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远古文明篇原始人群: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代遗址分布的特点是:分布广泛,集中在黄河流域,数量多。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和距今18000年的山顶洞人。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重大进步是直立行走。他们都过着原始群居生活。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即打制石器),北京人眉骨突出,下颌缩进,直立行走,长相接近猿类,脑容量小,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以后属于新石器时代(即磨制石器),眉骨变平,下颌突出,长相接近现代人,会人工取火,会磨制石器,钻孔技术。2.氏族聚落: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成为聚落,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成为氏族。我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母系氏族是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和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父系氏族的代表是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对号入座:(1)半地穴式房屋(2)种植粟(3)磨制石器(4)彩陶(5)黑陶(6)干栏式房屋(7)种植水稻(8)定居(9)饲养家畜(10)出现私有财产(11)贫富分化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大汶口氏族---------------。C、远古时代的历史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保留的。距今约4000年黄河、长江流域出现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联合打败蚩尤,形成华夏族的主体,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政治文明发展篇政权更替: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根据政权更替填写表格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魏吴蜀西晋晋十六国东晋宋梁齐北魏北齐东魏隋朝西魏北周陈主要政治制度:A、禅让制: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之为禅让制。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B、分封制: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分封对象:同姓亲族、皇室姻亲、功臣、先帝后裔等。封臣的义务:政治服从、朝觐、纳贡和服役。作用:(1)扩大了周王朝的疆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C、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特征:依据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继承权。D、礼乐制:西周的礼仪教化制度。作用:宗法制和礼乐制与分封制相配合,维护了西周的统治。E、王位世袭制:从夏朝开始的王位传子制度。F、中央集权制:中国两千多年的主要政治制度,由秦始皇创立,汉武帝发展,历代不断完善而成。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皇帝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设丞相管行政、御史大夫管监察、太尉管理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设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2)修驰道,统一车轨;修灵渠。(3)统一货币(秦半两——圆形方孔钱)、文字(小篆)、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4)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5)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5、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消弱了诸侯王国势力;(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3)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立13州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影响: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汉达到鼎盛时期,实现大一统。政治变革: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影响: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B、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1)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2)为了加强对北方黄河流域的统治;(3)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改革内容:(1)494年迁都洛阳(2)采用汉姓(3)改穿汉服(4)学习汉语(5)提倡与汉族通婚。作用:(1)促进北方民族融合发展。(2)促进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丰富了汉族文化,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经济文明发展篇远古时期:工具:木石工具。半坡氏族培育粟(谷子);河姆渡氏族培植水稻;大汶口原始居民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夏商周时期大规模的集体耕作被描写为“千耦齐耘”。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个体小农经济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推动诸侯国纷纷变革。3、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北方,黄河流域经济发达。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原因:(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水量和光照充足,土地辽阔。(3)南方有相对和平的环境。(4)南朝统治阶级重视农业。(5)人民的辛勤劳动。表现:开垦大量湖田,江南地区实行稻麦兼作,灌钢法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江南的瓷器青花瓷标志瓷器烧制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建康城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城市。科学文化发展篇:A、科学文化:1、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代表是甲骨文(商朝出现)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商朝甲骨文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是了解商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2)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是中国汉字的渊源。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是司母戊大方鼎(最大)和四羊方尊(精品)。意义: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2、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都江堰由都江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部分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是两千多年前我国音乐水平的代表。3、秦汉时期:105年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后世尊称为“医圣”。东汉华佗研制成“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盛行。道教产生于中国本土,东汉以后,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立互补的局面。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全书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1300年的史事。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代表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比欧洲早约1000年。北魏和东魏时期的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东晋顾恺之主张绘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意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他的代表作品是《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我国的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继承了外来的佛教艺术,是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其典型代表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B、思想发展历程:春秋时期:孔子,春秋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仁”就是爱人,又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就是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形成不同学派称之为“诸子百家”,各家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主张,这种局面称之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实行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年专制王朝正统思想。填写表格:学派人物代表作主张儒家学派孟子《孟子》实行仁政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制”,“中央集权”,“改革”。道家庄子《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发展篇: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是一种时战时和关系,和平交往是主流。昭君出塞是汉与匈奴和平友好关系的体现。2、汉朝时期:A、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前138年,汉武帝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了解到西域的一些情况。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使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B、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这条路上最主要的商品是丝绸,故这条道路称之为丝绸之路。影响:中国的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西传,西方的毛皮、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3、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实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1)494年迁都洛阳(2)采用汉姓(3)改穿汉服(4)学习汉语(5)提倡与汉族通婚。作用:(1)促进北方民族融合发展。(2)促进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丰富了汉族文化,推举中华文明的进步。军事生活说出下列战役的交战时间、双方以及作用: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写出与上述战争相关的成语。历史学习心得本学期你通过学习,了解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学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历史活动,对一些历史现象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请你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你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了解历史?举一例说明。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试简评一下这个历史人物,你从他或她身上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历史,你有什么收获?请就某一历史事件、活动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收益。如果小明立志做一名未来的历史学家,你能对他提出什么有益的建议。作为陕西人,我们为自己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成就而骄傲,和你的同学合作,寻找陕西辉煌的历史成就,写在下面的历史学习留言板上。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总结下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对比表不同名称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典型结果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是开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社会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三民主义开始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资本主义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个阶段(开始于五四运动——结束于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1、五四运动(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激化社会矛盾。直接原因(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即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2)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学生请愿游行,提出“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的口号。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至上海,斗争的主力由青年学生转向工人阶级(3)意义:a、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c、它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彻底的反帝斗争精神,是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是一种追求科学民主的精神。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力量壮大(五四运动中)。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2)建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大会的内容是: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3、国民大革命(1)兴起条件: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2)概况:A、1924年5月在广州创建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这是一所国共合作-建立的军校,军校的特征是把军事训练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B、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北伐的目标是打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股军阀。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北伐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北伐失败。教训:共产党只有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反抗国民党。4、工农武装革命:1927年——1937年。(1)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领导南昌起义(2)井冈山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率军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探索出一条井冈山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长征。A、长征原因:红军反击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失利,被迫战略转移。B、经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C、历史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留了革命精华力量。使中国革命重心由南方转向北方,为抗日战争做好准备。留下了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艰苦奋斗、团结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一种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1、局部抗战。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方针,致使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这次事变后,各界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东北人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提出“停止内战,合作抗日”2、全民族抗战。(1)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制造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由此爆发。1937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人达30万以上。(2)团结抗日。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于1937年9月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了抗日战争。画家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奔马图》,表达抗战的决心。科学家侯得榜于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做出贡献。(3)中共七大的召开: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被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4)抗战胜利。1945年A抗战胜利的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支持。中国人多兵多物博,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B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一百年来中国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收回台湾,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国际地位。留下了抗日精神,就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英勇反抗、不怕牺牲、团结抗敌、精诚合作精神。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8——1949、9)1、重庆谈判:(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