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OH+HCl=NaCl+H2OB.2Na+2H2O=2NaOH+H2↑C.CaCO3+2HCl=CaCl2+H2O+CO2↑D.CO2+2NaOH=Na2CO3+H2O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lNAB.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体积为22.4LC.常温常压下,lmol甲烷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为10NAD.2mol/L的NaCl溶液中钠离子数目为2NA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A.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B.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能导电B.其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C.不能导电物质就是非电解质D.物质导电的条件是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或有自由移动的电子5、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一定有SO42-C.分别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6、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她们在青蒿素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提取青蒿素通常可以用乙醚浸取,这与下列哪种方法的原理相同()A.分液法B.萃取法C.结晶法D.过滤法7、把0.05molBa(OH)2固体加入1L下列液体中,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减小的是()A.水 B.0.05mol/lMgCl2溶液C.0.05mol/L的醋酸溶液 D.含0.05molCuSO4的溶液8、在碱性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H+、Na+、SO42-B.Na+、Cu2+、SO42-、Cl-C.Ba2+、NO3-、Cl-、K+D.Ca2+、K+、CO32-、NO3-9、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B.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D.胶体和溶液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10、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浓盐酸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变小B.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C.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氢氧化钠的表面发生潮解11、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Cl2可溶于水 B.NaClO具有强氧化性C.Na2CO3受热难分解 D.Na2O常温下为浅黄色固体12、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X3+和Y2-,现有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3+是氧化产物,④X具有氧化性,⑤Y2-是还原产物,⑥X3+具有氧化性。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13、目前大部分食盐用于A.调味品 B.腌制食物 C.化工原料 D.防腐处理1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是(

)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粒子带电C.能透过滤纸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与活性炭的漂白原理相同B.HClO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弱C.HClO见光、加热易分解,放出O2D.新制氯水存在Cl2、HClO、H2O分子,H+、Cl-、ClO-、OH-离子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05mol液态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0.1NA个NH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D.23gNa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转移NA个电子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可用托盘天平称取10.20g氢氧化钠B.某实验需要900mL的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则配得该溶液需称取22.5g胆矾晶体C.用10mL量筒量取5.2mL硫酸,仰视时实际量得液体体积大于5.2mLD.焰色反应实验中,连续做两个样品时,应将铂丝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到无特殊焰色18、科学家曾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道,他们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7nm的纳米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上述镊子的臂长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19、下列化学语言正确的是A.镁离子的电子式 B.质量数为35的氯原子C.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氮原子的电子式20、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A.含Na+为2mol的Na2SO4溶液B.将80g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C.将0.5mol/L的某饱和溶液100mL,加热蒸发掉50g水后的溶液D.将58.5gNaCl溶于1L水所得的溶液21、实验室需配置离子浓度均为0.1mol/L的某混合溶液,下列选项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K+、Na+、NO3-、Cl- B.K+、Ba2+、Cl-、OH-C.Ag+、K+、Cl-、NO3- D.Na+、NH4+、SO42-、NO3-2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NaOH固体放在天平托盘的称量纸上,精确称量并放入烧杯中溶解后,立即注入容量瓶中B.将准确量取的18.4mol·L-1浓硫酸10mL,注入已盛有30mL水的100mL容量瓶中,加入至刻度线即可C.仰视容量瓶刻度线,看到液面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刻度线以上的溶液D.欲配制1000mL0.1mol·L-1的盐酸,将稀释后的盐酸溶液全部转移到未经干燥的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某淡黄色粉末可在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常被用作供氧剂。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1)该淡黄色粉末为__________________;(2)X粉末的名称或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某溶液只含Cl、CO、SO、Na、K、Mg六种离子中的某几种。经实验:①原溶液白色沉淀;②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③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2)有的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氯化钠样品含有少量的Na2SO4和Na2CO3,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1)步骤③加入沉淀剂是________;步骤⑤加入足量盐酸作用是________;步骤⑥操作名称__________。(2)写出有关反应离子方程式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进行①、④、⑥操作时,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步骤④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26、(10分)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水和干燥剂)的总质量为ag,从实验室取出bg(不足量)钠放入水中,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试回答:(1)实验室取用一小块钠,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仪器。(2)此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钠块有极少量被氧化,则测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比实际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有甲同学建议在图中干燥管上再连一同样干燥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乙同学为避免由于行动不够迅速产生偏差,又建议在集气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煤油,其目的是_____。27、(12分)(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C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3)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有关该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下列因素可能会导致铁质量分数测量值偏低的是___________。A.A中反应不完全B.反应生成的SO2部分被E中碱石灰吸收C.E中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D.反应完全后,还有CO2气体滞留在装置体系中(二)将19.20gCuO和Fe2O3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CO充分反应,反应后全部气体用200mL1.20mol▪L-1Ba(OH)2溶液吸收,生成35.46g白色沉淀(不考虑沉淀的溶解,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4)则吸收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浓度为_________。(5)混合物中CuO和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28、(14分)A、B、C、D四种元素核电荷数均小于18。B元素L层两种能量不同的电子个数比为1:2,A、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C、D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上电子数的一半。D-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1)四种元素为:A_____B_____C_____D_____(2)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3)B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C原子有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4)D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5)D单质与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9、(10分)W、X、Y、Z为1~18号元素内除稀有气体外的4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Y和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Y、Z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W、X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3倍。(1)写出元素符号:W为____,X为____,Y为____,Z为____。(2)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Y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时,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Z得到电子,形成的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3)由X、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变化,据此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详解】2Na+2H2O=2NaOH+H2↑中,钠元素从0价升到+1价,氢元素从+1价降至0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另三个反应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不变,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本题选B。2、C【解析】A、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A错误;B、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物质的量是1mol,但其体积不一定为22.4L,B错误;C、1个甲烷分子含有10个质子,常温常压下,lmol甲烷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为10NA,C正确;D、2mol/LNaCl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不能计算钠离子数目,D错误,答案选C。点睛:选项A和B是解答的易错点,主要是不明确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气体摩尔体积只能适用于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其摩尔体积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标准状况下是22.4L/mol。3、B【解析】A、汽油和煤油都是有机物混合后相互溶解,不能分层,无法用萃取的方法分离,错误;B、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加入盐酸后镁粉和铝粉均生成盐和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后可除去杂质,正确;C、KNO3和NaCl易溶于水,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KNO3和NaCl固体的混合物,应该重结晶分离,错误;D、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O2和H2加热会迅速反应,甚至发生爆炸,错误。答案选B。4、D【解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详解】A.电解质导电需要条件为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本身并不一定导电,如固态氯化钠不导电,A错误;B.二氧化碳、氨气其水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导电的离子不是他本身电离产生的,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B错误;C.氢气、氧气等单质,它们不能导电,但是它们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金属和石墨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电解质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D正确。答案选D。5、C【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HCO3‾,故A错误;B、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SO42-,可能含有银离子,故B错误;C、分别滴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的原溶液含Cu2+,生成白色沉淀的原溶液含Mg2+,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含Na+,故C正确;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或者碳酸钡,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可能有Ba2+或者Ca2+,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6、B【解析】

青蒿素提取过程是先用冷水浸泡青蒿,将青蒿绞汁

,再用乙醚低温溶解提取,利用了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的性质。【详解】A.分液法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乙醚浸取提取青蒿素不是分液法,故A错误;

B.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可用乙醚萃取,然后分液分离,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结晶法使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用乙醚浸取提取青蒿素不是结晶法,故C错误;

D.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用乙醚浸取提取青蒿素不是过滤法,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7、D【解析】

A.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固体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故A不符合;B.向1L0.05mol/lMgCl2溶液中加入0.05molBa(OH)2固体,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电解质氯化镁转变为氯化钡,都是强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只是离子的转化,则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B不符合;C.醋酸是弱酸,溶液的导电性比较弱,但向1L0.05mol/l醋酸中加入0.05molBa(OH)2固体,反应生成醋酸钡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故C不符合;D.向1L0.05mol/LCuSO4中加入0.05molBa(OH)2固体,CuSO4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减弱,故D符合;故答案为D。【点睛】明确溶液导电性的决定因素是解题关键,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浓度越小导电能力越弱。8、C【解析】

A.H+与OH-能发生离子反应:H++OH-=H2O,所以该组中的H+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B.Cu2+在溶液中显蓝色,Cu2+与OH-反应:Cu2++2OH-=Cu(OH)2↓,所以该组中的Cu2+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该组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该组离子也不与OH-反应,所以该组离子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D.Ca2+可与CO32-反应:Ca2++CO32-=CaCO3↓,所以该组中的Ca2+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只有不发生任何反应的离子之间才能大量共存,离子之间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才能发生反应:(1)生成难溶物质;(2)生成挥发性物质;(3)生成水或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的物质;(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生成配合物。9、C【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分散系不带电,是胶体粒子吸附带电离子,胶粒带电荷,A项错误;B.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可产生沉淀,复分解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所以溶液可以生成沉淀,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B项错误;C.胶体较稳定,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C项正确;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胶体和溶液。10、B【解析】

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浓度变小,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该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NaOH能吸收水分而导致潮解,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B。11、D【解析】

A.Cl2是一种黄绿色,可溶于水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B.NaClO中含有次氯酸根离子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也是因为次氯酸根,次氯酸根离子中Cl的化合价为+1价,而Cl的常见化合价是-1,Cl很容易从+1价降到-1价,即得电子能力强,所以ClO-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C.Na2CO3的热稳定性较好,受热难分解,故C正确;D.Na2O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故D错误;答案选D。12、C【解析】

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X3+和Y2-,X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3价,Y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及规律来解答。【详解】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X3+和Y2-,X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3价,Y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则①X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正确;②X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是还原剂,故错误;③X为还原剂,被氧化,X3+是氧化产物,故正确;④X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错误;⑤Y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Y被还原,所以Y2-是还原产物,故正确;⑥X3+是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故正确;即正确的是①③⑤⑥,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13、C【解析】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作调味品,可以用于腌制食品,做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制盐酸等,也可以用于防腐处理,大部分食盐用于化工原料。答案选C。14、D【解析】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微粒直径大于100nm的是浊液,小于1nm的是溶液。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种光学性质,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故答案选D。15、A【解析】

A.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具有漂白性,与活性炭的漂白原理不相同,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是吸附作用,A错误;B.HClO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弱,B正确;C.HClO见光、加热易分解,放出O2,同时生成氯化氢,C正确;D.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新制氯水存在Cl2、HClO、H2O分子,H+、Cl-、ClO-、OH-离子,D正确。答案选A。【点睛】注意新制氯水的漂白性不是氯气引起的,氯气虽然具有强氧化性,但没有漂白性,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16、D【解析】

A.KHSO4在熔融时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所以0.05mol液态KHSO4中含有0.05mol阳离子,含有0.05NA个阳离子,故A项错误;B.1L0.1mol·L-1的氨水中所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L×1L=0.1mol,氨水是弱碱水溶液,只能部分发生电离,所含NH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所含NH小于0.1NA个,B项错误;C.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不能用22.4L/mol计算HCl的物质的量,C项错误;D.n(Na)=23g23g/mol=1mol,1molNa失去1mol电子,共转移NA答案选D。【点睛】解题时需注意:(1)盐酸与氯化氢不是同一物质,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盐酸属于混合物;(2)22.4L/mol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由气体体积计算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3)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电离不同,K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2-,在熔融时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17、C【解析】

A.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一位小数,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0.20g氢氧化钠,故错误;B.某实验需要900mL的0.1mol/L的硫酸铜溶液,根据容量瓶的规格分析,需要配制1000mL溶液,则配得该溶液需称取胆矾晶体的质量为0.1×250×1.0=25.0g,故错误;C.用10mL量筒量取5.2mL硫酸,仰视时实际量得液体体积大于5.2mL,故正确;D.焰色反应实验中,连续做两个样品时,应将铂丝用稀盐酸洗净并灼烧到无特殊焰色,不能用稀硫酸洗涤,故错误。故选C。18、C【解析】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上述钠米级镊子臂长(7nm在1nm~100nm之间)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答案选C。19、C【解析】

A项、镁离子为阳离子,其电子式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则镁离子的电子式为Mg2+,故A错误;B项、质量数为35的氯原子为3517Cl,故B错误;C项、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氧离子,氧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D项、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有3个不成对电子,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C。20、B【解析】

A、溶液体积未给出,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故A错误;B、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n(H2SO4)=n(SO3)=80g÷80g/mol=1mol,所以溶液浓度为1mol/L,故B正确;C、饱和溶液,蒸发掉水后,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挥发性溶质会较低),故C错误;D、将58.5gNaCl溶于1L水所得的溶液体积不是1L,浓度不是1mol/L,故D错误;答案选B。21、A【解析】

A.K+、Na+、NO3-、Cl-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共存,当离子浓度相同时能满足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故正确;B.K+、Ba2+、Cl-、OH-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共存,但当离子浓度相同时,阳离子电荷多于阴离子电荷,故错误;C.Ag+和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错误;D.Na+、NH4+、SO42-、NO3-四种离子不反应能共存,但当离子浓度相同时,阴离子电荷多于阳离子电荷,故错误。故选A。22、D【解析】

A.称量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滤纸上称量,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应该先冷却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错误;B.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容量瓶属于定量仪器,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故B错误;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吸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小,故C错误;D.用于定容时需要加入蒸馏水,所以容量瓶中原先有蒸馏水不影响配制结果,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Na2O2或过氧化钠铜或Cu2Na2O2+2CO2=2Na2CO3+O2Na2CO3+Ca(OH)2=CaCO3↓+2NaOH2NaOH+CuSO4=Na2SO4+Cu(OH)2↓【解析】

淡黄色粉末为Na2O2,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以知道X为Cu,反应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淡黄色粉末为Na2O2,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以知道X为Cu,反应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淡黄色粉末为Na2O2或过氧化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Na2O2或过氧化钠。(2)据以上分析可知,X粉末为铜或Cu;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铜或Cu。(3)反应(I)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a2O2+2CO2=2Na2CO3+O2。(4)反应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2CO3+Ca(OH)2=CaCO3↓+2NaOH。(5)反应(Ⅲ)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酮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aOH+CuSO4=Na2SO4+Cu(OH)2↓。24、Mg2+、Cl-CO32-、SO42-K+、Na+是溶液必须呈电中性,有Mg2+,无CO32-、SO42-,则必然有Cl-【解析】⑴.题目所给的六种离子中,只有Mg2+遇NaOH可以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Mg2+;向原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没有CO32-和SO42-;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则可能含有的离子是K+、Na+,故答案为Mg2+、Cl-;CO32-、SO42-;K+、Na+;⑵.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有Mg2+,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含有阴离子,但根据上述判断可知原溶液中无CO32-、SO42-,则一定含有Cl-,故答案是:是;溶液必须呈电中性,有Mg2+,无CO32-、SO42-,则必然有Cl-。25、Na2CO3溶液除去过量Na2CO3蒸发结晶或蒸发SO42-+Ba2+===BaSO4↓CO32-+Ba2+===BaCO3↓CO32-+2H+===H2O+CO2↑引流,防止液体流到滤纸外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发生液体飞溅【解析】因为要除去氯化钠晶体中含有少量的Na2SO4和Na2CO3两种杂质,实质就是除去碳酸根和硫酸根。①根据实验流程,首先要溶于水配制成溶液,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钠三种物质,②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把溶液中的碳酸根和硫酸根都转化成沉淀,③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把第二步中过量的氯化钡除去,这样得到的混合液中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沉淀还有碳酸钠和氯化钠溶液,④是过滤操作除去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⑥再通过蒸发结晶操作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1)根据上述分析,步骤③加入沉淀剂是Na2CO3溶液,步骤⑤加入足量盐酸可以除去过量Na2CO3,步骤⑥为蒸发,故答案为:Na2CO3溶液;除去过量Na2CO3;蒸发;(2)步骤②加入氯化钡溶液,分别与硫酸钠、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碳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CO32-+Ba2+=BaCO3↓,故答案为:SO42-+Ba2+=BaSO4↓;CO32-+Ba2+=BaCO3↓;步骤⑤加入适量盐酸,除去溶液中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故答案为:CO32-+2H+=H2O+CO2↑;(3)在进行①、④、⑥操作时,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步骤④中是引流,防止液体流到滤纸外;步骤⑥中是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发生液体飞溅,故答案为:引流,防止液体流到滤纸外;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发生液体飞溅。26、滤纸、小刀、镊子、玻璃片吸收水蒸气,避免集气瓶中水蒸气逸出偏大避免空气中水蒸气被干燥剂吸收b/(a+b—c)避免钠投入后,立即与水反应,来不及塞上塞子【解析】

(1)取用金属钠时,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收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黄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水中,用玻璃片覆盖水槽,防止液体溅出,所以所需用品至少有: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故答案为刀、镊子、滤纸、玻璃片;(2)无水氯化钙容易吸收水蒸气,装置中的干燥管是用来吸收水蒸气,避免集气瓶中水蒸气逸出;若钠块有极少量被氧化,会导致生成的氢气减少,即(a+b-c)减小,结合(3)中的表达式,测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比实际相对原子质量偏大,故答案为吸收水蒸气,避免集气瓶中水蒸气逸出;偏大;(3)空气的水蒸气容易被无水氯化钙吸收,影响了氢气质量的计算,所以应该在干燥管上再连接一同样的干燥管,目的是避免空气中水蒸气被干燥剂吸收;依题设实验数据,bg钠与足量水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a+b-c)g,设所求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电子守恒可得:=×2,解得:x=,故答案为避免空气中水蒸气被干燥剂吸收;;(4)钠与水的反应比较剧烈,为了避免钠投入后,立即与水反应,来不及塞上塞子,影响氢气质量的测定,需要在集气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煤油,故答案为避免钠投入后,立即与水反应,来不及塞上塞子。【点睛】本题通过定量实验考查了钠的取用、钠的理化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测定原理:根据钠与水的反应,通过测定一定质量的钠与过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来求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27、圆底烧瓶除尽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BCBa(HCO3)20.3mol▪L-12:1【解析】

(一)由装置图可知,实验原理是通过测定干燥管E的质量增重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铁碳合金中碳的质量,进而计算铁的质量,再计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故二氧化硫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测定,进入干燥管E的气体应除去二氧化硫、且干燥。(二)CuO和Fe2O3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CO充分反应生成CO2,少量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过量的CO2再与与BaCO3反应生成Ba(HCO3)2,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题即可。【详解】(1)仪器A为圆底烧瓶。(2)C中酸性高锰酸钾可以和SO2发生反应,因此C装置是为了除尽SO2,避免影响对CO2的测定。(3)A.A中反应不完全,导致测定的CO2的质量减少,铁的质量分数增大,故A错误。B.反应生成的SO2部分被E中碱石灰吸收,导致测定的CO2的质量增大,铁的质量分数减小,故B正确。C.E中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导致测定的CO2的质量增大,铁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正确。D.装置中残留的CO2没有完全被E吸收,导致测定的CO2的质量减少,铁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错误。本题选BC。(二)(4)发生反应为CO2+Ba(OH)2=BaCO3↓+H2O①、CO2+H2O+BaCO3=Ba(HCO3)2②。生成35.46g白色沉淀BaCO3,根据化学方程式①可求得参加反应①的n1[Ba(OH)2]=n(BaCO3)==0.18mol,参与反应②的n2[Ba(OH)2]=0.2L×1.20mol▪L-1-0.18mol=0.06mol,根据化学方程式②列比例式可得n[Ba(HCO3)2]=0.06mol,c[Ba(HCO3)2]==0.3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