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诞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关于战时宣传:两次世界大战中对于媒介的运用以及信息心里战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不由得让人关心宣传和大众传播的问题。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选举制度多种学科的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重点!)香农所提出来的传播理论:噪音理论香农传播模式:讯息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讯息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噪音威纳:控制论之父、他提出反馈的概念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全部掌握!)拉斯韦尔(四大先驱之一)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五W”Who传播者控制分析towhom传播给谁受众分析What内容内容分析whateffect造成影响效果分析Whichchannel渠道媒介分析拉斯韦尔的贡献:解释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开启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对形成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有着重要的影响。库尔特卢因(勒温)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是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主要从事“群体动力学”的研究,即群体与个人的关系,传播媒介怎样影响群体。《解决社会矛盾》《人格动力论》《拓朴心理学原理》卢因的贡献:提出了传播工程中的“把关人”理论(重点!),这一理论主要开启了我们对信息传播过程的控制研究的关注。拉扎斯菲尔德美国社会学家,以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为基地,成为传播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研究范围从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扩展到对政治影响的研究。《人民的选择》《传播研究》《个人的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意见领袖受众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较深入的探讨了传播的效果,提出了“两级传播的理论”,其理论假设采用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成为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霍夫兰美国试验心理学家,二战后在耶鲁大学主持“劝服传播和态度改变”(重中之重!)的研究,被称为“耶鲁计划”《大众传播试验报告》《传播与说服》《说服的顺序》霍夫兰的贡献:创立了传播学的耶鲁学派,其研究方法是“控制试验法”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的贡献:1、创办了四个传播学研究中心:衣阿华大学传播研究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中心、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传播中心。2、编辑出版了三十部著作,约500万字,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的发展》《人、信息和传播媒介:人类传播概论》等。3、对传播学的研究进行了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整理和研究,构建了传播学学科体系。4、对传播学研究进行了拓展,国际传播的研究。西方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是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着为主习惯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主要从马克思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性研究。法兰克福派: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为主题的一个学术派别,成立于1923年,着重以哲学、社会学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并以批判的态度神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象。主要观点:将大众文化称为文化工业代表人物:1、霍克海默(法兰克福派的创始人):“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用历史——社会的方法对显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现象作批判考察。其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尤为激烈,大众传播媒介是维护不合理资本主义制度的得力工具,是造成人的全面异化的帮凶。2、哈贝马斯:20世纪40年代以后法兰克福派的代表人物,注重对电视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研究和批判。《公共领域的结构和转型》《文化与批判》《理论和实践》。伯明翰学派:也称为“文化研究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的霍尔莫利为代表,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的大众传播,70年代以来,伯明翰学派称为批判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流派。代表人物:1、霍尔:大众传播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装置”从事“合意”的生产与再生产,因为它有一种“赋予意义”的独特功能。《文化研究——两种范式》《文化、传媒、语言》《意识形态与传播理论》《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解码》2、莫利:是英国文化研究尤其是媒介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民族志电视观众研究是受众研究转型之作,也是媒介文化研究的将经典。《传媒、现代性和科技》《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的主要观点:1、大众传媒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不烦,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2、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3、讯息符号是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4、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关于传播定义的四种大致说法:共享说、互动关系说、符号说、影响说定义:传播是社会性的、公共性的人类信息交流活动特点:共享性、社会性、目的性、互动性、复杂性、不可逆性传播是人的社会性行为:(对传播定义的理解)1、从人的二重性来看2、传播是人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产物3、传播的符号形成及意义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劳动创造的4、传播是一种社会信息系统传播的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网络传播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是人的自我信息的交流活动,它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自我传播的发生机制:与人体的生理机制、人的能动意识与思维活动、人的社会心理结构相关。传播模式:联系和区别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与直线模式显著不同: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初遇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2,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个环节,而在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一次扮演着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这些角色。单向(线性)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模式(五W)《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拉斯韦尔属于单项直线传播模式,虽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个反馈的渠道,这个模式没有解释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2、香农——韦弗模式《传播的数学理论》(图见上文)这个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卫的各种障碍因素会成为讯息的干扰,另外,香农——韦弗模式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的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基础。双向互动传播模式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传播是怎样运行的》编码和解码的含义以及理解讯息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讯息2、德福勒互动过程模式传媒设施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源信宿噪音信宿信源接收器信道发射器反馈设施3、赖利夫妇模式:初级群体讯息初级群体初级群体——C讯息R——初级群体较大社会结构讯息较大社会结构总体社会因素C:传播者R:受传者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把大众传播看做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其中包括: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人格结构,传播者的同僚群体传播的社会环境2、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受传者的自我印象、受传者的人格结构(生生的态度、信念,性格特质,情感因素、之力水平,意志力、学识等)作为群体一员的受传者(受众)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受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讯息内容的效果或影响,来自媒介的约束力等3、影响和制约媒介讯息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另一方面是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传播理念从传者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移(为什么)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介之间竞争激烈,取得受众就抢占先机。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定义:是职业工作者借助一定的媒介形式向不特定的社会大众进行的制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信息传播活动。特点:1、传者是专业机构的经过专业训练的,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工作者。2、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形式3、大众传播的受众是不确定的社会泛大众4、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6、是公开性的传播,注重实效性和新闻性7、是制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信息传播活动8、大众传播基本上属于单向传播,反馈较为迟缓媒介与大众文化法兰克福派的“文化工业”:伯明翰文化研究拍“大众文化就是日常生活”,“大众文化就是消费文化”英国学者民克史蒂文《认识媒介文化》“许多现代文化是依靠大众传播媒介来传达的,各种各样的媒介传播着古典的格局、音乐,关于政客私生活的庸俗故事,好莱坞最新近的流言蜚语以及来自全球四面八方的新闻,这已深刻的改变了现代学意义上的现代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权力和网络系统。媒介文化(大众文化)的特点:1、通俗性,受众数量众多,阶层广泛,大众文化产品浅显易懂,雅俗共享。2、消费娱乐性:活的轻松愉快的休息和消遣3、消费性:其产品受市场规律的约束,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制作,是以市场需要为依据的,带有一定的商品性。5、标准化、模式化:由于大众文化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文化产品商为了满足市场需要,通过现代化技术大量复制文化产品。(综艺节目结构类型)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1、大众文化可以向大众更好地进行文化普及和教育2、打破文化等级特权、消解高级与大众文化界限、塑造大众与知识分子一种新型关系3、一种全新世俗性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具有文化的可触型、开放性、颠覆性。4、影响力具有广泛性,成为推进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发展力量。消极:1、大众文化是一种深度文化,以创造快感的方式使大众迷醉,失去深层次解读的欲望,成为“单向度人”2、大众文化过分迎合大众趣味,生产“庸俗、低俗、粗俗、媚俗”的文化垃圾,污染媒介环境3、大众文化会导致丧失文化的创新型,急功近利地跟风、模仿、大量复制缺乏新意,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媒介环境“拟态环境”:李普曼将媒介环境称为“拟态环境”,他认为,在特定的时候,我们对虚构时间的反映就想我们对真实事件的反映那么强烈。。在我们和真实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拟态环境,而我们往往是对拟态环境作出反应。媒介环境污染问题:虚假新闻/虚假广告;新闻作秀与新闻炒作;粗俗、低俗、庸俗、媚俗的各类频道和节目娱乐泛化:“娱乐”意识的过度泛滥,导致媒体走向了将娱乐泛化到其他领域,“异化”娱乐以及娱乐“弱智化”的误区(娱乐新闻的私密性、炒作花/电视剧雷同化/新闻节目娱乐化)媒介操守的偏离导致公信力下降过度商业化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奠基人的论述1、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环境监视功能:“瞭望哨”、舆论监督、预警功能、信息传播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实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社会遗产传承功能:首先,大众媒介强有力的渗透与覆盖,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的发展,让语言的创造越来越快;再次,正是有了大众传播人们才能更多的接触到其他的文化从中吸取精华,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文化。2、赖特《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环境监视功能(重要功能):大众传播定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手机和传达信息的活动,包括: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活动。解释和规定:大众传播不是简单的告知,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定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提供娱乐(显著功能):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3、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乃至人物组织成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普通的社会责任,将违反者至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制度性压力”麻醉作用:把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洪流中,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不知不觉失去了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网虫”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环境监视、社会协调、文化传播、娱乐负面功能的体现:娱乐功能的失调,……的失调等关于受众研究的理论:1个人差异理论:美国传播学家德福勒提出,是“刺激——反映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各人心理结构是千差万别的各人之间差异的形式,虽然是由于先天条件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忧由于郁后天习得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时的习得的价值观,态度等不同后天习得的不同,是的认知,理解事物的方式不同2社会分类:社会分类论以社会学为基础,主义社会群体的特性差异对手中成员的媒介信息接受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认为,按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生活方式等因素,可将手中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类别。由于统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具有大致相同的经验,持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对事物拥有类似的看法和态度。他们大致会选择相一致或相同的媒介内容,并大致做出相同反应。3社会关系理论:社会关系理论着重分析受众成员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受行为的影响。作为受众,既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属于各种社会团体,还要和别的团体成员打交道。手中的种种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他们接受信息的效果。4受众的选择性理论:选择性注意:手中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对媒介的使用是有选择的,因此选择性注意也可以称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手中总是一句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而对接触到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同受众固有的认识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选择性记忆:受众对所接受信息的基本倾向,即记忆那些与自己观点最一致的内容。选择性理论十分突出地显示着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解码过程,同时也表面受众解码的复杂性:传播是双向交流的过程,是信息共享的过程。5“使用满足”理论赫卓格1944年,对一个名为“专家知识竞赛”的广播节目的11位爱好者进行了详细的访谈,发现了前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竞争心理需求,获得心知的需求,自我评价的需求贝雷尔森1940年《读书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研究了受众读书的动机麦奎尔1969年对电视节目的调查:研究从概念操作,受众样本抽选和数据分析都采用了一套严格的程序,归纳了不同节目提供“满足”的不同特点,抽出了它们之间共通的四种基本类型,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环境监测。“使用满足”理论主要是考察,揭示书中为何接触,使用媒介,其动机是什么,怎样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受众接触,使用,享用媒介的三个过程传播学家E.卡兹罗在1974年发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基本模式。媒介印象社会条件媒介接触满足类型需求个人特性其他满足手段媒介可接触性对“使用满足”理论评价开创了手中角度出发专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能否马怒斩手中的需要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有重要意义受众有“能动性”纠正“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揭示了受众传媒使用性形态多样性纠正了40Y到60Y过分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的“有效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改变了人体感观系统的比例,进而改变了人与世界联系和交往的尺度(性质、功能);媒介打破人类感观系统的平衡,重新塑造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冷媒介”“热媒介”:麦氏是泛媒介观,他所认为的媒介不仅是大众传播媒介,一切与人类有关、具有“媒介意义的都看成媒介。冷热媒介的划分标准: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与此成反比的受众在信息接受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冷:电视、漫画、电话热:电影、广播、照片、书籍、报刊“地球村”概念1、人类社会经历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过程。2、起主导推动作用的是媒介技术及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3、在电子媒介(主要是电视)的作用下,打破人类的时空界限,信息传递有同一性,使人类居住的地方——村庄。媒介即讯息1、媒介传递的信息的内容是由媒介的特性决定的2、媒介本身会引发社会的变化对麦克卢汉理论的评价1、提出富有启迪性的媒介观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2、开拓大众传播的新视野、领域,为后者奠定研究基础。3、过分强调“技术决定论”,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4、研究缺乏逻辑性,论证不够严密大众传播在当代社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媒介1、现代化信息的集散地,是信息采集、生产、加工、传播的专业化组织。(在我国具有行政事业和商品经济性)2、大众传播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作为公众的代言人3、是政治力量意识形态的工具大众传播在生产、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既是施控者,又是受控者。施控者“把关人理论”1947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在群体生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怀特把此观点引入传播学领域,提出新闻选择的把关模式社会传播的把关标准:时间跨度、强度价值、明晰性、文化接近程度、预期性、出乎意料性、连续性、综合性、社会文化价值“把关”过程的实质:不仅止于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分析,而是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考虑在内受控者“报刊的四种理论” 受众概念的基本含义(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理解在媒介经营中对受众的理解)1、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主动接触、使用、享用媒介2、受众具有双重性:既是信息传播的对象(信宿),也是反馈的信源3、受众具有是“市场”性:把受众看做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反映了传媒活动的某些特性,如经营性、商品性、竞争性,也能解释受众作为消费者某些行为特点。受众的反馈定义:指受传者对传播者所传信息的一种反应,再把这种反应回馈给传播者的过程前馈也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大众传播机构为了提高传播效果而在信息传播之前采取的一种措施,比如座谈会、试映会,改进传播技巧,从而提高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的基本含义能够实现传播者的意图传播的总体效果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传播报道什么,不报什么、从什么角度报道都在影响周围环境(类似大众传播功能——环境监视、把关人、拟态环境)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通过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通过舆论引导成新的价值和规范,又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维护已有的规范和价值社会示范效果:通过向社会解释具体的行为范例或模式来直接和间接引导人们的行为劝服传播和态度改变“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效果的形成并不简单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受到了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服方式、受众属性等各种“条件”的制约。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1、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传播者决定着信息的内容,但从宣传或说服的角度而言,即便是同一内容,如果处于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人们首先要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判断。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第一是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第二是专业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这两者构成了可信性的基础。2、“休眠”效果。由信源可信性带来的说服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传播效果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议程设置理论何为议程:在时间段某个点上,暗器重要性分层排列并予以传播的一系列议题即议程。如:重大事件,重要的社会问题议程具体分为: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决策议程议程设置理论基本观点:1、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即影响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2、媒介的议程设置可使某些实施更加突出,更显示其重要性从而影响公众态度,使公众也把那些事件视为社会上的重要问题3、媒介所报道的事实或讨论的话题以及这些事实或话题在大众传播传播媒介上出现的频率是受众判断这些事实或话题是否重要的主要依据。议程如何设置:专题报道深度报道头版头条连续性报道News组合式报道议程设置三种不同效果模式:1知晓模式:大众媒介报道或不报到某个议题,是影响大众是否知晓这一议题的主要因素2显著模式:大众媒介对某些一体突出报道,反复报道会引起公众对这些问题的突出重视3优先模式:传播媒介对一些议题按优先顺序加以报道,会影响公众同样按媒介安排的顺序认定这些议题的重要性理论的价值意义:对议程设置的选择体现媒介的把关与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工程设计变更合同协议书
- 健身房会员协议
- 2024年安置小区房屋交易合同
- APP开发协议(2024年版)
- 2024年医疗设备研发生产合同
- 住宅租赁代理合同2024年标准
-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优化协议
- 2024年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合同
- 2024年城市高空作业脚手架租赁协议
- 2024年委托代理合同(具体代理范围、代理内容和代理费用)
- 2023年资产负债表模板
- 初三化学上学期氧气-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 主题班会-团结友爱
- 等离子体产生技术课件
- 1~2岁儿童动作发展与训练-精细动作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读书明智”单元作业设计
- 10kV隔离开关技术规范书
- 方城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城管)项目方案汇报
-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 第2章 空间数据结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