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静电灾害及其防御叶文军_第1页
雷电静电灾害及其防御叶文军_第2页
雷电静电灾害及其防御叶文军_第3页
雷电静电灾害及其防御叶文军_第4页
雷电静电灾害及其防御叶文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电、静电灾害及其防御

自治区气象行政执法总队叶文军2015年25月目录一、雷电、静电及灾害二、相关政策要求及技术标准三、雷电和静电的防护一、雷电、静电及灾害(一)雷电、静电的形成

1、雷电的形成

1.1形成条件:雷电也称雷暴,是积雨云强烈发展阶段产生的闪电鸣雷现象,其发生有三个条件,非常湿润的空气、潜在的大气不稳定以及靠近地面的空气产生上升运动的激发作用。

1.2形成原理:因为磨擦生电及云块切割磁力线,把不同电荷进一步分离。由此可见,雷电的成因主要来自于大气的运动,没有这些运动,是不会有雷电的。地球表面包围着一层很厚的大气(1000公里以上),人们生活在对流层,整体看,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下降,密度降低。由于受太阳等宇宙射线的作用形成了上正下负的大气电场。在整个云层中上层云粒子密度大,使云层上层带正电,下层水成物密度大,带负电,形成了上正下负带电的雷云。雷云中的电场与大气电场方向是一致的(上正下负)。如下图:

1.3雷电的产生在云层下方电荷的作用下,地面上吸引了很多的异性电荷,云地之间形成了静电场。空中云层产生的电荷密度越大,地面上被吸引异性电荷越多,电场强度越强。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空气被击穿,云地之间,或云层之间产生放电现象,这就是我们称为的雷电。

雷电发生时常常伴随着震耳的声音、强烈的闪光、强大的电流等物理现象。2、静电的形成

2.1形成条件:干燥的大气、带电的物体。

2.2形成原理:一是摩擦,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摩擦生电。任何两种不同物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也能产生静电;二是感应,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一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电子就会转移;三是传导,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与带电物体接触,将发生电荷转移。

2.3静电的产生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的电荷;静电在其周围形成的电场为静电场。两个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场感应引起两物体间的静电电荷的转移。静电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就是静电放电。

总之,不管是雷电放电也好,还是静电放电也好,其本质就是电位差的作用,电位差越大,放电现象越壮观!新疆网记者摄乌鲁木齐青年路口的闪电

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新疆也不例外。

22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的年最多雷暴日在50天以上,最多的达134天;10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的年平均雷暴日超过40天,最多的达94天。(二)雷电活动情况近年来,新疆气象局建立了覆盖全疆的雷电监测网,自动监测显示全疆各地雷暴日数明显多于人工观测。

1、雷电灾害1.1雷电灾害严重

雷电灾害是“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根据近30年的雷电统计资料分析,我国雷暴日天数变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

据《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统计,10年间,全国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390多起,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近年来,新疆雷电灾害也十分严重,仅去年全疆因雷击造成7人死亡、7人受伤和262只羊死亡。

雷电灾害涉及电力、通信、石化、交通、金融等各行各业以及千家万户(三)雷电、静电灾害电力系统故障建筑物损坏火灾、爆炸信息系统毁坏人员伤亡森林火灾航天工业畜牧业石油化工2005年4月21日,重庆市一化工厂工房遭雷击爆炸2006年6月8日一架客机在天河机场降落过程中突遭雷击,起落架舱周边出现4个雷击点2004年6月26日,浙江临海发生重大雷击伤亡事件,死17人,伤13人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开县兴业村小学遭雷击,死亡7人、伤39人触目惊心损失惨重!德国法兰克福ELELTRAWUBA保险公司

Statisticsofdamage1994AnalysisoftheWubattembergischeAssuranceCompany05101520253035Surgevoltage/indir.strike过电压/雷击Drop/摔损Burglary/破门盗窃Negligence/过失,失职Shortcircuit/短路Water/水害Fire/火灾Theftoutofcar’s偷窃机动车Other/其它11.1%9.3%8.7%4.3%3.6%3.4%2.2%23.6%33.8%

新疆近年雷电灾害

1.2雷电灾害分布特点——

90%以上的雷灾经济损失发生在城市和行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90%以上雷击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地区;——

汛期是雷电灾害事故的高发期,4~9月间发生的雷灾起数和雷击伤亡人数均占全年总数的90%以上(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直接经济损失)。图4:1997年~2006年全国雷击伤亡事故年变化图

1997年~2006年全国雷击伤亡事故年变化图(月分布)

1.3雷电致灾的趋势

——受灾面扩大:近年来,雷电灾害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是电,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已渗透到各行各业。——至灾因素增多:雷电灾害已由过去的简单直接闪击变为感应、传导和地电位反击等多种诱因至灾。——造成损失和危害程度变得巨大:它袭击的对象本身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可能并不太大,但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却难以估计。

2、静电灾害

静电的危害不容忽视,根据网上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能使人感受到电击的静电约占静电引发事件总数的33.9%;产生火花能引起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着火,并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约占静电引发事件总数的20.2%;产生的静电火花,使可燃性粉体着火,并有爆炸的火灾危险的约占静电引发事件总数的5.6%;产生的静电火花,使生产发生故障并带来损失的约占静电引发事件总数的28.8%;产生的静电火花没有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占静电引发事件总数的11.5%。

大家知道,静电在我们北方、西北,在我们新疆的危害更加比南方严重,主要原因在于新疆干燥。雷电是超级静电,雷电灾害主要发生的夏季,而静电灾害主要发生在冬季。(三)雷电、静电灾害静电引发的灾害

案例1:2015年5月4日下午,一女车主在天津市西青区某加油站自助加油时,因静电引燃汽油而发生火灾,所幸火势被加油站工作人员及时控制,没有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案例2:2010年11月22日18时30分,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三森家具城附近某加油站,在卸油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卸油时产生静电火花,进而引起罐车整车油品燃烧.

案例3:2014年12月1日9时23分,温州化工市场“12·1”火灾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经调取化工市场监控录像及询问有关人员,火灾初步原因确定是在乙酸乙烯酯卸料过程中,由于静电引发火灾。二、相关政策要求及技术标准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2000年)(2002年)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0年)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气象行政处罚办法及修订(1和19号令)气象行政复议办法(2号令)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4号令)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6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7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4号令)施放气球管理办法(9号令)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25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21号令)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12号令)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13号令)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14号令)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及修订(15和17号令)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16号令)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18号令)气象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23号令)地方政府规章103部部门规章25部地方性气象法规79部(一)法律、法规及规章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气象法》附则,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第五章气象灾害防御的第31条,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作出了规定;相应地,第七章法律责任的第37条,对有关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气象法》第37条的内容:

1.2《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1.3地方性法律和部门规章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一)总则1.防雷减灾工作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2.雷电灾害防御的定义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等。3.气象主管机构的职责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4.涉外原则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接受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二)雷电监测网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制度两大原则

1.统一规划: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规划全国雷电监测网。

2.分级实施: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网建设。主要目的:客观、定量掌握雷电信息;避免重复建设(三)雷电监测、预警和科研的制度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雷电灾害防御的需要,按照职责开展雷电监测,并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提供监测信息。2.有条件的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可以开展雷电预报,并及时向社会发布。3.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发生的机理等基础理论及防御等研究,并加强对雷电灾害技术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主要目的:提高防雷减灾业务服务能力和科技含量(四)防雷工程资质管理制度资质管理制度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取得资质资质分类设计或者施工资质分甲、乙、丙三级认定机构省(区、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工作原则资质认定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五)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1.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未经审核或者未取得核准文件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2.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监督管理。3.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六)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制度1.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2.未取得验收合格文件的防雷装置,不得投入使用。3.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七)防雷检测有关规定1.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2.对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机构实行资质认定。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认定。(八)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2.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等项目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3.各级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进行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九)防雷产品备案制度1.防雷产品应当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测机构测试,测试合格并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2.申请防雷产品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计量认证、获得资格认可。3.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到省(区、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省(区、市)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十)防雷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1.从事防雷专业技术的人员应当取得资格证书。2.省级气象学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3.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通过省级气象学会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国家已初步形成由1个法律、1个行政法规、3个部门规章以及5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组成的防雷法规体系。14个全国气象专业标委会270多项地方标准14个地方气象标准化委员会54项国家标准251项行业标准1、气象标准化体系介绍2009-2014年气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布数量(二)技术标准2、防雷防静电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防雷技术标准汇编第一部分建筑物防雷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3.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2010)4.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5.农村民居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2013)等等第二部分易燃易爆场所防雷1.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选)(GB50058-2014)2.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选)(GB50089-2007)3.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选)(GB50154-2009)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选)(GB50028-2006)第三部分石油化工防雷

1.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2009)

2.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50650-2011)

3.石油库设计规范(选)(GB50074-2014)

4.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选)(GB50156-92)

5.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选)(GB50160-2008)

6.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选)(GB50183-2004)7.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选)(GB50253-2014)

8.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选)(SYN5225-1994)

9.

输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QX/T265—2015)。

该标准由四川省防雷中心联合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陕西、新疆、宁夏、成都及甘肃省防雷中心共同编写完成。该标准将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第四部分弱电设备防雷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选)(JGJ16-2008)

2.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选)(GB50174-2008)

3.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选)(GB9361-1988)

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选)(GB50200-94)

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8.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GB/T3482-2008)第五部分电力与用电防雷

1.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选)(GBJ64-8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3.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选)(GB50233-2005)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选)(GB50147-2010)

6.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选)(GBJ303-88)

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选)(GB50150-2006)

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选)(GB50194-2014)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选)(JGJ46-2005)

10.接地装置冲击特性参数测试导则(DL/T266-2012)11.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T475-2006)第六部分附录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选)(GB50257-96)

2.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2009)

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说明:1、

由于个人工作重点问题,具体防雷防静电技术标准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和最新;2、总的来讲,防静电标准低于防雷电标准,但是,防静电与环境和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必须给与重视。

——防雷标准体系逐步健全中国气象局于2005年12月成立了“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雷电专业委员会”,2010年成立了“全国雷电灾害防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截止2011年,已组织各级气象部门参与制定了8部防雷国家标准,立项制定32部防雷气象行业标准(已发布15部),20余部地方标准。同时也通过组织气象防雷专家积极参与“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活动、组织进行“雷电防护标准化体系”研究等工作,努力使防雷减灾标准化工作适应实际管理、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需要。已发布的防雷相关气象行业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时间1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QX2-20002000年11月20日2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2000年11月20日3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2000年11月20日4电涌保护器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X10.1-20022002年7月10日5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2005年2月4日6电涌保护器第2部分:连接至低压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和使用原则QX/T10.2-20072007年11月1日7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连接至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和使用原则QX/T10.3-20072007年11月1日8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QX/T85-20072007年11月1日9运行中电涌保护器检测技术规范QX/T86-20072007年11月1日10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QX/T103-20092009年6月7日11电涌保护器(SPD)测试方法QX/T108-20092009年6月7日1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QX/T110-20092009年6月7日13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QX/T106-20092009年6月7日14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规范QX/T105-20092009年6月7日15接地降阻剂QX/T104-20092009年6月7日

三、雷电和静电的防护

(一)雷电造成灾害的几种形式

(1)直击雷

云地之间的电场强度不仅与云层的电荷密度有关,与云地间的距离也有关系,距离越近,电场强度越大。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时,空气击穿放电,产生雷击。因此,雷击一般发生在地面的高处,高出周围地面的树木、建筑物等最容易遭受雷击。雷击时产生的电流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千安。强大的雷电流使物体内部的水份受热迅速膨涨,膨涨时会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和大量的热,使物体破裂,温度急剧升高、甚至燃烧引发火灾。雷击时周围空气受热迅速膨涨,产生冲击波,也会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2)雷电感应(俗称感应雷)●静电感应:受到雷云中电荷的吸引,在附近地面的导体上感应大量的异性电荷,当雷击发生时,雷云中的电荷消失,与地接触不良的导体,受束缚的电荷来不及择放,这些导体与地面和其他导体间产生很大的电位差,危及人身安全、甚至与其它导体间产生火花放电等现象。●电磁感应:雷击发生时,由于其雷电流呈脉冲波型,变化很快,会向周围空中发出很强的电磁波,在周围导体上产生很强的感应电动势,与地接触不良的导体,与地面间、与周围导体间形成很高的电位差,危及人身安全,甚至产生火花放电等现象。雷电产生的电磁波还会影响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工作等。美国通用研究公司曾作过试验,当磁感应强度为0.03GS时计算机会误动作,当达到0.75GS时计算机出现假性破坏,达到2.4GS时将永久性损坏。不仅如此,强的电磁感应产生的火花放电还会引发火灾,1985年7月上海北蔡仓库棉花包包装铁丝产生感应电流,发热引发火灾。1991年8月12日山东黄岛油库火灾引发爆炸也是雷电感应惹的祸。(3)地电位反击遭受直击雷的导体在接闪瞬间,导体上有很强的雷电流通过,导体电位上升,该导体与大地间的电阻越大,电位上升越高,导体与周围的接地良好的导体间产生很大的电位差,将危及人身、设备安全。2006年夏天浙江某地大树遭雷击,树下几十个人伤亡就是由地电位反击造成的。地电位反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何防止,下面将专门介绍。地电位反击举例:接闪器遭雷击,雷电流为100KA,波头时间T1为8μS,半波时间为20μS,下引线与一导体间的距离为1m,地电阻5欧姆,在离地面2m处下引线与一导体间产生的电位差有多少?由公式u=ir+Ldi/dt,其中r=5欧,i=100KA=105A,L为引下线2m的电感量,每m约1μh=10-6h,di/dt为在dt内雷电流i的变化率,代入公式得:u=ir+Ldi/dt=105×5+2×10-6×105/(8×10-6)=525Kv,

即在下引线2m高处与导体间有525Kv的电位差。如果有人接触两物或在此中间则就危及生命,空气的击穿强度为500KV/m,两者间距离为1m,电位差大于空气的空气强度,空气被击穿,产生火花,可能引发火灾。这是由地电位引起的电位差,称地电位反击。如果将两者用导线连接起来并良好接地,就避免了此类事故发生,这种方法称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在防雷上被广泛采用。(4)球形雷(滚雷)这种雷不多见,成因还没有彻底搞清,它以直径几十厘米的球状物随风沿地面附近滚动,携带着巨大的能量,碰到物体就会产生高温燃烧,危害很大。

注:雷电致灾总的来讲是一个概率事件,原因就在这里。该防雷设施工程共布设接闪杆43根,其中新光一移民村布设28根,新光二移民村布设15根。接闪杆大部分安装于道路两旁,其余部分安装于农田田埂边上,另有两根安装于建筑物天面。2014年7月21日下午4时35分左右,当地下起雷雨,4名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到田间砖砌小屋避雨;傍晚7时左右,遇难村民亲属在矮房发现几名伤亡者,其中3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送医院后不治身亡;本次事故共造成2男2女共四人死亡。(二)雷电灾害的综合防护(1)拦截(直击雷防护)在需要防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周围、上方设立专门的接收装置(接闪器),当遭到雷击时,由于这些装置处于高位,以云层距离最短,之间空气击穿放电,为雷电流提供通道,送回大地,使被保护物免遭雷灾。接闪器包括避雷针、线、带等,这些装置实际上起到了引雷的作用,(2)屏蔽在需要防护的建筑物或设备周围用金属材料做成一定的设施,并作接地处理,当雷击时将吸收到的雷电流部分能量泄放到大地,达到保护的目的。如接地良好的建筑物中的钢筋网、金属屏蔽网,以及各种线路的外金属屏蔽层(包括各种线路采用的穿线金属管道)等均能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3)均压(等电位连接)利用金属导体将建筑物的基础钢筋、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大的金属构件、各种接地线、地网、设备的金属外壳等连接起来,避免因雷击等原因相互间产生大的电位差。这种连接方式也称等电位连接。如等电位连接箱、带、均压带等。(4)分流对电源、信号线路采用并联过电压保护器、导线的金属屏蔽层接地等手段,将因遭受雷击等原因侵入电源、信号线路的脉冲过电压形成的电流分流出去,以保护电器设备免受损坏。(5)接地利用引下线通过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人工辅助接地体将雷电产生的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6)合理布线线路中有交流电流通过时,通过空间会产生耦合,耦合的程度与导线间的距离、电流频率等因素有关,距离越小、频率越高,耦合量越大。雷电流为脉冲波,含有丰富的多次谐波成份,为防止雷击时侵入的脉冲过电压通过线路间的相互耦合,侵入到其它线路中,要求与各种不同用途的线路间留出一定距离。通常信号线工作电压较低,设备耐冲击电压能力很差,而引下线在雷击时通过的雷电流很大,因此,信号线与引下线间的距离要求最远。建筑物的综合防雷系统示意(三)静电灾害的防护

1.

接地接地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人体通过手腕带接地。2)人体通过防静电鞋(或鞋带)和防静电地板接地。3)工作台面接地。4)测试仪器,工具夹,烙铁接地。5)防静电地板,地垫接地。6)防静电转运车,箱,架尽可能接地。7)防静电椅接地。2.静电屏蔽静电敏感元件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会暴露于有静电的区域中,用静电屏蔽的方法可削弱外界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最通常的方法是用静电屏蔽袋和防静电周转箱作为保护。另外防静电衣对人体的衣服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3.离子中和绝缘体往往是易产生静电,对绝缘体静电的消除,用接地方法是无效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离子中和(部分采用屏蔽),即在工作环境中用离子风机等,提供一等电位的工作区域。

无论在防静电材料还是防静电设施中,均是按这三种方式派生出来的产品,可分为防静电仪表,接地系统类防静电产品,屏蔽类防静电包装,运输及储存防静电材料,中和类静电消除设备,以及其它防静电用品。(四)输油、气管道工程的雷电灾害防护

1、输油、气管道工程的特点●输油、气管道路途远、复盖范围广,途径气象、地理环境复杂。特别是平原、旷野、沼泽、河流、湖泊、山谷风口、土壤电阻率突变地区都是容易落雷产生雷电灾害的地区

●输油、气管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所处特殊地位及保证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

●输油、气管道设施属易燃易爆场所,防雷措施不到位将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2、输油、气管道工程的雷电灾害防护

2.1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防雷等级划分的原则,输油、气管道工程主要设施的防雷等级可如下划分:一类:阀气室二类:35KV变电所及机柜间、变频室、压缩机房、备品备件库房、给油泵站、加热炉区、油、气罐区等三类:综合值班楼、低压电室、消防、安全、监控设施、锅炉房等

2.2直击雷的防护●一类建筑:设置独立接闪杆,使用独立地网,接闪杆及独立地网与周围其它设施、地网空间、地下距离相距3m以上,独立地网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二类建筑:使用接闪杆地网应与共用地网5m以上才可连网,突出屋面的排放有爆炸危险物体的各种金属管道的危险区域应在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建筑物上可设置接闪带,使用共用接地网,每根引下线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三类建筑突出屋面的排放有爆炸危险物体的各种金属管道的危险区域应在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内,一般使用接闪带,也可利用金属屋顶作接闪器,使用共用接地网,每根引下线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共用接地网接地电阻由各种使用地网的接地电阻最小值决定)。●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在100m以内每25m接地1次,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2.3

闪电感应的防护●一类:金属管道、建筑物内金属构件、金属门窗、设备、构架、线缆金属外皮、突出屋面的各种金属管道均要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连接。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可与电子设备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10Ω。长金属管道与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过度电阻≯0.03Ω,当连接螺栓少于5根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二类:金属管道、建筑物内金属构件、设备、构架、线缆金属外皮、突出屋面的各种金属管道均要就近连接到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上,长金属管道与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过度电阻≯0.03Ω。电子设备接地装置可与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共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由要求最小值决定。●三类:防雷装置应与室内电子设备接地线、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等作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由要求最小值决定。2.4防闪电电涌侵入防护●一类:室外低压配电线路最好全线采用金属外皮的电缆直埋或穿金属管引入,电缆外皮、金属管与防闪电接地装置作等电位连接。如全线埋地引入有困难,可采用混凝土杆或部分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