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植物病害診斷第四章、植物病害診斷一、病害的診斷步驟
二、田間辨認傳染性病害
及非傳染性病害的簡
易診斷原則
三、營養障礙的診斷方法
四、傳染性病害的診斷一、病害的診斷步驟
二、田間辨認傳染性病害
及非傳染一、病害的診斷步驟(一)田間觀察(二)病徵鑑別(三)解剖檢查(四)環境條件(五)病原鑑定一、病害的診斷步驟(一)田間觀察(一)田間觀察
各種病害之發生和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所以到發病田間現場進行觀察:(1)病害發生的普遍性和嚴重性。(2)發展的快慢,以及在田間的分布狀況。(一)田間觀察各種病害之發生和發展都(3)病害發生時期。
(4)寄主品種,受害部位、病徵
及發病田之土壤理化性;地勢
、昆蟲、雜草等環境條件,初
步判定病害的類別。(3)病害發生時期。
(4)寄主品種,受害部位、病徵
及發(二)病徵鑑別
各種植物病害一般具有特殊的病徵,這些病徵的表現是病原與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反應,所以病徵就各有其特定的表現。(二)病徵鑑別各種植物病害一般具有特
舉凡病株上發病部位,病部形狀、大小、顏色、氣味、質地(軟、乾腐)、有無症兆或症兆類型等外部症狀可用肉眼及擴大鏡觀察,而罹病組織內部之變化及病部產生的病原形態、構造,只有以顯微鏡才能觀察。舉凡病株上發病部位,病部形狀、大小、顏色、氣味(三)解剖檢查
用新鮮幼嫩的病組織等製作切片,並應用染色法處理,再鏡檢有無病原及內部組織有無病理或形態上的變化。如在鏡檢下未見有病原或病毒所誘致的組織病變(包含內含體),即可結合上述田間觀察情況,提出非傳染性病害的可能原因。(三)解剖檢查用新鮮幼(四)環境條件
田間植物表現之病徵,有時不能單憑病徵及田間發病情況來診斷,必須對病害植物所在的環境條件等,進行調查和綜合分析,以便確定致病原因。(四)環境條件田間植物表現之病徵,有時不(五)病原鑑定
有些病害經由上述之田間觀察和病徵鑑別後,倘尚不能作出結論時,就必須進一步作病原鑑定,但不同的病原其特性亦不同,因此在進行病原鑑定時,除顯微鏡的使用外,仍需應用某些特殊的診斷方法。(五)病原鑑定有些病害經由上述之田間二、田間辨識傳染性病害
及非傳染性病害的簡
易診斷原則二、田間辨識傳染性病害
及非傳染性病害的簡
(一)傳染性病害通常有發病中心
;首先只發生在少數植株再漸
次擴散,病斑不侷限於植株特
定部位,而營養障礙的發生一
般呈全面性,其異常症狀出現
在植株的特定部位。
(一)傳染性病害通常有發病中心
;首先只發生在少數植株再漸(二)傳染性病害之病徵,通常侷
限於葉片上的某部分區域且
分佈極不均勻,但是營養障
礙在葉片上所造成之黃化(脫
綠)或壞疽區域有規則可依循
,且整片葉子都呈現較均勻的
症狀。
(二)傳染性病害之病徵,通常侷
限於葉片上的某部分(三)傳染性病害之症狀會因時間
之增加,病症會日趨嚴重;
但是有些營養缺乏之症狀會
出現於作物生長之早期,但
隨生長而漸成熟或施加該缺
乏之養分後,症狀會逐漸消
失。
(三)傳染性病害之症狀會因時間
之增加,病症會日趨嚴(四)傳染性病害與土壤肥力有關,
土壤類型及土壤特性較無特殊
相關,土壤肥沃時,有較易發
病的傾向。營養障礙與土壤類
型、土壤特性有明顯的關係,
土壤類型不同所發生營養障礙
可能完全不同,且在不同土壤
肥力狀況都可能發生,但以貧
瘠土壤較易發生。
(四)傳染性病害與土壤肥力有關,
土壤類型及土壤特性(五)傳染性病害通常易發生於陰濕
的環境,而植株濃密陰濕處更
易發生。營養障礙則與地上部
濕度關係較小,但若土壤長期
處於排水不良或乾燥缺水時,
較易誘發某些營養障礙。①在
強酸性土壤作物容易發生鈣、
鎂、硼、鉬缺乏,及鋁、錳、
銅毒害②再鹼性(石灰土)土壤
則作物容易發生鐵、錳、銅、
鋅、硼缺乏。
(五)傳染性病害通常易發生於陰濕
的環境,而植株濃密三、營養障礙的診斷方法
(一)目識診斷法
(二)可溶性養分分析(Solublenutrientanalysis)(三)組織化學及診斷法(HistochemicalandRapidtissuetest)(四)作物養分缺乏之誘導(五)植體分析(六)生化診斷法(Biochemicalindicators)(七)指標植物鑑定法三、營養障礙的診斷方法(一)目識診斷法(一)目識診斷法
雖然目識法的正確與否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及敏銳的觀察力,一般目識診斷法的研判原則可歸納如下:(表2.1)(一)目識診斷法雖然目識法的正確與(2)外表呈現異常特徵
每種營養元素在植物體內均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為其他元素所無法彌補及取代的,因此該元素的缺乏或過多都將反映在作物外觀上,所以可從外觀的異常特徵來研判造成營養障礙的元素種類。如:
(2)外表呈現異常特徵每種營養元素①鎂、鐵、鋅、銅和錳都直接或間
接和葉綠素的形成或光合作用有
關係;所以這些元素缺乏時,一
般作物葉片的綠色都會出現淡化
褪綠、黃化、黃白化甚至白化的
現象。
①鎂、鐵、鋅、銅和錳都直接或間
接和葉綠素的形成或光合作②磷和硼與碳水化合物的運轉
有關;缺乏時,碳水化合物
容易停留在葉片上而有利花青素
的形成,因此莖葉會呈紫紅色。
③鈣和硼與細胞分裂及細胞膜形成
有關;缺乏時,分生組織如生長
點會萎縮和死亡。
②磷和硼與碳水化合物的運轉
有關;缺乏時,碳水化合物
④硼和開花有關;硼缺乏時,花
粉、花粉管受阻,不能正常受
精而出現〝花而不實〞的現象。
⑤鋅與生長素形成有關。鋅缺乏時
,會使生長素形成不足而導致畸
型小葉叢生或小果。
④硼和開花有關;硼缺乏時,花
粉、花粉管受阻,不能正常受(二)可溶性養分分析
(Solublenutrientanalysis)
可溶性養分分析,亦可稱為組織速測法。此方法為根據葉或莖之抽取液與試劑之快速呈色反應而估計植株營養狀況。因植物於充足養分供應之情況下,部分養分可以離子或溶解之狀態存在,如養分供應受到限制時,可溶解養分濃度下降。這種濃度之變化,經化學呈色後與標準值或正常葉片反應作一比較,可迅速估計植株養分之含量。(二)可溶性養分分析
(Solublenutrie目前可以買到”Merckoquant”試條,係西德Merck公司出品,對於氮、鉀、鈣之速測可快速測定,但其缺點為常受植株本身葉綠素之干擾,使呈色不能充分表現。如果用於果樹樹液之測定,則可用導管液抽取法,抽取不含葉綠素之樹液,呈色得以充分顯現。目前可以買到”Merckoquant”試條,係西德Merck(三)組織化學及診斷法
(HistochemicalandRapidtissuetest)
作物營養失調可以引起細胞微細結構(finestructure)的變化,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協助診斷因元素缺乏引起之形態及解剖上之變化。例如硼缺乏可引起植株形成層分裂但不分化。缺鈣引起髓細胞之自動分解(autolysis),缺鉀時皮層細胞有壞死或失去膨壓等現象,均可用顯微鏡觀察診斷。如果配合細胞染色法,許多養分缺乏便可快速檢定。缺鉀之組織可以dipicrylamine或sodiumcobaltnitrite法加以測定,缺鈣組織以picrolonicacid檢定也相當方便。
(三)組織化學及診斷法
(Histochemical(五)植體分析
主要對象為礦物元素缺乏症及鹽鹼害。一般將整株植物或其部分組織,或病田土壤進行化學分析,以測定其礦物元素的成分和含量,並與健康植物的正常值進行比較,即可確定病原。
(五)植體分析主要對象為礦物元素缺乏症及鹽鹼害作物的營養元素是否充足、缺乏或過多,可以由分析植物體內的元素含量或由其外觀病徵加以判斷。植物組織元素分析之方法,詳見表2.3。例如台灣柑桔類葉片礦物元素暫行標準(表2.4)
。作物的營養元素是否充足、缺乏或過多,可以由分析植物體(六)生化診斷法
(Biochemicalindicators)
植物中金屬元素可促進生化反應,因此可利用生化診斷法診斷作物之礦物元素缺乏症。特別是可利用酵素活性表現或代謝產物異常作為營養失調診斷依據。
(六)生化診斷法
(Biochemicalindic(七)指標植物鑑定法
礦物元素缺乏症及空氣污染之鑑定均可使用此法。經初步分析之可疑病因,可選用對該病因(如某元素)最敏感、病徵表現最明顯而穩定的植物,種植在罹病植物附近,觀察其病徵反應,藉以鑑定該植物是否為該種元素的缺乏症。表6.5各種礦物元素缺乏症之指標植物其表現之症狀。
(七)指標植物鑑定法礦物元素缺乏症及空氣污染之四、傳染性病害的診斷
傳染性病原菌所造成的病害部都具有傳染性,一旦在田間開始出現時,普遍呈分散狀分佈,由點擴散到面,也就是由一感染之發病中心,逐漸向周圍擴展的發病過程,有些病害在田間的擴展與某些傳播昆蟲有密切的關聯性。
四、傳染性病害的診斷傳染性病原菌所(一)真菌病害的鑑定1.田間診斷及病徵鑑別2.病原的鑑定3.致病性測定(Pathogenicitytest)4.電子顯微技術5.電泳技術(一)真菌病害的鑑定1.田間診斷及病徵鑑別1.田間診斷及病徵鑑別:
真菌性病害其被害之組織表面有病徵,在病徵上有時可見有粉狀物、黴狀物、粒狀物、及銹粉等症狀,因此極易與其他病原引起之病害區別。另一方面可將病株或病部組織攜回實驗室,置於人工濕室內培養,以促使病徵充分表現後,再行觀察。1.田間診斷及病徵鑑別:真菌性病害2.病原的鑑定:
一般係以解剖針直接從病組織上挑取子實體製片,並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特徵,從而根據病原繁殖結構之形態、孢子的形態、小大、顏色及著生及著生情況等進行鑑定,但對少見或新的病害,應謹慎小心,一般應遵循分離培養,接種和再分離,即致病性的測定後,才作結論。這種診斷步驟稱為柯霍氏法則(Koch'spostulates)。2.病原的鑑定:一般係以解剖針直3.致病性測定
(Pathogenicitytest):
對於剛新發現的或較少見的病害,其病原菌必須進行致病性測定,於確認具有致病性後,並須對其有性、無性孢子等繁殖器官之大小,及形態特徵等觀察以獲取所需鑑定之資料,並查閱相關之資料後,即可確定病原的種。有些病原真菌仍需測定其寄主範圍後,才能確定係種或變種。
3.致病性測定
(Pathogenicitytest):接種病原微生物
接種(inoculation)是指將接種源由其產生的場合轉移至感染點(infectioncourt)。接種時尚需注意下列五項影響因子。(1)被接種的植物是處於感病的(susceptible)時期及環境。(2)接種源是在適當的質及量的狀況下。
接種病原微生物接種(inoculation)是(3)接種源是被置於一適當的感染點;許多病源感染植物的部位,只限於特定的組織或部位。(4)環境因子需利於感染;許多葉部病原在有高濕度及20~25℃的狀況下一夜,就可造成感染。(5)環境因子需利於病害的發展及病徵的表現;最重要的影響因子有溫度、濕度及光線。
(3)接種源是被置於一適當的感染點;許4.電子顯微技術:
如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觀察到微生物的三維立體形象,使得真菌的孢子及菌絲結構的表面形狀,將形態學的鑑定提昇層次。而利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可觀察游走孢子及子囊的微細結構,可明顯顯示各種相關種真菌的差異及關係。
4.電子顯微技術:如利用掃描電子顯5.電泳技術:
帶電粒子(如膠體粒子等)在電場中會往電荷相反的電極移動,稱為電泳(electrophoresis)。電泳的種類很多,現在最常用於生物及微生物鑑定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PAGE)(圖5.1)
5.電泳技術:帶電粒子(如膠體粒子等)在電場中會它兼有分子篩(molecularsieve)和電泳的雙重作用,能將不同蛋白質和酶等混合物,精細地將DNA片段分離出來,近年來採用此法,除可鑑定真菌外,尚可用於細菌及線蟲等方面的鑑定。
它兼有分子篩(molecularsieve)和電泳的雙重作(二)細菌病害的鑑定:
細菌病害的病徵類型較少,一般在潮濕環境下,在病部組織表面呈現黃色或乳白色的菌泥(ooze),為細菌病害的主要病兆。有些細菌病害並不產生菌泥,單從病徵上較不易診斷,需要用顯微鏡檢查病組織是否存在大量病原細菌。
(二)細菌病害的鑑定:細菌病害的
一般細菌病害診斷及細菌鑑定採用的方法如下所述:
1.革蘭氏染色(Gramstaining)2.選擇性培養基3.致病性測定(Pathogenicitytest)4.血清反應鑑定(Serodiagnosis)5.噬菌體測定(Bacteriophagetest)6.核酸探針(DNAprobe)
一般細菌病害診斷及細菌鑑定採用的方法如下所述:1.革蘭氏染色
(Gramstaining):
將病組織中泌出的細菌或分離培養的細菌,固定於載玻片上,進行革蘭氏染色,細菌細胞呈藍色者為革蘭氏陽性細菌,呈紅色者為陰性細菌。
1.革蘭氏染色
(Gramstaining):
以3%KOH溶液和濃厚菌液用牙籤均勻攪拌,大約在5-10秒內,快速區分出植物病原細菌的革蘭反應,革蘭氏陰性細菌由於細胞壁易被氫氧化鉀溶液分解,釋放出去氧核糖核酸(DNA),因而很快變黏稠;而陽性細菌則僅變混濁而分散在液滴中。
以3%KOH溶液和濃厚菌液用牙籤均勻攪拌,
在胺基胜肰活性的測定中,因革蘭氏陽性細菌並不會產生對硝基苯胺(p-nitroaniline)所以無反應,但革蘭氏陰性伴隨對硝基苯胺之產生,而使菌落呈現黃色。
在胺基胜肰活性的測定中,因革蘭氏陽性細菌並不會2.選擇性培養基:
可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的病原微生物,利用它任對營養及生理代謝等方面的特定需求,設計出適合於要分離的標的微生物生長,而抑制大多數其他微生物的培養基,稱之為選擇性培養基(selectivemedium)。
2.選擇性培養基:可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
如利用D1,D2,D3,D4及D5的選擇性培養可分別分離出Agrobacterium,Clavibacter,Erwinia,Pseudomonas及Xanthomonas等各屬。爾後更進一步發展出可分離到某專一種的選擇性培養基,如分離梨火傷病菌(Erwiniaamylovora)的Miller-Schroth(MS)培養基,一般作物軟腐病菌(E.carotovora)之crystalvioletpectate(CVP)培養基等(表5.1)。如利用D1,D2,D3,D4及D5的選擇性培養可分別表5.1分離植物病原細菌之選擇性培養基
(依據Fahy,1983)種類培養基Erwiniaamylovora蔗糖含量高之培養基Miller-Schroth培養基(MS)ErwiniacarotovoraCrystalvioletpectate培養基(CVP)Pseudomonasspp.MediumBofKingetal.(KBA)+抗生素(具螢光性的)Pseudomonasspp.KBA+抗生素和果膠(具螢光性和果膠分解性的)StreptomycesscabiesTyrosinecaseinnitrateagarXanthomonascampestris可溶性澱粉+cycloheximide培養基(某些病變種)X.albilineansSucrosepeptoneagar+penicillin和cycloheximide表5.1分離植物病原細菌之選擇性培養基
3.致病性測定
(Pathogenicitytest):
從感染植物組織分離獲得的純培養細菌,必須經致病性測定,以符合Koch’s法則的要求,因此就需以各種接種方法進行接種誘發病害試驗。通常利用之植物接種測定為在菸葉上過敏性反應的產生;核果及梨果類病原菌之使用摘離果接種法;產生葉部病害病原細菌則採用葉片浸潤和噴霧接種測定。
3.致病性測定
(Pathogenicitytest):4.血清反應鑑定(Serodiagnosis):
可用於比較不同種生物或微生物間蛋白質的差異。而細菌具明顯的抗原性,通常使用活的細菌或在50-60oC下殺死的細菌,注射至兔子靜脈中,以獲得免疫血清,當這種血清與相同的細菌接觸時,會產生凝聚反應(agglutination),因此血清反應能較快且準確的測定出細菌的親緣關係,包括種、近似種和菌系。凝聚反應試測也可配合電泳分析合併使用,而為免疫電泳法(immunoelectrophoresis)(圖5.2)。血清反應在細菌、真菌及病毒的分類方面極有價值。
4.血清反應鑑定(Serodiagnosis):
免疫電泳法為免疫擴散與電泳相結合之方法。此電泳為一電化學法,具有淨電荷之物質於電流下發生移動,其移動可於瓊脂凝膠或注滿緩衝液之介質如乙酸纖維素(celluloseacetate)中進行,此時帶陽電荷物質向陰極移動,帶陰電荷物質則向陽極移動。
免疫電泳法為免疫擴散與電泳相結合之方法。此電5.噬菌體測定
(bacteriophagetest):
噬菌體是寄生於細菌的病毒,有些噬菌體對某種或某菌系的細菌的寄生有專一性,因此,利用這噬菌體的專一性可以測定其特定的寄主細菌。例如柑桔潰瘍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citri)可用此法來測定。
5.噬菌體測定
(bacteriophagetest):6.核酸探針(DNAprobe):
DNA探針是利用篩選所得之DNA片段,即DNA引子對,加以標識後,用來偵測病原細菌之存在與否,以及鑑定植物病原細菌。例如:6.核酸探針(DNAprobe):D
細菌性軟腐病(bacterialsoftrot):由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或E.chysanthemi所引起的,可利用引子對
5A(5´-GCGGTTGTTCACCAGGTGTTTT-3’)、
5B(5´-ATGGCACGCTACCTGGAAGTAT-3’)、
Y1(5´-TTACCGGACGCCGAGCTGTGGCGT-3’)、
Y2(5´-CAGGAAGATGTCGTTATCGCGAGT-3’)
運用PCR技術針對罹病組織進行偵測鑑定,其中引子對5A/5B可針對E.chrysanthemi增幅出500bp之DNA片段,引子對Y1/Y2可針對E.carotovorasubsp.Chrysanthemi增幅出500bp之DNA片段,引子對Y1/Y2可針對E.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增幅出434bp之DNA片段。
細菌性軟腐病(bacterialsoftrot)(三)植物菌質體(Phytoplasma)、
螺旋菌質體(Spiroplasma)及
木質部小菌(Xylella)病害的
鑑定:
這類病原危害都可導致植物葉片組織黃化,植株矮化等系統性病害,此三種病原菌之診斷特性略有差異,若被害植物已排除了是由非生物因素所引起者,可進而依下列方法鑑定。
(三)植物菌質體(Phytoplasma)、
螺旋菌1.電子顯微鏡法:
對罹病組織或帶菌媒介昆蟲組織作超薄切片鏡檢,若病組織中或帶菌媒介昆蟲的唾腺組織中,發現植物菌質體或螺旋菌質體,而對照健全組織卻未發現,則可證明該病原為植物菌質體或螺旋菌質體。
1.電子顯微鏡法:對罹病組織或帶2.簡易光學顯微鏡診斷:
可直接觀察病植物維管束組織之抽出液,或培養物濾液中之螺旋菌質體。
2.簡易光學顯微鏡診斷:可直接觀察病植物3.培養診斷法:
在人工合成培養基內加入山梨糖醇(sorbitol)或蔗糖,以增加培養基的滲透壓,可以成功地分離到螺旋菌質體及部分木質部內生長的木質部小菌(Xylellafastidiosa),如下圖所表示者:
3.培養診斷法:在人工合成培養基內4.熱療試驗:
病植物繁殖材料,以熱療法處理後,對由植物菌質體和木質部小菌所危害者有療效,因為二者均對熱敏感,但螺旋菌質體對熱不敏感,因此可根據處理後病徵是否消失或減輕之狀況,來判斷病原。
4.熱療試驗:病植物繁殖材料,以熱(四)病毒病害的鑑定:
經田間初步綜合分析判斷,病徵為病毒病後,再根據病毒的傳播方式、寄主範圍及在指標植物上病徵的表現做進一步鑑定。目前對病毒的鑑定主要是以其生物學性狀、物理性狀、電子顯微鏡觀察病毒形態及血清方法等為依據,再根據已報導之有關文獻分析比較,以確定其種類。
(四)病毒病害的鑑定:1.生物檢定法:
利用指標植物例如紅葉藜(Chenopodiumamaranticolor),奎藜(C.quinoa)等,可將欲診斷之病毒抽出液機械接種於第3or第4葉片上,以觀察其局部病斑是否出現,若出現其情形又如何。
1.生物檢定法:利用指標植物例如紅葉藜2.血清學診斷:
若能製備或購買到各種作物病害的抗血清,則能利用抗血清中的抗體IgG能和原來產生抗體的抗原(病原)發生專一性反應的原理,即能快速簡便偵測到有否病原之存在。2.血清學診斷:若能製備或購買到各
血清診斷的應用,依檢查目的的不同有多元抗體(polyclonalantibody)與單元抗體
(monoclonalantibody)之分,多元抗體對偵測有否病原的存在較有利,有如散彈槍,而一般針對未經純化材料的血清反應偵測方法甚多,較常用的簡述如下:
血清診斷的應用,依檢查目的的不同有多元抗體(pol(1)雙向瓊脂擴散試驗(Double
diffusionagarassay):
首先在玻片或培養皿上製備瓊脂凝膠板,凝固後依實際需要,在瓊脂上挖幾個小孔,孔間保持一定距離,然後將抗原與抗體分別注入小孔中,使它們互相擴散,經過一段時間後,於抗原與其相應抗體接觸處,形成清晰之白色沈澱弧。每一相應的抗原抗體僅能形成一條沈澱弧,因此依據其沈澱弧之數目,即可推測抗原液中,有多少種抗原,也可依據沈澱弧融合或交叉關係,鑑定兩種抗原是否完全相同,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圖5.3)。
(1)雙向瓊脂擴散試驗(Double
diffus(2)酶連結抗體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
酶連結抗體法又稱酶免疫分析法(enzymeimmunoassay,EIA),主要用於免疫診斷病毒感染和其他微生物抗原,敏感度高。其所測定之原理依據有二點:(1)抗體與部分抗原能吸附於聚乙烯苯(polysytrene)平板小孔內,而仍可保持其完整之免疫力;(2)抗原和抗體能與酶結合形成複合物,此複合物也仍保持完整的免疫和酶功能。一般較常應用的方法有雙重抗體三明治法(doubleantibodysandwichassay)和間接免疫吸附法(indirectimmunosorbentassay)。以前者為例說明(圖5.4):
(2)酶連結抗體法(Enzyme-linkedimmuno(3)單元抗體
(Monoclonalantibody):
所謂單元抗體簡言之是由一個抗原決定基(epitope=antigendetermineside)所產生出來的抗體稱為單元抗體,單元抗體用於微量抗原的檢測。想要得到單元抗體,首先要以病毒為抗原免疫注射至白鼠,然後取出脾臟並分離出脾臟細胞(splencell)與事先培養準備好的骨髓腫瘤細胞(myelomacell)培養融合,在選擇性培養基培養下,篩選出脾臟細胞和骨髓腫瘤細胞相互融合的細胞,此種細胞稱為融合瘤(hybridoma)。
(3)單元抗體
(Monoclonalantibody所得的融合瘤經過單一融合瘤細胞篩選培養,如此所產生出來的抗體就叫單元抗體,又經過反應鑑定該單元抗體的性質後,便可靠繼代培養大規模地生產高效價、高度專一化的抗體,用以診檢植物病毒、細菌和真菌等。具快速和準確的特點。
上述之骨髓腫瘤細胞能在體外傳代繁殖,而免疫動物的脾臟細胞則能產生抗免疫抗原的抗體,兩者融合後的融合瘤細胞則兼有能產生抗體和體外大量繁殖的特點。
所得的融合瘤經過單一融合瘤細胞篩選培養,如此所產生出來的抗體3.電子顯微鏡法:
由於病毒之顆粒極小,除了電子顯微鏡外,沒有其他之工具可以用來觀察單一的病毒顆粒體。病毒形狀與大小是診斷病毒的一種方法,如果再配合免疫血清學的方法,其診斷病毒的敏感度與一般認為敏感度最高的酶連合抗體法相似。
3.電子顯微鏡法:由於病毒之顆粒極小,4.簡易光學顯微鏡診斷法:一般而言,植物病毒感染後皆可在組織內產生特有的內含體(inclusion),此種內含體可能為聚集之病毒顆粒、病毒基因的產物等,這些內含體經過特殊的染色過程後,可在一般光顯微鏡下檢查出來。
4.簡易光學顯微鏡診斷法:一般而言,植物病毒感染後取新鮮的植物表皮組織,用5號鑷子撕下下表皮而直接放入染色液內染色,於經過酒精脫色後,再以2-methoxyethylacetate(2-甲氧基乙基醋酸)處理,即可封埋於載玻片上,利用光學顯微鏡油浸鏡頭觀察之。染色方法有AzureA(紫紅核酸染劑)及Calcomineorange-Luxolbrilliantgreen(橙綠蛋白質染劑)二種,前者是針對內含體有核蛋白或核酸成份者,如Cucumbermosaicvirus所引起之內含體(圖5.5),後者是用來染色內含體為蛋白質性質者,如Tobaccomosaicvirus所引起之細胞質內含體(圖5.6)。取新鮮的植物表皮組織,用5號鑷子撕下下表皮而直接放入(五)線蟲病害病原的鑑定(五)線蟲病害病原的鑑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2024年农业植保员考试咨询试题与答案综合解读
- 2024年植保员职业能力框架试题及答案
- 用电安全课件教案
- 办公大楼装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数控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实战演练 2024年篮球裁判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设计师资格考试的核心考点试题及答案
- 救生员心理调整技巧与试题及答案评估
- 2024农业植保员实战演练试题及答案
- 2025初级粮油仓储管理员职业技能精练考试题库及答案(浓缩300题)
- 小学英语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语法规则及练习题含答案
- NB-T+10110-2018风力发电场技术监督导则
- 2023年福建省考评员考试题
- PaaS开发运营三级理论考试题库(汇总)
- 2023年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自卸车检验规范
- 数学分析简明教程答案尹小玲邓东皋
- 壁球馆施工方案
- 申请英国签证在职证明中英文版(共2页)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