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风险源识别、与预控及应急预案_第1页
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风险源识别、与预控及应急预案_第2页
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风险源识别、与预控及应急预案_第3页
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风险源识别、与预控及应急预案_第4页
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风险源识别、与预控及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09合同段鼓楼大街站风险源识别、预控及应急预案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铁八号线九标项目经理部二目录目录 1一、编制依据 41.1适用范围 41.2编制目的 41.3编制依据 4二、工程基本情况 42.1工程简介 42.2施工环境 62.2.1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62.2.2周边环境 92.2.3地下管线 9三、重大风险源识别方法及等级划分 93.1识别方法 93.2本工程主要风险点 103.3风险点预控措施 103.3.1地下管线保护预控措施 113.3.2二号线鼓楼大街站及其附属结构保护预控措施 123.3.3旧鼓楼大街及西侧二层商业店铺等建筑物预控保护措施 123.3.3明挖基坑坍塌预控措施 133.3.4暗挖通道塌方预控措施 13四、风险点施工过程的监控和预警 134.1风险点施工过程中的监控 134.2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144.2.1管理标准 144.2.2风险源状态预警分级 154.2.3风险状态收集、分析及上报 154.2.4安全风险信息的评估和预警 204.2.5风险信息的反馈 214.2.6风险评估例会 214.2.7风险信息分析方法和手段 224.3预警事务的处理 224.3.1负责预警快报 224.3.2落实反馈意见 224.3.3跟踪预警事务处理情况 224.3.4对消警事务的处理 224.3.5不同级别预警处理过程 23五、预案应急原则及突发事件分级 305.1工作原则 305.2施工突发事故分级 31六、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和职责 316.1应急救援组织结构 316.2应急救援小组 326.3应急救援组职责与分工 33七、应急响应及应急救援措施 347.1应急响应 357.2应急救援 367.2.1旧鼓楼大街路面沉降应急措施 367.2.2管线沉降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377.2.3临近建筑物突发事故应急措施 377.2.4既有线结构沉降应急措施 387.2.5明挖基坑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387.2.6暗挖通道塌方应急措施 397.2.7隧道内涌砂、涌水应急措施 417.3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备 427.4应急恢复与结束 42八、善后处理 42九、宣传教育 42十、演练 42十一、总结 42十二、社会支援 42后附表1:应急救援人员联系名单 44后附表2:应急救援物资、机具储备一览表 46

鼓楼大街站风险源识别、预控及应急预案一、编制依据1.1适用范围本预案为北京地铁八号线鼓楼大街站主体及其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风险源识别、预控及应急的预案。1.2编制目的为了防止和减少北京地铁八号线鼓楼大街站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突发性事故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明确本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提出预防事故的思路和办法,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援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特制定本预案。1.3编制依据1、《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京应急委发〔2007〕6号3、《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京建应急指〔2008〕2号4、《关于印发〈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应急管理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京轨建安字【2010】2345、《关于加强基础设施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若干规定》京建施〔2007〕1258号6、《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02合同段鼓楼大街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地铁详堪2009-5)》7、《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02合同段鼓楼大街站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报告(2010-5)》8、《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地形图(含管线图)》及电子文件9、《北京地铁八号线综合地下管线图》10、《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1号换乘厅结构施工图》11、《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试行)12、《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围护结构施工图》13、其他行业及国家规范二、工程基本情况2.1工程简介鼓楼大街站是北京市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的一个中间站,位于旧鼓楼外大街与北二环路德胜门东大街及安定门西大街,丁字交叉路口南部,南北向布置。与既有M2鼓楼大街站采用改造出入口为地下换乘厅的形式换乘。车站周边分部大量居民瓦房,还有少量2-6层商业店铺及住宅楼,其中1号换乘厅北侧临近既有二号线鼓楼大街站西南出入口,2号换乘厅及2号风道临近既有二号线预留东南口及既有风道。车站沿旧鼓楼外大街一字形布置,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车站两端均为盾构接收井。车站总长164.4m,标准段宽22.7m,呈南北走向。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度为3.5m,底板埋深约24.12m。车站共设置5个通道4个出入口、两个换乘厅及2组6个风亭。1、2号换乘厅分别位于车站北端头的东、西两侧,以1、2号换乘通道与主体连接;A、B出入口与1、2号换乘厅连接,分别位于车站的东、西侧;C号出入口位于车站东南端,由车站顶板开出;D号出入口位于车站西南侧;6个风亭位于车站东侧。车站主体结构基坑近邻旧鼓楼大街,基坑标准段深约24.1m,盾构井段深约25.5m,采用“800mm地下连续墙+Φ609钢管内支撑”作为支护体系。地下连续墙顶设置冠梁,标准段沿基坑竖向设置4道钢支撑(端头井处设置5道支撑),第一道支撑设在冠梁上,为钢管支撑(斜撑段采用700×900mm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支撑设置在冠梁中心线下6.5m处,壁厚t=16mm;第三道支撑设置在冠梁下13m处;壁厚t=20mm,第四道支撑设置在冠梁下5m处,壁厚t=20mm;基坑中部采用对撑,在端部与角部采用斜撑。基坑横向中心线位置处设置460×460mm的钢格构柱,间距5~6m。1号换乘厅基坑北侧距离既有二号线鼓楼大街站西南口通道约2.13m,基坑尺寸为45m(南北)×23.9m(东西),基坑最大深度为11.4m,围护结构采用Φ800@1200钻孔灌注桩+内支撑形式,第一、二道支撑均采用Φ609×14mm钢管撑,第二道钢支撑设有腰梁,腰梁采用双拼I45c工字钢,临近既有结构侧斜撑采用800×800mm混凝土支撑,换乘厅通过暗挖通道与既有站接通,施工时需破除既有结构侧墙。2号换乘厅基坑东侧距离既有站东南口通道约4m,基坑尺寸为54.4m(南北)×23.8m(东西),基坑最大深度为11.7m,围护结构采用Φ800@1200钻孔灌注桩+内支撑形式,第一、二、三道支撑均采用Φ609×14mm钢管撑,第二、三道钢支撑设有腰梁,腰梁采用双拼I45c工字钢,临近既有结构侧斜撑采用800×800mm混凝土支撑,换乘厅通过明挖通道与既有站接通,施工时需破除既有站预留出入口部分结构;2号风道基坑北侧距离既有站附属结构风道仅2.41m,基坑深约12m。2.2施工环境2.2.1工程地质水文情况1、工程地质情况鼓楼大街站工程范围内,围岩主要为人工堆积填土层和一般第四纪沉积的粉质粘土③层、粉土③2层、细粉砂③3层、中细砂④4层、粉质粘土⑥层、粘土⑥1层、粉土⑥2层、中细砂⑥4层、中细砂⑦4层、粉质粘土⑧层、粘土⑧1层、粉土⑧2层、卵石⑧9层、粉土⑨2层、中细砂⑨4层,站体结构底板,地基土质为粉质粘土⑧层、粉土⑧2层、中细砂⑨4层。该段地层无不良地质作用。有关各层参数建议值详见附表4.1-2和表4.1-3,各岩土层详述如下:粉质粘土素填土①层: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以粉质粘土为主,含碎砖屑、植物根等,结构松散,无层理。粉质粘土③层:褐黄~灰褐色,中~中上密,饱和,可塑~硬塑,云母、氧化铁、姜石、少量贝壳,局部黑斑及少量有机质,属中高压缩性土。细粉砂③3层:褐黄~褐灰色,中上~密实,湿~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少有机质,少圆砾,属低压缩性土。细粉砂④3层:褐黄,密实,湿~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含云母、氧化铁、含圆砾10%±,含少量姜石,属低压缩性土。卵石⑤9层:杂色,中密~密实,湿~饱和,D大﹥150mm,D一般20-40mm,亚圆状、级配好,中粗砂含量10~30%,夹圆砾层,属低压缩性土。粘土⑥1层:棕红~褐黄,中上密,饱和,可塑~硬塑,云母、氧化铁、姜石、石英、局部少量砂粉互层,属中压缩性土。粉质粘土⑥层:褐黄~黄褐,中上密,饱和,可塑~硬塑,云母、氧化铁,姜石,属中低压缩性土。粉土⑥2层:褐黄~黄褐,中上密~密实,饱和,可塑~硬塑,云母、氧化铁、少量碎石、姜石,属中低压缩性土。中细砂⑦4层:褐黄色,密实,湿~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含云母,氧化铁少量卵石,夹粉砂层,属低压缩性土。细粉砂③3层:褐黄~褐灰色,中上~密实,湿~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少有机质,少圆砾,属低压缩性土。细粉砂④3层:褐黄,密实,湿~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含云母、氧化铁、含圆砾10%±,含少量姜石,属低压缩性土。卵石⑤9层:杂色,中密~密实,湿~饱和,D大﹥150mm,D一般20-40mm,亚圆状、级配好,中粗砂含量10~30%,夹圆砾层,属低压缩性土。粘土⑥1层:棕红~褐黄,中上密,饱和,可塑~硬塑,云母、氧化铁、姜石、石英、局部少量砂粉互层,属中压缩性土。粉质粘土⑥层:褐黄~黄褐,中上密,饱和,可塑~硬塑,云母、氧化铁,姜石,属中低压缩性土。粉土⑥2层:褐黄~黄褐,中上密~密实,饱和,可塑~硬塑,云母、氧化铁、少量碎石、姜石,属中低压缩性土。中细砂⑦4层:褐黄色,密实,湿~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含云母,氧化铁少量卵石,夹粉砂层,属低压缩性土。粘土⑧1层:褐黄色,密实,饱和,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属中压缩性土。粉土⑧2层:褐黄色,中上密,饱和,含云母、氧化铁,局部接近粉砂,属低压缩性土。中细砂⑨4层:褐黄色,密实,饱和。主要成分:石英、长石,含云母、氧化铁,少量卵石,局部夹粉砂薄层,属低压缩性土。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本场地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初步判别,当地震烈度为8度时,本站自地面下20米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粉土及砂类土不液化。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有关规定,并根据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岩土资料,确定本车站暗挖隧道围岩分级,见表4.1-1。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附录B土石可挖性分级标准,确定本车站暗挖隧道围岩的土石可挖性分级,见表2-1。表2-1围岩分级及土石可挖性分级地层岩性层底标高(米)围岩基本分级修正后围岩分级土石可挖性分级房渣土①层33.71~45.78ⅥⅥⅡ粘土填土①1层ⅥⅥⅡ粉质粘土填土①2层ⅥⅥⅡ粉土填土①3层ⅥⅥⅡ圆砾、卵石填土①6层ⅥⅥⅡ粉质粘土③层31.40~37.27ⅤⅥⅡ粘土③1层ⅤⅥⅡ粉土③2层ⅥⅥⅡ细粉砂③3层ⅥⅥⅠ粉细砂④4层30.98~33.87ⅥⅥⅠ砾砂④7层ⅥⅥⅠ圆砾⑤8层30.51~32.06ⅤⅥⅢ粉质粘土⑥层24.25~32.21ⅤⅥⅡ粘土⑥1层ⅤⅥⅡ粉土⑥2层ⅥⅥⅡ中细砂⑥4层ⅥⅥⅠ细砂⑦4层22.64~27.37ⅥⅥⅠ粉质粘土⑧层19.87~23.85ⅤⅥⅡ粘土⑧1层ⅤⅥⅡ粉土⑧2层ⅥⅥⅡ卵石⑧9层ⅤⅥⅢ粉土⑨2层18.15~20.85ⅤⅥⅠ中细砂⑨4层ⅥⅥⅠ2、水文地质条件本工点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揭露了3层地下水,第一层为上层滞水,仅在Z3-GL-15#孔被揭露;第二层为层间滞留水,较普遍存在;第三层为潜水,水位埋深较大,因多年干旱及附近施工降水等原因引起潜水水位大幅度下降。第一层:上层滞水,含水层为房渣土①层,静止水位埋深5.30米,标高41.25米。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入渗、绿化浇地及地下管道渗漏等,,该层水不连续。本工点仅在Z3-GL-15#钻孔中揭露出该层地下水。第二层:层间滞留水,本次详勘大部分钻孔中揭露出该层水,静止水位标高31.54~33.67米,水位埋深12.80~15.40米,主要含水层为细粉砂③3层、细粉砂④4层、粉土⑥2层,主要因砂土、粉土层局部过饱和,在粘性土相对隔水情况下形成,以侧向径流和向下渗流方式排泄,该层水水量较小,不连续。第三层:潜水,主要含水层为卵石⑩9层、卵石⑾9层、卵石⑿9层、卵石⒀9层,静止水位埋深27.00~28.10米,标高18.45~20.21米。该含水层连续,水量丰富,水位年变化幅度约2~3米。详勘报告建议抗浮设防水位按40.0m考虑;防渗设防水位按自然地面考虑。经综合分析判定,拟建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不具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情况下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经综合分析判定,土的浸出液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2.2.2周边环境鼓楼大街站周边建(构)筑物:旧鼓楼大街、二号线鼓楼大街站及其附属结构、部分居民瓦房及商业店铺,详见表2-2。表2-2鼓楼大街站周边环境编号名称位置关系备注1旧鼓楼大街车站主体结基坑位于原旧鼓楼大街东半幅道路上上,呈南北向布置,基坑深约24.1m2二号线鼓楼大街站西南出入口通道八号线鼓楼大街站1号换乘厅基坑北侧距离既有站西南口通道约2.13m,接通时需破除既有出入口侧墙3二号线鼓楼大街站预留东南口八号线鼓楼大街站2号换乘厅基坑西侧距离预留出入口上方冷却塔约4m,接通时需破除预留出入口部分结构4二号线鼓楼大街站附属结构风道八号线鼓楼大街站新建1号风道基坑北侧距离既有风道约4m。5商业店铺及居民瓦房八号线鼓楼大街站4号消防疏散通道临近居民瓦房2.2.3地下管线鼓楼大街站周边管线众多,主要有污水、电信、电力和给水管线(部分为改移后管线),施工前需对影响结构施工的管线进行改移。其中车站主体西侧存在与车站平行的一2200×1800污水管沟和一根DN1050的污水管,距离主体基坑最近距离2.6m,1号换乘通道及4号消防疏散通道施工时需下穿通过,隧道顶面距离管线底最近仅0.560m,为一级风险源。3.1识别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频率、对工程增加的困难度、可能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情况及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风险点及难点分级见下表3-1。表3-1风险等级划分因素分级风险工程自身风险工程一级基坑深度在25m以上(含25m)的深基坑工程,矿山法车站,超大断面矿山法工程等二级基坑深度在15~25m(含15m)的深基坑工程,近距离并行或交叠的盾构法区间,不良地质地段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不良地质的盾构始发与到达区段,大断面矿山法工程三级基坑深度在5~15m(含5m)的基坑工程,一般断面矿山法工程,一般盾构法区间环境风险工程特级下穿既有轨道线路(含铁路)的工程一级下穿重要既有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及河流的工程,上穿既有轨道线路(含铁路)的工程二级下穿一般既有建(构)筑物、重要市政道路的工程,临近重要既有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重要市政道路的工程三级下穿一般市政管线、一般市政道路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的工程,临近一般既有建(构)筑物、重要市政道路的工程3.2本工程主要风险点根据风险识别方法,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对本工程风险点进行分级如下表3-2。级别本工程风险点产生后果起因自身风险工程一级车站主体结构明挖基坑基坑局部塌陷支撑架设不及时、边坡堆载过多,暴雨冲刷三级1号换乘厅暗挖通道(2段)、D出入口及4号消防疏散口暗挖通道隧道变形过大、局部坍塌,导致路面塌陷隧道施工方法不当,支护及注浆不及时1、2号换乘厅基坑、各出入口及风道明挖段基坑局部坍塌支撑架设不及时、边坡堆载过多,暴雨冲刷环境风险工程一级1号换乘通道下穿2200x1800污水方沟和DN1050的污水管隧道沉降过大,导致管线断裂,污水涌入路面隧道施工方法不当,支护及注浆不及时D出入口及4号消防疏散通道下穿2200x1800污水方沟和DN1050的污水管隧道沉降过大,导致管线断裂,污水涌入路面隧道施工方法不当,支护及注浆不及时二级车站主体结构基坑临近旧鼓楼大街基坑变形,导致路面塌陷支撑架设不及时、边坡堆载过多,暴雨冲刷车站主体结构基坑临近既有风亭既有风亭沉降过大,影响正常使用支撑架设不及时、边坡堆载过多,导致基坑变形过大1号换乘厅基坑临近既有站西南口基坑变形,既有站沉降过大,电梯不能正常运营支撑架设不及时、边坡堆载过多,暴雨冲刷1、2号换乘厅与既有站西南口及预留东南口接口改造既有站轨道沉降过大,正常客流受影响破除预留出入口结构,支撑架设不及时车站主体结构基坑临近西侧既有2层商业店铺沉降过大导致墙面开裂甚至倾斜支撑架设不及时、边坡堆载过多,导致基坑变形过大车站主体结构基坑临近2200x1800污水方沟和DN1050的污水管基坑变形导致管线断裂,污水涌入路面支撑架设不及时、边坡堆载过多,导致基坑变形过大新建2号风道临近既有站风道基坑变形,导致风道不均匀沉降支撑架设不及时、边坡堆载过多,导致基坑变形过大附属结构暗挖通道下穿市政管线包括电信300×400、DN80×2电力、燃气DN500及自来水DN600等管线隧道沉降过大,导致管线破裂隧道施工方法不当,支护及注浆不及时3.3风险点预控措施3.3.1地下管线保护预控措施1、附属结构暗挖通道下穿2200x1800污水方沟和DN1050的污水管预控保护措施2200x1800污水方沟和DN1050的污水管位于车站基坑西侧约2.6m(详见车站西侧污水管线保护方案),附属结构暗挖通道上方,具体位置剖面图3-1,暗挖施工前需对管线的种类、性质、材质及埋深调查清楚,并对污水管及雨水管采用套管或其他措施防止沟内渗水,主暗挖施工时严格遵守“十八字”方针,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分析量测数据,反馈信息,掌握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调整支护参数,调整施工方法,管线安全。图3-1鼓楼大街站出入口通道下穿既有管线保护图暗挖通道在临近污水管线前方10m开始用洛阳铲超前探测,看前方土层内是否有渗漏水或未排干的潜水:(1)少量的孔隙水采取注浆止水,注浆浆液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2)少量的潜水引至洞内集水坑,集中排出洞外;(3)大面积大流量涌水采取补井降水,当地面无补井条件时在洞内打钢花管引排,并结合注浆封堵。2、暗挖通道下穿DN500燃气、DN600给水管线、电信DN80×2等管线预控保护措施DN500燃气、DN600给水、电信等管线下穿段为改移后位置,改移施工时针对暗挖下穿的情况已在管道底铺设砼垫层等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对管线产生的不良影响。(1)根据改移后施工图核查管线具体位置及周边其他管线位置,联系相关产权单位对燃气及给水管线进行检查,确定施工之前是否存在问题,例如气体泄漏等。(2)施工前检查燃气管道内外是否存在积水,如果存在,必须在施工前抽干。(3)暗挖施工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控制地表沉降。(4)加强监控量测,对下穿管线段加密地面沉降、洞内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点,加大测量密度,测量后及时反馈指导施工;除了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等常规的项目外,还应增加周围土体的含水量变化观测、土体中的应力变化情况等观察。3.3.2二号线鼓楼大街站及其附属结构保护预控措施临近二号线既有站及其附属结构基坑开挖及暗挖通通道施工时,采取以下措施:(1)1、2号换乘厅基坑临近既有结构侧支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注意对砼支撑应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预防昼夜温差导致砼支撑的变形;(2)临近西南口通道及预留东南口通道侧斜向第二道钢支撑每根均安装轴力计,同时北侧桩基及冠梁监测点加密布设,根据桩顶位移及测斜管所测数据及时调整钢支撑预加轴力,防止桩体位移超标导致西南口通道变形过大,影响电梯正常运营。(3)暗挖通道施工时必须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减少地层沉降,确保建筑物的安全。(4)加强对建筑物的沉降监测,信息及时反馈,指导施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5)加强该地段超前注浆,加固地层。3.3.3旧鼓楼大街及西侧二层商业店铺等建筑物预控保护措施(1)开挖施工前,对旧鼓楼大街及开挖影响范围内所有建筑物进行一次普查,对其结构型式、地基基础、总高、层数、完好状态及与基坑的平面和立面关系等方面仔细调查。(2)基坑支护体系设计安全可靠,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力争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值不超限;(3)在施工前对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取得其能承受的沉降和差异沉降的有关数据;(4)加强对路面及建筑物沉降和差异性沉降的观测,如发现沉降速度偏大或异常,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针对性的采取注浆或其他方法进行加固,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5)为方便施工阶段的目标管理,根据基坑的不同施工阶段对总变形进行目标分解,分解到不同施工阶段进行控制,同时根据监控测量结果,随时调整工艺和参数;3.3.3明挖基坑坍塌预控措施1、在基坑周边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应对采取防水、截水等保护措施,防止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影响边坡土体稳定;2、合理安排每层的开挖深度,并对坑边堆土及时清运;在基坑边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其他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米,弃土堆置高度不超过1.5米,且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值;3、为保持基坑稳定,网喷混凝土随开挖,随挂网、喷混凝土;4、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时加设钢支撑,并按设计要求对钢支撑进行预应力的加设;5、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及时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3.3.4暗挖通道塌方预控措施1、施工前对隧道通过和影响的地段进行空洞普查,对查出的空洞采取注浆会其他措施进行回填,保证回填密实;2、加强开挖施工前的降水工作,确保隧道无水作业;严格遵循暗挖“十八字”方针;3、加强超前支护施工质量,保证超前小导管或管棚的数量、长度、外插脚和搭接长度、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并根据岩层特性及时调整注浆参数及工艺;4、及时加强背后回填注浆;及时控制成环,严格控制超挖;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结构调整施工工艺。四、风险点施工过程的监控和预警4.1风险点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点的监控对象主要有:明挖段深基坑施工、暗挖通道施工、市政管线、旧鼓楼大街路面沉降、既有站结构及附属结构变形等。各监测对象监控频率及控制标准见表4-1。表4-1各监控对象监控频率序号类别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仪器控制标准监测周期监测频率1周边环境既有站及其附属结构建(构)筑物沉降水准仪-3~+2降水施工前进行初始观测,至施工完成后2个月且监测对象变形趋于稳定时停止观测(1)周围环境监测:明挖部分:基坑开挖期间H≤5m,1次/3天;5m<H≤10m,1次/2天;H>10m,1次/天;基坑开挖完成以后1-7天,1次/天;7-15天,1次/2天;15-30天,1次/3天;30天以后,1次/周经数据分析确认达到基本稳定后1次/月。(2)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监测:基坑开挖期间,H≤5m,1次/7天;5m<H≤10m,1次/3天;H>10m,1次/2天;基坑开挖完成以后,1-7天,1次/2天;7-15天,1次/3天,15-30天,1次/7天;经数据分析确认达到基本稳定后,1次/月。2DN500燃气、DN600给水、DN80×2电力等其它市政管线地下管线沉降水准仪燃气:±10mm给水:±10mm电力、信息等无压管线:±15mm3暗挖结构及明挖结构周边地表路面、地表沉降水准仪明挖基坑周边30mm暗挖段上方及周边20mm4围护结构体系围护结构体系地连墙顶垂直位移全站仪10mm地连墙体水平位移测斜管、测斜仪30mm支撑轴力轴力计及读数仪1.0%F.S5暗挖通道暗挖通道地质及支护观察、描绘15mm隧道开挖后1-15天、16-30天、30-90天开挖后:1-15天内,2次/天16-30天内,1次/2天31-90天内,2次/周洞周收敛收敛计顶部下沉水准仪、水准尺、钢尺底板隆起水准仪、水准尺、钢尺4.2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4.2.1管理标准按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负责在监控管理分中心的领导和监管下,实施巡视等现场工作,针对不同的风险源及风险等级,建立不同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预警建议,并开展监控信息的汇总整理、反馈及现场及控制指导等相关咨询服务工作。根据现场巡视信息及监测数据及时地分析,综合评定,必要时发送预警信息,同时加密观测频率及加大巡视力度。4.2.2风险源状态预警分级参照《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试行)》,为加强施工过程中风险工程控制,反馈和管理,施工过程中风险工程安全状态的预警分为监测预警、巡视预警、综合预警三类。其分类、分级情况如下:1、监测预警根据国家,行业、北京市有关规范、规程和设计阶段确定的监控量测控制指标;将施工过程中监测点的预警状态按严重程度由小到大分为三级:黄色监测预警、橙色监测预警和红色监测预警。①黄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控制值得85%时;②橙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得85%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时;③红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或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大。2、巡视预警施工过程中通过巡视,发现安全隐患或不安全状态而进行的预警。按严重程度从小到大分为三级:黄色巡视预警,橙色巡视预警和红色巡视预警。3、综合预警施工过程中根据各方监测、巡视信息,并通过核查、综合分析和专项评估综合判定出风险工程部不安全状态而进行的预警。综合预警分级按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即黄色综合预警、橙色综合预警和红色综合预警。4.2.3风险状态收集、分析及上报1、风险信息的收集本合同段监测信息主要包括监测数据分析说明、监测方案、测点布置图、监测成果表(包括阶段测值、累积测值、变形差值、变形速率、数据分析判断结论等)、监测时程变化曲线,沉降断面图等;巡视信息主要包括周边环境巡视信息、支护体系巡视信息、作业面观察及地质描述信息等,成果主要包括巡视成果表(分析判断结论)、巡视情况图片等。2、风险信息的分析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处理、汇总分析的本合同段第三方监测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数据和信息,异常情况分析说明、本合同段在各施工点的风险预警及安全评价情况、各种评审意见落实情况说明、监控跟踪情况及风险事务处理、效果、变化趋势、存在问题和安全风险处理意见说明等;3、风险信息的上报施工单位上报安全风险信息包括一般性信息、一般预警信息报送、红色综合预警快报及消警建议等。其中一般性信息包括日报、周报和月报。(1)一般性信息①日报:于当日16:00前通过信息平台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②周报:于每周四16:00前上报信息平台,并以书面形式报监控管理分中心;③月报:于每月25号前上报信息平台,并以书面形式报监控管理分中心。A:日报的主要内容为当日施工工况信息、关键性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巡视信息和预警建议信息等。当日施工工况信息包括工点的施工开挖进度、进度与风险工程关系等(必要时附照片);当日施工监测巡视异常信息及预警情况包括工点风险现状、统计说明工点监测、巡视预警情况,给出正常或黄、橙、红色综合预警建议;当日施工监测、巡视数据成果表包括所监测项目的数据成果报表。B:周报的主要内容包括近一周的施工监测、工况和巡视信息的统计及异常情况、预警情况、所馈意见落实情况及风险事务处理、效果、变化趋势、存在问题、下一步风险处理建议等。施工工况统计信息包括本周具体施工进度、进度与风险工程关系等;监测及巡视作业情况包括监测项目、巡视内容、完成监测及巡视工作量等;巡视异常信息及预警情况包括工点风险现状、工点监测、巡视预警情况的统计说明,监测数据及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情况等;下周风险管控重点主要涵盖风险预告等;相关附图、表包括监测项目布点图(布点位置、点号及施工进度标注)、本周或本月施工监测、巡视数据汇总成果表(本周监测项目的数据汇总、变形断面曲线、变形时程曲线等)。(2)一般预警信息报送针对日常监控工作中判断可能出现黄、橙色综合预警状态的预警建议判定及其信息报送。①发现黄色预警时起2日内通过信息平台或书面形式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见图4-1;②发现橙色预警时起1日内通过信息平台或书面形式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见图4-2。(3)红色综合预警快报针对日常监控工作中判断可能出现红色综合预警状态或发生突发事件的预警建议判定及其信息报送。发现红色综合预警时立即以有效、快捷方式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同时告知设计单位,以加强技术沟通和共同预警分析,并在2小时内通过信息平台或书面形式补发报告信息见图4-3。日报、周报、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等日小结、周报、月报、年报、监控管理总结等监控管理分中心(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监控)月报、年报、监控管理总结等周报、月报、年报、监控管理总结等总体咨询组专业咨询组(明挖、盾构、暗挖)监控管理中心图4-1一般信息报送流程综合预警综合预警预警建议预警建议预警建议综合预警预警建议综合预警综合预警预警建议监控管理中心(专门咨询机构监控管理分中心(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监控)设计单位图4-2一般预警信息报送流程红色预警建议红色预警建议综合预警红色预警建议综合预警综合预警预警建议如判定为红色综合预警加强监控、监督检查等如发生突发风险事件决策、组织处理建管公司领导,必要时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管理公司)领导,必要时公司领导监控管理分中心(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监控)监控管理中心(专门咨询机构)综合预警图4-3红色综合预警快报(4)消警及信息报送风险处理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提出消警建议报告,并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报不同层级的监控管理单位审核后消警。橙、红色消警判定各色预警的消警建议黄色消警判定橙、红色消警判定各色预警的消警建议黄色消警判定橙、红色消警判定橙、红色预警消警建议消警判定消警判定监控管理中心(专业咨询机构)监控管理分中心(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①黄色综合预警的消警:由施工单位上报消警建议,监理审核确定后书面报监控管理分中心;由分中心在信息平台上发布消警信息。②橙色综合预警的消警:由施工单位上报消警建议,监理初审,报监控管理分中心审定;由分中心实施消警和在信息平台上发布。③红色综合预警的消警:由施工单位上报消警建议,监理初审,报分中心审定后(必要时征求监控中心相关专业咨询组和项管中心相关领导的意见);由分中心实施消警和在信息平台上发布。4、风险分析处理过程在收集本合同段各方监测和巡视信息后,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当日收集的信息进行微机处理,并对监测数据形象化、具体化,根据以往的经验类比、理论分析、甲方要求和专家顾问小组的分析,从而利用分析结果,对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如果监控数据达到预警状态,就要对地层和支护结构进行动态及现状分析说明,提交供修正设计和专家论证的监测资料,并初步形成风险处理初步意见,上报项目管理中心;如果监控数据正常,就要进行资料的归档,并开始下一步的数据收集工作,如图4-5。图4-5风险分析、处理过程流程图4.2.4安全风险信息的评估和预警1、安全风险信息评估和和预警的执行原则①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控信息、监测指标一致认为达到预警状态时,达成综合预警建议;②当三方单位有两方单位判定一致,而第三方单位有歧义时,三方核实信息后,按第三方监测单位为准,综合判定。③当三方判定都不一致时,由第三方监测单位仔细检查,分析过程,进行综合判定。2、黄色综合预警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按照安全风险评估原则三方单位达成黄色综合预警建议后,启动黄色安全风险预案。第三方监测单位于24小时之内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加强监督;督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上报预警风险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处理建议,经第三方单位审核后上报项目管理中心。在此期间加强风险追踪初步对黄色风险进行控制,防止发展为橙色安全风险。由第三方监测单位收集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测资料,以便为以后处理黄色预警风险积累经验,整个预警事件和过程资料收集存档。3、橙色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按照安全风险评估原则三方单位达成橙色综合预警建议后,三方单位启动橙色安全风险预案。第三方监测单位组织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分析橙色风险原因分析和处理建议,并将对施工方案、监控计划的修改建议上报项目管理中心。在此期间加强风险追踪初步对橙色风险进行控制,防止发展为红色安全风险。由第三方监测单位收集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测资料、安全风险评价信息等、以便为以后处理橙色预警风险积累经验,整个预警事件和过程资料收集存档。4、红色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预警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如果有任何一方有发现异常或者超过红色风险预警警戒值,第一时间和另外两方部门进行信息沟通,施工现场采取规避措施,做好预防红色风险事故发生的准备。出现上述情况后,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及时将各方风险预警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组织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分析风险原因,达成风险评估意见,做好处理风险的对策和建议,形成红色综合预警建议,启动红色安全风险预案,施工现场采取规避措施。同时以预警快报或电话通知的形式上报项目管理中心或建管公司。三方单位形成红色综合预警建议后,加强对红色风险加强监控追踪、控制,由第三方监测单位组织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红色预警的原因和处理意见初步达成建议,组织咨询专家进一步对红色预警的原因和处理方案进行分析,将红色风险处理建议和对下一步的施工方案、监控计划建议共同上报项目管理中心。由项目管理中心上报建管公司。由第三方监测单位收集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测资料、安全风险评价信息等,以便为以后处理红色预警风险积累经验,整个预警事件和过程资料收集存档。4.2.5风险信息的反馈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将综合预警建议和风险处理的建议上报项目管理中心或建管公司后,由项目管理中心或建管公司核实情况后,发布综合预警信息,第三方监测单位协助项目管理中心将安全评价信息、监督指导意见等下达给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其流程图见图4-6。图4-6安全风险信息的反馈流程图4.2.6风险评估例会1、会议组织与参会人员项目部每月在26日前按期组织召开本标段风险评估例会,参会人员主要包括项目经理、主管生产和安全的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各相关部室负责人、施工队长和安全员等,以及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甲方代表,必要时请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专家、产权单位等参加。2、会议内容会议内容主要包括:①对上次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检查;②汇报本月各工点监控信息汇总分析情况,包括安全风险情况、风险变化趋势的分析、处理建议、对预警事务跟踪处理及处理效果评价;③施工监测、施工巡视所发现的风险信息的分析、处理措施及处理结果,对监控管理分中心或监理提出的综合预警处理建议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及处理效果;④对下一步有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等进行讨论,对下月监控重点内容及措施形成意见。3、会议结论内容根据会议主议题,形成本月风险监控落实情况总结意见,对下月监控重点内容及措施形成意见,并形式会议纪要方式,进行详细记录以备审查。4.2.7风险信息分析方法和手段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信息、现场巡视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异常情况分析说明等,收集到信息后采取综合对比分析方法与第三方监测信息及监理单位巡视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监测信息中相同测点数据变化规律和数值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并询问两家单位的测量方法找出数据差异原因。如发现两家监测数据出现同时出现异常,应结合巡视信息对比结果,综合分析数据。必要时应去现场进行雷达探测等手段查找原因,在出现疑难问题时,还应召开专家研讨会进行原因分析。4.3预警事务的处理4.3.1负责预警快报当判断风险工程可能到达红色综合预警状态或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时,应进行快报,报送内容主要包括风险时间、地点、风险状况、原因初步分析、变化趋势、风险处理建议等;立即以有效、快捷方式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同时告知设计单位,以加强技术沟通和共同预警分析,并在2小时内通过信息平台或书面形式补发报告信息。黄色、橙色综合预警分别在发现情况起2天、1天内通过信息平台或书面形式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4.3.2落实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项目管理中心和建管公司的预警及加强监控、处理的反馈意见,及时对预警事务作出响应,参与现场分析和专家论证,参与预警事务处理,提交修正设计参数及专家论证所需的相关监测资料。4.3.3跟踪预警事务处理情况跟踪预警事务的处理情况,及时反馈措施处理的效果,配合项目管理中心对预警状态风险处理的监控和事务处理加强监督和检查。4.3.4对消警事务的处理提出黄色、橙色综合预警、红色综合预警消警建议并进行上报。4.3.5不同级别预警处理过程图4-7不同级别的预警报送流程项目负责人对监测信息、巡视信息等综合判断为黄色综合预警建议、橙色综合预警建议时可通过平台或书面的形式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当综合判定为红色综合预警建议或发生突发事件时可通过预警快报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同时告知设计单位。1、红色综合预警分析和实施图4-8综合预警快报流程图(1)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控信息一致判定为红色预警时,按预警快报形式上报项目管理中心或者建管公司。(2)当三方单位有两方单位判定一致,而第三方单位有歧义时,三方核实信息后,由第三方监测单位综合分析判定。(3)当三方判定都不一致时,由第三方监测单位仔细检查,分析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如图4-8。2、黄色综合预警发布及处理发现黄色综合预警时起2天内通过信息平台或书面形式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管理分中心(依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完成)自收到黄色综合预警建议后,1天内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综合预警信息,必要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各相关单位见图4-9。图4-9黄色综合预警快报反馈流程图项目管理中心下发黄色综合预警之前,项目部应加大巡视频率和监控范围,组织分析及上报预警风险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处理建议,并收集监测资料,以便为以后处理黄色预警风险积累经验,避免危害加大;整个预警事件和过程资料收集存档。项目管理中心下发黄色综合预警之后,项目继续加大自身巡视频率,扩大监控范围;对风险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果监控风险继续扩大,及时查找原因,修改处理方案;如果风险处理后监控数据稳定,提出消警建议,停止执行黄色风险预案,按正常监测方案执行;整个处理过程进行资料收集存档。黄色综合预警发布后要求响应的有关人员,施工单位有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主管安全副经理、技术部门负责人及安全部门负责人;另外,监理单位有总监代表、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等。上述人员在平台发布信息后1天内进行响应,并参与预警处理。4、橙色综合预警发布及处理发现橙色综合预警时起1天内通信息平台或书面形式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管理中心(依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完成)自收到橙色综合预警建议后,1天内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综合预警信息,必要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各相关单位。项目公司下发橙色综合预警之前,项目部与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分析预警风险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并达成风险的处理建议,将之上报项目管理中心,处理建议通过后,按照项目管理中心处理意见执行,同时加强监控和安全巡视;整个预警事件和过程资料收集存档。项目管理中心下发橙色综合预警之后:项目部继续加大自身巡视频率和监控范围;对风险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果监控风险继续扩大,及时查找原因,修改处理方案;如果风险处理后监控数据稳定,提出橙色消警建议,停止执行橙色风险预案,按黄色风险预案监测方案执行;整个处理过程进行资料存档。橙色综合预警发布后要求响应的有关人员,施工单位有项目经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主管安全副经理、技术部门负责人及安全部门负责人,对特、一级风险工程施工单位北京片区主管领导;另外,监理单位有总监、总监代表,对特、一级风险工程监理公司主管领导;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对特、一级风险工程监测单位主管领导;设计及评估、勘察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等。上述人员在平台发布信息后1天内进行响应,并参与预警处理。5、红色综合预警及突发事件发布及处理发现红色综合预警时立即以有效、快捷方式上报监控管理分中心,同时告知设计单位;以加强技术沟通和共同预警分析。并在2小时内通过信息平台或书面形式补发报告信息;监控管理分中心(依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完成)自收到红色预警建议后,2小时内进行综合判定,对红色综合预警,应立即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综合预警消息(对黄、橙色则进入一般预警报送总体流程),并以快捷、有效方式立即通知各相关监控单位和设计单位;对可能发生突发风险事件,监控管理分中心(依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完成)应在1小时内进行判定,如判定确实可能发生突发风险事件,应立即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综合预警消息(对黄、橙色则进入一般预警报送总体流程),并以快捷、有效的方式立即通知各相关监控单位和设计单位。项目管理中心将红色综合预警建议上报建管公司后,由建管公司复核后下发红色综合预警。建管公司下发红色综合预警之前,项目部与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分析预警风险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并达成风险处理的初步建议,将之上报项目管理中心,同时加强现场监控和安全巡视,整个预警事件和过程资料收集存档。建管公司、项目公司下发红色预警之后,施工现场采取规避措施;继续加大监控范围和安全巡视频率;提交供修正设计参数和专家论证的相关监测资料;参与现场调查、现场分析和专家论证,为风险工程的科学处理方案提供技术保证,分析风险出现根源;落实风险处理意见,对处理意见进行细化、分解,并对实施效果每日形成反馈意见;红色综合预警状态持续过程中,接受第三方单位对施工单位跟踪、监控;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价,整个预警事件和过程资料收集存档。橙色综合预警发布后要求响应的有关人员,施工单位有项目经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主管安全副经理、技术部门负责人及安全部门负责人,北京片区主管领导,对特级风险工程和突发风险事件还应有集团公司总经理;另外,监理单位有总监、总监代表,监理公司主管领导,对特级风险工程和突发风险事件还应有监理公司主要领导;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监测单位主管领导,对特级风险工程和突发风险事件还应有监测公司主要领导;设计及评估、勘察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单位主管领导,对特级风险工程和突发风险事件还应有单位主要领导等。上述人员在平台发布信息后2小时内进行响应,并参与预警处理,对特级风险工程和突发风险事件,应于收到预警信息后1小时内进行响应。3、预警及消警程序(1)一般预警信息报送流程一般预警信息报送指的是监控工作中判断可能出现黄色、橙色综合预警状态的预警建议判定及信息报送,总体报送流程见图4-10。图4-10一般预警信息报送流程(2)红色综合预警快报红色综合预警快报指的是监控工作中判断可能出现红色综合预警状态或发生突发风险事件的预警建议判定及信息报送,总体报送流程见图4-11。图4-11红色综合预警快报流程3、消警及信息报送在风险处理结束后,施工方应提出消警建议报告,并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报不同层级的监控管理单位审核后消警。图4-12黄色综合预警的消警流程图(1)黄色综合预警的消警:由施工单位上报消警建议,监理审核确定后,书面报监控管理分中心,由分中心在信息平台上发布消警信息,见图4-12。(2)橙色综合预警的消警:由施工单位上报消警建议,监理初审,报监控管理分中心审定后,由分中心实施消警和在信息平台上发布见图4-13。。图4-13橙色综合预警的消警流程图(3)红色综合预警的消警:由施工单位上报消警建议,监理初审,报分中心审定后(必要时征求监控管理中心相关专业咨询组和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管理公司)相关领导的意见),由分中心实施消警和在信息平台上发布,见图4-14、4-15。图4-14一般风险工程红色综合预警的消警流程图图4-15特级风险工程红色综合预警的消警流程图五、预案应急原则及突发事件分级5.1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风险预防防控管理,将一切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2、以人为本的原则当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是故事,应迅速撤离现场施工人员,根据需要疏散周边居民,并及时、有效地实施工程抢险,先救人、后救物;防止事故扩大化,消除事故影响。3、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突发事故等级启动响应级别的应急活动,包括参与或决策的领导级别、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和抢险处置。4、统一指挥的原则为确保高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并根据事故等级,确定各级事故的指挥领导、成员,在现场指挥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事故抢险工作。5、科学救援的原则按照事故类型不同,聘请相应的专家,运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制定科学的救援和抢险方案,防止次生灾害发生。6、有效控制的原则工程抢险应遵循先控制险情,后恢复施工的抢险原则,采取科学的抢险方案有效的控制险情的发展。7、持续改进的原则对应急预案实施动态管理与更新,并不断完善,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戏、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及预案中所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5.2施工突发事故分级根据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事故级别。详见表5-1。等级伤亡重伤直接经济损失一级:特别重大事故>30人100人以上(包括急性中毒)>1亿元二级:重大事故10-30人50-100人5000万-1亿元三级:较大事故3-10人10-50人1000-5000万元四级:一般事故A级1-2人3-10人500-1000万元B级1-2人C级六、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和职责6.1应急救援组织结构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6-1副组长:徐长生副组长:徐长生副组长:姜华龙副组长:王学林副组长:李铁绪抢险救援组技术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资料收集组信息发布组善后处理组抢险一队抢险二队组长:贾勤波图6-1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6.2应急救援小组组长:项目经理贾勤组长:常务副经理徐长目总工姜华目副经理王学铁员:卫坤兰顺兴华仁永文芳援队伍:抢险一队赵新泉施工人员30名抢险二队陈龙施工人员20名6.3应急救援组职责与分工1、应急救援组组长职责组长:贾勤波电话急救援协调领导组负责我施工范围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公司、指挥部等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2、应急救援组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做好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主要负责项目经理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的统筹协调工作和事故现场处置的协调工作;审批救援采购计划,组织相关部门按要求购买并应满足使用;组织定期检查救援设施的运行情况,作好维修检查并记录,保证设备的完好,在事故发生时调用项目部一切物资和设备;组织对项目经理部应急小分队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3、应急救援小组组员职责按时完成组长、副组长下发的应急救援指令;根据各部门工作实际组成事故救援、事故调查、后勤保障组等,迅速、合理开展事故救援工作;及时向组长、副组长报告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和进程情况,针对救援实际提出合理建议;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4、应急救援组共设抢险救援组、技术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资料收集组、信息发布组、善后处理组等九个个专业处置组。个救援组职责如下:(1)抢险救援组负责人:徐长生值班电话据专家技术组的技术建议和事故现场情况制定方案,按照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力量进行抢险救援;具体负责现场人员的查找及抢救,事故控制措施的组织实施。(2)技术保障组负责人:姜华龙值班电话据现场实际情况,会同专家制定可行的处置措施;负责对事故现场勘察取证,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配合上级调查组工作。(3)物资保障组负责人:周兴华值班电话组织车辆运送抢险队伍及抢险物质,必要时立即切断主电源,并与医疗救护组协作保障所需物品的使用。(4)后勤保障组负责人:童顺民值班电话责应急抢险现场指挥部及抢险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联系救护,事故发生后拔打附近医院电话,北京急救中心999,讲清受伤人数,受伤部位、伤势。(5)医疗救护组负责人:吴芳莲值班电话责事故现场伤员的前期救治和运送。(6)警戒保卫组负责人:田金星值班电话体负责事故现场戒严保卫应急行动,确定戒严范围,组织戒严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及治安保卫工作等。(7)资料收集组负责人:李铁绪值班电话责应急救援影像、文档等资料收集工作。(8)信息发布组负责人:卫坤俊值班电话责整个救援过程的信息收集、汇报、发布,向外界发布正确的信息。(9)善后处理组负责人:王学林值班电话责伤员后期治疗工作,对来访家属进行安抚,做好善后工作。在我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组长发布启动本应急预案命令时,各职能组无条件地服从我队应急救援组领导的安排,立即投入到应急救援的行列。七、应急响应及应急救援措施恢复生产事故发生接警事故判断预案启动,赶赴现场应急救援行动恢复生产事故发生接警事故判断预案启动,赶赴现场应急救援行动事态控制应急恢复应急结束、消警应急人员到位应急物资调配现场预案启动申请增援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调查处理总结人群疏散医疗救护现场监测技术指导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秩序维护、警戒交通管制图7-1应急救援流程图7.1应急响应1、施工场地内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发现人员立即向现场值班人员、应急领导小组或项目经理报告。2、项目经理接到报告后,集合技术部门对险情进行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3、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应急保障小组根据职责开展应急工作,同时根据据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在1小时内上报上级及相关管理部门:驻地监理办、第五总监办、产权单位、项目管理中心、市轨道工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并向按照事故报告程序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应急抢险报告程序见图7-2;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发现人员值班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事故级别判断后第一项目管理中心市轨道工程应急指挥部市、区政府有关部门驻地监理组第五总监办设计单位产权单位地下管线业主部门图7-2应急抢险报告程序3、事故上报内容:(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概况;(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的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4、警戒保卫组到达指定现场,并按要求划定现场警戒区域,劝阻无关人员离开现场,防止其它相关事件的发生;5、当电力管线发生破坏时,会造成人员触电伤亡和影响相关单位、居民的用电,因此在发生电力管线坏时,首先项目部机电主管及相应电工在最少时间内到现场进行指导和进行抢险,作好现场的照明、排水、防火、电缆等相关材料的准备,并同时把情况汇报给电力部门及上级管理单位。非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在专业电工的正确指导下和穿戴好防触电保护用品后才能参与抢险救援。6、当发生电信管线破坏时,会造成社会和广大社会人民的生活通信及国家单位、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及生产,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等后果,因此在发生电信管线破坏时,及时向电信部门及相关管理单位进行汇报,同时项目部抢险小组要在专业维修人员来前保护好现场,进行场地清理,作到道路畅通,照明、排水、防火、及相关材料准备,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修复。7、当发生上水管线破坏时,会造成社会和广大社会人民的生活及国家单位、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及生产,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等后果,因此在发生上水管线破坏时,第一时间向产权单位及相关管理单位进行汇报,项目部抢险小组先保护好现场,进行场地清理,作到道路畅通,并启用防洪抢险材料,作好排水工作,同时作好现场照明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修复。8、当发生污水管线破坏时,会造成社会和广大社会人民的生活及国家单位、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及生产,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等后果,因此在发生污水管线破坏时,第一时间向产权单位及相关管理单位进行汇报,项目部抢险小组先保护好现场,进行场地清理,作到道路畅通,并启用防洪抢险材料,作好排水工作,同时作好现场照明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修复。7.2应急救援当发生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时,应急救援队伍要通过事前计划和制定的应急救援措施,利用一切力量迅速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救援和保护好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生命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限度。7.2.1旧鼓楼大街路面沉降应急措施1、发现沉降超标后,立即进行交通疏导并进行现场维护,同时通知项目经理部、监理,再由项目经理部通知第一项目管理中心和交通管理部门。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沉降进一步扩大;总工程师、工区长、驻地监理工程师进行沉降原因分析,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3、对地下管线产生影响,应立即联系产权单位,参与抢修方案制定与实施。同时联系路政管理部门,马上对道路进行抢修,尽早全面恢复交通,以确保不完全中断交通。4、明挖基坑变形或局部坍塌导致路面塌陷时,立即停止施工,检查钢支撑架设及预加轴力情况,必要时及时进行回填。5、暗挖通道上方路面沉降超标时马上停止施工,架设型钢支撑;并打设注浆管进行注浆填充。6、与道路桥梁抢险单位及路政及交管部门建立联系,方式010-68398102。及时对道路进行处理,恢复交通。7.2.2管线沉降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提前对管线(管沟)的检查井及阀门位置进行标识,发生险情后及时在第一时间内将阀门关闭,及时通知相关产权单位及交通管理部门汇报,将损失降低到最小。①当监测到累计沉降大于7mm小于10mm(无压管线为10~15mm),且无渗漏水时,发送橙色预警信息,并采取应急措施,必要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通知停止施工,采取在拱顶打设长3.0m,间距0.3m的小导管进行局部注浆,加固地层,并注意避开地下管线。用洛阳铲进行管线探测,看有无渗水现象。当管线观测稳定后继续施工。②当累计沉降大于10mm(无压管线为15mm),或出现微小渗漏水时,发送红色预警信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A、立即上报监理、设计、业主、同时上报产权单位,关闭两侧阀门,对管线(管沟)进行抢修。B、停止施工,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在掌子面埋设PVC管排水至水沟,防止水软化土体造成更大灾害。C、对距离掌子面10.0m范围内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支撑加固横向支撑和临时立柱支撑间距0.5m设置。D、探测管线(管沟)基座位置,在基座底打双排注浆小导管压密水玻璃注浆,横向间距0.5m,竖向间距0.3m。当当管线观测稳定后继续施工。7.2.3临近建筑物突发事故应急措施1、出入口周边建(构)筑物主要为二号线鼓楼大街站及附属结构、西侧二层商业店铺,发生轻微沉降(-2mm~+1.6mm),未导致开裂的,发送一般预警信息,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