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的辨伪课件_第1页
古典文献的辨伪课件_第2页
古典文献的辨伪课件_第3页
古典文献的辨伪课件_第4页
古典文献的辨伪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文獻的辨偽古典文獻中的偽書古典文獻的辨偽辨偽活動的歷史偽書存在的價值古典文獻的辨偽古典文獻中的偽書1古典文獻中的偽書

一偽書及其類型

二偽書產生的原因古典文獻中的偽書一偽書及其類型2

一偽書及其類型

1偽書概念的界定偽書是指作者不真、年代不實及內容假造的古典文獻。

2偽書存在的種類經歷代學者討論具有真偽問題的古書,張心澂《偽書通考》載錄就達1104種,這還不是偽書的全部。對偽書較早進行系統研究的是明代胡應麟,其將歷代的偽書現象歸納為21種﹕一偽書及其類型1偽書概念的界定3明代胡應麟歸納為21種﹕

有偽作於前代而世率知之者;有偽作於近代而世反惑之者;有掇古人之事而偽者;有挾古人之文而偽者;有傳古人之名而偽者;有蹈古書之名而偽者;有憚於自名而為者;有恥於自名而偽者;明代胡應麟歸納為21種﹕有偽作於前代而世率知之者;有傳古人4有襲取於人而偽者;有假重於人而偽者;有惡其人,偽以禍之者;有惡其人,偽以誣之者;有本非偽,人托之而偽者;有書本偽,人之而益偽者;有偽而非偽者;有非偽而曰偽者;有襲取於人而偽者;5有非偽而實偽者;有當時知其偽而後世弗傳者;有當時記其偽而後世弗悟者;有本無撰人,後人因近似而偽托者;有本有撰人,後人因亡逸而偽題者。[1]

[1]胡應麟﹕《四部正訛‧引》,《少室山房筆叢》有非偽而實偽者;6

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

偽書種類分為10種﹕ (1)全部偽;(2)一部偽(部分偽);(3)本無其書而偽;(4)曾有其書,因佚而偽;(5)內容不盡偽而書名偽;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

偽書種類分為10種﹕ (7(6)內容不僅偽而書名、人名(作者)皆偽;(7)內容、書名皆不偽而人名(作者)偽;(8)盜襲割裂舊書而偽;(9)偽後出偽;(10)偽中益偽。[1]

[1]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6)內容不僅偽而書名、人名(作者)皆偽;8

前人劃分偽書種類標準並不一致。前人劃分偽書種類標準並不一致。9

二偽書產生的原因尚古觀念而產生的偽書文獻亡佚而產生的偽書政治相爭而產生的偽書學術相爭而產生的偽書偽署作者而產生的偽書好事妄為而產生的偽書二偽書產生的原因尚古觀念而產生的偽書10古典文獻的辨偽

一辨偽及其意義

二考辨偽書的方法

三考辨偽書的要點古典文獻的辨偽一辨偽及其意義11

一辨偽及其意義

1甚麼是“辨偽”

2辨別偽書的意義一辨偽及其意義1甚麼是“辨偽”12

二考辨偽書的方法1前人對辨偽方法的總結2今人對辨偽方法的概括二考辨偽書的方法1前人對辨偽方法的總結13

三考辨偽書的要點

1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求是”是一切科學研究必須遵守的最基本原則,辨偽也是如此,尊重事實而不是迷信前人,切不可存門戶之見,更不能簡單地從某種固有的觀念出發,做到求真而不求善。三考辨偽書的要點1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堅持實事求是14

2分清主體與局部、一般特殊的關係

3綜合考察而不以一方法輕斷真偽必須綜合運用多種考辨的方法,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做細緻的研究工作,其得出的結論才是較平實可靠

2分清主體與局部、一般特殊的關係15關注考古新發現,

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鄭良樹生根據出土的帛書《老子》証實了今本《道德指歸》確是西漢嚴遵的著作

鄭良樹﹕《古籍真偽的過去與未來》關注考古新發現,

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鄭良樹生根據出土的帛書《16辨偽活動的歷史

一早期的辨偽的工作

二唐宋辨偽的成就

三明清辨偽的成熟

四現代辨偽的特徵

五當代辨偽的發展辨偽活動的歷史一早期的辨偽的工作17

一早期的辨偽的工作文獻典籍的辨偽現象濫觴於戰國時期

司馬遷的《史記》正是對史料、傳說及圖書文獻進行多種途徑的辨識和相當徹底的考辨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的史學名著

王充寫作《論衡》的動機“就世俗之書——訂其真偽,辨其虛實”,…

張舜徽先生﹕“辨偽工作一開始和校書工作結合在一起。

…通過校書來考定古書的真偽和時代

”一早期的辨偽的工作文獻典籍的辨偽現象濫觴於戰國時期18

二唐宋辨偽的成就唐代文獻辨偽的發展,首先體現在《隋書‧經籍誌》的編修上。

《隋書‧經籍誌》除了仿照《漢書‧藝文誌》在書名下加注文指斥偽書名,更在某些類的類序中論述該類書中的一些偽書,如易類小序中辯論《歸藏》,孝經類小序中討論所謂的鄭玄注等,而且考辨更加堅實。二唐宋辨偽的成就唐代文獻辨偽的發展,首先體現在《隋書‧19著名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特設《疑古》、《惑經》等篇,以審論史籍的真偽

文學巨擘柳宗元以疑古証實精神推動了辨偽工作的發展

著名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特設《疑古》、《惑經》等篇,以審論20宋代學人疑古最勇

辨偽惑古蔚然成風

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鄭樵、汪應辰、洪邁、朱熹、葉適、晁公武、高似孫、陳振孫、李心傳等皆有成績,疑古惑經的矛頭直刺群書,辨偽之學成為“宋學”批判精神

宋代學人疑古最勇

辨偽惑古蔚然成風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21宋代新學風

歐陽修崇拜柳宗元,勇於擺脫傳統成見

《詩本義》辨正《毛傳》、《鄭箋》之誤百有餘處《帝王世次圖序》、《後序》質辨《史記》五帝以來世次之謬誤《尚書論》而惑《尚書》《易童子問》考察思想、內容統一與否的辨偽原則,辨《繫辭》、《文言》以下顯非聖人(孔子)所作

宋代新學風歐陽修崇拜柳宗元,勇於擺脫傳統成見22歐陽修還質疑《周禮》為後出之書,細算六官屬員見有五萬(不算下級官吏),機構龐大非周代生產條件所能供養,其“大抵皆秦制也”

歐陽修還質疑《周禮》為後出之書,細算六官屬員見有五萬(不算下23思想家朱熹的考辨思想家朱熹的考辨成就重在經書,次在諸子等

受歐陽修、鄭樵的影響,作《詩序辨說》以《詩序》是東漢衛宏所作

作《孝經刊誤》明指“《孝經》疑非聖人之言”

《古文尚書》之真偽﹕認為“孔壁所出《尚書》,如《禹謨》……篇皆平易,伏生所傳皆難讀”

思想家朱熹的考辨思想家朱熹的考辨成就重在經書,次在諸子等24區分兩周、戰國、秦漢間的文獻

朱熹將《易經》與《易傳》、《書經》、與《書序》、《詩經》與《詩序》、《春秋》與《左傳》等的“經”與“傳”分開刊行,意在將兩周、戰國、秦漢間的文獻區分開來

對後代學者區別、認識、評價、使用不同時代的史料具有極大啟示

朱熹指斥的偽書書目已有60種之多,範圍廣涉經、史、子、佛等圖書文獻

區分兩周、戰國、秦漢間的文獻朱熹將《易經》與《易傳》、《書25

三明清辨偽的成熟金元的辨偽工作較為單薄,只有王若虛、金履祥、吳澄等略有所為

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經籍考》則比較集中地集錄了唐宋人考辨諸子的資料

三明清辨偽的成熟金元的辨偽工作較為單薄,只有王若虛、金26明初大學者宋濂(1310-1081)的《諸子辨》則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辨偽學成熟期是晚明胡應麟的《四部正訛》3卷

明初大學者宋濂(1310-1081)的《諸子辨》則是這一時期27清代是辨偽理性化

規模化的發展時期

考証辨偽的態度較為客觀,方法嚴謹,論據充足

清代辨偽工作的可貴之處不只在其成果,更在其精神和方法

清代是辨偽理性化

規模化的發展時期考証辨偽的態度較為客觀,28現代辨偽的特徵

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是構建現代史學理論體系的開山之作

第五章“史料之搜集與鑒別”中提出了考辨偽書的12條標準、証實真書的6條標準、鑒定偽事的7條標準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十四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二)》中專設“辨偽學”一節,而《古書真偽及其年代》2卷則是其辨偽學的理論體系的完成現代辨偽的特徵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是構建現代史學理論29

五當代辨偽的發展

“偽書”實為真書

20世紀後半葉,隨著諸多戰國、秦漢間的簡帛文獻的重現,使一些無可辯駁地証明的所謂“偽書”實為真書如《孫子兵法》、《歸藏》、《文子》、《鶡冠子》、《孔子家語》等

辨偽學科的建設是與當代古典文獻學的學科建設同步發展

五當代辨偽的發展

“偽書”實為真書20世紀後半葉,30偽書存在的價值偽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一保存古代的佚書

二保存古代的神話

三保存古代的制度

四保存古代的思想

五保存古代的科技

六保存古代的語言偽書存在的價值偽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31

一保存古代的佚書偽書不能憑空捏造

梁啟超說﹕“自唐以前或自漢以前的偽書卻很寶貴…其故因為書斷不能憑空捁出,必須參考無數書籍。假中常有真寶貝,我們可把它當做類書看待。戰國人偽造的書一定保存了秦始皇焚書以前的資料,漢人偽造的書一定保存了董卓焚書以前的資料,晉人偽造的書一定保存了八王之亂以前的資料…”

一保存古代的佚書偽書不能憑空捏造32

二保存古代的神話《山海經》舊題“禹益作”,因而歸入偽書之列其內容是記述地理和神話,特別是記載了許多神話傳說,是一部研究先秦神話的重要文獻,很有價值

二保存古代的神話《山海經》舊題“禹益作”,因而歸入偽33

三保存古代的制度《周禮》本名《周官》,托古者以其為周公所作,專記周代官制自漢末林孝存、何休到清代的萬斯大、姚際恒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都認為書中記載的并非周代真正行用的官制,更與周公無關

《周禮》的成書年代,至今仍無定論,但它被確定不是周代的著作三保存古代的制度《周禮》本名《周官》,托古者以其為周公34

四保存古代的思想有學者認為,今本《列子》不是先秦的著作,而是出於晉人張湛之手

不把它當作列御寇的思想看待,而是作為研究張湛及魏晉思想的重要資料,則是非常有價值的文獻

四保存古代的思想有學者認為,今本《列子》不是先秦的著作35

五保存古代的科技《神農本草》、《黃帝內經》、《周髀算經》之類,是我國古代醫學、數學的重要文獻是中國醫藥學史、數學史上極有價值的史料,應當整理利用,倍加愛護。

五保存古代的科技《神農本草》、《黃帝內經》、《周髀算經36

六保存古代的語言《周禮》雖不是周代行用的官制,但作者在用語、名物上不可能不用當時通行的語句、名詞考察周代名物訓詁方面,研究周秦語言文字的發展,都可以提供資料

六保存古代的語言《周禮》雖不是周代行用的官制,但作者在37思考題偽書產生的主要原因偽書的主要價值辨的代表性著作及其各自的特徵思考題偽書產生的主要原因38練習題1簡述偽書的基本特徵和形態2論述辨偽及其意義3概括漢代辨偽的特點。練習題1簡述偽書的基本特徵和形態39古典文獻的辨偽古典文獻中的偽書古典文獻的辨偽辨偽活動的歷史偽書存在的價值古典文獻的辨偽古典文獻中的偽書40古典文獻中的偽書

一偽書及其類型

二偽書產生的原因古典文獻中的偽書一偽書及其類型41

一偽書及其類型

1偽書概念的界定偽書是指作者不真、年代不實及內容假造的古典文獻。

2偽書存在的種類經歷代學者討論具有真偽問題的古書,張心澂《偽書通考》載錄就達1104種,這還不是偽書的全部。對偽書較早進行系統研究的是明代胡應麟,其將歷代的偽書現象歸納為21種﹕一偽書及其類型1偽書概念的界定42明代胡應麟歸納為21種﹕

有偽作於前代而世率知之者;有偽作於近代而世反惑之者;有掇古人之事而偽者;有挾古人之文而偽者;有傳古人之名而偽者;有蹈古書之名而偽者;有憚於自名而為者;有恥於自名而偽者;明代胡應麟歸納為21種﹕有偽作於前代而世率知之者;有傳古人43有襲取於人而偽者;有假重於人而偽者;有惡其人,偽以禍之者;有惡其人,偽以誣之者;有本非偽,人托之而偽者;有書本偽,人之而益偽者;有偽而非偽者;有非偽而曰偽者;有襲取於人而偽者;44有非偽而實偽者;有當時知其偽而後世弗傳者;有當時記其偽而後世弗悟者;有本無撰人,後人因近似而偽托者;有本有撰人,後人因亡逸而偽題者。[1]

[1]胡應麟﹕《四部正訛‧引》,《少室山房筆叢》有非偽而實偽者;45

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

偽書種類分為10種﹕ (1)全部偽;(2)一部偽(部分偽);(3)本無其書而偽;(4)曾有其書,因佚而偽;(5)內容不盡偽而書名偽;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

偽書種類分為10種﹕ (46(6)內容不僅偽而書名、人名(作者)皆偽;(7)內容、書名皆不偽而人名(作者)偽;(8)盜襲割裂舊書而偽;(9)偽後出偽;(10)偽中益偽。[1]

[1]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6)內容不僅偽而書名、人名(作者)皆偽;47

前人劃分偽書種類標準並不一致。前人劃分偽書種類標準並不一致。48

二偽書產生的原因尚古觀念而產生的偽書文獻亡佚而產生的偽書政治相爭而產生的偽書學術相爭而產生的偽書偽署作者而產生的偽書好事妄為而產生的偽書二偽書產生的原因尚古觀念而產生的偽書49古典文獻的辨偽

一辨偽及其意義

二考辨偽書的方法

三考辨偽書的要點古典文獻的辨偽一辨偽及其意義50

一辨偽及其意義

1甚麼是“辨偽”

2辨別偽書的意義一辨偽及其意義1甚麼是“辨偽”51

二考辨偽書的方法1前人對辨偽方法的總結2今人對辨偽方法的概括二考辨偽書的方法1前人對辨偽方法的總結52

三考辨偽書的要點

1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求是”是一切科學研究必須遵守的最基本原則,辨偽也是如此,尊重事實而不是迷信前人,切不可存門戶之見,更不能簡單地從某種固有的觀念出發,做到求真而不求善。三考辨偽書的要點1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堅持實事求是53

2分清主體與局部、一般特殊的關係

3綜合考察而不以一方法輕斷真偽必須綜合運用多種考辨的方法,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做細緻的研究工作,其得出的結論才是較平實可靠

2分清主體與局部、一般特殊的關係54關注考古新發現,

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鄭良樹生根據出土的帛書《老子》証實了今本《道德指歸》確是西漢嚴遵的著作

鄭良樹﹕《古籍真偽的過去與未來》關注考古新發現,

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鄭良樹生根據出土的帛書《55辨偽活動的歷史

一早期的辨偽的工作

二唐宋辨偽的成就

三明清辨偽的成熟

四現代辨偽的特徵

五當代辨偽的發展辨偽活動的歷史一早期的辨偽的工作56

一早期的辨偽的工作文獻典籍的辨偽現象濫觴於戰國時期

司馬遷的《史記》正是對史料、傳說及圖書文獻進行多種途徑的辨識和相當徹底的考辨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的史學名著

王充寫作《論衡》的動機“就世俗之書——訂其真偽,辨其虛實”,…

張舜徽先生﹕“辨偽工作一開始和校書工作結合在一起。

…通過校書來考定古書的真偽和時代

”一早期的辨偽的工作文獻典籍的辨偽現象濫觴於戰國時期57

二唐宋辨偽的成就唐代文獻辨偽的發展,首先體現在《隋書‧經籍誌》的編修上。

《隋書‧經籍誌》除了仿照《漢書‧藝文誌》在書名下加注文指斥偽書名,更在某些類的類序中論述該類書中的一些偽書,如易類小序中辯論《歸藏》,孝經類小序中討論所謂的鄭玄注等,而且考辨更加堅實。二唐宋辨偽的成就唐代文獻辨偽的發展,首先體現在《隋書‧58著名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特設《疑古》、《惑經》等篇,以審論史籍的真偽

文學巨擘柳宗元以疑古証實精神推動了辨偽工作的發展

著名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特設《疑古》、《惑經》等篇,以審論59宋代學人疑古最勇

辨偽惑古蔚然成風

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鄭樵、汪應辰、洪邁、朱熹、葉適、晁公武、高似孫、陳振孫、李心傳等皆有成績,疑古惑經的矛頭直刺群書,辨偽之學成為“宋學”批判精神

宋代學人疑古最勇

辨偽惑古蔚然成風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60宋代新學風

歐陽修崇拜柳宗元,勇於擺脫傳統成見

《詩本義》辨正《毛傳》、《鄭箋》之誤百有餘處《帝王世次圖序》、《後序》質辨《史記》五帝以來世次之謬誤《尚書論》而惑《尚書》《易童子問》考察思想、內容統一與否的辨偽原則,辨《繫辭》、《文言》以下顯非聖人(孔子)所作

宋代新學風歐陽修崇拜柳宗元,勇於擺脫傳統成見61歐陽修還質疑《周禮》為後出之書,細算六官屬員見有五萬(不算下級官吏),機構龐大非周代生產條件所能供養,其“大抵皆秦制也”

歐陽修還質疑《周禮》為後出之書,細算六官屬員見有五萬(不算下62思想家朱熹的考辨思想家朱熹的考辨成就重在經書,次在諸子等

受歐陽修、鄭樵的影響,作《詩序辨說》以《詩序》是東漢衛宏所作

作《孝經刊誤》明指“《孝經》疑非聖人之言”

《古文尚書》之真偽﹕認為“孔壁所出《尚書》,如《禹謨》……篇皆平易,伏生所傳皆難讀”

思想家朱熹的考辨思想家朱熹的考辨成就重在經書,次在諸子等63區分兩周、戰國、秦漢間的文獻

朱熹將《易經》與《易傳》、《書經》、與《書序》、《詩經》與《詩序》、《春秋》與《左傳》等的“經”與“傳”分開刊行,意在將兩周、戰國、秦漢間的文獻區分開來

對後代學者區別、認識、評價、使用不同時代的史料具有極大啟示

朱熹指斥的偽書書目已有60種之多,範圍廣涉經、史、子、佛等圖書文獻

區分兩周、戰國、秦漢間的文獻朱熹將《易經》與《易傳》、《書64

三明清辨偽的成熟金元的辨偽工作較為單薄,只有王若虛、金履祥、吳澄等略有所為

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經籍考》則比較集中地集錄了唐宋人考辨諸子的資料

三明清辨偽的成熟金元的辨偽工作較為單薄,只有王若虛、金65明初大學者宋濂(1310-1081)的《諸子辨》則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辨偽學成熟期是晚明胡應麟的《四部正訛》3卷

明初大學者宋濂(1310-1081)的《諸子辨》則是這一時期66清代是辨偽理性化

規模化的發展時期

考証辨偽的態度較為客觀,方法嚴謹,論據充足

清代辨偽工作的可貴之處不只在其成果,更在其精神和方法

清代是辨偽理性化

規模化的發展時期考証辨偽的態度較為客觀,67現代辨偽的特徵

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是構建現代史學理論體系的開山之作

第五章“史料之搜集與鑒別”中提出了考辨偽書的12條標準、証實真書的6條標準、鑒定偽事的7條標準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十四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二)》中專設“辨偽學”一節,而《古書真偽及其年代》2卷則是其辨偽學的理論體系的完成現代辨偽的特徵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是構建現代史學理論68

五當代辨偽的發展

“偽書”實為真書

20世紀後半葉,隨著諸多戰國、秦漢間的簡帛文獻的重現,使一些無可辯駁地証明的所謂“偽書”實為真書如《孫子兵法》、《歸藏》、《文子》、《鶡冠子》、《孔子家語》等

辨偽學科的建設是與當代古典文獻學的學科建設同步發展

五當代辨偽的發展

“偽書”實為真書20世紀後半葉,69偽書存在的價值偽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一保存古代的佚書

二保存古代的神話

三保存古代的制度

四保存古代的思想

五保存古代的科技

六保存古代的語言偽書存在的價值偽書的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