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上学期教案设计初三化学上学期教案设计/14第一章空气氧第一节空气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台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板书]第一章空气氧第一节空气[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板书]一、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及其百分含量(大约):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百分含量(按体积计算)[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 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1/5体积的氧气吗?)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1/5体积的氧气吗?)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⑧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 (或称反应容器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 1/5?①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 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 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板书]2.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氨、笳、僦、氟、氤等气体的总称。[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 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阅读]课本第9页、(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 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1。污染空气的物质(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2)化工厂的废气(3)水泥厂的粉尘(4)燃放烟花爆竹(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在相同条件下:①分离100升空气,大约可得氧气升,可得氮气升。②分离升空气,可获得42升氧气。②分离空气获得氧气63米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米3。[作业]课本第10页习题,第1、2题。北京一七八中 刘松伟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氧气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教学方法以边讲边实验为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各占多少?氧气与人类生存有什么关系?[引言]氧气是人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与动、植物的生存及工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制法进行系统的学习。[板书]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提问]物质的性质主要分为哪两类?什么叫物理性质?它包括哪些方面?[学生实验]观察实验桌上的集气瓶中的氧气。[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色味的体。[讲解]如果在1.013X105帕时,温度降到约-183C时,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如继续降温到约-218C时,可变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提问]在低温下,氧气变为液态或固态.属于什么变化 ?M气的这种性质属于什么性质[板书]在1.013X105帕时,氧气在约-183C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C时变为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讲解]气体的密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科学上把温度在0C,压强为101325帕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况。在标准状况下,经实验测定,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为1.293克/升。[板书]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讲解〕为什么江河有大量鱼类生存,这说明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但是它溶解的很少,实验测知,通常状况下, 1升水只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板书]3.氧气不易溶于水[引言]以上我们了解了氧气的一些主要的物理性质。下面来研究认识氧气的化学性[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讲解并操作]出示硫样品,观察硫的颜色、状态。硫又称硫黄,是制黑火药的原料之一。取少量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将一根火柴放在火焰上方,看到火柴被点燃,说明燃烧匙内的硫已燃烧。请一学生到前面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向大家说明火焰的颜色,和闻到的气味。再将已燃烧的硫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边实验边议论]①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什么颜色的火焰 ?与硫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区别?②请一名学生摸一摸反应容器一一集气瓶瓶壁温度有何变化 ?③请两名学生来闻一闻生成气体的气味, (提示闻气味的正确方法),回忆在什么时候闻到过这种气味?燃放爆竹时,也会产生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一二氧化硫。它是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之一,因此为保护环境,我们应不燃放爆竹。[小结]在点燃的条件下,琉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了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反应更剧烈,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反应的同时放热。反应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它是氧气的一种化学性质。[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点燃1.硫十氧气上-二氧化硫现象:色 体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热,生成有性气味的体。[讲解]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物质,因此做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实验前要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时,要观察物质颜色、状态的改变及发光放热等现象,反应后要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为进一步了解氧气的性质, 我们每两个同学一组.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具体做法看书第 11页[实验1—2][阅读〕课本第11页[实验1—2][学生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一, 点燃[板书]2.碳十氧气一>二氧化碳现象:色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发出光,热。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讲解]以上两个实验说明了氧气可以跟硫、碳等非金属反应,它能跟金属反应吗 ?下面用细铁丝来实验。[边讲解边带学生一块操作]把一根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粗铁丝上,另一端系上半根火柴。〔学生实验〕点燃系在细铁丝上的火柴,观察细铁丝在空气中是否燃烧 ?然后迅速放入盛有氧气和少量水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边实验边讨论]①细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燃烧的剧烈程度如何?看到了什么现象?②摸一摸反应容器(集气瓶)壁的温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了这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③看一看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样的物质?它还是铁吗?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想一想为什么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要盛少量水或细沙子 ?[小结]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细铁丝点燃后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了黑色固体一一四氧化三铁,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由于反应时放出大量热,使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熔化而溅落下来, 为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因此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板书]3.铁十氧气史片四氧化三铁现象:—色 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热,生成一色—体。[讲解]以上三个实验,表现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使可燃物的燃烧比在空气中剧
烈,甚至有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可以燃烧。 同时也不难看出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共同之处,都是两种物质起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我们把这类反应,叫做化合反应。[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提问]除了硫、碳、铁跟氧气的反应外,你能举出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实例吗 ?[板书]镁十氧气氧化镁点磷十氧气一>五氧化二磷[小结]色、态、味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一,一一点燃……
/硫十氧气——次二氧化硫氧气的化学性质<碳十氧气二氧化碳氧气的化学性质<碳十氧气二氧化碳磷十氧气上冬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点燃I铁十氧气一>四氧化三铁[作业]课本第14页1(1)(2)(3)、2(1)(2)补充题:什么叫化合反应 ?写出已学过的五个化合反应的文字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通过氧气性质与用途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重点和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结合演示实验和投影[复习提问]氧气可以跟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它的文字表达式?这些反应属于哪类反应?(由一名学生将文字表达式写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投影]碳十氧气座装二氧化碳硫十氧气在鸵)二氧化硫点燃、磷十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铁十氧气四氧化三铁镁十氧气点号>氧化镁以上化学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讲解]氧气可以跟碳硫、磷等非金属反应,也能跟铁、镁等金属反应,能否跟成分较复杂的物质反应呢?如蜡烛,其主要成分是含碳和氢的石蜡。[演示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边实验边议论]①点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 ?蜡烛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把燃着的蜡烛放在盛有氧气的干燥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比较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③请两名学生来看原来干燥的集气瓶壁上有什么变化 ?摸一摸集气瓶壁温度有什么感觉?④将熄灭的蜡烛取出后,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涵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板书]蜡十氧气」二氧化碳十水[讲解]比较蜡在氧气中燃烧和碳、硫、磷、铁跟氧气的反应:以上这些物质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我们把这类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板书]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讨论]①氧化反应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②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提示]参加氧化反应中的氧不一定是氧气。[投影]下列化学反应哪个属于化合反应?哪个是氧化反应?.氢气十氧气卫与水.氧化钙十水>氢氧化钙.碱式碳酸铜上彩氧化铜十水十二氧化碳.乙焕十氧气上与水十二氧化碳.水3》氢气十氧气[讲解]从以上反应可以看出: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讲解]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跟碳、硫、磷、铁、镁、石蜡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又如煤、木材、酒精、汽油等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其实质也是这些物质跟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这说明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氧化反应中,它提供了氧,具有氧化性,氧气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板书]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热。在氧化反应中,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引言]我们认识了氧气的性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它。[讨论]氧气有哪些用途?[投影]氧气的主要用途图表(课本第14页)[讲解]炼钢时使用氧气,可以加速燃料的燃烧,提高炉温,加快炼钢的速度;气焊时使用氧气,是因为乙快在氧中燃烧放出大量热,氧快焰的温度可达 3000c以上可使钢铁熔化,进行气焊或气割;宇航发射火箭时使用氧气,都是因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氧气还供给呼吸,医疗上用氧气可以抢救危重病人,高空飞行员、潜水员、 登山运动员,随身携带氧气瓶可以在缺氧的地方工作。[板书]三、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医疗、登山、潜水、航空).支持燃烧(炼钢、宇航、气焊)[投影]第二节小结(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2、3(二)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氧化性(三)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四)基本概念: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作业]课本第14页习题1(4)、2(2)、(3)3、4北京市崇文门中学周国敏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的.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在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板书]第三节氧气的制法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是从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等几个方面来研究。下面我们就按照顺序逐一讨论。[板书]1.实验药品[讲解]实验室常用KC1O3或KMnO4等物质来制取氧气,用KC1O3时通常需加入少量MnO2。[展示]KCIO3、KMnO4、MnO2的样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并将结果记录下来。[板书]2.反应原理[学生实验]学生实验(两人一组),装置如下图:[实验要求]①一个学生加热KC1O3,检验是否有氧气放出,加热过程中 KC1O3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加热到什么程度有氧气放出②另一个学生同时加热MnO2,检验是否有氧气放出,加热过程中 MnO?的状态有无变化。③将①加热到有氧气放出后, 停止加热,稍冷却后将②迅速倒入①中检验是否有氧气放出。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实验记录:[设问]KC1O3、MnO2哪个能放出。2?学生回答:KC1O3加热熔化至沸腾有氧气放出, MnO2加热没有氧气放出。〔设问〕MnO2既然不能产生。2,那么在KCIO3加热的反应中加入MnO2又起什么作用呢?学习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综合,最后得出 MnO2能加快KC1O3放出氧气的速度、降低反应的温度的结论。[讲解]经过测定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象 MnO2这样的物质就叫做催化剂。[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分析什么变,什么不变。[讲解]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这里的改变有加快和减慢双重意思,不能仅看作加快。如人们在燃料汽油中加入“防震剂” ,在橡胶制品中加入防老化剂等等都是为了减慢化学反应速度。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反应速度需加入少量 MnO2作催化剂,但MnO2不是任何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于催化剂的原理较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研究。 下面我们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来。,一' 二氧化锦[板书](1)氯酸钾加热>氯化钾十氧气TOC\o"1-5"\h\z(KC1O3) (KC1) (O2)[讲解]实验室除了用KC1O3(以MnO2为催化剂)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还可以用 KMnO4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板书](2)高镒酸钾」,镒酸钾十二氧化镒十氧气(KMnO4) (K2MnO4)(MnO2) (O2)[讨论]①反应前是几种物质?反应后是几种物质?②与化合反应比较有什么不同 ?[小结]象这类由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可用通式简明地表示为:AB——A十B[板书]3.分解反应[结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就是利用氯酸钾、高镒酸钾的分解反应。第二课时[复习提问]①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什么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文字表达式 ?③什么叫催化剂?④什么是分解反应猝出所学过的分解反应。[引言]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收集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仅需要了解反应物是什么,还需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来选用实验装置。[板书]4.仪器装置[设问]①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什么状态 ?②反应条彳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得出固体十固体―>气体所需要的主要仪器为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设问]将要得的氧气收集起来还需要哪些仪器?学生回答:集气瓶、带导管的单孔塞。[引言]下节课我们就要到实验室亲手做实验,现在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演示实验,观察时要注意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边演示边讲解]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⑨将氯酸钾、二氧化镒按3:1混合均匀,放入试管底部。②固定仪器装置。[讲解]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1/4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水分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炸裂。④准备收集装置。[设问]如何将制得的氧气收集起来呢?[板书]5.收集方法[讲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决定于气体的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主要由氧气的物理性质决a£o[设问]氧气有哪些主要的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小结: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取气法;又因为氧气比空气略重用向上排空气取气法。⑤加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将酒精灯固定在有药品部位的前部加热,逐渐使加热向后移,以保证氧气持续不断地产生,这时要求学生注意开始加热时排出的气体是空气,不能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收集。⑥集气完毕后停止实验时, 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先移去酒精灯会使热试管降温,试管中的气体遇冷体积收缩, 压强减小,使水槽中的水倒吸, 有可能炸裂试管。[设问]如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怎样才能得知氧气是否收满了呢 ?学生回答后,得出最简便的方法。[板书]6.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重新燃烧。[演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讲解]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要将玻璃弯管改成较长的直玻璃管,使导管口接近集气瓶底部,瓶口用毛玻璃片盖住,让空气能从缝隙中排出,而氧气不容易扩散。[提问]现有两瓶无色无味气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空气,你用什么方法可将它们区分开?学生回答后,小结氧气的检验方法。[板书]7.氧气的检验方法[引言]以上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由于氧气的用途很广,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氧气,那么工业上要制取大量的氧气原料从何而来呢 对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阅读氧气的工业制法。[设问]工业上怎佯制氧气?是分解反应吗:学生回答后,小结: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类型, 而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沸点不同,把氧气分离出来,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是物理变化。[板书]二、氧气的工业制法原料:空气原理:分离液态空气[总结]1.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业]1.课本第17页1,2,3。.预习实验四: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汇文中学杨华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教学目的了解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了解燃烧和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等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言]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等方面的知识。[板书]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复习提问]试完成下列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投影出示附表1),并说明反应条件和反应现象。[引导讨论]由上述各反应,概括出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特征一一发光、发热实质一一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什么是燃烧呢?[板书]一、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讲述]燃烧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古人的照明、取暖到现在的生产、生活等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可燃物在燃烧中发出的光和热。[引导提问]试通过上述化学反应的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 ?(根据学生分析,划出虚线,得出曲线以下结论。见附表1。)[板书]二、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一着火点。[设问]若缺少一个条件,可燃物能否燃烧?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说明。[实验l-10](课本第18页)实验后打出投影(见附表2),学生填表。[小结](由学生依据上述实验、分析总结出 )可燃物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引导提问]可燃物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当发生了火灾时,灭火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的 ?[板书].灭火的原理: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以上两条可由学生归纳总结)。[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 即除去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讨论].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木头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巩固总结].燃烧、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其关系。作业].阅读课文、记忆燃烧、燃烧的条件。.课本第21页1(1)、(2)、2题。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燃烧、燃烧的条件2、讨论课本第21页习题第2题[引言]大家知道,同是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如碳、硫、磷等在氧气中燃烧就要比在空气中剧烈; 在同一条件下,有些物质能平静燃烧,有些物质则急剧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同是燃烧,但现象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呢 ?[板书]三、燃烧的现象[讲解]可燃物燃烧时现象各不相同,除与可燃物性质有关以外,还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实验][分析讨论]由于可燃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到,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燃烧的现象也有影响,总的来说就是[板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引言]除像燃烧、爆炸那样剧烈的氧化反应外,还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板书]四、缓慢氧化和自燃.缓慢氧化:(学生看书:课本第20页)[讲述]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包含有缓慢氧化的过程。由于缓慢氧化的速度很慢,故不易观察其现象,但借助以下实验可以证明其发生的事实[实验] 1一[提问]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白磷为什么可以燃烧? 鹿柞—木第岸:集气施I防止空气过――,一沾TT坦稀白信二低化餐害if妁式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白磷在缓慢氧化中产生热量,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积聚造成温度升高,达到该物质着火点时,会自发燃烧。这种“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板书].自燃:(学生看书:课本第20页)[讲述]秸杆、柴草、煤炭、擦机器的棉纱等,由于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就可能自燃,这在以前曾被称为“天火” ,现在我们可以用缓慢氧化和自燃的道理进行科学的解释了。[讨论]如何避免上述由于自燃而引起的火灾呢 ?(燃烧的条件一次降低温度一》经常翻动学生讨论)[小结]可见,缓慢氧化同燃烧一样,是氧化反应的一种,都是物质与氧的反应,只是由于外界条件不同,才有不同的表现。 随着条件的改变,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燃便是一例。[作业]课本第21页第3题。北京龙潭中学 曾方附表1化学反应点燃、反应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混二氧化碳 浊气体。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眩11HAu点燃、必L13处飞■点燃、…化硫 味的气体。五氧化二磷 发出强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DTIa/I/一分P ,上足加前 赭中执曷 左舍里名同林m\阳1:点燃+铁1冠飞]镁十次气■in.tail■■udjii<34^|心一tA m八、、上)„八八、一口卜…।点燃i匚… 下ri心庆 友出5虫烈日尤,/出热重,生以已住回件。①②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②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附表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否燃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AVV燃烧白磷BXV不燃烧1红磷VX不燃烧国情教育参考资料一、氧气.25个高原制氧站在青藏线建成启用50年代初就50年代初就开始战斗在缺氧50%的青藏线上,常年担负进藏物资和油料输送、过往部队食宿接待和国防通信保障等繁重任务。广大官兵饱经高山反应症的磨难与困扰, 数百名官兵被夺走了宝贵的生命。25个高原制氧站在青藏沿线兵站、泵站、机务站建成启用后.每天可保证官兵人均吸氧60升,有效地缓解因缺氧导致的头痛、头晕,增强机体代谢能力和免疫能力,增进官兵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后勤保障力。现在官兵可以坐在电视机前 “心平气和”地欣赏文艺节目,上线执勤的官兵在长途跋涉之后, 还可以借助于安装在床头的供氧设施, 像内地一样舒适地进入睡眠。.锅炉高氧燃烧装置可节煤两成由刘进刚工程师发明的实用新型富氧助燃节煤装置近日获国家专利。 使用这种装置,既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氢气,又能使固体煤获得气化,提高锅炉的热效率。有关试验表明,锅炉配备该装置后可节煤两成以上。.医用变压吸附制氧机问世北京颐通公司与山西煤炭化工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医用变压吸附制氧饥问世, 该产品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纯度可达95%以上。.目前国内生产能力最大、能耗最低的液态气体装置,在中英合资的上海比西欧公司建成投产,日产高纯液氮或液氧 110吨,产品超过国家一线品质量标准。、第一章中有关产品的创汇情况1990年1991年1992年数量(吨)创汇(力美兀)数量(吨)创汇(力美兀)数量(吨)创汇(力美兀)KC1O3160390757511804106KMnO4892490692047946633616MnO2389537262726097204663P44344604228432767393154632三、火灾1,我国1994年火灾严重我国3994年火灾非常严重,全年共发生火灾 4万起,造成死亡2600多人,伤4000多人,直接财产损失22亿元。火灾的起数、死亡于火灾的人数和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都高于1993年。1994年特大火灾264起,比1993年的206起增加了28.2%。广东珠海市、吉林省吉林市、辽宁省阜新市和新疆克拉玛依市发生的 4起火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文物的严重损失。1994年的火灾中,工厂火灾仍然为数最多、但发生在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急剧增多,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特大火灾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些火灾的教训极为深刻。首先,它反映了在经济相社会生活逐渐现代比的条件下,广大社会成员对火灾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必要的消防知识。 同时,不少建筑和装修装饰工程在消防设施上因陋就简,偷工减料,逃避消防监督,只求节约资金,尽快投入使用获取利润,无视人民安全,从一开始就留下了严重的隐患。在一些企业和公共娱乐场所,电器安装不良,疏散通道不畅,大量使用易燃、化纤和进行装修装饰等现象随处可见。而有关的经营者、领导者和广大群众常常视而不见,不了解其危险程度,在突然发生灾难时又缺乏自救逃生知识, 以致一再造成惨重后果。另一方面,公共消防设施未能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也是导致火灾损失加大的重要原因。.1993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为减少火灾损失,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年出动警力 50多万人次,消防车8万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建筑工程实务练习题(二)及答案
- 2025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桥梁维修工程合同
- 乐队现场签售合同样本
- 买车合同中优惠合同样本
- 四川照明施工方案
- 产品线更新与市场反馈计划
- 企业融资居间合同样本
- 以店面入股合同范例
- 仪表服务采购合同样本
- 图书馆读者服务课件
- 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服务模式(PCIC)
- 工程安全检查记录表
- 我与地坛读书分享
- 车辆维修质量保证措施
- 铝材切割机操作规程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电磁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天津大学
- EIM Book 1 Unit 10 Don't give up单元知识要点
- 《塑造打胜仗的团队系列 8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新乡县恒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项目二期工程变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