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课件_第1页
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课件_第2页
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课件_第3页
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课件_第4页
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

精选ppt1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精选ppt1实验室检查是运用各种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及遗传学等学科的实验技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排泄物、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检测,以求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及与疾病相关的病理变化或病因等有关资料,对协助诊断、推测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等有其独特的作用。实验室检查在临床工作中虽然甚为重要,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检验或者灵敏度有限,或者特异性不强,检验结果也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解释检验结果时必须结合病人的其他临床资料全面考虑。精选ppt2实验室检查是运用各种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护理也有十分密切关系大部分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需要护士去采集;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作为客观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可以协助和指导护士观察、判断病情,作出护理诊断。所以,护士必须熟悉掌握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标本采集要求、方法及结果的临床意义。精选ppt3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护理也有十分密切关系大部分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需第一节血液检验一、血液常规检验血液常规检验是指对病人周围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及质量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RBC)、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WBC)及分类计数(differential,DC)。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验项目之一。精选ppt4第一节血液检验一、血液常规检验精选ppt4(一)血红蛋白测定Hb【目的】测定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标本采集方法】毛细血管采血【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12~16g/dl)

成年女性:110~150g/L(11~15g/dl)

新生儿:170~200g/L(17~20g/dl)精选ppt5(一)血红蛋白测定Hb【目的】测定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临床意义】Ⅰ、增多:

1)相对增多: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出汗过多等,由于血液浓缩使血红蛋白增多。

2)绝对增多:多由于组织缺氧致红细胞代偿性生成增多,少数有造血系统疾病所致。①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高原居民或剧烈运动等。②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精选ppt6【临床意义】精选ppt6Ⅱ、减少:

1)生理性减少:见于妊娠中、晚期和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生成减少:再障、缺铁性贫血、巨幼贫破坏增多:膜缺馅、酶缺陷、珠蛋白生成异常、PNH等,免疫性、感染性、机械性、物理化学性丢失:失血性贫血精选ppt7Ⅱ、减少:精选ppt7(二)

红细胞计数RBC:【目的】测定每升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标本采集方法】毛细血管采血。【参考值】

男性:(4.0~5.3)×1012/L(400万~550万个/mm3)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新生儿:(6.0~7.0)×1012/L(400万~530万个/mm3)【临床意义】同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致。精选ppt8(二)红细胞计数RBC:【目的】测定每升血液内红细(三)白细胞计数WBC:【目的】测定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及五类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比率。【标本采集方法】毛细血管采血。【参考值】

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6个月~2岁:(11~12)×109/L(11000~12000/mm3)精选ppt9(三)白细胞计数WBC:【目的】测定每升血液中白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绝对值(×109/L)相对值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

0.04~0.51%~5%

分叶核

2~750%~70%嗜酸性粒细胞(E):0.02~0.50.5%~5%嗜碱性粒细胞(B):0~0.10~1%淋巴细胞(L):0.8~420%~40%单核细胞(M):0.12~0.83%~8%

精选ppt10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临床意义】白细胞数高于10×109/L(10000/mm3)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4000/mm3)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因此,白细胞增多或减少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有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精选ppt11【临床意义】白细胞数高于10×109/L(10000/mm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⑴增多:生理性增多:如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以及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分娩时,均有中性粒细胞一过性增多。一日内下午较早晨为高。病理性增多:①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②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外伤、手术、大面积灼伤、血管栓塞等;③急性溶血:由于缺氧和红细胞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释放粒细胞;④急性失血:刺激骨髓贮存池释放粒细胞增多;⑤急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如铅、汞、砷、苯等中毒,昆虫及蛇咬伤等;⑥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精选ppt12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⑵减少:①感染性疾病:其中病毒性感染是常见原因,细菌感染如伤寒也是常见原因;②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贫血等。③物理化学因素:**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

**化学物质:如铅、苯、汞等;

**药物:如抗菌药物(氯霉素、磺胺药等)、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糖药等。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⑤脾功能亢进。⑥恶性肿瘤骨髓转移。⑦其它因素:如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过敏性休克及遗传因素等。精选ppt13⑵减少:精选ppt13(四)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10⒐/L【临床意义】1、增多:⑴生理性变化: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10%的波动,午后较晨间高,冬季较春季高,高原居民较平原居民高,静脉血平均值较周围血稍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1~2天降低,剧烈活动和饱餐后升高,休息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⑵病理性变化: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能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后及肺切除手术后等。⒐精选ppt14(四)血小板计数PLT:⒐精选ppt142、减少:⑴生理性减少:新生儿较婴儿低,出生3个月后才达到成人水平。妇女月经前血小板降低,经期后逐渐上升。⑵病理性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药物、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精选ppt152、减少:精选ppt15(五)血栓止血:出血时间(BT):

【参考值】Duke法,1~3min;Lvy法,1~6min.【临床意义】BT延长:⑴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性紫癜。⑵血小板量及功能异常:如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⑶血管性假性血友病:主要因缺乏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ⅦR:WF﹚,使血小板黏附胶原的功能异常。精选ppt16(五)血栓止血:出血时间(BT):精选ppt16

凝血时间(CT):

【参考值】玻璃试管法,4~12min

硅化试管法,15~32min

玻片法,2~5min

毛细玻管法,3~7min.【临床意义】⑴延长:①因子Ⅷ、Ⅸ、Ⅺ的含量严重减少,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及部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②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因子Ⅴ或X严重降低:如严重肝损害、阻塞性黄疸、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③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如肝素及双香豆素等。④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⑵缩短:①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的高凝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②抽血不顺利混有组织液时,也会使CT缩短。精选ppt17凝血时间(CT):精选ppt17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值】男性11~13.7s,女性11~14.5s【临床意义】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①先天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②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因子Ⅴ或X严重降低:如严重肝损害、阻塞性黄疸、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③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如肝素及双香豆素等。④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⑵缩短:①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的高凝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②抽血不顺利混有组织液时,也会使CT缩短。精选ppt18凝血酶原时间(PT):精选ppt18凝血酶时间(TT):【参考值】16~18s【临床意义】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①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多:如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肝素或肝素样物质增多。②纤维蛋白原显著减少(<0~75%)或结构异常时,如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③DIC⑵缩短:见于钙离子存在时及pH呈酸性等。精选ppt19凝血酶时间(TT):【参考值】16~18s精选ppt19纤维蛋白原定量(Fb):【参考值】成人:2~4g/L;新生儿:1.5~3.5g/L【临床意义】⑴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如肺炎、胆囊炎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结缔组织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放射治疗,外科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⑵降低:①产生不足: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肝硬化、急性肝坏死等。②消耗增多:大面积烧伤、DIC原发性纤溶症、出血性休克、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急性白血病、输血反应等。精选ppt20纤维蛋白原定量(Fb):【参考值】成人:2~4g/L;新生儿血液粘度测定:【参考值】⑴全血黏度(mpa.s):

高切变率(230/s)男:4.50~5.88

女:4.04~5.42

低切变率(23/s)男:6.84~9.86

女:6.10~8.98⑵血浆黏度(mpa.s):男:1.35~1.48

女:1.41~1.44【临床意义】⑴增高:①心、脑血管疾病:见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不全、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②血液病: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③其他疾病:见于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脱水、休克、及某些恶性肿瘤。⑵降低: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失血、血浆稀释等。精选ppt21血液粘度测定:【参考值】精选ppt21

血清尿素氮(BUN):【参考值】成人2.2~7.2mmol/L

儿童1.8~6.5mmol/L【临床意义】⑴增高:①肾前因素或全身性疾病:如急性大出血造成低血压和休克、脱水症(呕吐、幽门梗阻、长期腹泻等)或循环功能衰竭,引起尿量显著减少,甚至闭尿症,使血中BUN升高;严重的急性传染病累及肾功能、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蛋白分解过甚也可使BUN升高。②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炎、肾动慢硬化症及肾结核晚期等。③身后因素: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尿路狭窄、膀胱肿瘤等使尿路梗阻,因尿液排出障碍而使BUN上升。⑵降低:见于重症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妊娠后期等。精选ppt22血清尿素氮(BUN):精选ppt22血清肌酐(Cr):【参考值】成人男性:53~106umol/L

成人女性:44~97umol/L

儿童:27~62umol/L【临床意义】⑴增高:①严重肾功能损害或尿液排泄障碍:如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潴留,尿毒症等。②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③其他:如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治疗、Ⅱ~Ⅲ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等。⑵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白血病、多尿等。精选ppt23血清肌酐(Cr):精选ppt23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参考值】1.3~1.7ml/s.1.73㎡.【临床意义】①当患者CCr﹤1.0ml/s.1.73㎡.时,表示肾功能降低。②当患者CCr﹤0.67ml/s.1.73㎡.时,表示肾功能严重降低。③当患者CCr﹤0.33ml/s.1.73㎡.时,表示尿毒症晚期。精选ppt2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精选ppt24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

精选ppt25ICU常用实验室检验值及临床意义精选ppt1实验室检查是运用各种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及遗传学等学科的实验技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排泄物、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检测,以求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及与疾病相关的病理变化或病因等有关资料,对协助诊断、推测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等有其独特的作用。实验室检查在临床工作中虽然甚为重要,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检验或者灵敏度有限,或者特异性不强,检验结果也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解释检验结果时必须结合病人的其他临床资料全面考虑。精选ppt26实验室检查是运用各种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护理也有十分密切关系大部分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需要护士去采集;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作为客观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可以协助和指导护士观察、判断病情,作出护理诊断。所以,护士必须熟悉掌握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标本采集要求、方法及结果的临床意义。精选ppt27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护理也有十分密切关系大部分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需第一节血液检验一、血液常规检验血液常规检验是指对病人周围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及质量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RBC)、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WBC)及分类计数(differential,DC)。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验项目之一。精选ppt28第一节血液检验一、血液常规检验精选ppt4(一)血红蛋白测定Hb【目的】测定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标本采集方法】毛细血管采血【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12~16g/dl)

成年女性:110~150g/L(11~15g/dl)

新生儿:170~200g/L(17~20g/dl)精选ppt29(一)血红蛋白测定Hb【目的】测定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临床意义】Ⅰ、增多:

1)相对增多: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出汗过多等,由于血液浓缩使血红蛋白增多。

2)绝对增多:多由于组织缺氧致红细胞代偿性生成增多,少数有造血系统疾病所致。①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高原居民或剧烈运动等。②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精选ppt30【临床意义】精选ppt6Ⅱ、减少:

1)生理性减少:见于妊娠中、晚期和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生成减少:再障、缺铁性贫血、巨幼贫破坏增多:膜缺馅、酶缺陷、珠蛋白生成异常、PNH等,免疫性、感染性、机械性、物理化学性丢失:失血性贫血精选ppt31Ⅱ、减少:精选ppt7(二)

红细胞计数RBC:【目的】测定每升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标本采集方法】毛细血管采血。【参考值】

男性:(4.0~5.3)×1012/L(400万~550万个/mm3)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新生儿:(6.0~7.0)×1012/L(400万~530万个/mm3)【临床意义】同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致。精选ppt32(二)红细胞计数RBC:【目的】测定每升血液内红细(三)白细胞计数WBC:【目的】测定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及五类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比率。【标本采集方法】毛细血管采血。【参考值】

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6个月~2岁:(11~12)×109/L(11000~12000/mm3)精选ppt33(三)白细胞计数WBC:【目的】测定每升血液中白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绝对值(×109/L)相对值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

0.04~0.51%~5%

分叶核

2~750%~70%嗜酸性粒细胞(E):0.02~0.50.5%~5%嗜碱性粒细胞(B):0~0.10~1%淋巴细胞(L):0.8~420%~40%单核细胞(M):0.12~0.83%~8%

精选ppt3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临床意义】白细胞数高于10×109/L(10000/mm3)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4000/mm3)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因此,白细胞增多或减少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有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精选ppt35【临床意义】白细胞数高于10×109/L(10000/mm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⑴增多:生理性增多:如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以及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分娩时,均有中性粒细胞一过性增多。一日内下午较早晨为高。病理性增多:①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②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外伤、手术、大面积灼伤、血管栓塞等;③急性溶血:由于缺氧和红细胞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释放粒细胞;④急性失血:刺激骨髓贮存池释放粒细胞增多;⑤急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如铅、汞、砷、苯等中毒,昆虫及蛇咬伤等;⑥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精选ppt36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⑵减少:①感染性疾病:其中病毒性感染是常见原因,细菌感染如伤寒也是常见原因;②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贫血等。③物理化学因素:**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

**化学物质:如铅、苯、汞等;

**药物:如抗菌药物(氯霉素、磺胺药等)、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糖药等。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⑤脾功能亢进。⑥恶性肿瘤骨髓转移。⑦其它因素:如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过敏性休克及遗传因素等。精选ppt37⑵减少:精选ppt13(四)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10⒐/L【临床意义】1、增多:⑴生理性变化: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10%的波动,午后较晨间高,冬季较春季高,高原居民较平原居民高,静脉血平均值较周围血稍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1~2天降低,剧烈活动和饱餐后升高,休息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⑵病理性变化: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能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后及肺切除手术后等。⒐精选ppt38(四)血小板计数PLT:⒐精选ppt142、减少:⑴生理性减少:新生儿较婴儿低,出生3个月后才达到成人水平。妇女月经前血小板降低,经期后逐渐上升。⑵病理性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药物、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精选ppt392、减少:精选ppt15(五)血栓止血:出血时间(BT):

【参考值】Duke法,1~3min;Lvy法,1~6min.【临床意义】BT延长:⑴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性紫癜。⑵血小板量及功能异常:如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⑶血管性假性血友病:主要因缺乏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ⅦR:WF﹚,使血小板黏附胶原的功能异常。精选ppt40(五)血栓止血:出血时间(BT):精选ppt16

凝血时间(CT):

【参考值】玻璃试管法,4~12min

硅化试管法,15~32min

玻片法,2~5min

毛细玻管法,3~7min.【临床意义】⑴延长:①因子Ⅷ、Ⅸ、Ⅺ的含量严重减少,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及部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②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因子Ⅴ或X严重降低:如严重肝损害、阻塞性黄疸、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③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如肝素及双香豆素等。④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⑵缩短:①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的高凝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②抽血不顺利混有组织液时,也会使CT缩短。精选ppt41凝血时间(CT):精选ppt17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值】男性11~13.7s,女性11~14.5s【临床意义】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①先天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②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因子Ⅴ或X严重降低:如严重肝损害、阻塞性黄疸、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③血中抗凝物质增多:如肝素及双香豆素等。④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⑵缩短:①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的高凝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②抽血不顺利混有组织液时,也会使CT缩短。精选ppt42凝血酶原时间(PT):精选ppt18凝血酶时间(TT):【参考值】16~18s【临床意义】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①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多:如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肝素或肝素样物质增多。②纤维蛋白原显著减少(<0~75%)或结构异常时,如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③DIC⑵缩短:见于钙离子存在时及pH呈酸性等。精选ppt43凝血酶时间(TT):【参考值】16~18s精选ppt19纤维蛋白原定量(Fb):【参考值】成人:2~4g/L;新生儿:1.5~3.5g/L【临床意义】⑴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如肺炎、胆囊炎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结缔组织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放射治疗,外科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⑵降低:①产生不足: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肝硬化、急性肝坏死等。②消耗增多:大面积烧伤、DIC原发性纤溶症、出血性休克、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急性白血病、输血反应等。精选ppt44纤维蛋白原定量(Fb):【参考值】成人:2~4g/L;新生儿血液粘度测定:【参考值】⑴全血黏度(mpa.s):

高切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