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富于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有哪些?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位于北方地区
2.读图:(1)山脉、地形区:A.太行山B.秦岭C.乌鞘岭D.内蒙古高原(2)省级行政区: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宁夏回族自治区④甘肃省(3)河流:⑤黄河⑥汾河⑦渭河
2.读图:(1)山脉、地形区:A.B.C..D.E.高原(2)省级行政区:②.③自治区④.(3)河流:⑤.⑥.⑦.3.黄土高原位于哪里?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南跨省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陕西甘肃主要城市:太原西安兰州银川黄陵延安在图中找出:黄河、汾河、渭河、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中国”一名,原指“国中”,意为“国之中央”,也就是国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这时的中国,已经变成为一个地域概念,而且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华”一词,源远流长,寓意颇深。它是公元300年魏晋时期钟信“天人合一”观念的哲人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复合而成的。“中”侧重自然(天),寓意天下之中;“华”侧重民族(人),寓意为华夏族群(汉族的前身)。因此,“中华”是一个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伟大实体,寓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美好心愿。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古代文明黄色土黑色土紫色土红色土白色土陕西黄帝陵华夏文明的发源地。4.为什么开挖窑洞作为传统民居?(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2)比较干燥,容易开挖。5.窑洞有什么优点?冬暖夏凉。1.2.6.信天游唱腔有什么特点?高亢而悠长。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
信天游:见面面容易拉手手难。白羊肚头巾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特的黄土风情
3.黄土高原位于哪里?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4.为什么开挖窑洞作为传统民居?(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2)比较干燥,容易开挖。
5.窑洞有什么优点?
冬暖夏凉。6.信天游唱腔有什么特点?
高亢而悠长。
二、风吹来的黄土
7.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厚度300米100米—200米100米左右风向:西北风蒙古中亚上帝的游戏
这个游戏大约从240万年前就开始了,风就是上帝抛沙的手‥‥科学家的假说水成说风成说风水雨相说西北风黄土高原的形成8.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什么风从哪里吹来的?
西北风从蒙古高原、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吹来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太行山中亚、蒙古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9.自中亚到黄土高原地表物质有什么变化?戈壁----沙漠----黄土前言
从事初中地理教学20多年,接触了海量的初中地理教学资料,吸收其优点,经过对比修整,编写出了自己的教学案。
工作的需要,被安排到高中部教学,深感高中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的欠缺。采用初中地理教学案的编排模式,按照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吸收初中地理各个版本的优点,对应北斗区域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出了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区域地理教学案。教学案的编写与教材同步,采用了正反页的方式。正面提出问题,反面相应位置展示答案。解决了学生背诵不知答案,感觉背好后无法自我检测的问题。学生可对着反面背诵,对着正面自我检测。
教学案集教案、学案、笔记、测评等于一体,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减轻了教师的讲课负担,真正做到了学生能学、教师能教、家长能查,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区域地理知识与地图有密切的联系,编写中对地图进行了详细修改,去除了无关内容对学生记忆知识的影响,只保留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图上记忆的知识,更利于学生学习。学生掌握好了基础知识才能做题,没有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做再多的题,也会有欠缺。有了对知识的拓展提高,才会考高分。教学案两者都兼备了。
教学案中地球、地图、气候部分设置了大量的习题,因为这部分像理科知识一样,变化很多,需要学生掌握方法。其它部分考试题就直接从基础知识及拓展部分中出,设置过多的习题只能是重复,只设计了少量拓展对比性的习题。
教学案的编排分《区域地理认知基础》、《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部分,非常适合高中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对应教学案制作出了相适应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教师上课可用,学生学习更可用。
也有初中地理的新型教学案。人教版、湘教版、星球商务版、粤教版、鲁教版、中图版每一节的都有,都是用Word编排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改编。也有对应教学案的课件和检测题。
感觉需要可联系电话微信同号。最好微信联系。
编写完成了对应四册各个版本每一节,每一章,期中、期末考试题,都是Word版的,按照中考的理念编排。
编写好的2022年中考模拟题有两套(一套10份,一套20份。)两套题各成一个体系,每套题都尽量多涉及四册地理课本的知识点,避免重复。
中考模拟题是我累积20多年的教学经验,参考海量的各地中考题编写的,比各地的中考题综合性强,更适合学生的拓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我是为书商编写的模拟题,要印成纸质的在我们全市发行,很多出版公司找人编写模拟题,有市场竞争,需要以质量取胜。为书商编写是每份题150元,20份给我3000元的稿费。我留有电子稿,可自己再服务于社会。今年我为2个公司老板编写的,都在我们这里的市场发行,是绝对没有大的题目的重复的,我都查重过了。两套题没什么大的区别,都涉及四册地理课本的内容,需要尽量涉及到更多的知识点,要尽量避免重复。两套题难免有个别知识点的重复,我尽量避免了图的重复。
中考模拟题各个版本可通用。
可播放幻灯片看一下后面的样稿。
9.自中亚到黄土高原地表物质有什么变化?
戈壁----沙漠----黄土风成说:黄土来自于哪里?中亚、蒙古高原、我国西北地区。1.2.3.10.“风成说”的证据有哪些?
1.黄土就像冬季的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说明黄土的流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不是当地产生的,而是外来的(中亚、蒙古、中国西北地区)。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黄土厚度比较均匀地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黄土颗粒自西北到东南越来越细黄土高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的矿物成分相同黄土中有多层随地形起伏的古土壤“风成说”证据说明的问题
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黄土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不是本地的,可能来自中亚、蒙古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形成,是外来的连连看7.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风成说”。8.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什么风从哪里吹来的?
西北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吹来的。9.自中亚到黄土高原地表物质有什么变化?
戈壁----沙漠----黄土10.“风成说”的证据有哪些?(1)黄土像冬季积雪一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2)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矿物成分不一样。
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岩石风化、流水冲来等。11.气候有什么特点?
自南向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温度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
三、地表形态地表特征黄土峁黄土塬黄土梁12.地表特征是什么?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卯、川等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黄土高原地貌景观黄土川1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哪里?黄土川
14.为什么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1.2.3.4.5.自然原因人为原因15.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原因:(1)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地表缺少植被保护。(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4)人多地少,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5)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1、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2、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1、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水土流失的影响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有那么一天,不仅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搬到哪里。
有些村庄和耕地分布在高原面和缓坡上。16.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什么?(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11.气候有什么特点?
自南向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温度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12.地表特征是什么?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卯、川等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1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哪里?
黄土川。14.为什么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
15.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地表缺少植被保护。(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4)人多地少,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5)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16.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什么?(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17.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1.阅读图6.34,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1)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越严重,水土流失越严重。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③降水强度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①土质:
(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坡度:
(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沙土陡坡大沙土、陡坡、暴雨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1.2.3.18.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2)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等。水土保持的措施只有缓坡地才能建梯田。2.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
,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
、
的作用。1.“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
。拦土坝表土田地护坡林草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9.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长过快。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储量最多的是山西省。20.黄土高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什么?旱涝灾害
21.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谷子17.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8.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2)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等。19.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过快。20.黄土高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什么?旱涝灾害
21.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谷子1.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下游修筑大堤
B.上游兴修水库
C.中游保持水土
D.下游开挖新河2.下列四组城市中,都位于黄土高原上,又是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的一组是
(
)
A.兰州、西安、太原
B.太原、西安、包头
C.延安、太原、兰州
D.郑州、西安、兰州能力提高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3.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东、西界线分别是()A.太行山、昆仑山 B.太行山、黄河C.大兴安岭、乌鞘岭 D.太行山、乌鞘岭4.黄河中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DC随堂检测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5.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从下列哪个地方吹来的()A.华北平原 B.西亚C.西伯利亚 D.中亚、蒙古等地6.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风成说”证据的是()A.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地形上B.黄土高原自东南到西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C.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D.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DB7.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位于哪种黄土地貌景观上()A.源B.梁C.命D.川B随堂检测知识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知识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8.
成语“泾渭分明”源于古代泾河、渭河一清一浊,而今两河皆浊浪滚滚,以致“泾渭不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增加B.黄河支流增多C.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加剧D.泾河、渭河清浊交替出现,属正常情况C随堂检测知识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9.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①这里地形破碎,气候干旱②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③这里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坏,而且很难恢复④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A.①②③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C随堂检测1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夏季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D随堂检测11.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A.制止滥垦滥伐B.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C.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D.做好水土保持工作D随堂检测知识点四:水土保持12.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③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④大力发展畜牧业.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A课后练习13.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A.毁林开荒B.修筑梯田C.多寒潮和台风D.土质疏松,降水集中2.针对该地地表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④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C课后练习14.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图中①②③三地的生态建设活动,合理的是()A.①修筑挡土坝②修筑梯田③种植优质牧草B.①修筑梯田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修筑挡土坝C.①开挖鱼塘②打坝淤地③种植山杏 D.①开挖鱼塘②种植谷子③建设人工草场B课后练习15.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如图的对比实验可以验证()A.植被疏密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B.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C.坡度大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D.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A课后练习16.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的发展方向是()A.修建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打坝挡土淤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C.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大力发展林、牧、果业D.植树种草,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D课后练习17.为了促进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大力种植温带果树,绿化山坡B.积极发展能源工业,实施“西电东送”C.大力开垦耕地,努力增产粮食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C能力提升课后练习半边房(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16—18题。18.“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A.降水较少B.高温多雨C.暴雨频发D.冬雨夏干19.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荫纳凉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课后练习AB1.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教案+学案+习题精炼(含答案)
-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初中数学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4
- 【核心素养】第2课《学做“快乐鸟”》第1课时《我很快乐和也有不开心的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素材
- 智能物流配送管理制度
- 八年级体育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 高钾血症患者的护理
- 第一单元第1课《网络发展简述》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手术器械检查与保养
- (正式版)JBT 14694-2024 电气绝缘用合成有机酯与结构材料的相容性试验方法
- 小学校园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设计
- 辽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数学试卷
- 芯片销售入职培训课件
- 《关于劳动合同制职工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2〕323 号)
-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 2024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苏丹草品种与栽培技术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全部教案
- 安全设备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