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焦化工艺篇_第1页
【知识】焦化工艺篇_第2页
【知识】焦化工艺篇_第3页
【知识】焦化工艺篇_第4页
【知识】焦化工艺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焦化⼯艺篇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章呢??答案:只要点击上边的《煤化⼯999》即可炼焦是将配合煤在焦炉内通过⾼温⼲馏(隔绝空⽓加热到950~1050℃),经过⼲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产⽣焦炭和荒煤⽓的⼀种⽣产⼯艺。按照⽣产⼯艺的不同,焦化⼚分为备煤、炼焦和化产三个车间。⼀、备煤⼯艺1.⼯艺流程图2.煤的性质和分类2.1煤的化学组成与性质2.1.1煤的基准:在煤质分析中得到的煤质指标,根据不同的基准来表⽰。煤质分析中常⽤的“基”有空⽓⼲燥基、⼲燥基、收到基、⼲燥⽆灰基。2.1.2煤的分类表1中国烟煤分类类别符号数码分类指标Vdaf(%)GY(mm)b(%)**贫煤PM11>10.0—20.0≥5贫瘦煤PS12>10.0—20.0>5-20瘦煤SM13>10.0—20.0>20-5014>10.0-20.0>50—65焦煤JM15>10.0-20.0>65*≤25.0(≤150)24>20.0-28.0>50-6525>20.0-28.0>65*≤25.0(≤150)肥煤FM16>10.0-20.0(>85)*>25.0(>150)26>20.0-28.0(>85)*>25.0(>150)36>28.0-37.0(>85)*>25.0(>220)1/3焦煤1/3JM35>28.0-37.0>65*≤25.0(≤220)⽓肥煤QF46>37.0(>85)*>25(>220)⽓煤QM34>28.0-37.0>50-6543>37.0>35-5044>37.0>50-6545>37.0>65*≤25.0(≤220)1/2中粘煤1/2ZN23>20.0-28.0>30-5033>28.0-37.0>30-50弱粘煤RN22>20.0-28.0>5-30>28.0-37.0>5-30不粘煤BN21>20.0-28.0≤531>28.0-37.0≤5长焰煤CY41>37.0≤542>37.0>5-352.1.3炼焦煤的性质⽓煤(QM):属于煤化程度较低、挥发份较⾼的烟煤。⽓煤分为四组,其中以45#、34#⽓煤较好,45#是Vdaf⼤于37%,G⼤于65,Y值不⼤于25mm,其特点是挥发份特别⾼,⽽粘结性较强;34#⽓煤的Vdaf⼤于28%到37%,G⼤于50到65,其特点是粘结性中等⽽挥发份稍⾼。⽓煤单独炼焦时炼出的焦炭呈细长形,有较多的纵裂纹,易碎,其强度和耐磨性均较差,但炼焦时能产⽣较多的煤⽓、焦油与其它化⼯产品,多数作配合煤⽤于炼焦。⽓肥煤(QF):是煤化程度和⽓煤相近、挥发份⾼、粘结性强的烟煤。单独炼焦时能产⽣⼤量的胶质体和煤⽓,因为析出的⽓体多,不能⽣成致密、⾼强度的焦炭,通常⽤作炼焦配煤。1/3焦煤:属煤化程度中等,性质介于⽓煤、肥煤与焦煤之间的过渡煤种,是中等或较⾼挥发份的较强粘结性煤。单独炼焦时炼出的焦炭强度较⾼,是配煤炼焦的好原料。肥煤:肥煤是煤化度中等的烟煤。受热到⼀定温度能产⽣较多的胶质体,且有极强的粘结性。单独炼焦时,能产⽣熔融良好的焦炭,焦炭耐磨性特别好。但焦炭有较多的横裂纹,焦根部分有蜂焦,其抗碎强度⽐焦煤炼得的焦炭要差,是配煤炼焦的重要煤种。焦煤:是烟煤中煤化程度中等或偏⾼的⼀类煤,中等挥发份和有较好的粘结性。受热后能产⽣热稳定性好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可炼成熔融性好,块度⼤、裂纹少、抗碎强度⾼、耐磨性好的焦炭,是⼀种优质的炼焦⽤煤。15、25号焦煤结焦性特别好,可单独炼出合格的冶⾦焦。瘦煤:瘦煤是烟煤中煤化程度较⾼、挥发份较低的⼀类煤。受热后能产⽣⼀定数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炼出的焦炭熔融性差、耐磨性不好、裂纹少、块度较⼤的焦炭。我国的瘦煤资源很少,⼀般作为配煤炼焦的原料。2.1.4影响炼焦⼯艺的煤的主要参数指标灰分:灰分在焦炭中是⼀个⾮常有害的组分。煤的灰分全部转化到焦炭中去,使焦炭的含炭量减少,致使⾼炉中铁⽔温度下降,渣量增多,为了使渣量易于排出,要添加更多的助溶剂,同时增加焦⽐,降低⾼炉的⽣产效率。另外,焦炭的灰分中含有⼀些矿物质,如Na2O、K2O等,对焦炭与CO2反应具有催化作⽤,对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有很⼤影响。硫分:煤中的硫⼤约有80-85%⿊⼼化到焦炭中去,焦炭的硫会严重影响⽣铁的质量。在⾼炉中,硫要靠炉渣排出,这就要增加溶剂,使炉渣的碱度和渣量提⾼,同时降低⾼炉的⽣产效率。⽽且硫对环境还有很⼤影响。挥发份:煤的挥发份是表征煤的变质程度的⼀个重要指标,炼焦配合煤的挥发份最好在28%左右。⽔份:装炉煤的⽔份对炼焦⽣产和焦炭的质量有⼀定影响。例如,⽔份含量会影响装炉煤的堆密度,从⽽影响焦炭的强度。另外,影响焦炉的耗热量及⽣产操作等。粘结指数(G):它是表征煤的粘结能⼒的指标。它对焦炭的冷、热强度均有很⼤影响。是炼焦配煤的主要参考指标。胶质层厚度(Y)。它是指煤在加热过程中,形成胶质体过程中瞬间所产⽣胶质体的最⼤量。它也是指导炼焦配煤的⼀个主要指标。除上述⼏个主要指标外,奥亚膨胀度(b)、基⽒流动度、坩埚膨胀序数(CSN)、煤的岩相组成及镜质组最⼤反射率等。煤的粉碎细度:粉碎细度主要影响到装炉煤的堆密度,另外,对配合煤的粘结性也有⼀定影响,粒度细,煤的⽐表⾯积⼤,粘结性变差。但如果粒度太粗,⼤颗粒的惰性物质易在焦炭中形成裂纹中⼼,影响焦炭的强度。3.备煤⼯艺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个问题:3.1、煤场管理单种煤的贮存期限如表3所⽰。表2单种煤的贮存期限牌号⼀季度⼆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煤60天50天50天60天肥煤80天70天70天80天焦煤100天90天90天100天瘦煤100天90天90天100天煤要尽可能单独堆放,避免混堆;煤堆与煤堆之间要保持2⽶以上的间距;每⼀个煤种煤⾄少应堆两堆,且不位与同⼀跨内;堆取煤要采⽤平铺直取;煤的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在夏季,对存放时间较长的煤,经常检查煤堆温度,避免煤的氧化变质和⾃燃。3.2、配煤:①尽可能保证焦炭质量达到规定的指标;②不会产⽣对炉墙有危险的膨胀压⼒和引起推焦因难;③在满⾜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配⾼挥发份的⽓煤,降低配合煤成本;④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焦煤、肥煤等优质资源,合理利⽤我国的煤炭资源;⑤尽可能降低配煤中的灰分和硫分;⑥⼒求达到配煤质量稳定,有利于⽣产和操作。⑦配煤要准确,按规定频次跑盘检查。3.3、煤的破碎。要保证煤的细度达标。⼆、炼焦⼯艺1、炼焦⼯艺流程图2.炉体的结构炼焦炉由炭化室、燃烧室、蓄热室、斜道区和炉顶区组成。炭化室是煤隔绝空⽓⼲馏的地⽅;燃烧室是煤⽓燃烧的地⽅,每⼀个燃烧室有32个⽕道组成;斜道区位于蓄热室与燃烧室之间,是连接两者的通道。蓄热室位于炉体的下部,其上经斜道同燃烧室相连,其下经废⽓盘分别同烟道、贫煤⽓管道和⼤⽓相同。蓄热室⽤来回收焦炉燃烧废⽓的热量并预上经斜道同燃烧室相连,其下经废⽓盘分别同烟道、贫煤⽓管道和⼤⽓相同。蓄热室⽤来回收焦炉燃烧废⽓的热量并预热贫煤⽓和空⽓。炉顶区是指炭化室盖顶砖以上的部位,设有装煤孔、上升管孔、看⽕孔、烘炉孔及拉条沟等。3、装煤和出焦装煤要求装满、装实、装平和装匀。装煤不满不仅影响焦炭产量,且使炉顶空间温度升⾼,加速粗煤⽓的裂解和沉积炭的形成,易造成推焦困难和堵塞上升管。但装煤也不宜过满,以防堵塞装煤孔,使粗煤⽓导出困难⽽⼤量冒烟冒⽕,装煤过满还会使上部供热不⾜⽽产⽣⽣焦,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焦炭质量。装实不但可以增加装煤量,还有利于改善焦炭质量。装平,以利于粗煤⽓的畅通导出。装匀,以保证焦炭产量和炉温稳定。出焦,出焦前要先观察焦饼收缩和成熟情况,推焦过程中时刻注意推焦电流的变化,出现推焦困难后要组织原因分析。装煤和出焦要严格按计划进⾏。为评定推焦操作的均匀性,⽤推焦计划系数K1和推焦执⾏系数K2。K1=(M-A1)/MM------班计划推焦炉数;A1-------计划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差⼤于±5min的炉数。K2=(N-A2)/NN------班实际推焦炉数;A2-------计划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差⼤于±5min的炉数。反应整个焦炉操作管理⽔平的指标:K3系数。K3=K1×K2每次推焦后,应清扫炉门、炉框、保护板、⼩炉门等上的积炭和焦油渣,以确保炉门严密。4、熄焦分⼲法熄焦和湿法熄焦。湿法熄焦主要要注意控制焦炭⽔份。接焦要均匀,喷洒要均匀,熄焦时间要严格按规定执⾏,熄焦后熄焦车应停留30s,在焦台上应尽可能多停留⼀段时间。⼲法熄焦是⽤惰性⽓体氮⽓来将焦炭熄灭并冷却,同时将惰性⽓体回收的热量传给蒸汽锅炉⽤于发电。⼲法熄焦可⼤⼤改善焦炭质量。这是由于焦炭在⼲熄过程中缓慢冷却,降低了内部的热应⼒,⽹状裂纹减少,⽓孔率低,因⽽机械强度提⾼,真密度也增⼤。此外,⼲熄焦过程不发⽣⽔煤⽓反应,焦炭表⾯有球状组织覆盖,内部闭⽓孔多,故耐磨性改善,反应性降低。⼲熄过程中料层相对运动,增加了焦块间的相互摩擦和碰撞,起到了焦炭的整粒作⽤,故块度均匀性提⾼。焦炭在预存室中保温相当于在焦炉中的焖炉,进⼀步提⾼了焦炭成熟度,使其结构致密化,也有利于降低焦炭的反应性,提⾼强度。5、筛焦要保证筛分效率,供料连续均匀,筛板经常检查,不堵眼、筛板不损坏。炉前焦库、筛焦楼保持⾼料位。6、焦炉温度制度6.1标准温度与直⾏温度焦炉燃烧室的⽕道数量较多,为了均匀加热和便于检查、控制,每⼀个燃烧室的机、焦侧各选择⼀个⽕道作为测温⽕道,其温度分别代表机、焦两侧温度,这两个⽕道称为测温⽕道和标准⽕道。其所测得的实际温度称为直⾏温度。为保证全炉各燃烧室温度均匀,各测温⽕道温度与同侧直⾏温度的平均值不应超过±20℃,边炉相差不超过±30℃,超过此值的测温⽕道为温度不合格⽕道,并以均匀系数K均表⽰:K均=[(M-A机)+(M-A焦)]/2MM---焦炉燃烧室数A机、A焦-----机、焦侧测温⽕道温度不合格数。直⾏温度不但要求均匀,还要求直⾏温度的平均值保持稳定,并⽤安定系数K安考核。K安=〔2N-(A'机+A'焦)〕/2NN----直⾏温度的测量次数A'机、A'焦-----全炉机、焦测直⾏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规定的该测标准温度相差超过±7℃的测量次数。6.2橫排温度同⼀燃烧室的各⽕道温度,称为横排温度。每⼀个燃烧室各⽕道温度,应当由机侧向焦侧逐渐增⾼,要求从机侧第2⽕道⾄焦侧第2⽕道的温度均匀上升。横排温度均匀系数=(考核⽕道数-不合格⽕道数)/考核⽕道数6.3边⽕道温度燃烧室两端的炉头⽕道,由于散热量⼤,温度较低。为防⽌炉头焦炭不熟,以及装煤后炭化室头部降温过多,引起炉砖开裂变形,⼀般要求边⽕道温度低于标准温度的值在100℃以内。为评定炉头温度的好坏,要求每⼀个炉头温度与该侧炉头平均温度差不超过±50℃。6.4蓄热室顶部温度为防⽌因蓄热室⾼温⽽将格⼦砖烧熔,应严格控制蓄热室温度。对于硅砖蓄热室,其顶部温度应控制在1320℃以下。在⼀般情况下,蓄热室的⾼温事故应不容易发⽣,但是,当炭化室窜漏,荒煤⽓被抽到蓄热室内燃烧,砖煤⽓道煤⽓漏⼊蓄热室内燃烧,⽴⽕道煤⽓燃烧不充分,继续到蓄热室燃烧以及废⽓循环发⽣短路等等,仍可能引起蓄热室⾼温事故,特别是当炉体衰⽼时容易出现上述情况。故应加强对蓄热室温度及串漏忣况的检查监督。(⼀般低于⽴⽕道温度150℃)6.5⼩烟道温度⼩烟道温度即废⽓排出温度,它决定于蓄热室格⼦砖型式、蓄热⾯积、炉体状态和调⽕操作等。6.6炉顶空间温度炉顶空间温度是指炭化室顶部空间荒煤⽓温度。顶空间温度应控制在800±30℃,且不应超过850℃。炉顶空间温度与装煤、平煤、调⽕操作以及配煤⽐有关。它对化产品产量与产率以及炉顶⽯墨的⽣长有直接关系。6.7焦饼中⼼温度焦饼中⼼温度是焦炭成熟的指标。焦饼中⼼温度要达到1000±50℃时焦饼已成熟。7、焦炉压⼒制度7.1集⽓管压⼒:是根据吸⽓管正下⽅炭化室底部压⼒在结焦未期不低于5Pa来确定的。7.2看⽕孔压⼒:看⽕孔压⼒应保持在-5Pa~+5Pa。如果看⽕孔压⼒过⼤,不便于观察⽕焰和测量温度,⽽且炉顶散热也多;如果压⼒过⼩即负压过⼤时,冷空⽓被吸⼊燃烧系统,使得⽕焰燃烧不正常。7.3蓄热室顶部吸⼒蓄热室顶部吸⼒⼤于30Pa。7.4分烟道吸⼒分烟道吸⼒的波动会直接影响蓄热室顶部吸⼒,因此,控制的分烟道吸⼒⼤⼩应尽量使蓄热室顶部吸⼒稳定。8。焦炭质量要求8.1焦炭⽔分(Mt)作为冶⾦焦炭供给⾼炉炼铁⽣产,焦炭⽔分波动主要是给⾼炉⼊炉焦炭重量的称量造成误差,带来炉况波动,焦炭⽔分过⼤还会将焦粉带⼊⾼炉使⾼炉冶炼时透⽓性不好,所以保持焦炭⽔分稳定能为⾼炉炉温稳定创造条件,⼀般湿熄焦要求焦炭⽔分控制在4—6%。8.2焦炭灰分(Ad)焦炭主要组成是碳和灰分,焦炭含碳愈⾼则含灰就愈少,在⾼炉冶炼中灰分是有害物质,吸收热量变成炉渣排出。也就是说焦炭中的灰分越⾼,炼铁的焦⽐就越⾼。⼀般焦炭灰分波动1%,⾼炉的焦⽐要波动2.5—3.0%,焦炭灰分的⾼低,主要取决于原料煤的灰分,煤的灰分在炼焦过程中也是完全转⼊焦炭中,另外在炼焦⽣产过程中混⼊杂质和炼焦不良操作,也会增加焦炭中灰分,炼铁要求焦炭中灰分愈少愈好。8.3焦炭挥发分(Vdaf)焦炭挥发分是焦炭被⼆次加热后,⽓态析出物的含量,这种含量取决于煤料的变质程度和焦饼最终温度,⼀般将焦炭挥发分视作焦炭成熟程度的标志。但也不能完全作成熟标志,就是焦饼完全成熟时焦炭的挥发分也含有1.0%左右,这是因为成熟的焦炭它可以吸附CO和O2,在试样⼲燥后,仍会吸收空⽓中⽔⽓,这些少量⽔⽓也是挥发分。在炼焦过程中,未被挥发出来的C、H化合物是极少的,因为在⼀定温度下,C、H化合物各种形态必然以挥发分析出,冶⾦焦新国标规定:Vd≤1.8%。8.4焦炭的固定碳(Fc)焦炭的固定碳是煤经过⾼温⼲馏后残留的固态可燃物质,它是焦炭中的主要可燃成分,含碳(C)愈⾼就表明焦炭热值愈⾼,使⽤价值就愈⼤,它的⼯业分析计算⽅法:Fc=100-(Vd+Ad)%8.5焦炭的粒度焦炉⽣产出的焦炭,经过筛焦系统分级后,应达到GB1996—2003标准,焦炭块度种类要求即:>60mm⼤块焦,>40mm⼤中块焦,25—40mm中块焦各级产品具有不同粒度组成。⾼炉⽤主要是>25mm的冶⾦焦,所谓冶⾦焦率就是>25mm粒度焦炭占焦炭试样总重的百分数为冶⾦焦率,余下的为冶⾦的焦末含量指标。8.6焦炭的机械强度焦炭的机械强度是冶⾦焦物理性能的最重要指标,评定焦炭机械性能多种试验⽅法,⽬前⼤都选择转⿎试验。采⽤⽶库姆焦炭在转⿎内破坏的机理:⽶库姆转⿎测定得到的两个指标:M10、M40(或M25)确能很好地表⽰焦炭的耐磨强度和抗碎强度,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焦炭机械强度。M10、和M40两个指标既是两个互不相⼲的因素过程造成的,⼜是有相关联的,因为⼀⽅⾯是因存的裂纹⽽破碎成⼩块时可能产⽣⼩于10mm的,也就作为M10考核了。另⼀⽅⾯,因转⿎试验结果得到各粒级的焦炭总和必须等于100%,则M10的波动⼤了,必然会影响M40指标。影响⽶库姆转⿎测定的准确性的因素:(1)焦炭⽔份过⼤能使焦粉粘在⼤块焦上,影响M10、和M40指数失真,所以要求试验应将焦样⽔份控制在5%以下。(2)转⿎检验焦炭质量是⼀种经验性的⽅法,从试验取样、称量、⼊⿎、出⿎、筛分等操作⽅法都应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进⾏结果才真实可靠,所以存在着不同操作⼈员是有误差的。(3)对块度相对较⼩,耐磨性⼜差的焦炭M10、和M40指标也会失真。8.7焦炭的物理化学性质焦炭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两项指标表⽰,即:焦炭的反应性和焦炭的反应后强度,这两项指标都影响⾼炉⽣产,在冶⾦焦炭质量新标准中规定:⼀级冶⾦焦CRI≤30%,CSR≥55%。焦炭的反应性(CRI)焦炭在⾼温条件下与CO2和⽔蒸⽓相作⽤的能⼒称焦炭的反应性,⽤CRI表⽰。C+CO2=2COC+H2O=CO+H2C+CO2=2COC+H2O=CO+H2通常⽤焦炭和CO2反应⼀定时间后焦炭消耗量占焦炭试样的百分⽐表⽰。⽬前⾼炉冶炼对焦炭的反应性⼗分关注,故在《冶⾦焦炭》新国标中列为其中,要求:CRI%Ⅰ级焦为≤30%,Ⅱ≤35%。焦炭在⾼炉冶炼过程中的⼏点:(1)焦炭反应性愈低,在风⼝回旋区与⿎风反应愈慢,回旋区断⾯积就增⼤,炉料下降更均匀。(2)焦炭反应性愈⾼,在较低温度下就与CO2反应,得不到有效利⽤。(3)焦炭反应性⾼最主要的是在⾼炉中,下部焦炭要经受CO2以及铁氧化物等作⽤,即产⽣碳熔反应和焦炭龟裂,结果耐磨性⼤⼤降低,形成焦粉进⼊炉渣中,降低炉渣流动性,使炉内料柱的透⽓性降低,这就说明:⾼炉容积愈⼤,对焦炭的反应性要求愈低,⼀般要求CRI<30%。焦炭的反应后强度(CSR)焦炭的反应后强度是⾼炉下部焦炭反应后性能的要求,通常将反应后强度指标称之为热强度。从⽣产实践证明:焦炭的反应性与反应后强度有着较好的相关关系是:反应性⾼的焦炭孔孢壁碳熔损⼤,其反应后强度低;通俗的说:就是焦炭的反应性愈⾼,则反应后强度就愈低。焦炭反应后强度与⾼炉内处于软融带强度相⼀致,它在与⾼炉下部的透⽓性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般来说反应性⾼的焦炭其冷态转⿎指数M10就差,反之,反应性低的焦炭M10就好。若反应性相近似值的焦炭,冷态转⿎强度⾼,反应后强度也⾼。9、⾼炉冶炼对焦炭质量的要求焦炭在⾼炉冶炼过程中,起着发热剂、还原剂和⽀撑炉料的三⼤作⽤,故此对焦炭的质量要求是:(1)、固定碳(C)含量要⾼,即灰分和挥发份要低。(2)、有害的杂质硫、磷含量要低。(3)、耐磨和抗碎强度要好。(4)、反应性要低,反应后强度要⾼。(5)、⽔份要低⽽稳定。(6)、焦炭块度要均匀,40~80mm级含量要⾼,<25mm级含量要低。满⾜上述要求,可以保证⾼炉⽣产达到⾼产、优质、低耗,还可有效提⾼利⽤系数,冶炼强度⾼,焦⽐低,得到低硫、磷的优质的⽣铁。冶⾦焦炭的质量标准(GB1996—2003)种类⼤块(>40mm)⼤中块(>25mm)中块(25—40mm)灰份Ad%Ⅰ≤12.0Ⅱ≤13.5Ⅲ≤15.0硫份Sed%Ⅰ≤0.60Ⅱ≤0.8Ⅲ≤1.0机械抗碎M40M25Ⅰ≥80.0≥92Ⅱ<76.0<88Ⅲ<72.0<83强度耐磨M10Ⅰ≤7.5≤7.0Ⅱ≤8.5≤8.5Ⅲ≤10.5≤10.5反应性CRI%Ⅰ≤30Ⅱ≤35Ⅲ/反应后强度CSR%Ⅰ≥55Ⅱ≥50Ⅲ/挥发份Vdaf%≤1.8⽔份Mt%4.0±15.0±2>12焦末含量%>4.0>5.0>12该标准是冶⾦焦国家最新标准,其中增加了CRI和CRS两项指标;⽔份指标作参考指标,企业内部可制订内控指标。10、对焦炭的质量控制对焦炭的质量控制,这⾥主要是针对冶⾦焦炭的质量控制。这对钢铁企业中的⾼炉炼铁是⾮常重要的,因为钢铁企业中的焦化⼚所进⾏煤⼲馏得到的焦炭主要是供给⾼炉炼铁⽤的。对焦炭的质量控制,也就是对不利焦炭质量的因素的控制,深层研究也就是对作为炼焦炭的煤和炼焦⼯艺过程有关因素的控制。10.1影响冶⾦焦炭质量的因素(1)配合煤的成份和性质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配合煤的成份和性质决定了焦炭中的固定(C)、灰份(Adt)、硫份(Sed)和磷份(P)的含量。⽽焦炭的块度和强度在很⼤程度上也是取决于原料煤的成份和性质。配合煤是由各种单种煤配制⽽成,也就是说原料煤的成份和性质决定了配合煤的成份和性质。如:配合煤中的硫份和灰份低,说明单种煤的硫份和灰份低,所炼出的焦炭的硫份和灰份也低。⽐如:在配合煤中增加⾼挥发份,低变质程度的⽓煤所炼出的焦炭细长,块度⼩,若在配合煤中增加焦煤和瘦煤,炼出的焦炭就会使收缩裂纹减少,块度增⼤。若在配合煤中配有含⽆机物矿物质增多(也就是所说的灰份)也就会影响焦炭的强度。这说明配合煤的成份和性质是由各单种煤的成份和性质决定的,除此外,配合煤的粉碎细度也会影响焦炭的强度,粉碎细度影响堆⽐重,由于煤的结构复杂,所粉碎的细度也不⼀定⼀样,故此对细度的要求不能⼀概⽽论(⼀般要粉碎粒度⼩于3mm的要控制在80±3%为好)。(2)炼焦加热制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炼焦加热制度是影响焦炭质量因素之⼀,⽽影响焦炉的加热制度的主要因素是炼焦的加热速度和结焦末期的温度,加热速度和结焦末期的温度都与结焦时间有关,结焦时间愈短则加热速度愈快,标准温度就愈⾼,⽽结焦末期温度也就⾼。通过⽣产实践研究表明:当加快结焦速度时,可使煤在⼲馏过程中使胶质体的流动性增加,炼出块度⼩的坚固焦炭,这是好的⼀⾯,但是加快结焦速度,也会使焦炭收缩裂纹增加,焦炭的块度变⼩,强度降低,这⼜是不利的⼀⾯。我公司的55孔⼤型6⽶焦炉设计的结焦时间为19⼩时,若结焦时间⼩于设计结焦时间1⼩时,则⼤块焦(>40mm粒度)就降低约6%左右,当然不同的配煤⽐也有所不同。加快加热速度时,中块冶⾦焦(25—40mm)就会增加,但平均焦炭的块度也下降了。我公司6⽶焦炉设计结焦时间为19⼩时,⽽宝钢炼焦⼯艺,同样6⽶⼤容积焦炉是采⽤结焦时间21⼩时,⽕落温度控制实际上就是控制炼焦加热速度和结焦末期的温度⽅法。通过提⾼结焦末期的温度,可以增加焦炭的耐磨强度(M10)同时也可以减少⼩于10mm的焦末的产率,但是必须要考虑到在此同时也会减⼩焦炭的块度,因此造成焦炭最终收缩增加,⼩裂纹增多,块度变⼩,整个抗碎强度M40降低。因此,炼焦⼯艺要求必须要制定合理的加热制度,执⾏过程中必须要稳定,不可以波动太⼤,使成熟的焦炭有尽可能⼩的磨损和得到尽可能⼤的块度,来保证焦炭强度的质量指标。(3)煤料在焦炉炭化室内的堆⽐重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影响炭化室内煤料的堆⽐重,也是影响焦炭质量因素之⼀,其因素很多,如:堆⽐重是取决于设计炭化室的⾼度,装煤操作⽅式,煤料在炭化室⾥的形状,配煤的细度和⽔等都能影响堆⽐重。对影响焦炭质量⽽⾔,增加炭化室内煤料的堆⽐重,可以使煤料在⼲馏过程紧密结合,由此获得机械强度较⾼的焦炭,使M40%上升M10%下降。当今,国内外炼焦⼯艺增加装煤的堆⽐重的⽅式有:进⾏煤⼲燥预热或增设煤调湿⼯艺,增加配型煤⼯艺,捣固炼焦,采⽤⾼炭化室⼤容积焦炉,提⾼加煤速度等都能增加装炉煤的堆⽐重,达到改善和提⾼焦炭质量的⽬的。从上述分析三⼤因素影响冶⾦焦炭质量的原因,针对不利焦炭质量的因素是作为炼焦⽣产⼯艺控制焦炭质量的原则和⼿段,以达到提⾼焦炭质量⽬的。(4)提⾼焦炭质量的其它途径提⾼焦炭质量除了主要从炼焦⼯艺的主要因素着⼿,还要从其它⽅⾯来保证焦炭质量进⼀步提⾼。焦炭整粒对焦炭进⾏整粒,使经进⼀步整粒的冶⾦焦块度趋于均匀,转⿎强度也相应的提⾼,进⼊⾼炉后,可以改善炉料的透⽓性,有利于⾼炉增产和降低焦⽐。实践证明冶⾦焦的粒度并不是愈⼤愈好,在国外和国内的⼀些⼚家反复试验应⽤粒度⼤于80mm或100mm普通焦炭⾼炉⽣产焦⽐要上升,采⽤⼩于80mm的冶⾦焦,焦⽐就下降,若⾼炉采⽤经整粒后的25—75mm的冶⾦焦,使⾼炉焦⽐⼤⼤降低。所采⽤整粒⽅法就是⽤切焦机对⼤于80mm以上的焦块进⾏破碎。经切焦机破碎的焦炭机械强度明显得到提⾼。⼲熄焦我公司已采实现全⼲熄。⼲熄焦与湿熄焦相⽐,通过⽐对,⼲熄焦可使M40提⾼3—5%,M10降低0.5—0.8%,粒度更均匀,这样的粒度有利于⾼炉反应和降低焦⽐。装满红焦的焦罐车由电机车牵引⾄提升井架底部。提升机将焦罐提升并送⾄⼲熄炉炉顶,通过带布料料钟的装⼊装置将焦炭装⼊到⼲熄炉内。在⼲熄炉中焦炭与惰性⽓体直接进⾏热交换,焦炭被冷却⾄200℃以下,经排焦装置卸到带式输送机上,然后送到焦处理系统。循环风机将冷却焦炭的惰性⽓体从⼲熄炉底部的供⽓装置⿎⼊⼲熄炉内,与红热的焦炭逆流换热。⾃⼲熄炉排出的热循环⽓体的温度约为819℃,经⼀次除尘器除尘及引⼊空⽓将可燃组分燃烧⼀部分后进⼊⼲熄焦余热锅炉换热,温度降⾄173℃。由锅炉出来的冷循环⽓体经⼆次除尘后,由循环风机加压,再经⽓体冷却器冷却⾄140℃后进⼊⼲熄炉循环使⽤。⼀、⼆次除尘器分离出来的焦粉,由专门的输送设备将其收集在贮槽内,以备外运。⼲熄焦装置的装料、排料、风机后的放散等处的烟尘均进⼊⼲熄焦地⾯除尘系统,进⾏除尘后放散。主要技术参数与指标项⽬指标基准温度焦炭排出温度200℃以下预存室顶部温度950~1050℃⼲熄炉⼊⼝⽓体温度130~140℃⼲熄炉出⼝⽓体温度800~900℃锅炉⼊⼝⽓体温度900~1000℃锅炉出⼝⽓体温度170~180℃⽓体冷却器⼊⼝⽓体温度170~180℃⽓体冷却器出⼝⽓体温度130~140℃焦粉冷却器排出温度50~150℃主蒸汽温度450℃炉项压⼒±50Pa系统内压⼒-20~-50mmH20(⼲熄炉出⼝)(锅炉⼊⼝)(锅炉出⼝)(⼲熄炉⼊⼝)-2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