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传播的定义:人类运用符号将社会信息进行传递或接受的过程,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的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传播第二章人类传播发展四个阶段口语传播局限性近距离传播和交流转瞬即逝不可保存文字传播局限性手抄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印刷传播拉开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序幕电子传播实现了距离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意味着人脑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过程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迎来了多媒体传播的新时代第三章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信号象征符符号来源自然符号人工符号人工符号指代对象具象事物具象事物抽象事物与指代对象间的关系一一对应因果关系可自由创造随意性象征性行为定义:用具体事务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象征性社会活动定义: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第四章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1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第一个关于传播过程的模式开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的先河传播学研究的五个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3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人内传播的定义: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一个人的信息传播,但和外界密切相关)人内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环节)感觉——分为视、听、味、嗅、触觉(人内传播的出发点)知觉——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知觉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概念——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外延:同类事物的范围或集合内涵:对同类事物特征和本质属性的认识表象和概念在人内传播的过程中通常是作为有意义的形象符合和语言符号出现的,因此,人脑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同样是一个驾驭和操作符号的过程。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来为指导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代表理论: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做系统研究理论内涵:1、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2、自我=主我+客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主我形式——意愿和行为主体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实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客我内容——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3、人的自我意识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变化4、主我和客我的互动的介质——有意义的象征符(借物咏志:主客互动)(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理论内涵:1、人能自我互动: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对自己采取行动2、“自我互动”的本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3、自我互动具有独立的特点——个人会沿着自己的主场或行为放心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加工,并在词基础上重新加以组合。人际传播定义:1、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2、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3、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人际传播特点:1、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形式多样2、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3、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负责4、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5、与人内传播紧密相连。人际传播代表理论:镜中我理论内涵:1、人的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2、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3、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4、一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识状况取决于他人传播的程度。群体传播定义: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主要指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群体意识定义:参与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群体意识的内容: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群体规范定义: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1、对群体内的信息传播主要作用是排除偏理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群体决策和活动效率2、对群体外的信息传播作用是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以及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场合。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趋同心里: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集合行为定义: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1、群体暗示2、群体感染3、群体模仿4、匿名性原理群体感染:1、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一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2、传播速度快,由于现场氛围亢奋,成员市区理性的自控能力,对来自外部的刺激表现出一种本能的反应。匿名性原理:1、匿名,互不认识——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2、人多——法不责众心理,做出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的行为3、非理性:接近催眠状态的群体暗示,本能反应的群体感染,无意识的群体模仿,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组织传播: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组织内正式渠道的传播定义: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组织内正式渠道传播方式:1、下行传播(保证工作效率):定义: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2、上行传播(收集决策信息):定义: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信息传达。(两者是组织内传播的两个基本渠道,它们关系到组织的统一性和运作效率,影响这两个渠道的主要因素是组织的层次和环节,两者是逐级进行的。)3、横向传播(相互之间协调和配合)定义: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组织内非正式渠道的传播定义: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信息沿着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渠道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组织内非正式渠道的传播:组织内的人际传播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组织外传播的定义:指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BSS决策支援系统MIS战略信息系统PAS销售数据系统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宣传CIS大众传播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环境监视;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赖特(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施拉姆(政治、经济、一般社会)。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社会地位赋予;社会规范强制;作为负面功能的“麻痹作用”)。大众传播与信息环境的关系:1、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2、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构建信息环境分析生活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生产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评析麦克卢汉的三大媒介观:1,媒介即讯息2,媒介是人的延伸3,热媒介与冷媒介意义:1,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3,“地球村”的论断,也是符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极端性和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其他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2,忽略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被媒介技术或工具主宰3,依据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的人类的全部行为是片面的案例分析:媒介依存症理论定义: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特点:1,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3,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4,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理解大众媒体的三大组织目标:A经营目标B宣传目标C公共性与公益性A、必须从事经营活动,这是维持传媒组织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传媒组织具有经营目标,说明他们面对着巨大的市场压力B、言论活动和报道活动是大众媒体实线宣传目标的两种途径。前者具有直接的宣传功能,后者具有间接的宣传功能C、大众传媒活动受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媒体的权利基础D、传媒组织的活动受到它们经营目标和宣传目标的制约,又受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约E、私营企业的商业媒介受经营目标制约的程度较高,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
把关人理论实质:1、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2、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内容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3、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社会、传播制度下的媒介控制在政治、经济、受众方面的具体表现:政治(国家、政府控制)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经济(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控制)(1)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进行垄断2、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3,通过提供广告和赞助来间接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受众(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1、个人的信息反馈(来信、来电等)2、结成受众团体(1970年宾夕法尼亚的WXUR电台许可证更新受到拒绝)3、诉诸法律手段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资本主义制度的三种媒介规范理论评析: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即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早期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力思想起了巨大作用。但是,自由主义理论是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联合在一起的,这种制度蜕变成了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2)社会责任理论:1、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区别自由主义理论的大前提,“自由伴随着一定的义务”2、为了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化,防止由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3、原理原则是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传播应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媒介必须在现存的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④手中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3)民主参与理论: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权媒介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是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和广告赞助人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有自己的媒介④与大规模单向垄断性的巨大媒介比较小规模双向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内容:1.媒介即讯息2.媒介是人的延伸3.热媒介(传递信息比较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与热媒介相反)意义与不足:1.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2.“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4.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5.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兵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电视人:伴随着电视普及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跟着感觉走”。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较弱。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权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媒介依存症的特点:1、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3、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3.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1、经营目标:必须从事经营活动。2、宣传目标:宣传某种思想,意识形态,信念,行使某种权利或社会影响力3、公共性与公益性“把关人”理论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2、社会责任论;3、民主参与理论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内容:1、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4.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刺激-反应论:人的行为受到本能的“刺激-反应”机制主导,人的遗传生理机制是大致相同的,施以某种特定的“刺激”便能引起大致相同的“反应”。《人民的选择》主要观点:(1)“政治既有倾向(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前已有的政治态度)”假说(2)“选择性接触”假说(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的概括。受众三大传播权力:传播权(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权力)、知晓权(公民对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拥有知情知察的权力)、媒体接近权(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的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传播效果这个概念的双重含义:
1、(狭义)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2、(广义)指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
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持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一、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子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理论背景:大众传媒发展迅猛所带来的社会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战史研究以及宣传技巧研究大众社会论。
评价: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研究--40年代至60年代。
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和实证考察。
三个主要研究领域:“传播流”研究、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和“使用与满足”研究。
传播流:由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卡兹《个人影响》和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人民的选择》拉扎斯菲尔德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年考察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在伊里县进行又称“伊里调查”。
IPP指数: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种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2选择性接触假说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两级传播: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传播流”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是“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否定了“子弹论”观点,强调了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无力性,“无力的大众传播观”。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霍夫兰陆军心理实验。
影片在传达战况信息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影片制作的主要意图——鼓舞士气和激起对敌仇恨却没有明显效果。
考察说服效果形成的条件:效果的形成不简单地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受到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服方法、受众属性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否定“魔弹论”效果观。
主要采用试验心理学方法,包括前后比较法和控制对照法等。霍夫兰的心理实验法和拉扎斯菲尔德的抽样调查法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理论内涵:1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功能: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2传播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机器重要性的判断意义:1重新证明大众传媒对受众的有力影响2大众传媒是从事“环境在构成作业”的机构3大众传媒的“把关”行为思考:互联网那个时代,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正在弱化和消失?理论的创始人麦库姆斯认为断定衰弱还为时尚早2从信息社会的知沟或数字鸿沟的现状来看还有许多人不能利用网络媒体比如我国3就能上网的网民来说还没养成定期的阅读习惯4网络媒体的议题虽然多元化,但单个渠道的访问用户并不多比如博客5传统媒体在网络传播中也是主流6没有弱化需通过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推动自身的发展“沉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空会客厅》节目方案
- 安质部管理制度
- 公共厕所保洁制度
- 2024年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
- 2024年吉林客运驾驶员考试虚拟场景考试题目
- 2024年哈尔滨客运从业资格证题库
- 吉首大学《风景建筑速写》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六
-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2021-2020申论真题(附答案)
- 吉林艺术学院《数字空间设计表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超星尔雅学习通走近核科学技术章节测试答案
- 初中艺术鄂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 漫步艺术长廊舞剧欣赏《永不消逝的电波》教学设计
- 水电厂检修标准化作业流程图
-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课件:瓜豆原理之直线型
- GB 18384-2020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 腹股沟斜疝护理查房ppt
- 精品堆垛机安装指导书
- 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实务课件
- 鸡的饲养管理-优质课件
-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标准[详]
- 提灌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