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课件_第1页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课件_第2页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课件_第3页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课件_第4页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图中有哪些圈层,水在组成各圈层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课本P70页活动题思考:图中有哪些圈层,水在组成各圈层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2联系:四大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联系:四大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3深居内陆干旱大陆性气候地表水贫乏,河流多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水文稀少植被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戈壁沙漠土壤地貌西北内陆区深居内陆干旱大陆性气地表水贫乏,河流多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水文41、本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2、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特征是怎样的?

1、本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5材料一: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但由于历史上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以及这里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厮杀的战场等原因,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材料二:山丹丹花是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生长普遍的野生花,但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黄土高原由于过度放牧,水土流失,连年干旱,使林草几近灭绝。黄河中游,含沙量大1、两则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3、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材料一: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61、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小结:启示?比如: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床干涸,植被枯萎,动物死亡,生态环境更加干旱。1、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3、某一要素的变7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地带的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处在岩石圈、水圈、大8有机质地形气候岩石风化物生物水文有机质地形气候岩石风化物生物水文9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土壤形成地形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土壤形成地形10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课件11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2裸露的岩石成土母质风化作用原始土壤苔藓类生物成熟土壤高等植物土壤的形成过程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物理性状)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化学性状)裸露的岩石成土母质风化作用原始土壤苔藓类生物成13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

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14质地一般较粗,含沙粒较多质地一般较细,含沙粒较少质地一般较粗,含沙粒较多质地一般较细,含沙粒较少15(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16南方湿热,化学反应活跃,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东北,气温低,土壤的淋溶作用很弱,有机质含量多,土壤颜色很深,成为黑土。南方湿热,化学反应活跃,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17(三)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三)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18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19对比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植被的根系生长情况,试说出这两个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区别及原因。对比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植被的根系生长情况,试说出20(四)地形与土壤

1、海拔高度与土壤:由于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四)地形与土壤1、海拔高度与土壤:由于不同的垂直气候带21深厚较慢平坦的地方薄较快陡峭的山坡发育土壤厚度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坡度蒸发量较小,水分状况好接受太阳辐射能少,温度状况差阴坡蒸发量较大,水分状况差接受太阳辐射能多,温度状况好阳坡水分状况温度状况坡向深厚较慢平坦的地方薄较快陡峭的山坡发育土壤厚度地表疏松物质侵22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地,原是一块殷实的草原。在清光绪末年,大片草原被开垦,而且只用不养。最初产量很高,随后就急剧下降,几年后即行撂荒,再开新荒地,致使原来的生荒地变成熟荒地,熟荒地又变成老轮荒地,最后成为流动沙地。阅读以下材料,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人类活动也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地,原是一块殷实的草原。在清光绪23(1)改造方式:灌溉、施肥、翻耕等(2)合理改造:形成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如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等。

不合理的耕作经营,通常会导致土壤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3)利用时必须: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做到用养结合,促进土壤不断改良。北大荒—北大仓(五)人类活动与土壤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耕作土壤风化作用微生物低等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耕作培育生土熟土肥土(1)改造方式:灌溉、施肥、翻耕等(2)合理改造:形24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25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从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造就了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这种整体特征不仅表现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所有要素各自的属性,而且具有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更多属性。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261.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床干涸,植被枯萎,动物死亡,生态环境更加干旱。2.黄土高原土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农业减产,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洪涝、盐碱化等灾害的重要原因。3.每生产出1吨铜,需要消耗相当于35吨煤炭的能源,会产生142吨废渣。同时,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下列材料,想一想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怎样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考1.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床271.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成分,这必然要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从而对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地区资源的利用会影响到另一地区的自然环境。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会影响其他环境因素。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28

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已开始。从1825年到1905年,过度围垦使湖面面积缩小近1500平方千米。1949年以后,为贯彻以粮为纲、围垦灭螺的方针,湖区又经历三次大的围湖造田,围垦面积近1900平方千米,人口从290万变为目前的1000多万。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迫于人口压力,29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补偿生态赤字、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1998年后,中央政府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当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退田还湖,说服动员垸内村民外迁。目前,退田还湖已初见成效。汛期受灾人数、抗洪费用大大降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移民的经济收入也有所提高。围垦的初衷是在堤内只生产、不住人,洪水一来就破堤蓄洪。由于人口激增,迫于生计,原来用于蓄洪的垸(yuan)子,不但抛粮下种,而且建房造屋,住满了人。湖面锐减的后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在1998年洪灾中,湖区很多堤垸溃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补偿生态赤字、与30

阅读课本P77页“三峡工程的综合决策”材料,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对它进行综合决策?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虑发电、供水、防洪、航运等效益和该工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方面,也要考虑其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对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蚀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要考虑到国际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请你谈谈在我们周围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事例。阅读课本P77页“三峡工程的综合决策”材料,分析国家311、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A、地理环境B、自然带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1、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322.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2.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333.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3.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34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岩石D、气候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355.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转变为土壤是气候长期作用的结果B、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而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不大D、成土母质不能生长植物,土壤可以生长植物5.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366.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6.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37人口增长生产力低①②⑤⑧垦辟新地④③⑥⑦土地退化读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循环示意图,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到空方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一字母限填一次)A、农业单产不稳不高B、耕作技术、方式落后C、人均耕地减少D、燃料需求增加E、植被破坏F、需要更多劳动力G、增产增收无望H、粮食短缺GAFBDCHE人口增长生产力低①②⑤⑧垦辟新地④③⑥⑦土地退化38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课件39

楼兰古国的消亡

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历史学家们誉之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楼兰古国。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成为新疆发达的农业地区。据记载,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经过此地,回来曾向汉武帝报告说:“楼兰、姑师(今之吐鲁番地区)邑有城郭,临盐泽。”还说楼兰“出玉,多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当时的罗布泊水量丰沛,碧波万顷.湖面上水鸟成群,到处是渔歌帆影,真可谓“气象万千”。到了公元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流沙淤塞,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干旱.草木枯死,人口外迁,楼兰古国被漫漫流沙吞没,国都变成了废墟,国土变成了荒漠。罗布泊成了生命的禁区……

40

荷兰的围海造田荷兰境内地势低平,24%土地在海平面以下。西欧许多条大小河流由荷兰入海。沿海一带广布渴湖、河滩,河湖交织成网,滨海又多风暴。因此,经常遭受海水、海流的威胁,水患严重,大片土地被海水吞噬。为此,荷兰人民修水坝、建排水工程、围海造陆、向海洋夺取良田。目前,已有1/4国土是围海造田的结果。荷兰的围海造田工程为世界所罕见。

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人类的资源综合利用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探究

4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2

图中有哪些圈层,水在组成各圈层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课本P70页活动题思考:图中有哪些圈层,水在组成各圈层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43联系:四大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联系:四大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44深居内陆干旱大陆性气候地表水贫乏,河流多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水文稀少植被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戈壁沙漠土壤地貌西北内陆区深居内陆干旱大陆性气地表水贫乏,河流多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水文451、本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2、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特征是怎样的?

1、本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46材料一: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但由于历史上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以及这里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厮杀的战场等原因,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材料二:山丹丹花是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生长普遍的野生花,但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黄土高原由于过度放牧,水土流失,连年干旱,使林草几近灭绝。黄河中游,含沙量大1、两则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3、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材料一: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471、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小结:启示?比如: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床干涸,植被枯萎,动物死亡,生态环境更加干旱。1、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3、某一要素的变48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地带的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处在岩石圈、水圈、大49有机质地形气候岩石风化物生物水文有机质地形气候岩石风化物生物水文50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土壤形成地形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土壤形成地形5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课件52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53裸露的岩石成土母质风化作用原始土壤苔藓类生物成熟土壤高等植物土壤的形成过程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物理性状)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化学性状)裸露的岩石成土母质风化作用原始土壤苔藓类生物成54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

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55质地一般较粗,含沙粒较多质地一般较细,含沙粒较少质地一般较粗,含沙粒较多质地一般较细,含沙粒较少56(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57南方湿热,化学反应活跃,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东北,气温低,土壤的淋溶作用很弱,有机质含量多,土壤颜色很深,成为黑土。南方湿热,化学反应活跃,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58(三)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三)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59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60对比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植被的根系生长情况,试说出这两个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区别及原因。对比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植被的根系生长情况,试说出61(四)地形与土壤

1、海拔高度与土壤:由于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四)地形与土壤1、海拔高度与土壤:由于不同的垂直气候带62深厚较慢平坦的地方薄较快陡峭的山坡发育土壤厚度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坡度蒸发量较小,水分状况好接受太阳辐射能少,温度状况差阴坡蒸发量较大,水分状况差接受太阳辐射能多,温度状况好阳坡水分状况温度状况坡向深厚较慢平坦的地方薄较快陡峭的山坡发育土壤厚度地表疏松物质侵63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地,原是一块殷实的草原。在清光绪末年,大片草原被开垦,而且只用不养。最初产量很高,随后就急剧下降,几年后即行撂荒,再开新荒地,致使原来的生荒地变成熟荒地,熟荒地又变成老轮荒地,最后成为流动沙地。阅读以下材料,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人类活动也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地,原是一块殷实的草原。在清光绪64(1)改造方式:灌溉、施肥、翻耕等(2)合理改造:形成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如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等。

不合理的耕作经营,通常会导致土壤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3)利用时必须: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做到用养结合,促进土壤不断改良。北大荒—北大仓(五)人类活动与土壤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耕作土壤风化作用微生物低等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耕作培育生土熟土肥土(1)改造方式:灌溉、施肥、翻耕等(2)合理改造:形65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66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从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造就了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这种整体特征不仅表现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所有要素各自的属性,而且具有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更多属性。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671.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床干涸,植被枯萎,动物死亡,生态环境更加干旱。2.黄土高原土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农业减产,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洪涝、盐碱化等灾害的重要原因。3.每生产出1吨铜,需要消耗相当于35吨煤炭的能源,会产生142吨废渣。同时,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下列材料,想一想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怎样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考1.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床681.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成分,这必然要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从而对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地区资源的利用会影响到另一地区的自然环境。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会影响其他环境因素。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69

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已开始。从1825年到1905年,过度围垦使湖面面积缩小近1500平方千米。1949年以后,为贯彻以粮为纲、围垦灭螺的方针,湖区又经历三次大的围湖造田,围垦面积近1900平方千米,人口从290万变为目前的1000多万。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迫于人口压力,70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补偿生态赤字、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1998年后,中央政府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当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退田还湖,说服动员垸内村民外迁。目前,退田还湖已初见成效。汛期受灾人数、抗洪费用大大降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移民的经济收入也有所提高。围垦的初衷是在堤内只生产、不住人,洪水一来就破堤蓄洪。由于人口激增,迫于生计,原来用于蓄洪的垸(yuan)子,不但抛粮下种,而且建房造屋,住满了人。湖面锐减的后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在1998年洪灾中,湖区很多堤垸溃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补偿生态赤字、与71

阅读课本P77页“三峡工程的综合决策”材料,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对它进行综合决策?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虑发电、供水、防洪、航运等效益和该工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方面,也要考虑其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对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蚀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要考虑到国际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请你谈谈在我们周围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事例。阅读课本P77页“三峡工程的综合决策”材料,分析国家721、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A、地理环境B、自然带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1、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732.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2.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743.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3.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75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岩石D、气候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765.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叙述,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