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单选题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由于(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C.私有制得逐渐产生 D.国家开始形成2.有学者指出:“高纬度地区的人们,生存条件太差,无法种植。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因为采集条件相对较好,不需要农耕。只有中纬度地区的人们需要种植并且可以产生农耕,因为他们面临饥荒,他们需要挑战饥荒,他们需要度过冬天,他们需要贮藏。”据此推知,该学者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地理环境与农业起源的关系 B.储备技术对于农业的重要性C.食物生产与人类文明的产生 D.历史条件影响古代多元文明3.有学者指出,从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数百件石网坠和制作精美的骨鱼叉、鱼钓钩,可以了解到鱼类为当时饥寒交迫的人们提供了急需的生活资料,因此,多数考古学家把鱼纹图形确认为半坡人的图腾也不足为奇。这可用于说明,在当时(

)A.母系氏族社会走向衰落 B.原始农业得到较快发展C.图腾崇拜受到广泛推崇 D.采集渔猎仍占重要地位4.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了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材料中的连锁反应不包括A.文明的优化 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文字的产生5.秦朝时,设有不同级别的田官。各级田官不仅要过问何种庄稼应每亩播种多少种子,而且还得视土地的肥瘠不同,允许生产者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种子多少的方便。田官的设置说明秦朝(

)A.法律异常严苛 B.农业受到重视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僚机构臃肿6.在中世纪,原产于亚洲的香料成为欧洲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16世纪以来,欧洲民众对香料的癖好席卷一切:鱼、肉、果酱、汤,甚至饮料都掺入香料。这说明(

)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B.美洲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的口味 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转向奢侈7.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小麦、水稻、苹果、葡萄、黄瓜、豌豆、甘蔗等。这一状况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食物物种交流 B.人们的饮食习惯得到根本改变C.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 D.物种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8.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而日益成为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美洲地区的开发 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C.美洲物种的外传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9.在美洲,小麦是欧洲移民的主食,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1776年,《美国农业》记载:“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等谷物,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当地农民谈道:“小麦收割后,被大量卖到里沃德岛、新西兰等地。”这说明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A.改变了美洲居民的饮食习惯 B.打通了欧亚间的新商路C.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10.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而侵占草地、损耗土壤肥力和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后被列为全球性入侵物种。据此A.人类应该消灭紫茎泽兰等物种 B.外来物种引进适应了生态环境C.物种传播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 D.引进物种应该了解其生物特征11.鲟鱼是一种对水质比较敏感的鱼类,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严格。19世纪之前,莱茵河下游曾盛产鲟鱼,以鲟鱼卵制造鱼子酱也是当时该地的一大特产。从19世纪末开始,沿线各国政府开始颁布法令限制捕捞鲟鱼,1920年,各国政府完全禁止了捕捞鲟鱼,但这也未能阻止鲟鱼自1942年起绝迹于莱茵河流域。莱茵河鲟鱼捕捞业的衰落A.是政府生态观念淡漠的结果 B.根源于该流域渔民过度捕捞C.折射出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 D.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失败12.《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荨,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我国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古代政府重视物种交流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发展13.1820年,生活在伦敦的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这一记录旨在说明A.化学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B.消除饥饿是各国重要职责C.工业革命必然会造成食品污染 D.农业现代化丰富食物供应14.1815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规定了禁止谷物进口的法令,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1846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级的推动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保护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航海条例》。这说明当时英国A.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B.国际关系的紧张引发了矛盾冲突C.议会的立法权受到了工人民众的抵制 D.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助推了政策的调整15.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A.改革开放使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已逐渐落后于中国16.食品工业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方式等。在现代,工业化食品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如广受欢迎的辣条、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这说明A.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 B.工业化食品提高了工业化水平C.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日常食物种类 D.工业化食品符合了国人饮食习惯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纪后半叶,借助跨越太平洋的白银贸易,玉米进入了中国。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宽松,这之后,中国的农民们便能够对山上贫瘠的荒地进行耕作了。玉米由西部和南部广袤的田间,开始进入全国各地。以前,从未有过一种农作物能在中国比较温暖潮湿的山区获得高产,玉米的引种使南部和西南部人口得以增加,这成为那里反叛的起因。幸运的是,中国免除了完全依赖玉米引起的蜀黍红斑和其他的营养不良症状,不仅仅是大豆和蔬菜在继续提供维生素,与玉米一起传播开来的新大陆的其他农作物也改善了乡村的营养状况。——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丈量的世界史》材料二

四川川中地区自清乾隆以后,人口增长很快,除了一部分为自然增长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这些移民入川后,在水田已经耕垦殆尽、以垦山为业的情况下,选择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大约嘉庆以后,玉米已在山区占据绝对优势,“山居广植以养生”,“山民以作正粮”,“山地种之多茂,贫民赖以资主”。——摘编自苏生文《玉米在中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玉米在中国传播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玉米在川中山区占据绝对优势的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在中国传播产生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纪,英国各地粮价普遍上涨,加之国内粮食供求不平衡,造成对国外粮食供应的依赖有所增长,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冲突加剧。为解决这一问题,都铎政府任命专门的委员探查各地粮仓,查办国内粮食贸易中回积居奇、转售获利、垄断市场等问题。1534年、1536年,议会分别通过法案,禁止任何人拥有2000只以上的羊或两个以上的农场。1555年,议会通过“限制谷物食品及木材出海法案”。爱德华六世时期,政府正式设立粮食储备委员会。1578年,粮食储备管理权从市政机关转到商人公司组成的12个同业联合会手中,粮食储备开始走向商业化。这些措施对平衡国内各地粮食供求、稳定粮价、接济穷人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摘编自王明伟《16世纪英国粮食政策研究》材料二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党和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当成首要任务来抓,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向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群众。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外示范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技术成果示范带动超过450万亩,在温室技术、花卉种植等领域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好评。——摘编自赵磊《全球粮食安全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都铎王朝应对粮食安全的背景和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1.A2.A3.D4.A5.B6.C7.A8.C9.C10.D11.C12.A13.A14.D15.C16.C17.(1)特点: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平原到山地;由西部和南部进入全国各地;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2)表现:玉米产量高;玉米成为山民的主要粮食。(3)影响:丰富了食物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推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山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言之有理亦可)18.(1)背景∶新航路开辟,食物物种的交流传播,英国人口增加;英国海外贸易发展;欧洲商业格局的改变;英国各地粮价普遍上涨,国内粮食供求不平衡;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冲突加剧。(答出任意三点即可)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