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法制史(德国法)课件_第1页
外国法制史(德国法)课件_第2页
外国法制史(德国法)课件_第3页
外国法制史(德国法)课件_第4页
外国法制史(德国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法制史讲义南开大学法学院秦瑞亭第六章德国法第一节

德国法发展概况一、德国封建法的主要特征:(1)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渊源的多元化是德国封建法最基本的特征:习惯法、地方法、教会法、罗马法以及帝国法令长期并存,德国封建法中,影响最大的法典是:

《萨克森法典》:又称《萨克森明镜》,于1220年前后编成,是著名德意志王国日尔曼习惯法汇编之一。其内容主要是关于民事、刑事问题的地方习惯法和诉讼规则,以及调整封建关系的采邑法。《加洛林纳法典》:封建时代后期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1532年颁布。该法典共179条,主要包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内容,广泛使用死刑,刑罚残酷,适用肉刑。该法典被多数邦国长期援用,在德国封建法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统一后不久,德国颁布了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20世纪初,颁布了举世闻名的民法典和商法典。经过30年的努力,德国建立了颇具民族个性的近代法律体系,成为大陆法系又一个典型代表。

(2)近代德国法特点:德国法具有“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基础,因此德国法相对于19世纪大陆法系其他国家而言,结构更加严谨,逻辑更加严密,概念更加准确。三、魏玛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发展1919年,战败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时期。由于政体变化和社会化思潮的影响,德国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调整社会经济的法律和保障劳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国成为经济立法和劳工立法的先导。四、法西斯专政时期德国法的蜕变

1933年,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出任总理,开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将国家政治生活全面纳入战时轨道。

(1)在宪政方面,确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性法律。1933年颁布德国法西斯专政根本法《消除人民与国家痛苦法》,授权联邦政府行使立法、行政、军事、外交等权力,甚至可制定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为纳粹政府的一切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另外颁布《保护德意志人民紧急条例》、《禁止组织新党法》、《德国改造法》等一系列法西斯法令,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维护希特勒个人独裁和纳粹一党专政。

1934年《关于帝国最高领袖的法令》取消总统,将总统和总理职权合并,称为元首,希特勒终身担任元首,并得指定继承人。(2)在民事法律方面,颁布了《卡特尔变更法》、《强制卡特尔法》等法令强化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控制,颁布《世袭农地法》、《德意志血统及名誉保护法》等单行法律,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灭绝政策,巩固法西斯政权统治基础。(3)在刑事法律方面,加强刑事镇压,取消罪刑法定原则,用意思刑法代替结果刑法,建立秘密警察――盖世太保(Gestpo),对每个德国人均有生杀予夺之权。原先法律中的民主原则被彻底抛弃,代之以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

第二节宪法和行政法一、德国宪法的历史渊源1950年《普鲁士宪法》、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宪法》(教材P.292.)﹡二、《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1)实行联邦制。宪法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中央拥有极大权力,各邦地位很不平等。

﹡三、1919年《魏玛共和国宪法》

(1)采联邦制,联邦权力优先。魏玛宪法赋予联邦中央极大权限,规定各邦宪法、法律不得与联邦宪法、法律相抵触。(2)实行议会制,赋予总统广泛权力。联邦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任期7年,连选得连任。联邦总统任命总理和政府官员,统率军队,享有强制执行权和独裁权(以武力强制各邦遵守联邦宪法法律以及维护公共秩序),权力极大。联邦政府由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对国会负责。司法权由联邦法院和各邦法院行使,法官由总统任命,得终身任职。

四、1949年波恩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是现行德国根本法。其主要内容是:1、公民权利与自由更加全面;《基本法》强调人的尊严不可侵犯,尊重和保护这种尊严是国家的义务;公民权利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国家各部门均受其制约,任何人均可因基本权利受到公共权力的侵犯,通过司法途径提起宪法申诉。

2、国家结构形式采用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享有本州的行政管理权和组织管理文化教育等项权力。3、《基本法》重新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规定了法治社会的一般原则。总统权力受到限制,议会制得到贯彻。立法机关由联邦议院(Bundestag)和联邦参议院(Bundesrat)组成。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1次,并且大幅度削减总统的权力。取消了纳粹一党制,恢复多党制。4、联邦政府对联邦议院负责,但实行建设性不信任投票制度:只有选出新的联邦总理并且能立即组成政府时,原政府才可被推翻。设立宪法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五、德国行政法1、坚持公私法划分,行政法仅调整公法法律关系;2、以成文法为主体,概念明确、体系完整;3、采取双轨制司法体制,普通法院系统和行政法院系统相互独立。第三节民法一、1900年《德国民法典》概述(一)制定背景1、统一前各邦民法典(1794年《普鲁士一般邦法》、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等)为《德国民法典》奠定了基础;2、自然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的争论延缓了《德国民法典》的制定;3、“潘德克顿”学派为《德国民法典》的制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制定经过:1874年,联邦议会成立法典编纂委员会,历经13年完成民法典第一个草案。这个草案受到多方批评。1890年联邦议会又成立新的法典编纂委员会,经过5年时间制定出第二个草案,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妥协的基础上,帝国国会对草案作了若干修改后形成第三草案,于1896年7月获得国会两院通过,于190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德国民法典》是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制定的法典,是德国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相妥协的产物,具有时代的特征:(1)一定程度上仍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民法的基本原则:法典肯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和资本主义“契约自由”原则,在民事责任方面规定了“过失责任”和无过失责任原则并存。

(2)体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民法的基本要求(社会化倾向):1、明确规定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规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2、对所有权和契约自由原则都作了适当限制;3、法典规定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并存;4、弹性条款和参照条款大量运用。(3)法典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第一,对容克(Junker:大地主)贵族的土地所有权以及地上权、地役权等加以特别保护。第二,亲属法方面保留浓厚封建制残余。(4)法典在立法技术上,逻辑严谨、体系严密、理论精深、概念科学、用语精确。

2、推动大陆法系的发展,成为德国支系的核心《德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最有影响的民法典之一。它体系完整、用语精确,既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民法的基本原则,又反映了垄断时代民法的某些特征,不仅成为德国民法发展的基础,还对世界上许多国家民事立法产生直接影响,瑞士、奥地利、日本、泰国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民事立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参照了这部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的产生,使大陆法系划分为法国支系和德国支系。

﹡四、20世纪以来民法典的变化1、契约无限自由过渡到有限自由;2、过错责任原则为无过错责任原则取代;3、婚姻家庭法领域更趋平等、自由;4、欧盟法成为德国民法的一个法律渊源。第五节刑法一、1871年《刑法典》特点(1)它接受了资产阶级刑法的民主原则,宣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不溯及既往。(2)法典特别保护最高统治者的利益,镇压人民的反抗(3)法典严格保护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详细规定侵犯财产罪及其处罚。(4)法典还专门规定了“宗教罪”和职务罪。二、1975年新《刑法典》的特点197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刑法典,即“1975年新刑法典”。新刑法典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轻刑主义倾向,主要特点是:1、严格实行罪刑法定主义原则。2、废除了死刑,以无期徒刑为最高刑;3、严格保障宪法秩序;4、

规定了“改善及保安处分”,

扩大假释适用范围,其目的主要是预防和减少犯罪。

第六节德国司法制度﹡一、现代德国司法体制的特点现代德国的司法体制,既考虑到各州的相对独立,又努力实行某种程度的统一,以提高司法效率。(1)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属于一个系统。除宪法法院外,各州法院均为联邦法院的低级法院,任何不服州法院的案件,均可上诉于联邦法院,这是其司法单一化的一面。二、德国宪法法院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根据1951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法》建立,设于卡尔斯鲁厄(Karlsruhe)。联邦宪法法院权限有四个方面:(1)裁决联邦与州及各州之间的争端;(2)裁决联邦各机构之间的争端;(3)审查联邦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及州法是否符合联邦法;(4)受理公民个人或团体的宪法控诉。作为独立的宪法保障机构,德国宪法法院自其设立以来所作出的一系列判决,对德国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妇女面纱、大学收费、欧元。

﹡第七节德国法的历史地位一、德国法的历史地位1.德国法以其高度的学理性和独创性,成为大陆法系的又一分支,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2.

德国法在坚持法典化方向和公私法二元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创立新型法律部门,创设了经济会议制度和劳工会议制度,缓解了劳资双方的对立,促进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3.德国完善且独特的司法体制和通畅的诉讼渠道,将各种冲突有效控制在法律秩序范围内,实现了国家长期稳定发展,这些都为其他国家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

﹡二、德国法与法国法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德国法对法国法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德国法和法国法同属于大陆法系,都是在罗马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成文法律体系。无论从法的体系、表现形式,还是从法的地位、本质和作用来看,两国都极为相似。2、具有开创意义的近代法国六法体系对德国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国法与法国法的区别:(1)德国法成型于德意志帝国时代,是君主专制主义的产物,具有浓厚的保守性。法国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具有时代进步性。(2)德国法在私法领域取得的成就,足以使法国法逊色。近代法国法以其革命性、开创性和历史进步性而独占鳌头,德国法以其透彻的科学性、高度的法律技术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著称于世。(3)民法领域,《德国民法典》以《学说汇纂》为蓝本,继承了潘德克顿法学的传统,概念精确,体系严谨,法理精深;《法国民法典》以《法学阶梯》为蓝本,不注重概念的精确和体系的严谨,但实用性强,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4)德国法和法国法在具体制度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第一,德国始终全面坚持成文法典化立法方向,即使在行政法领域,也不例外。第二,在部门法方面,德国首创经济法,并且使之迅速成为一个富有生气的独立法律部门。第三,德国在坚持区分普通民事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前提下,把行政诉讼限制在纯行政的范围,而将依传统公法标准难以区分的法律纠纷划归其他专门法院处理。第四,为了保障宪法实施,德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宪法诉讼制度,从而形成了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体系庞大、组织严密的司法体制。

﹡三、1900年《德国民法典》和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异同拿破仑民法典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颁布,共分为《人法》、《财产和所有权的各种变更》、《取得所有权的不同方法》三编,2002年,该法典增加了一个专门规定特别适用于海外领地的技术性条文的第四编,篇幅扩展到2302条。第一编“人”(DesPersonnes),包括:私权之享有、身份、能力、住所、失踪、婚姻、离婚、分居、养子、亲权、监护、禁治产等。第二编“财产”(DelaPropriété),包括:财产之分类、所有权、用益权、地役权等。第三编“财产取得之各种方式”(DesDifférentesmaniéresdon’tonacquiertlaPropdété)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生前赠与、各种契约(买卖、互易、合伙、借贷、租赁、质押、婚约、准契约等等)、取得时效等。《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基础统一全国民法的第一次成功,其主要渊源包括罗马法、王室法令、习惯法、革命时期的立法和法院判例。法典贯彻了民事权利人人平等、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原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民法典。但法典没有关于法人的规定,而且保留了封建制度的若干残余

1900年《德国民法典》是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制定的法典,是德国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相妥协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法典共分为5编。第一编总则,对人、物、法律行为和时效等作了规定。第二编债权法,包括债的通则以及买卖、赠与、租赁、借贷、雇佣、承揽和保证等。第三编物权法,包括动产与不动产所有权、所有权的取得与丧失、共有、地上权、役权、抵押和质权等内容。

第四编家庭法,包括结婚、离婚、夫妻财产、亲属关系、收养、监护等内容。第五编继承法,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继承权的丧失和放弃、继承特留份等内容。《德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它是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的集大成者,对许多国家的民法编纂发生了很大影响。瑞士、奥地利、日本、泰国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民事立法,都不同程度上参照了这部民法典。它以独特的风格登上世界私法编纂的舞台,打破了法国民法典近一个世纪的垄断地位,推动大陆法系的发展,成为德国支系的核心。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都是资产阶级民法典,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1)德国民法典成型于德意志帝国时代,是君主专制主义的产物,具有较明显的保守性。法国民法典从整体上来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具有时代进步性。(2)《德国民法典》取得的巨大成就远远超过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以其革命性、开创性和历史进步性而独占鳌头,德国民法典以其透彻的科学性、高度的法律技术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著称于世。

(3)《法国民法典》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则是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制定的法典,具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时代特征。(4)《德国民法典》以《学说汇纂》为蓝本,继承了潘德克顿法学的传统,概念精确,体系严谨,法理精深;《法国民法典》以《法学阶梯》为蓝本,不注重概念的精确和体系的严谨,但实用性强,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第八节大陆法系的形成及特点一、大陆法系的形成大陆法系也称“民法体系”,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法和德国法为代表的具有共同的法律原则、概念、术语和法律逻辑与法律技术的一类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称。大陆法系最早源于古罗马法,即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6世纪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法律。日尔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后,日尔曼蛮族国家在法律方面实行属人主义,对日尔曼人适用日尔曼法,对被征服的罗马人适用罗马法,欧洲进入罗马法和日耳曼法并存的时期。

日尔曼法和罗马法的长期并存与融合,导致出现了一些共同法律原则。公元9世纪法兰克帝国查理曼大帝发动了继承罗马法和统一法律的运动,统一法律运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提高中央立法的权威;大量颁布王室法令;建立完备的封建法院系统,促进法律统一;提高公权(公力救济)地位,限制和禁止复仇和私力救济。随着封建化普通法原则的形成和查理曼大帝的法律统一运动,日尔曼法和罗马法进一步走向融合。

公元12世纪开始,以意大利为发源地,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西欧兴起了规模浩大的罗马法复兴运动。这次运动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注释法学派:法律之光伊纳留斯(Irnerius),阿佐(Azo),公元12-14世纪,注释传授罗马法原始资料,使罗马法研究成为一门科学。评论法学派:巴尔多鲁(Bartolus),公元13-15世纪,结合社会实践注释评论罗马法。人文法学派:意大利阿尔恰托(Alciati),法国居亚斯(JacquesCujas),公元15-16世纪。重罗马法的原貌,同时重人的理性、自由和权利,重法律的公正、正义

14世纪以后,欧洲大陆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由于罗马法复兴运动而具有了明显的共同特征或传统。其主要标志有:

其一,各大学均讲授罗马法,各国法学家均承认注释法学派的权威。在罗马法精神和各学派的熏陶下,一个崭新的法学家阶层登上西欧历史舞台,他们普遍进入各国国王政府中担任司法或行政职务。由于他们的活动,原来分散复杂的欧洲大陆各国法律出现了共同的特征。其二,形成了统一的法观念。经过罗马法复兴,社会应受法律规范调整的思想逐渐被各国接受,统治阶级把法作为基本治理手段,赋予其独立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法是社会关系主要调整器的观念在西欧各国确立起来。

其三,形成了欧洲普通法(JusCommune)。欧洲统一的法观念的形成,注释法学派权威在欧洲各国的确立,以及欧洲各大学注释法学派培养的学生多数担任司法部门要职的事实,导致欧洲出现了具有共同的法律术语、概念和范畴的欧洲“普通法”,其对欧洲各国法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四,西欧多数国家接受了以欧洲普通法为表现形式的罗马法。

1804年3月21日,《法国民法典》正式颁布。《法国法典》溶罗马法、日耳曼习惯法和其他多种法律成分于一炉,是以罗马法为基础统一全国民法的第一次成功。在《法国法典》的影响下,十九世界世界各国兴起了如火如荼的法律统一和法典编纂运动。比利时、罗马尼亚、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巴西和南美洲诸国纷纷效仿《法国民法典》,通过系统的法典编纂,制定编纂了本国的民法典。这样,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美洲、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家族,即大陆法系。20世纪,随着《德国民法典》成功颁布实行,法国民法典近一个世纪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德国民法典》作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集大成者,体系完整、用语精确,不仅成为德国民法发展的基础,还对世界上许多国家民事立法产生直接影响,瑞士、奥地利、日本、泰国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民事立法,都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这部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的产生,使大陆法系划分为法国支系和德国支系。20世纪后,大陆法系又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公法、私法互相渗透,出现了一些公私混合的法律部门;分权原则动摇,委托立法日益增多;随着欧盟法的问世和发展,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开始走向融合。﹡二、大陆法系的特点(1)以成文法典为表现形式,如1804年法国民法典,1808年法国商法典,1810年法国刑法典,1900年德国民法典和商法典,1898年日本民法典等。(2)以罗马法为历史基础。大陆法系从体系、内容、制度、原则至概念术语,基本上都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如私法体系;时效、代理、所有权、债、侵权行为、监护等制度;一事不再理原则、不告不理原则、遗嘱自由原则、契约自由原则;契约、所有权、民法、监护、禁治产等重要概念。

(3)注重体系完整性和概念精确性。如法国、德国和日本都有六法体系,各个部门法也有完整的体系,如民法有总则、债法、物法、亲属、继承的完整的法典体系。对于法律名词和法律概念,如法人,法律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大陆法系也非常注重其明确性和精确性。(4)以演绎推理为主要法律推理方法。(5)法官的地位不如英美法系的法官那么高。在英美法系,法官不仅执行法律,而且解释法律,和创造法律。在大陆法系,法官的基本职能仅仅是执行法律,没有创设法律的权限。

﹡三、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异同(教材P.185)1、法律渊源:成文法;判例法2、历史渊源:罗马法;日尔曼法3、法律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4、法官地位和对法律发展的作用:解释和适用法律;创制法律5、法律体系:区分公私法,体系严谨;没有公私法划分和统一民法部门,体系较为混乱复杂第七章日本法第一节

日本法的发展与演变一、中为己用——以中华法系为基础的古代封建法律制度日本在7世纪以前没有系统法律制度,公元645年大化革新,确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化改新”后日本开始全面学习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效仿中国颁布法典,以《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最具代表性,成为中华法系的一员。

大宝律令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于公元701年(大宝元年)制定,共有《律》六卷,《令》十一卷。内容体系包括户田篇、继承篇、杂篇、官职篇、行政篇、军事防务篇、刑法和刑罚篇等。它以中国唐朝的《永徽律》为蓝本,是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其条文完备,结构严谨,法理清晰,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央集权制度。《养老律令》在《大宝律令》的基础上于公元718年制定,《养老律》包括《名例》、《卫禁》、《职制》、《户婚》、《断狱》等12篇,500条,数目与《永徽律》一致。在法律思想与内容上,两者间亦有大量相同规定。御成败式目公元1192年日本进入以幕府为中心的“武家政治”时期,1232年,镰仓幕府颁布《御成败式目》(又称为《贞永式目》),成败系审理、裁判之意,式目指成文法规。《御成败式目》继承了《养老律令》的法律原则,又较多地吸收了武家的社会生活习惯,是武家所有法律的基础。当时并未向全民正式公布,只是作为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内部掌握的法律依据。御定书百条1742年,德川幕府仿照中国明律制定了《公事方御定书》,分为上、下两卷,因其下卷共103条而得名“御定书百条”,内容主要是关于刑法和刑事诉讼的规定,是幕府刑事法的基础,是日本封建社会后期的一部重要法典。

日本封建法的特点1.

日本封建法从体系到内容都深受中国隋唐法律影响,日本封建法三大渊源《大宝律令》《御成败式目》和《公事方御定书》是日本封建法模仿中国法的集中体现。2.

日本中央集权时期封建法主要维护天皇王室特权,幕府时期封建法主要保护以将军为首的武士集团利益。3.

日本封建法各个阶段习惯法始终占据一定地位。4.日本封建法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公法较私法发达。5日本整个封建时期法律都体现了等级不平等、确立封建土地制度、男尊女卑等特征

二、脱亚入欧——以大陆法系为模式的近代法律制度。1868年明治维新至1907年制定刑法典,其间经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奠基时期。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至1875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令建立立宪政体。这一时期对法律制度作了较大改革,颁布《假刑律》、《新律纲领》等刑事法规,为日本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第二时期为法典编纂时期。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着手进行法典编纂工作。初以法国法为模式编纂了“刑法典草案”、“治罪法”、“民法典”等,由于这些法典过于法国化,遭到日本舆论和各界的普遍反对和抵触,后来转而仿效德国法。

1889年日本“明治宪法”是日本效仿德国法的首次成功尝试,该法主要仿照1850年普鲁士宪法制定,随后还仿照德国法颁布了商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民法典、法院构成法,至1907年刑法典颁布,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各主要法典均告完成,这标志着日本以大陆法系为模式的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体系最终确立。

日本最终效仿德国法的原因是当时普鲁土与日本国情有重要共同之处:第一,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均不彻底,留有大量封建残余。第二,日本存在着天皇崇拜的传统,而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国王绝对主权原则。三、嫁接引进——借鉴英美法系现代法律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迫于美国的压力进行了法律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对英美法系的内容,特别是宪法和司法制度进行了一些吸收,主要有:

(一)采取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内阁制。内阁只对议会负责;司法权属于法院。(二)在保障基本人权方面,受美国法影响极大。(三)效仿美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四)在各部门法方面,广泛吸收了美国法的内容。如:以美国法为模式《禁止垄断法》(1947年)、《证券交易法》(1948年)、《公司更生法》(1952年);在诉讼制度上吸收了英美法中的对抗制和当事人主义。

第二节

日本宪法一、明治宪法日本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称为“明治宪法”,次年实施。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确立天皇专制制度。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确立了天皇主权原则。虽然国家统治权主要由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组成,但宪法确认天皇拥有陆海空军队统帅权,形成军部独立于内阁行使军权的特殊现象。日本明治宪法体制下形成的这种由参谋本部、海军司令部、陆军省和海军省等组成的军部独立于内阁之外行使军权的现象,日本学者称之为“二重内阁”。(2)宪法规定了“臣民”享有有限的自由权利明治宪法作为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对于进一步打破封建制度,创建日本近代的法律体系及推进日本政治近代化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明治宪法体制下,民主自由内容有限,天皇拥有绝对大权,这为日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提供了可能。明治宪法一直实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日本国宪法》制定的背景及其特点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1946年由驻日盟军主持制订的《日本国宪法》公布。日本国宪法是日本现行宪法,其内容特点有:(1)否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天皇,确立国民主权原则。(2)宣布放弃战争,体现和平原则。宪法以专章对“放弃战争”作了具体规定,即“日本国民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该宪法也因此被称为和平宪法。(3)扩大公民自由和权利,强调人权保障。(4)明确三权分立原则与责任内阁制。宪法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国会、内阁、法院行使,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连带责任,在众议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如10日内不解散众议院就须集体辞职。第三节

民法一、1898年日本民法典1898年日本民法典又称为“明治民法”,它体现了资产阶级民法的一般内容和原则,但保留了大量封建内容:(1)物权篇专章规定体现封建剥削的永小作制度。(2)亲属篇沿用德川幕府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家”的制度,对户主的特权与家庭成员的从属地位作了规定。(3)继承篇规定继承分为家督继承和财产继承。家督继承是户主权利和义务的继承,其继承顺位是男子优于女子、婚生子女优于非婚生子女,并且均以年长者为优先。

二、日本现代民法的发展变化日本民法内容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下列方面:(1)民法基本原则发生了演变。战后民法典确立了“公共福利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法律人格平等原则”以及无过失责任原则。(2)财产法中某些具体的民法制度得到发展。公益法人的范围已经扩大,物权的种类增多。所有权制度、担保制度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3)婚姻家庭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废除封建色彩浓厚的户主和家族制度,强调夫妻双方拥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4)继承制度也有很大变革。废除家督继承制度,确认继承仅限财产继承,财产继承的法定顺位依次为直系卑亲属、直系尊亲属、兄弟姐妹,同一顺位的继承人各自的应继份相等,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恒为继承人。第四节

日本法特点与历史地位一、日本法发展的特点(1)日本封建法在内容和体系上都模仿了中国封建法律,深受中国封建法的影响。(2)日本近代资产阶级法律制度深受大陆法系影响。日本近代法属于大陆法系,并更加具有德国法的特点。(3)20世纪以后,

日本法又受到英美法系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定《信托法》、《陪审法》和《少年法》等单行法规,但是这些并没有改变日本法的法系属性。

﹡二、日本法的历史地位(1)现代日本法既体现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融合,也体现了东西方法律文化的有机结合。(2)日本法的发展说明法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日本法律的不断完善,日本法律的发展完善又反过来促进了日本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两者之间存在有机联系。(3)在日本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发达、完整的法学理论。(4)日本法的发展促进了国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日本社会的安定。三、案例分析:三方一两损据说江户匠人有把当天手头的钱全部花光的习惯,而且死要面子。一日,泥瓦匠金太郎捡到了一个装着收据和图章的钱袋,里面有三两金子。根据收据得知失主是木匠吉五郎,便立刻动身去归还。吉五郎不但不感谢,反倒不满:你送来我好不容易丢的钱,我今天又得想法子把这三两金子花光!我留下收据和印章,你把金子拿走!金太郎是个死心眼:东西是你的,我不是为了要金子来还你的!两个人最终互相撕打起来。法官大冈越前守自己拿出一两金子,宣布褒奖吉五郎和金太郎每人2两金子。这事才算了结。结果等于是三人各损一两,所以这个结果就叫“三方一两损”。

第八章欧洲联盟法(选择性内容)第一节欧盟的产生和发展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发展而来,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7月1日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盟诞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

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欧盟成员国总面积达到397.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3亿。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7个。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

第二节欧盟法的渊源欧盟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基本渊源和派生渊源两大类。基本渊源指关于欧洲共同体和欧盟的基础条约和后续条约,主要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盟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以及建立欧盟的“欧洲联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