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唐宋诗词鉴赏课件_第1页
高考复习唐宋诗词鉴赏课件_第2页
高考复习唐宋诗词鉴赏课件_第3页
高考复习唐宋诗词鉴赏课件_第4页
高考复习唐宋诗词鉴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纪念中学:王金泉唐宋诗词鉴赏中山纪念中学:王金泉唐宋诗词鉴赏1“新课标”必修课程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选修课程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考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新课标”必修课程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文学体裁2一、了解点基本知识(章法)1、古诗与近体诗:古风、律诗(七律、五律)绝句(七绝、五绝)2、近体诗(律诗)的特点:[(1)结构(四联):首起、颔承、颈转、尾合;(2)格律:平仄、对仗(中间两联)、用韵(二、四、六、八句)、粘连(二三、四五、六七句第二字);(3):用典;(4)卒章显志]

例: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空余黄鹤楼。黄一去不复返,白干载空悠悠。晴历历汉阳树,芳萋萋鹦鹉洲。日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一枯荣。野烧不尽,

春吹又生。远侵古道,

晴接荒城。又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点题:古原、别情(别之境)承:写枯、荣转:“远芳”“晴翠”承上写古原;“古道”“荒城”转写人事(别)。合:呼应篇首,收束全篇。地鹤云川草暮岁火风芳翠送一、了解点基本知识(章法)1、古诗与近体诗:古风、律诗(七律33、绝句1、结构(四种类型)(1)通体对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杜甫(2)首二句对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4)通体不对仗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3)末二句对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秦观2、章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lian3、绝句1、结构(四种类型)(1)通体对仗(2)首二句对仗(43、区别主观解读与“误解”(1)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李群玉

)关于“书灰”动作的细节的理解“书灰”是活用“书空”的典故;在炉灰中书写;烧“书稿”而成灰(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5)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3、区别主观解读与“误解”(1)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5二、掌握点作家作品及时代(积累)时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王勃、陈子昂;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时代:北宋、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二、掌握点作家作品及时代(积累)6三、了解高考考什么高考设题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1)评价赏析型(04广东卷)(2)技巧赏析型(06广东卷)(3)对比赏析型(04福建卷)(4)完全开放型练习(5)课内外联系型(04北京题)(6)06其他高考题(06福建)(06江苏)(06江西)(06辽宁)(06湖南)(06重庆))三、了解高考考什么高考设题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7辨明类别(边塞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写景抒情诗)把握内容(情感)注意写法(虚与实、动与静、想象、白描、正面与侧面、衬托[正衬、反衬]、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四、注意整体把握辨明类别(边塞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咏物[8(一)明类别1、写景抒情诗(弄清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方法、意境、景物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咏物言志诗(弄清所咏之物的特点,其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3、边塞征战诗(弄清时代特点、诗歌风格,结合时代分析作者对战争的看法和写作目的;)4、咏史怀古诗(弄清所咏的历史事实,结合时代分析作者有无借古讽今;)5、即事咏怀诗(弄清所写何事,所抒何情)古诗鉴赏方法及练习(一)明类别1、写景抒情诗(弄清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方法、意境9(二)悟感情

写诗的主旨都是为了言情言志。我们评价古诗的主要内容,就是要透过诗歌的形象,揣摩品味其抒发或流露的情感、情趣、情怀。如:爱情、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离愁别绪、惆怅、失落、苦闷、国恨家愁、羁旅愁思等等。(二)悟感情写诗的主旨都是为了言情言10(三)抓意象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联Lian1(三)抓意象江汉杜甫答:“片云”111.表现手法2.修辞手法3.配套概念虚与实、动与静、白描、衬托[正衬、反衬]、正面与侧面、想象、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四)辨明手法1.表现手法(四)辨明手法12鉴赏要领

1、从题目识对象;2、从字面读感觉;3、从注释破难点;4、从作者知背景;5、从原作找依据;6、从题干得启示;7、从首联求特点;8、从尾句参主旨;9、从景物悟意境;10、从意境入情感。就诗论诗鉴赏要领1、从题目识对象;就诗论诗13

三闾庙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离思元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主要艺术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

起兴、以景写情三闾庙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14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主要艺术表现手法:_______想象

想象: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或以已有材料为依据,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月夜杜15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主要艺术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

比喻

赠汪伦李白比喻16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抑扬

手法:【中吕】朝天曲薛昂夫

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抑扬手法17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实手法: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虚18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王昌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比较(对比),多情之人,不及无情之物

手法: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王昌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19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手法:

侧面描写、借景抒情。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手法:侧面描20(五)咀嚼字词(析诗眼和析炼字)A、找诗眼。诗眼往往是指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而这个字往往又能传达整句诗乃至整首诗的精神。(五)咀嚼字词A、找诗眼。21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本诗的诗眼是-----

众花凋零,蜂蝶因无花可驻而纷纷过墙,诗人通过这些描写,抒发了惆怅、失落的惜春之情。最后一句的“疑”字是诗眼,它精练传神地表现了“我院春已逝矣,春不属于我矣”的惆怅与失落感。“疑”雨晴(唐)王驾本诗的诗眼是-----22B、析炼字。炼字其实就是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达情意;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僧敲月下门”。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蕴涵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B、析炼字。答题步骤:23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答题示例: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24(六)其他应注意的点

*辨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特色上,如: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口语化]、含蓄[蕴藉]、简洁)

*体味意境

(诗歌的诗味是通过意境来展现的,主题往往借助意境来表达。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诗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景是什么。意境是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则是构建意境的基本单位。)(六)其他应注意的点

*辨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特色251、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A、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生、绘行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炼字、用典、含蓄B、评价思想内容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发出……的感慨、流露……的倾向*注意表述、正确答题1、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注意表述、正确答题262、看清要求,就诗答题A、整体把握写什么(从题材方面入手: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B、大致领悟诗人的感情倾向C、把握答题的针对性*问“表达方式”,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问“修辞手法”,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问“艺术(表达)技巧(手法)”,则答想象、联想、衬托(正反衬)、对比、象征、用典、起兴,含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2、看清要求,就诗答题27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艺术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艺术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28

简析:两首诗词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穿,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时同地同景同,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而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欧词上阕说去年,下阕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充分地表现出来。简析:两首诗词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都表达了极29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1、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诗,“渡头”是(),“临圻”则是()。

2、首句中的“杨柳”既点明了(),又写出了“渡头”的(),还暗含()的深意3、后两句主要采用()[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

送别送别地点友人将去之地时令环境惜别怀远联想[比喻]依依不舍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1、从30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甲 乙

过华清宫(唐)杜牧

题华清宫(宋)杜常长安回望绣成堆,行尽江南数十程,山顶千门次第开。晓风残月入华清一骑红尘妃子笑,朝元阁上西风急,无人知是荔枝来都向长杨作雨声。

注:○1朝元阁:唐朝宫殿。○2长杨:指长杨宫,汉代宫殿。(1)、从这两首绝句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诗。(2)、这两首诗所咏的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讽刺了;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对历代王朝()的感慨。咏史送荔枝一事唐玄宗、杨贵妃的荒淫误国兴衰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1)、从这两首绝句的内容看,它31

宋诗词鉴赏宋诗词鉴赏32一、山水田园诗1、内容:山水风光、田园景色3、感情:愉悦、向往、闲适2、写景(景物特点、写法)一、山水田园诗1、内容:山水风光、田园景色3、感情:愉悦、向33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一、内容:诗中记一次邻村之游,描写了农村的美丽风光、热闹的节日气氛以及农家的纯朴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的深厚情谊。二、写法:第二、三联写景的角度:一为自然景物,一为社会风景(风俗)三、感情:四、其他:愉悦律诗的起承转合、第二联的哲理回《游山西村》陆游一、内容:诗中记一次34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内容: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的诗。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生活,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2、特点:(1)农村生活场景(2)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纯朴可爱。

(3)朴实的语言(4)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时田园35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农事的繁忙手法:白描,展示一幅明丽动人的农村山水图景(有声有色)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农村初夏36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叙述描写议论(感慨抒情)手法及情感的赏析:

颔联采用了拟人和动静结合的方法,颈联用了比喻的手法;颔联从大处落笔,颈联从具体入手;两联分别从声、形(态)、色、香几个方面分别生动地描绘出了夕阳下山村的静与美。

诗人触景生情,尾联则由见此山村美丽秋景而生慨,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37

东溪梅尧臣04(重庆卷)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东溪梅尧臣04(重庆卷)38二、咏史诗1、触点:古代遗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2、意图:借古讽今(社会现实、诗人自身)3、写法:以小见大、以景衬情、正面、侧面、议论二、咏史诗1、触点:古代遗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2、意图:39

过华清宫(唐)杜牧

题华清宫(宋)杜常长安回望绣成堆,行尽江南数十程,山顶千门次第开。晓风残月入华清一骑红尘妃子笑,朝元阁上西风急,无人知是荔枝来都向长杨作雨声。

注:○1朝元阁:唐朝宫殿。○2长杨:指长杨宫,汉代宫殿。1、内容:咏史2、思想感情:借送荔枝一事揭露唐玄宗杨贵妃的淫逸误国;由眼前凄迷景色抒发历史兴衰(或:兴废、更替)感。3、写法:以小见大、以景衬情过华清宫(唐)杜牧40

屈平庙陆游委命仇雠事可知,章华荆棘国人悲。恨公无寿如金石,不见秦婴系颈时。

注:章华:台名,楚灵王所建

1、内容:3、写法:2、感情:咏史诗爱国热情、对投降派的痛恨、坚信敌人必败借古讽今屈平庙陆游1、内41三、边塞(征战)诗1、内容: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生活2、感情:建功立业、厌战情绪、思亲怀乡、战争痛苦三、边塞(征战)诗1、内容: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生活2、42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3、表达技巧:

1、内容:边塞诗2、思想感情:

由统领全诗内容的是第一句诗(和戎诏下十五年)就可以看出这首诗揭露批判的主要对象是对金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诗中描绘了朱门按歌舞、沙场征人骨、遗民垂泪三个场景,这三个场景都贯穿于“月夜”之中,凝聚成一个整体关山月陆游3、表达技巧:1、内容:边塞诗2、思想感情: 43四、咏物诗1、物的特征:形、态、色2、感情:诗人在其描摹的事物中寄寓的感情。3、写法:拟人、比喻、正面、侧面、托物言志四、咏物诗1、物的特征:形、态、色2、感情:诗人在其描摹的事44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

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

犹得奉清觞。

残形(外)香质(内)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

虽枯不改香45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内容:咏物诗2、特点:猖狂、漫天飞舞、遮天蔽日3、手法:托物言志喻指没有节操、立场不坚定、反复无常、得志便猖狂的小人。4、意旨:咏柳曾46五即事感怀五即事感怀47

春日登楼怀旧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入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一、内容:即事感怀(即景抒情)二、分析:首联点题:登楼;中间两联写登楼所见,是写景,(动景静景);尾联抒发感慨:惊.春日登楼怀旧寇准一、内容:即事感怀(即景抒情)二、分48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这句诗借“野水”、“渡口”、“孤舟”的形象,描绘了孤寂的心绪。诗面上说“无人”,但画面上却“有人”,可谓构思奇特,反意为之。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不愧为夺魁之作,较之一般画渡船空自在河边漂荡的意境要新颖丰富得多了。(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答:这4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1)傍晚西风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拟人表现手法。50六理趣诗

蕴含哲理,富于理趣.简单说,就是以议论入诗六理趣诗

蕴含哲理,富于理趣.51唐人写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宋人写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唐人写山:宋人写山:52

观书有感朱熹琴诗

苏轼

昨夜河边春水生,若言琴上有琴声,

艨艟巨舰一毛轻。放在匣中何不鸣?

向来枉费推移力,若言声在指头上,

此日中流自在行。何不与君指上听?1、理趣诗:3、表现手法:蕴含哲理,富于理趣2、内容:

朱诗说明大船自在航行,是有其自在规律,离不开必要条件,硬是主观硬推,是无济于事的;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都不能取得好的结果,只有二者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朱诗是用比喻明理,用鲜明的现象来表现理趣;苏诗则是纯用议论(两个假设)来说明道理,表现理趣

观书有感朱熹53观书有感朱熹琴诗苏轼昨夜河边春水生,若言琴上有琴声,艨艟巨舰一毛轻。放在匣中何不鸣?向来枉费推移力,若言声在指头上,此日中流自在行。 何不与君指上听?1、两首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朱诗说明大船自在航行,是有其自在规律,离不开必要条件,硬是主观硬推,是无济于事的;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都不能取得好的结果,只有二者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朱诗是用比喻明理,用鲜明的现象来表现理趣;苏诗则是纯用议论(两个假设)来说明道理,表现理趣2、表达技巧:观书有感朱熹54春日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春日朱熹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55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56和子由渑池怀旧苏东坡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东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57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58②相同点:都是用比喻的手法谈读书的益处(或作用)(1分)

好处:两诗意在说理、谈“观书”体会,但却不着一“书”字,而是巧用比喻,从

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把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描写之中。既给人丰

富的美感,又给人哲理的启迪。(意思对即可)(2分)

②相同点:都是用比喻的手法谈读书的益处(或作用)(1分)5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6分)

观书有感二首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②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③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①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的一二句动与静巧妙相融,“鉴”字写出“半亩方塘”的澄澈明净,“徘徊”写出天光云影的闪耀浮动,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跃然纸上。

B.第一首诗的三四句颇蕴“理趣”——是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送来“活水”,才使“方塘”变得清澈如镜,才有了倒映天光云影的美丽。

C.第二首诗写一夜春水暴涨之后,原来因江水枯竭而行进艰难的“艨艟巨舰”就轻如羽毛,在江面上行驶自如了。

D.两首诗都寓含哲理,前一首强调只有不断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人的心智才能永远充盈澄澈;后一首强调读书只有讲究方法,才能不白费力气。

②两首诗写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试分析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6分)

观书有感二首60登飞来蜂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只因心中光明磊落,身处极顶高处。写景时寓论形象而且有哲理,诗人的才华,志趣此时显露无遗。登飞来蜂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61七“遗民”之作

七“遗民”之作621、内容:咏物诗2、特点:孤傲、不同流合污、高洁、不屈服3、手法:拟人、托物言志、象征4、感情:保持民族气节,坚持操守,不屈服,不降元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1、内容:咏物诗2、特点:孤傲、不同流合污、高洁、不屈服3、63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更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伴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是了失落色彩的景物来表达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作者对河山变迁的伤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金陵驿文天祥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来表64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情感:“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65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66宋词一、豪放与婉约(苏轼与辛弃疾)二、李清照的前后期词三、陆游的词(南宋词作)四、其他著名的词宋词一、豪放与婉约(苏轼与辛弃疾)67宋词的基本知识1、发展:起源于中晚唐,兴盛于宋。2、名称:曲子词、诗余、近体乐府、长短句3、类别: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4、结构:单调、双调、三叠、四叠5、词牌:同调异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江南好》;《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6、选调与情感:(《满江红》激越雄壮、《一剪梅》细腻轻婉、慢词抒缠绵)7、过片:(下片开头承上启下)8:风格:豪放与婉约(不是绝对)宋词的基本知识1、发展:起源于中晚唐,兴盛于宋。68

生查子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上阕说去年,下阕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充分地表现出来。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1、内容:2、写法:生查子69蝶恋花苏东坡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2、特点:1、内容: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

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古人曾这样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辽宁卷)蝶恋花苏东坡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2、特点:170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内容: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闺怨词。2、特点: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词的下片着重写情。景情交融。蝶恋花71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虚实、对比1、内容:悼亡词(悼念亡妻王弗)3、感情的表达江城子苏轼

72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上片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开始即以“万事非”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下片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挑灯夜补衣”,再现了亡妻日夜辛劳,甘于过清苦生活的场面。

1、内容:悼亡词2、手法:“挑灯夜补衣”的典型细节往事描写上,可见妻子勤劳贤慧,对丈夫温存体贴。这种既写今日寂寞痛苦,复忆过去温馨,终见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难忘。回肠荡气,十分感人。典型细节的描写鹧鸪天贺铸上片写妻子73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巳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写出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歌楼听雨() 客舟听雨()僧庐听雨()欢乐失意无奈可从线索(听雨)、对比、情景交融等方面入手

2、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74(1)线索特点:以“听雨”为线索,贯穿三幅画面,以“而今”为主,高度凝练地表达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境况、感受——青春年少的欢乐无忧,壮年生活的颠沛流离和悲凉,晚年历尽离乱后身心的憔悴枯槁.(2)高度概括:以五十六字的概括之笔极写自我人生历程和生命体验。时空跨度极大,词人对自己的一生际遇回忆体味,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时段,选择歌楼、客舟、僧庐三个典型地点,以“听雨”这样常见而又贴切的背景情节为贯穿始终的纽带,珠珠相串,井然有序,连缀成为一个浑然有机的整体。(3)含寄托,富象征::“歌楼”、“客舟”、“僧庐”,暗寓人生主要行迹,如:“红烛”、“罗帐”描绘“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适意快活;“断雁”(即孤雁)、“西风”渲染了词人的漂泊身世与孤寂心境,有游子怀乡之情愫。“僧庐”则点明词人遍尝悲欢离合,晚年引身而退,看似无情实则痛楚无限。(1)线索特点:以“听雨”为线索,贯穿三幅画面,以“而今”为75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全词写了词人三个生活阶段赏梅的情景和心情,请结合作者的身世,谈谈你的理解。答:第一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时期():________________少女时期少妇时期老年时期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清平乐76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内容:2、写法:以梦境写心境,将梦境之热烈、豪迈与梦醒之冷落、悲哀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有虚有实。上片梦中所见。下片梦后所感3、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比较(异同)夜游宫1、内容77摸鱼儿(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1)内容:表面上是写失宠女人的幽怨,实际上是抒发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深受排挤的沉重。(2)手法:比兴、象征、用典摸鱼儿(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1)内容:表面上是写失宠78此词是稼轩借登临之际,抒发自己英雄失意、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2、特点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比喻意象、比拟意象

比喻意象:玉簪罗髻;比拟意象:献愁供恨象征性隐喻意象“落日”“断鸿”为象征性隐喻意象。

典故意象

①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张翰思乡,弃官归里

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备鄙弃许汜计较名利地位

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桓温北伐途中慨叹光阴易逝

1、内容:此词是稼轩借登临之际,抒发自己英雄失意、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情。79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内容:上片写金陵的深秋景色,气象开阔宏大。下片集中写吊古伤今之感叹。2、特点:(1)王安石把国家兴亡这一重大题材带进词的创作领域,同时还以他那骨肃风清的格调而独树一帜。(3)用典妥贴,抒情与写景相互映衬对照,怀古与鉴今密切结合。(2)境界阔大深沉,景物雄浑壮丽,桂枝香(金陵怀80宋诗词里的愁1\苏轼的<大江东去>2\文人诗词里的愁.3\王安石的<>4\李清照的前后词5\辛弃疾的<丑奴儿>6\陆游的<咏梅>7\郑思肖的诗宋诗词里的愁1\苏轼的<大江东去>81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return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return82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评价主旨类常见名词术语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83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比)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常含比喻之意)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分析手法类84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语言风格类语言风格类8506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回06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粤秀峰晚望同黄香8604(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回04(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704(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回04(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8804(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2)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回04(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9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问: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参考答案①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敬。参考答案②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回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9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2)这首诗的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的字就难以达到这种效果。回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端居91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回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9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西卷)

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西卷)三江小渡9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辽宁卷)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回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辽宁卷)东坡9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湖南卷)

薛宝钗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湖南卷)薛95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96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重庆卷)

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前者描写的是春雷,“只待新雷第一声”寄托了作者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描写的是“落花”,“化作春泥更护花”寄托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回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重庆卷)新雷97

对仗(正对、反对、串对;工对和宽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例: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例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工对: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对仗。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宽对: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回对仗(正对、反对、串对;工对和宽对)正对:上下句意98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1、“借景抒情”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托物言志”则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2、“借景抒情”景物都是单一角度或单一层次的描写,或是将这几种景物融合在同一画面中作一次性的描写,一般来说,都是为抒发某种情感而出现的;“托物言志”是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或多层次的描写,诗人对所描写的事物常常作直接的评述,并通过对事物的某一特点的肯定(否定)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志。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回lian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1、“借景抒情”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99借景抒情与借事(人)写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惟见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回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频倚阑干不自由。借景抒情与借事(人)写情送孟浩然之广陵-100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双调]清江引

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乐景乐情;悲景悲情。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