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P膜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1页
LCP膜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2页
LCP膜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3页
LCP膜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4页
LCP膜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CP膜行业发展概况分析体验营销的主要原则1、适用适度体验式营销要求产品和服务具备一定的体验特性,顾客为获得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觉”,往往不惜花费较多的代价。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和消费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大多数消费者虽然逐步从温饱需要向感性需求发展,但还没到可以为一个愉悦的体验而付出太多金钱的程度。在中国操作体验营销要把实质的利益充分考虑进去,让消费者进行愉悦体验的同时获得实质的利益,营销活动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星巴克在中国难以大面积推广,仅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获得成功就可以证明这点。2、合理合法体验式营销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与地域差异关系密切。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价值评判标准也不同,评价的结果存在差异。因此,体验营销活动的安排,必然适应当地市场的风土人情,既富有新意,又合乎常理。同样的道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商标法、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等,既存在差别,又极其复杂,体验营销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操作环节和内容,都应该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市场导向战略规划全面贯彻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不仅致力于创造近期的顾客满意,而且要积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迁,致力于创造长期、整体顾客满意,实施有效的市场导向战略规划与管理。“战略规划的核心—在组织的目标和能力与不断变化的市场机会之间建立和维持战略适配的过程。”“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始于对整体目标和使命的确定,使命随即被转化为详细的目标以指导整个公司的发展。”市场导向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正确选择和调整企业投资经营方向,并将企业的投资业务作为一个组合来管理。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及其变化的要求,综合考虑顾客、社会和企业利益,决定进入哪些领域生产经营,哪些业务项目(经营单位)需要建立、保持、发展、收缩或撤销,并据以配置企业资源。(2)根据市场增长率、企业定位及其组合,测算每项具体业务单位的未来利润潜力。企业必须根据发展动态,而不是依据目前的销售额或利润来决定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3)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规划。企业要对每一项业务制定一个“战略方案”,以实现其长期目标。同时,企业还必须根据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它的目标、机会、能力和资源确定一个最有意义的战略规划,并使各项业务战略方案体现企业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在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战略规划通常由四个组织层次构成。包括企业层次、部门层次、业务层次和产品层次。企业总部负责设计企业战略规划,指导整个企业进入有利的前景,决定给每个业务单位分配多少资源以及要开展或取消哪些业务。部门层次的规划,要对企业给予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各业务单位的战略规划则要保证该业务创造价值和利润。最后,每个业务单位内的每个产品层次(产品线、品牌等),为了达到该产品特定市场的预定目标,也要制定营销规划。以上这些规划要由企业的不同层次机构分别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评估,以及采取改正措施。LCP膜行业发展概况1、5G时代LCP天线发展(1)全球5G频率概况5G的频率范围分为Sub-6G和毫米波,包括两大频谱范围,分别是FR1(对应450MHz到6000MHz,通常被称作Sub-6G)和FR2(24250MHz到52600MHz)。按频段分类,FR1属于厘米波,而FR2则属于毫米波。(波长=光速/频率,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根据YOLE发布的5G发展路线图,未来通信频率将分两个阶段进行提升。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将通信频率提升到6GHz,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在2020年后进一步提升到30-60GHz。在市场应用方面,智能手机等终端天线的信号频率不断提升,高频应用越来越多,高速大容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多。(2)5G频率对天线材料的要求5G时代高频信号传输方式大幅提升了接收端的天线材料要求。5G的信息传播速率为1Gb/s,其传播速度为4G速度的10倍以上,为了保证更高效的信息传输效率,需要更好的频谱带宽。无线通信的信息传播主要是用电磁波,传统的3G、4G都是采用6GHz的中低段电磁波,低频段电磁波较高频段的传播距离更远,然而6GHz以下的频谱资源是非常稀缺的,难以有效的满足5G时代高速传播的需求。毫米波高频段既能提升中低频谱的利用效率,亦能进行高频领域的布局,从而成为5G技术的主要选择。不同于3G与4G技术仅是在低频领域间技术的升级,5G使用的天线长度降至毫米级是一种技术上的巨大变革,需要重新选择天线产品载体。而且在5G时代的初期,过度阶段的产品不仅需要满足5G传输的需求,亦要可接收3G、4G信号,于此同时,更轻更薄易于携带是智能手机发展不可改变的方向,因此给天线所预留的空间及其有限。在5G时代的初期,一方面要满足对天线材料的特殊要求,一方面又要控制天线占有的空间。(3)低介质损耗和极低吸水率赋予LCP材料优异的信号传输性能LCP的介电常数Dk在2.9-3.1之间,可以在几乎全射频范围内保持恒定,且其传输损耗可达到PI的十分之一,能够有效降低信号损失、提高通信质量。另外,LCP的可弯折性较PI更好,厚度可降至传统天线的65%,可以提高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在Sub-6G的频段内,MPI材料和LCP材料的传输损耗差异并不明显,MPI在6-15GHz的频段内的传输效率略低于LCP材料,可满足5G时代天线传输的要求,但在15GHz以上的更高频段,MPI材料同LCP材料的差距逐渐拉大,且LCP材料极低的吸水率决定了MPI无法在毫米波阶段完全替代LCP作为天线用电路板基材。2、LCP手机天线产业链LCP从树脂材料加工到天线模组需经过如下步骤:LCP树脂经过加工后成为LCP膜,LCP膜经过FCCL制造商覆铜后成为挠性覆铜板FCCL,软板企业再将FCCL加工成柔性电路板FPC,最后通过模组企业进行整合后出售给终端消费电子制造商。3、LCP天线产业发展现状因对原材料树脂性能的高要求,以及薄膜本身较高的工艺壁垒,LCP天线产业链各环节供应商中薄膜生产企业较为稀缺。从技术层面看,目前制约LCP产能和成本的瓶颈在于薄膜的生产环节。原因主要有:①LCP薄膜的加工技术壁垒较高;②薄膜制备对制膜树脂也有较高要求,目前市面上能够量产用于天线模组的LCP薄膜的树脂供货商并不多,高端膜级树脂主要集中在日本宝理、塞拉尼斯和日本住友等美日企业。LCP制膜核心技术由少数日本企业掌握,且能够实现成熟应用的更少。薄膜技术按商业化成熟度可分为实验品(样品)——产品(符合要求)——商品(成熟应用)三个阶段。目前市场上掌握天线用LCP制膜核心技术的企业主要是日本的村田制作所、可乐丽以及千代田,而能够真正达到商品阶段的仅村田制作所和可乐丽。LCD产业化发展历程全球LCD面板产业的发展经历了数次产业转移。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TFT-LCD显示技术,但该技术在美国的产业化进展缓慢。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从美国引进该技术后,于1989年建设了世界首条第1代TFT-LCD生产线,成功实现了TFT-LCD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及普及,至1995年前后,日本企业占有超过九成的全球市场份额。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液晶面板市场不景气,日本企业经营状况不佳,LCD面板行业进入了衰退期。同时期,以三星显示和乐金显示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开始进入LCD行业,开启了逆周期投资,从而赶超了居于LCD行业领先地位的日本企业。至1998年,三星显示和乐金显示的LCD面板市占率超越了当时行业内所有企业,分列全球前两位。此时,我国台资企业也迅速进入LCD面板行业。2001年,受到美国“911”事件的影响,全球面板行业再次进入衰退期,台资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新建了大批高世代LCD生产线。至2009年,中国台湾液晶显示面板出货量已占全球总出货量的40%以上,成为全球重要的液晶显示面板生产基地之一,与日本、韩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2000年后,受益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的支持,我国内地企业开始向LCD行业进军。2008年金融危机后,LCD行业内各主要厂商暂缓了扩张的步伐,以京东方、TCL集团为代表的内地企业持续进行逆周期投资,大规模建设LCD高世代生产线,从而实现了我国内地LCD面板产业的逆势跨越追赶。同时,伴随着韩国企业开启LCD产能出清计划,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产业格局显著优化,周期性将大大减弱。未来,京东方和TCL集团有望成为全球LCD面板行业的双寡头。LCD显示用光学膜行业发展概况液晶(LiquidCrystal)是一类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加热会变成透明液态,冷却后会变成结晶的混浊固态,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入射光线随之产生强度上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液晶电场实现控制光线明暗变化的效果,最终达到显示信息的目的。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是一种现代显示技术,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利用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基于特殊的光电特性,液晶材料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中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件,主要应用于液晶电视、台式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领域。LCD显示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1、未来较长时期内LCD仍将是平板显示的主流方案OLED显示具有画质优良、轻薄、功耗低、可柔性显示等优点,OLED显示技术的出现使显示行业摆脱了传统LCD的背光源,开创了自发光显示的发展方向。但是,虽然目前OLED显示技术发展较快,但与LCD显示相比,其技术还不够成熟,OLED材料的稳定性以及封装密闭性技术仍有待提高,而且OLED成本很高,尚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进一步突破。而LCD显示正通过MiniLED背光技术、量子点背光技术、纯色硬屏技术、柔性显示等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其综合性能,保持其主流地位。因此,在未来较长时期内,LCD和OLED仍将共存于市场中,相互补充,激烈的竞争有助于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显示产品。2、全球LCD产能向我国集中目前,我国内地已成为全球新增高世代LCD产能的集中地,国内面板厂商近两年重点投入建设高世代线,以京东方、TCL集团为代表的内地企业从2003年开始投资LCD面板行业,通过行业逆周期投资及积极的研发投入,在规模和经营效率上开始逐步超越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竞争对手。2019年,显示面板行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京东方的显示面板产能首次超越乐金显示,成为全球显示面板龙头,预计到2023年,京东方的市场份额将增长至20.2%。其次,TCL集团的成长幅度最大,从全球显示面板产能来看,TCL集团子公司华星光电的市场份额预计从2019年的8.4%增长至2022年的10.9%,成为全球第三大显示面板厂商,预计到2023年,TCL集团将超越中国台湾的群创光电成为全球第二大液晶显示面板厂商。3、量子点显示技术为LCD注入新的发展生机量子点材料是指直径在2-10纳米之间的晶体,当纳米晶体受到光电刺激时会根据其直径的大小不同而激发出不同颜色的单色光,该单色光光谱能量集中、色彩纯正。利用量子点材料可提升液晶显示的色域值,让色彩更加纯净鲜艳,表现更具张力。量子点显示技术有两种实现方式:电致发光(QLED)与光致发光(QD-LCD)。QLED利用量子点材料在电场驱动下发出不同颜色光的现象,制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使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源发光效率更高、更为节能,受制于生产设备、工艺,该技术尚在研究中。QD-LCD是将量子点材料包覆在两层化学膜之间得到量子点膜,装配时放在导光板或扩散板上面,与当前LCD背光模组制造工艺兼容度高,目前受到市场的青睐。目前,QD-LCD方案是用低成本实现宽色域的理想方案,可充分利用并且简化现有LCD面板生产线,生产出高达110%NTSC色域的量子点电视,在色域指标上明显领先于其他显示方案。同时,量子点能够将纯蓝色光源转换为红、绿色,抑制偏色状况,实现更平衡的三原色输出,功耗和成本也要比OLED更低。考虑到量子点技术能够带来更高的能效和色彩表现,同时还可降低成本,QD-LCD未来将成为高端电视的又一主流选择。4、全球LCD市场规模随着5G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显示面板作为人类与机器、算法和数据进行交互的基础设施,使用场景将大幅扩展,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根据IHS数据,2018年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为38.27亿片,同比增长3.43%。在5G等新兴技术推动显示场景无处不在、显示器件应用范围持续扩大的背景下,预计至2022年,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仍将持续增长,达到39.99亿片。TFT-LCD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应用范围广泛,TFT-LCD技术在平板显示产业中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在OLED面板的冲击下,TFT-LCD面板出货将小幅下降,预计至2022年,全球TFT-LCD面板出货量为25.45亿片,约部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的64%。从产值上看,2019年,全球TFT-LCD产值为865.48亿美元,占全球平板显示产业产值的73.8%,未来TFT-LCD产值占比将持续下降,预计至2022年,TFT-LCD产值将占据65.2%的市场份额,仍为市场主流显示技术。5、量子点膜市场规模量子点膜主要应用于量子点电视,全球量子点膜市场规模将随着量子点电视渗透率的提高而快速增长。全球电视销量在每年2.2亿台左右,量子点电视的出货量预计将不断增长,根据Omdia的预测数据,全球量子点电视出货量将从2018年的269.2万台增长到2024年的1,544.3万台,期间年复合增长33.8%。此外,近十年电视屏幕尺寸每年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由于量子点电视未来渗透趋势是从高端大屏幕开始,因此量子点膜的出货面积存在较大增长动力。同时,量子点膜还将在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其他领域加速渗透。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行业发展的机遇(1)全球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促进了行业发展随着技术应用的大规模普及,消费电子产品已由高档消费品逐步转变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观念开放,消费电子市场起步时间早,市场体系成熟,消费电子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渗透率已较高。以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储蓄率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人们消费观念更为开放、超前,更高的消费支出比例使得以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被广泛接受,其市场空间充足稳定。另一方面,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社会发展与消费需求相互促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化,消费电子市场规模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提升而快速扩大,市场空间增长潜力巨大。随着全球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以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的消费电子产业将持续繁荣,有利于促进上游功能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国家产业政策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各部委发布的包括《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等在内的产业政策均明确将光学膜等功能高分子材料行业作为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等量产技术,为本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上述鼓励政策的出台为本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3)技术和工艺的升级推动行业发展近年来,电子光学、材料学、机械学等领域相关学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半导体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各领域对屏幕显示需求与日俱增,人类社会已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显示”时代,新型显示因此成为创新领域最蓬勃发展的产业方向之一。近年来,新型显示技术竞相发展,业界在LCD、OLED、激光显示、MicroLED、MiniLED、量子点等技术领域均已积极布局,并在8K超高清、3D显示、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正颠覆传统显示终端应用形态,受益于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显示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市场空间不断扩展,行业将长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中,量子点电视上市数年,经受住广大消费者的考验,量子点背光技术成为目前最好的高色域解决方案之一。(4)下游应用领域市场空间不断拓宽显示用光学膜片及LCP膜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液晶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随着5G技术逐渐成熟与应用,消费电子产品从性能到外观都在不断冲击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想象力,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消费热潮。在下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强劲带动下,显示用光学膜片及LCP膜等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生产制造行业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2、行业发展的挑战(1)研发人才和研发能力不足目前,功能膜精加工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加工精度的控制以及模具的设计,量子点膜量产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量子点的合成、量子点膜的制备工艺及高阻隔膜的技术发展。功能膜精加工及量子点膜制造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员的依赖度较高,对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储备要求很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累积出一批人才,但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较低,且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高端、专业和复合型人才仍然十分紧缺。(2)下游产品降价带来价格压力功能膜产业链的最下游是消费电子类行业,终端产品有液晶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激烈,终端产品上市初期往往采取撇脂策略定价较高,但随着产品进入成熟期,业内厂商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主动式的“降价促销”也是其主要竞争策略之一。下游终端产品的降价也导致了中游液晶显示模块(LCM)背光模组(BLU)和天线模块的价格处于下降通道,为保持适度的利润空间,液晶显示模块企业、背光模组企业和天线模组企业也会将降价的压力部分转嫁到上游的功能膜生产厂商。行业壁垒1、大客户采购认证壁垒由于下游消费电子产业存在着较高的资金和技术壁垒,因此大额订单一般集中于大型跨国企业和国内上市公司手中。要进入这类优质客户的供货商行列,一般都要经过长期严格的认证过程。在认证过程中,除对公司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有较高要求外,还对公司的设备、环境、内控体系、财务状况甚至社会责任都设有较高的标准。因此要获得下游优质大客户的供应商认证非常困难,认证过程也较繁琐且耗时冗长。然而,一旦通过了大客户的认证成为其合格或者优选供应商,通常情况下这种上下游合作将比较稳定。对于后来者而言,获得优质大客户订单,进入中高端市场相对较困难,存在着实质性的大客户采购认证壁垒。2、技术壁垒功能高分子膜材料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理论基础复杂,主要技术涵盖了电子光学、材料学、机械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需要从业人员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本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随着可穿戴显示、车载显示、医疗显示、5G通信等特殊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赋予了显示产品越来越高的技术属性,对行业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研发响应速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领先的企业一旦在本行业内率先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将很难被后进入者所取代。3、管理能力壁垒随着终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和行业内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下游客户会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实行精益生产,因此也就越来越多地要求上游显示模组及天线模组生产商应具备快速、大批量交货的能力。这种趋势使得功能膜生产商必须具有很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生产能力和与上游原料商的协同能力。一旦接到客户订单,厂商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客户的要求设计、备料、开模、加工以及交货,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必然会影响交货期,继而将可能失去未来的订单。此外,产品良品率的高低与单位产品成本为反比例关系,良品率越高,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低。业内公司如果因生产管理水平不够,导致良品率较低,其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将不具备价格竞争力。4、资金实力壁垒功能膜生产及精加工行业内的中高端产品需要高精密的生产设备和高等级的无尘生产环境,因此需要较高的初始资金投入。例如对于光学膜类等高端产品而言,一般均要求在静态1,000级或更高要求的无尘车间内生产,以确保产品的洁净度和优秀品质。这类无尘车间的造价远高于一般车间,员工在无尘车间的工作规范也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无尘车间需要24小时保持恒温恒湿,其运作成本也较高。设备和环境上的高投资门槛将对新进入者构成一定的进入障碍。同时,该行业的下游客户一般要求供应商提供一定的付款账期,相对占用了功能膜厂商的流动资金。5、原材料采购壁垒功能膜生产及精加工行业的上游原材料厂商一般拥有独特的专利技术,因此具有较强的议价和渠道控制能力。对功能膜生产及精加工企业而言,需要较长时间的寻找、积累和维护才能建成稳定可靠、快速响应的供应商网络。同时,功能膜生产及精加工企业也只有通过长期发展,达到一定采购规模,并有实力影响到下游客户的材料选择后,才能在与材料供应商的谈判中占据优势,降低采购价格,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关键的成本领先优势。这使得行业的新进公司面临较高的原材料采购壁垒。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关系营销更为关注的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的来源。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在于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不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原因可能不同,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已买过的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同时顾客的口头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市场导向组织创新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要求企业创造顾客和顾客满意,将顾客利益摆在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开始认识到兼顾行业、合作伙伴、社区和国家利益对企业成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实践中真正贯彻这种观念,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却并不容易。面对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环境急剧变迁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企业必须对自身组织与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形成能够全面有效地招律顾客并为之提供良好服务的机制。里特尔咨询公司在总结卓有成效的公司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绩效业务模型。该模型将企业资源与组织配置列为基础。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企业组织与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来讨论。(一)满足利益方的要求在今天的价值交换体系中,企业绩效及其利润目标只有在能使其他利益方获得利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及其经营业务,都要确定利益方及其要求。一般地说,利益方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经销商、企业员工和股东。如果这些利益方觉得不满意,就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导致整体绩效下降,甚至经营失败。为此,企业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满足每一个利益团体的最低期望。企业要致力于为不同的利益方传递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水平。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程度满意水平,为员工尽好责任(基本满意水平),为经销商提供绩效满意水平。在确定这些满意水平的时候,企业必须注意,不要让利益方之间感到相对待遇有失公平。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本质上仍然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从经营动态关系上看,通过顾客满意达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方满意,又是建立在企业组织与制度革新所创造的高质量环境基础上的。建立一个面向市场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高水平的员工满意;通过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更高的企业利润,以及供应商、经销商的利益。各方满意的结果,又会促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二)改进关键业务过程达到满意目标必须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才能实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这种管理都是通过以专业职能分工为基础的部门组织来进行的。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使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目标最大化,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从而也使企业保有高度满意顾客这一总体目标及其战略规划不能有效地遍及整个业务各环节和全过程。因此,使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高度面向市场并热心于同其他部门协作,是十分必要的。为适应以快速变化为主调、灵活反应为关键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突出和加强对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通过组织革新,建立多功能的团体,将市场和企业的各种声音和谐一致地协调起来,形成自己的管理核心业务的能力。(三)合理配置资源业务过程的执行,需要配置相应的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企业必须设计出一个决策框架,使有限资源能够按照使顾客和企业都满意的方式来有效配置。这需要寻求拥有资源并对各业务的资源分配与使用实施控制。同时,企业还应努力寻求运用协作资源的可能性,以充分利用外部获得的非关键性资源。研究表明,高绩效公司往往十分重视自己拥有并培养那些能构成业务核心的资源和能力,以此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好钢用到刀刃上,而将非关键性资源配备转移到企业外部。(四)组织革新企业的组织要素通常包括组织结构、政策与文化。这些因素在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不相应变革,往往会成为企业维系和发展与市场有机联系时的机能障碍。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的沉重任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组织与市场不相适应而派生出来的。传统企业组织(有的学者称之为“命令一控制式组织”)的致命弱点是阻碍市场知识的积累及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传播,影响企业的决策水平及营销观念的全面贯彻。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其组织结构和政策进行革新。与此同时,也要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定位的概念和方式(一)市场定位的概念“定位”一词,是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定位理论最初是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传播策略提出来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定位理论对营销影响已超过了原先把它作为一种传播技巧的范畴,而演变为营销策略的一个基本步骤。这反映在营销大师科特勒对定位所下的定义中:定位是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的策划行为,目的是使它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开发所有的营销组合因素,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即实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定位。现在使用的“定位”一词,一般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即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策略,更重要的还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定位”概念被广泛使用于营销领域之后,衍生出来多个专门术语,市场定位就是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市场定位,也被称为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产品的特色或个性可以从产品实体上表现出来,如形状、成分、构造、性能等;也可以从消费者心理上反映出来,如豪华、朴素、时髦、典雅等;还可以表现为价格水平、质量水,准等。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竞争者的产品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研究目标顾客对该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然后选定本企业产品的特色和独特形象,从而完成产品的市场定位。(二)市场定位的方式市场定位作为一种竞争战略,显示了产品或企业同类似的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位方式不同,竞争态势也不同。下面分析三种主要定位方式。1、避强定位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2、迎头定位这是一种与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的、亦即最强的竞争对手“对着干”的定位方式。显然,这种定位有时会产生危险,但不少企业认为能够激励自己奋发上进,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例如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持续不断地争斗;在摩托车市场上,本田与雅马哈对着干,等等。实行对抗性定位,必须知己知彼,尤其应清醒估计自己的实力,不一定试图压垮对方,只要能够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3、重新定位这是对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二次定位。这种重新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这种困境可能是企业决策失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对手有力反击或出现新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而造成的。不过,也有重新定位并非因为已经陷入困境,而是因为产品意外地扩大了销售范围引起的。例如,本田试图把它的元素(Element)车型定位在21岁的消费者,公司把元素描述成“在轮子上的宿舍”,广告表达的是一群年轻大学生在海滩上围绕他们的汽车开晚会,这吸引了很多新生代年轻人。而实际购买者的平均年龄却是42岁,许多年长的消费者在使用中能够找回自己年轻的激情。将怀旧情结作为卖点,本田开拓了中年消费者市场。实行市场定位应与产品差异化结合起来。如上所述:定位更多地表现在心理特征方面,它使潜在的消费者或用户对一种产品形成了特定的观念和态度。产品差异化是在类似产品之间造成区别的一种战略,因而产品差异化是实现市场定位目标的一种手段。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用由太阳、植物叶片、蓓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绿色理论的创建,《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在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体现绿色营销内涵的战略计划,以便有利于长期发展。绿色营销战略应明确企业研制绿色产品的计划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及措施。绿色营销战略应以满足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满足现有与潜在绿色需求,还要促进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营销战略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争取获得绿色标识,制定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绿色营销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实现合理的“绿色盈利”,从长远看这是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2、制定绿色营销组合绿色营销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首先要重视绿色消费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对社会发展或环境改善有所贡献,而且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冲破人为设置的“绿色壁垒”,适应“环保回归”热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与包装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力求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降低公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有效的绿色渠道是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慎选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而且要选择和改善能避免污染、减少损耗和降低费用的储运条件。绿色价格应反映生态环境成本,包括产品消耗及环境改善支出,确立环境与生态有价的基本观点,贯彻“污染者付款”原则,促进生态化、低污低耗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绿色促销要利用传媒和社会活动,传播绿色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为企业的绿色表现作宣传。通过赞助、捐赠等对有关环保的组织及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广告要突出绿色产品的特点,突出环保靠全社会的力量,靠每个人的贡献。广告投入和广告频率要适度,防止因广告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声、光等感官污染。绿色管理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