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监控报告_第1页
测量监控报告_第2页
测量监控报告_第3页
测量监控报告_第4页
测量监控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市'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

测量监控方案第二合同段编制:复核:中建七局徐州市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二标段项目经理部2012年6月08日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1.工程概况-1-1.1大桥概况-1-1.2道路概况-4-1.3北三环立交概况-6-\o"CurrentDocument"2.仪器设备和人员-73.测量计划-8-3.1测U量规划-8-3.2测量依据-9-.3主要技术标准-9-3.4.施工测量方案简述-10-控制测量-11-.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加密-114.2测量方法-114.3过程控制-144.4测量复核制-154.5测量负责制-16-\o"CurrentDocument"大桥施工测量-165.1放样方法-175.2墩柱高程测量-18.3监控点的布置和埋设-205.4挂篮施工控制-215.5测量要求-225.6京杭运河大桥-23-路基工程-25\o"CurrentDocument".1施工测量的工作程序-256.2路基施工测量方法-266.3路基施工测量放样要求-276.4路基竣工测量-27-\o"CurrentDocument"7.排水工程-28.1工艺流程-287.2测量放样-28-\o"CurrentDocument"8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30-\o"CurrentDocument"9施工测量安全保证措施-30-工程概况徐州市东三环快速化工程南起迎宾大道,北至北三环,全长约14.6Km。主线高架桥(和平路以北〜北三环)长约10.2Km,全线设置有平行匝道共计7对。在东三环与迎宾大道相交处、响山路广山路处以及东三环与北三环相交处均设立交,共计3座。全线设地面辅道桥4座分别为古黄河桥、黄山垄桥、杨庄河桥和荆马河桥,在古黄河桥与铁路之间设置一座人行天桥。本标段为工程2标段,起讫点桩号为K7+950.5〜K14+560.0,全长6.6Km;主线设置平行匝道4对,分别位于规划广山路以北、杨山路以南、下淀路以北和桃山路以南,设置三环北路互通立交1处。路线平面位置如下图所示:LlLiIIIII]TTT1e*tnnIIIrTTTiii|i|『「什口nfTTT〕iiLi1.1桥梁概况本工程主线高架桥起讫点桩号为K7+950.5〜K13+237,全长5286.5m,桥梁标准宽度25m,桥面布置为双向六车道:0.5m(防撞护栏)+11.75m(机动车道)+0.5m(中央分隔墩)+11.7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25m。匝道桥梁标准宽度8.5m,桥面布置为:0.5m(防撞护栏)+7.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8.5m。图1-1主线桥梁标准横断面布置图(1)基础桥梁采用水下C30混凝土的钻孔灌注桩基础,主线桥梁桩径一般为中200cm和中220cm两种,长度范围为11m〜44m,匝道桥梁桩径一般为中120cm和中150cm两种。全线桩基均为嵌岩桩。(2)下部结构本工程中桥梁下部结构承台采用C30混凝土承台,主线标准段承台尺寸为7.1mx2.4mx1.5m,匝道承台尺寸为5.6mx2.5mx1.8m。下部结构立柱主线标准段采用双柱式桥墩,中墩立柱采用矩形带弧形形式。立柱截面尺寸为1.8mx1.7m,最高墩为Pm103墩,高度为14.968m,最低墩为Pm1墩,高度为6.844m。匝道桥梁下部结构采用独柱墩,截面尺寸为2mx1.3m,高度范围一般为4.014m〜7.907m。(3)上部结构主线桥基本采用等高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50,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多室斜板带圆弧断面,梁高为2m,箱梁顶、底板平行,中腹板铅锤。挑臂长4.0m,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0.40m,腹板厚0.40〜0.75m。墩顶和梁端各设1道横梁,中横梁厚2.5m,端横梁厚1.5m。主线道路设计中心线图1-2主线桥箱梁标准横断面图主线在跨越下淀路处采用40+60+40m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多室斜板带圆弧断面,梁高为2.0〜3.5m,箱梁顶、底板平行,中腹板铅锤。挑臂长4.0m,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0.40m,腹板厚0.40〜0.75m。墩顶和梁端各设1道横梁,中横梁厚2.5m,端横梁厚1.7m。主线匝道桥基本采用等高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单室斜板带圆弧断面,梁高为2m,箱梁顶、底板平行,腹板铅锤。悬臂长1.5m,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0.40m,腹板厚0.40〜0.6m。墩顶和梁端各设1道横梁,中横梁厚2.0m,端横梁厚1.2m。匝道道路设计中心线桥梁结构中心线图1-3主线匝道桥箱梁标准横断面图(4)附属结构桥面铺装桥面铺装分二层,下层为6cm厚C40钢筋混凝土铺装,上层为10cm沥青混凝土铺装。伸缩缝基本采用160模数式伸缩缝,桥台处采用D80型伸缩缝。

防撞栏杆采用钢筋混凝土SA、SAm级防撞护栏,人行通道两侧采用人行道护栏。支座现浇连续梁采用球形钢支座;匝道桥的边墩采用KQZ抗拉支座。1.2道路概况本工程地面辅道起讫点桩号为K7+950.5〜K13+342,全长5.39km。(1)道路横断面布置标准段道路宽度50m,路面布置为:4.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0m(绿化带)+11.5m(辅道车行道)+8.0m(中央分隔带)+11.5m(辅道车行道)+2.0m(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4.0m(人行道)=50m。图1-4三环东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标准段)匝道段道路宽度72m,路面布置为:4.0m(人行道)+7.0m(辅路车行道)+9.5m(绿化带)+11.5m(辅道车行道)+8.0m(中央分隔带)+11.5m(辅道车行道)+9.5m(绿化带)+7.0m(辅路车行道)+4.0m(人行道)=72m。-r25-<—,』卜8.5——7^-书51175州0.5+2乂3.5+3.75+0.5—0.5「8511At5750*+图1-5三环东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匝道段)全线辅道由老三环东路进行拓宽修建,零填及挖方路段拓宽处路基采用3层20cm厚6%石灰土进行填筑,填方路段拓宽处路基采用4层20cm厚6%石灰土进行填筑,非机动车道路基采用2层20cm厚素土+2层6%石灰土进行填筑。(2)路面结构层机动车道新建路面结构:4cm细粒式玛蹄脂碎石(SMA-13)(采用改性沥青、掺加抗车辙剂)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0.6cm稀浆封层透层油18cm水稳碎石(4.0MPa)18cm水稳碎石(3.5MPa)18cm二灰碎石(0.6MPa)机动车道加罩段路面结构:加罩厚度HV9cm,铣刨老路面,洒粘层油,加罩SMA-13;加罩厚度25cm>H>9cm,铣刨1cm老路面,洒粘层油,加罩4cmSMA-13+AC-25C;加罩厚度80cm>H>25m,在老路面上直接加铺水泥稳定碎石+7cmAC-25C+4cmSMA-13;加罩厚度H>80cm,与新建路面相同。

iWili——SMA-13图1-6加罩段路面结构示意图iWili——SMA-131.3三环北路立交桥概况(1)立交桥桥梁概况三环北路立交桥(K13+237〜K14+297),主线桥梁全长1.06Km,主线标准桥宽25m,分两幅时标准桥宽12.75m。全线立交桥共设有F、G、H、I匝道4处,自行车道桥1处,人行梯道桥1处。如下表所示:表1-1三环北路立交桥桥梁概况表桥名桥长(m)标准桥宽(m)备注主线桥(K13+237〜K14+297)106025、12.75预应力砼连续梁F匝道桥9249.0跨京杭运河采用116m的提篮拱桥G匝道桥9179.0跨京杭运河采用116m的提篮拱桥H匝道桥968.5预应力砼连续梁I匝道桥908.5预应力砼连续梁自行车道桥1604.1钢筋砼连续梁人行梯道桥25.23.5钢结构(2)京杭运河大桥桥梁概况京杭运河大桥是徐州市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建设工程跨越京杭运河的重要节点,现状秦洪桥为37+54+37m的连续钢构桥,1991年建成,荷载标准-20,2008〜2009年加固完成,荷载等级提高到公路-I级。新建京杭运河大桥在老秦洪桥左右两侧拼宽,主桥采用下承式系杆拱桥,左右幅桥宽均为21m。主桥范围桩号:GK0+761.0〜GK0+877.0(G匝道),FK0+768.0〜FK0+884.0(F匝道)。

图1-7京杭运河大桥横断面图仪器设备和人员本工程测量组由经专业培训持测绘证的测量人员组成,负责本工程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工作。配备高精度的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设备,所有的测量仪器均经测量仪器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具体人员和设备见表《测量设备清单》和《测量人员名单》。

测量设备清单施测仪器型号制造厂家使用状况备注全站仪GTS-102R托普康良好已标定全站仪GTS-102R托普康良好已标定水准仪DSZ2苏一光良好已标定水准仪DSZ2苏一光良好已标定水准仪DSZ2苏一光良好已标定测量人员名单测量人员专业从事类似工作年限职务冯艳超工程测量7测量组长杨海飞工程测量7测量副组长刘晓进交通工程2测量员唐强交通工程2测量员林中秀工程测量12测量员骆正生工民建20测量员测量计划3.1测量规划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项目开工前组织测量人员对管段内设计院所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并根据设计院所交的控制点加密导线点和水准点,布设大桥、路基平面控制网,以满足施工现场测量放样的需要。复测成果经总监办审核批复后,才能使用。项目开工后定期对水准点和导线控制网进行测量复核(每3个月由项目测量队组织进行测量复核)。考虑到控制点受施工和外界因素影响,全线的首级控制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坐标和高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但由于控制点布设在不同标段,每个标段使用的控制点不同。由于控制点点位变化可能会引起相邻标段衔接段出现错台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我部都将和相邻标段进行控制网的联测,导线点最少连进相邻标段两个导线点,水准点至少延伸相邻标段一个水准点,联测完成后对测量成果进行平差,平差后,在与其他标段的衔接段施工时,使用联测测量成果。3.2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GB50026-9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1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规范》DGJ08-118-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076-95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即技术标准,线路总平面图、纵断面图,GPS平面控制桩表、水准基点成果表;(11)业主的相关指导性文件。3.3主要技术标准、设计荷载:公路-I级;、设计速度:主线高架快速路80km/h,地面快速路60km/h,地面辅路60km/h,匝道40km/h;.桥梁宽度:主线标准段双向六车道,0.5m(防撞护栏)+11.75m(机动车道)+0.5m(中央分隔墩)+11.7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25m。平行匝道桥:0.5m(防撞护栏)+7.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8.5m。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耐久性设计环境类别:11类;设计安全等级:主线桥梁、匝道桥、辅道桥单跨跨径>40m的结构为一级,丫0=1.1;单跨跨径V40m的结构为二级,Y0=1.0.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W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g;抗震设防类别:B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8级;抗震重要性系数:桥梁E1作用下取0.5,E2作用下取1.7;地面辅道桥E1作用下取0.43,E2作用下取1.3.(8)设计基本风速:V10=25.6mS;(9)桥梁护栏防撞等级:SA级;(10)本工程坐标系统采用北京54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7度),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4施工测量方案简述3.4.1施工测量开始准备工作(1)学习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掌握设计要求。(2)对测量仪器、设备、工具等进行符合性检查,确认符合要求。严禁使用未经计量检定或超过检定有效期的仪器、设备、工具。测量仪器、工具配置应符合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要求,测量队要积极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现代化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和工效,满足施工需要。(3)控制桩点交接手续完成后,先进行现场踏勘、复核,控制点复核完毕后报监理单位审核。(4)开工前结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提前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工程测量的各项内业计算准备工作,内业计算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3.4.2施工测量过程控制(1)建立测量复核制度。内业双人对算方法计算坐标进行复核,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外业放样经换手复核后,关键部位报监理工程师复核。(2)施工控制测量用点注意保护,经常校测,保持准确。雨后、春融期或受到碰撞、遭遇损害,及时补点恢复、校测。(3)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4)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补绘。记录中不准塔式更改,不合格时应重测。手簿须填列页次,注明观测者、观测日期、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气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类型及编号,并详细记录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凡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予以保存不得撕毁。H-10-4控制测量4.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加密本标段根据“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徐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E级GPS导线控制点,对徐州市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工程第二合同段(K7+950.5〜K14+560)的导线控制点进行了加密复测,由于受现场地理条件影响,原进场时提供的导线点(GPS15)已被破坏,为更好的控制整条路线,我部对导线成果中的一些点(G15,G16,G19,G20)进行了舍弃,由GPS12—GP11控制边附合到GPS14—GPS13控制边和由GPS13——GPS14控制边附和到GPS18——GPS17控制边,对第二次GPS加密点J22,J23,J25,J26,J27,J28,J29,J30,J31,J32,J33,J34,J36,J37,J38,J39,J40,J41,J42,J43,J44进行了分段复测。导线全长8474.895m。按一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测量完成后进行平差计算,经平差计算后的结果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可进行施工测量。4.2测量方法导线点复测与加密在GPS测量控制点的基础上按公路一级导线测量精度进行,加密导线点的间距不小于200m,导线边长较短时其邻边长之比不宜小于1:3。水平角观测采用全测回法,观测4测回,同一测回的2个半测回间角值较差的限差或各测回同方向2倍视轴差(2c)的互差不得大于13”,不同测回间角值较差的限差或各测回同方向值互差不得大于10”,在限差以内时,水平角角值取4测回的平均值。边长采用对边测量。(附导线点示意图)三等水准测量在导线加密点的基础上使用Ds2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严格按照“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进行,视线长度不超过60m,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读黑面时读三丝读数,读红面读数只读中丝读数。每一测站观测完后,计算前后视距差、红黑面读数差和黑红面高差。三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3m,前后视距累积差不得超过6m,红黑面读数差不得超过2mm,黑红面高差不得超过2mm。计算结果符合要求后,移站继续测量,否则重测。施工控制网每半年复测一次。复测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采用布设加密导线的方法,对附合导线进行施测。精密导线测量精度要求:导线测量水准测量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回数等级水准线路最大长度(km)仪器类型水准尺类型观测方法DJ1DJ2DJ6等14.03.0610—等50DS1因瓦光学观测法往后-前-前-后四等9.01.546—一级4.00.5—24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后-前-前-后级2.40.25—13四等16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往后-后-前-前级1.20.1—12五等--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往后-前

等级导线长度(km)导线测量的精度表平均边长测距中误差测角中误(km)(mm)差(")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方位角闭

合差(〃)三等143201.8<1/55000±3.6也四等91.5等级导线长度(km)导线测量的精度表平均边长测距中误差测角中误(km)(mm)差(")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方位角闭

合差(〃)三等143201.8<1/55000±3.6也四等91.5182.5<1/35000±5也一级40.515<1/15000±10也二级2.40.25158<1/10000±16也三级1.20.11512<1/5000±24也注:表中n为测站数。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平原微丘区山岭重丘区三等Z\±3±6±12-L±4也±20寸L.i四等±5±10±20M±6寸n±300.1五等±8±15±30寸L--±400.1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Li为检测测段长度(km)。坐标计算数字取位等级观测方向值及各项改正数(〃)边长观测值及各项改正数(m)边长与坐标(m)方位角(〃)四等及以上0.10.0010.0010.1一等及以下10.0010.0011

施工控制网示意图三瑕琳4.3过程控制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是测量人员在工程开工前测量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测量人员接到施工图和测量资料后,应熟悉图纸和测量资料的内容、要点及特点,弄清设计意图。若在审图和审核测量资料时发现疑问,应及时上报技术管理部门和项目总工,以便使用准确的图纸和测量资料。4.3.1审图要点测量用施工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施工需要。收到测量资料后仔细阅读测量资料说明和施工图总说明。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复核曲线表中各曲线要素(转向角、半径、缓和曲线长、切线长、曲线总长、夹直线长、交点号、交点之间的方位角、里程等)。检查计算测量资料中所标注各里程之间的距离、角度、桥墩(台)坐标、水准基点标高是否一致。计算线路逐桩表中的坐标是否正确。检查计算曲线表、水准基点表、坡度表、施工平面图、纵断面图、剖面图、等图纸中所标注的里程、高程、几何尺寸、桥墩台中心坐标、各轴线关系等相互之间有无矛盾和差错。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尺寸及深度是否达到要求。审核后有无问题,都必须按要求记录并上报。如存在问题和疑点,应记录汇总表(要注明图别、图号、原因,必要时附图说明)4.3.2审图注意事项修改图纸,应在修改处加盖变更专用印章,变更图纸要及时书面通知测量人员,防止新旧施工图纸用错。计算出各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距离、绝对高差,以便下一步复测时对比使用。4.4测量复核制执行测量复核制,实行2级至3级复核制。内业资料计算必须有2人至3人单独计算,计算时可采用电算和手工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桥梁等重要结构物每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其重要控制桩位(中线桩、轴线桩、施工水准点等)进行测量复核。所有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必须进行换于测量。对工程的关键测量科目必须实行彻底换于测量,一般测量科目应实行同级换于测量。彻底换于测量,须更换全部测量人员、仪器及计算资料;同级换于测量,须更换测量和计算人员。各分部的导线点、中线点、水准基点应与相邻施工段重叠衔接,确定导线网的一条公共边和一个共用水准点。测量记录应采用专用记录薄用铅笔逐项记录测量数据,禁止使用易滴水的圆珠笔或钢笔书写。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用明显的记号标识。记录中参加人员、设备、日期、地点等事项应记录完备、清楚并签字齐全。记录数据应及时检核,录入计算资料的数据应核对无误。4.5测量负责制4.5.1配备施工所需的测量设备,专人负责测量仪器的保管、保养等工作。建立仪器的标定、不定期自检制度。没有按规定进行周检的测量设备,一律不得用于工程测量。4.5.2测量设备一经购置并投入使用,直至报废,整个过程都应由计量管理部门建立台帐,进行管理。其内容应能够满足和反映测量设备现状特征;测量设备台帐实施分级管理。4.5.3测量设备应建立各种记录,由其使用者负责填写并保存。设备转移时有关记录应随之转移,并做好书面记录。各种记录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书写工整,内容准确、真实,并应保存原始记录到规定期限5大桥施工测量施工测量流程施工测量观测方案布置图平面位置放祥布置图F(高程测量未知点)EMb(终点闭台水准点〉BMa(起点水准点〉高程测量布置图主要结构部位控制标准F(高程测量未知点)EMb(终点闭台水准点〉BMa(起点水准点〉结构部位平面位置(mm)高程(mm)桩基50±50承台15±10墩柱10±10梁体10±105.1放样方法5.1.1利用正镜倒镜分中,测回数为两测回,放样完毕利用全站仪中的对边测量功能测出点间的距离,再与理论值比对。墩中心距离用对边测量或用于50米钢尺测出来,再与理论值比对。每次放样完毕,再重复测量上次或以前的放样点的坐标,两者闭合后,则本次放样无误。对于高墩柱的施工,模板支立好以后,要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法校核,缆风绳要拉力均匀,模板调整好后要将其锁定。5.1.2桥梁桩基放样后,要用钢尺复核桩间距,并做好记录;桩位必须放出十字线护桩;锁口设置后要及时复测桩位坐标,如果超限,应重新放点,并调整护桩位置;成孔过程中,发现护桩损坏、偏移,要及时恢复。桩基钢筋笼定位要严格按照恢复的护桩十字线控制。5.1.3承台以上的放线数据,应有两人独立计算,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墩身施工前,要及时测设中心位置,在基础顶面放出十字线或轴线护桩;高墩施工要在承台顶弹出模板30或50线,以便于随时检查墩身竖直度,墩高20米以下每两浇注层用全站仪恢复一次墩身轴线,20米以上每浇注层恢复一次墩身轴线。5.2墩柱高程测量5.2.1墩柱与水准点高差在20米以内时,采用悬挂钢尺(在钢尺底部悬挂10Kg垂球,同时避免钢尺扭曲、打折现象的出现),水准仪从控制点测量。5.2.2高差超过20米,采用上述方法将水准点引全墩柱上,或根据地形另设控制点。5.2.3任何水准测量必须采用往返测,也就是所用水准测量必须为闭合测量。5.2.4刚构桥承台、0#块等施工完,应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及时整理分析观测数据,用以指导施工。5.2.5挡块、垫石测量放线应放出四个角点;架梁前应准确放出支座中心位置。垫石应与梁底面平行,施工时应注意垫石面应平整、清洁、粗糙合适,以保证垫石顶面与梁底面平行、支座均匀受力。5.3支架预压的沉降观测:(1)观测目的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支架的安全性和施工预抛高值,以消除施工中因支架变形和地基沉降而造成的箱梁线形和标高误差。(2)布点要求观测点上下设置两层,分别布设在扫地杆和顶部(靠近搁栅处)的支架上,纵桥向设置0#块和1号块4个断面,每个断面在翼缘板两侧和箱体中部各设置上下2点共6点,每跨共24个点。同时相应地在支架基础上对应地布设观测点。(3)观测方法和频率为了找出支架和基础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弹性变形以及沉降,观测时间为空载观测一次,1/2满载测一次,满载测一次,满载后6h测一次,满载后12h测一次,满载后24h测一次,满载后36h测一次,直到连续3天沉降在1mm/d为止,分别对支架上的监测点以及对应的支架基础的监测点进行监测记录,卸载后,根据所观测的标高数据计算出塑性沉降和弹性沉降,绘制荷载与沉降量关系曲线,确定最终上拱度值。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审核。(4)资料整理与预拱度设置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编制时间一一沉降曲线,沉降稳定后拆除,当每日沉降量不大H-18-于1mm,即可认为沉降已稳定,卸载后陆续观测,直至弹性变形完全恢复,整理观测数据后,得到总沉降量,I=I1+I2,I]一支架沉降量,I2—基础沉降量,通过观测,确定沉降量的经验数据,调整底模高程,底模标高预留出此沉降量。同时,沉降量作为其它箱梁预留沉降量的基准数值。(5)、支架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流程完成支架搭设,测量组确定沉降观测点位置及初始标高,通知监理复核确认。施工队进行预压,通知监理验收荷载测量组每天观测沉降量,通知监理复核。沉降量连续3天小于1mm/天经项目部及监理验收同意后,卸载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审核5.3监控点的布置和埋设监控点的位置应根据施工监控分析计算要求选定,且应与结构施工计算简图划分的节点位置一致,以便与理论计算挠度值相比较,同时也要反映出梁段浇注过程中顺桥向位移变化。横桥向也应设置观测点,以观测梁段平面线形变化和箱梁是否发生扭曲变形。为保证测值准确,宜用长8-10cm的010钢筋,把顶部磨圆做测标,在浇筑混凝土前把测标下端焊在桥面钢筋上,顶部露出桥面5-10mm。5.3.1监测精度: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等级和观测方法进行测量。5.3.2监控精度控制措施(1)挠度观测严格安排在凌晨5:00-8:00内完成。在该时间内,箱梁悬臂正好处在夜间温度降低、上升变形停止和白天温度上升、下挠变形开始之前,是悬臂箱梁温度相对稳定的时段。(2)张拉变形监测。张拉力所引起的挠度有时间滞后效应,亦即张拉后上挠度变形不会立即发生,而在张拉后的4-6小时逐渐完成,因此,张拉后的挠度变形观测,应安排在张拉完成6小时后的凌晨进行,以真实反映张拉引起的箱梁挠度变化。5.4挂篮施工监控主桥采用挂篮分段悬臂施工。施工过程中箱梁平、纵线性受结构体系、施工荷载、施工工艺(预应力张拉)、基础沉降、主墩弹性压缩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环境温度和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断变化。因此,有必要采取动态监测、监控措施,掌握施工过程中梁段平面变形及纵向挠度变化,同时分析预测下一阶段浇注梁段时平、纵面线形预抬高值,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线形满足设计要求。所以要对该大桥主桥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监控工作,必要时可对主桥箱梁及桥墩有关部位进行应力、应变、内力的监测,以便与设计值对比。5.4.1主模标高的确定为全面分析箱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挠度变化情况,为下一节箱梁立模提供依据,每浇注一段箱梁,应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挠度观测:(1)浇注混凝土后(2)张拉预应力前(3)张拉预应力后(4)移动挂篮后(5)浇注下一阶段混凝土前主模标高可参考如下公式确定:Hi=Ho=^fi+^(-fYi)+fgei+fxi+A式中:Hi一立模标高H-20-Ho一设计标高Zfi-各梁段自重在i节点产生的竖向位移总和Z(-fYi)—张拉预应力束在i节点产生的竖向位移总和fgei一挂篮在自重状态下产生的变形,包括拉篮的非弹性变形,fgefxi—混凝土收缩、徐变在i节点引起的竖向变形值△—边、中跨挠度预抬高值5.4.2浇注过程中精度控制要求要求箱梁顶、底面的标高误差小于±10mm,各截面垂直度误差小于箱梁高度1/1000,各部分断面尺寸误差小于±10mm。中线线形合拢误差应小于±10mm,中线标高合拢误差应小于±15mm。5.4.3标高调整方法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桥面板实际标高值与按立模标高设置的设计施工标高不一致,产生标高差值,如果差值小于±20mm,可不调整,如果差值大于±20mm,则应调整,调整值为1/2的标高差值。5.4.4挡块、垫石测量放线应放出四个角点;架梁前应准确放出支座中心位置。5.4.5桥面铺装、内外护栏放点间距不应大于5m,内外护栏宜同里程对称测设,以便于复核桥面宽度。放线后,宜用10m弦线量中矢法复核。5.5测量要求5.5.1桥墩基坑开挖前,应及时做好原地面复测、报检工作。5.5.2及时填写测量自检资料,按规定做好施工测量报检。5.5.3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薄,检查手薄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收工。5.5.4导线点、水准点、加密点和中线点的名称,必须记录正确。同一点名在各种资料中和现场必须一致。H-21-5.5.5及时收集、整理测量资料和绘制有关竣工图以及编写测量技术总结。5.5.6所有测量资料必须由技术主管复核签字,杜绝无复核或代签字等现象。5.5.7测量放样的所有置镜点、后视点必须是控制网的桩点。如果通视条件不好需要临时转点,在原控制网桩点设站时要用全站仪测出应用边的边长,与理论边长比较,确认置镜点、后视点是控制网的桩点。5.5.8所有计算应准确无误必须保证足够的精度,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系统误差。5.5.9所有定位放样测量必须有可靠的校核方法。5.5.10对高墩台结构物垂直度的控制,可采用交会法、十字线法、激光准直仪投点控制等方法。5.6京杭运河大桥新建京杭运河大桥在老秦洪桥左右两侧拼宽,主桥采用下承式系杆拱桥,左右幅桥宽21米。5.6.1施工测量本工程利用导线控制网GPS控制点G17,G18作为控制边布置大地四边形按一级导线三等水准对京杭运河大桥进行控制。开工前将所测成果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进行测量校核,确认资料和桩点无误后,利用此控制网对京杭运河钢架桥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如图所示:AC为秦洪桥桥梁轴线,CD,AB,AE为实测基线,A.C两点布置在新建钢架桥的桥台附近,便于两侧桥台的施工放样,基线长度要大于桥梁长度的0.7倍。|-22-布设施工控制网遵照下列原则:导线满足控制要求。相邻两点之间必须通视。将控制点选在地质材料条件好(不受沉降影响,保证精度),不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5.6.2(1)、施工准备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对设计单位提供导线控制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复核无误后使用,布设桥中线桩及临时水准点,每桥各设一个临时水准点,并定期校核复测校正。对施工中所进行的一切测量工作,认真作好记录工作,并严格执行换于复测制度。①、桩基测量放样在孔位布设准确后,以孔中心位置为圆心,护壁管半径画作为空口开挖线,当开孔钢套管稳定后可把孔位十字点布设在钢套壁管上,这样可随时调整钻孔钢丝绳的垂直度,确保孔位准确。5.6.3桥墩及垫石施工①、墩身墩身的施工工序为:测量定位-绑扎钢筋-组装模板-浇筑砼。垫石应与梁底面平行,施工时应注意垫石面应平整、清洁、粗糙合适,以保证垫石顶面与梁底面平行、支座均匀受力。主梁:叠合梁结构,分离双箱截面,桥面板采用25cm厚预制砼桥面板。主拱:提篮式,每个拱肋为矩形截;。风撑:箱形结构;系杆:采用环氧涂层钢绞线,双层HDPE护套,锚固在端横梁外侧;吊杆:采用平行钢丝,冷铸锚,在拱上张拉;桥墩墩身:钢筋砼桥墩;基础:直径1.5m钻孔灌注桩;水中临时支墩的设置是利用现状秦洪桥的边孔,不影响目前航道的运营。施工顺序和吊装方法:主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墩柱施工,端横梁支架搭设-搭设拱肋水中临时支墩基础-安装端横梁就位-完成拱肋水中临时支墩的上部安装-分段吊装两H-23-侧拱肋节段-利用吊车吊装跨中拱肋节段垂直提升系统及支架-利用垂直提升系统吊装跨中拱肋节段-安装临时水平系杆,张拉部分临时系杆,拱肋合龙,拆除拱肋水中临时支墩。施工前,应按图纸尺寸1:1进行计算机放样,并做出样板供施工和检验时使用,放样结果应保留到施工结束。放样应考虑结构预拱度,预拱度要求见设计图纸;另外,还应考虑焊接热应力引起的反变形量。在排板时应满足下列几点要求:⑴钢板应尽量纵向排列,以减少横向焊缝(I类焊缝)。⑵角焊缝与对接焊缝的间距不小于100mm,图上注明除外。放样和下料时,应根据结构特点及焊接顺序等因素,应加放焊接收缩余量,收缩余量在放样草图中注明。应根据吊装顺序,后定位的分段一端放100mm以上的余量,而先定位分段的一端为无余量。路基工程6.1施工测量的工作程序6.1.1首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施工控制网将路基中轴线测设到地面上,再进行路基建筑物各特征点测设。必须遵守“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6.1.2控制点恢复布设恢复路线勘测所设导线点水准点,增设加密导线点水准点。当导线点的密度不能满足路基施工要求,应加密控制点。当有的控制点在路基施工范围以内,则需要在该施工范围外增设控制点,以便在原控制点被施工破坏后,使新增设的控制点仍能对路基施工进行有效控制。6.1.3路基中线恢复测量可用全站仪进行点的平面位置水平角的测设(放样);水平距离测设.6.1.4纵断面测设在线路中桩的平面位置确定后,按设计要求计算出各中桩地面的设计高程,并测H-24-设出该高程。中桩平面位置的测设和中桩高程的测设可独立进行,也可用全站仪(测距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同时测设(精度精确在5mm内)。6.1.5.横断面测设线路设计的横断面,主要包括路基和边坡。在复测工作结束后应马上对设计路基横断面进行测量。在线路施工之前,首先把设计的边坡线在地面上标定出来,称为边桩放样,其次要把边坡和路基放样出来。横断面测设可采用抬杆法和全站仪测设法。6.2路基施工测量方法首先复核图纸和曲线要素,复核结果无误后,依据设计有关文件和技术交底书中提供的线路里程计算出相对应的中心坐标。计算资料两人分组计算,计算后比对结果无误后,技术主管再复核一次,只有在计算的放样数据准确无误后,方可作为放样的依据。高程计算时要注意该段路基在竖曲线的哪一处,该段有无加宽和超高,超高段上或超高渐变段上路基内外侧的坡度等,保证计算数据的准确无误。6.2.1采用坐标法配合Casio-5800计算器,准确放样出路基左(右)开挖(填)边线桩及该点标高,检查原设计图纸上的开挖边线是否足够,原征地界是否足够。并放出实际开挖(或填)边线桩,并在桩顶做出标识。6.2.2对于填(挖)方原地面线与设计图纸不符、出入较大地段,需要变更的要及时将测量数据提供给工程部门。6.2.3当原地面被挖开后,在每一进尺下挖的过程当中,要详细记录第一个里程段土石变化点处的标高及该点至中桩的距离,为验工计价,变更增量,竣工结算积累第一手资料。6.2.4填方地段的施工放样密度应满足施工的要求,边桩灰线应清晰,百米控制桩设立稳固、明显。6.2.5路基施工宽度、层厚应每层2〜3层,特别是密度区域交界层,实放中、边桩,并检测其地面高程,宽度、横坡,保证线形按设计进行。6.2.6在适当地段设立沉降标,定时进行沉降观测,及时进行沉降速率比较,并绘制成图表。6.2.7在确认断面中桩、边桩后,对其边桩高程,坡脚高程进行实测控制,以保证坡率、线形正确及坡道设计宽度。6.2.8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勾机每换一个座基(2〜5米)都要H-25-放出该挖方的坡脚处,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坡度并放样线桩开挖点,测定其标高解决下一道开挖坡度要求.6.3路基施工测量放样要求6.3.1路基施工期间每半年至少应复测一次水准点。6.3.2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在施工中,宜在不大于20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6.3.3取土坑放样时,应在坑的边缘设立明显标志,注明土场供应里程桩号及挖掘深度;作为排水用的取土坑,当挖至距坑底O.2〜O.3M时,应按设计修整坑底纵坡。6.3.4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时,宜先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1O〜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6.3.5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并做好记录。6.3.6中线加桩测量直线地段每20m、缓和曲线10m、圆曲线地段每10m桩。6.3.7中桩高程可用水准仪也可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起闭于水准点,其限差为±20S中桩高程宜观测两次,其不符值不应大于5cm,取位全厘米。6.3.8当高挡墙位于曲线地段施工放样时,距离每5〜10m钉设一中心桩(边桩)为宜。其放样的结构尺寸误差、基底及顶部高差误差均不应大于5cm。6.3.9陡坡地段可先根据路基横断面资料进行路基放样,待陡坡开挖放缓后,再进行中线放样现场定桩橛。有桥梁和档土墙等建筑物的曲线地段,应现场定桩橛。6.4路基竣工测量6.4.1应进行中线测量和高程测量,并需贯通全线里程和高程。6.4.2线路中线贯通测量时,线路中线应与桥中线相符合。在有桥梁的地段应从桥梁的中线向两端引测贯通。贯通测量后的中线位置应符合路基宽度和建筑限界的要求。6.4.3高程竣工测量应将水准基点和施工增设的临时水准点位移于稳固的建筑物上或接近线路的基岩上,每隔0.3〜0.5Km设置一个,6.4.4断面竣工测量时,路基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6.4.5路基高程误差和曲线横向闭合差均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