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安全应急学院招生宣传资料_第1页
附件2安全应急学院招生宣传资料_第2页
附件2安全应急学院招生宣传资料_第3页
附件2安全应急学院招生宣传资料_第4页
附件2安全应急学院招生宣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安全应急学院招生宣传资料1.学院概况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武汉理工大学2019年2月14日成立了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简称安全应急学院,英文全称:SchoolofSafetyScienceandEmergencyManagement),聚焦于应对自然、事故灾难及公共安全挑战的应急管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经济社会活动与信息安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对外投资与产业安全,重大财务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企业风险及业务持续性管理等领域,研究开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建构安全体系的技术、管理方法与政策体系,培养在以上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业务运营和创新创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对内求发展、变革、稳定,对外求和平、共赢、世界和谐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大局,服务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平安中国建设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保障。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为理想,秉承“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此学院按照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发展原则,深度融合了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优势科研、教学和产业服务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与我校的材料、交通、汽车、信息等行业优势学科进行大跨度的交叉,从而构建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使命,追求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学研究、一流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能力的高目标、高起点的新兴优势学院。力争通过3-8年努力,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一流学科,使该学科进入国内学科排名前10%;参与筹建我国首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成为该学科领域具有一流影响力的学院;支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成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学院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安全、决策方法与应用)、工商管理(商务发展与产业安全、全球供应链管理、组织发展与人才战略)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安全工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MEM)、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等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拥有安全工程、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以及大数据管理与安全(本硕博连读)试点班。已筹备并拟向教育部申报大数据管理与安全、商务风险管理特色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硕博多层次、连贯制人才培养体系。与日本京都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国际交换、合作及访问研究、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的学术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关系。学院实行研究院、学院双层体制,学院构架中设安全工程系、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系、数据科学与信息安全系、商务发展与产业安全系等4个专业系,研究院构架中设有中国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平台,正在建设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主办学术期刊《武汉理工大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和《中国应急管理报告》蓝皮书,具有重大学术和社会影响。学院拥有一流学术管理团队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术管理团队中:由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始人、国务院安全学科召集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范维澄教授任誉院长,由全面应急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我校学科首席教授宋英华同志任首任院长,由安全工程全国教指委委员陈先锋同志担任副院长。学院有教职工4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多学科集成”双一流团队规模近40人,拥有我校学科首席教授2名,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日本京都大学、南澳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实力雄厚。近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部专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1项;指导学生团队获得创青春国赛金奖1项。2.专业简介安全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是我国公共安全及防灾减灾领域的主干专业,是兼技术和管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宽口径专业,是我国工业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与应急技术体系的重要学科支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监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并具备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等人文知识与素养。主要课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技术与评价、安全管理学、职业卫生与安全、安全信息系统、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通风与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安全监测与检测、空间信息应急技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交通安全技术与工程等。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安监生产、工业环境、土木建筑、国土交通、公安消防、石油化工等行业与领域的教育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系统设计、监理咨询、风险评估、监察管理等工作,可服务于工矿企业、建筑、消防、安监生产、国土、化工、能源、机械、交通运输、保险等行业。该专业本届毕业生升学率48.39%,就业率100%。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专业是2013年新设的校特色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及方法,熟悉公共安全及应急管理基础理论,具有开放性思维、决策分析和实践协调能力;掌握计算机及城市安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能;具有自行开展社会调查,并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挖掘及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够发现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能熟练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安全管理导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社会保障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电子政务、城市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与应用写作、公共项目评估与管理、交通安全预警管理、市政学、非营利组织管理、灾害社会学等。学生毕业后能在交通、电力、供水、供气等城市公用部门及各类型企业中从事安全运营管理,以及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区及非营利组织机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也可以在相关研究部门及学校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安全方向试点班)顺应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服务于数据强国的国家战略,针对基于数字经济和大数据的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需要,试点设立大数据管理与安全特色专业方向试点班,进行本硕博连贯制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公共安全管理复合知识,面向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及商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和创新创业的高级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概论、公共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学概论、安全科学与技术概论、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基础、智能计算、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管理与创新、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领域大数据分析、互联网业务与战略、网络社会媒体营销分析、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概论、交通工程概论、城市规划概论等。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公共安全管理部门、科研教育机构,以及金融、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创新创业等工作。3.院系特色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学院面向公共安全领域基础理论与技术前沿,建设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面向公共安全与全面应急管理,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情境下的信息安全管理需要,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面向防范化解重大金融、商务、组织、人才风险和保障“一带一路”海外投资与产业安全的需要,培育首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形成四个特色学科方向:学科特色方向一: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建设领域: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决策,危机预警防控与应急处置,韧性城市与安全社区规划,防灾减灾科技与政策;解决问题:我国城镇应急体系规划、理论方法、风险评估及应对、平安城市建设。学科特色方向二:安全科学与应急技术,建设领域:工业安全与消防技术,交通安全与应急技术,职业健康与个体防护技术,工程安全与风险管控。解决问题:重点行业(能源、化工、交通、矿业、建工)安全生产、事故防控、人员安全、个体防护;交叉学科:物理、化学、交通、材料。学科特色方向三:应急数据科学与信息安全,建设领域:情报的采集、分析与决策,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