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这说明社会科学研究A.一定意义上被数学成果主宰B.需要自然科学的有效支撑C.解释了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D.完全依赖自然科学的发展2.康熙十一年(1672年),清政府规定;如将违禁出海贸易之人,不行举首,反以外海作为内地,或为隐匿,或擅给印票,往来侦探、通商漂海,皆革职提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沿海地区开放通商口岸,准许中国商人出海贸易,随后又正式成立—浙、江、闽、粤四海关,统一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导致清政府海洋政策变化的直接背景是A.收复台湾 B.平定三藩之乱C.列强染指中国东南沿海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宋明时代,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经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抑兼并”的国策、“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破。材料反映了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B.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C.商贸政策多元化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D.经济重心南移导致重商”思想盛行4.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己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D.无产阶级和平夺权胜利在望5.斯大林1930年3月2日在《真理报》发表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严厉指出:“某些同志被胜利冲昏头脑,失去了理智和冷静的眼光。我指的不仅是地方工作人员,而且是个别省委工作人员和个别中央委员。”斯大林的这一做法A.彻底终止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B.失去了苏联广大农民信任与拥护C.有利于纠正集体化运动中的错误D.促进了集体化运动健康稳定推进6.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A.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B.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C.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D.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7.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上一级队伍经常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级。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斗小 B.整顿全国军队编制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8.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其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儿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 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财产资格的限制彻底打破 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9.有历史学家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指“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10.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状元及第》《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市民阶层价值追求 B.艺术的教化功能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D.进步思想的影响11.唐代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福建,主要是茶民评比茶叶质量的高低。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从此可见,宋代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C.小农经济趋向解体 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12.新中国"一五"期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都实行统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样的做法旨在A.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B.调动生产者积极性C.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D.实现资源合理配置1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14.下图是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尼雅遗址中发现的汉代蜀地织锦,该织锦工艺复杂,图文并茂,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一时期内同时出现于东方天空,即“五星连珠”现象)八个文字。该文物A.反映了中国古代棉纺织技术发达 B.是西域纳入中央政府管理的证据C.呈现的文字字体是小篆 D.体现古代天人感应思想15.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考试A.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B.全力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服务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16.《天演论》的出版,一石激起千层浪。1906年《民报》主要撰稿人胡汉民评价《天演论》:“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即所谓言合群言排外排满者,固为风潮所激发者多,而严氏之功盖亦匪细。”这反映了A.《天演论》催生国人民族观念 B.维新思想已逐渐走向成熟C.“物竞天择”观念受民众推崇 D.“进化论”助推革命浪潮17.战国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的优势,下令全国推行胡服、教练骑射。北魏孝文帝下令全国“禁胡服”。对两者理解正确的是A.易服目的是营造改革氛围 B.客观上推动民族文化认同C.出发点在于实现民族交融 D.有力推动了国家统一进程18.著名学者白寿彝指出:以往人们称三家分晋是晋国政权封建化的标志。但是出土的《孙子》一书记载了此前六卿分晋及其田制与税制的封建化改革,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六卿分晋导致分封制瓦解 B.三家分晋是新兴地主阶级争权斗争C.封建制度最早确立于晋国 D.《孙子》的出土否定了晋国社会历史19.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概况。表中年平均生产增长率的变化促使各国时期美国英国法国1963年~1973年1.9%3.8%4.6%1974年~1979年-0.1%0.8%2.7%A.加大力度干预经济 B.扩大工业生产以减少失业C.极力稳定商品价格 D.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20.“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作为条约条款,上述内容当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1.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22.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边疆史地研究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探求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的史地著作,其原因既有“激发于清季之外侮”,更是“胚胎于朴实之学风”。这一“朴实之学风”是指A.经世致用 B.格物致知 C.师夷长技 D.以史为鉴23.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B.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C.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2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能够反映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的农具是A. B.C. D.25.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了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地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的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26.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反映出恩格斯A.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反思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C.借鉴资本主义私有制模式D.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27.如图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云纹漆案,是古人盛放食物的家具,它反映了两千多年前贵族宴饮进餐时分餐制的生活状况。后来,考古学家们又在距今约4500年以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说明当时就已经出现了分餐制。由此可知,分餐制的出现A.说明古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B.源于氏族公社共享劳动成果C.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礼仪规范 D.反映了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28.梁启超留下一幅挽联:“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其中“南海”是指康有为,那么联中的“松坡”最有可能是A.严复 B.康有为 C.蔡锷 D.袁世凯29.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间,担任丞相的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汉武帝时,他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后来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还任命平民出身的儒生担任丞相。这一措施A.改变了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 B.削弱了诸侯的势力C.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D.加强了君主的权力30.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C.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它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终于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1927下半年后,中共人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1934—1935年中共人数为何锐减?(3)1937以后中共人数为何迅速上升?32.历史概念的掌握——“经济全球化”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内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历史概念的外延,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材料进行概括和总结,给“经济全球化”下一定义。材料一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摘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摘自《共产党宣言》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产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摘自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材料四1960年,全球五个最富国家和五个最穷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是30倍,1990年达到60倍,如今则扩大到74倍。1999年,最富裕国家人均GDP(美国为30600美元)与最贫困国家人均GDP(埃塞俄比亚仅为100美元)之比竟达300:1,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摘自(英)沃尔夫《全球化为什么可行》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尚书》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侍统。——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材料二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现代民族精神。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第五次反“国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解放战争后期,在三大决战胜利之时,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伟大号召,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方向。——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精神新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国现代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

据材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可知借助数学工具来研究历史问题,体现出会科学研究需要自然科学的有效支撑,故B项正确;“一定意义上被数学成果主宰”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社会科学并非解释了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故C项错误;“完全依赖自然科学的发展”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2、A【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3年,清朝攻克台湾,1684年设立台湾府,1685年海禁政策开始松弛。由此可知,导致清政府海洋政策变化的直接背景是收复台湾,故A正确;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故B错误;明末开始,列强染指中国东南沿海,故C错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是材料的背景,故D错误。3、C【答案解析】

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政府税收大部分收入来自商业,这些措施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C正确;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A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整体上一直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材料中的“利农重商”的思想的盛行,并不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D错误。4、C【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中“1917年11月5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十月革命前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故答案为C项。A项,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是在俄国二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排除;B项,俄国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D项,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排除。5、C【答案解析】

据所学可知,斯大林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出现的违背农民意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这有利于纠正集体化过程中的错误,促进农业发展。C正确;彻底终止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A错误;斯大林这一行为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的信任与支持,B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在这一行为之后苏联出现了退社行为,导致苏联再次展开集体化运动,因此过程并不稳定,D错误。故选C。6、D【答案解析】从材料“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或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可以看出甲认为不应把民族主义当作德国统一的最主要因素,根据“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可知乙认为俾斯麦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两位史学家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D正确;甲和乙的论述可以看出两种看法是互相支持的,A错误;从材料“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可以看出B、C两项错误。7、C【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军队的三级军队编制实质上反映了北宋“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思想,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最终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排除A项;整顿全国军队编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排除B项;宋代三级军队编制削弱地方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故选C。8、D【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古雅典早期的关键职位如执政官、十将军等都被精英政治家所垄断,这也说明雅典的民主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D正确;完全平等的说法错误,A排除;材料未涉及旧贵族特权的废除,B排除;财产资格的限制被打破是在伯里克利改革时期,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C排除。故选D。9、D【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的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以“天理”为核心的新的理论体系,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在先秦、汉代的儒学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因此不属于全新创造,故排除ABC项。10、B【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孝图》中主要强调孝等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包公打龙袍》通过故事情节体现了忠孝的观念;《昭君出塞》通过歌颂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边疆安宁和百姓免遭战争之苦而远嫁塞外的故事,宣扬忠孝观念。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歌颂忠孝观念的木刻版画蓬勃发展说明这时期的艺术具有教化功能,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忠孝观念广泛传播的原因,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无关,故C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传统的忠孝思想,不是进步思想的体现,故D不正确。11、B【答案解析】

据“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可知斗茶风靡,社会生活的平民化趋势加强,故选B;经济重心的完成是在南宋,题意无从体现,排除A;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瓦解,排除C;文人雅士也是斗茶阶层的成员之一,看不出其引领作用,排除D。故选B。12、A【答案解析】

对劳动力人才实行统一分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劳动体制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以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A;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排除CD。故选A。13、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化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和社会思想近代化。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其主张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其主张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章太炎属于革命派,其主张有利于政治近代化,梁启超属于维新派,其主张有利于促进国民思想近代化,因此上述人物的共同诉求在于推动中国近代化,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实行民主政治,只是章太炎和梁启超的思想倾向,不是四人共同诉求;C选项错误,实行中国工业化也不是四人共同诉求;D选项错误,启蒙也并非材料中四人思想的共同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14、D【答案解析】

汉代蜀地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文物反映了其受到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D正确;汉代蜀锦应该是丝织品而不是棉纺织品,排除A;文物不能体现汉代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排除B;文字应该是隶书,排除C。15、A【答案解析】

材料文字“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反映了鸦片战争爆发后,当时国家面临海战、海防方面的重要问题和急需了解的知识,材料体现了科举制对现实的关注,A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兴起,排除B;时务策试题围绕的主题局限在海战海防,无法追求人才多元化,排除C;近代教育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16、D【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进化论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革命的发生,因此D选项正确;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A选项错误;《民报》宣传的是革命思想而非维新思想,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民众对“物竞天择”观念的态度,C选项错误。故选D。17、B【答案解析】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及孝文帝汉化改革都在客观上推动民族文化认同,B正确;易服目的和出发点是巩固统治,排除A、C;赵武灵王的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北部边疆,孝文帝改革激化了矛盾,引起兵变,因此D排除。18、B【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六卿在分晋后进行封建化改革成为新兴地主阶级,说明三家分晋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争权斗争,因此B选项正确;六卿分晋是分封制逐渐瓦解的表现,并非原因,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将晋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无法得出C选项,排除;D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故选B。19、D【答案解析】

相比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变得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促使各国采取减少干预、重视市场调节的政策,D项正确;197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的滞胀表明,扩大工业生产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AB两项错误;单纯稳定商品价格并不能解决滞胀问题,C项错误。20、C【答案解析】

朝鲜本来是中国的附属国,主权是不完整的。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条约要求清朝结束与朝鲜的藩属关系。联系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就是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插手朝鲜导致的,中国战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使朝鲜脱离中国,为吞并朝鲜做准备,故答案为C;ABD没有涉及朝鲜问题,排除。21、C【答案解析】

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体现的是礼法并治的思想,属于荀子的主张,C正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A排除;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排除;韩非子主张严刑酷法和变革,D排除。故选C。22、A【答案解析】

根据“激发于清季之外侮”可知,边疆史地研究蔚然成风是因为当时外来侵略不断,这实际上就是经世致用的表现,故选A;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不符合题意,排除B;师夷长技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C;以史为鉴指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但无法体现“胚胎于朴实之学风”,排除D。【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激发于清季之外侮”“胚胎于朴实之学风”,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3、B【答案解析】

由明清时期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和刘滋世经商致富,20年后又投资土地“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可得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权与资本互相转化现象,B项正确;材料并非意在强调再生产的资金不足,A项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土地经营“开始”市场化的结论,C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不符合史实。24、C【答案解析】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故C符合题意;原始社会后期,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商周时期使用青铜农具,如青铜耒,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B【答案解析】材料“20世纪40年代”“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到解放战争开始的场景,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故A项排除;“要和平,争民主”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愿望,故B项符合题意;“还我河山,守土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故C项排除;“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D项排除。26、A【答案解析】

由“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等可知恩格斯在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A项正确;正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在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不能说明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B项错误;恩格斯重新认识垄断和垄断公司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能说明他借鉴了私有制模式,也不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肯定,CD两项错误。27、B【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饮食木案体现的分餐制反映了氏族公社群体共享劳动成果的画面,故B项正确;分餐制与古人卫生意识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分餐制中并未体现长幼与贵贱的礼仪规范和等级秩序,排除CD两项。故选B。28、C【答案解析】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根据题干材料“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可以看出“松坡”是蔡锷,故C项正确;严复主要宣传维新思想,不是维护共和者,排除A;康有为是材料中“南海”,排除B;袁世凯是反对共和者,排除D。故选C。29、D【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且组成了中朝分割丞相的决策权,进而加强了专制君主的权利。D正确;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改变了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削弱丞相的势力,而不是诸侯,B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使儒家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材料未反映,C排除。故选D。30、A【答案解析】

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实施对华夏民族形成的影响,原族群受到了分封制的猛烈冲击,打破了原族群的隔绝状态,有利于各族群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故A项正确;B项的错误在于“彻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分封制有利于各族群的交流,有利于原族群的发展,C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完成”,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做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将部队带到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退敌人围剿,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1934年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遭到重大损失被迫长征。(3)1937年长征胜利转危为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辟敌后战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等【答案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遭到凊洗,人数锐减。随后八七会议的召开,中共做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土地革命使得越来越多得到土地的农民加入共产党捍卫胜利果实。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