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练习题_第1页
教育学练习题_第2页
教育学练习题_第3页
教育学练习题_第4页
教育学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A B C家的教育 D《 A B C D A.夸美纽 C. D.洛思想的著作是(B A B C D A.夸美纽 C. D.洛 B.赫尔巴特 C)A.教育 C.A)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18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 A.赫尔巴 B.斯普朗 A.马卡连 B.凯C.苏霍姆林 C.《帕夫雷什中学 英国斯宾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第二 A《论语 B《学记C D《 )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 A ) D 1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分离开始结合是在( C.社 )A.师生关系化,出现了双轨 B.教育具有性和C.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发 D.确立了现代学校制 B社会 C社会 16、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C 发展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第三 教育具有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的理论。他认为中第四 2、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 4、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DA、阶段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这是身心发( 顺序 ( 阶段 C、不均衡 D、差异 的表现。(D 童身心发展具有(B A.阶段 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 “十个手指有长短”,这表明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D顺序 顺序 (D)顺序 的(D 以下儿童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16.“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体现了学生明显的(A ,学校教育不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的能动性等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体现在:加速人的发展,发觉人的潜力,提升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取决于学校教育目的性、系统性与选择性的实现程度;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12911433240001,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心理发展。另外的能动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第五 )A. B) D.《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纲要》的4、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 制C)A.壬寅学 )A.壬寅学 在我国近代学制中,提出“忠君、尊孔、尚公、尚式、尚实”、明显反映“中学为 A.壬子癸丑学制 C.1951年学 D.1958年学制 C.1985年《关于教育的决定D.1993年《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 C.1985年 D.1993年《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 教育目 ) A.洛 维 ,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 ? C) 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B A) 夸美纽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初中课程的类型主要是( ) 、 、A.准“三中心除了教师中心中心以外还D) 18.C) D)A.夸美纽 B.赫尔巴C.斯宾 D.布拉梅尔D)A.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B.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1.对活动中心课程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B.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A.校 B.教C. D) B.课程资源 隐性课程的特征是( A.目的 B.计划 C.组 D.非预期D)A. B.C.错活动课程才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和需要学科课程特点复习纸上P132即课程方案1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则和基本要领。3.要为课程开 书本6.书上p155两句话1. p154p1559.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5自主第八 教A)A. B. )A. D)A.生产经 )A.夸美纽 C.C)A.夸美纽 C. A.启发教 学B) B) 古代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 B.卢梭 D) 中小学“双基教学”中的“双基”指什么? B)A. 导BA.C.D)A.C.A) 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C A.教学原 陶行知先生“接枝如接知”体现了教学的(B A.罗杰 ) 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备课是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的活动具体工作有,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班级上课制: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人类的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开始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8、简述教学工作的一般过程教学工作的---包括:1.2.3.4.课题(单元)计划(教案做到钻研,了解学生,考虑教1..明确教学的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5.6.布置好课外作业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1.2.34.表达清晰5.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育人律123、发展基本能力4《《别对待相结合。(3,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教师 ——一次抄作业,二次抄作业,三次抄作业,终不是自己的实学。——老师罚学生连续三天打扫卫生学生思想不通其教育作用等于零。接着老师组织学生 能被搞垮。教师还组织学生了“9+1〉1+9”这个式子。它的意思是:9个人合唱由1个人指挥,这种演唱准能成功;若1个人独唱由9个人指挥,那么独唱者肯定无所适从,演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 ,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答:该老师了如下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的教学原环境、保持一颗敏锐的心、给学生充分的等。石磊说完后教室里并没有炸开锅反而静静李老师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答答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特别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以排除影响学生主动参与的不利因素。己的看法。在大家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动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第九 德 C 4.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发展过程,这四个方面中,基础是( 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发展过程,这四个方面中,德育的目的是( D )

彻哪条德育原则?(C) 导向原 )陶冶 C.说服 马卡连 C.乌申斯 (B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辩论 自我中心阶段 B.阶段 C.可逆性阶 认为这时儿童处于(B)自我中心阶段 B.阶段 C.可逆性阶 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B)自我中心阶段 B.阶段 C.可逆性阶 展处于(B)自我中心阶段 B.阶段 C.可逆性阶 甲儿童因偷吃东西打破了1只碗,乙儿童因帮助洗碗打破了5只碗.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乙儿童的行为更坏”的儿童处于B阶段。A.自我中心阶段 C.可逆性阶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B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A.自我中心阶段 B.阶段 C.可逆性阶 A.自我中心阶段 B.阶段 C.可逆性阶 A、前水平 B、水平 C、后水 A、前水平 B、水平 C、后水 A、道德认识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 A、道德认识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 错误P2802.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正确错误P296错误错误P302-303错误P323是教师单方面的共同。1、前水平。这一水平有两个阶段: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他们凭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2、水平。这一水平的两个阶段是:阶段3,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或好孩子定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阶段4,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了3、后水平。这个水平的两个阶段是:阶段5,社会契约和个利的定向阶6,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和消极因素的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为断提高等等,都决定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德发展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1)促进性质的、思想性质的。(2)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