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_第1页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_第2页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_第3页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一、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经过,分析其背景及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讨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现实的意义;(2)通过搜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材料,结合当时的背景及今天的现状来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理解意识,形成全球史观;明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外交关系的处理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准绳。(2)通过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2.难点:(1)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2)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报告》发表、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在中美现代外交史上的地位。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乔冠华在26届联合国大会乔的笑的照片,思考乔冠华为什么会如此开怀大笑?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乔骄傲,自豪的笑。重返联合国1,联合国的建立简单介绍联合国建立的过程,1945年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建立的组织。2,小组问题讨论一:为什么中国是恢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师:就学生讨论的第一个问题讲解,补充学生的不足。(1)1945年4月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2)1949年新中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3)由于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师: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向学生展示两段材料,通过材料总结,材料一:“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材料二: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2)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在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3)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斗争结果。(4)美国企图遏止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有什么意义?(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法律意义上说明世界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代表。(2)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3)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二,中美关系解冻引导学生回顾中美关系: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一直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不承认新中国,但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中美关系开始改善。(1)长期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台湾问题上搞两个中国的阴谋。(3)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1,小组讨论问题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材料一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材料二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材料三: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材料四: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材料五: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师:通过五段材料,总结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原因: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应对日本,西欧的挑战。中国:(1)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2,中美建交经过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以民促官。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官员交往。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学生活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制表完成此过程。时间事件1972年4月乒乓外交—以民促官1972年7月基辛格访华—官员交往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3,小组讨论问题四:中美建交对世界及中国有什么影响?(1)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使中国处于关键性制衡地位,提高了中国的战略和国际地位。(3)打开中国的外交困境,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引发了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4)有利于两国的经贸、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5)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三,中日邦交正常化思考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2)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争取中日建交,为日本取得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3)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及田中角荣首相的积极推动2,展示毛泽东接见田中角荣访华的图片以及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内阁大臣签订建交协议的图片。归纳中日建交的概况:(1)标志: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日本对过去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损失表示反省,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随后,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2)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并陆续签订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调整的原因(1)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实行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2)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表现: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小结:随着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望越来越高,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实行的孤立中国的政策。中美两国都朝着灵活务实的方向努力,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的大门,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促成了1979年两国的建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促成了中日建交,这样更多的国家和中国成为了朋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板书设计:外交关系的突破突破一重返联合国(一)概况(二)原因(三)意义突破二中美关系解冻(一)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二)经过(三)意义突破三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原因(二)概况(三)意义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教学反思: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本课主要是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图片,资料充实了教材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