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孙权劝学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孙权劝学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孙权劝学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孙权劝学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孙权劝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务川思源实验学校张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务川思源实验学校张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资治通学习目标1、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美(重、难点)2、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目标1、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美(重、难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忘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美称。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赏析课文对话美赏析课文对话美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反问句,责备卿言多务,孰如孤?反问名,要重读强调。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豪说说孙权劝学的“善”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说说孙权劝学的“说说鲁肃赞学的“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说说鲁肃赞学的“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不说说你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孙权:关爱部下好学善劝吕蒙:能听取别人意见好学鲁肃:敬才爱才说说你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孙权: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高妙的语言描写,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可谓精彩之极。知识点小结

高妙的语言描写,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请同学们找出本文要积累的文学常识《资治通鉴》司马光请同学们找出本文要积累的文学常识《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文中主要人物: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言多务,孰若孤?”(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孙权劝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合作探究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2、质疑,共同讨论合作探究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你当道,当权推托难道研究儒家经典粗略的阅读了解谁比得上我(事务多)?于是,就从事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名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你当道,当权推托难道研究儒家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到了……的时候到才干和谋略重新认清事物于是,就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到了……的时候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孰若孤?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破译难句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蒙辞以军中多务破译难句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吴下阿蒙:两个成语: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刮目相待:

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两个成语:

古今异义:

古:孤

古:今:今:

古:但

古:今:今:博士

古:今: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名称更加转折连词,但是只,仅仅重新孤独古时王侯自称经过到文

词汇

习孙权劝学古今异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名称更加转折连就: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当:但当涉猎

当窗理云鬓以:辞以军中多务

以钱币乞之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字多义:从事完成应当对,对着用用把认为文

词汇

习孙权劝学就:蒙乃始就学一字多义:从事孙权劝学

详吕蒙就学略鲁肃赞学侧面学理清思路孙权劝学

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侧面学理清思路1.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

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劝赞孙权劝学问题探究1.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鲁肃对部下既严格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问题探究孙权劝学#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3.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问题探究孙权劝学#吕蒙(坚决,关心)(自信,自得)(吃惊,赞叹)孙权鲁肃君臣同僚对话为主,言简意丰知识梳理吕蒙(坚决,关心)(自信,自得)(吃惊,赞叹)孙权鲁肃君臣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方仲永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年长乃学学有所成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延伸迁移方仲永吕蒙当涂掌事五岁能诗、年长乃学少年不学比1、《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编年战国1362司马光2、司马光是北宋_____家、______家。政治史学五代当堂训练1、《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2、选出红色词的正确意思。

(1)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A、告诉,对……说B、叫做,称为C、认为,以为D、所谓2、选出红色词的正确意思。(2)卿今当涂掌事

A.沿途掌管做事B.在安徽省当涂县做事C.掌权管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A.告辞B.推辞C.辞谢(2)卿今当涂掌事

A.沿途掌管做事(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过水去打猎B粗略地阅读C.干涉别人打猎(5)卿今者才略

A.谋略B.略微C.省略(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过水去打猎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大兄弟为什么发现事情这么晚呢B.长兄为什么了解这件事这么晚啊C.兄长识别事实多么迟啊B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1)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描写?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涉猎,见往事耳4、(1)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描写?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表达出本人看法即可。延伸迁移*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劝学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劝学名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劝学名言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劝学名言孙权劝学务川思源实验学校张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务川思源实验学校张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资治通学习目标1、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美(重、难点)2、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目标1、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美(重、难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忘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美称。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赏析课文对话美赏析课文对话美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反问句,责备卿言多务,孰如孤?反问名,要重读强调。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豪说说孙权劝学的“善”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说说孙权劝学的“说说鲁肃赞学的“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说说鲁肃赞学的“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不说说你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孙权:关爱部下好学善劝吕蒙:能听取别人意见好学鲁肃:敬才爱才说说你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孙权: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高妙的语言描写,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可谓精彩之极。知识点小结

高妙的语言描写,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请同学们找出本文要积累的文学常识《资治通鉴》司马光请同学们找出本文要积累的文学常识《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文中主要人物: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言多务,孰若孤?”(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孙权劝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合作探究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2、质疑,共同讨论合作探究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你当道,当权推托难道研究儒家经典粗略的阅读了解谁比得上我(事务多)?于是,就从事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名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你当道,当权推托难道研究儒家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到了……的时候到才干和谋略重新认清事物于是,就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到了……的时候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孰若孤?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破译难句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蒙辞以军中多务破译难句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吴下阿蒙:两个成语: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刮目相待:

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两个成语:

古今异义:

古:孤

古:今:今:

古:但

古:今:今:博士

古:今: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名称更加转折连词,但是只,仅仅重新孤独古时王侯自称经过到文

词汇

习孙权劝学古今异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名称更加转折连就: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当:但当涉猎

当窗理云鬓以:辞以军中多务

以钱币乞之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字多义:从事完成应当对,对着用用把认为文

词汇

习孙权劝学就:蒙乃始就学一字多义:从事孙权劝学

详吕蒙就学略鲁肃赞学侧面学理清思路孙权劝学

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侧面学理清思路1.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

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劝赞孙权劝学问题探究1.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孙权吕蒙鲁肃对部下既严格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问题探究孙权劝学#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3.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问题探究孙权劝学#吕蒙(坚决,关心)(自信,自得)(吃惊,赞叹)孙权鲁肃君臣同僚对话为主,言简意丰知识梳理吕蒙(坚决,关心)(自信,自得)(吃惊,赞叹)孙权鲁肃君臣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方仲永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年长乃学学有所成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延伸迁移方仲永吕蒙当涂掌事五岁能诗、年长乃学少年不学比1、《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编年战国1362司马光2、司马光是北宋_____家、______家。政治史学五代当堂训练1、《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2、选出红色词的正确意思。

(1)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A、告诉,对……说B、叫做,称为C、认为,以为D、所谓2、选出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