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页(共32页)2017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1.(1分)紫薯营养丰富,含有淀粉、维生素C、铁、钙等.这里的“铁、钙”是指()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2.(1分)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苹果榨汁 B.胆矾研碎 C.纸张燃烧 D.海水晒盐3.(1分)三氧化硫(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6 C.+3 D.+64.(1分)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干冰 B.水和过氧化氢 C.木炭与焦炭 D.氧气和臭氧5.(1分)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6.(1分)名称与化学用语书写均正确的是()A.硅元素SI B.胆矾CuSO4 C.销酸根NO3 D.硫酸镁MgSO47.(1分)给农作物施用某种化肥能增加两种营养元素,该化肥是()A.NH4Cl B.K2CO3 C.Ca3(PO4)2 D.KH2PO48.(1分)教育部通知进入中小学区域的任何人不得吸烟.从分子的有关知识看,主要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9.(1分)崇明着力打造生态示范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爱护花草树木 B.随意排放废水 C.分类回收垃圾 D.绿色低碳出行10.(1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2NaCl,该反应属于()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11.(1分)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硫酸用于金属除锈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12.(1分)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4+O2CO2+H2O B.2CH4+3O22CO+4H2O C.CH4+2O2CO2+2H2O D.2CH4+4O22CO2+4H2O13.(1分)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C.蒸发食盐水 D.二氧化碳验满14.(1分)物质所属类别不正确的是()选项ABCD物质蔗糖金刚石纯碱水银类别有机物单质正盐化合物A.A B.B C.C D.D15.(1分)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氯化钠焰色反应:黄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大量白烟 C.一氧化碳的燃烧: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16.(1分)有关“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式量为62 B.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 D.每个乙硫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17.(1分)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C.像芝麻这样较小的颗粒可以方便地使用“摩尔”进行计量 D.质量相等的CO和CO2,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18.(1分)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图1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2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图4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19.(1分)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A.KCl、BaCl2、NaOH B.Na2CO3、NaCl、Ca(OH)2 C.CuO、NaCl、H2SO4 D.Ca(OH)2、HCl、Na2SO420.(1分)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①、②装置可以互换 B.若③中停止加热,④中液体会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 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D.若分解产物停止通入时,③中生成的铜不会变成氧化铜二、填充题(每空1分,共21分)21.(8分)利用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①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中,体积百分含量为21%的气体是,造成“酸雨”的气体是。(均用“化学式”表示)。②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I.净水器中,常用(填“名称”)作吸附剂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II.打开汽水瓶塞,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有关。III.水电解时,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内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填序号)。A.有色有味B.能够燃烧C.支持燃烧D.易溶于水IV.下图是水通电后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V.3.01×1023个水分子中含有mol原子。22.(6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25℃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②35℃时,完全溶解40g甲物质最少需要g水。③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④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依次为(填字母序号)。⑤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⑥若甲是氢氧化钠固体,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称量氢氧化钠固体,除要使用药匙外,还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A.玻璃棒B.烧杯C.100mL量筒D.电子天平。23.(7分)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②“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填“游离态”或“化合态”)形式存在。③铜在空气中会生成铜锈[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判断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④某小组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a.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b.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c.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I.实验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I.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⑤向一定量铜锌混合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三、简答题(共19分)24.(10分)实验室常用下列如图1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①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D的名称是。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b”或“c”)进。③甲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I.制取少量CO2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II.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作出猜想】猜想1: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猜想2:【实验探究】乙同学想探究猜想1是否成立,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④实验室用25g石灰石与一定量稀盐酸制取CO2(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计算:I.CO2的物质的量为mol;II.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25.(9分)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与内容。【探究一】中和反应的探究①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I.a点所示溶液的pH7(选填“>”、“<”或“=”)。II.证明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探究二】烧碱成分的探究②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II.向上述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乙同学质疑的理由是。III.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a.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过滤;把滤液分成两份。产生白色沉淀b.向一份滤液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向另一份滤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请分析:步骤a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步骤b证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样品(久置的工业烧碱)成分为。
2017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1.(1分)紫薯营养丰富,含有淀粉、维生素C、铁、钙等.这里的“铁、钙”是指()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考点】C1:元素的概念.【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紫薯营养丰富,含有淀粉、维生素C、铁、钙等.这里的“铁、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紫薯营养丰富,含有淀粉、维生素C、铁、钙等。这里的“铁、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探究不仅仅是科学家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进行科学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也进一步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2.(1分)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苹果榨汁 B.胆矾研碎 C.纸张燃烧 D.海水晒盐【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苹果榨汁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1分)三氧化硫(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6 C.+3 D.+6【考点】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硫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3=0,则x=+6价。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化学式中指定数字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4.(1分)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干冰 B.水和过氧化氢 C.木炭与焦炭 D.氧气和臭氧【考点】CD: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专题】331: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516:物质的分类.【分析】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C、木炭与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其它物质,均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D、氧气与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5.(1分)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考点】7C: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牛奶属于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B、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C、冰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错;D、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6.(1分)名称与化学用语书写均正确的是()A.硅元素SI B.胆矾CuSO4 C.销酸根NO3 D.硫酸镁MgSO4【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当元素符号由两个字母组成的时候,第一个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故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i;故选项错误;B、胆矾是五水硫酸铜,化学式是CuSO4•5H2O,故选项错误;C、硝酸根的硝字写错;D、硫酸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2价的硫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MgSO4;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7.(1分)给农作物施用某种化肥能增加两种营养元素,该化肥是()A.NH4Cl B.K2CO3 C.Ca3(PO4)2 D.KH2PO4【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527: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能增加两种营养元素说明属于复合肥.【解答】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B、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D、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故选:D。【点评】只要同学们了解化肥的分类,就可做好此题,属于简单的基础知识.8.(1分)教育部通知进入中小学区域的任何人不得吸烟.从分子的有关知识看,主要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考点】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与与分子质量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1分)崇明着力打造生态示范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爱护花草树木 B.随意排放废水 C.分类回收垃圾 D.绿色低碳出行【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79: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212: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打造秀美的全国文明城市,应把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首位,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如沿河流两岸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加速实施绿化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改善生态大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花草树木可以吸收一定的空气污染物,可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增高,空气变得清新,故正确;B.随意排放废水,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该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C.分类回收垃圾,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D.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使生态变得更好,故D正确。故选:B。【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保护了生态环境.10.(1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2NaCl,该反应属于()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考点】FA: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51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进行解答。【解答】解: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反应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类型的判定,题目较易。11.(1分)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硫酸用于金属除锈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用硫酸除铁锈是利用硫酸与铁锈反应,把铁锈除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所以利用的是化学性质。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说明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D.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有色光这一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2.(1分)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4+O2CO2+H2O B.2CH4+3O22CO+4H2O C.CH4+2O2CO2+2H2O D.2CH4+4O22CO2+4H2O【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1分)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C.蒸发食盐水 D.二氧化碳验满【考点】49:液体药品的取用;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4I:蒸发与蒸馏操作;6M: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题】137:实验操作型;341: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4.(1分)物质所属类别不正确的是()选项ABCD物质蔗糖金刚石纯碱水银类别有机物单质正盐化合物A.A B.B C.C D.D【考点】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516:物质的分类.【分析】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跟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属于正盐,不含有酸中的氢离子,也不含有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只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分析.【解答】解:A、蔗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只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正盐;D、水银是金属汞,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D。【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等即可顺利解答.15.(1分)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氯化钠焰色反应:黄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大量白烟 C.一氧化碳的燃烧: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考点】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53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含钠离子的物质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6.(1分)有关“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式量为62 B.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 D.每个乙硫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化学式量等于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乙硫醇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乙硫醇的式量为12×2+1×6+32=62,故选项说法正确。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6):(32×1)≠2:6:1,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故选项说法正确。D、每个乙硫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7.(1分)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C.像芝麻这样较小的颗粒可以方便地使用“摩尔”进行计量 D.质量相等的CO和CO2,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考点】DG: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基本物理量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物质的量表示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摩尔的应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物质的量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选项说法错误。B、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而非“物质的质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米粒这样细小的物体,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D、质量相等的CO和CO2,设质量为m,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意义,掌握物质的量的含义、单位、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1分)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图1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2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图4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62:空气组成的测定;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163:实验设计题;535: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应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伸入放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的红磷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D、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解答】解:A、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应控制其它因素相同,选项中使用的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无法比较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伸入放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C、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的红磷不能燃烧,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9.(1分)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A.KCl、BaCl2、NaOH B.Na2CO3、NaCl、Ca(OH)2 C.CuO、NaCl、H2SO4 D.Ca(OH)2、HCl、Na2SO4【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解答】解: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选项正确。B、Na2CO3、Ca(OH)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CuO、H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铜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Ca(OH)2、HCl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20.(1分)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①、②装置可以互换 B.若③中停止加热,④中液体会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 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D.若分解产物停止通入时,③中生成的铜不会变成氧化铜【考点】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6U: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523: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①、②装置互换后,会对水的检验会造成干扰;B、若③中停止加热,一氧化碳没有停止,④中液体不会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是铜,属于纯净物;D、氧气不会进入装置,故若分解产物停止通入时,③中生成的铜不会被氧化。【解答】解:A、①、②装置互换后,对水的检验会造成干扰,所以该实验中①、②装置不可以互换,故错误;B、若③中停止加热,一氧化碳没有停止,④中液体不会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故错误;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是铜,属于纯净物,故错误;D、若分解产物停止通入时,③中生成的铜不会被氧化,故正确。故选:D。【点评】检验一氧化碳时要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看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要注意通过氧化铜之前必须将原来的二氧化碳除掉。二、填充题(每空1分,共21分)21.(8分)利用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①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中,体积百分含量为21%的气体是O2,造成“酸雨”的气体是SO2。(均用“化学式”表示)。②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I.净水器中,常用活性炭(填“名称”)作吸附剂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II.打开汽水瓶塞,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III.水电解时,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内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B(填序号)。A.有色有味B.能够燃烧C.支持燃烧D.易溶于水IV.下图是水通电后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cab(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V.3.01×1023个水分子中含有1.5mol原子。【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71:电解水实验;7O: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9C: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521:空气与水.【分析】①根据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氧气,造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解答;②I.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II.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进行分析;III.根据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考虑;IV.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书写方程式。V.根据1mol水中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解答。【解答】解:①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酸雨,其化学式为:SO2。②I.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II.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III.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氢气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无色无味;IV.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所以,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以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图中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ca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V.1mol水中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则0.5mol水中3.01×1023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中有3个原子,0.5mol水中含有1.5mol原子。答案:①O2;SO2;②I.活性炭;II.压强;III.B;IV.cab;2H2O2H2↑+O2↑;V.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微观示意图,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等知识,进行整合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22.(6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25℃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②35℃时,完全溶解40g甲物质最少需要100g水。③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加入乙物质。④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依次为adcb(填字母序号)。⑤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⑥若甲是氢氧化钠固体,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称量氢氧化钠固体,除要使用药匙外,还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BD。A.玻璃棒B.烧杯C.100mL量筒D.电子天平。【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4H: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7J: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通过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确定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根据配制溶液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①据图可以看出,在25℃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故填:甲。②35℃时,甲的溶解度是40g,故完全溶解40g甲物质最少需要100g水,故填:100。③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乙物质的方法,故填:加入乙物质。④据图可以看出,甲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操作步骤依次为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故填:adcb。⑤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溶液的组成不变,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不变。⑥若甲是氢氧化钠固体,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称量氢氧化钠固体,除要使用药匙外,还需要用到烧杯和电子天平,故填:B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23.(7分)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②“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填“游离态”或“化合态”)形式存在。③铜在空气中会生成铜锈[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判断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水。④某小组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a.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b.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c.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I.实验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II.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Ag。⑤向一定量铜锌混合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D。【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87: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①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②根据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进行解答。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考虑;④根据铁与硫酸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通过三个实验可知,还不能比较铜和银活泼性,所以只要设计的实验能比较出二者的活泼性就行;⑤根据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不变以及铜没有参与反应结合坐标逐项分析。【解答】解: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②元素的存在形式由其化学性质决定,沙里淘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与土壤中的水及氧气等物质不反应,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所以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含有氢元素的物质,即水蒸气;④实验a中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通过三个实验可知,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银,还不能比较铜和银活泼性,为了比较铜和银活泼性,可以: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Ag。⑤A、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逐渐减少,到锌反应完了,剩余的铜,质量保持不变,故坐标正确;B、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起点是0,等锌反应后质量不再增加,故坐标错误;C、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只要一加入稀硫酸会立即产生硫酸锌,因此溶液中锌元素的质量起点是0,故坐标错误;D、由于铜锌合金中只有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铜没有参与反应,所以铜的质量始终不变,故坐标正确;故答案为:①Al(或铝);②游离态;③水(或H2O);④Fe+H2SO4=FeSO4+H2↑;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Fe>Cu>Ag;⑤A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材料的有关应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三、简答题(共19分)24.(10分)实验室常用下列如图1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①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D的名称是启普发生器。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c(填“b”或“c”)进。③甲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I.制取少量CO2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c(填字母序号)。II.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作出猜想】猜想1: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猜想2: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实验探究】乙同学想探究猜想1是否成立,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红色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④实验室用25g石灰石与一定量稀盐酸制取CO2(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计算:I.C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II.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194: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给出的实验装置以及制备的气体进行仪器的选择和误差分析;题目给出了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HCl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解答】解:①仪器a的名称是方便添加液体和控制反应的长颈漏斗,装置D的名称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的便于控制反应开始和结束的启普发生器。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生成物为氯化钾和氧气,条件时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是排水法,所以短进长出,气体应从c进。③甲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I.制取少量CO2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强调制取少量,所以发生器可以选择试管,故为c。II.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可能是石灰水已经变质,也可能是因为盐酸,当使用浓盐酸时气体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服务合同终止函范文
- 二零二四年度能源供应与电力长期采购合同
- 2024年度建筑工程高空作业安全服务合同3篇
- 2024标准装修合同格式参考
- 基于2024年度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
- 2024年度生物医药研发及转让合同
- 河道治理施工合同范本
- 手摩托车买卖合同协议书版
- 仓储物流中心场地平整施工合同
- 医院内分泌科人才聘用合同
- 高中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20人民音乐家课件
- 部编版四上语文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教学反思(3份)
- 中耳炎诊疗指南
- 多元统计分析心得
- (中间人)劳务费合同
- 刘彭芝教育思想的哲学内涵记当代教育家刘彭芝(下)
- 火电厂专用英汉对照
-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PPT 90页)
- (完整word版)气缸结构设计
- MSDS(T-09)快干水2x3
- (完整版)数独题目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