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监管及basel协议
1内容第一篇金融监管概述第二篇金融监管理论基础第三篇金融监管体制第四篇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第五篇其他监管防线第六篇金融监管外部支持第七篇银行业监管第八篇金融监管合作与发展:巴塞尔协议2第一篇金融监管概述3金融监管的概念: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4金融监管的要素: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当局)金融监管客体(监管对象)金融监管工具(方式、方法、手段)金融监管要素5金融监管的主体:金融监管主体即金融监管当局,是指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1、金融监管主体的历史演变2、金融监管主体的构成由于各国采取了不同的金融监管模式,因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构成各不相同,既没有统一的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6
金融监管主体的历史演变20s:集中化60-70s:分散化90s-:集中化二战之后金融监管主体分散化、多元化:央行专门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证券、期货、保险行业的监管均由专门机构进行。20世纪30年代以后央行金融监管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20世纪初央行对货币发行的逐渐统一使金融监管的职责很自然地落到了中央银行的身上。除证券市场通过传统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金融监管的主体就是中央银行。近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综合经营的超级金融机构,有的国家又专门建立或者准备建立针对这类机构的监管部门,金融监管主体又有了由分散区域集中的发展趋势。如1997年英国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7金融监管客体的构成:银行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机构以及其他机构等注:银行业监管对象是根据商业银行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业务的特点而设定的,是所有银行类机构,包括银行和经营存贷汇业务但名称同银行不同的金融机构。8金融监管的目标:(一)金融监管目标:监管行为取得的最终效果或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二)金融监管目标的历史演进金融监管的目标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对金融监管目标的认识直接决定或影响着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方向,也主导着具体监管制度和政策的建立与实施;反过来,金融监管理论以及金融监管实践的经验教训也将相应地促使金融监管目标的改变。91、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目标:提供一个稳定和弹性的货币供给,并防止银行挤兑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一时期,讨论的焦点问题在于,是否要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官方安全网上,对于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具体干预很少论及。这种状况与当时自由资本主义正处于鼎盛时期有关,更受到金本位逐渐崩溃导致的货币混乱的影响。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顽固地坚持着“看不见的手”的信条,但现实经济金融的发展却越来越表明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客观存在的,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则最终扭转了金融监管理论的关注方向。102、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转变的目标:严格监管,安全优先。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对经济学的影响就是它提供了一系列证明市场不完全性的充分证据,证明“看不见的手”无所不至的能力是一种神话,凯恩斯经济学在大危机的一片混乱中兴起,形成了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革命”,有效需求原理从理论上打破了“看不见的手”的神话,从而强调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是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的一次正面交锋,并且政府干预的主张在30年代左右的时间里占据了优势地位。113、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目标: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严重的“滞胀”危机,经济自由主义者们指责,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特别是国家过渡干预的恶果,他们以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批判为契机,开始重新树立“看不见的手”的威信,力图复兴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传统。在金融监管理论方面,金融自由化理论也随之发展,主张放松对金融机构过度严格的管制,恢复金融业的竞争,以提高金融业的效率。12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目标:安全与效率并重。20世纪90年代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向我们清楚的揭示了:就经济与金融的长期发展而言,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和效益效率相比是更具根本性的问题,这相应地决定了金融监管的目标仍然应该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为首要任务。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多人只是片面地注意到英美等国的金融监管强调效益与效率,而忽视了他们强调效益和效率背后的经济和金融基础。13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14金融监管的具体目标:金融业竞争、安全和发展等美国:保护消费者、允许银行体系适应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德国、法国、新加坡、台湾:维护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新西兰、香港:侧重于对存款人的保护和银行的有效经营15金融监管的原则:(一)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原则;(二)不干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原则;(三)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督原则;(四)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五)有机统一原则;(六)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七)监管适度与合理竞争原则;(八)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九)监管成本与效率原则。16金融监管的方法:(一)一般监管方法事先检查筛选法定期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现场检查法自我监督管理法内、外部稽核结合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7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主要监管方法:1、预防性监管包括登记注册制度、资本充足条件、清偿能力管制、业务活动限制、贷款集中度限制、管理评价2、存款保险制度为了维护存款者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稳定,规定各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将其存款到存款保险机构投保,以便在非常情况下,由存款保险机构对金融机构支付必要的保险金的一种制度。缺陷:无法应对全面性支付危机。183、中央银行的紧急救助金融管理当局对发生清偿能力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的行为,包括中央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存款保险机构的紧急援助、中央银行组织下的联合救助和政府援助等。4、金融风险预警制度监管当局根据对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报表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分析运用,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金融资产损失和金融体系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据以预防与警戒,采取措施。19第二篇金融监管理论基础20一、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二、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三、注重效率的金融监管理论四、规则引导的金融监管理论五、金融监管理论发展趋势21一、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一)历史背景16世纪后半期,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新的融资工具需求愈加迫切,近代货币信用制度应运而生,商业银行兴起,信用工具快速推广、清算制度与中央银行建立。18世纪初,经济危机频频爆发打破了对自由经济的膜拜,监管概念走进经济领域。早期金融危机主要起源于证券投机过度,如英国1711年“南海泡沫”事件。为了规范证券市场,英国议会先后于1720通过了《泡沫法案》、1733年颁布《禁止无耻买卖股票恶习条例》,从发行主体与交易主体两方面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随之,对于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发展起来。22(二)主要内容1、货币发行管理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真实票据”理论:银行应该自由竞争,无需约束——“银行学派”桑顿(Sandon,1802)认为银行券有超发危险,应当进行监管——“通货学派”两派激烈争论,最终后者获胜,中央银行开始建立,对货币信用进行管理,但是不管理金融机构的微观行为。232、最后贷款人制度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只是提供一些资金为贸易结算服务,并未构成对经济发展的主动影响,但是进入发展阶段后,有些银行的信用扩张引发了货币紧缩波及经济。18、19世纪的银行危机证明,挤兑将引起生产萎缩,因此,中央银行开始承担信用“保险”的责任,为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信用支持,由统一货币发行逐渐转向了通过最后贷款人的信用管理稳定金融和经济。了解:哈耶克(Hayek)的“自由银行制度”24(三)简要评述20世纪30年代以前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理论,关于金融监管的研究较为狭隘,讨论焦点在于“自由”和“监管”,内容主要集中于货币信用和防止银行挤兑两个方面。另外,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缺乏令人信服的论据。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市场的不完全性愈加凸显。25二、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一)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自由经济学说难以立足,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被察觉,凯恩斯的经济思想组建占据主流经济学地位,政府监管成为经济运行的伴生现象。金融领域的监管成为关注焦点之一,以强调金融监管为基石的理论不断涌现,金融监管理论逐步形成。26(二)主要内容根据不同的视角形成两大理论体系:市场的不完全性——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金融体系脆弱性——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271、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围绕市场的不完全性,如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或自然垄断等形成的监管理论,主要包括:负外部性监管理论: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是导致金融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实行以政府为主的金融监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金融机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时,放任金融机构的自由竞争和完全依赖自律管理无法保证消除负外部性效应,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采取税收或者管制等措施矫正负外部性效应。28公共产品监管理论:金融体系自身的公共属性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失灵,引发风险和导致危机。有必要通过以政府为主的金融监管,实现对金融服务供给的良性引导。政府应该通过限制个体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来削弱金融机构的集体非理性,保持金融体系公共产品的健康稳定,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确保经济稳定。29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金融机构往往处于相对劣势,面临金融效率降低和金融风险并存的局面。政府的外部监管能够逐步完善信息的完备程度,降低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效率,减少经济损失。自然垄断监管理论:金融机构的集中垄断会带来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利影响,需要政府的监管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稳定金融和经济发展。302、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20世纪60年代开始金融危机开始呈现出独立性,有些金融危机甚至完全脱离实体经济,为此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开始吸引金融监管研究的视线,形成了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主要包括金融不稳定假说和银行挤提理论。31金融不稳定假说:海曼·明斯基(HymanP.Minsky)认为,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人的内在特性,使得他们经历周期性的危机和破产;金融中介的困境被传递到经济神经,使宏观经济产生动荡和危机,而政府干预与监管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这种内在脆弱性,实现金融的稳定和发展。32银行挤提理论(D-D模型):戴蒙德和戴维格(Diamond&Dybvig,1983)的银行挤提模型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银行遭遇挤提的根本原因,挤提会造成严重的实际经济问题,因为此时“健康”的银行也会被传染,进而发生倒闭。因此,对于脆弱的金融体系的监管尤为重要。主张加强对信息的管理,使信息更加透明、对称,确立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信心”,减少银行遭受挤提的机会,实现金融体系的稳定;相反,如果不能做到信息对称,那么可以由政府对提款者征税,或者提供存款保险制度,降低存款人的挤提动机,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33(三)简要评述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催生了金融监管理论,实行金融监管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研究命题,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严格、广泛的金融监管提供了有利的注解。局限:金融监管研究的独立性不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危机色彩34三、注重效率的金融监管理论(一)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呈现出层次化发展的特征,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滞涨现象,“看得见的手”遭到质疑。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日益膨胀,金融发展向纵深领域延伸,金融创新需求日益强大,金融管制似乎成为绊脚石。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金融自由化需求迫切。因此,20世纪70年代后期,传统的金融监管理论遭到抨击,金融监管的研究开始由“危机防范”转移至“效率运作”轨道,注重效率的金融监管理论成为研究焦点。35(二)主要内容1、集团利益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怀疑金融管制和政府解决金融体系市场不完备造成的问题的能力,提出了集团利益理论,具体包括政府掠夺理论、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政府掠夺论认为任何管制和监管都由政府推行,而政府和政治家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社会利益的代表,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和效用,与社会利益存在很大差异。政府之所以对金融业进行管制,是要实现自身收益(政治和经济收益)最大化。36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认为金融监管是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斗争形成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集团是金融监管的需求者,政府中的政治决策机构是金融监管和制度的供给者。管制工具和监管制度是一个需求和供给不断变化的匹配过程,只有把握住了各方利益的结构以及政治力量的分布,才能了解这些制度变迁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确定这些工具和制度的效应。综上,集团利益理论主要站在政治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了金融监管,认为金融监管是为了满足各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372、金融监管失灵理论着眼于探究以政府为主的金融监管是否能够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主要内容包括管制供求理论、管制寻租理论、监管俘获理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管制供求理论:运用供求规律阐释了金融监管的效率问题。监管是由市场中的需求与供给进行配置的金融服务,供给者是政府或政治家,在监管的交换中他们获得金融资源或投票权;需求者是专门的利益集团,在监管中他们尽力拓展经济地位,寻求直接的资金补贴,控制进入者和相关政策等。38管制寻租理论:政府管制加剧了市场中的寻租机会,产生了政府及其代理人的租金创造和抽租,使市场竞争更加不完全和不公平。通过政府管制来纠正市场失灵是理想化的、不现实的。越是金融管制广泛的国家,寻租问题就越普遍。寻租: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许权从而损害他人利益,使自己获得大于租金受益的行为。39监管俘获理论:政府建立管制起初,管制机构能够独立运用权利公平管制,但在被管制着与管制者的长期共存中,管制机构逐渐被管制对象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所俘获,管制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制,为少数利益集团谋求超额利润,使真正的守法者损失利益,结果使被监管行业更加不公平,降低整体效率。社会选择理论:监管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是在监管机构活得自我控制与具有较强独立性之后。管制者坚持独立性,期望并拥有可相机决策的权利,努力强化自己的目标函数。其目标非常广泛,最重要的是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实行管制的一套政策措施的结果可能与世纪公众的利益相悖。403、金融管制的辩证法理论金融监管不是静态行为,而是一个动态过程。金融监管制度的设计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相应改变,否则,要么以延迟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为代价,要么以牺牲金融稳定为成本。同时,金融创新不仅仅是由于盈利动机驱使,更是由于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滞后阻碍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向更高级阶段的迈进。金融监管发展与现实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放松”与“强化”只是金融监管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二者交替变迁推动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41(三)简要评述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金融监管理论日渐成熟,金融监管的效率成为研究的重点,大大拓展了金融监管理论的视野。监管失灵理论在集团利益理论基础上揭示出,监管机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远远大于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使得政府管制形式的金融监管存在低效率,甚至有碍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研究视角更加战略化,管制辩证法理论突破了常规模式,使得金融监管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阶段性的枝节分析,更具动态性与发展性。局限:并未就如何解决提出具体方案措施。42四、规则引导的金融监管理论(一)历史背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资本自由化、金融创新化和机构集聚化为序曲的金融全球化乐章奏响。金融全球化在推动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传播范围与破坏力度,收益与风险的较量成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金融当局面临的普遍问题。相应地,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金融稳健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这一时期的理论更注重金融监管的实践性研究,主要致力于金融监管理念与方法的探索43(二)主要内容1、功能监管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包括机构观和功能观,前者视现存现存的金融中介为既定的,认为公共政策目标是帮助现有机构生存和兴旺;后者视金融中介运作的功能为既定的,探索运作这些功能的最佳机构结构。功能监管理论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监管新理念: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金融功能由于组织结构,金融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金融机构的创新和竞争会使金融系统各项功能提高。基于功能观的金融体系比基于机构观点的金融机构体系更便于政府的监管:着重于预测未来具有中介功能的机构的组织结构;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在本质上相同;降低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在信息上的不对称的程度;减少机构进行监管套利的可能性。442、激励监管理论在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信息结构、约束条件和可行工具的前提下,运用成熟完备合约方法,分析双方的行为和最优权衡,从监管内生角度加以分析,在全面概括监管失灵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监管方法,弥补了金融监管理论的空白。由于信息不对称、缺少承诺以及监管者不完美,监管是次优的。453、资本监管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与金融全球化相伴生的区域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使得人们再次从追捧自由发展的浪潮中调转船头,转而对金融监管的需求升温,以资本充足、资产业务管制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日益盛行。资本监管大致可以分为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和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限制两个层面。资产业务限制起源于1933年美国的《Q条例》,目的是避免金融业务交叉感染和过度竞争46最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CAMEL”风险管理体系,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推出。当前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分为两个分支:一是以默顿将存款保险作为期权的定价模型为基础的资本风险监管有效性研究;而是以基里的银行特许权价值模型为基础的资本充足性监管研究。474、市场纪律监管理论将市场与政府结合起来,强调市场纪律约束对于金融监管发挥着重大的改善作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纪律对改善金融监管效率的论证;二是运用市场纪律的金融监管理论。48(三)简要评述这一阶段的研究特点:理论研究与经济变迁的关联度更加密切;理论性质逐渐由“纯理论”向“操作性理论”变迁;研究思路呈现“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融合的趋势;研究方法与工具更加规范化。49五、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趋势(一)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启示金融监管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愈加独立;金融监管理论发展与经济金融发展息息相关;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路径。50(二)金融监管理论发展趋势展望重视金融体系内部约束,更注重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内部的激励相容方面探索金融机构自觉主动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由金融危机预防专项金融安全维护;拓展协调监管与国际合作。51第三篇金融监管体制525311/15/2022金融监管当局与监管对象:(一)金融监管当局1、定义金融监管当局是依法对金融业实施监督与管理权的政府机构,是金融业监督和管理的主体。2、特性权威性:其决策具有强制力独立性:直接对政府或立法机构负责,不受干涉公共性:监管权力属于公共权力范畴,代表社会公众利益535411/15/20223、金融监管当局的组成机构组成机构由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即金融监管权力在分配模式上的制度安排决定。集权:央行或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分权:央行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545511/15/2022(二)金融监管对象1、定义又称为被监管者,是专门从事金融业经营和投资经济活动的企业、组织、单位和个人,包括金融中介机构、工商企业、基金组织、投资者和金融活动的关系人等。2、类别银行业监管对象—包括所有办理存贷汇业务的机构证券期货业监管对象保险业监管对象555611/15/2022金融监管当局与中央银行:1、中央银行是最早的金融监管当局央行是最早的金融监管当局,而且金融监管本身是推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第一特征,取得货币发行权并对银行业实施监管是早期央行监管的主要内容;央行职能的完善,都是与金融监管目标相关的,中央银行自然成为金融监管的主角。565711/15/20222、现代中央银行仍在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现代中央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通过宏观调控来维持金融和经济的稳定,金融监管是另一项重要功能;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居于主导地位,其实施金融监管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金融监管也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障。575811/15/20223、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分离的趋势金融监管更多的是微观管理活动,而中央银行是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宏观调控使其职责的重心,为了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和金融监管力度,将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由专门的监管机构行使便成为一种趋势。英国金融监管局、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韩国金融监管委员会、日本金融厅、我国“三会”但是央行仍直接或间接参与监管,其不可能完全脱离金融监管,因为央行依然是最后贷款人,没有监管能力,最后贷款的风险就会增大。585911/15/2022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是由一系列监管法律法规和监管组织机构组成的体系。(金融监管模式)监管对象的模式(监管机构设置模式)金融监管体制模式596011/15/2022(一)金融监管模式金融监管模式:监管机构确定被监管对象的标准,一般分为两种模式:功能监管:按照经营业务的性质来划分监管对象,监管机构针对业务进行监管,如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优势:协调性高、避免重复和交叉机构监管:按照不同机构来划分监管对象,如银行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优势:易于评价金融机构产品系列的风险、提高功效、降低成本606111/15/2022(二)金融监管体制模式金融业经营模式: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混业经营——集中监管体制(混合监管体制)过度模式——不完全集中监管体制616211/15/2022分业监管体制又称为分头监管体制,在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内分别设置独立的监管机构,专门负责本领域的监管,包括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代表国家:美国、德国、波兰、中国626311/15/2022集中监管体制又称为统一监管体制或混业监管体制,只设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业务进行全面的监管,监管机构可能是央行,也可能是其他专设监管机构。代表国家: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636411/15/2022不完全集中监管体制(不完全统一监管)牵头监管体制在分业监管机构之上设置一个牵头监管机构,负责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在分业监管主体之间建立了一种合作、磋商与协调机制。“双峰”监管体制依据金融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以控制系统风险,另一类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监管,维护正常的金融与经济秩序。646511/15/2022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一)混业经营与集中经营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业基本上是混业经营的格局,银行业是金融业的核心,证券业、保险业不发达。在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下,金融监管职能基本上归中央银行履行,中央银行是唯一的监管机构,是典型的集中监管体制。656611/15/2022(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对银行业和证券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道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确立了银行与证券、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制度。与此相适应,金融监管体制也逐步走向分业监管模式。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美国混业经营、集中监管——德国666711/15/2022(三)金融再度混业经营下的监管体制变革历史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不断出现的金融创新模糊了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互相融合。金融机构在规避管制的创新中,再次走向了混业经营。在混业经营体制下,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再度成为国际潮流,这与金融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当然混业经营未必一定对应集中监管。676811/15/2022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特点:重大金融事件是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现实基础政府经济指导思想转变是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理论基础金融体制变化是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金融基础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规律呈现周期性变化动态博弈过程围绕安全与效率进行686911/15/2022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分析:(一)监管体制模式的选择分业经营集中监管一个监管当局,降低监管成本,实现规模效益金融发展水平低、金融产品简单、业务量小、风险控制容易分业监管多个监管机构,实现监管专业化、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但须建立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金融发展水平较、金融产品丰富且特性复杂、机构众多、业务量大、金融风险较难控制混业经营集中监管一个监管当局,有效控制总体风险,但不适合金融产品复杂化的趋势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监管体制:集中监管框架下实行监管机构内部专业化分工,或者在分业监管基础上设立一个系统调和风险综合控制机构分业监管多个监管机构697011/15/2022(二)不同监管模式的优势比较监管模式优势劣势集中监管体制(英国)成本低;改善监管环境;适应性强;责任明确缺乏监管竞争,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分业监管体制(中国)监管专业化优势;监管竞争优势机构协调性差,易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机构庞大,成本较高不完全集中监管体制牵头监管模式(法国)目标明确,通过牵头提高效率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方面责任不够明确
“双峰”模式(澳大利亚)降低协调成本,机构之间相互竞争,在各自领域实现监管一致性--“伞式”+功能(美国)--政出多门、职能重叠707111/15/2022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模式的发展演变:(一)1980-1993年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走向混业经营,但加速了风险的集聚,催化了证券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生成内部缺乏风险控制、外部缺乏有效监管717211/15/2022(二)1994年后分业经营模式的形成从1995年开始,我国陆续颁布了《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金融业实施分业经营的机制。727311/15/2022(三)1999年后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有所松动1999年8月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的决定,允许券商和基金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拆借业务和债券回购业务;同年十月,证监会和保监会允许保险公司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已经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了商业银行可以代理证券业务,发出了混业经营的信号;2008年1月16日《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签订,混业经营破冰。737411/15/2022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演变:(一)1984年-1992年,集中监管体制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金融管理体制,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金融机构,其工作重心是改革和完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加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1983年人民银行开始作为货币管理当局履行央行职能,1984年工商银行成立后,人民银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金融监管。747511/15/2022(二)1992-2003年,分业监管体制形成与发展阶段1998年6月,证监会成立1998年11月,保监会成立2003年10月,银监会成立我国垂直分业监管体制正式形成757611/15/2022767711/15/2022(三)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目标一般目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保护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保证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体目标: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777811/15/2022经营的安全性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金融机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竞争的公平性通过中央银行的监管,创造一个平等合作、有序竞争的金融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增强经营活力,提高经营效率和生存发展能力。政策的一致性通过监管,使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促进和保证整个金融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787911/15/2022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改革: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国际大型金融控股公司进入,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大幕拉开。“三会”建立磋商协作机制以提高监管的整体效力,在牵头机构内部建立信息库,实现监管信息资源共享。自2000年开始,三大机构不定期举办联席会议,表明我国监管当局正在从体制上为逐步向牵头监管过渡进行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准备。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可能会“三会”合一,成立金融部。79第四篇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808111/15/2022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概念: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涵盖各项业务活动,涉及内部各级机构、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一些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过程和机制。——2007年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818211/15/2022主体金融机构业务部门金融机构内审部门金融监管当局外部审计机构客体金融机构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目标层次防范经营风险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完整真实和经营环节的规范为实现经营目标和经营效益提供合理保证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内涵:828311/15/2022运作性目标各岗位运行的效率和各项经营活动的效果,是否存在无效运作信息性目标银行经营管理信息传递、反馈和财务运行信息全过程,是否可靠和完整合规性目标整体运作是否受制于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约,依法合规经营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目标(Basel):上述三大目标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条件、互相兼容,只有正确地把握三大目标的度与量,才能有效地实现金融机构内控目标。838411/15/2022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目标—07《指引》1、保证国家法律法规、金融监管规章和金融机构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合规性目标2、保证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运作性目标3、保证业务记录、财务信息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完整和真实—信息性目标4、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核心目标848511/15/2022金融机构建立内控机制的原则858611/15/2022全面: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审慎: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有效: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独立: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868711/15/2022巴塞尔核心监管原则的内控规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1997.9,2006)第一次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部控制原则,以指导和加强银行业的内部控制。“有效银行监管”即立足于提高市场对银行运行的约束,而不是人为地替代或扭曲市场的作用,监管要适度进行,不能影响和抑制金融机构业务的正常发展以及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化进行,其任务是确保银行安全稳定的运行,并保持足够储备抵御其业务风险。878811/15/2022《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对内控规定的表述: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银行的业务能根据银行董事会制定的政策以谨慎的方式经营。只有经过适当的授权方式方可进行交易,资产得到保护而负债受到控制,会计及其他记录能够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而且管理层能够发现、评估、管理和控制业务的风险——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888911/15/2022《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对内控规定的表述:原则17–内部控制和审计:银行监管当局必须满意地看到,银行具备与其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各项内部控制应包括对授权和职责的明确规定、银行做出承诺、付款和资产与负债账务处理方面的职能分离、上述程序的交叉核对、资产保护、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检查上述控制职能和相关法律、法规合规情况的职能——2006年《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899011/15/2022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关系:(一)联系1.实施目的的一致性外部监管的目的是维护金融机构的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从而保证国民经济体系健康稳定运行。内部控制制度是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提高自身经营安全性的一项有效制度。2.实施内容的一致性内控制度建设是金融监管当局进行外部监管的内容之一,内控制度可以看成是外部监管的具体化。909111/15/2022(二)区别不同点外部监管内部控制管理主体监管当局金融机构管理目标宏观金融行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微观对企业行为的自我控制内容监管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管理境内金融市场;对上市证券的合法性审查;对上市公司资信进行评估等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资金交易风险的控制;衍生工具交易的控制;信贷风险的控制等实施方式立法金融政策制度化管理:组织制度、工作程序、监督制度对象金融机构内部的相关部门乃至个人919211/15/2022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发展现状:1.《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5月该原则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原则与目标、基本内容与要求、管理与检查等方面均有明确的指导性规定,对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导致监管不力。929311/15/2022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9月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银监会,2007年7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指导和探索:内部控制的概念、要求得到了更加清晰的解释,在概念上突出了对内部风险的动态处理特征;具体探讨了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若干核心问题。939411/15/2022《指引》有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规定:1.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重构组织机构的内外体系。有效的内控必须建立在分立制衡的权利体系基础之上,并且通过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稽核明确的结构体系来落实。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仍在改革进程中,与现代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不相吻合,治理结构不清晰,监督机制不健全,委托代理问题突出,增大了监督与内控的难度。949511/15/20222.严格实施授信内部控制明确统一授信管理原则,建立授信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授信统一管理强化信贷管理体制的量化分析和信息化建设完善授信决策机制、明确授信风险责任商业银行应当对单一客户的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等各类授信实行一揽子管理,控制总体授信额度3.内审监督与自身纠正的结合959611/15/2022我国金融机构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认识有偏差,氛围不浓厚2.制度不健全,体系间存在脱节现象制度更新不及时、制度建设滞后、缺乏操作性、重纪律约束忽视程序控制、缺乏处罚措施3.有章不循,违章操作4.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必要办事程序审批授权随意性大、走过场969711/15/20225.内部组织机构不科学,部门之间业务分工不明确,权力制衡失灵缺乏严格的授权管理和集体决策程序,各分支机构及部门管理授权不清、责任不明,部门内部岗位之间职责不清6.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只注重经营,忽视了内部管理7.法人管理不健全,自控不力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约束979811/15/20228.安全防范措施不完备,手段落后必要的监控监测机制不健全,档案管理、安全管理、有限存取登记制度、经营效果定期分析等手段不完善,计算机系统不科学9.内部监督层次不高,权威不够稽核部门层次低(副经理),人员素质低10.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989911/15/2022我国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尽快明晰产权,理顺法人治理结构2.充分认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逐步健全内控制度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突出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监控实行授权授信控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文件记录控制9910011/15/20224.维护内控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内控队伍建设建立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内控技术含量5.认清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00第五篇其他监管防线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冯林10110211/15/2022行业自律组织概述:定义:工商企业为了协调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沟通信息,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社会中介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主要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按照章程或公约,协调一个行业或整个地区工商企业的市场行为,规范行业成员参与市场活动的准则;二是这种协调功能是以民间的组织形式、而不是以政府的或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三是行业自律组织所开展的各种活动,说到底是要维护本行业或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利益。10210311/15/2022行业自律组织的类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又称工商业同业协会。它是按照工商企业的业务性质组建起来的一种社团组织。商会由多个行业协会组成的范围更大的中介机构,代表更多的工商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10310411/15/2022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1.行业保护行业保护是指同业自律组织作为行业整体利益的代表,对本行业实施国内外市场的保护。2.行业协调行业协调是指同业组织通过自身的工作,协调业内各个银行之间以及同业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加强业内银行的联系与合作,并通过业务交流、相互启发指导等方式,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进步。10410511/15/20223.行业监管银行同业组织的行业监管即是银行同业自我管理与约束的过程。一是对会员每年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包括对会员的财务状况、业务执行情况、对客户的服务质量等的检查;二是对会员的日常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包括对其业务活动进行指导,协调会员之间的关系,对欺诈客户、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10510611/15/2022金融业自律组织:成立金融业自律组织是各国加强金融行业自律和服务的普遍做法,一般由金融同业自愿组成,以谋取和增进全体会员机构的共同利益为宗旨。金融业自律组织是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解决金融同业之间的约束和自律问题,而且有助于加强金融业的监管,改善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10610711/15/2022金融业自律组织的功能:充当金融业的行业自律管理机构维护市场秩序和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充当金融同业之间的协调机构内部协调、与公众、与其他行业、与政府部门充当金融业的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政策咨询、人员培训、对外交流充当监管当局的助手督促会员机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业务活动,维护市场秩序。10710811/15/2022法国银行公会在有关诉讼案中涉及某一会员银行,或牵涉整个银行业的利益时,会以银行业利益的代表身份出面干涉。德国各类银行协会的一个主要任务即是代表、维护所属各会员银行的利益。美国银行家协会的宗旨即是通过建立银行家之间的联系以及研究、讨论金融与商业界的重大事件,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加强银行间的合作,促进银行的发展以及提供金融教育、金融培训、信息传播等服务。日本全国银行协会的具体职能是进行经济、金融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向政府提供建议及咨询,加强与业外有关团体的联系,实施改善银行业务的具体对策等。10810911/15/2022我国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建立良好金融秩序的需要—治理恶性竞争改善金融机构市场环境的需要—加强联系政企、共享行业信息实行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促进同业合作,增强竞争能力转换监管当局职能的需要—剥离监管部门承担的自律组织功能10911011/15/2022我国金融业的行业自律:(一)银行业的行业自律中国银行业协会(ChinaBankingAssociation--CBA)成立于200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自愿结成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是我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该协会及其业务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监督和民政部的管理。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后,中国银行业协会主管单位由中国人民银行变更为中国银监会。11011111/15/2022会员构成:截至2010年10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共有136家会员单位和1家观察员单位。会员单位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外资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公司。观察员单位为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11111211/15/2022职责: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银行业同业公约和自律规则;督促会员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对侵害会员合法权益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要求;加强会员与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他政府部门的联系;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协调会员之间在业务方面发生的争议;促进国内银行业与国外银行业的交往与合作;组织和促进会员间的职员业务培训和与业务有关的调查研究,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等。11211311/15/2022《中国银行业同业自律公约》经中国银行业协会会员银行共同协商制定的,其目的是要求各会员银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自觉维护商业银行信誉,在公正、合理、平等的基础上开展业务经营活动。11311411/15/2022《公约》规定:各会员银行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争夺业务,不得以任何形式贬低、诋毁其他银行,不得窃取其他银行的商业秘密;不得擅自或变相提高利率吸收存款、降低利率发放贷款;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结算业务收费标准,并制定合理规范的其他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得擅自压低同业拆借利率,不得违法违规拆借资金;各会员银行应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及信贷政策发放贷款;严格遵守结算纪律;共同抵制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规范银行卡业务管理;会员银行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等。11411511/15/2022证券业的行业自律:中国证券业协会(SecuritiesAssociationofChina,SAC)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于1991年8月28日,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证券业自律性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接受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11511611/15/2022会员构成:截至2010年6月17日,协会共有会员332家。证券公司106家基金管理公司60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95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3家资信评估机构5家基金评价机构5家特别会员58家(其中地方证券业协会36家,基金托管银行19家,证券交易所2家,证券登记结算公司1家)11611711/15/2022宗旨:在国家对证券业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的前提下,进行证券业自律管理;发挥政府与证券行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持证券业的正当竞争秩序,促进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11711811/15/2022(三)保险业行业自律中国保险业协会(InsuranceAssociationofChina,SAC)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于2001年3月12日,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并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保险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是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截至目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共有会员176家,其中保险公司105家、保险中介机构36家、地方保险行业协会35家。11811911/15/2022宗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经济金融方针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在国家对保险业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的前提下,配合保险监管部门督促会员自律,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为会员提供服务,促进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全面提高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11912011/15/2022职责:自律、维权、服务、交流。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签订自律公约、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指导性条款来约束不正当行为;弘扬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立健全保险业诚信体系;加强保险从业人员和中介机构的自律管理,监督执业行为,进行自律惩戒。维权:参与决策论证,提出有利行业发展的建议;开展调查研究,反映行业呼声;加强与监管机关和政府部门沟通,维护会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服务:以会员需要和行业发展修求为导向,切实增强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努力为会员单位,保险消费者及决策机关提供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交流:通过协会会员间、与国内外保险业间、与其他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沟通情况、收集信息、引进技术、推广经验、反映业内动态,为会员、保险公司客户和社会公众服务。12012111/15/2022市场约束: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由金融机构所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客户来约束其经营行为,影响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以迫使金融机构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维持整个金融业的稳健运行。主体:债权人、股东、客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市场分析家、新闻媒体等。12112211/15/2022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市场约束是官方金融监管的重要补充,具有其他监管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官方监管市场约束掩盖危机、寻租用脚投票法律、行政手段,滞后信息及时,抛售股票债券以一对多,有效性差分布广泛,力量巨大标准一致、一刀切更加灵活有效12212311/15/2022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条件:(一)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1.增强价格的信号显示功能当前市场价格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上市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规范市场,赋予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权利2.规范控制权市场交易机制控制权市场是资本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有效渠道,为此应该规范控制权市场框架,加大法律法规建设力度,减少政府行政干预12312411/15/2022(二)增进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引导公众提高风险意识,将金融机构安全性作为选择服务的决定因素,而非价格和服务。(三)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1.重建会计师行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会计师事务所对银行进行外部审计,不仅可以对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作出评价,而且可以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控状况。银广夏事件、安然与安达信12412511/15/20222.加强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信用评级制度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使经营不完善的金融机构及时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对业绩下滑的金融机构提出警告。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没有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独立性差、体系混乱;没有统一的引导和管理,评级指标体系混乱,人员素质低;评级机构运作不规范,恶性竞争激烈。12512611/15/2022(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监督作用大众传媒传递的金融机构信息以及发表的相关评论,无论是对于金融监管部门还是对于金融机构的客户、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等都是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大众传媒可以直接对金融机构进行舆论监督大众传媒可以直接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监督12612711/15/2022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安全网”三大基本要素:存款保护制度央行最后贷款人官方审慎监管12712811/15/2022存款保险制度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规定经办存款的金融机构必须或自愿根据存款额大小按一定的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投保的存款机构出现经营危机或陷入破产境地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或直接向其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一种制度。12812911/15/2022发展历程:真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为了挽救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d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4年成立并开始实行存款保险,以避免挤兑,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12913011/15/2022发展历程:目前,运作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是193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形势和金融制度、金融创新等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美国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在金融监管检查和金融风险控制和预警方面,FDIC作了大量成效显著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而确立了FDIC在美国金融监管中的“三巨头”之一的地位,存款保险制度成为美国金融体系及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3013111/15/2022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1.官方建立存款保险机构美国、英国、加拿大2.官方和银行界共建日本、比利时3.官方支持、银行同业共建德国、法国、荷兰13113211/15/2022存款保险的实施方式:强制保险——英国、日本、加拿大自愿保险——法国、德国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美国存款保险的范围:部分存款13213311/15/2022存款保险基金来源:初始投资:财政、央行常规以及专项保费保费投资收益清算倒闭存款机构回收的资金13313411/15/2022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有利于防止银行挤兑,避免因银行破产而引起的整个银行体系发生支付危机,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为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流动性。但是,存款保险制度容易弱化存款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弱化银行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弱化监管当局的监管作用。13413511/15/2022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该制度,但金融风险正困扰着我国的商业银行,广大存款人的利益正受到威胁,银行的信誉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同时,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特别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进行保险,将对保护家庭和中小企业存款者的利益,对稳定金融体系,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十分重要。13513611/15/2022改变目前隐含的存款保险制度的需要完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的需要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的需要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需要银行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的需要完善金融市场的需要:民间资本的金融136第六篇金融监管外部支持
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冯林13713811/15/202213813911/15/2022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系统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金融基础法律支持系统,二是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支持系统,其中,后者又包含于前者之中。13914011/15/2022金融基础法律支持系统:(一)定义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金融关系
法律类型金融监管关系—————金融监管法金融业务关系—————金融业务法14014111/15/2022(二)金融基础法律支持系统的特点1.调整对象广泛间接融资关系;直接融资活动;金融中介服务关系;金融管理关系。14114211/15/20222.属于宪法以及民法、经济法等法律之后的第三层次法律;3.涉及范围广泛金融法律、金融行政法规、金融行政规章、地方金融性法规及自律性规范14214311/15/2022(三)金融基础法律的具体制度1.银行法2.证券法3.信托法4.保险法5.票据法6.担保法14314411/15/2022金融监管法律法规:1.市场准入监管资本充足率标准高级、称职的管理人员经营范围其他条件2.市场运作的监管业务经营、业务范围、风险监管(资本、资产质量、流动性、风险分散等)3.市场退出的监管14414511/15/2022金融基础法律和金融监管法律的关系:(一)联系1.包含关系2.前提关系(二)区别14514611/15/2022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名称颁布实施时间修改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年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5年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8年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995年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5年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4年——14614711/15/2022我国金融监管的重心是: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由于内控更多的是机构内部自律,因此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主要侧重管法人、管风险和提高透明度。14714811/15/2022(一)管法人即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二)管风险即对风险的监管(三)提高透明度即根据履行职责人需要,有权要求金融机构报送资料,金融机构有必要及时向公布发布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有关信息。14814911/15/2022金融监管的审慎会计支持定义:针对不确定因素作出会计判断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受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审慎(稳健)原则*。审慎会计制度是用于指导选择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的一个基本要求,要求人们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增加决策的稳健性。14915011/15/2022审慎会计制度的作用:1.对制定会计制度发挥着观念上的指导作用;2.成为指导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一项重要依据。15015111/15/2022审慎会计制度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审慎会计制度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是在具备一系列前提条件下,由一系列审慎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手段组成。审慎会计监管是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审慎监管比审慎会计更加宽泛,离开了审慎会计监管,审慎监管将显得空泛并缺少说服力。15115211/15/2022我国金融业审慎会计制度的缺陷:贷款呆帐准备金制度不合理造成计提不足,银行实际损失长期无法得到确认;应收未收利息的计提规定不合理,坏账准备金严重不足;权责发生制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差;税收与分红从未能实现的应收未收利息中透支,造成虚盈利;金融机构实际资本远低于账面资本。15215311/15/2022完善我国金融业审慎会计监管的对策:1.按照审慎监管要求完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监管指标体系总要求: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严格实施审慎会计制度,按照审慎会计制度,客观、准确地记录和反映资产价值与收益、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及时、足额提取资产损失准备金、应付利息准备金以及费用核算等。15315411/15/2022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鼓励金融机构做好如下工作:(1)建立和完善资产损失准备金提取与核销制度;(2)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完善利息收入与支出核算制度;(3)建立存款保险制度;(4)建立和完善并表监管制度;(5)继续完善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价系统。15415511/15/20222.完善信息采集和披露制度为确保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具有客观性、可比性、明晰性,监管部门需要对报告的格式、内容作出规定,制定或指导制定明确的会计准则以适用于监管报表的信息采集和报送。15515611/15/20223.完善审慎监管手段(1)建立对提供虚假信息行为的惩处制度(2)监管强权制(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4)破产处置机制——金融机构破产缺乏独立的司法处置机制15615711/15/2022金融监管的统计支持金融监管统计的基本数据架构——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MPIS)具备监控金融稳健能力的先决条件:有一组可供分析金融体系现实健康性和稳定性的基础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反映单个机构健康性的微观审慎指标汇总以及与金融体系稳健性相关的宏观经济变量两种类型。15715811/15/20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广的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MPIS)最为符合上述标准。它包括微观审慎指标汇总和有关宏观经济变量两大子系统。前者主要是同期或滞后的稳健性指标;后者是可能影响金融体系不平衡的相关信号,属于先行指标。当两种指标都表明脆弱、即当金融机构处于脆弱状态并面临宏观冲击时,就会爆发金融危机。15815911/15/2022我国金融监管统计体系的构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审慎性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及制度,并正处于向以宏观金融风险管理为主的审慎性金融监管框架过渡的初级阶段。但是,在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分析框架的理论和实践上还面临着许多问题。15916011/15/2022一是金融监管统计的国际一致性与国内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二是金融监管统计的主体选择问题;三是金融监管统计在现行分业监管体制与混业经营趋势之间的矛盾;四是金融监管统计构建形式的选择问题;五是金融监管统计的新要求与现有微观金融监管统计不完善、不适应的矛盾;六是金融统计信息管理体系如何改革以适应金融监管统计新要求的问题。160第七篇银行业监管
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冯林16116211/15/2022市场准入监管日常经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16216311/15/2022市场准入监管概述:市场准入是监管的首要环节,把好市场准入关是保障银行业稳健运行和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基础。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有过四种原则*:自由主义特许主义准则主义核准主义(审批制)*16316411/15/2022自由主义法律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不予规定,商业银行可以自由设立而无须经注册登记的程序;特许主义商业银行的设立必须经过特别批准,每设立一家商业银行就必须颁发一道特许批准令;准则主义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的设立条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设立条件即可申请注册,无需监管当局批准;核准主义商业银行的设立除了要具备法律所规定的条件之外,还需报请主管当局审核批准后才能登记成立。16416511/15/2022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机构准入批准金融机构法人或其分支机构的设立业务准入按照审慎性标准,批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开办新的业务品种高管人员准入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进行核准或认可16516611/15/2022市场准入考虑的因素:(一)最低资本限额由于商业银行在一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独特的负债经营方式,所以审批设立新的商业银行必须要达到法定的最低资本额,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0亿元人民币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亿元人民币农商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5000万元人民币——《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三条16616711/15/2022(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按照《公司法》要求,根据其组织形式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董事长、监事长和行长的职责与权限,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体制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约束机制。16716811/15/2022(三)高级管理人员素质能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熟悉并遵守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具有与担任职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具备与担任职务相称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具有公正、诚实、廉洁的品质,工作作风正派;资历与学历的相关规定。明确高管人员的禁入事由。——《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16816911/15/2022(四)银行业竞争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准入政策与其对竞争的看法有显著差异:美国:鼓励自由竞争,不断审批设立日本:严格审批中国:根据金融业发展政策与方向,在合理布局、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审慎批准商业银行的设立申请16917011/15/2022商业银行设立和开业的程序:1.根据审批选权限提出设立申请;2.填写申请表同时提交相关材料;3.银监会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向工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4.开业和公告。17017111/15/2022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确定:17117211/15/2022日常经营监管银行日常审慎监管:1.审慎监管:指监管部门以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为目的,通过制定一系列金融机构必须遵守的周密而谨慎的经营规则,客观评价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并及时进行风险监测、预警和控制的监管模式。2.银行日常审慎监管是指以安全和稳健为目标来监控银行经营业务的全过程。17217311/15/2022银行日常审慎监管的必要性1.银行经营面临多种风险: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八类;2.有些风险是宏观环境所致,但大部分风险是商业银行为追逐高额利润或疏于防范而主动承担的。因此对银行的日常审慎监管尤为必要。17317411/15/2022银行日常审慎监管的内容: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认为银行审慎监管应该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效房地产经纪服务协议示例
- 2024年融资中介服务协议范本
- 2024年二手车交易协议样本
- 2024年商用司机短期租赁协议
- DB11∕T 1692-2019 城市树木健康诊断技术规程
- DB11∕T 1699-2019 在用氨制冷压力管道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要求
- 2024年工程装修全包服务协议细则
- 2024年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格式
- 2024年法律顾问聘请协议样本
- 2024指定区域建筑工程修复施工协议
- 零部件英文缩写及零部件中英文对照
-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 炼钢厂6机6流小方坯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
- 跌倒的护理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件)
- 船舶租赁尽职调查
- 统编教学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细菌世界历险记》导读课课件
-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逆境生理
- 【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 小学英语人教新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3Animalsunit3storytime
-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