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1.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2.《我爱这土地》一诗着力刻画的象征性形象是()

A.鹰;

B.土地;

C.鸟;

D.暴风雨

3.“谁演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A)

A.《游子吟》B.《山居秋暝》C.《无题》D.《赋得古原草送别》

4.下列人物属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是()A.A.冯谖B.孟子C.庄子D.孟尝君

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

A.李斯《谏逐客疏》B.李密《陈情表》C.李清照《声声慢》D.曹操《短歌行》

6.《季氏将伐椒央》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A.颛臾B.鲁国C.齐国D.宋国

7.《谏逐客书》一文中提到的任用商鞅变法的秦王是()

A.秦穆公B.秦孝公C.惠文王D.昭襄王

8.“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一语出自()

A.培根B.莫泊桑C.富兰克林D.契诃夫

9.苏轼、辛弃疾同为

A.婉约派词人B.豪放派词人C.风雅派词人D.北宋词人

10.《报刘一丈书》是一篇

A.书信体记叙文B.书信体议论文C.书信体抒情文D.奏章

11.先秦时强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黑暗现实的人是()

A.孔子B.庄子C.孟子D.荀子

12.《风波》、《断魂枪》、《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A.鲁迅、契柯夫、老舍B.契诃夫、鲁迅、老舍C.鲁迅、老舍、契诃夫D.契诃夫、老舍、鲁迅

13.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C.斯天下之民至焉。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夸张B.比喻C.拟人D.对偶

15.《宝玉挨打》中与宝玉被打没有关联的人物是()A.贾环B.蒋玉函C.金钏儿D.焙茗

二、填空题(10题)16.《战国策》的原著者不可考,后经西汉末年的___整理后定为《战国策》。

17.

18.小说《苦恼》的主人公是一名名叫____________的马车夫。

19.“朱门沉沉按歌舞,__________。”

20.徐志摩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

21.《左传》相传为__所作。

22.老舍的《断魂枪》主要表现了老拳师__________在近代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

23.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__。浙江__人。

24.陆游《关山月》:"________,厩马肥死弓断弦。"

2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实体事物说明文和____________说明文。

三、判断题(5题)26.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27.《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28.《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29.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30.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分析这段议论的论证方法。

32.(一)阅读《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齐人见田骈①,曰:“闻先生高议②:设为不宦③,而愿为役④。”

田骈日:“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

田骈日:“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⑤,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⑥。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⑦,徒⑧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也。”

田子辞。注:①田骈:齐国文士。②高议:高论。③设为不宦:提倡不做官。设:提倡。④为役:为百姓效劳。⑤设:假托。⑥嫁过毕:比嫁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意思是说比出嫁之女还会养孩子。⑦訾:同“资”,财富。钟:古时的一种量器。⑧徒:侍从。解释划线的字訾养千钟:

子何闻之:

33.选出这节诗中的比兴句,并分析其比兴意义。(4分)

五、现代文阅读(3题)34.一语段在描写“人与马”对话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

A.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

B.他跟我说了再会;

C.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

D.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35.作者从什么角度来认证这一观点?

36.从这段文字看,贾政为什么要训斥宝玉?

六、作文(1题)37.创新是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品质,请以此为话题,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战国时期,诸侯的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量收养门客为自己出谋划策。当时养士最多的是“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因此选择D孟尝君。

5.B

6.B

7.B

8.A

9.B解析:辛弃疾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但以表现爱国抗金的内容为主。他的词雄劲豪迈,悲壮沉郁,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因此本题应选择B项。

10.A解析: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宗臣(1525—1560),明代嘉靖年间,严嵩父子把持朝政,一些无耻之徒奔走钻营于严府门下,趋炎附势,丑态百出。在这种情况下,宗臣在回复刘一丈的信中,借题发挥,尖刻地讽刺了明代官场中的丑恶现象。故本题A项正确。

11.B

12.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作者。。【应试指导】《苦恼》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作品,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

13.C

14.B

15.D

16.刘向刘向

17.

18.姚纳姚纳

19.厩马肥死弓断弦厩马肥死弓断弦

20.诗人

21.左丘明左丘明

22.沙子龙

23.周树人绍兴周树人绍兴

24.朱门沉沉按歌舞

25.抽象事理抽象事理

26.Y

27.N

28.Y

29.N

30.N

31.前一部分运用类比论证法。前后两部分之间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32.养:俸禄。闻:听说。

3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弃妇愁思无边。

34.标准答案:A

35.作者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体会来论证这一观点强调人的精神是觉得快乐最重要的根据。作者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体会来论证这一观点,强调人的精神是觉得快乐最重要的根据。

36.因为宝玉讨厌贾雨村这类贪赃枉法的“禄蠹”,他不愿走仕途道路。

37.大胆创新,敢辟新路切苹果历来都是竖着切,人们从来都如此,谁也不曾想过横着切,而且还会认为横着切是错的。可是一个6岁的孩子却横着把苹果切开了,因为他脑子里没有"横着切是错的"这样的框框。于是人们就看到了苹果的横断面上的那个由果核组成的五角星。可见,如果不改个切法,人们永远也发现不了这个五角星的,所以,这个小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另辟蹊径,别有洞天。故事中的这位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切法大喊"切错了",这不正是当今一些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的代表吗?他们不知道另辟蹊径,别有洞天,因此,不能创新有所进步。所以,改革者就一定要抛弃旧观念,旧做法,大胆创新,另辟新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敢于从新的角度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出现新的结果,才能有所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做事方法经过人们多年的重复,在人们头脑中固定下来,大家墨守成规,不再想着另选一种方法,因而事情永远是老样子。其实这些旧有的方法,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只不过大家都这么做而已。在这种时候,想要发展进步,这种旧有的观念就成了绊脚石,它会阻碍我们的前进。举个圆珠笔的例子说吧。圆珠笔刚发明的时候,芯里面装的油较多,往往油还没用完,小圆珠就被磨坏了,弄得使用者满手都是油,很狼狈。于是很多人开始想办法延长圆珠的使用寿命,用过不少特殊材料来制造圆珠,但是珠子仍然在笔芯中的油没用完时就坏掉了。因而很多人认为圆珠笔将被淘汰。就在这时候,有人抛弃了改进圆珠的作法,改换思路,把笔芯变小,让它少装些油,使油在珠子没坏之前就用完了。于是,问题解决了,圆珠笔大行于世。由此可见,在某些时候,旧的思维定式不能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改换想法,另辟路径。改革开放的现实也能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总抱着市场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