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试题_第1页
9月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试题_第2页
9月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试题_第3页
9月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试题_第4页
9月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建设法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建设工程实施法律制度1第三章城乡规划法律制度第一节城乡规划法概述一、城乡规划法立法背景《城乡规划法》是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关于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的基本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城乡建设规划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城乡规划法制建设经历了六个阶段:

1、上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经验,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3、1984年国务院颁布《城市规划条例》。

4、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城市规划法》并正式颁布,1990年4月1日《城市规划法》正式施行。

5、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颁布《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6、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城市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二、城乡规划法的主要内容《城乡规划法》共7章70条,重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方面:1、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城乡规划法》强调把社会利益放在核心位置,明确提出制定城乡规划法是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法》对规划确定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保护和对总体规划中强制性内容的规定,体现了对社会公共利益基本载体的保护。2、强调城乡规划综合调控的地位和作用3、新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4、严格城乡规划修改程序5、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6、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7、强化法律责任8、法律授权,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3三、《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的区别第一,由“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一字之差,调整对象即从城市走向城乡,从而将原来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法律体系。第二,从坚持的原则来看,老法是“指导建设,而新法则是强调资源保护。第三,从方法上来看,老法重规则的编制和审批,新法则重规则的实施和监督,这是新法与老法最大的区别。第四,以前违反规划后没有对责任主体的处罚,新法则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并把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自身工作的约束摆到重要的位置。4第五,老法强调规划部门的作用,,新法则强调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第六,新法完善了对违章建筑的处理机制,依法设立了责令停止建筑、限期改正、处以罚款、限期拆除、没收违法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等各类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第七,新法重视规划的修改,专门设立一章,明确城乡规划修改的条件和修改审批的程序。5第二节城乡规划制定一、城乡规划的分类

《城乡规划法》规定: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二、定义城乡规划: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6市区:指非农业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比较大的集中优势,城市建设基本联片,公用设施基本基本到达的地区。近郊区:是指紧靠市区的居民聚集区,蔬菜及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近期城市建设用地等与市区关系密切的地区规划控制区: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7三、城乡规划的内容1、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2、城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3、详细规划的内容包括规划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8四、城乡规划的制定1、城乡规划编制的依据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是城市规划编制的法律依据。

2、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各地在吃定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城市、镇、乡和村庄发展,格局各类规划的内容要求和特点,编制好相关规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课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压力大的基本国情。关注民生: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时进一步重视社会公正和改善民生。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格依法实施规划:要进一步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充实规划内容,落实规划“四线”等强制性内容。先规划后建设: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依法编制城乡规划,包括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乡和村庄规划。93、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过于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由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国务院审批(限直辖市城市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城市)其他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县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镇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10第三节城乡规划实施城乡规划实施必须遵循城乡规划公布制度和“一书三证”制度一、城市规划制度公布的意义:1、便于群众了解2、便于群众参与3、便于群众监督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制度选址意见书是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11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在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有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关于该建设项目选在哪个城市,或选在城市中哪个方位及范围的书面文件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管理程序1.调查研究和协商2.出具书面意见3.报批1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内容1.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有项目的名称、性质、用地与建设规模,供水与能源的需求量,采取的运输方式与运输量,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

2.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的依据1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审批管理

按建设项目计划审批权限实行分级规格管理

1.国家审批的大中型项目

2.中央部委、公司审批的小型和限额以下的项目

3.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4.地级、县级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1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由建设单位及个人提出建设用地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确定建设用地位置和范围的法定凭证。1.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2.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1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概念: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用于确认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作用:1.确认有关建设活动的合法地位,保证有关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2.作为建设活动进行过程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3.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城市建设活动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城市建设档案的重要内容16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1.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2.对建设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和规划控制3.对道路的各方面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审查和规划控制4.对各类管线进行审查和规划控制17建设工程规划审批的法定程序1.领证申请2.初步审查3.提出规划设计要点,核发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作为编制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依据4.审定初步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5.审查施工图,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8建设工程规划批准后的管理1.验线

2.现场检查

3.竣工验收19历史文化名城(镇、庄)保护与文物保护概述:

1》历史文化名城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滴十四条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律科学概念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有国务院核定公为历史文化名城。”20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具备的要素:1.保存文物特别丰富;2.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3.是一座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4.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准并公布。21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利于城市历史文脉的见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利于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局具有必然性。2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申报条件:1》保存文物特别丰富:2》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3》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4》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23申报与审批部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24第五节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监督检查:

1、人大监督检查

2、行政监督检查两个层面:①政府层级②对管理相对人

3、公众监督检查25违法行为主体①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与其他责任人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与相关行政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③城乡规划编制单位④有关建设单位和个人26有关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对依法应当编制城乡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编制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认命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违法行为的,有本机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部门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27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法律责任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域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嫌弃改正,处合同约定的规划编制费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清洁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由原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2》违反国家有关标准编制城乡规划的。为依法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照上述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不再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28在规划区违法建设的法律责任

为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城乡规划烛光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有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域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1》为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2》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3》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29建设单位未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的,由所在地域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30思考题:1、简述城乡规划法的主要内容2、简述城乡规划的作用3、简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作用4、试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31案例题原告某商贸于2006年3月20日和某县新华书店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租赁该店位于中山南路11号的商用房一幢四层共206平米楼房从事服饰商贸经营活动。被告某县规划局针对该商贸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2006年4月中旬擅自在该县中山南路11号封走廊做橱窗使用的行为,认为其违反了《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之规定。因该橱窗与北部走廊不协调,且改变了原建筑设计的风貌,依据《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11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该橱窗不符合城市市容容貌标准。根据《某市违反城市规划建设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8条之规定,与2006年4月20日作出限拆字【2006】02号拆除通知书,责令某商贸接到通知后3日内无条件自行拆除,否则将依法组织强拆。语气后,该公司未自行拆除。2006年4月27日15时30分许,被告组织其工作人员将原告的部分橱窗拆除。某商贸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试分析该强行拆除行为是否合法。32第四章建设用地法律制度第一节概述一、土地的概念和特征1、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岩石、气候、水文、地貌、植被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人类的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土地管理基础知识》中的定义)33《土地管理法》将我国土地分成三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①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②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用设施建设、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③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342、土地的特征①土地位置的不可移动性。这是显而易见的②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其数量和面积是自然形成的,不会自动的增减,人们只能靠自身的努力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把不能利用的土地变成可利用的土地,以及变更土地的用途③土地的不可替代性。土地在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旦土地遭到破坏或者被污染,就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收到破坏,人类就会面临生存危机。35④土地利用的长久性。土地利用的长久性有两重含义:一是作为农用地,只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的肥力还可能得到提高,土地可以持续使用。二是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36⑤土地的整体性。土地的整体性是指某个区域内的土地与岩石、土壤、气候、动植物、人类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土地自身具有比较完整的生态平衡系统⑥土地条件的差异性。土地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地层和地表结构,有不同的地形和地势,如平原、丘陵、山地、湖泊等。人类活动对土地造成不同的影响,也会形成土地的差异性。37二、土地管理法1、土地管理法的概念土地管理法是调整人们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土地管理法》分为八章,八十六条第一章“总则”。明确了制定土地管理法的目的、基本国策、基本原则、土地的所有制度、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土地管理体制以及公民在土地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38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主体、内容、范围等;土地使用权,含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承包经营、审批、管理等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审批程序等作出规定,并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土地统治制度以及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章“耕地保护”。明确了国家保护耕地的原则,主要对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等作出了规定39第五章“建设用地”。对建设征用土地的程序、审批、补偿以及土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收回等作了具体的规定。第六章“监督检查”。规定了土地监督检查的方法、主体、权限和程序等。第七章“法律责任”。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违反土地管理的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处罚的主体以及不服行政处罚的解决程序第八章“附则”。规定了本法的适用范围以及本法的实行时间403、《土地管理法》的立法目的①加强土地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用地大量增长,大量侵占耕地,耕地面积锐减,违反用地情况也日益严重。加强对土地的管理,防止国有土地资源流失,保护耕地,对于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我国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加强对土地管理的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土地立法,用国家强制力来加强对土地的管理41②维护土地的公有制《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管理法》依照宪法的规定,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42③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加强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规定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得减少,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补偿使用费均用于耕地开发;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收回了征用耕地的审批权,提高了征用耕地的补偿标准;禁止破坏、闲置和荒芜耕地;开发利用土地必须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鼓励综合整治土地,提高耕地质量43④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开了土地,人类就不能生存。而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与地的矛盾日益尖锐。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不仅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看待我们的土地资源,保护好现有的耕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444、土地管理体制根据《土地管理法》第5条的规定,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455、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则①土地公有原则《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内容。《土地管理法》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是依据宪法的规定而确立的重要基本原则。46②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土地管理法》第3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有土地的行为。”把珍惜、利用和保护土地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这既是对我国50年来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不仅如此,每个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和利用土地的义务。《土地管理法》第9条规定:“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47③土地用途管制原则⑴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分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的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利用土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内容包括:按用途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通过土地登记明确土地使用权性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分土地利用区和确定各区内土地使用的限制条件,对用途改变进行行政审批,并对违反土地用途管制的进行处罚。48⑵《土地管理法》第4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把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非利用地三类,明确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用途,而且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来使用土地。⑶土地用途管制的目的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保护农用地、保护耕地和保证粮食安全供给49④耕地特殊保护原则《土地管理法》第4条第2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第31条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土地管理法把对耕地的保护作为一项特殊的法律原则,从战略高度对待土地和粮食安全问题,确保18亿亩耕地保护地线不能突破。50⑤土地有偿使用原则《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5款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土地本身就是财富,能产生出极大的经济价值。过去我国实行土地的无偿使用制度,不仅没有发挥出土地应有的价值,而且正因为它不值钱,从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国家可以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资金,土地使用者也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土地的经济价值。51⑥国家对土地统一管理原则《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2款规定:“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第5条规定:“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国家对土地统一管理的权限依法属于各级人民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土地的权属进行确认、审批。这一原则有利于国家对土地进行管理,对土地的利用进行总体规划,保护耕地,制裁非法滥用土地的行为52第二节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一、土地所有权1、土地所有权的概念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种不同类型。《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这与宪法和物权法的表述是一致的。532、土地所有权的特征①主体的特定性根据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只能为国家和集体所有,意即除国家和集体外,其他民事主体不能成为土地所有权人②交易的限制性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禁止任何形式土地所有权的交易。土地所有权的买卖、互易、赠与和以土地所有权作为投资,均属非法,没有任何民事法律效力。54③权属的稳定性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特定性和交易的限制性,决定了我国土地所有权权属的高度稳定性,土地所有权的权属一般不会改变,除非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征用和征收④权能的分离性要发挥土地应有的价值,土地必须进入市场才能实现。但我国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不可转让,即不能交易。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将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使土地使用权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物权形态,而且法律允许其交易。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属的情况下,使土地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553、国家土地所有权⑴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国家土地所有权是国家作为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力。国家土地所有权实质上是国家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对与全体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土地进行管理,包括对其所有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力。国家的这种权利受到宪法和其他法律的保护。56⑵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只能是单一的,即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但国家是一个法律概念,行驶国家土地所有权应该是一个体。《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2款规定,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从权利归属上讲,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务院,但权利行使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在土地所有权的行使方法上,一般由国务院授权地方政府行使土地所有权。需要指出的是,国务院是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唯一主体,地方政府不能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所有权,只能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管理和处置国有土地。地方人民政府依据法律和国务院的授权,实施有关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投资、收回等所有者行为,应当向中央人民政府负责。57⑶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内容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内容包括国家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58①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占有职能国家对土地的占有可以分为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事实上占有和法律上占有两类。国家土地所有人的占有指国家作为所有人对国有土地实际控制。国家土地的非所有人占有是指国家以外的民事主体依法对国有土地进行实际控制的情形。59②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使用职能所有权的本来目的只是实现对所有物的支配,由所有人自己占有、使用、收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充分发挥财产的价值,所有人不必亲自对所有物占有、使用和收益,而将所有权的内容予以分化,使用权就是从所有权中分化出来的。国家对国有土地的使用,在法律上是以土地使用权形式实现的。60③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国家通过调整国家土地出让税费来对国家土地出让成本进行调控,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价格,从而影响土地二级市场的价格、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也能得到充分的实现。61④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处分权能在我国,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处分权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国家土地所有权既不允许转让,也不允许放弃,国家土地所有权只能为国家所有,这是由我国的宪法规定的。国家对土地所有权的处分行为仅仅表现为国家可以将国家土地使用权划拨或者出让给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在保持国家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发挥土地的最大经济效益。62⑷国家土地所有权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下列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①城市市区土地根据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立法精神,城市市区应该理解成城市建成区,而不包括城市行政区所涵盖的广大郊区农村。所谓城市建成区,一般是指已进行城市配套建设、具备城市功能、基本连片的区域63②城市市区以外的土地a.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b.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c.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d.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e.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644、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⑴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指农村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其所有土地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65⑵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土地管理法》第10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665、土地所有权的变更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因此,法律不允许土地私有化。土地所有权属变更不是指把公有的变为私有的,而是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或者将国家所有的土地调整为农民集体所有。67⑴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家所有土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市区要不断向外扩展,需要征用城市郊区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国家征用土地导致土地所有权属发生变化,即通过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就变成了国家所有的土地,但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要经过法定的程序,《土地管理法》对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作出严格的规定68⑵国有土地所有权转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国有土地转为集体所有的土地,但在以下特殊情况下,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将少量的国有土地转变为集体所有的土地。①需要调整权属地界或插花地为了调整不合理的土地权属地界,或者为了解决地界分散、插话、弯曲等问题,需要通过转裁弯取直、进行土地交换等办法,改变土地权属关系,将少量国有土地变为集体所有的土地②因某种实际需要如为了安置因国家大型建设项目而搬迁的移民,保证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可以将少量的国有荒地确定为农民集体所有,让农民耕地和放牧。69二、土地使用权1、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土地使用权是土地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一种权利,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其占有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在我国现实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常常分离的,但这种分离是以法律为依据的。在保证土地所有人不失去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土地使用人可以将土地出租、出让、转让给土地使用人使用702、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⑴土地使用权的派生性土地使用权的派生性是指所有权的享有权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有权相分离而形成的一种权利,土地所有者在不丧失所有权的情况下,将所有权的一部分权能暂时地或者长久地让渡给他人,而所有权人保留处分权71⑵土地使用权的从属性土地使用权的从属性是指土地使用权的发生、行使要受到所有权的制约⑶土地使用权的直接性土地使用权的直接性是指权利人对土地具有直接的支配力,其对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不需要他人履行任何义务而直接就可以实现。⑷土地使用权的可转让性土地使用权的可转让性是指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转让给他人使用,土地使用权人有权利处分使用权,有权以转让、出租和抵押等形式处分土地使用权72⑸土地使用权的有期限性土地使用权的有期限性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有一定的有效期限,过了有效期限以后,土地所有权人收回土地使用权,或者续展土地使用权73第三节土地的征用一、土地征用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土地征用的概念在我国,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的行为。《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这是我国实行土地征用的宪法依据。742、土地征用的特征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只有国家才能在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法律关系中充当征用主体,因为只有国家才能享有因国家建设的需要依法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利,尽管直接需要土地的并非国家,而是具体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但是他们建设用地只能根据自己用地的实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并在申请批准后获得土地的使用权75⑵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是国家行政行为,具有强制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并非民事行为,而是国家授权的并依照法律规定的依据和程序所实施的行政行为。土地征用法律关系的产生并非基于双方的自愿与一致,而是基于国家的单方面的意思表示,无需被征用土地的所有人同意。国家征用土地的指令,是行政命令。对此,土地被征用的集体经济组织必须服从76⑶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是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原因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即宪法第5条所指的公共利益的需要。这里所讲的国家建设需要或是公共利益需要,均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可以从两个层次上加以理解:其一,是直接的国家建设需要或公共利益需要。比如发展和兴办国防建设、公有事业、市政建设、交通运输、水利事业、国家机关用地等等,皆是以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的事业。其二,是广义的国家建设需要或者广义的公共利益的需要。就是说,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诸如设立国家主管机关批准的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兴办国家主管机关批准的民办大学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等等,均是广义上的国家建设和公共利益之需要。这些情况都可作为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原因77⑷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必须以土地补偿为必备条件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是有偿的强制进行。土地被征用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法取得经济上的补偿。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与土地征购不同。它并不是等价的特种买卖,而是有补偿条件的征用。但是,对被征用土地的适当补偿,则是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必不可少的条件。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78二、土地征用的原则及征地补偿1、土地征用应遵循的原则⑴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并且随着人口的逐年增长,耕地将继续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必须坚持:①加强规划,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用地;②要优先利用荒地、非农业用地,尽量不用耕地;③要优先利用劣地,尽量不用良田;④加大土地监察和土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制止乱占耕地、滥用土地行为79⑵妥善安置被征地单位和农民的原则集体土地征用意味着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丧失,意味着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利益的丧失,故用地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妥善安排被征地单位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一是对被征用土地的生产单位要妥善安排生产,二是对征地范围内的拆迁户要妥善安置,三是征用的土地要适当补偿,四是征地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要适当补助。80⑶谁使用土地谁补偿的原则土地征用的补偿并不是由国家支付,而是由用地单位支付。这是因为,国家并不直接使用所征用的土地,也不是被征用土地的直接受益者,而用地单位则兼具这两个因素。用地单位的补偿是一项法定义务,承担此项义务是使用被征土地的必要条件。用地单位必须按法定的标准,向被征用土地的集体组织和农民给予补偿812、土地征用的补偿《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对土地征用补偿都有明确的规定⑴征用集体土地的补偿原则①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的原则②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的原则82⑵征用集体土地的补偿范围和标准《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用包括以下三项内容:①土地补偿费②安置补助费③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助费83三、我国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⑴农用地无序征用的问题尽管我国农用地资源已经十分稀缺,但是其无序征用的问题还是相当突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①地方政府官员在利益驱动下有强烈的征地动机②对土地征用监管不力改变了各级政府对违法征地成本的预期③土地制度的不完善降低了对政府的外在约束84⑵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农民利益因征地而受到侵害主要源于以下方面①传统征地补偿标准偏低②征地补偿费的测算方法不合理③征地收益分配不合理85第四节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86一、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法律规定1988年4月12日,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原来规定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同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七届五次会议根据宪法修正案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增加了“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的规定87二、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1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用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1、招标、挂牌、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概念、范围、程序)2、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概念、原则、范围)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概念、内容)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最高年限、终止、续期)88第五节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与抵押一、土地使用权转让⑴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规定⑵土地使用权的继承⑶土地使用权转让后的法律规定89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⑴土地出租的形式(两种形式)⑵两种形式土地出租的区别⑶土地使用权出租的几种形式90三、土地使用权抵押1、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2、土地抵押权的法律特征3、土地抵押权登记制度(作用、效力)91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土地所有权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的,土地所有权为()所有A.国家B.全民C.集体

D.全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按照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法定最高年限,根据出让土地的()不同而不同A.用途

B.方式C.面积D.类型923、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届满前()申请续期。除了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幅土地的,应当予以批准个月

个月年4、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或者双方协议三种方式A.出售、招标B.拍卖、招标

C.出售、拍卖D.出售、出租935、1988年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A.转让

B.抵押C.买卖D.出让6、土地市场实际上是由政府控制的市场,因而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对土地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就不如一般商品那样明显。这表明了土地市场具有()特点A.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B.土地市场的地域性C.土地市场的垄断性

D.流通方式的多样性947、国有企业破产出售的,企业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当以()方式处置A.出让B.授权经营C.保留划拨土地D.以上都不对

959、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使用年限为()A.根据土地使用性质确定的最高年限B.转让合同双方约定的使用年限C.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D.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9610、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不能进行划拨的是()A.城市基础设施用地B.商业、娱乐、旅游建设用地B.国家机关和军事用地D.社会、公益事业用地97第五章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法律制度第一节招标投标的概述目前,我国招标投标法律规范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发的招标投标法律第二层次,由国务院颁发的招标投标行政法规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法规第三层次,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有关招标投标的部门规章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地方性招标投标规章981、工程招标投标的概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有两种方式:招标投标和直接发包工程招标:是指招标人用招标文件将委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告之有意向参与竞争的投标人,让他们按照规定条件提出实施计划和价格,然后通过评审、比较,选出信誉可靠、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报价合理的可信赖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以合同形式委托其完成工程99工程投标:是指各投标人依据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统一要求递交投标文件,争取获得实施资格。建设工程直接发包:发包方和承包方直接进行协商,以约定工程建设的价格、工期和其他条件的交易方式100实行强制招投标制的情况:①所有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②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③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101采用直接发包方式的情况: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或者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等特殊情况及规模太小的工程1022、建设工程招标

范围:⑴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具体内容包括:能源项目: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交通运输项目:铁路、公路、管道、水运、航空邮电通讯项目:邮政、电信枢纽、通信、信息网络水利项目:防洪、灌溉、排涝、引(供)水、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城市设施项目:道路、桥梁、地铁和轻轨交通、污水排放及处理、垃圾处理、地下管道、公共停车场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其他基础设施项目103⑵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具体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市政工程项目;科技、教育、文化等项目;体育、旅游等项目;卫生、社会福利等项目;商品住宅、经济适用房等项目104⑶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具体范围: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并且国有资产投资者实际拥有控制权的项目105⑷国家融资的项目具体范围包括: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的项目;使用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项目;使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项目;国家授权投资主体融资的项目;国家特许的融资项目;106⑸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资金的项目具体范围包括: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贷款资金的项目;使用外国政府及其机构贷款资金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援助资金的项目107招标规模标准:规定范围内的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⑴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上的;⑵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上的;⑶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⑷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前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108原则:《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的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择优选择承包单位。”《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109所谓“公开”,就是进行招标活动的信息要公开,开标的程序要公开,评标的标准和程序要公开,中标的结果要公开所谓“公平”,就是要求给予投标人平等的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不歧视任何一方。招投标的条件要公平,问题的处理要公平,处罚要公平110所谓“公正”,就是要求按公布的标准对待所有的投标人。招标的方式要公正、评标工作要公正,投标者的行为要公正等所谓“诚实信用原则”,就是要求招标投标各方都要诚实守信,不得欺骗、背信的行为。111招标方式:《招标投标法》第10条规定:“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112⑴公开招标公开招标也称无限竞争性招标优点:能够在最大限度内选择投标人,竞争性更强,择优率更高,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招标活动中的贿标行为,在我国实行的制度中,除了不适宜公开招标的项目经批准实行邀请招标外,其余的招标项目一律要实行公开招标难点:由于申请投标人很多,一般要设置资格预审程序,而且评标的工作量很大,所需招标时间长,费用高113⑵邀请招标优点:不需要发布招标公告和设置资格预审程序,节约招标费用和节省时间;由于对投标人以往的业绩和履约能力比较了解,减少了合同履行过程中承包方违约的风险缺点:由于邀请范围较小,选择面窄,可能失去了某些在技术上或报价上有竞争实力的潜在投标人,因此投标竞争的激烈程度相对较差114第二节招标程序按照招标人和投标人参与程度,可将招标过程概括划分为招标准备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和决标成交阶段一、招标准备阶段1、招标项目应具备的条件第一,已落实建设资金第二,已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第三,必要的准备工作已完成1152、选择招标方式选择招标方式应根据以下4个方面考虑:⑴根据工程特点和招标人的管理能力确定发包范围⑵依据工程建设总进度计划确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招标次数和每次招标的工作内容,如监理招标、设计招标、施工招标、设备供应招标等116⑶按每次招标前准备工作完成情况,选择合同计价方式。如施工招标时,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中小型工程,可采用总价合同;若为初步设计完成后的大型复杂工程,则应采用估计工程量单价合同⑷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招标前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合同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程序,最终确定招标方式1173、申请招标投标人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申请招标手续。申请招标文件应说明:招标工作范围、招标方式、计划工期、对投标人的资质要求、招标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自行招标还是委托代理招标等内容118二、招标投标阶段公开招标时,从发布招标公告开始(若为邀请招标,则从发出投标邀请函开始),到投标截止日期为止的期间称为招标投标阶段119《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应当合理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的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到投标截止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天。而招标人要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澄清的,至晚也必须在投标截止日期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投标文件的收受人。”1201、发布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内容一般包括:招标单位名称,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工程项目概况和本次招标工作范围的简要介绍,购买资格预审文件的地点、时间和价格等有关事项。1212、资格预审投标人在向招标人提出投标申请时,应附带有关投标资格的资料,以供招标人审查,这些资料应表明自己存在的合法地位、资质等级、技术装备水平、资金与财务状况、近期经营状况及以前所完成的与招标工程项目有关的业绩。122投标单位提供资料如下:⑴企业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⑵企业简历⑶自有资金情况⑷全员职工人数(包括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数量及技术等级情况等)⑸近三年城建的主要工程及其质量情况⑹现有主要施工任务,包括在建的和尚未开工的工程一览表1233、招标文件招标文件通常分为投标须知、合同条件、技术规范、图纸和技术资料、工程量清单等几部分内容1244、投标投标文件应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截止时间前送达投标地点。在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投标文件,投标人应拒收。根据契约自由原则,我国法律也规定,投标文件送交后,投标人可以进行补充、修改或撤回,但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招标人。补充、修改的内容亦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125投标人对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撤回通知,也必须在所规定的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送达规定地点。《招标投标法》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报价、竞标。”1265、现场考察设置现场考察程序的目的:⑴让投标人了解工程项目的现场情况、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以及周围环境条件,以便于编制投标书;⑵要求投标人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确定投标的原则和策略,避免合同履行过程中投标人以不了解现场情况为理由推卸应承担的合同责任1276、标前会议标前会议上招标单位负责人除了介绍工程概况外,还可对招标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加以修改(需报经招标投标管理机构核准)或予以补充说明,并对投标人书面提出的问题和会议上即席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会议结束后,招标人应将会议记录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发给每一位投标人。补充文件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28三、决标成交阶段1、开标不论是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都要举行开标会议,体现招标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标投标法》规定:“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预先确定的地点。”1292、评标由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工作⑴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是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招标人以外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130⑵评标工作程序:小型项目由于内容简单、合同价不大,可以采用即开、即评、既定的方式确定中标人大型项目由于内容复杂、涉及面宽,通常分成初评和详评两个阶段131⑶评标报告:评标报告是评标委员会经过对各投标书评审后向招标人提出的结论性报告,作为定标的主要依据。报告包含内容:评标情况说明、对各个合格投标书的评价、推荐合格的1-3个中标候选人1323、定标⑴定标原则:中标人的投标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②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133⑵确定中标人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并退还他们的投标保证金或者保函。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或者中标人拒绝签订承包合同均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34⑶签订承包合同中标通知书发出后30天内,双方应该订立书面合同⑷递交书面报告确定中标人后15天内,招标人应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递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135第三节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一、自行招标与招标代理的管理1、自行招标管理自行招标具备条件:⑴具有法人资格或是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⑵有与招标工程相适应的经济、技术管理人员⑶有组织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⑷有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能力⑸有组织开标、评标、定标的能力136具体包括:⑴具有项目法人资格(或者法人资格)⑵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概预算、财务和工程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力量⑶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经验⑷设有专门的招标机构或者拥有3名以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⑸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法规规章1372、招标代理管理招标代理机构:指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招标代理机构必须具备条件:⑴是依法设立的中介组织⑵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138⑶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开展工程招标代理业务所需设施及办公条件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⑸具备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⑹具有可以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库139二、管理机构及其职责⑴建设部负责全国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40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施工招标投标的规定和办法②指导、检查各地区和各部门招标投标工作③总结、交流招标投标工作的经验,提供服务④维护国家利益,监督重大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⑤审批跨省的施工招标投标代理机构141⑵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施工招标投标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42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的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施工招标投标实施办法②监督、检查有关施工招标投标活动,总结、交流工作经验③审批咨询、监理等单位代理施工招标投标业务的资格④调解施工招标投标纠纷⑤否决违反招标投标规定的定标结果143各级施工招标投标办事机构在同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施工招标投标的管理工作。各级施工招标投标办事机构的主要职责:144①审查招标单位的资质、招标申请书和招标文件;②审定标底,监督开标、评标、定标和议标③调解招标投标活动中的纠纷④否决违反招标投标规定的定标结果⑤处罚违反招标投标规定的行为⑥监督承发包合同的签订、履行145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由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146⑶国务院工业、交通等部门要会同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部门直接投资和相关投资公司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施工招标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47①贯彻我国有关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的法规和方针、政策②指导、组织本部门直接投资和相关投资公司投资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招标工作和本部门直属施工企业的投标工作③监督、检查本部门有关单位从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④会同项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招标等有关事宜148第四节违反《招标投标法》的法律责任一、招标人的责任(课本159页)二、投标人的责任三、其他相关人的责任四、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149习题:一、选择题1、某政府办公大楼项目进行施工招标,招标文件中不允许外省的投标人参与投标,此举违背了招标投标活动的()A.公开原则B.公平原则C.公正原则D.城实信用原则1502、某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工作人员王某,对该市的体育馆招标活动进行监督,则王某有权()A.参加开标会议B.作为评标委员会的成员C.决定中标人D.参加定标投票1513、一高速公路项目进行招标,按照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规定,开标后允许()A.投标人更改投标书的内容和报价B.投标人再增加优惠条件C.评标委员要求投标人澄清问题D.招标人更改招标文件中说明的评标定标办法1524、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所需费用由()承担,或者按照合同约定执行A.施工单位B.责任方C.建设单位D.暂停决定方153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出租机械设备的单位应当对出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在签订租赁协议时,应当出具()A.检测合格证明B.生产(制造)许可证明C.产品合格证明D.建筑机械使用许可证明1546、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下列施工项目不属于必须招标范围的是()A.企业投标的体育场B.企业投资廉租住房C.企业投资的商品住房D.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施工企业建设的自用办公楼1557、咨询单位申请招标代理机构资质时,()不是必备的条件。A.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营业场所B.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相应的资金C.有编制的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D.有对投标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的专业人才1568、属于必须招标范围的建设项目,其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以上的,必须招标万元万元万元万元1579、在下列关于开标的有关规定中,正确的是()A.开标过程应当记录B.开标应由公证机构主持C.开标应在投标有效期后30天内进行D.开标应在投标文件截止时间之后尽快进行158二、多选题1、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采用直接发包的方式委托建设任务。A.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150万元人民币B.重要设备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150万元人民币C.监理合同,单项合同估算价150万元人民币D.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监理合同单项合同估算价30万元人民币E.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监理合同单项合同估算价30万元人民币1592、招标方式中,邀请招标与公开招标比较,其缺点主要有()A.选择面窄,排斥了某些有竞争实力的潜在投标人B.竞争的激烈程度相对较差C.招标时间长D.招标费用高E.评标工作量较大160第六章建设工程实施法律制度第一节建筑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是1997年11月1日颁布,1998年3月1日实行的一部法律规定本法共8章85条内容:分别为:总则、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及附则161一、建筑许可建筑许可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对从业企业、从业人员的资质、资格审查管理制度。《建筑法》对建设单位明确作出规定:⑴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开工前应当向工程所在地申请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⑵国务院有关专业部门(指工业、交通等部门)直接管理的本专业建筑工程,开工前应当向有关专业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并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162!现阶段我国工程建设执业资格制度是单位执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并存的模式!工程建设单位执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许可制度都应由国家统一确定1631、从业单位资质审查制度国家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实行资质审查制度各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①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②有与其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③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的技术装备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1642、从事建筑活动人员与注册管理制度(后面几节具体讲)165第二节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法规一、概述1、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概念工程勘察: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的活动工程设计: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166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法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法规:指调整工程勘察设计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67二、工程勘察设计执业资格管理勘察、设计注册执业人员只能受聘于一个建设勘察、设计单位未受聘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不得从事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活动1681、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管理与监督⑴申请与审批(见172页)甲乙级资质:申请、初审、核实、审批、发证、备案丙丁级资质:申请、初审、审批发证、备案新设立的单位:暂定级169⑵监督管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的统一管理工作170三、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指在严格遵守技术标准法规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和协调资金、资源、技术、环境条件的制约,使设计项目能更好地满足业主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充分发挥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1711、工程勘察设计标准⑴工程建设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工程建设标准有不同的种类:(见176页)①按标准内容分②按适用范围分③按执行效力分172企业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173⑵工程勘察设计标准包括:工程建设勘察设计规范和标准设计两种①工程建设勘察设计规范:它是强制性标准,分为国家、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计单位四级②标准设计:它是推荐性设计标准,分为国家、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1742、工程设计的原则和依据原则:⑴贯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及产业政策⑵综合利用资源,满足环境保护要求⑶遵守工程建设技术标准⑷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⑸重视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结合⑹公共建筑和住宅要注意美观、适用和协调1753、设计阶段和内容⑴设计阶段划分一般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技术上复杂的项目: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牵涉面广的项目(大型矿区、油田、林区):总体规划设计(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176⑵设计的内容与深度⑶设计文件的审批与修改设计文件的审批,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审批的原则(见178页)①大型建设项目②中型建设项目③小型建设项目177④总体设计(总体规划设计)的审批权限与初步设计相同⑤各部委直管代管的下放项目的初步设计,以国务院主管部门为主,会同有关省、市、自治区审查或批准⑥施工图设计实行审查制178第三节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一、建设工程监理概述1、建设工程监理概念工程建设监理:指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社会化、专业化的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接收业主的委托和授权,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所进行的旨在实现项目投资目的的微观监督管理活动179建设工程监理定义表明了5个意思:⑴建设工程监理是针对工程项目建设所实施的监督管理活动⑵监理的行为主体是监理单位⑶监理的实施需要业主委托和授权⑷监理是有明确依据的工程建设行为⑸监理是具有微观性质的监理管理活动1802、我国建设监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⑴1988年7月建设部颁发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⑵1989年7月建设部颁发了《建设监理试行规定》,是我国第一个建设监理的法规性文件⑶1992年1月及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