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概述课件_第1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概述课件_第2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概述课件_第3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概述课件_第4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1第1章习礼仪讲文明第2章知荣辱有道德第3章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4章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第5章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知识结构第1章习礼仪讲文明知识结构2第1章习礼仪讲文明第1章习礼仪讲文明3第一节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一、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方法:比较法。自评法。他评法。心理测验法。1.正确认识自己第一节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一、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认识自己有以下42.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2.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53.培养健康的人格(1)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2)培养谦虚谨慎、沉着稳重、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的品质和习惯。(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4)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5)培养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6)培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自己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把握好人生的航程。3.培养健康的人格(1)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6二、提升自我,塑造良好形象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第三,做到谦恭礼让。二、提升自我,塑造良好形象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7三、学习交往礼仪,完善自我形象1.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利互助2.交往礼仪的作用有助于塑造良好形象。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三、学习交往礼仪,完善自我形象1.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平等互尊83.礼仪的意义(1)注重礼仪是继承我国礼仪传统的需要。(2)注重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3)注重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4)注重礼仪是实现个人自身完美的需要。3.礼仪的意义94.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1)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2)平等相待,尊重他人。(3)顾全大局,求得和谐。(4)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4.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1)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10第二节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一、认识职业礼仪(一)职业礼仪的特点1.行为的规范性职业礼仪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的规范性。(2)行为的规范性。2.范围的特定性3.形式的多样性第二节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一、认识职业礼仪(一)职业礼仪的特11(二)职业礼仪的作用1.职业礼仪是沟通的桥梁社会需要礼仪,人类需要沟通。沟通是礼仪的首要功能,也是礼仪的首要目的。2.职业礼仪是个体与群体的调节器我们应特别注意交际礼仪的运用,并通过它来促进本人或本组织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二)职业礼仪的作用1.职业礼仪是沟通的桥梁121.相互尊重、真诚相待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其表现为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2.宽容大度、自信自律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他人,学会换位思考。3.把握分寸、平等适度距离即是美,掌握好交往时的感情尺度,往往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三)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1.相互尊重、真诚相待(三)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13二、亮出职业风采2.个人行为举止礼仪在与他人交谈时应根据双方关系保持合乎礼仪的距离。要注意以下四点:(1)不要跟在别人身后人云亦云,要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2)办公室里有话好好说,切忌把与人交谈当成辩论比赛。(3)不要在办公室里当众炫耀自己,不要做骄傲的孔雀。(4)办公室是工作的地方,不是互诉心事的场所。(一)办公室礼仪1.个人形象礼仪上班期间,应保持整洁、端庄的个人礼仪形象。二、亮出职业风采2.个人行为举止礼仪(一)办公室礼仪14(二)公共区域礼仪1.用餐尽量不在用餐时间向同事提出工作要求,以免打扰他人吃饭、休息;如果公务繁忙不得不在办公桌上用餐,应注意不要边吃东西边工作,尽量不要吃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食物;用餐后要及时清理卫生并注意通风。(二)公共区域礼仪152.上、下楼上、下楼时,应遵循“单行右行”的原则,以免阻挡他人;如果为别人带路,应走在前头;与尊长、女士同行时,如果楼梯过陡,下楼时应主动走在前面,上楼时则应主动走在后面。上下楼时应注意与前面和后面的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碰撞。3.乘电梯上下班时,电梯里面人非常多,先上来的人,要主动往里走,为后面上来的人腾出地方,后上的人,要视电梯内人的多少而行,当超载铃声响起,最后上来的人主动下来等后一趟。如果最后的人比较年长,年轻人要主动要求自己下电梯。2.上、下楼16(三)同事之间的礼仪1.尊重同事2.物质往来应清楚3.帮助同事解决困难4.不在背后议论同事的隐私5.对同事间的误会应大度处之(三)同事之间的礼仪17(四)电话礼仪接听电话的步骤如下:1.接听电话前(1)准备笔和纸。(2)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动作。(3)使用正确的姿势。(4)带着微笑迅速接起电话。(四)电话礼仪接听电话的步骤如下:182.接听电话时(1)三声之内接起电话,注意语调、语速、措辞。(2)主动问候,报部门介绍自己。(3)如果想知道对方是谁,可以说“请问您哪位”或者可以礼貌地问:“对不起,可以知道应如何称呼您吗?”(4)须搁置电话或让宾客等待时,应给予说明,并致歉。(5)感谢对方来电,并礼貌地结束电话。2.接听电话时19(五)迎宾礼仪1.迎宾的基本顺序要圆满完成一次迎宾仪式,须先确定以下各项细节:(1)先确定来宾抵达的日期、车次、航班、地点等信息。(五)迎宾礼仪1.迎宾的基本顺序202.迎宾仪式的内容热情见面,相互问候;向来宾献花;宾主双方相互介绍迎宾人员;主人陪同来宾与欢迎人员见面。与客人同行时,要让客人走在内侧即右边,而陪同人员则走在左侧;出入房门时,让先为敬,即应该让客人先入先出。3.车的座次礼仪五座位轿车的一般座次:有专门司机开车时,后排右座是第一上座;如果领导或者朋友亲自开车,第一上座为前排右座;客人主动选择的位置就是上座。旅游中巴和大巴的座次:以司机座后第一排(即前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其座位的尊卑,依每排右侧往左侧递减。2.迎宾仪式的内容3.车的座次礼仪214.社交场合的座次礼仪在安排会议室并与来宾进行会谈时,应以客为尊,并将尊贵的位置让给客人。如果会谈安排在室内进行,应以以下原则确定座位的尊位:面向房间正门的位置为上座;以离正门最远的为尊位;居中位置为上座;以右边为上座(这是国际惯例,在中国的部分场合遵循的是以左为上);以前排为上座。另外,当客人来访时,主人应该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引领客人进入会客厅或者公共接待区,并为其送上饮料,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交谈,应该注意声音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周围同事。切记,始终面带微笑。4.社交场合的座次礼仪22(六)商场服务礼仪1.态度诚恳2.业务精通3.诚信经营4.售后服务周到(六)商场服务礼仪23(七)酒店宾馆服务礼仪(1)仪表仪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制服整洁。②容貌要修饰。③注意个人卫生。(2)仪态。①恰当的手势。②自然的表情。(3)语言。①用语得体。②热情灵活。③有礼有节。(4)规范。规范的服务既是对客人的尊重,也是酒店宾馆服务质量的保证。(七)酒店宾馆服务礼仪(1)仪表仪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24(八)旅游服务礼仪1.仪表2.接站3.游览4.讲解5.入住宾馆6.送客(八)旅游服务礼仪1.仪表25第2章知荣辱有道德第2章知荣辱有道德26第一节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了解道德,遵守职业道德(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道德的起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必要性,而且也创造了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劳动不仅带来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带来了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还使人们产生了对自己的全面意识和全面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和调整这些关系。否则,各种矛盾的激化,就会导致人类社会生活的混乱,如不能加以控制,最终就必将导致人类社会自身的毁灭。这样,道德作为调整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就应运而生了。第一节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了解道德,遵守272.道德的本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第二,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第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带有阶级属性。第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2.道德的本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283.道德的分类道德分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类。3.道德的分类29(二)社会公德的概述1.社会公德的含义和范围(1)社会公德的含义。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2)社会公德的范围。社会公德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事关重大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由国家提倡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在人们日常的公共活动中,应当遵守、维护的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守则。(二)社会公德的概述1.社会公德的含义和范围302.社会公德的特点(1)基础性。(2)全民性。(3)相对稳定性。2.社会公德的特点(1)基础性。31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1)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为维系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2)助人为乐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3)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要求。(4)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5)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又一基本要求。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2(三)家庭美德1.家庭美德的含义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1)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精心抚养和爱护子女,子女赡养和尊敬老人,是家庭美德的重要表现。(三)家庭美德33(2)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在现代家庭里,家庭成员要求人格平等,首先是男女平等,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同时也要以实际行动赢得自己的人格。其次,相互平等,相敬相爱。家庭不同于其他的社会群体,它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2)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在现代家庭里,家庭成员要求34(4)邻里团结。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邻里关系,邻居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仅有助于我们克服困难,还能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3)勤俭持家。勤俭持家是保持家庭团结和睦、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善于当家理财的人,应当学会量入为出,计划开支,即使家庭不是很富裕,也能把日子过得圆圆满满,全家人安定团结。(4)邻里团结。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邻里关353.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1)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内涵。(2)充当家庭文明建设有效载体。(3)家庭文明未来建设。4.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1)家庭美德是维系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精神支柱。(2)家庭美德是社会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保障。(3)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的有益补充。(4)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3.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4.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36二、良好道德的巨大作用1.道德的主要功能(1)道德的认识功能。(2)道德的调节功能。(3)道德的评价功能。(4)道德的教育功能。二、良好道德的巨大作用1.道德的主要功能(1)道德的认识功能372.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道德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道德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2.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38第二节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1.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第二节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392.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第一,职业道德的内容反映了鲜明的职业要求。第二,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第三,职业道德既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又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第四,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2.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403.职业道德的特点(1)应用范围具有行业性和适应性特征。(2)具体内容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征。(3)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规范性特征。3.职业道德的特点(1)应用范围具有行业性和适应性特征。41二、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是指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具有高度的珍视与热爱之情。敬业,是指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无限的忠诚、神圣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和忘我投入的热情。爱岗是敬业的前提,不爱岗就谈不上敬业;敬业是爱岗的延伸,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人,必然会兢兢业业地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真诚的奉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把爱岗敬业作为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二、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是指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42三、诚实守信,办事公道1.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要求各行各业的广大职工在职业活动中都要坦诚相见,信守承诺,诚心待客,货真价实。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坑蒙拐骗,言而无信。诚实守信是职业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各行各业在职业交往中要以诚待人,讲求信誉。因此,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应以诚信为本。三、诚实守信,办事公道1.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要求432.办事公道公正无私、办事公道,历来是人民群众对为官者处事的品行要求。荀子曾说过:“上公正则下直矣。”认为上级公正,下级才能正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作为一个行业或部门的领导者,能够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恪守公正原则,秉公办事,正直为人,不仅能提高个人的崇高价值和人格尊严,而且能强化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正形象。对于维护党的威信,树立社会正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办事公道公正无私、办事公道,历来是人民群众44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各种职业、各种岗位之间都是互相协作、互相服务。自己既是为别人工作和服务,别人又为自己工作和服务。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无论从45第三节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一、自觉践行道德规范1.养成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养成训练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的素质包含多个方面,而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业人员的首要素质。自觉加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养成训练,能够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能够让从业者以更好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作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第三节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一、自觉践行道德规范1.养成职462.慎独:让修养变成自觉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独自一人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慎独作为一种自我修养方法,可以让从业者以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的心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慎独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2.慎独:让修养变成自觉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473.内省:让品格日渐完美内省,就是通过内心省察,让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道德标准要求。内省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省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动力,是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内省就是一个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的过程,道德标准就是自我观察的参照,就是自我测量、自我评价的尺度。3.内省:让品格日渐完美内省,就是通过内心省484.见贤思齐:学习职业道德榜样学习职业道德榜样,首先要善于发现榜样,正确选择榜样。要准确把握榜样体现出来的道德内涵,要把榜样的精神内化为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信念和意志,转化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动力。4.见贤思齐:学习职业道德榜样学习职业道德榜49二、提升职业境界(一)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内涵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称之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二、提升职业境界(一)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内涵50(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1.提高全面素质2.促进事业发展3.实现人生价值4.抵制不正之风(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1.提高全面素质51(三)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1)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2)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1)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2)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三)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1)52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职业道德行为的方法有:(1)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2)学做结合,知行统一。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自我修养应注重以下两点:(1)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2)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5.在职业活动中强化在职业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要做到:(1)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2)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职业道德行为的方法有:453第3章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3章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54第一节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了解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第一节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55(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从法律所体现的意56(三)法律运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法律制定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2.法律遵守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三)法律运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法律制定573.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4.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3.法律执行58(四)中职生应当履行法律义务,行使法律权利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某种权能。法律权利的特点表现为:①权利享有者依法有权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②权利享有者依法有权要求他人作出或抑制一定的行为。③权利享有者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有权要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四)中职生应当履行法律义务,行使法律权利1.法律权利与法律59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定权利与义务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法律责任规范着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后果防止权利行使不当或滥用权利;其次,在权利受到妨害,以及违反法定义务时,法律责任又成为救济权利、强制履行义务或追加新义务的依据;再次,法律责任通过否定的法律后果成为对权利、义务得以顺利实现的保证。总之,法律责任是国家强制责任人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一定行为,救济受到侵害或损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权利的手段,是保障权利与义务实现的手段。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定权60(五)守法是做合格公民的首要条件具体来说,公民守法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1)守法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公民的要求。(2)人民自己的法,人民应该自觉地遵守。(3)守法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义务。(4)守法是实现法的作用的主要途径。(5)守法是公民享受权利和自由的重要前提。(五)守法是做合格公民的首要条件具体来说,公民守法有61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一)坚持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一)坚持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的科学6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有法可依,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其次,有法必依,是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再次,执法必严,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最后,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的保障。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632.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党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能够极大地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就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反之,党不遵守宪法和法律,就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司法公正,从而实现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64(二)从了解“法制”与“法治”着手,加深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法制是以民主为基础的,是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特征的。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和民主政治密切相联系的。它主张依法治理国家,而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代法治国。我国现在同时使用“法制”、“法治”两个概念,含义虽有重大不同,但也有密切联系,不能截然分开。(二)从了解“法制”与“法治”着手,加深对依法治国的认识65第二节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一、增强公民意识1.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2.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二节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一、增强公民意识1.宪法规66二、维护宪法的权威(一)宪法的本质和功能1.宪法是民主施政规则的确认第一,规定了代议制和普选制,为人民主权的实现构建了政治运行机制;第二,赋予了人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其他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第三,规范了国家机构的职权和行使程序,为国家权力的运行提供了法定界限。2.宪法是各阶级政治地位的确认第一,宪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第二,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第三,阶级力量对比关系是宪法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二、维护宪法的权威(一)宪法的本质和功能67(二)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2.宪法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包括如下三点: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68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1.法律程序的含义第一,法律程序的法定性。第二,法律程序的技术性。第三,法律程序的逻辑性。第四,法律程序的时限性。第五,法律程序的过程性。第六,法律程序的自主性。第三节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一、增强法律程序正义观念1.法律程序的含义第一,法律程序的法692.严格司法程序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公正司法,充分发挥法的社会调控功能,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冲突,引导民众进行合理合法的利益表达,纠正、制裁不法行为,消除社会不和谐关系,使权利受尊重、权力被规范、利益有保障、纠纷可诉求、秩序得维持,是司法机关的神圣职责。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维护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殷切期望,也是执法活动的内在价值取向。没有司法公正,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无法保障,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公平正义,关键的一环是要严格司法程序。2.严格司法程序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司法为民、公正703.程序正义的意义首先,程序正义有利于防止国家权力异化,避免程序人治在诉讼中膨胀。其次,程序正义有利于增强诉讼中的民主和人权保障。最后,程序正义自身体现了一国司法制度的公正与否,成为衡量刑事诉讼法治乃至国家法治程序的标准。3.程序正义的意义首先,程序正义有利于防止国家权力异化,避免71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事诉讼民事诉721.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即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标和应当发挥的作用。2.民事诉讼管辖民事案件的管辖,是指确定上下级法院之间以及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与权限,是在法院内部具体落实民事审判权的一项制度。民事诉讼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协议管辖、专属管辖和裁定管辖五种类型。1.民事诉讼法的任务733.民事诉讼参加人(1)当事人。(2)共同诉讼人。(3)民事诉讼第三人。(4)诉讼代理人。4.民事诉讼程序(1)起诉与受理。(2)审理前的准备。(3)开庭审理。(4)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3.民事诉讼参加人4.民事诉讼程序74(二)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规范各种行政诉讼行为、调整各种行政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处理行政纠纷的司法活动2.行政诉讼兼具纠纷解决、权益救济与法律监督的功能3.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身份恒定4.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有限5.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二)行政诉讼1.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处理行政纠纷的司法活动75(三)刑事诉讼1.刑事诉讼的特征(1)刑事诉讼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专门活动。(2)国家机关在诉讼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三)刑事诉讼1.刑事诉讼的特征763.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指的是刑事诉讼法在怎样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对哪些人具有适用的效力,具体包括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和对事的效力。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地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这就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直接任务。(2)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既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间接任务,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独有的任务。(3)维护社会主义法治,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根本任务。3.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77第4章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第4章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78第一节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违法与犯罪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公民和社会团体,违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规)的规定,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一节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一、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违法与犯罪79(1)违法的特征。第一,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违法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第三,违法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第四,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置的法人。(1)违法的特征。80(2)犯罪的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违法行为。第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基本特征。81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适用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是指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适用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82二、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1.不良行为的内容不良行为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二、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1.不良行为的内容不832.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严重不良行为包括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2.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84第二节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一、犯罪行为与刑法1.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作为罪体构成要素的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基于其意志自由而实施的具有法律侵害性的身体举止。犯罪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的主体性。(2)行为的举止性。(3)行为的自愿性。(4)行为的实行性第二节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一、犯罪行为与刑法1.犯罪行为852.刑法的任务刑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的,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3.刑法的基本原则根据我国《刑法》第三条至第五条的规定,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三项: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刑法的任务3.刑法的基本原则864.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的效力范围,亦称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一个国家的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以及在什么时间具有效力。我国《刑法》第六条至第十二条规定了刑法的效力范围,包括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5.以预防为主,避免犯罪的发生中职生要增强法治观念,懂得违法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懂得树立遵纪守法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6.预防犯罪的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4.刑法的效力范围5.以预防为主,避免犯罪的发生6.预防犯罪87二、防范工作中的腐败现象1.职业活动中犯罪的类型(1)滥用职权罪。(2)重大责任事故罪。(3)挪用资金罪。(4)受贿罪。(5)合同诈骗罪。(6)偷税罪。(7)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8)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二、防范工作中的腐败现象1.职业活动中犯罪的类型882.加强防范意识(1)加强各级司法部门的监督。(2)强化各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责任。(3)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4)提高自身遵纪守法意识。3.增强慎权意识全国干部职工在自觉接受部门监督的同时,还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慎用自己的权力,降低执法风险,切实做到拒腐防变。注重自我警戒,不断增强自身修养。2.加强防范意识3.增强慎权意识全国干部职工89三、与犯罪行为作斗争1.正当防卫(1)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①必须发生了不法侵害;②不法侵害正在进行;③具有正当防卫的目的,即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④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⑤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指在一般正当防卫过程中,行为人违反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从而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3)特殊正当防卫。特殊正当防卫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特殊正当防卫的对象必须是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二是防卫人在特殊正当防卫中维护的权益范围,仅限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而不包含严重危及财产、其他权利,也不包含危及国家、公共利益;三是特殊正当防卫没有防卫限度的限制。三、与犯罪行为作斗争1.正当防卫(1)正当防卫的成立条902.见义勇为、见义智为(1)见义勇为。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2)见义智为。见义智为,就是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2.见义勇为、见义智为91第5章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第5章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92第一节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一、民法与民事关系1.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2)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3)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紧密联系。第一节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一、民法与民事关系1.民法的概念932.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民法立法、司法工作以及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护自然人、法人合法权益的原则。(4)禁止民事权利滥用的原则。2.民法的基本原则943.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规范在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由下列要素构成:(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3.民事法律关系954.自然人自然人是与法人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人。既包括本国自然人,也包括外国自然人和无国籍人。(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2)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开始。(3)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4)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及其分类。4.自然人965.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据法人的宗旨不同,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与自然人相比,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具有自己的特点,即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一般来说,始于法人的成立,终于法人的撤销或解散。5.法人97二、依法保护人身权1.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人身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人身权与特定的民事主体的人身密不可分,具有专属性。(2)人身权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属性,不能直接体现民事权利主体的财产利益。(3)人身权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二、依法保护人身权1.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982.人格权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以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人格所必须享有的,且与其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人格权包括:(1)生命权。(2)身体权。(3)健康权。(4)姓名权和名称权。(5)肖像权。(6)名誉权。(7)隐私权。2.人格权993.身份权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身份而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身份权主要有:(1)亲权。(2)亲属权。(3)配偶权。(4)荣誉权。3.身份权100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一)物权与物权法1.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物权是权利人享有的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其特征如下:物权具有直接支配性,即权利人无须借助于他人的行为就能实现自己的权利;物权具有排他性,即同一标的物上不得同时成立两个内容不相容的物权;物权具有直接支配性,即权利人的权利可以对抗一切不特定的义务人。2.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①物权法定原则。②一物一权原则。③公示、公信原则。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一)物权与物权法2.物权法的基本原1013.物权的效力(1)物权的排他效力。物权的排他效力,是指在同一标的物上不允许两种以上的内容相冲突的物权同时存在。(2)物权的优先效力。包括物权对于债权的优先效力和物权相互之间的优先效力。(3)物权的追及效力。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成立后,物权的标的物不论辗转至何人之手,物权人均得追及物之所在,直接支配其物的效力。(4)物上请求权。物上请求权,是指当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者有妨害之虞时,物权人为恢复其物权的圆满状态,可以请求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3.物权的效力1024.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又称物权的变动,是对物权由产生到消亡的动态描述。物权的设立是指创设一个新的物权。物权的变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物权变更包括物权的主体、客体、内容的变更;狭义的变更仅指物权不失其同一性,在内容和客体方面的部分变化。物权的转让,是指物权的权利主体的更替,即物权由原权利人移转于他人,前者丧失该物权而后者取得该物权。物权的消灭,是指某一物权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不复存在,从权利主体的角度来说,即为物权的丧失。4.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103(二)债权1.债的概念债是发生在特定主体之间的,以请求为特定给付行为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2.债的履行债的履行,是指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履行其义务的行为。债的履行原则是当事人在债的履行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适当履行原则。(2)协作履行原则。(3)经济合理原则。(4)情事变更原则。(二)债权2.债的履行1043.债的保全和担保(1)债的保全。债的保全,是指为防止债务人财产不当减少而危害其债权人债权,法律赋予债权人直接干预债务人积极地或消极地处置其财产的行为的权利。债的保全包括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2)债的担保。债的担保,是指法律为保障特定债权人利益的实现而特别规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特定的财产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确保债权实现的法律制度。3.债的保全和担保105(三)财产继承权财产继承权是公民依法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在我国《继承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继承制度中贯穿着的基本原则有:①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继承权的原则;②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③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④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⑤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遗产的分配原则有以下几点:(1)一般平均原则。(2)照顾原则。(3)权利义务一致原则。(4)协商原则。(三)财产继承权遗产的分配原则有以下几点:106四、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一)合同的特征及原则合同的法律特征是:①它是当事人之间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③它是当事人之间以设立、变更、终止特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法律行为;④它所确立的是债权债务关系;⑤其所确定的内容是符合法律的。四、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一)合同的特征及原则107(二)合同的订立和成立1.合同的订立(1)合同订立的程序。要约。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的法律意义在于要约一经受要约人承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2)合同订立的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3)合同的必备条款。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②标的,即合同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③数量。④质量。⑤取得标的物或获得服务所应支付的价款或者报酬。⑥合同的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⑦违约责任。⑧解决争议的方法。(二)合同的订立和成立1.合同的订立(2)合同订立的形式。当1082.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成立,是指当事人双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取得合意并达成协议的法律事实。(1)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是指一切合同依法成立均必不可少的共同条件,主要包括:①订约主体必须是两方以上;②订约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内容意思表示一致。(2)合同成立的特殊要件。合同成立的特殊要件,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合同成立应特别具备的条件。2.合同的成立109(三)合同的效力1.合同生效的时间(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2)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3)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4)当事人之间存在采取特定形式或履行特定手续时合同才生效的特别约定时,自采取特定形式或履行特定手续时合同生效。(三)合同的效力1102.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是指合同发生效力所普遍具备的条件。根据《民法通则》以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包括:①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2.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1113.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经当事人协商成立,但因违反法律的规定,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1)合同无效的原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无效的免责条款。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的免除或者限制某一方当事人未来因合同导致的责任的条款。3.无效合同(1)合同无效的原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1124.可撤销合同合同的撤销,是指因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当事人一方因此享有撤销权,通过行使撤销权,溯及地消灭合同的效力。存在撤销原因的合同叫可撤销合同。合同可撤销的原因包括:①欺诈和胁迫(损害国家利益的,为无效的民事合同);②乘人之危;③重大误解;④显失公平。5.效力待定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欠缺有效要件,能否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尚未确定的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只有经过有权追认其效力的人追认,才能补足欠缺的有效要件,使合同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4.可撤销合同5.效力待定合同113(四)合同的履行1.合同履行概述合同的履行是依法成立的合同所必然发生的法律效果,并且是构成合同法律效力的主要内容。合同的履行,是指债务人全面、正确地履行自己所承担的合同义务的行为。合同履行的原则,是指导合同履行并适用于合同履行全部领域的特有原则。2.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抗辩权,是对抗对方的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主张的权利。(1)同时履行抗辩权。(2)不安抗辩权。(3)后履行抗辩权。(四)合同的履行2.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114(五)合同的变更与转让合同的变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的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狭义的合同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变更,不包括合同主体的变更。1.合同的变更合同的变更,是指合同在成立之后尚未履行或尚未完全履行以前,当事人不变而仅变动合同内容的情况。2.合同的转让合同的转让即合同主体的变更。从转让的内容看,它包括合同债权的让与、合同债务的承担和合同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三种情形。(五)合同的变更与转让1.合同的变更2.合同的转让115(六)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1.因债务履行而终止2.因解除合同而终止3.因债务相互抵消而终止4.因债务人将标的物提存而终止5.因债权人免除债务而终止6.因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而终止(六)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1.因债务履行而终止116五、维护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一)结婚结婚,又称婚姻成立,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1.结婚的条件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的条件包括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两个方面。2.结婚的程序我国规定结婚必须履行的程序是结婚登记,即实行登记制。结婚登记是我国婚姻有效成立的唯一形式要件。五、维护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一)结婚1.结婚的条件1173.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1)无效婚姻。所谓无效婚姻,是指因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要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力的男女两性的结合。(2)可撤销婚姻。所谓可撤销婚姻,是指男女双方或一方缺乏结婚的合意,因受他方胁迫而为的结合。(3)婚姻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3.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118(二)继承法概述1.继承和继承法的概念继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继承是指对死者生前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承受,其内容不仅包括财产的继承,还包括身份的继承。狭义的继承,即财产继承,是指在公民死亡时,其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近亲属按照死者生前所立的有效遗嘱或者法律的规定,依法取得死者所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法律制度。2.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2)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3)养老育幼原则。(二)继承法概述2.继承法的基本原则119第二节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第二节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120一、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一)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关系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由劳动者有偿提供劳动力给用人单位,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一、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一)劳动法概述1211.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权利。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以下劳动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2)劳动者的义务。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1.劳动法律关系122(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1.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特别要求及责任(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2)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二)劳动合同法1.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特别要求及责任(1)用1232.劳动合同的分类和必要条款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3.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1)劳动合同的履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2)劳动合同的变更。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2.劳动合同的分类和必要条款3.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1244.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劳动合同的解除。协商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合同的终止。4.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255.特别规定(1)集体合同。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2)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3)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5.特别规定126二、依法经营企业1.企业及其分类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2.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生产、供给、销售方面的权利,包括生产经营决策权、物资选购权、产品销售权、进口权、产品劳务定价权、联合经营权、订立合同权、兼并企业权;人、财、物方面的权利,包括人事权、投资决策权、资金支配权、债券发行权、资产处置权、拒绝摊派权、享受优惠权、工业产权。二、依法经营企业1.企业及其分类1273.竞争必须遵守规则实现平等竞争,我国于1993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通过规定什么是不正当竞争,哪些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如何处罚不正当竞争行为,确立了市场行为的共同准则,从而为保护公平竞争、保障竞争机制正常地发挥作用,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武器。3.竞争必须遵守规则实现平等竞争,我国于1993年9128三、依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1.自然资源保护法及其体系自然资源保护法是指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自然资源保护法是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自然规律的法律。其目的是通过法律手段,调节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就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部门资源法所组成的统一体。三、依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1.自然资源保护法及其体系1292.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与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等。2.环境保护法130第三节遵守行业法律法规一、行业法律法规促进行业的发展(一)中国产品质量法体系主要调整两大类社会关系:(1)在国家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产品质量管理关系;(2)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与产品的用户和消费者之间因产品缺陷而产生的产品质量责任关系。第三节遵守行业法律法规一、行业法律法规促进行业的发展(一)131(二)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1.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义务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做出说明的除外;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2.产品标志应当符合法律要求3.生产者对某些特殊产品的包装应当履行的义务(1)产品包装的概念。(2)产品质量法对某些特殊产品包装的规定:对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储运中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质量必须符合相应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出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项。(二)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1.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义务1324.法律禁止生产者从事的行为(1)生产者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2)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3)生产者不得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4)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4.法律禁止生产者从事的行为133(三)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1)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2)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3)销售者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4)销售者销售的产品的标志应当符合法律对生产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志的规定。(5)销售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6)销售者不得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7)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三)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134二、产品损害赔偿责任(一)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1.损害赔偿责任构成的法律依据民法通则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二、产品损害赔偿责任(一)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1352.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1)产品存在缺陷。具体包括:①设计上的缺陷。②原材料的缺陷。③制造上的缺陷。④指示上的缺陷。(2)存在人身伤害、财产损害的事实。(3)产品缺陷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2.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136(二)损害赔偿范围及责任形式1.生产者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1)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承担赔偿责任。(2)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①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②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③生产者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二)损害赔偿范围及责任形式1372.销售者的损害赔偿责任销售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定情形:①售出的产品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不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不符合以产品说明书、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②销售者依法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③销售者未按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工商部门责令改正。④对于修理、更换、退货或赔偿损失等问题,如果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产品购销、加工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执行。⑤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销售者的损害赔偿责任1383.受害人的求偿权与先行赔偿人的追偿权(1)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2)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先行赔偿,若责任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若责任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3.受害人的求偿权与先行赔偿人的追偿权1394.损害赔偿范围(1)人身伤害赔偿范围。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2)财产损害赔偿范围。恢复原状或折价赔偿;受害人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4.损害赔偿范围140(三)时效和争议的解决1.时效(1)诉讼时效。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时起计算。(2)赔偿请求权时效。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自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10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2.争议的解决(1)通过协商解决。(2)调解解决。(3)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4)当事人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三)时效和争议的解决141三、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一)生产不合格产品的行政和刑事责任1.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标准产品的行政和刑事责任2.生产销售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政和刑事责任3.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4.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一)生产不合格产品的行政和刑事142(二)以欺诈手段生产、销售产品的行政法律责任生产者、销售者伪造产品的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二)以欺诈手段生产、销售产品的行政法律责任143(三)产品标志不当的法律责任产品标志不符合对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志的要求的,应依法责令改正;有包装的产品标志,不符合有关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规定的,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3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三)产品标志不当的法律责任144谢谢!谢谢!145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