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课件:第二单元:铁与春秋战国大变革_第1页
2029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课件:第二单元:铁与春秋战国大变革_第2页
2029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课件:第二单元:铁与春秋战国大变革_第3页
2029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课件:第二单元:铁与春秋战国大变革_第4页
2029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课件:第二单元:铁与春秋战国大变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铁与春秋战国大变革战国的铁农具:耙、镰、锄、锸第二单元:铁与春秋战国大变革战国的铁农具:耙、镰、锄、锸1B.C.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进入东周时代。镐京洛阳B.C.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进入东周时代。镐京洛阳2春秋(BC770—BC476)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战国(BC475—BC221)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BC476BC475西周春秋战国秦问题:何为“春秋战国”春秋(BC770—BC476)BC476西周春秋战国秦问题: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春秋战国之变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年之间。——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变化:伦理道德、宗法制度、社会风俗、外交礼仪、战争规则……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春秋战国之变4(一)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商代的铜锸战国的铁农具:耙、镰、锄、锸

青铜牛尊(春秋时期晋国)“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

——樊树志《国史概要》(一)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商代的铜锸战国的铁5(一)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1、经济领域:新生产力(1)铁犁:新式农具,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2)牛耕:人力到畜力,农用动力史上的革命(3)耕作方法:垄作法2、新土地制度的形成:封建土地私有制(1)春秋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2)春秋(BC594)鲁国“初税亩”:按亩纳税。(3)战国秦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所有、国家所有、农民所有)(一)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1、经济领域:新生产力(1)铁犁:63、农业发展新局面(1)大量私田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2)催生新的阶层:新型地主、自耕农、佃农(3)新的农业模式: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①特点:家庭生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稳定性、封闭分散、脆弱落后(4)水利灌溉发展:桔槔(灌溉工具)

水利工程:楚国的芍陂、秦国都江堰、郑国渠(5)施肥、选种、二十四节气等(6)商鞅首提“重农抑商”思想3、农业发展新局面(1)大量私田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2)催7考点:春秋战国经济变革《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D考点:春秋战国经济变革《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8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A: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D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9AA10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个概念没有区分,将两者视为一体。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A: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抑商B:农业采取精耕细作的技术C:统治者同时也是土地所有者D:地租与土地税都以实物方式缴交C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个概念没有区分,将两者视为一体。这1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A《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12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B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134、手工业和商业新发展(1)工商食官打破,出现私营商业和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冶铸业: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金银错技术(3)漆工艺:夹纻技术(4)手工业专著:《考工记》(5)商业中心:临淄、邯郸、郢(6)出现大商人(范蠡、吕不韦),大市场(中原市场)4、手工业和商业新发展(1)工商食官打破,出现私营商业和私营14(二)诸侯争霸与政治变革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西周)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战国)春秋战国政治秩序动荡,政治权利下移。(二)诸侯争霸与政治变革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西周)15秦:商鞅改革赵:公仲连改革魏:李悝改革齐:邹忌改革韩:申不害改革楚:吴起改革秦:商鞅改革赵:公仲连改革魏:李悝改革齐:邹忌改革韩:申不害16(二)诸侯争霸与各国变法1、各国变法背景(1)井田制瓦解,新的土地制度推动地主阶级形成,要求变革,谋求权力;(2)分封宗法瓦解,礼崩乐坏,诸侯争霸;2、各国变法目的:富国强兵3、主要变法活动①魏国的李悝变法②楚国的吴起变法③秦国的商鞅变法(二)诸侯争霸与各国变法1、各国变法背景(1)井田制瓦解,新174、变法内容(以秦为例):(1)奖励耕战,军功爵制“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注:隐瞒)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魏吴起曾许诺赏给有功的战士“上田上宅”;秦将王翦向秦始皇请求“美田宅、园池甚众”;《荀子》说秦国有规定,军人得五甲首,便可以“隶五家”。(2)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3)废分封、井田,行县制(4)加强法治、思想控制5、变法影响:(1)调动生产积极性,推动封建经济发展;(2)打击贵族世袭特权,加强新兴地主的中央集权;(3)重用人才风气,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发展4、变法内容(以秦为例):(1)奖励耕战,军功爵制“今以众地18考点:政治变革与礼乐宗法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这说明当时()。A: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B: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C: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D: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C考点:政治变革与礼乐宗法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19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B:土地制度变革C: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缓和D:郡县制度确立A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20下表是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西汉司马迁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改革开放前某学者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A.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A下表是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21商鞅变法图强后,出现了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的局面,秦人在君位继承问题上向来多是“择勇猛者立之”。这说明当时秦国()A.保留了浓厚的部落制度残余B.宗法制基本得到破坏C.地处偏僻未受中原文化影响D.血缘亲疏观念淡薄D商鞅变法图强后,出现了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的局面,秦人在君位继22(三)士的崛起与百家争鸣不同阶层间掌握文化知识的人问题一:士的崛起士为知己者死“士为知己者谋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社会变革、阶层流动的主要力量;职业政治团队,推动专业化官僚形成。(三)士的崛起与百家争鸣不同阶层间掌握文化知识的人问题一:士23问题二:何为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争什么?为什么争?问题二:何为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24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拉尔夫合编《世界文明史》诸子关注的话题?为什么争?人和人类社会社会动乱;运用什么主张来解决社会问题。争什么?阶级利益;思想传播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251、百家争鸣的原因:根源: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大变革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争战文化:“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阶层:“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技术:书写载体变革,帛书出现;1、百家争鸣的原因:根源: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大变革经济:铁犁26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考点:百家争鸣与诸子追求A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272.百家争鸣时期,先秦诸子纵论“天下”,诸子言论中的“天下”指的是(

)《墨子》一同天下《孟子》(天下)定与一《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一匡天下A.周王朝统治区域

B.秦朝时期的中国C.约今整个中国区域

D.东西方世界A2.百家争鸣时期,先秦诸子纵论“天下”,诸子言论中的“天下”283.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B3.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294、(2018·滨州调研)《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重视规则和秩序D4、(2018·滨州调研)《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302、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道家思想(1)老子思想:认识世界: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核心)(否定天命观)朴素辩证法:世界是相对的“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改造世界: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小国寡民局限:缺乏能动性,对人类社会发展相对悲观春秋后期落魄贵族2、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道家思想(1)老子思想:认识世界31(2)庄子思想:认识世界:相对主义:世界是相对。齐物论:事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改造自我:“逍遥”:顺应自然,精神自由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不公。战国时期落魄贵族朝三暮四宋国有一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不久,他家里开始缺粮了,他就想限定猴子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听了之后都很高兴的离开了。(2)庄子思想:认识世界:相对主义:世界是相对。齐物论:事物321、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做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A.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判了诸子百家的思想C.以复古崇礼为政治目标D.否定了道法自然的主张考点:道家思想A1、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332、中国古代哲人有言:“罪莫重于贪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以下主张与这一思想相近似的是:A.与民休息B.“兼爱”“非攻”C.“任法而治”D.“隆礼重法”A2、中国古代哲人有言:“罪莫重于贪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343、古代中国实用主义的建构:墨家思想(1)“兼爱”(核心):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墨子也把“兼爱”称为“仁”:孔子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有等级差别的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墨子主张的兼爱则是没有差距的爱(“爱人若爱其身”)。(2)“非攻”:反对不义战争(3)“尚贤”:尊重有才德的人,反对任人唯亲(4)尚力、节葬、非命、非乐、尚同、明鬼、天志评价:①坚定的现世实用主义,以实现富裕、安定为目的;②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③思想由实用向技术转化,作为思想理论逐渐衰落。④以“巨子”为中心,形成典型宗教组织色彩3、古代中国实用主义的建构:墨家思想(1)“兼爱”(核心):351、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都有“尚贤”的主张。其中,墨子更是提出“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这反映了当时()A.加强集权急需人才B.宗法等级趋于崩解C.社会关系变动剧烈D.手工业者地位提高考点:墨家思想C1、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都有“尚贤”的主张。其中,墨子362、《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C.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D.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B2、《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37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C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384、古代中国集权思想的建构:法家思想早期传统的儒者希望通过仪式与象征,来调整人们对秩序的信任和尊重,而稍后强调内在理性自觉的一流儒者又期待,内在的善良和同情之心能够挽救世民无视秩序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渐渐地,不仅是礼崩乐坏,过去被膜拜和供奉的象征已经不再有令人敬畏的权威,现实生存的需要与日益膨胀的欲望更使人趋向于实用与功利,要靠那几个祖宗的牌位是不成的。(1)代表人物:申不害、慎到、李悝、商鞅、韩非子、李斯(2)思想主张:集权:建立君主专制集权的国家改革:社会是发展的,政治必须改革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统治术:“法”“术”“势”相结合(实质:人治)法治观念:以法治国,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新兴地主4、古代中国集权思想的建构:法家思想早期传统的391、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A考点:法家思想1、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40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D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413、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A.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B.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C.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D.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C3、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424、古代中国道德学说的建构:儒家思想①认识世界:A、敬鬼神而远之,缺乏哲学思辨思想;

B、关注焦点:社会人生;体现人文精神

C、人性观:性相近(1)孔子思想的成就春秋后期落魄贵族②改造世界:A、“仁”:有差别的爱。内在规范,调整人际关系;(由血缘之情层次向外扩散)B、“礼”,外在规范,维护、重建等级秩序;(贵贱、长幼有序)

C、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德治”“礼治”

(民本思想: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D、“正名”,通过名对实的限制,规范社会秩序。(避讳制度)

E、中庸:和而不同(仁和礼的调和)4、古代中国道德学说的建构:儒家思想①认识世界:A、敬鬼神而43③教育成果教育思想:开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⑤研究思想:述而不作史家春秋笔法(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④整理西周文献:《六经》《诗》、《书》、《礼》、《乐》《周易》、《春秋》③教育成果教育思想:开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主张有44(2)孟子思想的成就①认识世界:A、人性观:性本善②改造世界:A、“仁政”,实质实建立小农经济;B、施行先王之道,王道(教化)C、民本思想:民贵君轻;(3)荀子思想的成就①认识世界:A、人性观:性恶论B、朴素唯物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改造世界:A、仁义为先,礼法并用,王霸兼施B、民本思想:“君舟民水”③评价:A、被视为儒学的异端。B、突破早期儒者的理想主义与精神主义,凸显实用主义;C、在秦汉逐渐定型的中国意识形态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新兴地主(2)孟子思想的成就①认识世界:A、人性观:性本善②改造世界45(4)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①侧重伦理道德,强调等级名分;②关注社会政治,强调德治、“仁政”;③重视修身养性,强调重义轻利;④提出“以民为本”,强调社会和谐;⑤热衷理论说教,缺乏哲学思辨;(4)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①侧重伦理道德,强调等级名分;②关注46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考点:先秦儒家思想C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472、《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说明()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D2、《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48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皇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皇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这一现象表明()A.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B.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C.远古神话是儒家的根源D.儒家宣扬君权神授A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皇494、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D4、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505、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D5、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515、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对比法家儒家道家仁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外儒内法,剂之以道5、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对比法儒道仁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52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实行严刑重罚B、君主无为而治C、推行德治仁政D、恢复礼乐秩序A考点:诸子治国主张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532、“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A2、“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54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B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55(四)天文科技与文学艺术1、天文科技①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②战国齐人甘德作《天文星占》、魏人石申作《天文》;合称《甘石星经》,我国最早天文学专著;③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2、艺术①成就: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②特征:以人物肖像为主,图像绘画发展成熟。3、文字大篆: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统称。特征:文字简化(四)天文科技与文学艺术1、天文科技①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564、文字(1)现实主义:《诗经》①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感强②地位: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浪漫主义:楚辞①特点:句式灵活,感情奔放;想象奇特②战国时期采用楚国方言,开创诗歌新体裁4、文字(1)现实主义:《诗经》①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571、下图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竹简局部图。这批简牍写于秦统一前后,内容多为当时施行的法律,书体主要为秦隶。该简牍说明当时()考点:先秦文化科技A:政局动荡影响文字统一B:文字书写出现简化趋势C:隶书成为法定通用书体D: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B1、下图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竹简局部图。这批简牍写于秦统一前582、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间社会面貌的形象反映,被称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这表明()。A:周朝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B:诗歌能够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C: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D:《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C2、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59国家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文化形态从封邦建国到诸侯割据从兼并战争到一统天下(秦)从青铜时代到铁器牛耕从井田国有到土地私有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世卿世禄到军功爵制从礼乐文化到诸子学派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秦)第二单元:铁与春秋战国大变革国家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文化形态从封邦建国到诸侯割据从兼并战60第二单元:铁与春秋战国大变革战国的铁农具:耙、镰、锄、锸第二单元:铁与春秋战国大变革战国的铁农具:耙、镰、锄、锸61B.C.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进入东周时代。镐京洛阳B.C.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进入东周时代。镐京洛阳62春秋(BC770—BC476)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战国(BC475—BC221)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BC476BC475西周春秋战国秦问题:何为“春秋战国”春秋(BC770—BC476)BC476西周春秋战国秦问题:6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春秋战国之变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年之间。——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变化:伦理道德、宗法制度、社会风俗、外交礼仪、战争规则……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春秋战国之变64(一)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商代的铜锸战国的铁农具:耙、镰、锄、锸

青铜牛尊(春秋时期晋国)“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

——樊树志《国史概要》(一)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商代的铜锸战国的铁65(一)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1、经济领域:新生产力(1)铁犁:新式农具,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2)牛耕:人力到畜力,农用动力史上的革命(3)耕作方法:垄作法2、新土地制度的形成:封建土地私有制(1)春秋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2)春秋(BC594)鲁国“初税亩”:按亩纳税。(3)战国秦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所有、国家所有、农民所有)(一)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1、经济领域:新生产力(1)铁犁:663、农业发展新局面(1)大量私田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2)催生新的阶层:新型地主、自耕农、佃农(3)新的农业模式: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①特点:家庭生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稳定性、封闭分散、脆弱落后(4)水利灌溉发展:桔槔(灌溉工具)

水利工程:楚国的芍陂、秦国都江堰、郑国渠(5)施肥、选种、二十四节气等(6)商鞅首提“重农抑商”思想3、农业发展新局面(1)大量私田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2)催67考点:春秋战国经济变革《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D考点:春秋战国经济变革《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68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A: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D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69AA70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个概念没有区分,将两者视为一体。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A: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抑商B:农业采取精耕细作的技术C:统治者同时也是土地所有者D:地租与土地税都以实物方式缴交C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个概念没有区分,将两者视为一体。这7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A《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72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B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734、手工业和商业新发展(1)工商食官打破,出现私营商业和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冶铸业: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金银错技术(3)漆工艺:夹纻技术(4)手工业专著:《考工记》(5)商业中心:临淄、邯郸、郢(6)出现大商人(范蠡、吕不韦),大市场(中原市场)4、手工业和商业新发展(1)工商食官打破,出现私营商业和私营74(二)诸侯争霸与政治变革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西周)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战国)春秋战国政治秩序动荡,政治权利下移。(二)诸侯争霸与政治变革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西周)75秦:商鞅改革赵:公仲连改革魏:李悝改革齐:邹忌改革韩:申不害改革楚:吴起改革秦:商鞅改革赵:公仲连改革魏:李悝改革齐:邹忌改革韩:申不害76(二)诸侯争霸与各国变法1、各国变法背景(1)井田制瓦解,新的土地制度推动地主阶级形成,要求变革,谋求权力;(2)分封宗法瓦解,礼崩乐坏,诸侯争霸;2、各国变法目的:富国强兵3、主要变法活动①魏国的李悝变法②楚国的吴起变法③秦国的商鞅变法(二)诸侯争霸与各国变法1、各国变法背景(1)井田制瓦解,新774、变法内容(以秦为例):(1)奖励耕战,军功爵制“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注:隐瞒)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魏吴起曾许诺赏给有功的战士“上田上宅”;秦将王翦向秦始皇请求“美田宅、园池甚众”;《荀子》说秦国有规定,军人得五甲首,便可以“隶五家”。(2)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3)废分封、井田,行县制(4)加强法治、思想控制5、变法影响:(1)调动生产积极性,推动封建经济发展;(2)打击贵族世袭特权,加强新兴地主的中央集权;(3)重用人才风气,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发展4、变法内容(以秦为例):(1)奖励耕战,军功爵制“今以众地78考点:政治变革与礼乐宗法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这说明当时()。A: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B: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C: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D: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C考点:政治变革与礼乐宗法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79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B:土地制度变革C: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缓和D:郡县制度确立A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80下表是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西汉司马迁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改革开放前某学者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A.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A下表是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81商鞅变法图强后,出现了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的局面,秦人在君位继承问题上向来多是“择勇猛者立之”。这说明当时秦国()A.保留了浓厚的部落制度残余B.宗法制基本得到破坏C.地处偏僻未受中原文化影响D.血缘亲疏观念淡薄D商鞅变法图强后,出现了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的局面,秦人在君位继82(三)士的崛起与百家争鸣不同阶层间掌握文化知识的人问题一:士的崛起士为知己者死“士为知己者谋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社会变革、阶层流动的主要力量;职业政治团队,推动专业化官僚形成。(三)士的崛起与百家争鸣不同阶层间掌握文化知识的人问题一:士83问题二:何为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争什么?为什么争?问题二:何为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84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拉尔夫合编《世界文明史》诸子关注的话题?为什么争?人和人类社会社会动乱;运用什么主张来解决社会问题。争什么?阶级利益;思想传播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851、百家争鸣的原因:根源: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大变革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争战文化:“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阶层:“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技术:书写载体变革,帛书出现;1、百家争鸣的原因:根源: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大变革经济:铁犁86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考点:百家争鸣与诸子追求A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872.百家争鸣时期,先秦诸子纵论“天下”,诸子言论中的“天下”指的是(

)《墨子》一同天下《孟子》(天下)定与一《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一匡天下A.周王朝统治区域

B.秦朝时期的中国C.约今整个中国区域

D.东西方世界A2.百家争鸣时期,先秦诸子纵论“天下”,诸子言论中的“天下”883.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B3.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894、(2018·滨州调研)《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重视规则和秩序D4、(2018·滨州调研)《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902、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道家思想(1)老子思想:认识世界: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核心)(否定天命观)朴素辩证法:世界是相对的“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改造世界: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小国寡民局限:缺乏能动性,对人类社会发展相对悲观春秋后期落魄贵族2、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道家思想(1)老子思想:认识世界91(2)庄子思想:认识世界:相对主义:世界是相对。齐物论:事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改造自我:“逍遥”:顺应自然,精神自由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不公。战国时期落魄贵族朝三暮四宋国有一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不久,他家里开始缺粮了,他就想限定猴子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听了之后都很高兴的离开了。(2)庄子思想:认识世界:相对主义:世界是相对。齐物论:事物921、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做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A.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判了诸子百家的思想C.以复古崇礼为政治目标D.否定了道法自然的主张考点:道家思想A1、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932、中国古代哲人有言:“罪莫重于贪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以下主张与这一思想相近似的是:A.与民休息B.“兼爱”“非攻”C.“任法而治”D.“隆礼重法”A2、中国古代哲人有言:“罪莫重于贪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943、古代中国实用主义的建构:墨家思想(1)“兼爱”(核心):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墨子也把“兼爱”称为“仁”:孔子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有等级差别的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墨子主张的兼爱则是没有差距的爱(“爱人若爱其身”)。(2)“非攻”:反对不义战争(3)“尚贤”:尊重有才德的人,反对任人唯亲(4)尚力、节葬、非命、非乐、尚同、明鬼、天志评价:①坚定的现世实用主义,以实现富裕、安定为目的;②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③思想由实用向技术转化,作为思想理论逐渐衰落。④以“巨子”为中心,形成典型宗教组织色彩3、古代中国实用主义的建构:墨家思想(1)“兼爱”(核心):951、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都有“尚贤”的主张。其中,墨子更是提出“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这反映了当时()A.加强集权急需人才B.宗法等级趋于崩解C.社会关系变动剧烈D.手工业者地位提高考点:墨家思想C1、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都有“尚贤”的主张。其中,墨子962、《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C.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D.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B2、《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97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C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984、古代中国集权思想的建构:法家思想早期传统的儒者希望通过仪式与象征,来调整人们对秩序的信任和尊重,而稍后强调内在理性自觉的一流儒者又期待,内在的善良和同情之心能够挽救世民无视秩序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渐渐地,不仅是礼崩乐坏,过去被膜拜和供奉的象征已经不再有令人敬畏的权威,现实生存的需要与日益膨胀的欲望更使人趋向于实用与功利,要靠那几个祖宗的牌位是不成的。(1)代表人物:申不害、慎到、李悝、商鞅、韩非子、李斯(2)思想主张:集权:建立君主专制集权的国家改革:社会是发展的,政治必须改革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统治术:“法”“术”“势”相结合(实质:人治)法治观念:以法治国,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新兴地主4、古代中国集权思想的建构:法家思想早期传统的991、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A考点:法家思想1、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100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D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1013、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A.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B.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C.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D.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C3、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1024、古代中国道德学说的建构:儒家思想①认识世界:A、敬鬼神而远之,缺乏哲学思辨思想;

B、关注焦点:社会人生;体现人文精神

C、人性观:性相近(1)孔子思想的成就春秋后期落魄贵族②改造世界:A、“仁”:有差别的爱。内在规范,调整人际关系;(由血缘之情层次向外扩散)B、“礼”,外在规范,维护、重建等级秩序;(贵贱、长幼有序)

C、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德治”“礼治”

(民本思想: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D、“正名”,通过名对实的限制,规范社会秩序。(避讳制度)

E、中庸:和而不同(仁和礼的调和)4、古代中国道德学说的建构:儒家思想①认识世界:A、敬鬼神而103③教育成果教育思想:开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⑤研究思想:述而不作史家春秋笔法(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④整理西周文献:《六经》《诗》、《书》、《礼》、《乐》《周易》、《春秋》③教育成果教育思想:开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主张有104(2)孟子思想的成就①认识世界:A、人性观:性本善②改造世界:A、“仁政”,实质实建立小农经济;B、施行先王之道,王道(教化)C、民本思想:民贵君轻;(3)荀子思想的成就①认识世界:A、人性观:性恶论B、朴素唯物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改造世界:A、仁义为先,礼法并用,王霸兼施B、民本思想:“君舟民水”③评价:A、被视为儒学的异端。B、突破早期儒者的理想主义与精神主义,凸显实用主义;C、在秦汉逐渐定型的中国意识形态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新兴地主(2)孟子思想的成就①认识世界:A、人性观:性本善②改造世界105(4)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①侧重伦理道德,强调等级名分;②关注社会政治,强调德治、“仁政”;③重视修身养性,强调重义轻利;④提出“以民为本”,强调社会和谐;⑤热衷理论说教,缺乏哲学思辨;(4)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①侧重伦理道德,强调等级名分;②关注106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考点:先秦儒家思想C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