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后来,适应了这一“需要”的理论是(

)A.“民贵君轻”说

B.五德始终说C.“知行合一”论

D.“天人感应”说答案:D解析:“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是基础,民比君更加重要,这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A项错误;五德始终说认为“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个学说一般是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做解释,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论强调的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D项正确。2.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则一派杂霸之术。”君主这样做始于

(

)A.东周

B.西汉C.北魏

D.南宋答案:B解析:材料“摆起面孔说教,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则一派杂霸之术”说明并不是纯粹都用儒家思想,而是杂糅其他学派的思想。东周时,百家争鸣,故A项错误;西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同时杂糅其他一些学派的思想,故B项正确;北魏和南宋都继承这一点,故C、D两项错误。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有使百姓生活安定的责任,A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根据“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4.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8234次36.2%法观念法、刑4648次20.5%财富观念利、财、富5395次23.8%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9.5%A.社会贫富分化

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观念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财富观念“利、财、富”和公平公正观念“均、平”说明当时社会出现贫富分化,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为巩固统治,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利观念盛行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5.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以法治国趋势出现答案:A解析:材料“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中的霸道指的是法家思想,王道指的是儒家思想,材料体现了汉代治国思想强调外儒内法,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故排除。6.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

)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答案:D解析:汉初为休养生息实行黄老之学,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黄老之学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再占主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在汉代消失,故A项错误;汉文帝、景帝时面临着土地兼并、诸侯叛乱、匈奴进犯等问题,并非所有百姓安居乐业,故B项错误;儒家思想取得统治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故C项错误;汉代诏令措辞中常引用儒家经典,这体现了儒家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故D项正确。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法家相信人性本恶,只有靠强权的统治者依据透明、客观的法律来实施奖惩,才能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统治者自身就是法律的主人。因此,尽管儒家和法家都信奉社会秩序,但是前者提倡自律,家庭和国家要遵循传统的礼制,而后者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法家的“法”不仅意指法律,还有方法和程序的含义。最初的法家就承认法律与统治术是有区别的,后者指的是权力的行使。因此统治手段不仅决定了法律的权威或者公信力,还决定了法律的有效性。因此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术,即行使权力的方法论。韩非子综合整理了他对于统治术的领悟,认为国家统治者与其下属的官僚阶层存在利益冲突,而官僚阶层又统治人民大众。因此王道依赖于“势”,即王者的神秘力量。王者能够超然、不偏不倚地通过官僚阶层创立社会秩序与稳定。法家的悲剧在于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而秦王朝的迅速瓦解导致法家思想无法再成为主流。其后的汉朝在正式场合拒绝法家思想,独尊儒术。但是,中国的统治者总是发现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非常有用。因此,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中国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外儒内法”。统治者不仅要怀柔,也要使用铁腕。——沈联涛《外儒内法》(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法家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的历史地位。参考答案:(1)认识:法家相信人性本恶;严刑峻法;法、术、势相结合;法家成为秦国的治国之道;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实际上奉行“外儒内法”。(2)地位:儒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和秦朝时期,法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汉武帝时期,儒家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实际上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外儒内法”,两者结合并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法家相信人性本恶”得出人性本恶,根据材料“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得出严刑峻法,根据材料“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术”“王道依赖于‘势’”得出法、术、势相结合,根据材料“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得出法家成为秦国的治国之道,根据材料“中国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外儒内法’。统治者不仅要怀柔,也要使用铁腕”得出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实际上奉行“外儒内法”。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根据材料“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而秦王朝的迅速瓦解导致法家思想无法再成为主流”及所学知识得出商鞅变法后的秦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