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4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参考答案:B古代中国的科技。本题可以结合时间和内容进行判断。“1400多年前”是指公元3~4世纪,据此可以排除A、C、D三项。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下列关于“这场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运动中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②毛泽东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③“这个丢失的省份”指山东省

④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始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五四运动。从材料“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可以分析的出这是指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法权益被转让,这场运动中,爱国精神贯穿始终,故选C。3.《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符合该观点的最早的法律是()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民法大全》参考答案:考点:4E:《十二铜表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2﹣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公布于罗马广场.但他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利益服务,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解答:通过教材可知“理性”是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前由于使用习惯法,司法权又操纵于贵族,任其解释,大行司法专横,引起平民不满.平民们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主动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编纂成文法.所以符合题干材料观点的最早的法律应该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故选B.4.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曰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当时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反映“日番钱”是银,“来自海舶”,并在泉漳两地都能通用。“日番钱”为何能在泉漳两州通用?这就说明了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ACD材料不能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即为分封制,“郡县政治”即为郡县制。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吏世袭,而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皇帝),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6.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至19世纪中期,一系列工具机(机械制造装置,通常用于精密切削金属以生产其他机器)不仅被发明应用,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这表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展开

B.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展开C.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参考答案:D7.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参考答案:C8.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D9.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参考答案:A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表明清政府统治结束,也表明二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故A选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D选项错误,B、C选项无法体现。10.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开创省制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参考答案:C11.近代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是()A. B. C. D.参考答案:考点:9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掌握《资政新篇》的特点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资政新篇》的特点和意义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故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不涉及资本主义设想,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青年》不符合“最早”,故CD两项错误.故选B.12.“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A.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C.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从民族国家的角度说明抗战胜利的意义,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1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出卖。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5月22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为六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另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1925年11月,苏维埃政权发布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力的条件。材料二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表(万吨)1952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1年1962年1984年1990年1639219595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三从1958年夏季开始,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全国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户,占全国各民族总农户的99%以上。当时,提出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完成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快的三四年,慢的五六年,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展开了叫“生产责任制”某些尝试……1983年,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灭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什么政策进行了修正?(1分)请分析指出这一修正的实质和特征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1958-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2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2分)(4)材料一和材料四反映的问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由此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1)战国共产主义政策。(1分)实质和特征:生产关系局部调整;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商品经济及具有剥削性质的租佃、雇佣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分)(2)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或者:农村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4)共同之处:都依据实际情况对生产关系作出调整,有创新并取得良好效果。(2分)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和艰巨的,共产党人应从实际出发纠正自己的错误,找到正确的道路;制定政策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4分)略14.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他地区几乎要拖延一整年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历史使命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D.标志着苏联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参考答案:A15.汉武帝时中央出现“内朝”、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明朝产生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中央官制的演变从本质上反映了()A.权力运行相互制衡B.决策机构精简高效C.中央机构变化无常D.君主专制逐渐加强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内朝”的设置、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都是皇权不断加强的表现,故D项正确;这些措施的目的的削相权,加强皇权,不是权力的相互制衡,也无法都体现决策机构精简高效,更不中央机构变化无常的反映,故排除ABC三项。16.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参考答案:D材料虽然承认十月革命有外在的原因,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即其发生是俄国社会矛盾的必然产物,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十月革命不仅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列宁主义也是革命的旗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猛烈地冲击了西方现代化模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十月革命是一战引起的,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密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7.“舰舰长萨师俊在长江上游与日机互击阵亡。今日党政军长官均到其家吊唁。”1938年11月1日,《申报》刊发题为《华军舰长萨师俊阵亡》的短讯,出于战时保密的考量,对军舰及与日军交战地作了模糊处理。由此推断,该军舰当时应是参与(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广州会战参考答案: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结束于1937年11月12日,时间和地点不符,排除;徐州会战时间是1938年上半年,排除;武汉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6月至10月,之后日军逆长江而上,到达长江上游,故选C;广州会战地点不符,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18.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因汉文帝名刘姮,为避文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主要体现了(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统治者排斥神权C.君权至上,唯我独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参考答案:C19.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参考答案:A20.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下列重大外交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乒乓外交”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⑤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①②③④⑤

D.③②①④⑤参考答案:B21.“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参考答案:B22.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说:“我们当时(1918年-1920年)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列宁所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参考答案:B23.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A依据所学,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利于中国原有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正确,D不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在明清时期,B排除;“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殖民者的侵略,但不能说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后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也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需要掌握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识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24.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郭靖的形象十分突出,他誓死抵抗蒙古侵略,与襄阳城池共存亡,如果历史上真有这个人物,他会生活在几世纪A.十世纪B.十四世纪C.十三世纪D.十一世纪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郭靖大侠在南宋末年一直坚守襄阳(今湖北)抵御外族(蒙古族)进攻。故答案为C项。ABD项,公元五世纪到十世纪中国经历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武周、五代十国;十四世纪是中国古代元、明两朝,1271年元朝正式建立,但材料中的郭靖大侠应该是在13世纪初抗击蒙古族的入侵;十一世纪是中国古代宋朝即北宋。此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5.据记载,宋东京(开封)已是“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以万数”,这一记载可以说明A.北宋人口规模较大B.东京盛行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C.政府对娱乐业重视D.坊市合一与城市商业相互促进参考答案:D【详解】从材料“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以万数”得知,当时的东京有些幽静的小巷里存在着大量的酒馆,歌楼,可见当时做生意不再是有专门的市,而是市坊分开,打破了时空界限,市坊合一与城市商业相互促进发展,故答案为D。材料表面上显示东京人口多,但是不是主旨,故排除A。材料显示的做生意的地方多,没有显现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职能,排除C。【点睛】宋以前的城市长期实行“坊市制”,将坊与市分隔开来。坊是城市居民生活区和行政管理单位,市是交易场所。市场管理极为严格,交易时间受到限制,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唐末五代战乱,打破了旧的坊市分隔的城市格局,突破了交易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与市合为一体,标志着近代城市的雏形已出现。26.参加了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A、美国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

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参考答案:D1787年宪法。麦迪逊的意思是“政府不是有天使组成的,需要对政府进行权力监督,防止专制”。A、B项明显错误;C项也不正确,美国建立的是共和制政体,故选D。27.

唐朝陈廷章《水轮赋》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下列插图符合上述材料的是A.桔槔

B.翻车

C.筒车

D.辘轳参考答案:C28.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A.田庄经济产生B.大量自耕农出现C.土地兼并加剧D.有效保护非耕地参考答案:C在土地私有的前提之下,土地的自由买卖就会是经常性的现象,再加上土地税比较轻,这就等于为土地兼并创造了条件,因为土地拥有的多负担也不是很重,故选C而排除B;田庄经济不是汉代才产生的,故排除A;题干说到的都是耕地而不是非耕地,所以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29.1956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形势下,对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分析的会议是A.一届人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参考答案:B【详解】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同年,中共八大召开,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分析,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一届人大召开于1954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中共十三大召开于1987年,时间与材料信息都不符合,故排除ACD。30.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主要是指A.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居住

B.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C.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D.传教士可以在中国传教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材料二

据《天工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元明事类钞》载:明中叶后“北土广树艺(种植农作物)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衿(衣料)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明朝中期)田人佃手,其狡黠者,逋(拖欠)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距,故有久佃成业之谣”

——记载明朝中后期有关史实的资料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四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不得摘录原句,至少4个要点(4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是什么关系?其实质怎样(2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要求言简意赅,至少4个要点)。(4分)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参考答案:答案:(1)条件:①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③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改进;④商品经济活跃,南北经济交流日益密切;⑤地主土地私有制开始动摇。(4分)(2)关系:雇用和被雇用。实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2分)(3)原因:①统治者的限制和盘剥;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④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⑤工商业资本的短缺。(4分)

(4)国家政策是刺激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32.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新航路开辟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参考答案: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五大史观的含义,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难得出A项是从社会史观角度阐释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BCD三项分别是从革命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对新航路开辟作出的评价,故选A。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1)材料一所反映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3)根据所学知识,列出两个民国初期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和著名的实业家。

参考答案:(1)原因:列强经济侵略分解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诱导。(2)①我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20世纪初出现短暂的春天(或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较快);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3)纺织业和面粉业。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详解】(1)依据材料“继昌隆缫丝厂”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结合所学从列强经济侵略分解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诱导等角度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的原因。(2)依据图示可得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出现短暂的春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等信息。(3)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初期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著名的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34.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共产党宣言》(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