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件_第1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件_第2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件_第3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件_第4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

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浏阳市教科所汪文达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

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浏阳市教科所1一、我是这样备课的一、我是这样备课的2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课标及教材分析:(1)本条“标准”所指的简易天气图是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2)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这是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是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

(3)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3(4)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方面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5)教学中应注意:第一,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第二,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第三,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如江淮梅雨锋(准静止锋)。

(4)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从气温4

学习“天气系统”,目的在于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以便能判断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生产。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风、雨、阴、晴天气预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基本依据,是知识的深化和提高。高中要求了解气团、锋等天气系统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就是为了作出准确的天气预报。学习“天气系统”,目的在于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以便能判断5

教材在锋面系统知识范围内,作了精简处理:1、锋面概念:只有一句话“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通过观察两个示意图来领会,没有过多的文字叙述。2、锋的特征:省略了气团的叙述,直截了当地讲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差别。3、锋的类型:重点讲冷锋,而冷锋也是笼统地讲其生成、消亡,没有细分快行冷锋与慢行冷锋。4、锋与天气:简述锋面过境时与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以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教材在锋面系统知识范围内,作了精简处理:6

本部分的教学目的是在掌握锋面系统活动规律及其天气状况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看懂简易天气预报图的能力。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①概念多。有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冷锋和暖锋,锋前和锋后。这些概念是学习的基础。②知识抽象,理论性强。如锋面形态特征,锋面的移动,锋面附近降水区域的分布等。这些抽象的知识是弄清天气现象发生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的教学目的是在掌握锋面系统活动规律及其天气状况7教学策略分析锋面系统活动及其形成的天气是大气运动的综合表现。但大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弄懂原理。所以,充分运用图像教学是本课的突破口。注意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采用指导观察法,认识地图上的事物,如什么是锋面,冷锋与暖锋的区别等。采用谈话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和有逻辑关联性的问题,分析地图上事物的演变。如锋面的移动及其天气变化过程等。教学策略分析8抛锚式教学:在具有感染力的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抛锚),然后围绕该真实的事件或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的活动。支架式教学:搭建支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抛锚式教学:在具有感染力的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抛锚),9下文是《三国演义》中“智筑冰城”的故事梗概:

三国时期,曹操讨伐西凉,杀死首领马燧。马燧之子马超乃三国赫赫有名的虎将,发誓报杀父之仇,率兵东进,迎战驻扎在渭北(今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渭河附近)的曹军。曹操远道驱兵渭水与马超对峙,因长途跋涉,安营扎寨未稳,屡屡被马超的西凉军打败,兵力损失惨重。为保存实力,防备马超的连连偷袭,曹操命令将士取渭河沙土修筑营寨大墙,但因沙土粒粗屡筑屡塌,无法筑成高大的防范寨墙,曹操为此忧心如焚。当地一位隐士献上一条退马超的良策,他说:“连日来,渭水一带阴云密布,夜间必刮北风,倘若北风一起定会天寒地冻。当风起之后,令士兵运土泼水到天亮,天明之时,一座坚固的冰土城就会建成。”曹操闻言拍手称好,依计而行,一夜之间一座白色的“冰城”营寨果然筑成。第二天,马超率兵前来攻打,来到“冰城”下一看,大为震惊。冰城险峻光滑,西凉兵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军心动摇。静候在“冰城”内的曹军伺机冲出营寨,一举击溃马超的西凉军。读了上文后,你一定想了解曹军在一夜之间筑成白色“冰城”的原因。这个问题虽然有点难,但你可以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分三步来了解原因。下文是《三国演义》中“智筑冰城”的故事梗概:101.阅读教材P55第一、二自然段及下列图像,了解气团与锋面的相关知识。1.阅读教材P55第一、二自然段及下列图像,了解气团与锋面的112.曹操西伐恰是初冬之际,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会经常出现冷锋天气。阅读教材P55第三自然段及下列图像,了解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3.运用上面学到的锋面知识,分析曹军在一夜之间筑成“冰城”营寨的原因。2.曹操西伐恰是初冬之际,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会经常出现冷12能看懂简易天气预报图,是学习地理必须具备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由于电视画面切换较快,往往不太容易看懂。如果将地面天气图与卫星云图静止下来,并将两幅图结合起来,就容易看得多。

能看懂简易天气预报图,是学习地理必须具备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能13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件1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现象。

下列两幅图像是气象卫星对沙尘天气的监测,受冷锋后部偏西风的影响,2019年3月28日中午,气象卫星监测到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出现了沙尘天气。经估算,沙尘影响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现象。下列两幅图像是气象卫星对沙尘天15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件16我们已学过有关冷锋的知识,可利用下图来解释上述天气现象:我们已学过有关冷锋的知识,可利用下图来解释上述天气现象:17二、用两篇拙作回答这个命题

作文《赠地理教师》《湘教版“地理Ⅰ”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建议》二、用两篇拙作回答这个命题

作文《赠地理教师》18《赠地理教师》作者:汪文达目前的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多两少”现象:《赠地理教师》作者:汪文达目前的课堂教学19教师提问质量不高回忆、再现、训练和归纳知识之类的问题多引导学生简单地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富有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学生能力得不到应有发展!教师向学生提问多学生主动向教师发问少教师提问质量不高20学生沿着教师预设的思路去解答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创新意识得不到应有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学生沿着教师预设的思路21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有限时间哪些内容是教师应该教的?哪些内容又是教师不该教的?老师要教学生还不会的不能教学生已经会了的!老师要教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有限时间老师要教学生还不会的22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主动学与活学!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学与活学!23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什么?教会学生主动学与活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死学向活学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什么?教会学生主动学与活学24教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突破口应在“提问”上因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只有通过提高问题质量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教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突破口应在“提问”上25我深夜无眠,枯坐灯下千百次地问自己:我们的地理课堂怎样更完美?围绕主题找话题围绕话题觅案例围绕案例设问题围绕问题去探究我深夜无眠,枯坐灯下围绕主题找话题26我深夜无眠,枯坐灯下千百次地问自己:我们的地理课堂应该怎么设计?针对教材重点图表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我深夜无眠,枯坐灯下针对教材重点图表27那么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如淙淙流水在学生平静心田盛开出朵朵莲花!那么28

当我们面对熟视无睹的“课堂教学”进行逻辑追问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在日复一日不同程度地重复着昨日的“故事”(问题)!以圣人“不二过”的标准来看,自己真是愧对古圣先贤的教诲啊!当我们面对熟视无睹的“课堂教学”进行逻辑追问时,29教师学生媒体

请不要对课堂教学作过于复杂的理解,那样反倒束缚了我们的思维。课堂教学的结构其实就这么简单!兵者,国之大事也。……教师学生媒体请不要对课堂教学作过于复杂的理解,30什么是课堂教学?什么是课堂教学?31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32教师教要教什么?学生学要学什么?教师教要教什么?学生学要学什么?33教师教要教学生还不会的;不必教学生已经会了的。教师教要教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教要教学生还不会的;不必教学生已经会了的。34教师不能光顾自己教,不顾学生学。教师不能光顾自己教,不顾学生学。35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36教师要因学施教,而不能因书施教,更不能因己施教。教师要因学施教,37教师要管自己教,要管学生学,还要管学生学会。(如同打麻将的道理)教师要管自己教,38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让学生学,其次才是指导学生学(有效教学的三个层次:效果、效率、效益)让学生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魏关于后进生的解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让学生学,其次才是指导学生学(有效教学的39《湘教版“地理Ⅰ”

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建议》

(作者:汪文达、李光辉)

主要观点回顾:前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也以此作为基本取向。《湘教版“地理Ⅰ”

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建议》

(作者:汪文40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1.“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教”引导“学”,又服务于“学”;“学”源于“教”,又受制于“教”。2.“学”的过程:受到刺激→积极学习→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3.“教”的过程:创设情境→激励学习→引导反馈。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41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着削弱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以存量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教给学生怎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42课堂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1.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2.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3.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

课堂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地理Ⅰ”重点渗透了一些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些“核心能力”是支撑着“地理Ⅰ”知能体系的骨架。把握好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就牵住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44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精心组织好地理课程教学资源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传递着一个信号:那种过分依赖于书本和教师讲授来学习地理的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地理Ⅰ”为教师教学留有足够的余地,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使用,绝不能简单地当作教条来教。教材编写者的价值取向定位在让施教者如何更好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组织好地理课程教学资源。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精心组织好地理课程教学资源45三、问题批判与反思

——批判一个东西,并不是瞧不起这个

东西,而是为了更加重视这个东西!三、问题批判与反思

——批判一个东西,并不是瞧不起这个

46之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有效教学难以实现。表现1:课标意识淡漠,教学随意性大。表现2:对学科教学缺乏整体把握,导致教学效益大打折扣。表现3:对新老教材缺乏比较研究,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表现4:不能正确理解三维目标,割裂、支解教学目标。……之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有效教学难47地理教学目标存在问题把课堂教学目标仅仅作为一种写在纸上、供听课教师或领导看的摆设

缺乏阶段性和层次性烦杂而不集中

不能随机调整预设目标

太高太多的目标没有正确理解三维目标地理教学目标存在问题把课堂教学目标仅仅作为一种写在纸48定义: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结合中学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师生的实际,运用必要的中学地理教学设施和最佳的教学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标准,同时又有体现个体差异的不同发展的师生共同活动。要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首先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并在教学实际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定义: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49

★课程标准是教材和教学的“纲”★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教学也应该对教材再创造地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标准是教材和教学的“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50第1题求学校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

第2题归纳求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通用公式第3题应用公式,掌握公式第1题求学校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51在下列两幅图中,L1∥L2,利用初中所学几何知识,求出H与φ、δ之间的关系。在下列两幅图中,L1∥L2,利用初中所学几何知识,求出H与52遗憾的是:教学较为随意!由于课程标准意识的淡漠,如同以往不重视教学大纲甚至不知道教学大纲的情形一样,许多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仍然不重视甚至不知道学科课程标准,更没有读过《课程标准解读》这本书。许多课堂教学实例反映出教师不是以课程目标的达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是随意而为。将学生的行为变化过程简单化,对于需要多次设置为课堂教学具体目标的内容标准仅局限在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中,而没有循环和提高的过程,实际上使得学生的行为变化成为不可能或不巩固。选择教学方式缺乏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与设备情况的深入分析,为探究而探究、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以一节课有多少时间用于讨论和有多少时间用于演示课件作为衡量一节课优差的主要标准。遗憾的是:教学较为随意!由于课程标准意识的淡漠,如同以往不重53部分教师把握教学要求以教辅资料为依据,而不是以课标为最重要标准。对教辅资料,要保持清醒,既要肯定一些优秀教辅对新课程教学的正面作用,更要注意防止某些教辅对新课程的干扰和误导,抵制各种粗制滥造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劣质教辅。部分教师把握教学要求以教辅资料为依据,而不是以课标为最重要标54

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关于地理学科能力有四项具体规定,其中包含四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第二个层级为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包括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的能力;第三个层级为“研究”能力,包括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第四个层级为表达交流能力。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关于地55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56月相观察分析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及月相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的规律。第1、2、3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地理研究方法与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第4题培养分析整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把成果向其他同学展示,可以有效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第5题对整个观察活动进行反思。月相观察分析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及月相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的57(1)教材对于“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这个重点内容以“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探究。(2)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3)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4)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1)教材对于“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这个重点58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活动的编写手法是提供话题、指导方法,设计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善于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9高中地理教学应重点关注些什么?高中地理教学应重点关注些什么?60核心地理能力①地理空间格局敏锐觉察力②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③地理信息加工能力④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意识核心地理能力①地理空间格局敏锐觉察力61核心地理观点

人地协调观点:“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如何实现人与地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观:①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②形成“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③形成“人口道德”意识;④形成“环境道德”意识;⑤形成“资源道德”意识;⑥树立“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的意识。空间观点教育:区位与空间分布观点(位置变化观、位置联系观、空间分布上的成因联系观)、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观点。核心地理观点人地协调观点:“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62高中地理要阐明的基本地理思想——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该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高中地理要阐明的基本地理思想——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63学科背景

内容结构价值追求自然地理地理1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人文地理地理2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地为生,协调人地关系区域地理地理3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学科背景内容结构价值追求自然地理地理1以组成地理环境64

地理观点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或走向成熟的关键性阶段,也正值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时期。因此基础地理教育在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学科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突出地理观点的教学。地理观点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65地理观点为人们提出、回答、识别和解决地理问题,以及评价可能产生的后果,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地理观点使得社会与自然得以摆在地理的透镜下解读与诠解。”地理观点为人们提出、回答、识别和解决地理问题,以及评价可能产66阅读下列“我国首次拍卖野生动物狩猎权”资料,思考相关问题。我国首次“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拍卖会于2019年8月13日在成都举槌。“野生动物狩猎额度”指的是狩猎的地区划定、狩猎对象以及狩猎数量。此次列入拍卖的动物包括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1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狩猎额度涉及盘羊、牛羚、白唇鹿、岩羊、矮岩羊、马鹿、北山羊、鹅喉羚、藏原羚、斑羚、鬣羚、白臀鹿和水鹿等14种野生动物共289只(头),地域范围限于四川、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湖南等8个省(自治区)。阅读下列“我国首次拍卖野生动物狩猎权”67野牦牛盘羊马鹿岩羊野牦牛盘羊马鹿岩羊68(1)你倾向于赞同哪一方观点?正方:严格论证不会导致种群破坏。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猎杀指定的野生动物,并遵循“打公不打母、打老不打小”等原则,不会对野生动物种群造成破坏。反而有利于生态平衡,控制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反方:我国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没有达到不杀不行的“饱和”程度。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原则,能维持野生动物间的种类平衡,“有限度狩猎”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很容易变成“无限度滥杀”,人类猎杀反而会破坏生态平衡。(2)认为应该捕杀的同学,思考“野生动物减少”会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带来什么影响;认为不应该捕杀的同学,思考“野生动物过多”会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带来什么影响。(1)你倾向于赞同哪一方观点?69希施金(1832-1898)是俄罗斯绘画题材较为单一的艺术家。他在故乡的森林里度过了一生中的多数时光,画作大部分也是画森林的,其风景画庄严、壮丽、雄伟,很有气魄。希施金以一种学者的态度描绘和研究大自然,他的绘画原则是:“临摹画不应当加上想象”。下图为其代表作品《砍伐树木》。有人对希施金作品的评价是,土壤学家看着希施金的风景画,不但可以判断出土壤本身的性质,而且也能判断出土壤下面地层的性质。根据下文的提示,试从地理学科角度,就这种评价是否具有科学依据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施金(1832-1898)是俄罗斯绘画题材较为单一的艺术家70案例:种树要因地制宜内蒙古锡林郭勒盟,50多年来,年年植树,树木年年死去,目前整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其中还包括了近一半的天然林。那么,营造的大量树木哪里去了呢?案例:种树要因地制宜内蒙古锡林郭勒盟,50多年来,年年植树7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十分强烈,蒸发量一般是降水量的7~10倍以上,如没有草本层的有效覆盖,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干旱。树木的生态耗水远远大于灌木和草本(20世纪6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院士就非常形象地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树木比喻成“抽水机”),因此,植树造林会加重旱情。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十分强烈,蒸发量一般是降水量的7~107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树实际上是在和大自然唱对台戏。因为在平均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地区,天然分布的是草原或灌丛,树木生长所需雨量和有效积温不能满足的话就很难成活,即使活了,也只能长成“小老头树”。如果我们硬要大面积种树,势必会加重土壤的干旱。请思考:以上资料可以渗透怎样的地理观点?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树实际上是在和大自然唱对台戏。因为在平均73A地:这里地形陡峭,降水较多,容易产生水土流失。C地:这里地势低洼,河湖众多。B地:这里是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草原辽阔。D地: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可种植粮食!这叫“宜粮则粮”要发展林业,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可以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农业生产中的因地制宜A地:这里地形陡峭,降水较多,容易产生水土流失。C地:这里地74毛乌素沙区的牧民普遍有“天旱滩地,雨涝梁地,夏牧滩地,秋牧梁地,冬天放巴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柳湾地”的放牧经验。这是因为天旱时梁地牧草生长不好,滩地牧草却较丰茂;夏季沙地气候干热,而滩地地形开阔,通风良好,是牲畜抓水膘的主要草场。梁地地势高,雨涝时一无水淹之患,二有雨水滋润,牧草生长旺盛,秋季牧草结籽,气候凉爽,是牲畜抓油膘的场所。冬季气候严寒,巴拉、柳湾地沙丘起伏,温暖避风,能保证牲畜安全越冬。根据地貌、水文和牧草生长季节变化倒场放牧,是当地合理利用现有草场的有效办法。

毛乌素沙区的牧民普遍有“天旱滩地,雨涝梁地,夏牧滩地,秋牧梁75《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①不需要系统讲述洋流的成因;②可不出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③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不需要了解;④洋流名称不要求记忆;⑤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课标要求:①运用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②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课程标准解读》:①不需要系统讲述洋流的成因;课标要求76课标要求:①运用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成因洋流模式图具体分布演绎表达印证分析洋流成因洋流模式图具体分布演绎表达印证分析77课标要求:①运用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观察归纳画图表达洋流分布图分布规律洋流模式图□东西岸暖流、寒流的分布规律□暖流、寒流的流向规律□副热带为中心的海洋环流方向?原因?□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环流方向?成因?观察归纳画图表达洋流分布图分布规律洋流模式图□东西岸暖流、寒78观察归纳画图表达洋流分布图分布规律洋流模式图具体一般

归纳法一般具体

演绎法洋流成因洋流模式图具体分布演绎表达印证分析观察归纳画图表达洋流分布图分布规律洋流模式图具体79课标要求:②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老教材: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新教材: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课标要求:②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老教材:陆地上的污染物质80第三节大气环境新课标教材关于“大气环境”的教学内容与原大纲教材对教学要求有什么区别?(由一章内容缩减为一节内容)第三节大气环境81从知识体系上分析:以往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知识体系,内容庞杂,知识量多,几乎成为大学地理系专业课程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压缩后的“复制品”,对高中学生来说,很多知识超脱了基础教育的范畴。新课标重新构建起讲求实用、突出基础的新的大气环境知识体系,体现在:①减——大刀阔斧地删除了关于气象学等学科专业性很强的那部分知识;②增——新课标为了突出实用性、时代性、地理性特征,新增补了与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有关的,如“大棚农业”等内容,从而使地理新课标充满了生命力。从知识体系上分析:以往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知识体系,内容庞82从科学概念上分析:“大气环境”与原大纲中的“大气圈”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有区别。大气圈的内涵泛指大气,故外延很广,包括气象、气候、天气乃至大气物理学等方方面面的系统知识。然而,大气环境被称为人类的第三环境,表明增大了内涵——“环境”、“人类的环境”。于是,外延就相应地缩小了,准确地说,更应侧重应用气象学、应用气候学知识,只强化或重点讨论与人类直接相关或关系较为密切并在生产生活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那一部分知识。与此同时,必须删除或淡化与人类间接相关或相关甚少的研究大气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的某些理论性知识,这样,学习大气环境知识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从科学概念上分析:“大气环境”与原大纲中的“大气圈”是两个不83从教学目标上分析:学知识既求量,又讲质,还要会用知识,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据此分析,课标选编的教学要点,体现为两大教学目标:(1)掌握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文化素质。(2)贯彻大气环境可持续发展观点,促进气候资源的可更新性,实现永续利用。进而提高环境质量,以利于人体健康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教学目标上分析:学知识既求量,又讲质,还要会用知识,这是千84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Ⅴ)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中的探究活动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国家

位于南亚的孟加拉国是一个土地十分肥沃的国家,然而水灾却极为频繁。正常年份,全国国土面积的18%会遭受洪水袭击。1987年8月,由于连降暴雨,造成恒河决口,死伤者数以千计,200多万公顷良田淹没于汪洋之中,损失惨重。次年8、9月份,孟加拉国洪水再度泛滥,将全国64个县中的53个县淹没,受灾人口达6000万,其中死亡1200人。孟加拉国水灾严重,与自然环境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请分析并归纳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Ⅴ)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851.孟加拉国主要属于哪一类地形,这种地形对水灾的形成起什么作用?2.孟加拉国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降水有什么特点?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且势力强大时,对孟加拉国会有什么影响?3.流经孟加拉国的最大河流是哪一条?孟加拉国位于这条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形成水灾有什么影响?4.有人说,孟加拉国水灾与海潮有一定关系。你说对吗?5.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孟加拉国主要属于哪一类地形,这种地形对水灾的形成起什么作8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洪涝灾害主要是由暴雨造成的。如1931年、1954年、1991年以及2019年的全流域性大水,都是由暴雨引起的。淮河干流全长1000千米,总落差约200米,平均比降小,尤其是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黄河夺淮后,打乱了淮河原有的水系,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淮河水患。随着当地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与水开始争地。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350次。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隔11年,淮河就发生一次大洪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71.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2.下列措施中,哪些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①开挖入长江水道 ②防止凌汛泛滥③上游植树造林 ④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水工程1.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淮河流88

后一个活动的课题是“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在设问上突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融合以及将人地关系作为主线的课题设计思路,向学生渗透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引导学生对于河流的治理措施作出建构。治理措施治理目的建设水利枢纽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径流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建设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便利航运和防洪后一个活动的课题是“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在设问上89

如果将前一个活动替代后一个活动,就成了十分糟糕的活动!因为前一个活动主要是从自然原因方面进行探究,明显与课题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没有扣准课题的核心目标——突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融合、渗透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如果将前一个活动替代后一个活动,就成了十分糟糕的90新课程有了标准,有了教材,还要解决教法问题!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解决教学法的问题!新课程有了标准,有了教材,还要解决教法问题!新课程实施的关键91之二:教学方法研究滞后表现1:“课程改革只是简单地换了一本教科书!”表现2:一知半解、生搬硬套教育理论。表现3:否定一切传统理论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言必称希腊”)。表现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中一个重点研究的主题。表现为:“走过场”式的学生活动(研究要在重点内容上展开,不是所有学习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研究来掌握,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接受式学习,在非主干、非核心的内容上让学生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利于腾出更多课堂时间在重点问题上让学生展开研究)、少数学生的表演(未能关注全体学生)、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热闹(探究、讨论未能在双基上体现和落实),等等。……之二:教学方法研究滞后表现1:“课程改革只是简单地换了一本教92新课程实验并不是简单地换了一本教科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中一个重点研究的主题。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倡导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自主活动。新课程实验并不是简单地换了一本教科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9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六个改变”目标:——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六个改变”目标:94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是对现行课程与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某些不足之处(“六个过于”)进行改革,改革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是对现行课程与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传95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问答式、启发式)、读书指导法(指导阅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地图法、“纲要信息”图式法(前苏联沙塔洛夫,以简单的符号、关键性的语言注记和简洁的示意图等形式,把教学内容中需要大段记忆的内容概括成简明的“纲要信息”);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方法:程序教学法、“读议讲练”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96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有哪些?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的地理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地理调查法、地理观测法、地理实验法、地理考察法)、讨论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地理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活动教学法;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地理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注重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培养的地理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竞赛教学法。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有哪些?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的地理教97结合教学实际恰当选用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中学地理有多种教学方式,诸如启发讲授式、探究式、体验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这些方式又都可以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课程改革不是要以某种新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各种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恰当的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结合教学实际恰当选用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中学地理有98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各有特点,不能相互替代。接受性学习以掌握科学知识为主要任务,探究性学习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即使组织学生探究,也必须考虑教学时间的规定。如果把所有的课堂教学时间都用于探究,势必难以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启发讲授教学方式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绝不可以误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少讲,甚至不讲了。那样做,才可能恰恰使得教学更无效。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99在谈“教学方式”之前,先讲“学习理论”,因为“学习理论”是指导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学习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行为。一般认为学习是人和动物为了某种需要,凭借经验而引发的由不知到知的领悟行为。对这一领悟过程的认识却大不相同。在西方出现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几种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其争论的焦点是人和动物究竟是怎样由不知到知的领悟过程。这一领悟过程的奥秘至今尚未完全揭晓。

在谈“教学方式”之前,先讲“学习理论”,因为“学习理论”是指10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美国斯金纳等人提出来的,认为学习是人和动物受到外部刺激后发出反应的一种行为,即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在这种学习理论指引下产生了程序教学。这种程序教学是把教材编成小步子程序作业,形成传输信息,用教学机械取代教师,学生按键盘进行学习。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班级授课制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受到冲击,而没有坚持下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过于强调学习的客观条件,忽视对学习主体内在活动的研究,而且班级授课制度受到影响,所以近年来出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相结合的趋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美国斯金纳等人提出来的,认10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由美国布鲁纳等人提出来的,认为学习不单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而是由于机体在刺激——反应之间内在心理活动而引起认知反应的结果,即在刺激——反应之间有一个认知过程。以人的学习为例,不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要务必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即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学习理论又叫做结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由美国布鲁纳等人提出来的,认为学习不单是刺10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在刺激——反应之间认知过程驱动力的理解不同,认知学习理论分为两派:一派以布鲁纳为首:教学过程是知识再发现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现成的东西教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发现式学习——发现法;另一派以奥苏伯尔为首:一切东西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做既无必要,也不可能需要教师讲授,而提出接受式学习——讲授法。这是当前世界性的两种并行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学方法。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在刺激——反应之间认知过程驱动力的理解不同10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管是发现式还是接受式,学生的认知活动都是由教师操纵,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架内进行的,而不是学生完全自主学习,这种学习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所以近年来出现了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的趋势。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管是发现式还是接受式,学生的认知活动都是10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依靠个人经验构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动力,主张学习要以人为本,提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不同的是更加强调个体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因而近年来出现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走向更加极端的反映。有人担心“极端的建构主义也存在着使个人的认知走向荒谬的可能”,所以近来建构主义在强调个人建构的基础上,同时还提出合作学习。以弥补个人认知上的片面性,培养协作精神,防止建构主义学习走向极端化倾向。当前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出现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正在兴起和探索中,对教学设计有一定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105启发式学习理论

启发式学习理论源于我围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创始人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郑玄作注:“孔子对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朱熹作注:“愤”即心欲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发式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反映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启发式学习理论启发式学习理论源于我围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创106①讲授式(讲解—接受式、“先行组织者”)

第一阶段,讲解先行组织者,即阐明教学目标。用学生已知的概念、术语、原理,以恰当的阐述和类比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提高学生记忆新信息的能力,给出实例,给出背景,促进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意识。第二阶段,给出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并明确学习内容的逻辑顺序,把学习内容和“先行组织者”联系起来。第三阶段,强化认知系统。运用整体综合的原则,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扩大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确立学习新内容的批判态度,澄清疑问。①讲授式(讲解—接受式、“先行组织者”)第一阶段,讲解先行107科学的讲授是把讲解的重点放在“先行组织者”,也就是概念、术语、原理,以及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方面,而不是简单重复教材内容。为理解概念、术语、原理,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必须补充讲授那些在教材中没有写出的内容,必须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必须时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启动学生的思维。讲授式适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对学生掌握较难理解的知识,教学效率较高。科学的讲授是把讲解的重点放在“先行组织者”,也就是概念、术语108②探究式(“引导发现”、“问题解决”、“科学探究”等)

第一阶段,使学生明确需要调查、探究的问题范围以及所要使用的方法。第二阶段,引导学生找出调查、探究中的困难,并把困难转化为问题。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第四阶段,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整理资料,并在调查、探究的基础上得出一致的结论,还要加以验证。②探究式(“引导发现”、“问题解决”、“科学探究”等)第一109探究式教学方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主要不是靠教师的讲授来使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和提供的情境中,围绕着预期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疑问和见解,最终得出共同的结论。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较为综合地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应当比以往更多地加以运用。探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和较难掌握的技能,教学效率不如讲授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主要不是靠教师的讲授来使学110③讨论式(“法理学的探究”)

第一阶段,给学生提供资料和事实。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确定资料和事实中涉及的观点、价值取向、政策等。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就资料和事实表明看法,阐述立场及理由。第四阶段,引导学生从对立的角度彼此质疑。第五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看法,稳固立场。第六阶段,引导学生检验各自的立场,确认立场背后的事实与假设是否正确,以及保持这一立场的预期结果。③讨论式(“法理学的探究”)第一阶段,给学生提供资料和事实111真正的讨论式并非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只用几分钟时间,让前后左右几个学生一起考虑并回答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真正的讨论式教学需要有充分的预备知识,要有真正的观点的交锋和活跃的思考。这一方式利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讨论式教学所用时间较多,学习知识的效率不如讲授式和探究式。真正的讨论式并非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只用几分钟时间,让前后左112④体验式(“角色扮演”)

第一阶段,分组准备,明确问题,确定角色扮演者,进入情境。第二阶段,分析角色,确定表演程序,布置场景。第三阶段,组织观众,明确观众的观察内容。第四阶段,表演,并对表演进行讨论和评价。第五阶段,调换表演者,根据新的理解重新表演,并对新的表演进行讨论和评价。第六阶段,总结。④体验式(“角色扮演”)第一阶段,分组准备,明确问题,确定113体验式不是让学生随意表达观点,而是以特定身份表现观点、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对于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很有效果。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体验程度较深,适于围绕一些综合性、观点鲜明的主题展开。但所用时间较多,学生也要有一定的基础,不宜大量运用。体验式不是让学生随意表达观点,而是以特定身份表现观点、情感、114⑤研究性学习

第一阶段,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第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确定研究方案和进行分工。第三阶段,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第四阶段,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解疑。第五阶段,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交流研究方法和体会。⑤研究性学习第一阶段,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确定研115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最为开放的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之外,围绕一个课题作较长时间的学习,适于学生按照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不看重学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也不看重学生掌握了多少新知识,而看重学生的体验和创新,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尤其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已有规定的课时和要求,既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可能在课堂内用大量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最为开放的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之外,围绕一个116教学方式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运用,又都是与上述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一种单独的教学方式。同样是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学习是各组学习任务相同,最后将各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合作学习则是各组的学习任务不同,最后将不同的学习结果综合在一起。不论是小组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分工,不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合,以致出现“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甚至弱势学生无人组合的情况。教学方式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运用,又都117之三:几个主要认识误区表现1:“淡化双基”,不注重知识结构。在具体教学中,只片面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者孤立地追求形式上的学生活动,两种倾向都是对新课标的曲解。之三:几个主要认识误区表现1:“淡化双基”,不注重知识结构。118地理试题考点、题眼特征考点——知识点、思维点、技能点地理特征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推论应用已知内容考点题眼考题地理试题考点、题眼特征考点——知识点、思维点、技能点地理特征119主观性试题的特征与对策

主讲人汪文达2019、5主观性试题的特征与对策主讲人汪文达120题干图像图表设问考查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考查人文特征及其条件(农业、工业、资源开发、人口、城市、交通)考查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考查区域地图和其他图像图表的阅读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空间定位,考查区域基础知识对答题思路和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语言表达有较高要求学科内综合地球与地图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题干图像设问考查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1211.考查考生地理事物分布的识记能力,侧重应知应会的知识。2.通常是给出某一地理事物等值线的分布图或其他图像,考查考生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能力,以及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3.考查考生围绕着气候这一自然地理核心内容来阐释自然地理事物的成因或原理的能力。4.考查考生围绕着区位这一人文地理核心内容来阐释人文地理事物分布的成因或原理的能力。5.考查考生依据图文信息,发现区域地理中资源利用、灾害及环境问题,并解释成因。6.考查考生围绕着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思想具体提出和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调动运用能力。1.考查考生地理事物分布的识记能力,侧重应知应会的知识。122太啰嗦了,让我们归纳一下:(1)先考应知应会的地理分布;(2)考分布规律或特征的描述;(3)阐释自然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4)区位因素分析;(5)这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太啰嗦了,让我们归纳一下:(1)先考应知应会的地理分布;(2123让我们再图示一下:对于固定模式,我们已经清楚;对于基本变量,谁也说不清道不明,这正是高考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再图示一下:对于固定模式,我们已经清楚;对于基本变量,124表现2:加大“保险系数”,按老教材要求拓宽深挖,拔高必修模块教学要求。知识的理解、内化需要一个过程,必修模块的学习时数对比原有教材已大大缩减,混淆必修与选修的“一步到位”的教学,必定会造成课时不够,学生吃“夹生饭”。表现2:加大“保险系数”,按老教材要求拓宽深挖,拔高必修模块125表现3: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上台,老师下台”,“学生在台上,老师在幕后”。提倡学生自主活动,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更何况,我们要反对那种让学生站到前台“表演”教师在后台所设计和“导演”的内容这种非真实状态下的所谓“学生自主活动”。表现3: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上台,老师下台”,“学生在台上,老126有的学校把一节课中教师讲课的时间规定不能超过1/2或1/3,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这种假设是不科学的。首先,讲授时间的安排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同的内容令讲授时间不可能一刀切;此外学生自主活动的表征主要不是活动时间,而是活动的内容和效果,缺乏了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内容(任务)以及有效的组织,每节课规定的时间就只能是浪费。有的学校把一节课中教师讲课的时间规定不能超过1/2或1/3,127表现4:对课程面向学生、生活、社会的理解存在片面。面向学生。既要让学生喜欢,又不等于迁就学生;既要注意学生的即时兴趣,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与志趣。学生要接受的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学习内容包括了直接有用和间接有用两种。我们决不应以课程内容是否对学生直接有用作为判断课程是否面向学生的标准,而应当看这些内容对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举例来说,太阳光照图可能学生一辈子都不需要应用,但太阳光照图对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非常重要。表现4:对课程面向学生、生活、社会的理解存在片面。面向学生。128面向生活与社会。要吸收世俗文化生活中合理成份,而不能够简单“克隆”生活和社会现实,应该在有利于引导人们生活方式进步的原则下有所筛选,使课程发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格调、质量和水平的功效。把课程面向生活与社会作为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只是强调知识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以这样的手段实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目的。切不可本末倒置,夸大了手段的作用而忽略了目的,而应该根据目的去选择手段。面向生活与社会。要吸收世俗文化生活中合理成份,而不能够简单“129四、我们的对策与行动四、我们的对策与行动130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

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专家教师131教师应学会四种对话与文本对话——研究教材及各类教学资源,善于汲取,敢于质疑;与他人对话——审视并探寻可资借鉴的经验,学会欣赏普通人的成果;与专家对话——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体会与专家的理论作对接辨析,寻求理念的支撑与引领,获得专业认知的提升;与自己对话——通过专业日记记录教学体验,常反思促提高,在不断否定自我中完善自我。教师应学会四种对话与文本对话——研究教材及各类教学资源,善于132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对教育教学之道缺少足够的了解,对教育教学理论更没有系统地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要么来自“学生时代”的教师,要么来自做教师后的“学习经历”,要么来自教学实践。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对教育教学之道缺少足够的了解,对教育教133人很难彻底地认识自己,但批判与评价自己过去的教师,虽然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总比直面自我的批判容易许多。通过对自己以往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批判,其实也就找到了自己教育教学的弊端与不足。人很难彻底地认识自己,但批判与评价自己过去的教师,虽然在情感134教学的本真定位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有充分与透彻的了解。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缺陷并不在于不懂教学,教了那么多年书,谁还会对教学感到陌生呢?问题就在于,越是从事教学工作,离学习就越远。是因为教师对学习越来越陌生,而不是对教学不够熟悉,因为远离了学习的教学,总有华而不实的感觉。教师要延长自己的“学习”期,并不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足,更为核心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切地认识到什么是“学习”,而且还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学习的痛苦”。教学的本真定位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前提是135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有两个层次:(1)直接改变与优化自我的教学实践,如课例研究、行动研究等。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解剖、批判,直接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这样的研究肯定有效,但这种收效也肯定不大,因为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远不只是目前呈现出来的问题,而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

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有两个层次:136(2)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与理论,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实践,并不是通过杂乱的教学行为组成的,它总是在教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有机生成的。教师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反思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法与过程,不仅仅要从表面上对课堂的重组与优化进行反思,更为核心的是要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这样讲话,为什么我会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当教师真正能够回答这样深层次的问题时,也就已经触及到了教师自我的“教学图式”了。(2)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与理论,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137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

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记忆解释性理解探究性理解活动式接受式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记忆解释性理解探138

已有知识新的知识

建立联系

合理

实质

奥苏贝尔:

知识固着点的性质换一个形式检验

我国教师:

合适“潜在距离”的严格的“变式训练”

铺垫是成功的奥秘是有效手段

有意义接受的教学(注重知识的科学性) 已有知识新的知识有意义接139有意义活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气质和能力)已有“工具”(线索、细节、部分)新的“任务”(问题解决、项目实施)参与度完成度自行整合有意义活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气质和能力)已有“工具”新的“140教学水平三分类教学水平三分类141高思考力水平得以保持有七个要素①给思维和推理“搭脚手架”;②为学生提供元认知方法;③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④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强调;⑤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⑥在概念间建立联系;⑦适当的探索时间。国际学习科学领域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我国教师:营造追问风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高思考力水平得以保持有七个要素①给思维和推理“搭脚手架”;142高思考力水平下降的因素有六类①情境问题常规化(学生希望降低要求,教师包办代替);②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不注重意义、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③时间过多或过少;④课堂管理问题;⑤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指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⑥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过程迁就(如本来要求学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了学生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高思考力水平下降的因素有六类①情境问题常规化(学生希望降低要143欢迎指正谢谢大家欢迎指正144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件145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

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浏阳市教科所汪文达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

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浏阳市教科所146一、我是这样备课的一、我是这样备课的147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课标及教材分析:(1)本条“标准”所指的简易天气图是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2)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这是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是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

(3)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148(4)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方面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5)教学中应注意:第一,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第二,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第三,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如江淮梅雨锋(准静止锋)。

(4)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从气温149

学习“天气系统”,目的在于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以便能判断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生产。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风、雨、阴、晴天气预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基本依据,是知识的深化和提高。高中要求了解气团、锋等天气系统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就是为了作出准确的天气预报。学习“天气系统”,目的在于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以便能判断150

教材在锋面系统知识范围内,作了精简处理:1、锋面概念:只有一句话“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通过观察两个示意图来领会,没有过多的文字叙述。2、锋的特征:省略了气团的叙述,直截了当地讲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差别。3、锋的类型:重点讲冷锋,而冷锋也是笼统地讲其生成、消亡,没有细分快行冷锋与慢行冷锋。4、锋与天气:简述锋面过境时与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以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教材在锋面系统知识范围内,作了精简处理:151

本部分的教学目的是在掌握锋面系统活动规律及其天气状况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看懂简易天气预报图的能力。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①概念多。有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冷锋和暖锋,锋前和锋后。这些概念是学习的基础。②知识抽象,理论性强。如锋面形态特征,锋面的移动,锋面附近降水区域的分布等。这些抽象的知识是弄清天气现象发生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的教学目的是在掌握锋面系统活动规律及其天气状况152教学策略分析锋面系统活动及其形成的天气是大气运动的综合表现。但大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弄懂原理。所以,充分运用图像教学是本课的突破口。注意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采用指导观察法,认识地图上的事物,如什么是锋面,冷锋与暖锋的区别等。采用谈话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和有逻辑关联性的问题,分析地图上事物的演变。如锋面的移动及其天气变化过程等。教学策略分析153抛锚式教学:在具有感染力的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抛锚),然后围绕该真实的事件或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的活动。支架式教学:搭建支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抛锚式教学:在具有感染力的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抛锚),154下文是《三国演义》中“智筑冰城”的故事梗概:

三国时期,曹操讨伐西凉,杀死首领马燧。马燧之子马超乃三国赫赫有名的虎将,发誓报杀父之仇,率兵东进,迎战驻扎在渭北(今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渭河附近)的曹军。曹操远道驱兵渭水与马超对峙,因长途跋涉,安营扎寨未稳,屡屡被马超的西凉军打败,兵力损失惨重。为保存实力,防备马超的连连偷袭,曹操命令将士取渭河沙土修筑营寨大墙,但因沙土粒粗屡筑屡塌,无法筑成高大的防范寨墙,曹操为此忧心如焚。当地一位隐士献上一条退马超的良策,他说:“连日来,渭水一带阴云密布,夜间必刮北风,倘若北风一起定会天寒地冻。当风起之后,令士兵运土泼水到天亮,天明之时,一座坚固的冰土城就会建成。”曹操闻言拍手称好,依计而行,一夜之间一座白色的“冰城”营寨果然筑成。第二天,马超率兵前来攻打,来到“冰城”下一看,大为震惊。冰城险峻光滑,西凉兵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军心动摇。静候在“冰城”内的曹军伺机冲出营寨,一举击溃马超的西凉军。读了上文后,你一定想了解曹军在一夜之间筑成白色“冰城”的原因。这个问题虽然有点难,但你可以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分三步来了解原因。下文是《三国演义》中“智筑冰城”的故事梗概:1551.阅读教材P55第一、二自然段及下列图像,了解气团与锋面的相关知识。1.阅读教材P55第一、二自然段及下列图像,了解气团与锋面的1562.曹操西伐恰是初冬之际,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会经常出现冷锋天气。阅读教材P55第三自然段及下列图像,了解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3.运用上面学到的锋面知识,分析曹军在一夜之间筑成“冰城”营寨的原因。2.曹操西伐恰是初冬之际,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会经常出现冷157能看懂简易天气预报图,是学习地理必须具备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由于电视画面切换较快,往往不太容易看懂。如果将地面天气图与卫星云图静止下来,并将两幅图结合起来,就容易看得多。

能看懂简易天气预报图,是学习地理必须具备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能158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件159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现象。

下列两幅图像是气象卫星对沙尘天气的监测,受冷锋后部偏西风的影响,2019年3月28日中午,气象卫星监测到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出现了沙尘天气。经估算,沙尘影响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现象。下列两幅图像是气象卫星对沙尘天160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件161我们已学过有关冷锋的知识,可利用下图来解释上述天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