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课件_第1页
孟子公孙丑上课件_第2页
孟子公孙丑上课件_第3页
孟子公孙丑上课件_第4页
孟子公孙丑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老子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1《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2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4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5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孟子公孙丑上课件6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7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8孔子与《论语》孔子与《论语》9孔子的身世孔子的家世微子启--(祖先)--孔父嘉(六代祖)--叔梁纥(父亲)“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孔子的身世孔子的家世10孔子的生平、年谱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孔子的生平、年谱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11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12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13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14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15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16周游列国卫国--陈--晋--卫--曹--宋--郑--陈--楚--卫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但终不被重用。周游列国卫国--陈--晋--卫--曹--宋--郑--陈--楚17以“爱人”、修身为核心的“仁”的学说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礼字出现75次,可见仁在孔子学说中的重要。仁有多层意义,最通常的意思仍然是爱人,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是把人当人看。《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者人也”。(仁的理解,即以人为人,把人当人看。)以“爱人”、修身为核心的“仁”的学说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18孔子要求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这是西周以来“敬天保民”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也是孔子思想的进步,值得肯定的一面。到孟子时将“仁”发展为“仁政”。“仁”的另一层意思是修身,是对道德准则的遵从。《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这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厚德载物”的基础。孔子要求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这19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开辟了平民教育的新时代。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孔子“有教无类”(教育部分种族、等级贵贱),“自行束修以上,无未尝无诲也”;其“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2、在教育方法上,因材施教,启发教育,“循循善诱”,等等。

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开辟了平民教育的新时代。20《论语》《论语》的作者:“《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即孔子的学生们在孔子死后将他的论述编辑起来而成书的。--《汉书·经籍志》《论语》《论语》的作者:21《论语》的书名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贤集定,故曰撰也。”“答述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我们认为郑玄之说为穿凿附会之论。其实《论语》的“论”字显然与“讨论”、“讲论”很有关系;至于“语”,应该是指那些先经过口、耳传授,继而被书之于简牍的书籍。《论语》的书名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22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23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24亚圣孟子同《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为子思(孔子孙)的弟子他曾经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都没有成功。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记录他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亚圣孟子同《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25孟子像孟子像26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到了战国时期,已不太符合社会实际了。当时最合时宜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孟子对这几家是深恶痛绝的。尽管如此,孟子却无法转移当时的社会风气。退而著书,实不得已。

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到了战国时期,已不太符合社会实际27《孟子》《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1.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讲人性本善,是为他的仁政理论提供哲学上的依据。这是对孔子仁政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孟子》《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28“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公孙丑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公孙丑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292.“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问题严重,连年的战争,给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到了战国后期,战争的规模又不断升级。饱受战争之苦的是广大平民。孟子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离娄章句上》)2.“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0《孟子》艺术特色1.善于论辩。当时公都子曾问孟子:“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见《滕文公下》)“不得已”而“好辩”,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点。《孟子》艺术特色1.善于论辩。312极有气势。

战国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说话比较随便。虽在王公大人面前,也敢于掌而谈。写成文章,多有气势磅礴的特点。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2极有气势。32藐视王公大人,无所畏惧,也与孟子的个人修养有关。在《滕文公下》里,孟子谈到“大丈夫”的人品时,还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了这样的修养,也就无所畏惧。《公孙丑上》里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藐视王公大人,无所畏惧,也与孟子的个人修养有关。在《滕文公下333富于形象。战国文章具有富于形象的特征。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下》曾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又与各家之文不尽相同,其取譬设喻,多讲世俗故事。

3富于形象。34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提问有关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可见他想行霸政。

孟子响应:1.避而不答:说自己是孔门后人,假称自己没有听闻有关事迹;2.因势利导:见齐宣王对称霸有兴趣,把话题从霸政转入王道。

原因:孟子主张仁政,行王道,但齐/晋之事行霸政,与其主张相违背.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提问有关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可见他想行35方法:利用委婉的措辞,避而不答,因势利导保民而王的意思:爱护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就能统一天下。

方法:利用委婉的措辞,避而不答,因势利导36孟子游说步骤

第1步:针对霸政,提出更远大的目标(以王道统一天下)第2步:证明齐宣王具备仁心,有行王道之条件

方法:举以羊易牛之事例:齐宣王看到牛恐惧发抖,无辜被宰,兴起不忍之心孟子游说步骤第1步:针对霸政,提出更远大的目标(以王道统一37第3步:证明对禽兽有不忍之心,却不能对百姓也是如此,可见他是不为,非不能

方法:引用设例说明:第3步:证明对禽兽有不忍之心,却不能对百姓也是如此,可见他是38(a)力量足以举起百钓之重,而不足以举起一根羽毛;(b)目光明亮得足以看清楚鸟儿秋天生的细毛尖端,却看不见柴车;(c)替老人折枝而说不能;(d)挟太山超越北海而说不能

不能:没有能力做到;不为:有能力做却不肯去做(a)力量足以举起百钓之重,而不足以举起一根羽毛;(b)目光39第4步:指出行王道的具体方法:「推恩」及民

内容:(1)推广恩德;(2)由亲及疏善待及爱护老小;(3)依序推行,先做妻子的榜样,然后到兄弟,再到全国百姓

方法:引用《诗经》「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例第4步:指出行王道的具体方法:「推恩」及民

内容:(1)推广40本文写作特色1.层层推进.(a) 先提出「保民而王」,再借「以羊易牛」一事肯定齐宣王有不忍人之心,足以王天下;(b) 從「恩及禽兽」,推论至可以「恩及百姓」,故应推恩保民。本文写作特色1.层层推进.412.因势利导顺应齐宣王想成为霸主的心理,将话题一转,使他注意王天下之道,然后阐述保民而王的道理,诱导他施行仁政。2.因势利导423.善用例证(a)事例──以羊易牛;(b)设例──挟太山以超北海;(c)语例──《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3.善用例证434.类比推理:以「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推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的结论。5.正反对比:「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4.类比推理:446.修辞技巧(a) 排比: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b)反问: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c)设问: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d)善用比喻:运用比喻把哲理形象化,如用「察秋毫之末」、「见舆薪」来说明视力的效果6.修辞技巧(a) 排比: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45

齐桓晋文之事

中心思路艺术特色保民而王不忍之心不为与不能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迂回曲折气势磅礴朴素真诚比喻贴切齐桓晋文之事中心思路46《孟子》的艺术特色1.长于论辩:孟子曾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也。”《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孟子》的艺术特色1.长于论辩:472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来说,有些未免牵强,但却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2长于譬喻:483.气势浩然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气盛言宜,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3.气势浩然494.语言明白晓暢,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4.语言明白晓暢,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50庄子与《庄子》庄子其人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家境贫困,做过蒙地的漆园吏;曾向监河侯借粟而受到奚落。“周尝为蒙漆园吏”

庄子与《庄子》庄子其人51庄、惠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惠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52惠施年长于庄子,大约于公元前314一310年之间去世,庄子从惠施墓前经过时,曾对随从的弟子们说:“楚国郢都有两个人,一人把蝇翅大小的一点灰泥涂在鼻尖上,另一人抡斧去砍削,斧头运行如风般地砍将下来,两眼一闭,‘噌’地一声,灰泥削得干干净净,鼻于却毫无损伤。二人从容不迫,面不改色心不跳。宋元君听说后,就把抡斧匠人召来让他表演一番,匠人说:‘我原来是有这么个绝招,不过,我的伙伴早就死了’。自从惠老先生死后,我也像匠人一样失去了辩论的对手,我怕再也找不到一个能理解我的人来和我说说话了。”

惠施年长于庄子,大约于公元前314一310年之间去世,庄子从53笑傲王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认为儒家的政治伦理观念是一套骗人把戏,根本没有经过理性的考察,也没有任何可证实的根据。同时认为任何人包括君王本人在内,都不具有限制别人自由的权力。笑傲王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54终身不仕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终身不仕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55在人生哲学上,庄子提供了一套缓解人们精神危机的修养方法,表现出对精神自由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在自然哲学上,他的洞察力使当代理论物理学家们都感到吃惊;时空是相对的,物质世界的构成是“气”,是人类难以彻底认识的“浑饨”。参透生死,浪漫达观死亡。在人生哲学上,庄子提供了一套缓解人们精神危机的修养方法,表现56关于《庄子》

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关于《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57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等7篇,外篇:《骈拇》《马蹄》《肢箧》《在宥》《天地》《天运》《天道》《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等15篇杂篇为《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等11篇

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58逍遥游解题: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解题:59“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60《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61鲲、鹏大海运将徙野马、尘埃小以息相吹大舟深水比喻芥草杯水蜩与学鸠嘲笑大鹏(行路备粮)

万物皆有所待鲲、鹏大海运将徙万6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辩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鴳之语

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辩63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有才智能和修养被功名利禄所缚宋荣子——犹有未树也列子——犹有可待也皆有所待而不逍遥顺应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无所待真逍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知效一官有才智能和修养宋荣子——犹有未树也列子——犹有64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65《逍遥游》艺术特色:

1、

借用寓言说理。2、

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3、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修辞手法。《逍遥游》艺术特色:

66秋水秋水67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下一页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下一页68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下一页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下一页69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下一页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下一页70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下一页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下一页7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下一页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下一页7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下一页“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下一页7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下一页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下一页7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返回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75秋水艺术特色1、通篇设喻,用神话般的寓言说明哲理,化抽象为生动的形象。2、对比夸张,汪洋恣肆,文采斐然,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3、意境雄阔,想象神奇,构思独特,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秋水艺术特色1、通篇设喻,用神话般的寓言说明哲理,化抽象为生761、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2、想象奇特而丰富,意境开阔。3、富于抒情性。4、文章结构奇特,变化无端,思想一线贯穿;句式富于变化,词汇丰富,描写细致,极有表现力。成语典故:螳臂挡车、邯郸学步、呆若木鸡、庖丁解牛1、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77(三)庄子散文独特风格

——

浪漫主义的文风

庄子的哲学散文有十分高超的艺术技巧,他常用寓言或故事来阐明自己的思想,文章写得波澜壮阔,恣肆汪洋,以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比喻奇特的特点,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三)庄子散文独特风格

783、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令人目不暇接。本文同样如此,比喻句有:(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2)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庄子散文善于援79(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盲目地自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80老子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老子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81《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82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8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84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85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孟子公孙丑上课件86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87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88孔子与《论语》孔子与《论语》89孔子的身世孔子的家世微子启--(祖先)--孔父嘉(六代祖)--叔梁纥(父亲)“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孔子的身世孔子的家世90孔子的生平、年谱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孔子的生平、年谱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91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92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93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94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95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96周游列国卫国--陈--晋--卫--曹--宋--郑--陈--楚--卫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但终不被重用。周游列国卫国--陈--晋--卫--曹--宋--郑--陈--楚97以“爱人”、修身为核心的“仁”的学说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礼字出现75次,可见仁在孔子学说中的重要。仁有多层意义,最通常的意思仍然是爱人,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是把人当人看。《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者人也”。(仁的理解,即以人为人,把人当人看。)以“爱人”、修身为核心的“仁”的学说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98孔子要求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这是西周以来“敬天保民”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也是孔子思想的进步,值得肯定的一面。到孟子时将“仁”发展为“仁政”。“仁”的另一层意思是修身,是对道德准则的遵从。《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这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厚德载物”的基础。孔子要求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这99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开辟了平民教育的新时代。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孔子“有教无类”(教育部分种族、等级贵贱),“自行束修以上,无未尝无诲也”;其“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2、在教育方法上,因材施教,启发教育,“循循善诱”,等等。

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开辟了平民教育的新时代。100《论语》《论语》的作者:“《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即孔子的学生们在孔子死后将他的论述编辑起来而成书的。--《汉书·经籍志》《论语》《论语》的作者:101《论语》的书名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贤集定,故曰撰也。”“答述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我们认为郑玄之说为穿凿附会之论。其实《论语》的“论”字显然与“讨论”、“讲论”很有关系;至于“语”,应该是指那些先经过口、耳传授,继而被书之于简牍的书籍。《论语》的书名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102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103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104亚圣孟子同《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为子思(孔子孙)的弟子他曾经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都没有成功。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记录他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亚圣孟子同《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105孟子像孟子像106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到了战国时期,已不太符合社会实际了。当时最合时宜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孟子对这几家是深恶痛绝的。尽管如此,孟子却无法转移当时的社会风气。退而著书,实不得已。

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到了战国时期,已不太符合社会实际107《孟子》《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1.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讲人性本善,是为他的仁政理论提供哲学上的依据。这是对孔子仁政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孟子》《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108“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公孙丑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公孙丑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1092.“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问题严重,连年的战争,给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到了战国后期,战争的规模又不断升级。饱受战争之苦的是广大平民。孟子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离娄章句上》)2.“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110《孟子》艺术特色1.善于论辩。当时公都子曾问孟子:“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见《滕文公下》)“不得已”而“好辩”,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点。《孟子》艺术特色1.善于论辩。1112极有气势。

战国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说话比较随便。虽在王公大人面前,也敢于掌而谈。写成文章,多有气势磅礴的特点。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2极有气势。112藐视王公大人,无所畏惧,也与孟子的个人修养有关。在《滕文公下》里,孟子谈到“大丈夫”的人品时,还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了这样的修养,也就无所畏惧。《公孙丑上》里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藐视王公大人,无所畏惧,也与孟子的个人修养有关。在《滕文公下1133富于形象。战国文章具有富于形象的特征。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下》曾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又与各家之文不尽相同,其取譬设喻,多讲世俗故事。

3富于形象。114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提问有关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可见他想行霸政。

孟子响应:1.避而不答:说自己是孔门后人,假称自己没有听闻有关事迹;2.因势利导:见齐宣王对称霸有兴趣,把话题从霸政转入王道。

原因:孟子主张仁政,行王道,但齐/晋之事行霸政,与其主张相违背.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提问有关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可见他想行115方法:利用委婉的措辞,避而不答,因势利导保民而王的意思:爱护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就能统一天下。

方法:利用委婉的措辞,避而不答,因势利导116孟子游说步骤

第1步:针对霸政,提出更远大的目标(以王道统一天下)第2步:证明齐宣王具备仁心,有行王道之条件

方法:举以羊易牛之事例:齐宣王看到牛恐惧发抖,无辜被宰,兴起不忍之心孟子游说步骤第1步:针对霸政,提出更远大的目标(以王道统一117第3步:证明对禽兽有不忍之心,却不能对百姓也是如此,可见他是不为,非不能

方法:引用设例说明:第3步:证明对禽兽有不忍之心,却不能对百姓也是如此,可见他是118(a)力量足以举起百钓之重,而不足以举起一根羽毛;(b)目光明亮得足以看清楚鸟儿秋天生的细毛尖端,却看不见柴车;(c)替老人折枝而说不能;(d)挟太山超越北海而说不能

不能:没有能力做到;不为:有能力做却不肯去做(a)力量足以举起百钓之重,而不足以举起一根羽毛;(b)目光119第4步:指出行王道的具体方法:「推恩」及民

内容:(1)推广恩德;(2)由亲及疏善待及爱护老小;(3)依序推行,先做妻子的榜样,然后到兄弟,再到全国百姓

方法:引用《诗经》「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例第4步:指出行王道的具体方法:「推恩」及民

内容:(1)推广120本文写作特色1.层层推进.(a) 先提出「保民而王」,再借「以羊易牛」一事肯定齐宣王有不忍人之心,足以王天下;(b) 從「恩及禽兽」,推论至可以「恩及百姓」,故应推恩保民。本文写作特色1.层层推进.1212.因势利导顺应齐宣王想成为霸主的心理,将话题一转,使他注意王天下之道,然后阐述保民而王的道理,诱导他施行仁政。2.因势利导1223.善用例证(a)事例──以羊易牛;(b)设例──挟太山以超北海;(c)语例──《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3.善用例证1234.类比推理:以「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推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的结论。5.正反对比:「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4.类比推理:1246.修辞技巧(a) 排比: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b)反问: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c)设问: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d)善用比喻:运用比喻把哲理形象化,如用「察秋毫之末」、「见舆薪」来说明视力的效果6.修辞技巧(a) 排比: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125

齐桓晋文之事

中心思路艺术特色保民而王不忍之心不为与不能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迂回曲折气势磅礴朴素真诚比喻贴切齐桓晋文之事中心思路126《孟子》的艺术特色1.长于论辩:孟子曾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也。”《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孟子》的艺术特色1.长于论辩:1272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来说,有些未免牵强,但却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2长于譬喻:1283.气势浩然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气盛言宜,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3.气势浩然1294.语言明白晓暢,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4.语言明白晓暢,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130庄子与《庄子》庄子其人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家境贫困,做过蒙地的漆园吏;曾向监河侯借粟而受到奚落。“周尝为蒙漆园吏”

庄子与《庄子》庄子其人131庄、惠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惠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132惠施年长于庄子,大约于公元前314一310年之间去世,庄子从惠施墓前经过时,曾对随从的弟子们说:“楚国郢都有两个人,一人把蝇翅大小的一点灰泥涂在鼻尖上,另一人抡斧去砍削,斧头运行如风般地砍将下来,两眼一闭,‘噌’地一声,灰泥削得干干净净,鼻于却毫无损伤。二人从容不迫,面不改色心不跳。宋元君听说后,就把抡斧匠人召来让他表演一番,匠人说:‘我原来是有这么个绝招,不过,我的伙伴早就死了’。自从惠老先生死后,我也像匠人一样失去了辩论的对手,我怕再也找不到一个能理解我的人来和我说说话了。”

惠施年长于庄子,大约于公元前314一310年之间去世,庄子从133笑傲王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认为儒家的政治伦理观念是一套骗人把戏,根本没有经过理性的考察,也没有任何可证实的根据。同时认为任何人包括君王本人在内,都不具有限制别人自由的权力。笑傲王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134终身不仕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终身不仕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135在人生哲学上,庄子提供了一套缓解人们精神危机的修养方法,表现出对精神自由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在自然哲学上,他的洞察力使当代理论物理学家们都感到吃惊;时空是相对的,物质世界的构成是“气”,是人类难以彻底认识的“浑饨”。参透生死,浪漫达观死亡。在人生哲学上,庄子提供了一套缓解人们精神危机的修养方法,表现136关于《庄子》

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关于《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137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等7篇,外篇:《骈拇》《马蹄》《肢箧》《在宥》《天地》《天运》《天道》《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等15篇杂篇为《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等11篇

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138逍遥游解题: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解题:139“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140《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逍遥游》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