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_第1页
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_第2页
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_第3页
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_第4页
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特殊情境目标的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第一节顺水推舟:拈连【定义】拈连是甲乙两事物连着说时,顺势把原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巧妙地连用到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拈连又称“顺连”。

【要素】拈连格中的甲乙两事物,一般甲事物是具体的,乙事物是抽象的。拈连词就是在甲乙两事物中被移用的词语,它是拈连修辞格的基本要素。

【例文】①家是倾了,而“年貌长新”的希望适得其反,连自己的健康也倾了!(郭沫若《李白与杜甫》)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你要为我钉一颗小小的纽扣,你说:“可别让凉风吹着你们。”滴着难舍的泪,缝啊缝啊,你颤抖的手拉着我的衣襟;哨子响过,你站进队里,衣襟上钉上了一颗滚烫的心!(李瑛《战斗喜报·哨子响了》)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③那天,经过酒店门口,阿Q不但摸了她的头皮,还拧了她的面颊,尽管她气得哭着骂“断子绝孙的阿Q”,但一位豆蔻年华的姑娘,被压抑了很久的少女春情却被阿Q这一摸一拧间摸醒了,拧开了。(陈国凯《摩登阿Q》)④越靠近前沿,大地上的各种规定就越密集越有力,一条咬住一条,把日子绑得十分硬实。你触动一条等于触动一片。(朱苏进《第三只眼·4》)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种类】按照移用词语的本义(本用)和临时义(拈用)的位置不同,拈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甲事物在前,乙事物在后;一种是乙事物在前,甲事物在后。按照本用和拈用在上下文里出不出现,又可以将拈连分为单项式和双项式两类。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1.甲乙两事物连说时,具体的甲事物和拈连词放在前面,抽象的乙事物和临时义放在后面。如:①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候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浓厚。我们却又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②水调数声持酒听,午睡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悠悠空记省。(宋·张先《天仙子》)6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甲乙两事物连说时,抽象的乙事物和临时义放在前面,具体的甲事物和拈连词放在后面。如:不挣学问只挣钱,不爱识字喜钞票。这个思想从哪里来的?(张黎群《领袖·良师·朋友》)3.单项式单项式是指拈连词用于乙事物中,只出现临时义(拈用),而词语的本来意义、一般用法(本用)并不出现。如:①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晋·陶渊明《拟古》九首之一)7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五日绝早过苏州。两夜失眠,烦困已极,而窗外风景,浸入我倦乏的心中,使我悠然如醉。(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四》)4.双项式双项式是指拈连词(拈用)不仅出现在甲事物中,而且出现在乙事物中。如:①这时候,和我同车的一位老汉站在车窗前面,眯着眼睛,向外望着那一群群在田野上劳作的人们,望着那大风,自言自语地说:“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足。刮吧,使劲地刮吧,刮来个丰收的好年景,刮来个富强的好日子。”(峻青《秋色赋》)8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绕到L君的寓所前,便打门,打出了一个小使来,说L君出去了,须得午饭时候才回来。(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③连日不住的狂风,吹灭了空中的太阳,吹熄了胸中的灯亮。炭坑中的炭块呀,凄凉!(郭沫若《心灯》)9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第二节

称此言彼:借代【定义】借代又称“代替”、“代称”、“换名”等,是间接地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用与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或事物来代替,即把本体换个名字,换个说法,用同本体事物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名称的修辞法。

【要素】借体和本体是借代的两个要素。借体是所借用的人或事物,本体是所代替的人或事物。10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例文】①在口粮紧张的情况下,他不相信用粮食奖励养猪是积极的办法,因为大部分社员想方设法养猪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奖励粮来弥补口粮,小耳朵盼大耳朵的粮食吃,养猪事业是不会有多大的发展。(高晓声《“漏斗户”主》)②她满眼发了惊疑和失望的光。“是的……。我知道,我们粗人,什么也不知道。就怨我爹连人情世故都不知道,老发昏了。就专凭他们‘老畜生’‘小畜生’摆布……”(鲁迅《彷徨·离婚》)11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③“对,我们,凭什么受这个湖北佬管?他算老几?”那干部晃着手里的党证,“粮食集中,给他?叫这个‘九头鸟’带走了怎么办?”(王愿坚《虹》)④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

1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1.从旁借来看,由于随伴事物涉及多个方面,因而旁借的特点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1)借特征或标记来代替本体。如:①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唐·刘禹锡《竹枝词》)②警察吆喝着连抓带拖的弄进一个十八岁的学生来,苍白脸,脏衣服,站在下面。马褂问过他的姓名,年龄,籍贯之后,就又问道:“你是木刻研究会的会员么?”(鲁迅《写于深夜里》)“银钏金钗”借代妇女;“长刀短笠”借代农夫。1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借所在的区域或所属来代替本体。如:①何老大娘一共有三个儿女。大儿子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二女儿是个老干部,在福建省工作。老三就是英梅的丈夫,参加志愿军去了朝鲜……最近这些日子,福建照样有信,朝鲜可不来信了。(康濯《最高兴的时候》)②强公室,杜私门,于是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秦·李斯《谏逐客书》)借“诸侯”代诸侯的领地1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3)借产地或作者来代替本体。如:①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唐·白居易《春尽日》)“昌明”是古代蜀的一个地名,此地盛产茶叶,故诗中借“昌明”代昌明所产的茶叶。②吾喜长短句,最喜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陈毅《冬夜杂咏·吾读》)借“苏辛”及其名号来代他们两人的诗词。1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4)借原料或工具来代替本体。如:①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鲁迅《头发的故事》)借“洋布”代旗。②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唐·白居易《望月有感》)借“干戈”代战争。16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从对代来看,世界上万事万物是相对应而生的,而事物间的对应现象又是形式多样的,故对代的特点也很多,概括如下。(1)原因和结果相代。如: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唐·白居易《长恨歌》)以“倾国”代倾国倾城的美人。②三仙姑半辈子没有脸红过,偏偏这会沉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以“脸红”、“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代惭愧17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具体和抽象相代。如:①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意思是死了,出去就回不来了——代指随时“有牺牲的精神”,是借具体的形象来代本体。②星落玉宇白,日生绮霞丹。冰轮未肯去,相看尚团团。(宋·范成大《残夜至峰顶上》)以“冰轮”代月亮,是以抽象的事物来代本体。18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3)部分和全体相代。如: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帆”代船,是借部分代全体。②埠头上满是人。为要寻出有否知己的谁,一意的注视着人们的脸。然而没有,并无一个人。(鲁迅《现代日本小说集·省会》)“并无一个人”的“人”字,并不是指埠头上所有的人,而是指“知己”,是借全体代部分。19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4)特指和泛指相代。如:①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唐·王勃《滕王阁序》)“杨意”指杨得意,他曾向汉武帝推荐司马相如,这里以“杨意”代所有推荐贤士的人;“钟期”指钟子期,春秋时乐师俞伯牙的知音,这里以“钟期”代知音。两者都是以特指代泛指。②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清·曹雪芹《红楼梦》)“劳什子”泛指东西,这里特指“那玉”;“孽障”泛指不听话的、作乱的人,这里特指贾宝玉,是贾母对他的爱称;“命根子”泛指一切宝贵的、如同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这里特指“那玉”。“劳什子”和“命根子”都是以泛指代特指。20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第三节移花接木:移就【定义】移就也称“转借”、“移状”、“移用”,就是当甲乙两事物连在一起时,把原来属于甲事物的性状词语移用到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格。【要素】移就修辞格的基本要素是含有移用词,这个移用词即是原来属于甲印象的性状,后移用到乙印象中。21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例文】①等我把一盘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时候(小的时候,我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那可爱的荠菜会享受到今天这样的“荣华富贵”),他们也还是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张洁《挖荠菜》)2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一百棵木瓜一百棵梨;家家户户欢乐歌声起;我们种的是幸福树,我们种的是社会主义。(李季《人人来种幸福树》)③两个看坡的老人,地头上禾稼丛里,领一条狗,曳一杆猎枪,在夜色凄茫的时候,吸烟说杂话,听禾苗刷刷的长,那夜谈是有田野风的。(吴伯箫《夜谈》)2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④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朱自清《欧游杂记·威尼斯》)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鲁迅《彷徨·祝福》)2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种类】移就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移就词是表示人的感情和心理的词语,即把人的思想感情移到事物上。另一种是:移就词是表示事物的词语,即把属于甲事物的性状移用到乙事物上。1.把人的思想感情移到事物上,是将表示人的思想、行为、动作、心理等的词语移到事物上,以此来修饰事物。如:①醉袖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2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宋·柳永《望海潮》)26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③夕阳将诗人交付给烦闷的夜了,叮咛道:“把你的秘密都吐给他了罢!”(闻一多《初夏一夜底印象》)2.把属于甲事物的性状移用到乙事物上,就是将原本属于甲事物、用来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用到乙事物上,去修饰乙事物。如:①吟了好几年而终竟不曾足成的断句“秋花当砌有衰意”,向来以为颇足表现感秋的怀抱,今年也遗忘得干净了。他怀着一腔温暖的情绪,中间透着希望的火焰,即以此观外界,觉得没有一件东西该称为哀愁的。(叶绍钧《线下·一个青年》)27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在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打打舒身都嫌烦。一头栽到床,怕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活像一条死猪。熟睡中,踢来拌去的乱梦,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心同躯壳是同样的懒呵。(吴伯箫《山屋》)③德子折身坐起,接过碗。那里头,红枣、莲子、白木耳,熬好了,撒上白糖,早拿凉水镇着,这会儿吃起来,又甜,又凉,又腻乎,德子一勺一勺擓着吃,咂摸着生活的甜蜜。(霍达《红尘》)28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第四节

人面桃花相映红:映衬

【定义】就是说写中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要素】必有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借以形成对照。29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例文】①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②寂静的黄昏,窗外飞舞着雪花,一阵紧似一阵,低垂的帐帷中传出的痛苦呻吟,一声惨似一声!我黑暗中坐在火炉畔,望着药壶的蒸汽而沉思。(石评梅《雪夜》)“一声惨似一声”的呻吟衬托了黄昏的寂静。30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种类】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1)正衬——利用同主要事物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作陪衬。例如:我站在那个有路可上的近二千米的山顶,极目眺望,在湛蓝的天穹之下,那一望无际、形态各异、连绵不断的山外有山的吕梁山脉的蓝色连山,好像成了北武当山的天然屏障。我虽不能设想传说中的真武大帝的自得其乐,但也感到心胸开阔,有时,山鹰在天空里从容飞翔,我仿佛也能体验它的自由感。(王朝闻《北武当游》)用壮丽的山色衬托作者开阔的心情。31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以桃花潭水之深正衬与汪伦的感情之深。③她的歌声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疲惫的旅人憩息在绿阴旁,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在最遥远的赫伯利群岛,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诗中以夜莺和杜鹃婉转优美的歌声来衬托刈麦姑娘动人心肠、暖人心房的美妙歌声3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反衬——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例如:①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路遥《人生》)以“老黄猫的呼噜声”从反面衬托窑里的安静。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去年的欢快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3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③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有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熏熏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鲁迅《祝福》)以描绘鲁镇除夕“祝福”的气氛和声响,强有力地衬托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3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第五节因地制宜做文章:析字【定义】析字——是一种说写中利用汉字特有的条件,通过离合或增损字形的方法来巧妙地表情达意的修辞方法。【要素】根据字的形、音、义,进行化形、谐音、衍义3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例文】①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宋·吴文英《唐多令》)36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且说王婆看着西门庆道:“好手段么?”西门庆道:“端的亏了干娘,智赛随何,机强陆贾,女兵十个九个都出不了干娘手。”王婆又道:“这雌儿……如何?”西门庆道:“这色系子女不可言。”(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色系→绝③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后汉书·五行志》)千里草→董;十日卜→卓37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④雁鹅飞过重重山,鲤鱼游过重重滩;门字里面有个口,问哥出外几时还!(桂东南民歌)⑤凶险呢!现在什么都进步了,丘八爷的聪明简直可以做从前长毛的祖师。他们跑进人家去搜查,不开箱子,不拉抽屉,只见地板就撬起来。逢到泥地皮,他们一桶两桶地泼水在上面。要是水渗下去得快,知道毛病来了,一定是新近掘过的。(叶绍钧《线下·外国旗》)38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种类】析字修辞格可以分为化形析字、谐音析字和衍义析字三大类型。其中,化形析字又可以分为离合、增损和借形三小类,谐音析字又可以分为借音、切脚和双反三小类,衍义析字又可以分为代换、牵附和演化三小类。

1.化形析字化形析字又可以称为“拆字”,即将汉字的偏旁部首或者笔画加以分合增减而构成别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析字法。有三个小类。39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1.化形析字(1)离合化形析字它是将汉字的偏旁拆开成几个汉字,或者将几个汉字合成一个汉字。如:①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40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张俊民道:“胡子老官,这事凭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王胡子道:“我那个要你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③二人恩情,都间阻了,约一个多月,不曾相会一处。金莲每日难挨,绣帏孤枕,怎禁画阁凄凉,未免害些木边之目,田下之心,脂粉懒匀,茶饭顿减。(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41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增损化形析字它是在原本的汉字中增加或减少某些笔画成为别的新字的析字法。如:①紫芝道:“都已赏脸饮了,说笑话罢。设或是个老的,罚你一杯。”玉儿:“就以我的姓上说罢。有一家姓王,弟兄八个,求人替起名字,并求替起绰号。所起名字,还要形象不离本姓。一日,有人替他起道:第一个,王字头上加一点,名唤王主,绰号叫做硬出头的王大。第二个,王字身旁加一点,名唤王玉,绰号叫做偷酒壶的王二。第三个,就叫王三,绰号叫做没良心的王三。第四个,名唤王丰,绰号叫做扛铁枪的王四。第五个,就叫王五,绰号叫做硬拐弯的王五。第六个,名唤王壬,绰号叫做歪脑袋的王六。第七个,名唤王毛,绰号叫做拖尾巴的王七。第八个,名唤王全,”玉儿说到此处,忽向众人道:“这个全字本归入部,并非人字,所以王全的绰号叫做不成人的王八。”(清·李汝珍《镜花缘》)4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昨天编完了去年的文字,取发表于日报的短论以外者,谓之《且介亭杂文》。(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3)借形化形析字法[别解]它是假借现成字的字形,而改变它的意义的一种析字法。如:①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作是“外人”,你却看着是“内人”一样呢!(清·曹雪芹《红楼梦》)4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众议未定,芸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众笑曰:“诺。”众去,余问曰:“卿果自往乎?”芸曰:“非也。妾见市中卖馄饨者,其担锅灶无不备,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调端整,到彼处再一下锅,茶酒两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曰:“携一沙罐去,以铁叉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称善。4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芸问曰:“今日之游乐乎?”众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沈三白《浮生六记·闲情记趣》)4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谐音析字谐音析字是利用字与字之间的音同或音近,借别的字来代表本字的一种析字法。它又可分为三小类。(1)借音谐音析字它是借用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其他字来顶替本字,构成比较隐含的意义。如:①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清晨”的“清”是借与“青”字的音相同,所以用到诗中顶替“青”来与“白”相对的。46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季苇萧笑说道:“你们在这里讲盐呆子的故事?我近日听见说,扬州是六精。”辛东之道:“是五精罢了,哪里六精?”季苇萧道:“是六精的很!我说与你听:他轿里是坐的债精;抬轿的是牛精;跟轿的是屁精;看门的是谎精;家里藏着的是妖精:这是五精了。而今时派,这些盐商头上戴的是方巾,中间定是一个水晶结子,合起来是六精。”说罢,一齐笑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季苇萧利用“晶”和“精”同音,将“水晶”归入“精怪”一类,凑成“六精”,47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切脚谐音析字它是用与本字具有相同声母的一个字和与本字具有相同韵母的一个字拼合起来代表本字的析字法。如:①正忧坐客寒无席,遗我新蒲入突栾。(王廷《宁公端惠蒲团》)“突栾”这两个字是“团”字的分切字。

48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多九公道:“……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且瞪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紫衣女子听了,望着红衣女子轻轻笑道:“若以本题而论,岂非吴郡大老倚闾满盈么?”(清·李汝珍《镜花缘》)“吴郡大老倚闾满盈”运用的是切脚谐音析字格。“吴郡”前一个字的声母“W”和后一个字的韵母“un”(古汉语中写成“üen”),现代汉语拼合起来,组成“问”的读音;“大老”前一个字的声母“d”和后一个字的韵母“ɑo”拼合起来,组成“道”的读音;“倚闾”前一个字的声母“y”和后一个字的韵母“ü”拼合起来,组成“于”的读音;“满盈”前一个字的声母“m”和后一个字的韵母“inɡ”拼合起来,组成“瞑”的读音。将它们连起来就是“问道于瞑”。

49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3)双反谐音析字它是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将它们切合成一个字,再用后一个字的声母和前一个字的韵母切合出另一个字,即用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交叉相配合的一种析字法。如:先是文惠太子立楼馆于钟山下,号曰东田。……东田,反语为颠童也。(《南史·郁林王记》)50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3.衍义析字衍义析字是用同意义的词语来代替本字,或者仿照某个词语临时造出一个词,或用一个词的某种解释来代替本字的析字法。它又分为三小类:(1)代换衍义析字它是用同义字来代替本字,即换个说法。如:①宋人宋子京……与欧阳文忠并修唐史,往往以僻字更易旧文,文忠病之,而不敢言,乃书“宵寐匪祯,札闼洪庥”八字以戏之。宋不知其戏己,因问此二语出何书,当作何解。欧言:“此即公撰《唐书》法也。宵寐匪祯者,谓夜梦不祥也;札闼洪庥者,谓书门大吉也。”宋不觉大笑。(《涵芬楼文谈》)“宵”与“夜”、“寐”与“梦”、“匪”与“不”、“祯”与“祥”、“札”与“书”、“闼”与“门”、“洪”与“大”、“庥”与“吉”等分别是同义词。51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月娘教丫头拿个坐儿,教他坐;分付丫头媳妇,赶着他叫五娘。这妇人坐在旁边,不转睛把眼儿只看吴月娘:约三九年纪。因是八月十五生的,故小字叫做月娘。(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月娘”是小说中西门庆的大老婆,“他”是指潘金莲。这是潘金莲第一次到西门庆家时,见到的吴月娘的形象。“约三九年纪”是指三乘以九,即二十七岁的意思,这里不直接写吴月娘的年纪,而换个说法,这种手法就是衍义析字中的代换法。5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牵连衍义析字它是随着说话的意思牵附上去,仿照前文中的某词,临时造出一个词语来的析字法。如:①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必是丫头们懒怠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论理我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可就大了。”说着,抿着嘴儿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清·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去找贾宝玉,谁知贾宝玉的两个丫环正在拌嘴,以为她是薛宝钗,便没给她开门。黛玉以为是宝玉不理她,就生宝玉的气,宝玉知道后,忙去跟她解释。这段话是贾宝玉解释后,林黛玉说的话。“宝姑娘”其实是指“薛宝钗”,“贝姑娘”是林黛玉根据“宝贝”两个字的意义相连、相当,而临时造出来嘲讽宝玉亲近薛宝钗的词语。5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3)演化衍义析字它是将对本字的解释词语用来代替本字的析字法。如:开皇中,有人姓出名六斤欲参(杨)素,赍名纸至省门,遇(侯)白,请为题其姓。乃书曰“六斤半”。名既入,素召其人,问曰:“卿姓六斤半?”答曰:“是出六斤。”曰:“何为六斤半?”曰:“向请侯秀才题之,当是错矣。”即召白至,谓曰:“卿何为错题人姓名?”对曰:“不错。”素曰:“若不错,何因姓出名六斤,请卿题之,乃言六斤半?”对曰:“白在省门,仓卒无处觅称,即闻道是出六斤,斟酌只应是六斤半。”素大笑之。(《太平广记》二百四十八引《启颜录》)姓名:“出六斤”→六斤半5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第六节大珠小珠落玉盘:叠字

【定义】复叠又叫“复迭”,就是把相同的字或词语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以此来表情、达意、状物的一种修辞格。

【要素】复叠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字或词语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5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例文】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宋·李清照《声声慢》)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56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老舍《骆驼祥子》)【种类】复叠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复辞,一类是叠字。其中叠字又可以分为独用的叠字和镶用的叠字两小类。57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1.复辞复辞又叫“复字”、“叠现”,就是指连在一起的字或词语,它们虽然字、音相同,但意义并不相同的一种复叠类型。复辞的主要作用是在语音和字面上可以形成一种复沓美和节奏感,意义深邃,又交相错综,独具匠心。如: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②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58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叠字叠字又叫“叠音”、“迭字”、“重言”等,就是指相同的字或词语连在一起,而且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没有改变的一种复叠类型。它的主要作用是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增加语调的和谐,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它可以分为独用的叠字和镶用的叠字两种类型。(1)独用的叠字独用的叠字前后不加字来修饰,比如“悄悄”就是独用的叠字。(如果在它前面加上一个表修饰的字“静”,则是前面加了修饰字,便不属于独用的叠字,而属于镶用的叠字)如:59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①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②尤其是马恩斯与考勃伦兹之间,两岸山上布满了旧时的堡垒,高高下下的,错错落落的,斑斑驳驳的:有些已经残破,有些还完好无恙。60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镶用的叠字①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老舍《骆驼祥子》)61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第七节:改类变性,别致生动:转品【定义】转品又叫“转类”,就是在说话作文时,临时转变词的语法功能,将甲类词当乙类词用。这种修辞格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

【要素】甲类词活用为乙类词是转类的基本要素。

【例文】①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以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6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汉·司马迁《史记·信陵君列传》)③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敌;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④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⑤6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种类】转类可以分为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五种类型。

1.名词用作动词临时转变名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动词来用的转类。如: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③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2.使动用法在一般的句子中,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采用了使动用法,那么句子的主语就不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这个动作。使动用法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一种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一种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名词使动用法它是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可以用“使……(怎样)”、“让……(怎样)”来翻译。如: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唐·柳宗元《捕蛇者说》)6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经·小雅·斯干》)“西南其户”在这里的意思是“使其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2)动词使动用法它是指句子的主语使其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通常可译为“使……(怎样)”、“让……(怎样)”。如:①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66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其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3)形容词使动用法它是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通常可以译为“使……怎么样”。如:①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三国魏·曹操《置屯田令》)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清·蒲松龄《促织》)67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3.意动用法它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者认为宾语是什么样的。它只限于名词和形容词,动词没有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它是指主观上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①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是未为忠臣也。公子得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汉·司马迁《史记·信陵君列传》)“自骄而功之”→“自己骄傲而且以之(救赵)为功”。

68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宋·苏轼《前赤壁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它是指当事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如: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69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4.名词用作状语它包括时间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在古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具体作用常见的有表比喻、表对人的态度、表处所和表动作赖以实现的工具和方式等。(1)时间名词作状语。如: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70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蹙”,形容词,紧迫的意思,“日”用在它的前面作状语,表示“一天天”的意思。(2)方位名词作状语①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汉·司马迁《史记·信陵君列传》)“北”和“西”是方位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意即为“在北边”、“在西边”。71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这句话的意思是:天渐渐黑了,于是把双脚放在前面,双手放在后面支撑着地,坐着往下滑。“下”是方位名词作状语,意为“往下”的意思。(3)普通名词作状语A.表示比喻。它是用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方式、状态,含有“像……一样”、“跟……一样”的意思。如: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续补部分)“磬”是古代的打击乐器,形似曲尺,是普通名词。“磬折”意即“像磬那样弯着腰”,表示比喻,用作状语。②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秦·李斯《谏逐客书》)7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B.表示对人的态度。它是用对待作状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态度,来对待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含有“像……似的”、“当作……似的”、“用待……的态度”等意思,也含有比喻修辞意味。如: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兄事之”意为“用接待兄长的礼节来接待他”,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②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7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C.表示处所。当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的,将古汉语翻译为现代汉语时,往往要加上适当的介词,比如“从……”、“在……”等。如:①舜勤于民而野死。(《国语·鲁语》)“野”是表示处所,所以要在“野”的前面加上介词“在……”,译为“死在野外”。②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国语·越语上》)7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D.表示工具方式。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或进行的方式,在翻译时往往也要加上适当的介词,如“用……”等。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5.动词作状语它一般是把作状语的动词直接加在谓语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如:①跳往助之。(《列子·汤问》)②往来视之。(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7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第八节

上下递接,前后蝉联:顶真【定义】顶真又称“顶针”、“联珠”、“蝉联”、“联语”、“递代”等,是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或者把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上递下接,把话接连说下去,巧妙组织句子的一种修辞格。

【要素】顶真修辞格中含有纽带词,即前面句子后边的词语和后面句子前边的词语相同,这个相同的词语便是纽带词。76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例文】①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唐·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77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鲁迅《呐喊·阿Q正传》)③在康桥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阿!我那时蜜甜的单独,那时甜蜜的闲暇,一晚又一晚的,只见我的倚在桥阑上向西天凝望:——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78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④山不只是给人散步的。山上最好种树,树林里最好建寺、修道院、疗养院或养老院,让木鱼、佛经与圣乐唱出山的幽静,让幽静为老病者的休息。至于庙或大学,最好建在容易接近普通人的地方,让香客容易进庙,庙溢出香火,让读书人容易进人间,人间进学校。(许达然《跫然想起散步》)79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种类】顶真按照蝉联单位的大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每句蝉联,也称“联珠”;第二类是章和章之间蝉联,也称“连环”。如果按照顶真的复杂情况,可以分为单线顶真和多线顶真两类。1.顶真按照蝉联单位的大小来分,分为每句蝉联、章和章之间蝉联。(1)每句蝉联每句蝉联又称“联珠”,是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中,前句末尾词语作为后句开头词语的修辞格。如:80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人间世事,恨和尚往往就恨袈裟。幽默和小品的开初,人们何尝有贰话。然而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和小品,幽默那有这许多,于是幽默就是滑稽,滑稽就是说笑话,说笑话就是讽刺,讽刺就是漫骂。(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③我在暇时翻阅旁人的著作的时候,最喜欢读的,是他的日记,其次是他的书简,最后才读他的散文或韵文的作品。以己度人,类推起来,我想无论那一个文艺爱好者,大约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郁达夫《日记文学》)81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章和章之间蝉联章和章之间蝉联又称“连环”,即在几段文字中,用前段最末的句子(或词语)作为后段开头句子(或词语)的修辞格。如:不愿久偷生,但愿轰烈死。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苍生久涂炭,十室无一完。既遭屠戮苦,又有饥馑患。饥馑匪自天,屠戮咎由人。富者余粮肉,强者斗私兵。(郭沫若《棠棣之花》)8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按照顶真的复杂情况来分,分为单线顶真和多线顶真。(1)单线顶真单线顶真是指下句开头紧顶上句末尾的顶真。如:①他这等的一个孝义性情英雄志量,如何肯甘心忍受;偏偏的又有个老母在堂,无人奉养。这段仇愈搁愈久,愈久愈深,愈深愈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8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这阿昭一见我就飞跑,大约将我当作一只狼或是什么,我实在不愿意去送她。——但是我也就送她了,对母亲只要说阿顺见了喜欢的了不得就是。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云。(鲁迅《彷徨·在酒楼上》)③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游动笛声起,笛声悠扬卷浪波。浪波翻腾激情涌,激情滚滚似江河,江河流水深又长,长笛伴我唱新歌。(古月《草原春草》)8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多线顶真多线顶真指隔句顶真的修辞现象,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形式。如:①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为人乐善。(唐·韩愈《原毁》)②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莫知其是,则不间而自疏;不见其非,则有时而自昵。(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8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③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故先生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渠,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备裘具,清风至而修城廓宫室。’”(《国语·单子知陈必亡》)86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第九节:旁征博引,凸显胸臆:引用【定义】引用——又称“用典”、“引语”、“事类”、“用事”、“援引”等,就是在诗文中借用古今名人的名言和古今作品中的熟语、故事、典故,或在书面上和口头上长期流传的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格。

【要素】引用现成的、有名的、人们较为熟悉的语句。

目的是加深所言之词的意义。87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例文】①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彭荆风《驿路梨花》)“驿路梨花处处开”引自宋代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象征雷锋精神。②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能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林觉民《与妻书》)88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这段话有三处引用。第一处是“司马春衫”,“春衫”其实应为“青衫”,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第二处是“太上之忘情”,“太上”是指修养最高的圣人,引自《世说新语·伤逝》王戎所说的一句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第三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自《孟子·梁惠王上》。这些引用都是古代的名句,作者引用它们来安慰自己的妻子,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很具有说服力。89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种类】根据从不同角度来分类的情况,引用可以分为很多种。根据所引用的语句是否指明了来历,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类。根据所引用的语句是否被改动,可以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类。根据所引用的语句与原话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正引、反引、半引、借引四类。如果所引的语句是古代经典或典故,可以称为“用典”。

90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1.明引指直接指明引语的原说写者或书名篇名等且照引原文而不作任何改动,书面加引号标示的;或是直接指明引语的原说写者或书名篇名而略引大意、不引原话,书面上不加引号的;或是不指明引语的原说写者或书名篇名等而以引号江引语明确标示出来的引语。例如:①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91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列宁说: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我们许多同志缺乏分析的头脑。对于复杂的事物,不愿作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毛泽东《学习和时局》)9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暗引暗引又称“暗用”,就是不指明所使用的语句是引用,或者出自哪里,而是把它直接和自己的话融为一体,但又能给人以提示,使人产生联想,将引语原文和本文联系起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①啊,益寿里!你把我的寿命倒搅短了半日的辰光了。你这肮脏的程度,真有点像耶路撒冷的不净门。你自己的寿命或许可以多添些,你里面不是有不改其乐的贤者吗?找到了一九五一号了。矮矮的门楣,高我怕高不过两尺。门扇的黑漆已经变成黑灰。铜环好像是铁制的一样。啊,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郭沫若《百合与番茄》)9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你里面不是有不改其乐的贤者吗?”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雍也》,原文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一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人家不堪忍受而忧愁,颜回(孔子的学生)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多好啊,颜回这个人!”以此来表明益寿里也有这种不怕困难的贤者。“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一句出自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思是:“山不在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在乎有多深,有龙在这里游就有灵气了。”以此来表明不在乎益寿里是不是个好地方、干净的地方,有贤者在这里居住就会出名的。这里两处都是暗引,没有指明出处,也没有指明作者,而是取其原文或原句的意思,概括地引用,使人看不出有引用的痕迹,却又能产生联想,知道是引用的意思。9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另外有一种釜底抽薪之道,来挽回“望秋而落”的现象,就是重新下种,浇水施肥,使得不毛之地,再度杂草丛生。据说某位参议员曾经试过,照他在电视上亮相的尊荣来判断,成绩至多也只是差强人意,并不十分茂盛。本来耕耘收获之间,划不了等号,乃是常事,偏偏我会从各种角度,去担忧它的发展,说吹皱一池春水,与尔何干?都嫌过分宽容了。(吴鲁芹《杞人忧天录》)9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从意义上来分,是指以引语原意与表达者所建构的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为标准来分。准此,可将引用修辞格分为“正引”、“反引”、“半引”、“借引”四种。

1.正引指表达者在修辞话语中所欲表达的意思与引语原意是一致的,表达者是从肯定的角度来引用以申述自己的观点。例如:

①临近解放前,两岸人烟稀疏,强人多于百姓。穷到草都长不旺的地方,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好打劫。天下不太平,稀疏的当地人也不出远门,差不多到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地步。(黄晓萍《新城老滩》)96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②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一般百依百顺的,怎么忽然的这等执性起来?……他这一段是从至性中来,正所谓儿女中的英雄,一时便有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九牛拉不转”引用俗语。97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2.反引是指表达者在修辞话语中所欲表达的意思与引语原意正好相反,是反其意而用之,表达者引用原话的目的是要对之进行否定。例如:

①一句西方谚语说:“我们因不了解而结婚,因了解而分开。”胡茵梦同我结婚,正好相反——“我们因了解而结婚,倒因不了解而分开。”胡茵梦在我出狱后复出写文章支持我,写《特立独行的李敖》,她欣赏我的特立独行,我认为她了解我,但是,最后因不了解而分开了。(李敖《李敖回忆录》)

98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②“子入太庙,每事问。”至今传为美谈。但你入轮船,最好每事不必问,茶房之怕麻烦,之懒惰,是他们的特征;你问他们,他们或说不晓得,或故意和你开开玩笑,好在他们对客人们,除行李外,一切是不负责任的。(朱自清《海行杂记》)这段文字中引语出自《论语·八佾》,意思是:“孔子每次进太庙,事事都要问。”作者引用这句话是说,古人认为好问是一种美德,然后在后面指明现在轮船上就不能好问了。引用原话而变其意,是反引手法。99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3.半引是指表达者在修辞话语中所欲表达的意思与引语原意一半相一致,一半不一致或相反。例如:

诸葛亮有句名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六亿人民尽尧舜的现在,他们既有神机妙算的高度智慧,又有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冲天干劲。那么,谋事固然在人,而成事也就不由天作主了。……“谋事在人”这正是我们的努力,“成事在人”,这是我们的信念,向着预定的目标——战胜灾害——确保丰收,百折不饶,战斗到底吧!(樵渔《谋事在人,成事在人》)100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4.借引借引有两种。一种又称“改用”,就是原文的本意与所要表达的意义既不相同相似,也不相反相对,只是在某一方面有相关性。它可以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也可引起读者对故事的联想,增强形象性。例如:①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101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原意是写在苍凉的深秋独登高楼怅望,这里用来作为第一境,即表示追求理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柳永《蝶恋花》,原意是因为思念爱人而渐渐变得憔悴,表示相思之苦,这里用来作为第二境,即表示艰苦地追求、探索。“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原意是写无意中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心情,这里用来作为第三境,即表示取得成功、实现理想的喜悦心情。这三处引用都是写闺情离愁,作者以它们的相关性来比喻治学的三境,只是就引语原意加以引申而已,以此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并无深意,是借用的手法。102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

②西夏啊西夏,在历史的长河里,二百年,太匆匆,你来得迅,去得疾,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如一节戛然而止的雄浑乐曲,像一个酷烈而又浪漫的噩梦。

(雷达《走宁夏》)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103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另一种借引就是借用数学中的符号,组合成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有直观形象的艺术效果。例如:③倘不得已,我以为还不如带些兽性,如果合于下列的算式倒是不很有趣的:人+家畜性=某一种人。(鲁迅《略论中国人的脸》)

“人+家畜性=某一种人”,初看起来我们根本没有见过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理论、什么公式。在作者看来,带有“家畜”的驯服性格的“某一种人”,其实是无异于消除了“兽性”,没有了反抗精神的人,正如文中所说对他本身来说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只不过使“牧人喜欢”而已。作者借用数学中的符号“+”和“=”,使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巧妙而鲜明地表达了他主张反抗的严肃主题,因为驯服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只是使外国人喜欢而已。这样的描写言简意赅、干脆利落。104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④笔者认为,胡适所犯的错误,是因为他只注意到其不可分的一面,因此他得出了石头=贾宝玉=作者(曹雪芹)的结论,提出了自传说。(马力《从叙述手法看“石头”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胡适曾经片面地认为《红楼梦》的叙述者(石头)、主人公(贾宝玉)和作者(曹雪芹)实际上是同一个人。本文作者为了说明“他只注意到其不可分的一面”这个观点,借用了两个“=”号,就把胡适的这种错误观点简洁而又直观地表达了出来,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幽默感。105特殊情境目标修辞文本营构模式⑤天才=2%的灵感+98%的汗水。(爱迪生名言)

这句话是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我们今天也经常用到,证明天才并不是游手好闲就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