。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作为铺垫。这就说明了教育对一个地区的商业价值提升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工作水平才能提高,才能有更多精力关注教育,进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使教育和经济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

2.2.4项目的建设将全面提高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扩大学校教育教学对社会的辐射与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为当地的高等职业教育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XX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有效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本项目建成后将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改革学校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积极强化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提升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同时,还将有助于学校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实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2、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本项目建成后,将为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技术先进、设备一流的实训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能明显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力,能够更好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扩大培训规模,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促进XX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学校对社会的辐射与影响力,使学校成为XX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

2.2.5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XX县职业教育的发展

本次新建的职业教育学校,其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XX县及周边地区职业教育水平。本项目建设能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能力和实训能力,提升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提高了办学水平,提高了学校牵头组建区域性、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的能力,为XX县的高等职业教育起到良好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从而促进XX县职业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项目是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搞好职业教育工作的需要;是为加快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XX县教育潜力的需要;是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需要;也是保证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3.1建设原则

1、根据我国有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方针、政策及相关规范、规程,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设计。

2、充分考虑XX县及济宁市现有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远近期结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建筑规模,以满足项目的需要。

3.2项目建设目标

1、硬件设施目标

一次性高起点高规格规划,分步分阶段实施,逐步完成校园硬件建设任务,提升学校办学硬实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面向未来、合乎时代、满足创示、设计规范、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绿色生态、和谐优雅的标准修建新校园,使其与创建一流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物质保证。

2、软件建设目标

(1)转变办学观念,引领科学发展。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为此,必须紧紧抓住新校建设的契机,转变观念、开阔眼界、理清思路,构建系统、科学的办学思想体系,引领学校健康、科学发展。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建优良办学软环境。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是一种承载精神理念、蕴含教育意义的物质形态和文化现象,优秀的学校文化总是通过学校环境、学校标志、学校设施等物质表现形式来体现的。为此,必须牢牢抓住新校建设的机遇,按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197-2019)中要求,科学规划校园建设布局,全力争取新校建设资金支持,精心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工程建设,优化办学软环境。

(3)实施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学校培养培训对设施设备的基本需要,为学校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设施保障。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约6000名五年一贯制大专和高职在校生在校学习、生活。学校能够满足XX县广大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大幅度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XX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的目标。怎样培养,如何培养以及培养成怎样的人才应该更加值得人们关注。职业教育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培养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人。

造就实需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适当的关注社会的高需求人才,着实培养对口的专业人员。放眼世界,立足未来;用前沿的理念及超前的思维来发展教育,促使教育始终领先行业、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教育,传授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就能使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赢得社会的青睐,亦即赢在当代,胜在未来,价值连城。

项目建成后,将整体上提高XX县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能力,对学校教学、科研、育人等环境设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学校形象和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既扩大了周边地区校园容量,又可以逐步化解XX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设施不足、实训条件落后的问题;还可以促进XX县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在推动和创新城镇的建设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3.3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建设内容

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更好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济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XX理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提出建设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项目。

学院规划总用地面积675888平方米(包括建设用地面积524643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地用地面积153945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446550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396130平方米,包括:学生公寓14023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1215平方米,教学实训室131890平方米,餐厅20570平方米,科技创新中心25190平方米,信息中心3130平方米,礼堂7880平方米,游泳馆16470平方米,体育馆4170平方米,活动中心10800平方米,培训中心23000平方米,体育场看台500平方米,单独变配电室470平方米,垃圾转运站235平方米,地下车库地上楼梯间380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50420平方米。

规划机动车停车位1428个(地上312个,地下1116个),容积率0.76,建筑密度20.63%,绿地率35.09%。

二、建设规模

XX产业学院按照职业技术本科大学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对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优势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建成后办学规模将达到12000人。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4.1.1选址原则

1、选择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平坦、地势较高、阳光充足、排水通畅、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

2、避开地震危险地段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避开输气管道和高压供电走廊等。

3、与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干道、机场及飞机起降航线安全防护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4、校园用地宜完整,不应有校外道路和通航河道穿越校区。

5、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殡仪馆、垃圾及污水处理站等喧闹杂乱、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场所毗邻,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应远离污染源。

6、符合国家、地区和城乡规划要求;

7、满足对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

8、尽力降低建设投资,节约运费,减少成本,以便达到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的要求;

9、安全原则,防洪、防火、防地质灾害;

10、节约项目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地;

11、有利于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4.1.2选址具体要求

1、对区域位置的要求,对区域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要远离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大型桥梁、大型储油库、重要军事工程、飞机场等战略目标;

(2)要避开高压输电线路,不压城市地下管线;

(3)满足当地规划要求;

(4)在文物地区或风景保护区时,应有当地主管部门同意文件。

2、场址面积的要求。场址面积应满足用地要求和环境条件,并考虑留有适当的发展用地。

3、对地形的要求。地形是否能满足场址所需面积和外形要求,是场址选择中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地形选择的具体要求是:

(1)能满足建筑布置的要求;并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2)不受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大型水库溃坝的威胁;

(3)场址外形尽可能简单,地形坡度不要太大,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4、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具体要求有:

(1)岩土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应能满足工程要求,一般不宜低于10t/㎡,对于有较大荷载的工场,不宜低于15t/㎡;

(2)尽量避免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造成基础工程复杂化;

(3)应在地震烈度9度以下地区选址;

(4)避免在三级以上湿陷性黄土地区、一级膨胀土地区、岩溶、流沙等工程地质恶劣地区以及滑坡、泥石流等直接危害地区选址;

(5)地下水位最好低于地基深度,在寒冷地区,冬季最高的地下水位,不宜高于土壤结冰的深度;

(6)地下水位最好低于地下室和地下构筑物深度,最好无侵蚀性。

5、对交通运输条件的要求。交通运输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与场外道路连接方便,交通运输建设工程量尽量减小;

(2)运输方便、畅通、便捷。

6、对动力供应条件的要求。动力供应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供电、供气、供水等有可靠的来源。

4.1.3场址选择

1、场址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济宁市XX县曾子大道北,洪山路东,以XX职业中专校区为基础,向西向南扩建。

2、场址状况

拟选址位置环境优美,地势平坦,无工业污染源,有利于教学和师生生活居住。场地无构筑物,交通方便,符合房屋基本建设要求,适宜建设本项目。

4.2建设条件

4.2.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西部,属黄河冲积平原。东西宽16千米,南北长47.5千米,总面积838.56平方千米。东临济宁市任城区,南接金乡县,西靠菏泽市的巨野县和郓城县,北依梁山县,东北隔梁济运河与汶上县相望。县城座落于县境中部,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6°20′,北纬35°24′。县城东至济宁22千米,南至金乡县城45千米,西至巨野县城23千米,北至梁山县城50千米。

4.2.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XX县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的长方形。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海拔高度一般在35~40米。低点在县城东南金屯镇东部,海拔35米;高点在县城西北黄垓镇中部,海拔40米。东南比西北相差5米,东比西相差3~4米。全县有大小山头126座,多是东北、西南走向,呈岛状突出平地,主峰海拨高度一般在50~200米,成为鲁、豫、皖、苏交界平原地带的独特自然景观。纸坊镇与(马集镇)交界处的孟良山(旧名塔山),海拔243.1米,为全县最高点。

2、气候条件

XX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13.9℃。在东亚季风影响和控制下,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在季节分配上很不均匀。春季温度回暖快,气候多变,降雨稀少,多西南风。3~5月平均降水量9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5%,而蒸发量大,常形成春旱,夏季炎热多雨,高温高湿,降水集中,常有暴雨。6~8月份平均降水量398.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0%。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多形成洪涝灾害和旱涝相间发生。秋季气温急降,雨量减少,天多晴朗,9~11月平均降水量133.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31.43%,常发生秋旱。冬季常为高压控制,气候干冷,雨雪稀少,12~2月平均降水量3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

3、水文

XX县境内河流北宋以前属淮河水系。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决于阳武,洪水东流,至徐州入泗注淮,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夺大清河至利津入渤海,境内河流复属淮河水系。

XX县境内共有河流35条,境内总长362.3千米,河水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流入南四湖,注入淮河。主要河流有:梁济运河、洙水河、洙赵新河、蔡河、郓城新河、老赵王河、新赵王河等。

4、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16年6月1日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XX县为6度抗震度防烈度区。本工程抗震设计按7度地震作用进行计算,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

4.2.3交通条件

XX县境内有新石铁路、京福高速公路日菏支线、日东高速、济菏高速、327国道穿城而过,西邻“京九”铁路60千米,东邻“京沪”铁路40千米。距济宁主城区仅15分钟车程,距省会济南2.5小时车程;距离京沪高铁曲阜站1小时车程,即将开通的鲁南高铁穿越XX县城并设有站点。济宁机场座落在县城南10千米处,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青岛、沈阳、成都等航线。境内铁水联运码头,年吞吐量可达1200万吨,铁路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成为连接华北、沟通江浙沪的航运枢纽。全县通车里程达3314千米。

4.2.4规划要求

本项目建设符合《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按照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由规划部门统一放线,合理进行功能布局、组织交通,满足绿化、消防、交通等规范的要求。

4.2.5水、电、通讯等供应情况

1、给排水:项目区内均布置了供水管网,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项目可直接连接城市供水管网,并满足消防用水。排水方式可通过学院内排水管网直接排入市政排污管网,可满足需要。

2、供电:项目区电力来源是国家电网。电源由XX县市政电网引入,引至学院内变电室,即可为该学院教学和生活供电。

3、通讯:XX县通讯条件好,现已全部架设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可满足项目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能满足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业务通讯需要。

4、信息网络:可利用微机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并接入XX县教育主干网,查询和发布教学信息,并通过国际互联网与全国各省份及本省各地基础教育教育部门联网,互相交换教育信息。

4.2.6经济条件

2019年,在XX县委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聚焦高质量,把稳总基调,攥指成拳,拼搏实干,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171.1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4亿元、增长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亿元、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8.2%。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质量效益得到新提高。三产比例调整为14︰40.4︰45.6。预计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亿元、利润16.1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2家。企业升级步伐加快,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入选瞪羚企业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制定国家标准1个、省地方标准3个,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13家、上云企业20家。动能转换提质加速,新增省市库项目35个,中国有机颜料基地等5个项目入选省第二批优选项目,益大新材料列为省重点项目。“四新”项目投资增长10.6%,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6.2%,民营企业发展到2756家,获评全市“民营经济先进县”,顺利通过“中国手套名城”复评。产业实力迈上新台阶。有机颜料、高端针状焦、日化用品、清洁能源储运装备、装配式建筑五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祥泰和获评全市年度“十佳项目”,益大新材料与中核科技成功合作,中材大力碳纤维复合长管发布上市,创洁科技、晨光胶带等国家级生产基地项目投产达效,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列入全国建设试点。萌山钢构、建华中兴分别建成省级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圣丰种业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纳入省库重点培育。广胜木雕获得“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红太阳酒业、圣润纺织分别荣获“市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提名奖”,新增山东省知名品牌2个、优质品牌6个。稳步实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完成161家规上企业数据采集和评价分类。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青山景区升级4A级旅游景区、实现零的突破,港口吞吐量达到1267万吨、稳居全市第1位,中农联电商物流园获批省重点服务业项目。园区发展开创新局面。基本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管理,园祥投资、招商服务公司投入运营,实现社会事务分离和全员竞聘上岗。发展路、园化路等区内道路竣工通车,薛公岔河提水站、供水管网等工程建成投用,“三纵五横”路网框架全面拉开。化工产业园科孵器、高铁产业园科创园加快建设,构建起四位一体“双创”服务体系。区内9个项目实现试生产、14个项目开工建设、6个项目加快推进,为经济发展再蓄强大后劲。

发展引擎装上“助推器”。深化改革凝聚内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简政放权,划转事项321项,削减行政权力事项79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35项,企业开办实现“零见面”“零费用”,不动产登记、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平均用时分别缩短到1个、24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为民服务中心正式启用,13处镇街服务中心基本建成,496个村(社区)服务站投入使用。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镇街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县镇职责进一步明晰。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16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双招双引汇集动力。健全招商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实施高层推动,签订产业合同项目36个,合同利用县外国内资金65.7亿元,省“十强”产业到位资金23.3亿元,新希望六和全禽产业链等6个500强项目建设顺利。成立青岛、烟台“双招双引”工作站,建成“人才驿家”服务平台,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3人。扩大开放展现活力。实际利用外资1580万美元、超额完成任务,外贸进出口完成10.1亿元、增长38%,新增出口权企业25家。积极应对外贸新形势,引导世纪阳光、亿泰焊机等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鼓励滑雪手套、机电产品、化工颜料等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成功举办2019中国(XX)手套产业展览会,现场签订合同2.67亿元。

城市建设按下“快进键”。城市更加宜居。14项重点城建项目扎实推进,嘉北8村万人回迁项目主体完工,检察院、农业局片区等棚改工程启动施工,博悦城、阳光新城等房地产项目相继竣工,我县荣获“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振祥街、嘉泰路、尖山路等建成通车,铺设管网60公里,改造积水点5处,修补人行道2.2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15万平方米、集中供气3200户。嘉北市民广场、嘉北小学等公建项目竣工投用,祥城新区民祥广场形象凸显,人民吉祥、全民共享的寓意鲜明体现。管理更为精细。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治理行动,精细化整治市容市貌,常态化推进湿式保洁,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验收。高标准完成曾子广场续建工程及洪山河景观、新建道路绿化,建成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5处,升级绿地42万平方米。实施城区“三小车辆”禁行,完成公交体制改革,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组建城市社区10个、业主委员会10个,城市基层治理及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更显优美。铁腕治理大气污染,成立攻坚专班,组建“11条工作线”,严管细查工地、车辆、燃煤、企业等重点领域,拆除煤场、矸石场13家,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93家、违法加油站点75处。辰星碳素、阳光煤化、圣润纺织、新兴电碳搬迁进园,城区实现烟花爆竹全面禁放。PM2.5、PM10、综合指数等空气质量指标同比改善率位居全市前列。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力推进清违清障,重点河流断面持续稳定达标。保持封山禁采高压态势,重拳整治涉砂涉石问题,取缔各类非法场点259处。实施地质环境治理项目7个,完成湿地保护与修复3000亩。造林绿化2万亩,高速公路断档补植15公里,成功创建“山东省森林城市”。

4.2.7项目区条件

1、交通条件

项目区交通较为方便,区域范围内交通便捷。

2、施工条件

本项目施工条件良好,施工所需建材在当地均能供应,交通便利且运距不长,施工用水,用电可直接从现有管网接入。

3、周边环境条件

项目建设场址地处位置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无过境架空高压线,无危及学校师生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设计依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016-2014)

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9、《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

1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1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1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18)

1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18)

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5、《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1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7、《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1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9、《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197-2019)

20、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5.2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3、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保证教学”的原则;

4、建筑设计力求富有时代感和艺术性,要求简洁明快,即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风格;

5、在可能情况下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节约投资;

6、创建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的现代校园环境;

7、在地形及使用功能复杂的总体布局中,优化道路交通系统,达到舒适、便捷、安全之需要,实现人车分流,消防专用通道与校园干道相结合,调整建筑组群,节约用地,合理分区,形成理性的规划结构体系;

8、供变电、强弱电、给排水配套完备的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尽量完善学校发展的硬件功能;

9、“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总方针,探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项目校园的建筑风格和区域特色,形成良好的校园绿化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成长环境。

5.3规划布局及空间环境

5.3.1项目平面总体布局

通过这次规划,使之成为一个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清晰、人车交通便捷、造型新颖、校园环境优美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校园格局。主要建筑物集中布置,为贯彻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教学硬件的达标,本次规划充分利用了地形,尽可能拓宽现有空间的使用效率,巧妙的进行了房屋的空间组合,节约用地,增大了绿化和环境空间以及学生活动场地,极大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在规划中既考虑了校园布局的严谨,又达到在多重空间中赋予变化的景观序列,并使该职业中专的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怡人,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特点,促进求知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5.3.2功能分区

1、该项目规划建设各教学楼、教学用房等,按《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对相应的教学各专业用房进行配置,并考虑教育发展的特点,留有一定空间,便于调整使用。

2、各学生教育、实训、生活用房要具备通风、采光良好,重要的是将教室嵌入优美的外环境中,使景观绿化延伸到室内空间,即能调节空气,又能缓解长期用眼的疲劳。并利用单廊式建筑的布局变化及利用房屋间距空间,精心设计了花园、周边绿化,给学生一个清新的学习环境,以绿树花草为主,加之配以水景及各种艺术雕塑,增强文化和知识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启迪和情趣,使学生在学与玩之间充分调节,在美好的空间环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求知兴趣和生理状态,更有利于知识的传导和理解。

3、追求变化丰富的空间体系,又确保了清晰的功能要求。设计中,该项目在平面空间布局上考虑了高低年级学生特点适度分隔,在竖直空间上考虑了普通教学与专用教室的分区,一方面即可避免相互干扰,又便于教育与行政的管理。在具体设计中。在保证应有间距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块,给学生留足了更多的活动场地,并精心打造校园景观,丰富学习空间,净化室内空气,美化校园环境,以利于学生紧张的学习后能够放松与休息,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和智力发展。

4、能够严格的根据“规范”和“标准”按规定的条款及标准要求,确保生均面积、采光、通风及教育教学功能的完善和师生的安全,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的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4建筑单体设计

所有教学用房、实训用房等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抗震烈度按7度抗震设计。

5.4.1总体布置

根据总体规划,尽量选择地形相对平缓,交通便捷,利于人流集散,建筑尽量坐北朝南,朝向较好,并严格遵照规划意图进行教学楼布局。建筑布置前后无遮挡,有利于自然通风、采光及日照,以利于节能降耗要求;教学楼周围设有环型消防道路,消防车可直接到达,满足建筑消防扑救的要求。并与周围建筑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且有足够的消防车操作场地;建筑周边尽可能植树、种草,以改善环境条件。

5.4.2平面设计

各建筑都应设置有疏散楼梯,且楼梯宽度满足规范要求,根据消防设计要求,均按封闭式楼梯间进行设计,其每层最远的房门至楼梯间的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各部分空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布置,充分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布局严谨且又创造了丰富的使用活动空间。教学楼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且防火分区面积均在2500㎡内,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安全出入口,可供消防安全疏散。建筑物各层均设有室内消防栓对产生噪声的设备等放在最高一层,从而减少噪声对建筑物的危害和周围的影响。

5.4.3立面造型设计

造型处理是设计中极为主要的一环,该建筑的体量处理紧密结合总体构思,在整体处理上追求现代校园风格的塑造,力图通过简洁的体量构图及有力的形体线条来展现校园公共建筑的独特表现力。整个体量有虚有实,虚实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丰富的联想。由于实训楼是人流量很大的建筑,上下的交通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并以此作为建筑造型的最活跃元素加以强调,将功能要求与外部表现形式充分有机结合,塑造新校园建筑的美学形象。

建筑主色调采用以暖色为主,橘红色构架,浅驼色线条作为外装饰,大面积适当点缀现代建筑符号,既统一又分隔,在活泼中有对称,既不失庄重的手法,又富有时代气息,体现出校园建筑特有的明快而又雅致的文化建筑性格,使之完全融于校园环境之中。

5.4.4交通组织设计

根据建筑使用要求,合理组织垂直交通系统,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每栋建筑内都应设有不少于2座疏散楼梯,两个以上出入口,能够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楼梯宽度及过道和出入口宽度均满足1.0米/百人规范要求。

5.5结构设计

5.5.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1

8);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GB50011-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7)《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8)《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9)《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7)

5.5.2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

(1)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该项目工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

(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该项目荷载取值如下:

恒载标准值

根据建筑物结构自重,建筑楼面材料及墙体自重按实取用。

活载标准值

走廊、门厅:2.5kN/㎡

教室、学生宿舍:3.5kN/㎡

办公室、会议室:2.0kN/㎡

卫生间:2.5kN/㎡

设备用房:4.0kN/㎡

电梯机房:7.0kN/㎡

消防楼梯:3.5kN/㎡

不上人屋面:0.5kN/㎡

上人屋面:2.0kN/㎡

基本风压:0.40kN/㎡

基本雪压:0.35kN/㎡

3.结构选型

(1)基础类型

各类建筑物的基础形式选择考虑到《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位及周边环境等因素,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主体结构类型

工程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4.主要结构材料选用

(1)钢筋:选用HPB235,HRB335,HRB400。

(2)混凝土:基础、楼梯、楼层梁和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圈梁、构造柱为C25。

(3)墙体:建筑物防潮层以下墙体采用MU10空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建筑物防潮层以上墙体采用多孔砖,M7.5混合砂浆砌筑。

5.6道路及竖向设计

5.6.1道路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以建设单位委托的规划设计任务书及地形图作道路规划的依据。

(2)校区主要道路线型及其路径,须充分结合地形、有效利用地形,在充分满足地块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道路工程造价最低,综合经济效益最佳。

(3)对场地自然坡度较陡的地段,在确保道路技术前提下,尽量避免高路堤、深路堑线型。

(4)路网布局尽可能形成环状,便于校园内交通;为了方便师生在校园内活动,对高差较大的台阶间,采用梯道以及人行道连接并辅以绿化。

2、道路规划

根据校园场地现状以及道路规划原则,在符合道路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将道路连通至各功能区之中,以满足教学区及运动区交通需要及消防要求。

主干道道路横断面:

主干道道路宽度12米;

车行道宽4米;

人行道宽1.5-3米;

校区的道路干道坡度最大不超过2%,干道曲线半径不小于6米。

5.6.2竖向规划

场地竖向规划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解决各建筑物用地的控制标高,满足各项用地的使用要求,使建筑物用地与道路之间在竖向上有良好的结合;考虑建筑群体空间景观设计及场地排水设计要求;场地平整要做到挖填方基本平衡及经济运距;规划上采用小台地竖向布置,尽量减少场地开挖工程量及挡土墙、护坡及边坡处理等;确保排水畅通,建筑标高和场地坡度及排水满足防洪及暴雨的要求。

1、竖向处理措施

(1)尽可能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各类建筑用地填方高度不宜大于4m,挖方高度不宜大于3m。

(2)挡土墙高度不大于4m(指填方地段);石质挖方地段,尽可能采用护坡处理。

(3)台地划分尽可能顺等高线划分,建筑标高的确定,考虑建筑群体高低起伏韵律,建筑物错层以3~4.2m高确定室内标高。

(4)建筑物距挡土墙的距离要考虑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行人的出入方便等条件,距挡土墙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m。

(5)相邻台地间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度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顶加设安全防护设施。

5.6.3场地排水

场地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采用明沟、雨水口、暗管相结合的方式,有组织地排入校园分区雨水干管网;污水经生化处理达标后,采用暗管,有组织地排入污水集中处理点后,再排入市政污水干管网。

5.7公用工程

5.7.1给排水工程

1、编制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016-2014);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2、设计范围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项目给排水系统设计包括:

(1)校园内生活给排水管道设计;

(2)消防给水管道设计;

(3)雨水排水管道设计。

3、给水部分

(1)室外给水管道设计

①项目用水量估算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XX产业学院项目建设规模内容与方案。

②项目用水量估算:

估算内容:师生生活用水、绿化用水、管网漏损及未预见水量共计三个部分。室外消防用水量:室外消防用水量按35L/S考虑;室内消防用水量:室内消防用水量按20L/S考虑。

表5-1项目用水量明细表

序号

名称

用水标准

数量

日最大用水量

(m3/d)

年最大用水量

(万m3/a)

备注

1

学生用水

100L/人

12000.00

1200.00

240000.00

按200天计算

2

教师用水

120L/人

400.00

48.00

9600.00

按200天计算

3

管网漏损

124.80

24960.00

按1、2项的10%计

4

绿化用水

1.5L/㎡

36000.00

54.00

10800.00

按年绿化150天计

5

总水量

1426.80

285360.00

经估算,项目年最大用水量为285360.00m³。

(2)水源:该校由城市自来水管网供给,从城市管网接2根DN150进水管向校园供水。

(3)给水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设置环状给水管网,管道沿校园道路敷设向各生活消防用水户供水,每个给水管网的交叉处及支管上设置阀门用以控制和调节流量,发生事故时便于检修。

(4)消防给水

室外消防栓系统。根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016-2014)规定,本工程室外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一次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采用环状管网供水,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给水管,并在工程四周形成环状。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布置间距不超过120m,并在水泵接合器附近增设室外消火栓。室外消防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网架塑料复合管。

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内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30米,并保证室内任何部位均有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消防水泵及屋顶水箱联合供水,火灾初期由屋顶水箱供水,火灾后期由消火栓泵供水。消火栓泵设于消防泵房内。消火栓泵从消防水池吸水,由设于每个消火栓箱内的远距离启泵按钮控制启动。屋顶水箱储存消防用水18m³。消防泵房内设置216m³消防水池一个。该系统竖向不分区,共设一套水泵接合器。

4、排水部分

(1)排水量

雨水排水量:采用济宁市暴雨强度公式:

q=2822(1+0.775lgp)/(t+12.8p0.076)0.77l/s.ha

式中重现期p=2年,降雨历时t=15min。

q=263.931/s.ha

Q=qF

式中综合径流系数0.6,汇水面积41.3ha。

Q=981.85L/s。

(2)排水系统

该校区规划为生活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制,故校区内各建筑物生活污水与雨水均采用分流制。雨水系统全部按重力流规划。污水系统尽可能按重力流规划,排入学校生活污水管网,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统一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整个区域内场地雨水和道路雨水通过雨水口将雨水收集后,经设在道路一侧或中心的雨水管道出口排入城市雨水管道。

5.7.2供电工程

1、设计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0)。

2、校园供配电系统

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主要经济指标计算出该项目视在功率为3190.23KVA。根据校园建筑规划的分布情况、建筑面积及供电半径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在校园内设置4个10KV/0.4KV-1000KV高低压变配电室,其低压配电室的无功补偿在低压侧实现,补偿后的功率因素不低于0.9。低压配电室到各建筑物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配电,电缆敷设采用穿管埋地敷设方式。

3、校园内部供电线路

校园内部的供电主干线路走向设计:绝大部分主干线沿校园道路一侧埋地敷设,为了检修及维护方便,在穿过公路及跨越挡墙处设有检修人孔。进入各建筑物的供电管线全部采用埋地敷设方式。

4、道路照明及防雷接地

道路照明的配电方式采用树干式,三相四线制配电,网络电压为380/220V,路灯电压为220V。

照明灯具沿校园道路单侧布置,照明线路主要采用穿钢管埋地敷设方式。

为了防感应雷及直击雷,在高于附近建筑物的灯杆上设避雷器。为了行人的安全及防止感应雷,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进行二次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项目用电量估算

表5-2用电负荷计算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面积(m2)

用电指标(W/m2)

用电负荷(kW)

1

教学用房

112000.00

15

1680.00

2

学生宿舍

52000.00

30

1560.00

3

实训室

43000.00

20

860.00

4

食堂、体育场馆等辅助配套用房

13000.00

15

195.00

5

道路照明

105666.67

3

317.00

合计

4612.00

表5-3电力负荷计算表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装机容量

(kW)

需要系数

(kx)

功率因数

cosφ

tanφ

计算功率

有功功率

(kW)

无功功率

(kvar)

视在功率

(kVA)

1

教学用房

1680.00

0.8

0.9

0.48

1344.00

650.93

1493.33

2

学生宿舍

1560.00

0.6

0.9

0.48

936.00

453.33

1040.00

3

实训室

860.00

0.7

0.9

0.48

602.00

291.56

668.89

4

服务用房

195.00

0.8

0.9

0.48

156.00

75.55

173.33

5

道路照明

317.00

0.7

0.9

0.48

221.90

107.47

246.56

6

合计

4612.00

3259.90

1578.84

3622.11

7

乘同时系数

K∑p=

0.9

2933.91

1420.96

3259.90

8

电容器补偿总功率

0.95

-456.63

2933.91

964.33

3088.33

9

变压器损耗

ΔPb=0.01sjΔQb=0.05sj

30.88

154.42

157.47

合计

2964.79

1118.75

3168.85

表5-4项目电能消耗流向表

序号

设备(设施)

名称

装机

容量

(kW)

需要

系数

(kx)

有功

功率

(kW)

年工作

时间

(h)

电能

消耗量

(万kWh)

当量

折标煤

(tce)

占比

1

教学用房

1680.00

0.8

1344.00

2400

306.43

376.60

38.01%

2

学生宿舍

1560.00

0.6

936.00

3200

284.54

349.70

35.29%

3

实训室

860.00

0.7

602.00

2400

137.26

168.69

17.03%

4

食堂、体育场馆等辅助配套用房

195.00

0.8

156.00

1600

23.71

29.14

2.94%

5

道路照明

317.00

0.7

221.90

1825

38.47

47.28

4.77%

6

损耗

按上述耗电量的2%计算(含中央空调)

15.81

19.43

1.96%

合计

4612.00

3259.90

806.22

990.84

100.00%

经估算,项目年最大用电量为806.22万 kwh。

5.7.3暖通工程

一、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二、设计计算参数

室外气象参数

冬季:

采暖(干球)温度-5℃

通风(干球)温度-1℃

空调(干球)温度-7℃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0%

平均风速3.4m/s最多风向及其频率N11%

极端最低温度-17.9℃

夏季:

通风(干球)温度32℃

空调(干球)温度35.6℃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6%

平均风速2.6m/s

最多风向及其频率S11%

极端最高温度43℃

三、制冷设计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各房间制冷采用分体式空调,由学校自己考虑自行安装。

四、供暖设计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各房间供暖采用分体式空调,由学校自己考虑自行安装。

5.7.4通讯工程

1、电信规划

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主要经济指标,考虑到实训用房的自动电话、校园内的公用电话、公用建筑内电话及传真通讯等非语音业务等,本设计中将由电信局引来的电缆容量暂定为HYA200×2×0.5,同时考虑到校园内的有线电视系统,本设计中将电信主干管网设计为一个综合管网,有线电视电缆、电话通讯一起在电信管网中敷设,其交接点为校园中部。

2、电缆分配

根据校园内电话用户的分布情况设置,设计一个交接区。由外部管网引来的电缆经电缆交接点内的设备分配后引入电信管道网,再由电信综合管网分配到各建筑物内。

3、电信管道网

电信主干管网全部采用地下管道入地敷设方式。本设计考虑电信主干管网管路的管材主要采用GF110/100双壁波纹管,引入各建筑物时采用RC50钢管。

整个电信主干管网由电信人孔、手孔、地下直埋管道等组成。地下直埋管道根据其所在区域用户分布情况分为4孔、6孔、8孔等。为了建立一个灵活、扩充性好的电信主干管网,本设计中将电信主干管网的主要部分设计为彼此相通的网状管网,以便于整个校园的电话用户分配,并能满足将来校园及其周围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电信管路平面布置主要沿道路边,部分管路经绿化带敷设。人行道上电信管路埋深为管顶距路面700mm;穿越公路时管路埋深为管顶距路面900mm;在与其它专业管路交叉时需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其埋深。

4、综合管网规划

综合管网工程,包括给水、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水管网;强电和道路照明管网;天然气管网和电讯管网。

管线平面布置: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水管线原则上沿规划道路路中50cm以下布置;强电和道路照明管线、生活及消防用水管线、天然气管线和电讯管线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30cm以下。

管线竖向布置:雨水及污水为重力自流,其位置优先考虑。强电电缆、通讯电缆位于上层,生活及消防用水管线、天然气管线次之,雨水排水管线和生活污水管线布置在最下层。

5.7.5燃气工程

一、设计依据

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2、《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

3、《燃气埋地管道防腐规范》(CJJ95-2003);

4、《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2009);

5、《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GB16914-2012)。

二、系统设计

1、管道敷设

校园餐厅燃气采用管道天然气。天然气由市政燃气管网供应,燃气输配系统为低压配气,管道埋设深度为1.4m,管道入口是厨房。新增天然气管道敷设方式为直埋,管材采用热镀锌钢管。

2、天然气用量计算

本项目共新增学生12000名,教职工400名。天然气用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表5-5天燃气年消耗量估算表

单位

数值

MJ/(人·年)

2000

MJ/m³

35.54

12400

697805.29

则本项目年新增天然气用量697805.29m³。

5.8消防设计

5.8.1消防总平面布置

在总平面布置上,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016-2014)规定,满足防火间距、防爆、消防的要求。项目四周有城市道路环通,四周的车行入口及人行出入口均设置消防车的入口,中心内设置环形消防通道,内部设有宽度为4.0和6.0米的消防车道,还设置隐形消防车道满足消防要求,同时设置消防登高场地(15×18米)兼回车场地。每个单体建筑物内的疏散长度和疏散宽度均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5.8.2单体消防设计

1、各教学楼、教学用房都应设有不少于二部疏散楼梯,疏散楼梯间直通屋顶平面。对于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和办公场所,疏散楼梯设置按照规定要求。

2、各楼的电缆井,管道井,排烟井,排风道均独立设置,并用与楼板相同耐火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层层封堵。管井井壁按消防规范设计,检查井门采用丙级防火门。

5.8.3消防水源与给水

1、消防水源:

消防供水水源由两路市政给水管网分DN200引入,在中心区域内形成室外环状消防供水管网。

2、消防给水

(1)根据消防规范要求,确定消防用水量为:

室内消火栓:20L/S火灾延续时间:2h;

室内喷淋系统:30L/S火灾延续时间:1h;

室外消火栓系统:20L/S火灾延续时间:2h;

一次灭火用水量为:600m³。

消防设计安装区域内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数按一次考虑,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算,一次消防最大需要用水量按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考虑,即一次消防最大需要用水量为600m³。

(2)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进水管设置3条。室内消火栓分别设置在走廊、楼梯附近,按照消火栓间距不大于50m要求,设置相应数量消火栓。室内消火栓栓口DN65mm,水枪喷口直径19mm,衬胶水带长为25m,水枪充实水柱7m。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设计3条,并与室外环状管网连接,形成市政管网—加压泵—消防水箱—消火栓和水泵结合器联合组成,消火栓给水管网与消防水箱出水管连接,保持平时管网压力,系统为临时高压制。

(3)室外消防管敷设消防专用供水管网,供水管网环形敷设。依据场地及建筑物布置情况,距离道路旁1.5m处,消火栓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低压制,当生活及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时,能保证室外消火栓水压不小于0.1MPa。

5.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各教学楼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规范,以中危险Ⅱ级设置。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供水压力按防护区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喷头同时喷水总流量30L/S计算,火灾延续时间(1h)。系统由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闭式喷头、高位水箱和水泵接合器联合组成,为临时高压制。

3、平时系统压力由屋顶水箱保持,系统主管上设有予作用报警阀,干管按防火分区设有水流指示器,信号闸阀。当火灾发生时,安装在保护区的火灾探测器(在车库为温感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火灾报警控制器在接到报警信号后发出指令信号,打开予作用阀上的电磁阀(常闭),使阀前压力水进入管路内,同时水路报警压力开关接通声光显示金,显示管网中已充水,系统继续充水过程中消防中心接到报警阀上压力开关的报警信号后,自动启动喷淋加压泵向系统快速充水,同时水力普铃报警;另外水流指示器将按防火分区的划分设置于该防火分区自动喷淋系统主管道上。

4、在喷淋未动之前,如消防中心确认是误报警,手动停泵。泵房内的自动喷水加压水泵为2台(1用1备)。每个预作用报警阀前设有2个DN150的水泵结合器与室内喷淋管网相连。

5.8.5电气消防系统

1、所有的消防用电负荷均划归一类负荷。引两回路高压电源及柴油发电机供电,用以确保消防设备供电可靠性。所有消防设备的供电均设置双电源未端自动切换设备,消防设备配电装置均设置明显的消防标志。

引至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耐火电缆(A类)(BTT氧化镁防火电缆),至消防设备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

2、配电间、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等重要机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各主要出入口、疏散通道均须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和疏散通道照明。

3、整项目组成一个火灾报警网络控制系统,在配套房设消防控制室,在消防控制中心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屏、消防联动控制屏及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控制设备。

4、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组成。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选用智能型控制器,能显示各报警点的位置,并根据报警信号发出联动控制指令。

5、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联动控制屏,对消防设备进行联动和监视:消防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启动、停止及工作状态显示、手动/自动状态显示和故障报警;各类防火门、防火阀、排烟阀的控制及状态显示;应急广播的程序控制;电梯的控制和楼层显示;火灾区有关部位的非消防设备电源的切除;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的控制。

6、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合用。火灾时在消防控制室能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器强制切换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

7、设置独立的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和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消防水泵房、变配电所、主要通风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等设置消防电话分机的插孔。

5.8.6防烟与排烟系统

1、每个楼层的楼梯间及前室均原则上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无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前室和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设于屋面上。保证火灾时楼梯间正压40-50Pa,前室正压25-30Pa。

2、消防前室每层设常闭正压送风口一只,火灾时打开着火层及其相邻层的正压送风口。防烟楼梯间每隔两层设自垂式百叶风口一个。

3、排风管、正压送风管采用镀锌钢板,钢板的厚度按照“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确定。地下汽车库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按防烟分区设置,机械补风系统按防火分区设置。排烟风机采用高温离心式排烟风机并安装在风机房内。消防补风与平时补风系统合用,补风机与排烟风机连锁。防烟分区由设置在大梁下不小于500mm的挡烟垂壁来分隔。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

4、火灾时烟感探测器动作后,由消防控制中心发出信号,打开排烟风机和其入口的排烟防火阀排烟。以实现对着火区域的防烟分区的有效排烟。所有排烟风机的入口处均设280℃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所有送风机出口均设70℃自动关闭的防火阀。配电室、泵房等用房的防火风口,70℃自动关闭。

5、所有空调、通风、排烟、送风管道均不跨越防火分区。

6、排烟方式可利用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其外窗可开启的有效面积及开启方式应符合消防规范的有关规定;自然排烟满无法满足时,设置机械排烟;长度大于20m的内走廊均设机械排烟。

第六章节能

本项目建设,引入绿色环保理念,将使用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节能墙体材料,对降低建筑能耗,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建成后,可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