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隧道勘察报告_第1页
路隧道勘察报告_第2页
路隧道勘察报告_第3页
路隧道勘察报告_第4页
路隧道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大建设项目勘察设计一标段(XXX隧道)工程地质具体勘察报告勘察阶段:具体勘察目录1.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根据 11.2.1勘察目的 11.2.2勘察任务 11.2.3勘察工作根据 11.3勘察工作布置及措施 11.3.1勘察工作布置 11.3.2勘察技术措施 21.4勘察工作量 22.工程地质条件 22.1自然地理特性 22.1.1地形、地貌及交通条件 22.1.2气象特性 22.2区域地质概况 32.3地层构造 32.4水文地质条件 43.岩土的测试成果与分析评价 43.1原位测试 43.2室内实验 53.3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 53.3.1水的腐蚀性分析评价 53.3.2土的腐蚀性评价 63.4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64.岩土工程评价 74.1建筑场地的稳定性 74.2场地地震效应 74.2.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74.2.2液化评价 74.2.3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74.3围岩分级划分与评价及围岩稳定性评价 84.4地基基本分析与评价 84.5与基本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84.5.1基坑支护 84.5.2隧道抗浮评价 94.5.3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与评价 94.5.4工程监测 95.结论与建议 9附件:1、检测报告1份2、勘察点平面布置图1张3、断面图图例1张4、工程地质纵断面图4张5、钻孔柱状图2张-重大建设项目勘察设计一标段益州大道南一段项目(XXX隧道)工程地质具体勘察报告1.概述1.1工程概况根据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天成管经审批[]176号)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经济发展局有关益州大道南一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拟建-重大建设项目勘察设计一标段益州大道南一段项目位于天府新区,成都城南片区,道路总长约6.38km,其中,改造道路总长度2.06km(下河坝锦江桥~牧华路段),新建道路总长约4.32km(牧华路~武汉路西段)。工程同步实行华阳城区下河坝滨河路改造工程,道路总长约1.40km。本项目波及2座桥梁(华阳锦江桥改建、江安河改造),1座跨线桥,1座下穿隧道,4处涵洞。本次勘察范畴为XXX下穿益州大道西段隧道(里程桩号为SK1+536.916~SK1+856.916)。隧道概况见表1.1.1。隧道概况表1.1.1隧道名称长度(m)最大挖深(m)宽度(m)隧道东侧进口高程/挖深(m)隧道西侧进口高程/挖深(m)隧道最低点高程/挖深(m)里程(m)XXX下穿益州大道西段隧道3208.6518462.91/1.57462.45/2.27456.94/8.65SK1+536.916~SK1+856.916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第3.0.1条,工程重要性级别为一级,场地及岩土条件复杂限度均为二级,工程地质勘察级别为甲级。该工程由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受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隧道作工程地质具体勘察工作。1.2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根据1.2.1勘察目的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和测试工作,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有关建议。1.2.2勘察任务①查明隧道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性,划分地貌单元;②查明隧道地段的地质构造、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③查明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④划分围岩类型,评价围岩的稳定性;⑤查明地下水类型、分布、水质及涌水量;⑥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⑦对场地地基土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地基解决提出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1.2.3勘察工作根据我公司按国家、行业现行有关规范及有关规定进行工作,所根据的重要技术规范及规定有: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⑵《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194-);⑶《都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⑷《公路桥涵地基与基本设计规范》(JTGD63-);⑸《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⑹《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⑻《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⑼《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本设计规范》(DB51/T5026-);⑽《土的工程分类原则》(GBJ/T50145-);⑾《公路土工实验规程》(JTGE40-)。1.3勘察工作布置及措施1.3.1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勘探孔是由设计单位确认布置。钻孔沿拟建隧道两侧外墙交叉布置,(受场地既有管道条件限制,孔位在道路红线范畴内略有偏移),共布置26个钻孔,其中N120动力触探对比孔13个,孔间距40.0m左右,孔深20.0~25.0m。取土试样孔8个,原则贯入实验孔12个。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3.2勘察技术措施(1)钻孔测放①执行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②坐标系:采用成都地区的都市坐标系。③高程系统:采用成都地区的都市高程系。④仪器设备:瑞士Leica公司生产的WildTC电子全站仪,仪器编号311432。标称精度:方向中误差0.″5,测距中误差3mm+2ppm。仪器通过四川省测绘局仪器鉴定中心鉴定合格。⑤放样措施: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⑥采用的控制点:采用我公司地形测绘时制作的基准点G02(X=198639.5439,Y=217597.5729,H=465.6169m)及G03(X=198638.8448,Y=217152.638,H=466.026m);作为放样控制点,控制点的高程为绝对高程。⑦钻孔数据来源: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总平图,进行钻探孔布设,然后在AutoCAD上量取坐标。(2)钻探、原位测试①对控制性钻孔采用XY-1A型钻机回旋钻探,控制回旋进尺,以便精确分层;设立取土试样孔,分层采用土样。钻孔采用SM植物胶护壁,保证取芯率,以便取样完整。对N120动力触探对比孔上部土层采用SH30-2A型钻机冲击钻进,下部卵石采用N120②原则贯入实验:对卵石上覆粉土、细砂层进行原则贯入实验,以评价土层的力学性质。③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对卵石层进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用以评价卵石的密实限度和均匀性,并进行力学分层。④在编号为SZK22及该节点XXX上跨桥QZK16钻孔中做单孔波速测试。(3)室内实验取土试样进行物理力学实验,获取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以评价其工程特性;取水和土试样进行室内实验,以鉴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4勘察工作量勘察野外工作于10月1日开始,10月21日完毕,室内土工实验工作于10月15日完毕。完毕的工作量见表1.4。本报告于11月11日提交。勘察完毕工作量登记表表1.4序号工作内容计算单位工作量1勘察钻孔m/孔593.0/26a.SM植物胶护壁的回转钻孔m/孔593.0/262取样a.取土试样件/孔37/8b.取水试样件23原则贯入实验次/孔11/114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m/孔61.3/135室内实验a.常规物理力学实验件3b.岩石天然抗压实验组15c.岩石饱和抗压实验组12d.颗粒分析件18e.水质分析实验件2f.土的腐蚀性实验件2g.波速测试件22.工程地质条件2.1自然地理特性2.1.1地形、地貌及交通条件场地位于成都市牧华路与站华路交叉口沿线毛坯路。地形平坦开阔,钻孔孔口标高为463.69~464.72m,最大高差1.44m。地貌单元属于岷江Ⅰ级阶地,交通便利2.1.2气象特性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重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1)气温:近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2)降水量:近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3)蒸发量:近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4)相对湿度:近年平均为82%。5)日照时间:近年平均为1228.3小时。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近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2.2区域地质概况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东侧,处在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见图2.1)。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在凹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他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重要取决于场地区域隐伏断裂的活动状况和龙门山、龙泉山构造带的活动对成都市的影响。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是影响成都盆地区域稳定性的重要断裂,其性质、延伸方向、发育特性及其具体位置有待于进一步的进一步研究,但从数百年来的历史地震记载已经证明,对成都市有影响地震烈度都没有超过6度。也有资料预测,在考虑穿过市区的重要断裂如进一步活动并同步考虑浅埋地下水影响的状况下,在成都市区地震烈度超过7度的也许性不大,从龙门山构造带和龙泉山构造带的活动状况看,从获取的成都市区影响最大的场地浅层地震勘探资料,结合本次波速测试、钻探资料,也进一步证明,场地内无断裂通过,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亦可不考虑隐伏断裂以及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的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图2.22.3地层构造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畴内,揭发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层(Q4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地层(Q4al+pl)、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层及泥质砂岩层(K2g)。现对各地层特性描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层(Q4ml):素填土(1-2):褐色、褐黄色,松散,稍湿~湿,重要以在建XXX回填卵石及粘性土为主,全路段分布,为原路基填筑土,层厚1.00~2.50m。⑵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地层(Q4al+pl)粉土(2):浅灰~灰褐色,稍密,稍湿,摇震反映中档,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在路段局部分布,层厚0.50~1.80m。细砂(3):黄灰~青灰色,松散,饱和,重要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粘土矿物,该层大面积分布于场地卵石层顶面,层厚0.50~2.00m。卵石(4):褐黄、黄灰、青灰色,稍密,稍湿~饱和。母岩成分重要为花岗岩、石英岩、灰岩等,呈亚圆形,中档风化,分选性和磨圆度中档,一般粒径4~15cm,最大达35cm。根据N120动探测试击数和《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本设计规范》(DB51/T5026-)分为4个亚层(4-1)松散卵石:黄灰色~青灰色,松散,湿~饱和,卵石含量50%~55%,一般直径2~10cm。被细砂、泥质充填。颗粒交错排列,大部分不接触。厚度为1.00~4.80m。以层状、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地内部分地段。N120修正击数不不小于4(4-2)稍密卵石:黄灰色~青灰色,稍密,湿~饱和,卵石含量55%~60%,一般直径2~15cm。被中砂充填,含少量泥质成分。颗粒交错排列,部分接触。厚度为1.00~4.80m,顶板埋深7.4~14.2m,以层状、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地部分地段。N(4-3)中密卵石:黄灰色~青灰色,中密,湿~饱和,卵石粒径一般3~15cm,个别不小于20cm,卵石含量占60%~70%,被中砂和砾砂充填,并含10%左右的圆砾。颗粒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厚度为1.30~3.60m,以层状、透镜体状分布于全场地。N120修正击数为(4-4)密实卵石:黄灰色~青灰色,中密,湿~饱和,卵石含量不小于70%,一般直径10~15cm,个别不小于20cm。被中粗砂和砾砂充填,并含15%左右的圆砾。颗粒交错排列,持续接触。顶板埋深6.7~13.6m,分布于全场地。⑶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5):紫红色~红褐色,重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状构造,块状或层状构造,部分地段夹薄层砂岩。在钻探深度范畴内,根据其风化限度,将其划分为强风化及中档风化2个亚层:强风化泥岩(5-2):紫红~暗红色,重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构造,中层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构造面不清晰,岩芯极破碎,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干钻可钻进。钻孔揭发层厚1.10~5.60m。中风化泥岩(5-3):紫红色,重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泥质构造,巨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构造面较清晰,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或长柱状,岩质软,浸水或日晒易软化和崩解。局部地段岩芯较为破碎,沿水平构造面夹薄层强风化泥岩,干钻钻进困难。岩石为极软岩,岩体RQD值为70%~80%,岩体完整限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Ⅴ级。该层本次勘察未揭穿。泥质砂岩(6):棕红、褐红色,重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细粒构造,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局部夹薄层泥岩,节理裂隙较较发育,岩体为层状、块状构造,产状近水平。里程段只浮现中风化泥质砂岩层。中风化泥质砂岩(6-3):位于基岩中下部,岩体风化中档,裂隙不发育,岩质稍硬~较硬,取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级别为Ⅴ级。该层本次勘察未揭穿。上述各层岩土的分布状况详见《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2.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重要为上层滞水和第四系孔隙型潜水,上层滞水重要分布于人工填土中,孔隙型潜水重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层的砂卵石层,卵石充填以中砂为主,渗入性较好。勘察期间为丰水期,在钻孔中测到场地内地下水静止水位为自然地面下2.90~4.8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0~2.00m,其中12、1、2月为枯水期,7、8、9月为丰水期。卵石层渗入系数k建议为22m/d。3.岩土的测试成果与分析评价3.1原位测试本次勘察采用原则贯入实验对粉土(2)、细砂(3)分别进行测试,本次共作原则贯入实验11次;对场地分布的卵石层进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测试成果指标见表3.1-1,表3.1-2。原则贯入实验成果指标表3.1-1项目土层名称样本容量(n)范畴值(N)平均值(击)原则差σ变异系数δ修正系数rs记录原则值(击)粉土(2)74.0-5.04.830.410.080.934.50细砂(3)44.0-5.04.50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成果记录表3.1-2项目土层名称样本容量(n)范畴值(N)平均值(击)原则差σ变异系数δ修正系数rs记录原则值(击)松散卵石71.25-3.202.420.710.290.801.94稍密卵石84.23-7.135.890.880.150.905.30中密卵石67.99-10.239.000.840.090.928.30密实卵石1311.23-22.2316.133.460.220.8814.213.2室内实验本次勘察共取土试样共35件,通过室内实验,获取有关的实验数据,有关实验指标记录见表3.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登记表表3.2-1土层名称记录内容含水率ω%密度ρ0g/cm3孔隙比e0液限ωL%塑限ω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模量EsMPa压缩系数av(0.1-0.2)MPa-1直剪(快)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Φ°粉土(2)样本容量33333333333最大值24.601.970.7230.7021.109.600.4070.321.2823.85最小值23.701.950.7029.7020.609.100.3060.318.6022.07平均值24.101.960.7130.2020.879.330.3560.319.5622.88原则差变异系数记录修正系数原则值室内颗粒分析登记表表3.2-2土层名称项目颗粒组成百分比(%)粒径大小d(mm)>2020~0.52~0.50.5~0.250.25~0.075<0.075细砂范畴值5.20-5.6026.50-31.4050.00-55.5011.50-13.40平均值5.4029.6352.4712.50松散卵石范畴值50.50-53.4018.40-20.309.20-11.207.00-8.902.70-8.504.40-6.70平均值51.8819.6310.607.634.905.38稍密卵石范畴值56.30-59.3014.20-16.408.70-10.807.50-9.503.00-6.603.50-5.80平均值57.4715.609.538.374.434.60中密卵石范畴值65.00-67.708.70-10.007.00-8.306.00-6.205.50-9.802.20-3.60平均值66.359.357.656.107.652.90密实卵石范畴值76.60-82.407.00-13.002.00-5.802.20-6.701.50-3.001.00-1.60平均值79.388.234.664.132.331.29岩石实验成果登记表表3.2-3岩石名称指标容量样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原则差变异系数记录修正系数原则值强风化泥岩(4-2)重度γ(kN/m3)321.020.520.73天然状态抗压强度值(MPa)31.990.961.480.390.260.841.23中风化泥岩(4-3)重度γ(kN/m3)524.023.523.76天然状态抗压强度值(MPa)57.745.636.46饱和状态抗压强度值(MPa)54.333.163.62中风化泥质砂岩(5-3)重度γ(kN/m3)724.2323.2523.500.350.010.9923.24天然状态抗压强度值(MPa)712.508.469.901.510.150.898.78饱和状态抗压强度值(MPa)77.004.715.560.860.150.894.92⑴根据上表中的记录成果,中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62MPa,按坚硬限度划分均属于极软岩;中风化泥质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原则值为4.92MPa,按坚硬限度划分均属于极软岩。⑵根据现场取芯鉴别,强风化泥岩的完整限度为破碎,中风化泥岩的完整限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Ⅴ级;中风化泥质砂岩的完整限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Ⅴ级。3.3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3.3.1水的腐蚀性分析评价本次勘察在SZK6及同属XXX节点QZK28钻孔内获得2件水样作水质简分析实验,根据水质分析报告,本场地地下水属HCO3-1—Ga2+型水,pH值为均7.4。拟建场地环境类别按Ⅱ类,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附录K“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性的评价原则”K.0.2条,按环境类型、地层渗入性评价原则鉴定,有关腐蚀性评价列于表3.3-1。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3-1①按Ⅱ类环境类型对混凝土构造的腐蚀性评价孔号腐蚀介质SO42-(mg/L)Mg2+(mg/L)NH4+(mg/L)OH-(mg/L)总矿化度(mg/L)SZK699.46<30015.56<<0.02<5000.00<43000418.0<0QZK2871.65<30012.57<<0.02<5000.00<43000346.6<0腐蚀性级别微微微微微②按B类地层渗入性对混凝土构造的腐蚀性评价孔号项目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mol/L)SZK67.8>5.00.00<304.87>1.0QZK287.8>5.00.00<304.26>1.0腐蚀性级别微微微③对钢筋混凝土构造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孔号项目水中的Cl-含量:Cl-(mg/L)SZK619.93<100QZK2818.19<100腐蚀性级别微从表3.4.1可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构造、混凝土构造中的钢筋腐蚀级别微。3.3.2土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在SZK10、SZK23号孔中获得3件土样作土腐蚀实验,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附录K.0.3条,本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根据附录K.0.2条的规定作土的腐蚀性评价见表3.3.2。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表表3.3.2①按Ⅱ类环境类型对混凝土构造的腐蚀性评价孔号及取样号腐蚀介质SO42-(mg/kg)Mg2+(mg/kgL)NH4+(mg/kg)OH-(mg/kg)SZK1095.16<30015.60<0.00<5000.00<43000SZK2383.78<3009.61<0.00<5000.00<43000腐蚀性级别微微微微②按B类地层渗入性对混凝土构造的腐蚀性评价孔号及取样号项目PH值SZK107.8>5.0SZK237.8>5.0腐蚀性级别微③按B类土对钢筋混凝土构造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孔号及取样号项目土中的Cl-含量(mg/kg)SZK1018.09<250SZK239.29<250腐蚀性级别微④土对钢构造的腐蚀性评价孔号及取样号项目PH值SZK107.8>5.5SZK237.8>5.5腐蚀性级别微从表3.3.2可知,场地土对混凝土构造及钢筋混凝土构造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钢构造腐蚀级别微。3.4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根据钻探成果,综合各项测,结合已有工程经验,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见表3.4。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表表3.4指标岩土名称重度r(kN/m3)压缩模量Es(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天然单轴抗压强度(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挡土墙与基底土摩擦系数杂填土(1-2)18.0粉土(2)19.06.016.018.01200.25细砂(3)19.07.021.0900.35松散卵石(4-1)20.021.025.03000.40稍密卵石(4-2)21.027.030.05000.45中密卵石(4-3)22.039.035.06500.48密实卵石(4-4)23.047.045.010000.50强风化泥岩(5-2)20.515.05028.02601.00.40中风化泥岩(5-3)23.0/10035.05005.63.10.50中风化泥质砂岩(6-3)23.5/18038.010008.74.90.504.岩土工程评价4.1建筑场地的稳定性沿线各地段地形起伏较小,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无活动断裂通过,无影响拟建道路安全使用和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为稳定场地,合适建筑。4.2场地地震效应4.2.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1∶400万),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映谱特性周期为0.45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4.2.2液化评价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貌单元为岷江Ⅰ级阶地,在本次勘察深度范畴内(≤15m)有也许产生地震液化的细砂存在。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本设计规范》(DB51/T5026-)附录P.0.1,场地分布的细砂初步鉴定为液化土层。粉土的粘粒含量为12.3%~17.5%,粘粒含量不小于10%,鉴定粉土为非液化土。现采用原则贯入实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式4.3.4-1和式4.3.5进一步鉴别粉土及细砂的液化及评价其液化级别,鉴定成果见表4.2.2。液化评价表表4.2.2钻孔编号土名标贯点深度实测标贯击数粘粒含量地下水位地震分组调节系数标贯基准击数临界标贯击数国标i点所代表土层的厚度土层厚度影响权函数值液化指数分项值液化级别液化鉴别dsNiPcdwβN0NcrdiWi1-Ni/Ncrim击%m击击mm-1*diWiSZK7细砂2.5533.91.0575.2液化0.9010.000.35轻微SZK11细砂3533.41.0576.3液化1.3010.002.68轻微SZK17细砂3433.71.0576.1液化1.6010.005.51轻微SZK19细砂3533.91.0575.9液化1.0010.001.53轻微SZK23细砂3534.41.0575.5液化0.7010.000.64轻微根据以上计算成果,场地内分布的细砂液化级别为轻微。4.2.3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根据附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本次勘察成果,对SZK22及该节点桥梁QZK16进行波速波速测试,测试成果见表4.2.3-1及4.2.3-2。各地层的波速及动力学参数表表4.2.3-1岩土名称Vp(m/s)Vs(m/s)(kN/m3)E(MPa)G(MPa)σ杂填土4001301784290.441素填土4001301784290.441粉土50018018170590.426松散卵石800300205211840.418稍密卵石840320216212190.415中密卵石900400229893590.377密实卵石10004602313564960.366强风化泥岩9504202110423780.379中风化泥质砂岩160085023441816950.303场地地微动卓越周期和等效表表4.2.3-2孔号QZK16#SZK22#卓越周期T(s)0.1600.121等效Vse27533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综合拟定,覆盖层厚度约为7.2m。场地土为软弱土~软质岩石,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4.3围岩分级划分与围岩稳定性评价本场地内土体由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Q4ml)1.0~2.50m素填土,局部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统(Q4al+pl)0.70~1.80m粉土及0.50~2.00m细砂、2.00~5.00m左右卵石及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及泥质砂岩。隧道底部最大挖深约为8.65m,围岩涉及岩层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层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统粉土、细砂及卵石层,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194-)附录C隧道围岩分类,隧道围岩级别为V。4.4地基基本分析与评价本下穿隧道工程波及到路基与隧道进出口墙体及底部箱涵的基本形式及持力层选择,可选择卵石及中风化泥岩等持力层。隧道进出口墙体可根据各段墙体荷载、埋深等状况,视设计选择地基基本形式,地层状况以中风化泥岩及泥质砂岩为主,承载力能满足箱涵地基承载力规定。上述构筑物也可采用桩基本,桩基本参数见下表: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表4.5地层名称及编号钻(冲、旋挖)孔灌注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极限侧阻力原则值qsik(kPa)极限端阻力原则值qpk(kPa)粉土②55/细砂③45/松散卵石(4-1)100/稍密卵石(4-2)110/中密卵石(4-3)140密实卵石(4-4)1702500强风化泥岩(5-2)130/1.0中风化泥岩(5-3)170/5.63.1中风化泥质砂岩(6-3)170/8.74.94.5与基本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4.5.1基坑支护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可采用排桩或土钉墙基坑支护构造形式。具体的基坑支护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