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问题导入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本讲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

实践的发展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500年的时间,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飞跃。到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托马斯·闵采尔:“千载太平天国”。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代表人物与主张:启蒙思想家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启蒙思想家马布利的“理性社会主义”革命家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恩格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突破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国际的事业”。(1)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同时革命”论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提出“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的新理论,即“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915年《论欧洲联邦的口号》)“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1916年《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列宁提出新论断的客观依据

帝国主义时期出现了新的特点:(1)由于利用近代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能以跳跃式的速度赶上和超过原来比较发达的国家。(2)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方面的增强,为了占据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必须用武力从别国夺取这些土地,重新瓜分世界,于是帝国主义战争就不可避免。(3)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使它们彼此相互削弱,形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这个“薄弱环节”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它往往不是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4)同时,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也决定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成熟时期的差异。

(3)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1917年10月25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改变了历史机会主义反对者的论调普列汉诺夫诬蔑“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散布无政府主义”,断言“俄国历史还未生产出那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烤熟社会主义小麦馅饼的面粉”。德国社会党领导人考茨基,写下《无产阶级专政》一书,指责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用暴力夺取政权,就像一个怀孕的妇女疯狂跳跃引而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初期探索苏联的国徽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时间重大事件1917.3

二月革命1917.11

十月革命1918~1920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21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12

苏联成立1928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6

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进程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8年夏天—1921年初,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21年春天—1924年,由战时共产主义转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第一,必须尽快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组织对俄国的管理”,这是苏维埃政权的当前的中心任务。第二,必须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全民的计算和监督,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和实质。

第三,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大物质条件和根本任务。第四,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

巩固苏维埃政权,制订向社会主义过渡初步计划的时期。当时列宁的主要设想有:1918年夏天——1921年初: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18年下半年起,帝国主义纠集14个国家对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了国内战争。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的基本内容

从实行粮食垄断、禁止私人买卖到实行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最重要部分。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经济关系实物化,产品和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取消货币结算。加速工业的国有化和工业管理的集中制,全国一切大中小企业都由国家统一领导,企业从上级机关得到机器和原材料,并按照上级机关的规定提交产品。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1)背景:1921年3月8日--16日,俄共(布)召开第10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3月—1924年新经济政策时期(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通过市场、商品交换把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和农民经济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牢固的工农联盟;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进资本主义的方法,在资本主义方式同社会主义方式之间进行竞赛;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战略上的退却,这种退却的本质是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回到客观规律所允许的道路上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列宁同农民交谈

反对者的论调国内外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却认为:布尔什维克实际上已经承认失败,正在走向资本主义,历史是殊途同归的。”党内也有人说:“如果说战时共产主义是‘官僚主义邪恶’,那么新经济政策就是‘资产阶级邪恶’。”

“我们在沙皇的监狱里没有学过经商。”

列宁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怒斥反对者:“退却不等于倒退。因为我们没有放弃目标。”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成功的道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利用资本主义这个中间环节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

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所揭示的科学真理及其重要意义

“从早期社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者就逐步明白了一个道理,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与实际条件相结合,必须在实践中寻求最合适的实现方式,不可能一步建成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社会”。(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对斯大林的评价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1959年12月21日斯大林80诞辰之际(当时斯大林逝世已经6年)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说:斯大林“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斯大林与布哈林之争

斯大林与布哈林之争,曾在国际共运史上震撼一时,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实践的检验,争论的实质,其实不过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不同见解之争。这就是:是继续执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还是停止执行,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布哈林持前一种观点,斯大林持后者观点。布哈林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产生和形成

1928年10月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32年提前9个月完成。苏联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落后的农业国的面貌。苏联接着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二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于1937年4月1日再度提前九个月完成。但是,苏联在两个五年让划期间都片面追求发展重工业,以致造成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斯大林急于要改变苏联的落后面貌,尽快把苏联建高成工业化强国,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苏联在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发动组织了农业集体化运动。一场带强迫性的大规模的集体农庄运动很快席卷全国农村,对富农的政策也急剧向“左”转。到1932年底,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了,全苏已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但是,斯大林片面的认为农业集体化的公有制成分越高越接近社会主义,他按照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的思路去组织和管理体农庄,搞统一经营、统购统销,否定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忽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打击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斯大林在1936年11月召开的全苏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宣布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社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以上所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斯大林模式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苏联在斯大林时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模式,是人类社会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尝试,一次重大的社会试验。它初步体现了生产资料社会所有的社会主义原则,是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最早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模式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从理论、从运动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制度。苏联模式的形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巩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曾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苏联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都仿照苏联模式。但是,由于不尊重经济规律等,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体系和阵营的形成二战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事件,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1)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

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

(2)社会主义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影响,成为世界上一种制约资本主义的主导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并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20国集团或者廿国集团,又叫G20(theGroupof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十一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按照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廿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40亿。(3)社会主义坚定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三世界崛起(4)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和认同,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列宁清扫地球四、无产阶级专政和

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

国家政权

(1)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列宁:“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与以往剥削阶级专政的性质根本不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2)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一种新型国家政权。

(3)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

工人阶级对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作用通过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村民自治(4)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

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就是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使无产阶级能够保持领导作用和国家权力。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等等。(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在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巴黎公社、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

(6)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苏维埃(7)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改造旧社会,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列宁(二)社会主义民主是

新型的民主(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

的统一

恩格斯:“无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也需要民主的形式,然而对于无产阶级来说,这种形式和一切政治形式一样,只是一种手段。”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文献中,多次阐明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民革命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美好目标,也是目的。(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首先是某些民主原则的历史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等。其次是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等。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等。

(5)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程度,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所制约;民主制度的完备化和人们习惯地运用民主制度也要有一个过程;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是密不可分的,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同样需要一个过程.(6)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能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问题。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保证。

无产阶级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

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马克思和列宁的论断马克思把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未来社会称作共产主义社会,并且按其成熟程度不同把它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进而揭示了两个发展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则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实行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始消亡,等等。列宁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

实行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等。列宁的晚年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思考

列宁口授、由秘书记录整理出《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俄国革命》、《怎样组织工农检察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五篇文章和两封信件。这是列宁在总结他一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是他的政治遗嘱。列宁在病中列宁的《论合作制》,认为合作社是引导小生产者走向社会主义的最好形式,是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愿意接受的方法。他认为:“在我国,单是合作社的发展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转变了。”

重病中的列宁(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必须指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并不是完全指处在当代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现状,而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

第二,消灭剥削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结构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更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国有制。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采取怎样的形式,应该视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而定。

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既要注意克服平均主义倾向,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坚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政治特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必须有繁荣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北京市平谷区“丫髻山庙会”入选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名录安塞剪纸—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人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生态文明的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小结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的各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舍弃了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以及社会主义法制不同阶段之间的差别的一般共同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

必然性

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列宁当年曾经用“蛋壳”和“鸡雏”的关系来说明这种奇特的社会历史现象,他把较为发达的国家比喻为是用最好的“钢材”制成的,因此不是任何“鸡雏”的力量所能“啄破”的,社会主义的“鸡雏”只能从落后国家那里啄破“蛋壳”产生出来。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没有背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009年国庆阅兵式第二,社会的变革最终是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社会革命的发生则是各种社会历史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必然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

华尔街第二,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第三,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改造小农经济就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农民代表向毛主席报喜毛主席关心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列宁:“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必然结果总设计师(四)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趋势首先,从理论上看,在当代世界,由于科学社会主义与不同国家的特点相结合,因而在理论上呈现出了丰富性的特征,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理论向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朝鲜越南古巴老挝其次,从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看,各种探索更是异彩纷呈:在发达国家的共产党.

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尼联共(毛主义)于2008年4月参加选举并成为制宪会议第一大党,党主席普拉昌达同年8月领导组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届政府。2009年5月4日,辞去总理职务。

再次,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角度看,多样性的特点更加明显。胡锦涛与卡斯特罗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

曲折发展

(一)社会历史在曲折中发展是一般规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崇高宏伟而又艰巨复杂的任务

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河南商人庞玉良花了10亿元购买了一个德国机场,引发人们关注。有人称这是炒作,也有人称这是”为国争光”。漫画:“爱国”标签

(四)新科技革命孕育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当今世界尊崇人数最多、起源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春节,正在经历着一场“新技术革命”,其内容繁复的传统习俗越来越多地受到互联网的撞击。“网”上过年(五)社会主义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干部制度改革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第三节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工人阶级政党是新型的

革命政党(一)工人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工人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工人阶级的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传播。(二)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工人阶级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伟大使命。工人阶级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它不等同于工人阶级本身,也与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的区别工人阶级政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出身于非无产阶级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工人阶级政党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三)工人阶级政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