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
讲授纲要中文系林正新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简介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是文科大学生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的本相为基本目标。以分析马列著作为重要内容。力求准确把握原著的基本理论和学说。以达到拨乱反正,澄清本源的目的。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以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核方式为考查。该课程所用教材为陆贵山、周忠厚编著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目录第一讲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第二讲
马、恩论文艺的一般的社会性质和规律第三讲
马、恩论文艺的特殊性质第四讲
马、恩论历史悲剧第五讲恩格斯论现实主义及典型第六讲马.恩的”世界交往”的理论第七讲
列宁、斯大林论文艺第八讲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第九讲
邓小平、江泽民论文艺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和个人特征一.时代马克思(1818—1883)恩格斯(1820—1895).他们都出生在普鲁士王国(德国未统一的邦国)的莱因省.当时英.法.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他们的祖国却相对落后.使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由于从事革命.他们经常从一个国家流亡到另一个国家(德.法.比.意.瑞士等)最后定居英国.使他们能多种语言演说和写作.马.恩代表的现代工人阶级是“国际性”的,这也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视野.他们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第一讲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背景介绍2美的本质
3美的根源以及美感的形成4审美需要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5审美能力的形成及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6《手稿》对美学和文艺学的启示
第一讲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背景介绍1时代背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工人运动层出不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美学研究状况主观派客观派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美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konomisch-philosophische
Manuskripte
aus
dem
Jahre
1844
K.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性研究,并对共产主义作初步论证的一部早期著作。又称巴黎手稿。1844年夏写于巴黎。原书名没有保留下来,现在的书名是1932年发表时苏联编者加的。
《手稿》对于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手稿》全文发表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注意,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它的丰富内容。但在对《手稿》的评价上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对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重要意义估计不足,另一种则把它看作马克思思想的“顶峰”。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巴黎手稿》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由3个笔记本组成,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分析批判。肯定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功绩在于:把劳动提高为政治经济学的唯一原则,揭示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并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反比关系。同时批判了它“把资本家的利益当作最后的根据”,把私有财产当作前提,以及把私有财产的规律看作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的形而上学方法和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立场。
西方美学史上的看法
客观论:形式说理念说典型说完善说
主观论:快感说判断说直觉说情感符号说
关系论:美在关系美在距离美在生活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实践人自然人化本质力量对象化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关系物质精神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研究美学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研究美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实践人类才逐渐从动物界分化出来因为实践人类才逐渐成为审美主体因为实践自然才逐渐成为审美对象因为实践主体和对象才建立起审美关系,由此美和美感才同时产生二马克思论美的本质
1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
a人和动物的区别
“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能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b人的本质表现为劳动的自觉性、自由性和社会性,
“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a“种的尺度”b“内在尺度”c美的规律3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自然的人化”b“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c劳动创造了美
结论:美是人类在自由自觉的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
美感的形成以及审美能力的作用“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美感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审美能力1基本含义:审美能力就是主体感受对象的美,从而获得美感的生理,心理和意识的诸种机能的总和,它包括主体的感美,识美和创美能力2审美能力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主体对对象的形式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对象的质感,量感和力感3作用:审美能力在审美活动中制约并影响着审美活动的进程和实际效果审美需要或态度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
“对于一个忍饥挨饿的人说来并不存在人的食物形式,而只有作为食物的抽象存在;食物同样也可能具有最粗糙的形式,而且不能说这种饮食与动物的饮食有什么不同”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审美需要
1基本含义: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一种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人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的精神要求。
2基本特征①超越性②丰富性③精神性
3作用:它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六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第二讲
马、恩论文艺的一般的
社会性质和规律
《徳意志意识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等1马克思论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2文艺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3文艺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4文艺的阶级性的复杂性5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徳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论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内部结构分为五个要素、三个层次、两个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文艺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艺来自于生活,反映生活,反作用于生活
文艺是一种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艺的内容和发展都要受到经济基础的最终的制约,同时也要受到上层建筑各个部分的影响,其中尤其是政治、宗教、伦理、二
文艺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在文艺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基础是最终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文艺发展和繁荣的条件是:物质条件,技术成就,交通,文化交流,社会分工,教育水平,历史传统以及政治,宗教等各种因素雅典学院(拉斐尔)文艺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观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符合实际生活的第二种观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
“这种观察方法并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实现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文艺的阶级性的复杂性“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正确理解文艺阶级性的复杂表现阶级社会中的文艺作品总有一定的阶级性阶级社会中的文艺作品的阶级意识的表现是很复杂的A阶级意识的相互交叉B阶级成员的内部矛盾和分化C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D文艺作品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总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影响,社会环境包括时代、历史、民族、阶级等等
人物的性格一经形成,通过人物的行动改造着环境
文艺作品表现人物性格必须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之中第三讲
马、恩论文艺的特殊性质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
1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2艺术生产的特殊性3文艺发展的特殊性4希腊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马克思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艺术宗教实践理论理论:逻辑性、客观性、科学性宗教:幻想性、主观性、虚幻性艺术: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实践:科学性、实践性、规律性
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它以特殊的方式把握世界,这种特殊性表现在生产的特殊性、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价值的特殊性之上艺术生产的特殊性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统一艺术生产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艺术生产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艺术生产是生产与消费的统一爱得玛(AIDMA)原则
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这5个阶段:A:Attention(引起注意)I:Interest(引起兴趣)D:Desire(唤起欲望)M:Memory(留下记忆A:Action(购买行动)文艺发展的特殊性马克思指出:“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荣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阶段成比例的”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的发展有时候是不成比例的,即;有时候是不平衡的
不平衡现象分析: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比较:希腊;中国不同国家同一时期的比较:十九世纪的俄国与欧美各国不平衡现象的原因:文艺除了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到上层建筑各个部分的影响社会分工对文艺发展的两重性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性对文艺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希腊艺术(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
“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他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为什么希腊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
古希腊艺术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现实,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史学价值古希腊艺术表现了人类在儿童时期的天真和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真诚的探索古希腊艺术在形象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使之成为后世学习和模仿的范本掷铁饼者-第四讲
马、恩论历史悲剧
《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
1写作背景2拉萨尔的历史悲剧的主要问题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4悲剧的实质是什么5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6文学批评的标准《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写作背景
1848年的德国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背叛而失败,许多革命者都在思考和总结革命的教训和经验,拉萨尔创作了历史剧《济金根》,通过对16世纪初德国的骑士暴动来借古讽今,提出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悲剧的看法,马克思恩格斯在读了《济金根》以后,都给拉萨尔写了回信,阐述了他们的看法.骑士济金根怀抱改造帝国、统一国家的雄心大志。起初,他寄希望于皇帝查理五世,希望在皇帝领导之下实现民族统一的大业。可是,皇帝的所作所为令他失望,于是他决定夺取皇冠,依靠自己去实现理想。为此目的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那就是,先攻打一个帝国选侯,然后再去摘取皇冠。可是,在攻打那个帝国选侯时,他受到诸侯的联合围攻,终于兵败身死。这个剧本所表现的故事。实际上表露了拉萨尔关于德国统一应走什么道路的观点《济金根》的主要情节拉萨尔的《济金根》的主要错误观点他把历史上的没落的骑士阶层当作农民起义的英雄,忽略了当时革命的主流。因而违背了历史真实,当然也不能达到艺术真实他把济金根的悲剧简单的归纳为是偶然的策略不当和性格的原因他的创作具有“席勒式”的倾向历史剧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艺术真实的客观标准拉萨尔在创作《济金根》时,把“路德式的骑士反对派看得高于闵采尔式的平民反对派”,而把农民运动及代表人物都“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艺术真实的含义它是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的超越和提升,它要求事真、理真、情真,拉萨尔的错误在于他假定济金根与农民有某些联系,把济金根打扮成农民的领袖,这既违背历史真实,也谈不上艺术真实悲剧的实质是什么历史上对悲剧根源的看法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D人生悲剧拉萨尔对悲剧的看法A济金根犯了一个策略性的错误B济金根的悲剧是性格造成的,是偶然的C他的悲剧观是黑格尔悲剧观念的翻版马克思说:“济金根的覆灭并不是由于他的狡诈。他的覆灭是因为他作为骑士和作为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或者说得更确切些,反对现存制度的新形式”3马、恩的看法恩格斯说:“贵族的国民革命只有同城市和农民结成同盟,特别是同后者结成同盟才能实现;据我看来,悲剧的因素正是在于:同农民结成联盟这个基本条件是不可能的;因此贵族的政策必然是无足轻重的;当贵族想取得国民运动的领导权的时候,国民大众即农民,就起来反对他们的领导,于是他们就不可避免地要垮台……”恩格斯指出“在我看来,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A悲剧的根源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这种冲突具有必然性B悲剧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尖锐的冲突,其结局是前者遭到了挫折甚至毁灭C悲剧是让人们从悲哀中感奋起来,在崇高的精神力量感召下投身到改造社会环境的革命中。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D中国当代历史剧创作述评“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马克思说:“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莎士比亚化是对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形象化表述,它的含义是:A严格的按照现实的本来面貌再现现实B广泛而深刻的描写生活,处理好人物与环境的关系C情节的生动性,性格的个性化,语言的生动性等等哈姆莱特恶劣的个性化 恩格斯指出,“您完全正确地反对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总而言之是一种纯粹低贱的自作聪明,而且是垂死的模仿文学的一个本质的标记。”所谓恶劣的个性化是指当时德国艺术创作中十分流行的拙劣的细节描写法,即对那些偶然性人物的既空空洞洞,又非本质的特征不厌其烦的描写,将这些所谓的个性极端化。文学批评的标准恩格斯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你的作品的。”所谓美学的和历史的标准是指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艺术的感染力等等拉萨尔的创作的优点:情节的生动性、作品的倾向性以及对比方法的应用。并且,反对了艺术描写中的“恶劣的个性化倾向”第五讲恩格斯论现实主义及典型
《恩格斯致敏·考茨基》《致瑪·哈克莱斯》《致保尔·恩斯特》1写作背景2典型理论的一般发展简介3恩格斯对典型的看法4艺术的倾向性与真实性5真正艺术家的勇气6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7充分的现实主义
《恩格斯致敏娜·考茨基》《致瑪·哈克莱斯》一写作背景瑪·哈克莱斯的《城市姑娘》“一个资产阶级老爷勾引无产阶级小姐的老而又老的故事”耐丽阿芒格兰特二.恩格斯论典型1.典型理论的一般发展简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类型化典型”黑格尔的《美学》《精神现象学》
“个性化典型”别林斯基:“熟悉的陌生人”黑格尔的典型观典型人物的”三性”:丰富性.确定性.整体性“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美学>>第1卷3.恩格斯论典型恩格斯写道:“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恩格斯强调:典型应当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应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殊性;这两者应高度的融汇、统一。因此恩格斯既反对类型化,也反对恶劣的个性化恩格斯的观点与别林斯基的区别1.别林斯基的理论中有明显的类型化倾向2.别林斯基理论中的个性与共性是简单相加“典型的本质在于:例如,即使在描写挑水人的时候也不要只描写某个挑水人,而是要借一个挑水写出一切挑水的人”三..”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你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围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1.“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典型环境”的含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时代环境的融合典型环境的具体性:作品中具体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小环境)典型环境的普遍性:真实地显现特定时代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面貌(大世界)2).典型人物:通过鲜明、独特、丰满的性格特征,深刻地体现了某一阶级、阶层或类别的人的某些本质方面,渗透着作家的积极的审美理想的人物形象。宗白华的<<十看阿Q>>3)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A鲜明、独特的个性金圣叹:“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B深刻的概括性别林斯基指出,典型同时“又是很多人”,是“一个特殊世界人们的代表”。C强烈的审美感染性典型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接受者流连忘返,荡气回肠.四.恩格斯典型理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典型问题上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道路。
1.把典型理论当作衡量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标准
2.全盘否定文艺创作的典型创作原则
3.对恩格斯典型理论的误读A阶级化B类型化C恶劣的个性化类型化最早是由古罗马的霍拉斯提出的:他认为典型要从人物的年龄、职业、性别等方面去确认,这种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共性说的延伸。根据他的观点,则一种年龄、职业、性别就是一种典型。恶劣的个性化 恩格斯指出,“您完全正确地反对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总而言之是一种纯粹低贱的自作聪明,而且是垂死的模仿文学的一个本质的标记。”《致拉萨尔》所谓恶劣的个性化是指当时德国艺术创作中十分流行的拙劣的细节描写法,即对那些偶然性人物的既空空洞洞,又非本质的特征不厌其烦的描写,将这些所谓的个性极端化。恩格斯要求文艺创作要典型化,典型化原则:个性化与概括化同时进行个性化:就是特征化概括化:就是本质化(二)
中国当代的诸种典型观:.“阶级典型”:典型的共性即阶级性;蔡仪的“个性与共性统一”说;何其芳的“共名”说;
李泽厚的“必然与偶然联系”说;
姚雪垠的“个性出典型”说;思考题:典型理论是否过时中国当代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把典型创作当做唯一标准,使创作走上了公式化概念化扁平化的道路。粉碎“四人帮”以后,又有人彻底否认典型理论。认为典型理论已经过时,并认为典型理论是文艺创作的绊脚石思考题:文艺创作是否要求典型化(三)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与典型创作有关,由于作品塑造了典型,而成为经典《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高老头》《复活》《尘埃落定》《潜伏》《裸婚时代》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当前文坛的低谷处境的原因讨论题(结合实际讨论)
1、恩格斯的典型理论的真正含义2、文艺创作是否要求典型化
3、典型理论是否过时参考文献1.黑格尔《美学》第1卷2.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3.蔡仪《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81页)4.林正新《中国当代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误读》《内江师院学报)2004年第3期5.林正新《论当前中国电视剧创作中的类型化和恶劣的个性化倾向》《当代文坛》2011第3期第99页五.艺术的倾向性与真实性恩格斯指出艺术创作当然应该有倾向性,同时也应该具有真实性,但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出来”恩格斯虽然反对德国当时流行的“倾向文学”,但他不反对文学具有倾向性,他要求将倾向性与真实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恩格斯说:“对于艺术作品来说,作者的倾向越隐蔽则越好”六.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恩格斯称赞哈克莱斯具有这种精神品质,其含义是:敢于“冒犯傲慢的体面人物”、敢于揭露和描写现实的矛盾和阶级的对立、敢于标榜现实主义七.充分的现实主义1.关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2.巴尔扎克的政治观与艺术观的矛盾“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作品是对上流社会无可阻挡的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对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给予了全部的同情”“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恰是这个时候,他的嘲笑空前尖刻,他的讽刺空前辛辣。而他经常毫不掩饰的赞赏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这些人在那时的确是人民群众的代表。这样,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而行动;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巴尔扎克八.充分的现实主义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历史发展2.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3.充分的现实主义的基本含义“如果要我提出什么批评的话,那就是,你的小说也许还不够现实主义。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你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围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九.如何正确评价挪威文学保尔·恩斯特的《妇女问题和社会问题》恩格斯认为:评价文学作品,应当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把德国的文学和社会与挪威的文学和社会等同起来3文学作品在写人的时候也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在描写妇女的时候,既不能把妇女当作抽象物也不能像海尔曼·巴尔那样把妇女问题简单的归纳为性别问题,即恩格斯在批判恩斯特的同时,也批判了巴尔生物主义妇女观第六讲马、恩论“世界交往”与世界文学
《共产党宣言》1848年12345一.“交往”一词在广义上与现代传播学上的“传播”相似,它即指个人.团体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传通.传播主要有三种形式:个人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马.恩研究了人类交往尤其是精神交往的巨大作用:
1.交往具有一种社会凝聚力,2.不同社会形态的交往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打破了孤立的状态3.交往一旦展开,最终发展为“世界交往”“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保障”“交往以及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马克思.恩格斯)二.从“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
“世界交往是以民族交往的普遍化为基础的,而一个民族的交往水平与民族的总体素质,交往观念密切相关.一个民族只有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开放门户,才能使民族的内外交往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马克思)中国是“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由于被排斥于普遍交往之外而孤立无援,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搏斗中死去”(马克思)“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基础下的民族基础……正象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共产党宣言>>三.以“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共产主义设想1.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之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2.世界交往是所有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所有人的自由发展.“因此,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象它的事业一一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费尔巴哈>>四.“交往革命”与未来信息社会的特点1.世界交往必然形成新的媒介,新的媒介推动新的交流,由此而产生新的需要,2.新的需要又推动新的媒介形成“为满足需要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是第一个历史活动”这便是交往革命时代的到来3.“交往革命是现代生产发展的弹力器”其巨大作用在于“用时间消灭空间”4.“交往革命”决定了未来信息社会的特点:(1).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信息产业居主导地位(2)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智力支出超出体力支出(3)资源结构发生变化,知识生产力成为财富增长的极其重要的资源(4)科学的组织和决策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
五.世界交往背景下媒体的作用1.媒体成为连接个人和世界的纽带2.媒体成为将物质冲突转换为思想斗争的杠杆3.媒体成为国家的统一和复兴的必要条件4.媒体成为人民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中介“报纸是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利”(总统.议会.报纸)“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马克思)六.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5.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七.网络文学面面观第七讲
列宁、斯大林论文艺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论列夫·托尔斯泰》《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1写作背景2党的出版事业的原则3批判创作绝对自由的观点4列宁论列夫·托尔斯泰5关于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6斯大林论战争文学等列宁论无产阶级文艺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时代背景1905年俄国的历史上三次革命:
1825年的贵族资产阶级革命;
1861年的农民资产阶级革命;
1905年无产阶级革命2原译为《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二。无产阶级文学的党性原则A写作事业是无产阶级整个事业的一部分“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自觉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B自由的写作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C党的出版物必须接受党的监督D写作事业具有特殊性:创作自由“无可争论,写作事业最不能作机械划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无可争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内容与形式的广阔天地。”3反对资产阶级的“绝对自由论”列宁斯大林列宁论列夫·托尔斯泰写作背景A关于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B列夫·托尔斯泰及其创作主题123C列夫·托尔斯泰与当时的时代:1908年列夫·托尔斯泰80寿辰,1910年列夫·托尔斯泰逝世2.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俄国的历史上三次革命:1825年的贵族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的农民资产阶级革命;1905年无产阶级革命A其作品反映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俄国革命的性质:农民资产阶级革命其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俄国革命的特征: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托尔斯泰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宗法式的农民的意愿B托尔斯泰的作品表现了农民革命的力量和弱点:力量:表达了对沙皇统治的反抗和愤怒,也表现了农民的情绪和要求;表达了农民建立一种自由平等的小农生活的政治理想弱点:对新生活的理想并不清楚;对实现理想的手段并不明了3托尔斯泰世界观和创作的矛盾列宁指出:托尔斯泰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一方面是社会的抗议者,另一方面是一个“托尔斯泰主义者”;一方面无情的暴露社会的矛盾和黑暗,另一方面又鼓吹“勿以暴力抗恶”;一方面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又是特别恶劣的僧侣主义
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19世纪80年代初托尔斯泰最终与贵族地主阶级决裂,从上层的地主贵族转变为宗法式的农民4如何正确对待托尔斯泰的文化遗产列宁指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社会民主主义无产阶级的观点出发对托尔斯泰做出正确的评价,坚持批判的继承的原则去对待托尔斯泰的文化遗产
当前正在兴起的现代工人运动不能够从托尔斯泰的学说中找到前途和答案,托尔斯泰主义的学说对无产阶级革命是有害的,因此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对待托尔斯泰思考题:托尔斯泰的学说及作品对于中国当代的现实意义1.暴力革命的思想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
《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写作背景: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欧洲战云密布,俄国革命转入低潮,在文化战线上许多资产阶级学者鼓吹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骗局,具有欺骗性和反动性,列宁写作此文正是要批判这种观点2.列宁指出:“每个民族文化,都有一些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即使是不发达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被剥削劳动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每个民族也都有资产阶级的文化”列宁关于“两种民族文化”学说的现实意义:在对待古代和外国文学遗产的时候,要反对复古主义的同时也要反对虚无主义的倾向中国当代在对待文化遗产上的不同态度斯大林的文艺思想《给杰米扬·别德内依的信》《给高尔基的信》作家应该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置身于火热的建设生活才能产生杰作正确认识和描写战争
正确描写战争就必须把战争问题与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要正确区别正义战争与非正义的战争;要反对一味地渲染战争的恐怖,也要反对把战争当儿戏对中国当代战争题材作品的反思第八讲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写作背景2文艺的服务方向3文艺与生活的关系4文艺创作的典型化5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的遗产6文学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标准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写作背景毛泽东;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时代: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黎明前的黑暗”,延安文艺现状《讲话》所阐明的重要文艺理论问题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六个“更”
一.文艺的服务方向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第一是为工人,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革命军队,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二.普及与提高我们的文艺既然是为工农兵,那么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向工农兵提高,目前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领跑家居业的秘密
- 农场成长足迹
- 科技领跑未来已来
- 墙体材料供应合同(2篇)
- 2024智能锁系统研发与生产合作合同模板3篇
- 2024酒店土建工程质量问题整改与维修合同
- 20陀螺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 个人对个人2024年度消费贷款合同范本2篇
- 房地产合作开发意向协议
- 快乐兔和聪明的熊征文
- 九三学社申请入社人员简历表
- 植树问题专项讲义(五大类型+方法+练习+答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总复习
- 非诺贝特酸胆碱缓释胶囊-临床用药解读
- 二年级上册数学竖式计算300道带答案
-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维护与保养
- 土特产行业现状分析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 玻璃硝酸钾加硬工艺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大全500题及答案
- 根轨迹分析基本概念
- 设立股权交易中心公司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