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创造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课件_第1页
注重创造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课件_第2页
注重创造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课件_第3页
注重创造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课件_第4页
注重创造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重创造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

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中学创造教育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原教育科研室主任项志康特级教师、特聘研究员2022/11/231注重创造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

一、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 纵观人类的活动,按其活动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认识性活动、实践性活动与创造性活动。认识性活动是指人类学习、接受、继承前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正确地认识社会的活动。实践性活动是指人类进行各种工作、劳动,进行各种实践行为操作,有效地建设社会的活动。创造性活动是指人类进行各种发现、发明、创新、创造等活动,是指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活动,它是有效地发展社会的活动。人类的三大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组成人类活动的整体,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2022/11/232一、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2022/11/22

与人类三大活动对应的是人类的认识力、实践力与创造力。

认识力是指学习、接受、继承前人文明成果活动所必需的精神态度、能力与相关的知识。如学习精神、学习态度,求知欲望,不同种类、层次的学习能力及相关的知识等。

实践力是指进行各种工作、劳动、实践行为操作所必需的精神态度、能力与相关的知识。如工作精神、劳动态度、各种实践活动行为操作能力及相关的知识等。

创造力是指进行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发现、发明、创新、创造等活动所必需的精神态度、能力与相关的知识。如创造性意识、创造性精神、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实践能力及相关的策略化、结构化的知识等。2022/11/233与人类三大活动对应的是人类的认识力、实践力与创造力

人类的认识力、实践力与创造力,不断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而且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动力。人类个体的认识力、实践力与创造力是人个体进行工作、促进社会发展、促进自身发展的动力,而且人个体的创造力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个体发展的重要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巨大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如何将“制造”大国变为“创造”大国?这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出路。这就需要提高国家的创造力,提高国民的创造力,提高每一个人的创造力。2022/11/234 人类的认识力、实践力与创造力,不断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人类

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种缺失

近十年来基础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动,取得显著的教育改革成绩与效果,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是基础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尚未有根本的改变。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9月9日)。2022/11/235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种缺失20

大多数的学科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接受,轻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习,轻应用;重教师,轻学生;重服从,轻异议;重求同,轻求异;重视知识的记忆,忽视知识的应用;重视题海练习,忽视方法总结;重视课本知识教学,忽视课本外知识的获取;重视统一性,忽视差异性;重视标准化,忽视个性化;重视规范性,忽视灵活性。 相当部分的中小学生学习存在着“四不愿”、“四不会”:不愿看教科书,不会看教科书;不愿质疑与独立思考,不会质疑与独立思考;不愿想象,不会想象;不愿实践操作应用,不会实践操作应用。2022/11/236 大多数的学科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接受,轻创造;重理论

中小学校课堂教学的弊瑞与学生的不良学习,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科学发展。这是二期课改的遗憾,受应试教育、应试文化影响的无奈。

当前,由于传统科举考试的影响,加上社会面临就业、升学的重大压力,应试教育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现象,而成为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现象,成为一种应试文化,影响着基础教育,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每个家庭,影响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2022/11/237中小学校课堂教学的弊瑞与学生的不良学习,严重地阻碍

质疑精神是当今中小学生十分缺失的素养今年笔者和他人一起开展了“青少年创新性素养培养现状的调查”课题研究,调查了24所中小学学校(高中10所,初中7所,小学7所),调查了3936名学生(中学生2874名,小学生1062名),调查了859名教师(中学教师557名,小学教师302名)。从调查中有关质疑精神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中小学生的质疑精神素养十分欠缺,特别是中学生。2022/11/238质疑精神是当今中小学生十分缺失的素养2022/11/2

中小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教科书、练习册、其他事物等的质疑精神都比较差。中学生对事物的质疑精神比小学生更差些。62.14%的中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教科书、练习册、其他事物等没有质疑的精神、态度与习惯。其中,仅有23.34%的中学教师认为“学生对老师说的东西敢于质疑”,仅有37.86%的中学生认同“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时常表示怀疑,并可以感知和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52.07%的小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教科书、练习册、其他事物等没有质疑的精神、态度与习惯。其中,仅有30.79%的小学教师认为“学生对老师说的东西敢于质疑”,仅有47.93%的小学生认同“我常对老师或课本的说法表示怀疑,并可感知和发现问题”。2022/11/239 中小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教科书、练习册、其他事物等的质疑精

中小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中学生的有关问题学习行为实践表现比小学生更差些。

仅有17.41%的中学教师认同“学习中,学生能就学习的内容或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16.34%的中学教师认同“学生能自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

仅有38.41%的小学教师认同“学生能就学习内容或生活现象提出问题”,43.05%的小学教师认同“学生能积极思考,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022/11/2310中小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中学大部分课堂,小学半数课堂,课堂教学基本是照本宣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紧张状态,少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对于“老师基本是照本宣科,总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我们处于被动接受的紧张状态,少有自主思考的时间”,中学生认同大部分是或小部分是的比例高达73.42%。

对于“老师上课完全是重复课本,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讲我们听”,小学生认同大部分是或小部分是的比例为57.25%。2022/11/2311中学大部分课堂,小学半数课堂,课堂教学基本是照本宣科

面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学教师,约有百分之九十的小学教师,可能采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素质培养的积极反应的教育行为。

对于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不同意见时,中学老师最有可能的积极反应教育行为,“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中学生认同的比例仅为25.05%;小学老师最有可能的积极反应教育行为,“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并耐心解答”,小学生认同的比例为90.58%。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如李政道教授所说,很多学生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做“学答”,缺失的就是一个“问”字,缺失的就是质疑精神,所以基础教育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2022/11/2312面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学教师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人的创造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伤的能力”、“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为了我国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种缺失。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要靠教育来培养,这就要求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基础教育的一种责任。2022/11/2313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的报告

三、每个学生都富有潜在的创造力

(一)创造力的含义 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二)创造力的层次 初级的创造力、中级的创造力、高级的创造力 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与特殊才能的创造力2022/11/2314三、每个学生都富有潜在的创造力2022/11/2214

(三)每个学生富有潜在的创造力 言语思维、语言表达与欣赏方面逻辑——数学方面 音乐感知思维方面

视觉——空间思维方面 身体——运动方面自然观察方面 人际关系理解与实践方面自我认识导引方面

(四)潜在的创造力需要开发挖掘培育 广泛的兴趣、爱好、活动

不断地发现潜在的创造力2022/11/2315 (三)每个学生富有潜在的创造力2022/11/2215

四、国家文件、领袖、科学家、教育家关于创造教育的论述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智育工作要改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2022/11/2316四、国家文件、领袖、科学家、教育家关于创造教育的论述20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2010年7月3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11/2317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

“转变‘应试’教育倾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减负’有效机制,深化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改革,凸现学科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

“建设学生创新实验室……逐步改变中小学实验室单纯以做验证实验为主的功能,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施探究性实验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建设若干个区域性中小学生创新实验室和50所高中专题创新实验室,为具有创新兴趣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实践体验平台。”

——2010年9月14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11/2318 “转变‘应试’教育倾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索:建立中

“考试有10个题目,做出1个,很有创见,可以打100分。”

——1964年毛泽东《春节讲话》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995年6月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22/11/2319 “考试有10个题目,做出1个,很有创见,可以打100分。”

“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22/11/2320 “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把中小学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改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状况。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把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培养拔尖新人才有机统一起来。”“要加强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更加重视发展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能力和水平。”

——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2/11/2321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

“做学问,要学问;要学答,非学问。”

——1957年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科学创新的萌芽在于形象思维,在于大跨度地联想会突然给你一个启发,产生了灵感,你才有创新。灵感出来了以后,再按照科学的逻辑思维去推导去计算,或者设计严密的实验去加以证实。所以科学家既要有逻辑思维,也要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领域的规律,很严密。但形象思维是创新的起点”。

——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2022/11/2322 “做学问,要学问;要学答,非学问。”2022/11/222

“我们要培养满肚子都是问题的人,这种人是我们国家需要的。培养博士生就是使一个没有问题的人变成有问题的人,也懂得力所能及来解决问题。”“我不是天才,我的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发现很多东西我还不懂,需要,我就学。”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钱伟长

“中国学生丧失了追求学问的兴趣和热情,很可惜。”

——华裔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教育学家丘成桐2022/11/2323 “我们要培养满肚子都是问题的人,这种人是我们国家需要的。培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怎样选择研究课题》刘则渊、傅平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第13页)

“做科学工作最使人感兴趣的,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恐怕不如说是问题的形成。”——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怎样选择研究课题》刘则渊、傅平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第18页)2022/11/232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名言集》孙培青等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85页)正如我国工程界首次获得“优秀工程建设奖”的发明大王包起帆认为“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创新理念、创新精神不能丢”、“创新最重要一点是敢于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优秀工程建设奖”的发明大王包起帆(2009年11月10日《文汇报》)2022/11/2325“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

党和国家领导人、科学家、教育家历来重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是关系到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

社会发展要求未来社会建设者具有创新的精神、创造的能力。2022/11/2326党和国家领导人、科学家、教育家历来重视创新精神、创

创造力——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2022/11/2327创造力2022/11/2227

谢谢!再见!

2022/11/2328

注重创造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

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中学创造教育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原教育科研室主任项志康特级教师、特聘研究员2022/11/2329注重创造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

一、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 纵观人类的活动,按其活动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认识性活动、实践性活动与创造性活动。认识性活动是指人类学习、接受、继承前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正确地认识社会的活动。实践性活动是指人类进行各种工作、劳动,进行各种实践行为操作,有效地建设社会的活动。创造性活动是指人类进行各种发现、发明、创新、创造等活动,是指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活动,它是有效地发展社会的活动。人类的三大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组成人类活动的整体,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2022/11/2330一、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2022/11/22

与人类三大活动对应的是人类的认识力、实践力与创造力。

认识力是指学习、接受、继承前人文明成果活动所必需的精神态度、能力与相关的知识。如学习精神、学习态度,求知欲望,不同种类、层次的学习能力及相关的知识等。

实践力是指进行各种工作、劳动、实践行为操作所必需的精神态度、能力与相关的知识。如工作精神、劳动态度、各种实践活动行为操作能力及相关的知识等。

创造力是指进行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发现、发明、创新、创造等活动所必需的精神态度、能力与相关的知识。如创造性意识、创造性精神、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实践能力及相关的策略化、结构化的知识等。2022/11/2331与人类三大活动对应的是人类的认识力、实践力与创造力

人类的认识力、实践力与创造力,不断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而且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动力。人类个体的认识力、实践力与创造力是人个体进行工作、促进社会发展、促进自身发展的动力,而且人个体的创造力是一种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个体发展的重要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巨大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如何将“制造”大国变为“创造”大国?这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出路。这就需要提高国家的创造力,提高国民的创造力,提高每一个人的创造力。2022/11/2332 人类的认识力、实践力与创造力,不断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人类

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种缺失

近十年来基础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动,取得显著的教育改革成绩与效果,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是基础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尚未有根本的改变。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9月9日)。2022/11/2333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种缺失20

大多数的学科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接受,轻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习,轻应用;重教师,轻学生;重服从,轻异议;重求同,轻求异;重视知识的记忆,忽视知识的应用;重视题海练习,忽视方法总结;重视课本知识教学,忽视课本外知识的获取;重视统一性,忽视差异性;重视标准化,忽视个性化;重视规范性,忽视灵活性。 相当部分的中小学生学习存在着“四不愿”、“四不会”:不愿看教科书,不会看教科书;不愿质疑与独立思考,不会质疑与独立思考;不愿想象,不会想象;不愿实践操作应用,不会实践操作应用。2022/11/2334 大多数的学科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接受,轻创造;重理论

中小学校课堂教学的弊瑞与学生的不良学习,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科学发展。这是二期课改的遗憾,受应试教育、应试文化影响的无奈。

当前,由于传统科举考试的影响,加上社会面临就业、升学的重大压力,应试教育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现象,而成为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现象,成为一种应试文化,影响着基础教育,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每个家庭,影响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2022/11/2335中小学校课堂教学的弊瑞与学生的不良学习,严重地阻碍

质疑精神是当今中小学生十分缺失的素养今年笔者和他人一起开展了“青少年创新性素养培养现状的调查”课题研究,调查了24所中小学学校(高中10所,初中7所,小学7所),调查了3936名学生(中学生2874名,小学生1062名),调查了859名教师(中学教师557名,小学教师302名)。从调查中有关质疑精神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中小学生的质疑精神素养十分欠缺,特别是中学生。2022/11/2336质疑精神是当今中小学生十分缺失的素养2022/11/2

中小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教科书、练习册、其他事物等的质疑精神都比较差。中学生对事物的质疑精神比小学生更差些。62.14%的中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教科书、练习册、其他事物等没有质疑的精神、态度与习惯。其中,仅有23.34%的中学教师认为“学生对老师说的东西敢于质疑”,仅有37.86%的中学生认同“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时常表示怀疑,并可以感知和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52.07%的小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教科书、练习册、其他事物等没有质疑的精神、态度与习惯。其中,仅有30.79%的小学教师认为“学生对老师说的东西敢于质疑”,仅有47.93%的小学生认同“我常对老师或课本的说法表示怀疑,并可感知和发现问题”。2022/11/2337 中小学生对老师说的内容、教科书、练习册、其他事物等的质疑精

中小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中学生的有关问题学习行为实践表现比小学生更差些。

仅有17.41%的中学教师认同“学习中,学生能就学习的内容或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16.34%的中学教师认同“学生能自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

仅有38.41%的小学教师认同“学生能就学习内容或生活现象提出问题”,43.05%的小学教师认同“学生能积极思考,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022/11/2338中小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中学大部分课堂,小学半数课堂,课堂教学基本是照本宣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紧张状态,少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对于“老师基本是照本宣科,总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我们处于被动接受的紧张状态,少有自主思考的时间”,中学生认同大部分是或小部分是的比例高达73.42%。

对于“老师上课完全是重复课本,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讲我们听”,小学生认同大部分是或小部分是的比例为57.25%。2022/11/2339中学大部分课堂,小学半数课堂,课堂教学基本是照本宣科

面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学教师,约有百分之九十的小学教师,可能采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素质培养的积极反应的教育行为。

对于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不同意见时,中学老师最有可能的积极反应教育行为,“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中学生认同的比例仅为25.05%;小学老师最有可能的积极反应教育行为,“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并耐心解答”,小学生认同的比例为90.58%。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如李政道教授所说,很多学生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做“学答”,缺失的就是一个“问”字,缺失的就是质疑精神,所以基础教育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2022/11/2340面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学教师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人的创造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伤的能力”、“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为了我国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种缺失。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要靠教育来培养,这就要求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基础教育的一种责任。2022/11/2341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的报告

三、每个学生都富有潜在的创造力

(一)创造力的含义 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二)创造力的层次 初级的创造力、中级的创造力、高级的创造力 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与特殊才能的创造力2022/11/2342三、每个学生都富有潜在的创造力2022/11/2214

(三)每个学生富有潜在的创造力 言语思维、语言表达与欣赏方面逻辑——数学方面 音乐感知思维方面

视觉——空间思维方面 身体——运动方面自然观察方面 人际关系理解与实践方面自我认识导引方面

(四)潜在的创造力需要开发挖掘培育 广泛的兴趣、爱好、活动

不断地发现潜在的创造力2022/11/2343 (三)每个学生富有潜在的创造力2022/11/2215

四、国家文件、领袖、科学家、教育家关于创造教育的论述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智育工作要改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2022/11/2344四、国家文件、领袖、科学家、教育家关于创造教育的论述20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2010年7月3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11/2345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

“转变‘应试’教育倾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减负’有效机制,深化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改革,凸现学科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

“建设学生创新实验室……逐步改变中小学实验室单纯以做验证实验为主的功能,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施探究性实验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建设若干个区域性中小学生创新实验室和50所高中专题创新实验室,为具有创新兴趣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实践体验平台。”

——2010年9月14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11/2346 “转变‘应试’教育倾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索:建立中

“考试有10个题目,做出1个,很有创见,可以打100分。”

——1964年毛泽东《春节讲话》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995年6月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22/11/2347 “考试有10个题目,做出1个,很有创见,可以打100分。”

“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22/11/2348 “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把中小学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改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状况。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把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培养拔尖新人才有机统一起来。”“要加强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更加重视发展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能力和水平。”

——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2/11/2349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

“做学问,要学问;要学答,非学问。”

——1957年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科学创新的萌芽在于形象思维,在于大跨度地联想会突然给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