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心理学》✩精品课件合集记忆思维情绪注意知觉动机人格第十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目 录CONTENTS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中学生性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中学生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一)身体外形身高的增长中学生的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的迅速增长。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发生在2
岁左右,那时候一般增加50%以上;第二次生长高峰就出现在青春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身高增长异常迅速。据统计,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
厘米。而在青春发育期,每年至少要长高6~8
厘米,甚至可以达到10~11
厘米。体重的增长体重的增长反映出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以及骨骼的增长和变粗,也反映出营养及健康情况等,所以体重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部表现,是中学生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中学生开始从童年的中性状态进入到两性分化的状态。一、中学生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二)体内机能的增强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中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出现了一些新的机能特点。首先,在形态上,作为人体运输系统的心血管系统也出现了第二次生长加速。心室壁的肌肉增厚,心肌纤维更富有弹力,这就为心脏每次收缩时能压挤出更多血液创造了条件。其次,在机能方面主要表现为心率、脉搏开始减慢。肺小叶结构逐渐完善,肺泡容量增大,与呼吸有关的某些肌肉发育加快,使呼吸功能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的增强中学生体重增加表明肌肉和骨骼发生了变化。在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上,男女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大脑的发育在量的方面,脑重及脑容量的增长不显著,因为儿童在10
岁以前,其脑重已为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这时脑的发展则有较大进步。一、中学生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三)性的发育和成熟性激素的增多性激素是整个内分泌系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生个体下丘脑的促性腺释放因子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使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急速增加,进而导致性腺激素水平相应提高,促进性腺发育。性器官的发育女性的性器官包括卵巢、子宫及阴道。男性包括睾丸、附睾、精囊、前列腺。性机能的发育影响中学生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诸如遗传、营养、运动、生活条件、气候环境等。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性成熟提前,性道德发展滞后(二)“成人感”与不成熟性的纠葛(三)自尊与自卑并存(四)求知欲与识别力相矛盾(五)闭锁性与开放性共生(六)敏感性与偏激性交织(七)自觉性与受暗示性同在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理论(一)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
社会文化:影响认知发展的要素在心理学思想上,维果茨基与西方心理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采用了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点解释人类认知的发展。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的、直接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社会的、间接的高级心理机能。前者为人类与动物所共有,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情绪等;后者为人类所特有,主要包括语言、思维、逻辑推理、想象、情感、意志和个性等。个体低级心理机能的获得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则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实质上就是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类高级心理机能既然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那么研究学生认知发展的问题时就不能忽略两点认识:一是人类社会文化随历史发展而演变,在不同时代中成长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有所不同;二是人类社会文化是多元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心理发展存在差异性,同一时代生活在不同文化形态下的学生,其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有所不同。一、认知发展理论(一)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语言和言语:促进认知发展的工具语言是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维果茨基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即语言具有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功能。内化:推动认知发展的机制在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内化是指人们心理之间的过程向个人心理之内的过程的转化。维果茨基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规律是: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与此相关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然后才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据此,维果茨基阐明了儿童文化发展的一般法则:“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一、认知发展理论(一)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4.
最近发展区:代表认知发展的潜力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学生发展的一定水平相适应,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发展水平。维果茨基认为,至少应确定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根据这两个发展水平的界说,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其意指认知发展真实水平(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与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由在成人的指导或与其他更优秀的同龄人合作解决问题所决定)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最近发展区存在个别差异和情境差异,即不同个体之间最近发展区有所不同;在不同情境中,同一个体也可能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一、认知发展理论1. 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机制是活动认知结构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认知结构即“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是人类吸收知识的基本架构。人类最初的认知结构是本能动作结构,如婴儿的吮吸结构、抓握结构等。随着主客体相互作用次数的增多,本能动作结构会因经验的增多而日趋复杂,变为心理性的行为模式。每当个体遇到某事物时,他就用他的认知结构去核对、去处理。这种核对、处理也就是同化和顺应。【活动的内在机制表现为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同化是指主体将外界信息纳入认知结构之中的心理历程。同化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只有外界刺激被主体同化于他的认知结构之中,主体才能对客体做出反应,客体才能被认识。顺应表明了主体认识的自我调节功能。皮亚杰所说的活动就是指儿童(主体)“根据兴趣所进行的机能行为”。它既可以表现为外显的躯体上的协调动作,也可以表现为内隐的头脑中的思维运算。皮亚杰是一位结构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并把图式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提出来。他认为,图式就是在头脑中内化的、简化了的行为模式。(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中,同化作用将大量外界信息纳入主体的认知结构,从量上丰富原有结构;顺应作用从质上对原有结构加以更新,使认识活动在更高水平上进行。关于同化和顺应二者的关系,皮亚杰认为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根据主体建构形成的认知结构性质,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下列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6~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儿童心理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发展具有阶段性。发展具有固定的连续的顺序,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顺序不会跳跃或颠倒。每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的结构又为下一个阶段、结构提供条件。2.
儿童认知(智慧)的发展是主体(儿童)主动建构的一、认知发展理论1.
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观点,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按照柯尔伯格的看法,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他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的最重要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因此,他所研究的道德认知发展主要集中于道德判断的发展。柯尔伯格认为,认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指智慧意义上的,一种存在于道德中。柯氏认为,认知和情感乃是同一心理事件、同一道德判断的不同方面。无论是情感的发展还是判断时情感的作用,都是一种内在具有浓厚认知成分的结构体。它们在本质上仍是认知的,是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分化成的。因此,认知发展尽管不是道德发展的充分条件,但也是必要条件,发展道德认知力应当而且必须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三)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以从其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加以界定。道德判断的内容是指思考了什么,包括有关的道德事实、供参照的道德观念及相应的看法。道德判断的结构是指加工的方法和过程。因此,评价人们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不能着眼于道德判断的内容,而必须考虑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道德判断的结构限定道德发展的阶段。三个水平六个阶段:①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阶段②
水平二:习俗水平阶段3——
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阶段4——
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阶段③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阶段5——
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阶段6——
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2.“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型一、认知发展理论3.
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柯尔伯格认为,发展不是机体本能趋向的延伸,也不是外部刺激对心理作用的相加,而是个体内在特性在与客体互动中,按一定形式上的内在适切标准建构起来的。适切性是就道德认知结构与社会情景的关系而言的。由此,他指出道德发展是按一套发展顺序,由适切性小的认知结构进化到适切性较大的认知结构,即阶段的转型升级。它使个体不断调整与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做出更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原则的道德判断,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的心理平衡,从而实现自我。在这里,普遍性原则是就道德认知结构指导社会行为的公平性而言的。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在特定阶段上有其独特的形式,而且这一形式与相应的智力判断的形式是平行的。”即每一道德发展阶段都以特定逻辑运算为基础。由此柯尔伯格提出,角色承担是道德判断的核心,个体道德判断的差异关键是看他在社会上获得的“角色承担机会的数量”。一、认知发展理论4.
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为促进儿童道德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道德讨论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引起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公正团体法是指通过一个公正的生活共同体(合作性团体)的实践活动过程,经由师生民主参与、营造的良好团体氛围,以达到团体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团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水平、促发道德行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概括地讲,其是指根据集体教育原则形成的,旨在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发展的道德教育方法。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生理素质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成熟,为其认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所以,整个中学生学生时期都处于认知发展的迅速上升时期。初中生认知过程中的各个基本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这使得初中生能更轻松、快捷、有效地完成各种认知任务。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初中生能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推理的手段解决问题。概括地说,个体在初中阶段认知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到了高中阶段,其认知各要素迅速发展,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抽象逻辑思维进入了成熟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大幅度的发展,认知的自觉性增强,认知结构中的因素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认知结构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体系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
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其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他们能主动地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持久的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调控。持久性明显发展中学生意志能力增强,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长时间观察。精确性提高在观察活动中,中学生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细节,既重整体辨认,又重细节辨认;观察的正确率逐步提高,对观察对象本质属性的理解逐步深化。概括性更强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优势,言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观察的概括性、深刻性明显提高。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要做到: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教给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共同参与;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调发展。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人要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记忆。中学生能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较长远的识记任务,选择相应的识记方法,自我检查识记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记忆水平。尽管中学生的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但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许多东西是通过无意识记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的。理解记忆为主要识记方法理解记忆是借助思维的力量,在理解事物意义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随着思维的成熟和语言的发展,理解记忆成为中学生主要的记忆方法。抽象记忆占优势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在中学阶段居于优势地位。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有关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智力基本达到成熟。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三、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知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认识过程:感觉过程—
知觉和表象—
思维活动;从情绪发展过程看,最初引起情绪活动的也是非常具体的事物,以后才是越来越抽象的事物。认知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儿童最初的认知活动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以后逐渐向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方向发展,出现有意注意、有意记忆等。认知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儿童最初的认知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发展的趋势是从混沌到分化和明确,即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逐渐变得复杂化和多样化。三、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二)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总的来说,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律:中学生的知识是通过主体活动建构的,而认知活动是与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及个性心理倾向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螺旋式上升。中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是继续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稳定性与可变性、阶段性与连续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在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概括出四个基本原理——
活动原理、序进原理、结构原理与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原理。第三节中学生性心理发展与教育一、性心理发展特点个体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内分泌的变化,身体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以性器官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为标志。随着性生理发育的成熟,青少年的性心理开始萌动和发展,进而影响青少年期个体的性行为表现。因此,作为性核心的性心理发展成为青少年期一个重要的发展主题。性心理是指人在性方面的心理现象,是性意识、性欲望、性情感以及性梦等性心理活动的总和。性生理、性心理与性行为共同构成性研究的体系。其中,性生理是性心理的基础,性行为是性心理的后果,而性心理则是性的核心。青少年的性心理的发展,是指个体在青少年时期顺应自己性别的生物学特点和社会性特点的种种心理过程。青少年期各种性心理现象存在发展的先后顺序,首先对自身的性发育产生好奇,进而想了解一切与性有关的知识,而后在性欲驱使下产生性冲动,通过性梦、性幻想以及手淫等方式来释放性欲。一、性心理发展特点(一)生理变化特点众所周知,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生理变化比较迅速的两个高峰期是:1
岁前后和13
岁前后。由于分泌腺的突然成熟,青少年会出现第一性征,也就是主性器官或副性器官发生变化,女孩子来月经,男孩子出现梦遗。此外,还会出现第二性征,如男孩子长胡子,女孩子乳房隆起,等等。所有这些变化都意味着生殖机能的成熟,而且也促进其性意识的觉醒,如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差异,对异性产生好感,等等。然而,由于他们不懂得性解剖、生理知识,他们常常对自身的发育变化产生疑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朦胧感。他们的性心理还不具备像成年人性爱那样深刻和丰富的社会内容,往往只是一种本能的对异性的向往,希望从与异性的交往中寻求欢乐和安慰,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一、性心理发展特点(二)矫揉造作的特点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甚至外显的形式和内隐的体验有时并不一样。比如,对一个异性,明明有爱慕之心,愿意与之亲近,但由于自尊心或客观环境的限制,有时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无动于衷,或者做出庄重的、回避的姿态,持不相关的态度。其次,一有机会,他们便会以特有的行为表现出来,如特别喜欢以爱美、出众等吸引对方的注意。他们会十分敏锐地注意到异性身心的变化,也十分关心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并想方设法地取得对方的好感。一、性心理发展特点(三)易受影响、易变化的特点中学生正处于性萌发、性成熟时期。机体内部出现的性激素的刺激所引起的生理感受和体验十分强烈,远远超过了性成熟之后的正常情况。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情绪、情感易受影响,易于变化。当他们看到成年男女相爱,看到电视、电影中的拥抱、接吻等镜头,或表现得热衷和兴趣盎然,或表现出鲁莽和排斥。这一时期确实是易于产生自我认识混乱、变态心理和两性关系偏离行为的“危险期”。二、性心理发展阶段(1)疏远异性期(12~14岁)在疏远异性期,中学生产生朦胧的性意识,男女双方会产生一种愿意彼此接近的意识倾向。但是,青少年对两性关系存在着神秘感与戒备感,在异性面前显得局促不安和感到害羞,从而出现两性关系暂时疏远的现象。(2)接近异性期(15~16岁)在接近异性期,少男少女正处于钟情、思春的朦胧阶段,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实验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数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这个时期常常出现恋年长异性现象,恋年长者的少年会对成年或老年异性表现出依恋。(3)向往异性期(17~18岁)向往异性期的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向往和倾慕。青少年往往以各种主动的方式对异性表示好感,希望得到对方的积极反应。虽然青少年这时的性机能日趋完善,但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还没有形成,如果他们之间的正当交往受到压抑或不良影响,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越轨行为和形成不正当的交往关系。(4)恋爱期(18岁以后)青年人身心的发展和丰富的社交活动促使他们把对异性的情思逐步导向恋爱的轨道。青年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培养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二手房交易价款支付调整合同2篇
- 基于云计算的2024年度电子劳动合同系统开发合同
- 绿化工程承包合同
- 混凝土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工程环境保护咨询服务合同2篇
- 2024版股权投资合同标的的尽职调查要求
- 美缝剂施工合同书样本
- 2024版高档小区停车位使用权益转让合同
- 2024年度供应链管理与采购供应合同2篇
- 工厂员工雇佣劳务合同模板
- 苏教版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期末知识点梳理(1)
- 运筹学第3版熊伟编著习题答案
- 自来水公司供水改造工程项目确保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docx
- 哈尔滨工程大学随机过程上机作业
- 白描基础(课堂PPT)
- 《圆幂定理》
- 《未遂》阅读练习及答案
- 《八卦象数疗法常见配方大全》——目录
-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专项练习(有答案)-ok
- 克拉夫《结构动力学》习题答案汇总(共9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