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20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

由理想到现实“新和谐公社”蓝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48年《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攻打冬宫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

由一国到多国时代之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一、苏联方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经济上:单一的公有制;排斥市场,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思想上:个人崇拜回顾:斯大林眼中的社会主义斯大林主张指令性计划指标主宰一切,不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实施的是以产定销,而不是按需生产。在商品货币关系问题上,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一种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自然经济”。——《苏联经济思想史》“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材料: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增长速度达23%,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轻工业的生产只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5年中,国家3次降低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在城市和工人区修建住宅1亿多平方米,在农村建房270万所。文教科技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阅读材料:归纳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重工业、国防工业较大发展;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提高。“斯大林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改革势在必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未变,农轻重比例失调;农、轻落后局面未改,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聚焦:后斯大林时代苏联经济的改革之路1953196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9851991共同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促进发展。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知识梳理。

赫鲁晓夫(1953——1964)

勃列日涅夫(1964——1982)

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广种玉米。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促进企业改善管理。个人集权倾向日趋发展;专断作风日趋严重;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种的作用;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实行“多元化。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是否解决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促进苏联进一步的发展?未实现预期的高产和稳产赫鲁晓夫的改革材料一:原因?思考“玉米魔法师”表演失败之因违背客观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浮夸冒进;没有触动依靠行政命令管理的集体农庄制度。对玉米种植中的出现所有反对意见,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否决。苏联除乌克兰和欧洲南部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区域都处在严寒地带,日照时间短,气温低,根本无法满足玉米生长所需要的环境要求;对玉米的播种面积、播种结构、单位面积产量及总产量等还是不顾实际地提出一系列的计划指标,仍然实行劳动日分配制集中劳动的“大锅饭”制度等;——《苏联农业改革之玉米运动》(整理)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材料二: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20%。

——《世界史》

材料一:重视工业,尤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军事费用指出庞大;家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国民收入持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戈尔巴乔夫改革

材料二:

1990年3月召开会议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在“公开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社会日益动荡。新成立的非正式组织有6万多个……党内思想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历史,反对列宁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材料一:

1988年,苏联分配给重工业的资金为工业投资的90%,食品工业的投资仅占6.3%……消费品的生产在减少。市场上出现了“面包荒”“药品荒”等,人们抢购成风。

——向祖文《苏联经济思想史》

经济改革成效有限,政治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但是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小结】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比较对象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同点改革重点败因(1)目的:(2)内容:(2)结果: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调整效果有限,以失败告终不同点重工业农业前期经济,后期政治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体系进行修修补补进行根本性改革,背离社会主义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民德斯大林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成为生产力发展巨大障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1990.03.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

俄罗斯等11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08.19.少数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1991.12.21.《阿拉木图宣言》1991.12.26.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一、东欧方案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二战后期,苏联越出国境线作战,解放的东欧国家的同时,一并将苏联模式植入。

这些国家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苏联模式消极面的影响,其现代化进程表现出与苏联同样的弊端。二战后的东欧国家东欧各国苏南冲突南:自治制度,权力下放。苏联坦克开进布拉格捷:改领导体制,建有计划市场经济体制。波:一五计划,发展迅速;东德:“新经济体制”。材料: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为了迅速发展经济,东欧国家大举借债,导致财政赤字剧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陆南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真正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东欧剧变①波兰②民主德国③罗马尼亚④匈牙利

⑤捷克斯洛伐克⑥保加利亚⑦阿尔巴尼亚⑧南斯拉夫社会制度、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实质:东欧剧变的原因内因(1)照搬照抄斯大林模式,不顾本国国情。(2)改革成效不大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3)各国未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外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及新思维的影响。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三、中国方案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各方面工作焕然一新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方案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建设人民美好生活。回应时代之问社会主义是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